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论文摘要:师范音乐教育是我国近代早期的音乐教育形式之一。本文从教育史和音乐史的双重视角,考察教育制度、音乐观念、学堂乐歌和西方乐理对早期师范音乐教育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早期师范音乐教育 教育制度 音乐观念 学堂乐歌 西方音乐理论   遗憾的是,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通过综合性的考察来理解早期的师范音乐教育。本文拟从教育制度、音乐观念、学堂乐歌和西方音乐理论等角度展开考察,试图揭示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特点,并探寻其形成与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师范音乐教育
  现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制度建设是其重要的保障。我国早期师范教育,尽管兴学先于制度,但就实质讲,制度的建立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1907年《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出台。至此,音乐课首次作为正式课程被确定下来。从制度层面讲,音乐教育在师范教育中具有了合法地位,同时还意味着其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确立,尽管此时还仅施用于女校(而非男校),但就其法律地位讲已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并首开音乐教育进入普通教育之先河。1908年,两江师范学堂即在优级本科理化数学部、优级本科公共科、优级选科预科和初级本科中全面设置了音乐课程,1909年随着《学部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和《学部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的颁布,不仅男校开设“乐歌”课的坚冰被打破,而且还拉开了“乐歌”课全面进入普通学校的序幕。   《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的预科必修9门课程,学制1年,乐歌一门周2学时;本科第一部必修18门课程,学制4年。而乐歌一门开设4年:第1学年每周2学时,后三年,每周1学时。整个师范学程,本科4年各科课程总课时平均数,音乐为1.25节,教育、历史、地理、博物等各科目也只有1.75节。在女子师范学校,4年课时总量各科更为接近:乐歌课为1.5节,历史、地理、博物等课程仍为1.75节。   以上情形表明,教育的制度化,是音乐教育进入师范学校的依据和保障,也是师范学校乐歌课的保证。整个制度化过程,从清末到民初是逐步推进和落实的。可以说,没有清末民初教育制度化的连续进程,就难以出现基本健全的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观念与师范音乐教育
  三、学堂乐歌与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影响师范音乐教育,是因为我国近代师范音乐教育与普通学校学堂乐歌相伴发展的事实,二者之间具有某种一致性:如起步与发展的同步性,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相互促进与制约的互补性等。分析这些一致性,可以加深对早期师范音乐教育的认识。   从发展看,普通教育与师范教育亦同步。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其中《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是与《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一并制定并颁布的,其共同特点是二者皆无“音乐”一科。1907年,学部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音乐又同时被正式列入课程,只不过前者定正式课程,后者为“随意科”而已。就教育规律讲,师范教育或同步或超前于普通教育容易理解。到民国初期,《师范学校规程》与《中学校令施行规则》仍然同步,于1912年出台。可见,政府发展师范音乐教育,是与普通音乐教育一并考虑的。
  创办新学需师资,师资培养需专门学校。所以《奏定学务纲要》要求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师。”因师资奇缺,《纲要》提出:“此时大学堂、高等学堂、省城之普通学堂,犹可聘东西各国教员为师。若各州县小学堂及外府中学堂,安能聘许多之外国教员乎?此时惟有急设各师范学堂,初级师范以教初等小学及高等小学之学生;优级师范以教中学堂之学生及初级学堂之师范生。”可见,学堂的需求又将师范与普通学校联系了起来。
  鉴于当时学校音乐主以“乐歌”,教师须会“乐歌”,因而师范学堂教习“乐歌”也便顺理成章。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立学总义”有“养成女子小学堂教习”一项,教学科目中有“乐歌”一科,乐歌“要旨”为:“感发其心志,涵养其德性,凡选用或编制歌词,必择其有裨风教者。”对照《女子小学堂章程》乐歌“要旨”,“使学习平易雅正之乐歌,凡选用或编制歌词,必择其切于伦常日用有裨风教者,俾足感发其性情,涵养其德性”,可知,二者“学科旨要”如出一辙,皆“择其有裨风教者”,“感发其性情,涵养其德性”。尽管师范音乐教育未写明“乐歌”二字,然就当时情况看,也就是“乐歌”了,因师范教学内容当宽泛一些。十分清楚,师范音乐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联,更多出于教学内容方面的相关,这是二者相互促进和制约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1907年乐歌正式进入课堂后,乐歌教材已有师范和中小学共用的情况。如叶中冷《女子新唱歌·三集》(1907年出版),其中“浅者适于幼稚、小学,深者适于师范、中学”,蒋维乔《新撰唱歌集·初编》(1909年出版)“凡小学校、师范学校、中学校皆适用焉”,徐传霖、孙拔合译的《中学乐典教科书》也是师范、中学和高等女校共用的。可见,普通音乐教育“乐歌”课的性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师范音乐教学的内容。
  四、西方音乐理论与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近代,我国音乐教育有一个音乐知识体系的选择问题。尽管早在清初,已有汉文献介绍西方乐理,但对中国并无实质性影响。西方音乐理论的真正影响在清末,与新式学堂乐歌活动有关。
  20世纪前后,不少国人或许出于对西方学术了解和对中国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的失望,对中国音乐的当代意义渐失耐心。学界领袖梁启超便认为:“中国乐学,发达尚早,自明以前,虽进步稍慢,而其统犹绵绵不绝”,“本朝以来,则音律之学,士大夫无复过问,而先王乐教,乃全委诸教坊优伎之手矣。”曾志态认为,汉代以降“几以音乐为非学者所当闻问。”匪石更是一针见血,指出我国的“乐谱”与“乐理”出了问题:关于乐谱,古代“未尚不特别发达”,但“奈沿流昧源,谱曲尽佚”,今乐之谱“深奥难喻,习者盖寡”;关于乐理,“‘班志’、‘乐律’二书,足称是矣”,但因“理与器违,非适于用”,                                  而造成今日“旧乐日益消灭,而新作亦复绝响”。要想重建当代音乐,则“必以学理为基础”,改弦更张。其革新之路,当以“西乐哉!西乐哉!”
  由此观之,在诸多人眼中,传统音乐遇到了所谓“流于卑靡”和“无学理”的双重困境。这既成为了近代音乐教育接受西方音乐理论的理由,也成为催生学堂乐歌的原因。至于乐歌性质,已有研究所揭示的西方基础十分清楚,主要以日本学校歌曲或欧美曲调易以新词而成,其乐理基础亦显而易见。我国最早出版的沈心工《学校唱歌集》所附《乐理摘要7即是说明。仅据《中国音乐书谱志77著录,自1904年至1909年6年间所出版的西方音乐理论文献,即有叶肇昌《方言西乐问答7(1903年)、[英]爱爱拜尔《乐典教科书7(E日]铃木米次郎校订,190
  4)、[日]铃木米次郎讲授《音乐学》(陈邦镇译,190
  5)、[日]铃木米次郎《乐典大意7(辛汉译,190
  6)、伍达《(最新)最新乐典问答7(190
  7)、沈彭年《乐理概论77(190
  8)、李燮羲《乐典7(190
  9)7种@,尔后有高寿田《和声学》(19
  1
  4)、徐传霖、孙搂《乐典教科书》(19   1
  7)、徐保仁《乐典77(19   1
  9)、王黄石《普通乐典7(1919再版)等。此外,还见期刊、杂志刊载理论的情况,如《醒狮771904年第   1、3期连载曾志惠《和声略意7。这些理论性知识,许多同时被用作专门的师范教材,如陈邦镇译《音乐学7(190   5),及伍达、沈彭年、李燮羲和徐传霖、孙披等人所编教材。   关于音乐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曾志惠在《乐典教科书》序中讲得很清楚:“音乐之入门日乐理,或日乐典,非此不足言音乐。”“音乐者不知其理或典,不可以作曲,不可以用器。‘故欲言音乐,当先读音乐理论或乐典。”同时指出,乐理与中国音乐之兴亡息息相关:“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实行而不知其理论,亡吾中国者其在此乎。‘知音乐之为物,乃可言改革音乐,为中国造一新音乐。”   音乐理论如此重要,隆重推介当其必然。1903年曾志忘在谈及《乐典大意7之意义时说:“欲发达吾国学校唱歌一科目,……所刻不待缓者,幼稚园(闻北京、上海、湖北均有是举)及小学唱歌也。既不能缓,又不能速,是非假用欧洲通用西谱,和以本国歌词权以应用,势不能也。既用西谱矣,而不知乐典(MusicalGrammar),不知教授法则,教授者无从下手。” 近代,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的各类教材,《中国音乐书谱志7即有诸多著录。仅1904至1910年7年间所出乐歌教材,就有沈心工、曾志态、黄子绳、金匮华、李叔同、寿龄倪、辛汉沈庆鸿等人所编25种之多;声乐教材,有索树白编《乐歌基本练习77(19   1
  8);器乐教材,有钢琴《进行曲集77(1918,未著编者,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内所见最早的钢琴曲专集),载《马赛曲   7、《土耳其进行曲   7、《丧礼进行曲》等乐曲凡36首;有铃木米次郎编、辛汉译《风琴教科书7(19   1
  1),索树白编《风琴教科书7(19   1
  9)等。索氏《风琴教科书》是较早出现的师范学校教材,编者例言说“本书遵照教育部令中学校师范学校音乐科课程器乐练习”。

针对HCNC1M数控系统的后置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针对HCNC1M数控系统的后置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摘要基于MasterCAM通用后置处理系统,应用数控代码导向技术,通过修改其数据库模型,较好地开发配置HCNC1M数控系统的ZJK7自动化毕业设计自动水龙头控制系统摘要水龙头是室内水源的开关,负责控制和调节水的流量大小,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材料。目前,市场上的水龙头品种繁多,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在选购水龙头时会觉得无所适从。其电气自动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北京新村社区服务中心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本论文共包括六章内容,前四章主要包括强电部分设计第五六章主要包括弱电部分及消防设计。强电探讨基于混沌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1引言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技术(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新技术通信传输方式1。到目前为止,扩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史进程20世纪50年代后期,系统动力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领域。初期它主要应用受工业企业管理,处理诸如生产与雇员情况的变动,市场股票与市场增长的不稳定性等问题。此学科早期的称呼工业动力学平面度误差计算第1章绪论1。hr1引言平面是由直线组成的,因此直线度测量中直尺法光学准直法光学自准直法重力法等也适用于测量平面度误差。测量平面度时,先测出若干截面的直线度,再把各测点的量值按平面小学数学教研优秀论文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论文一加强教学的针对性1。分层教学,异步提高一个自然班无论如何总是存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如果一刀切,有些学生会吃不饱或吃不消。我们可以采取将好中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兴趣教学论文摘要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育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关于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论文一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意义自主探究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新的机遇,要求老师自主配合数学理论知识设立情景,让高中学生根据情景主动地思索,提出各式问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论文一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一)内容偏颇,缺少行为互动与情意互动当前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大多将中职生掌握知识当做最主要的目标,并且将态度情感的构成等各类目标当做推动认知发展的辅助目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ampnbsp根据现代化经典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衰败或是复兴,遗弃抑或重建任何走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摘要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问题,对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浅谈农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农业行政执法是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是依法治农的重要手段。而农业执法档案是执法工作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农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将来农业行政执法的学习和受启于道教保护环境的戒律受启于道教保护环境的戒律受启于道教保护环境的戒律受启于道教保护环境的戒律内容提要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完整的宗教戒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被道教所演绎。人类欲解决当今的困境,或许从道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感谢你们今天上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演说。非常有幸来到斯塔万格,这座三十年前的养鱼场和造船城现在已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我国地域文学史编写现状与古代文学教学关系探讨我国地域文学史编写现状与古代文学教学关系探讨刘同般著商丘文学通史(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年),司全胜著河洛古代文学概览(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聂大受等著陇右文学概论(兰州关于制度创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论文关键词赣州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论文摘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符合本地区区情的制度创新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关键。赣州新农村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的构建论文关键词民间借贷农村金融体系制度安排论文摘要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它建立在农村社会生活的网络血缘和亲戚关系内的关联性基础之上,是信息对称的典型的民间借贷,而且有试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障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养老论文内容摘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我国舍会保障制度的要求,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村养老保浅谈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论文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论文摘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城乡统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