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 【内容提要】同盟历来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现实主义者的同盟理论以势力均衡论为基础,其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近十几年来,同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新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中,代表性成果有"同盟困境"理论、"威胁均衡理论"以及对导致体系不稳定的两种同盟模式的研究等。与传统理论相比,这些理论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实证性。
  近年来,面对新的国际政治现实,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也开始进军同盟研究。它们分别从制度层面和规范、认同层面来解释同盟,为同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同盟理论可以弥补现实主义的某些不足,但新的理论综合仍然需要以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为基础。
  【关  键  词】国际政治/同盟/同盟理论
  同盟(Alliance)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注:汉语中与"同盟"同义的还有"联盟"一词,为行文统一,本文一概使用"同盟"一词。)。自多国体系存在以来,国家之间结盟与反结盟的斗争便贯穿了国家间关系的历史。合纵连横和同盟交锋的结果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而大国间的结盟状况又常常对各个历史时期国际格局的塑造和嬗变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冷战后国际政治新的现实进一步刺激了学术界在同盟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下,冷战时期针对苏联而形成的各种同盟(最突出的当数北约)将扮演何种角色?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地引起各国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一般而言,现实主义者对这类同盟的命运大多抱悲观和怀疑态度,其中肯尼思·沃尔兹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在论及冷战后北约的前途时,他说,"从历史和势力均衡理论我们得知,赢得战争胜利后的同盟很快便会解体,越是决定性的胜利便越是如此……北约(的解体)还没到按日计算的时候,但是已经可以按年计算了。(注: Kenneth N.   Waltz,"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Politics",in  Michael  E.  Brown  et  al.(eds.),The  Perils  ofAnarchy:  Contemporary   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
  9
  5),pp.73-74.)"然而, 至少到目前为止,现实的发展似乎与沃尔兹等人的预测有很大出入。冷战后的北约不仅没有因对手的消失而寿终正寝,却走上了不断扩大、作用不断增强的道路。东亚的情况与此相类似。1996年4月, 日美两国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对日美安保进行了再定义。1997年9月, 两国又推出了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冷战后同盟理论与现实之间出现的这种反差该如何理解呢?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受到质疑, 而自由制度主义(liberalinstitutionalism)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同盟理论则显示出其内在的价值。   与现实主义同盟理论注重权力和系统结构因素有所不同,自由制度主义的同盟论强调作为一种制度(institution )的同盟建立后其本身具有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的同盟论则从规范(norm )、 认同(identity)和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同盟。它们对冷战后同盟现实的解释为同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主义同盟理论的某些缺陷。   一、同盟的定义   同盟的含义似乎人人皆知,但要找到一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却并非易事。本文在此仅介绍几种在学术界经常被引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Affairs,Vol.44,No.1(Spring 19   90),p.104.)" 尽管存在这样一些分歧,上述几种同盟的定义毕竟还是共同之处居多。这表现在,首先,构成同盟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而不是其他各种形式的组织。其次,同盟的核心内容是成员国在安全和军事领域内的合作与承诺,它通常使成员国在特定情况下负有使用或考虑使用武力的义务。这使得同盟有别于那些国家间的经济组织,如欧佩克;也有别于那些国家间的政治组织,如英联邦。再次,同盟通常针对其他某一或某些特定国家,这使得同盟迥然有别于那些普遍性的集体安全组织,如国联和联合国等。这些共识可以使人们对同盟的内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传统现实主义的同盟思想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一次大战刚刚结束之后。在当时反思战争的社会氛围和学界理想主义盛行的环境下,同盟被当作将列强拖入战争的罪魁之一而遭到广泛的指责。但伴随着同盟在二战取得最终胜利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同盟的评价又转向积极的方面。战后,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界居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理论对同盟研究十分重视。一些传统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摩根索、沃尔弗斯、李斯卡等都对同盟问题作过专门论述,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思想。 关于同盟的功能和作用,奥斯古德认为一般可以分为4 个并不互相排斥的方面,即对外权力的增加、国家内部的安全、对盟国的约束以及对国家秩序的影响。其中第一项是同盟最基本、最显而易见的功能;第二项功能对小国的重要性有时甚至会超过第一项,因为同盟对其政权的稳定性往往会产生很大影响;第三项功能的突出性仅次于第一项。同盟可用来约束和控制盟国的行动,特别是防止盟国间采取损害彼此利益和安全的行动;维持国际秩序是同盟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达到的功能,拿破仑战争后的英俄奥普四国同盟曾发挥过这种功能,这种功能的最终形式便是集体安全(注:See Osgood,ibid.,pp.21- 22.)。沃尔弗斯则清醒地指出,"任何同盟都不可能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在某些情况下,同盟对国家力量而言可能是一种耗费而不是一种补充,而且任何将来提供援助的承诺都具有不确定性。"结盟带来的最显著的好处是,一旦需要,一国可以指望获得盟国的军事援助,并可以在冲突到来之前便给敌人以威慑;不利之处则主要在于,一国有义务在一场冲突中援助其盟国,即使严格地从本国立场来看,该国并不应该介入这场冲突(注:Wolfers,"Alliances,"p.269.)。 此外,传统现实主义者还就同盟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同盟与中立和不结盟的关系、核武器对同盟政策的影响、小国和大国在同盟战略上存在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命题(注:SeeLiska,op.cit.,pp.61-69,202-254,pp.269-284;Wolfers, Discord andCollaboration,pp.217-229;and Robert L. Rothstein, Alliancesand Small Power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   6
  8).)。   总的来说,传统现实主义者对同盟的讨论大多是从势力均衡理论出发来进行的。所以李斯卡断言,"同盟是用来对付某人或某事的,支持某人或某事只是从中引申出来的。"摩根索也认为,"同盟必然是作用于多国体系的势力均衡的一个函数。(注:Liska,p. 12; Morgenthau,"Allian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p.185.)"传统现实主义者对同盟的评价一般比较谨慎。在他们看来,同盟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可以起好的作用,也可以起不好的作用,还可以不起作用。传统现实主义者关于同盟的许多观点直到今天看来仍不失为真知灼见,他们的同盟研究尽管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特别是他们"极少对各种一般性的假设提供系统性的验证"(注:Walt, The Origins ofAlliances,p.7.),但他们的同盟思想为以后的同盟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新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   所谓新现实主义是指70年代以来以肯尼思·沃尔兹为代表的国际政治学者对传统现实主义加以结构主义改造而创立的新的现实主义理论流派,其思想主要体现在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与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相比,新现实主义保留了现实政治(Realpolitik )的主要内容,但在两个方面作出了重大修正。首先,传统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就是要不断地谋求扩大自身的权力,权力被视为目的本身。沃尔兹则认为,国家的目标是安全,而权力只是达到此目标的手段之一。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前者从个人和国家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后果中寻找原因,主要通过分析国家之间的差异来解释政治后果。后者则认为,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结构,国家的行为深受这种结构的影响。共存于自助体系中的国家,其行为和后果既要从国家内部的特性,即单位层次上来解释,也要从结构层次上来解释,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和延续(注:参见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中文版序言。)。   沃尔兹并未对同盟问题作过系统阐述,但他的结构理论、他对两极体系和多极体系的分析、以及一些与同盟问题相关的论述却给后来学者的研究以极大的影响和启迪。这些学者中包括当前在同盟研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格伦·施奈德、斯蒂芬·沃尔特、柯庆生和杰克·施奈德等人,正是他们在近十几年中将同盟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1.格伦·施奈德和"同盟困境"理论   格伦·施奈德对同盟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同盟困境"的研究。 在分析同盟成员之间的关系时, 他借用了迈克尔·曼德尔鲍姆(Michael Mandelbaum)在分析核武器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时所使用的"抛弃"( abandonment)和"牵连"(entrapment )两个概念(注: Michael Mandelbaum,The Nuclear Revolution: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fore and After Hiroshima(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   8
  1),chap.6.)。"抛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比如说盟国解除盟约或与敌国结盟。由于在多极体系中同盟从来都不是绝对稳固的,所以被自己的盟国抛弃的担忧也总是存在的。"牵连"则意味着因盟国的利益而被拖进一场冲突,而那些利益本国却并不能共享或只能部分共享。施奈德指出,任何结盟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要在被"抛弃"和"牵连"之间进行权衡。盟国必须表明自身的价值,以免被其伙伴所抛弃。但问题是,一个想"表忠心"的国家会更容易被其盟国拖进一场它不希望或者不必然发生的战争中去。相反,一个担心遭受"牵连"而打算与盟国拉开距离的国家又要冒被盟国抛弃的风险。国家在这两者之间该如何权衡?这便构成了"同盟困境"的第一层含义。"同盟困境"的第二层含义是,一国如果为避免被抛弃而选择强化同盟,那便有可能引发对手的敌意,从而加剧紧张局势,到头来事与愿违;而一国如选择弱化同盟,则又可能促使那些抱有扩张主义目标的对手得寸进尺。同盟不仅是盟国之间的博弈,同时也是与对手国之间的博弈,需要谨慎从事(注: Glenn H. Snyder,"The Security Dilemma in AlliancePolitics,"pp. 466-467 and p.494.)。   格伦·施奈德还比较了两极和多极状态下"同盟困境"的差异。他指出,由于在两极体系下,被盟国"抛弃"的风险要比多极体系下小得多,所以"同盟困境"的情况不那么严重,在处理与敌国的关系时,盟国之间可以奉行独立、甚至互相矛盾的政策,而不怎么担心会因之被伙伴抛弃。施奈德用他的理论分析了80年代初美国与其欧洲盟国之间因部署中程导弹问题而引发的危机,认为只要两极体系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北约便不会解体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注:Ibid.,pp. 483 —489 and pp.494—495.从格伦·施奈德的文章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沃尔兹的影响。)。   2.沃尔特的"威胁均衡论"及其批评 沃尔特接受了沃尔兹上述的基本观点,即制衡是比看风使舵更常见的一种行为,但他同时也在沃尔兹的理论中发现了问题。针对沃尔兹对体系中力量分布的强调,沃尔特指出,二战之后的美国在各个方面都要比苏联强大,"如果各国只关心平衡权力,我们本应看到许多美国现在的盟国都去与苏联结盟才对。(注:Walt,Origins of Alliances, p.275.)"这与现实情况不符,因此, 有必要对此前围绕势力均衡展开的同盟理论加以修正。   沃尔特继而列出关于国际同盟的5个假设:   (1)国家结盟以对抗外来威胁(均衡);   (2)国家与外来威胁国结盟(看风使舵);   (3)国家与拥有共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结盟;(4 )国家与向它们提供援助的国家结盟;(5 )国家同那些成功地对其进行渗透并操纵其国内政治的国家结盟(注:Ibid.,chapter 2,pp.17-49.)。 为了对这些假设的有效性和相对重要性加以评估,沃尔特对1955年至1979年间中东地区的同盟演变情况进行了系统考察,最后得出结论:首先,外来威胁是结盟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面对外来威胁,国家的结盟行为通常是制衡而不是看风使舵;而意识形态、经济援助和政治渗透在同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注:Ibid.,pp.263-269.)。沃尔特的上述理论被称为"威胁均衡论"。 有的学者指出,制衡—看风使舵这种两分法存在很多问题,国家的结盟选择实际上并不止这两种,外交史上有不少制衡和妥协结合在一起的例子(注:Glenn H. Snyder,"Alliances,Balances,and Stability,"p.128.);有的学者则认为,沃尔特的理论低估了国内因素在同盟决策中的作用,而这些因素常常会影响国家最终选择哪一种类型的同盟(注:这方面的文献可参考施韦勒文章中的有关注释。See Randall L.Schweller, "Bandwagoning for Profit: Bring the Revisionist State Back In,"in Michael E. Brown et al.(eds.),op.cit.,p.251,fn.9 and fn.10.);还有的学者批评说,新现实主义的立场使沃尔特的理论完全没有涉及制度对同盟的影响(注:Robert O. Keohane,"Alliances,Threats,and the Uses of Neorealism, "InternationalSecurity,Vol.13,No.1(Summer 19   8
  8),pp.174—175.)。 3. "被拴在一起的囚犯"(chain- ganging )和"推卸责任"(buck-passing)   在论证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更稳定时,沃尔兹曾提到,在多极体系中,国家很容易犯两种错误,从而导致均衡体系出现不稳定。一种错误是,认为盟国的生存对均势的维持必不可少,从而无条件地把自己与不计后果的盟国拴在一起,这种行为模式曾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另一种错误是,推卸责任,指望第三方来承担遏制强权的风险,二战之前的情况便是如此(注: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Politics,p.67 and pp.165—169.)。   沃尔兹并没有进一步解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两种形式截然相反的灾难,而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人们想要解释、预测或者制定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同盟战略,就必须搞清楚在那种情况下上述两种危险中究竟是哪一种更可能发生。美国学者柯庆生和杰克·施奈德在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作为上述理论的例证,柯庆生和杰克·施奈德分别对一战和二战前德、法、俄(苏联)英四国领导人的进攻—防御观念及各国的同盟战略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对战略进攻和防御的有效性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两次大战之前各国同盟战略和同盟模式的截然不同。在1914年,各国普遍认为,取得速战速决的胜利是可能的。为了保持军事平衡并影响战争的最终结果,各国决策者认为,他们必须事先结成紧密的同盟并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地投入战争。这导致了一战前"被拴在一起的囚犯"型的同盟模式。30年代后期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在经历过1914—1918年血腥的壕堑战和消耗战之后,各国领导人相信,征服将是困难而漫长的。他们因此认为,冲突伊始作壁上观,待最初的好战者精疲力竭时再出来收拾残局方为上策。这种观念导致了二战以前各国面对纳粹德国四处蚕食侵略表现迟钝、相互推卸责任的灾难性后果(注:Ibid.,pp.147—167.)。   柯庆生和杰克·施奈德对破坏体系稳定的两种同盟模式的研究弥补了沃尔兹相关理论的不足,并进一步丰富了新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相比,新现实主义同盟理论无论是在系统性、实证性还是在讨论问题的深度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四、对现实主义同盟理论的批评与反批评 制度主义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只注重讨论同盟与权力、威胁、战争以及系统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把同盟作为一种制度来进行研究。像北约这样高度制度化的同盟已经与历史上只有一纸盟约的同盟有很大区别(北约的"制度化"主要表现在它拥有正式的官僚机构,而该机构又拥有一套复杂的决策程序和多样化的功能),同盟理论必须考虑制度因素才能对当前北约的状况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注:Keohane,"Alliances,Threats,and the Use of Neorealism, "p. 174;and Robert B. McCalla,"NATO"s Persistence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50,No.3,(Summer 19   9
  6),pp. 445—475.)。   在制度主义者看来,制度化对同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制度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同盟的存续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制度化会造就一大批其事业和前途与同盟紧密相连的精英人士,而由这批精英人士构成的人员网络会削弱原有威胁丧失给同盟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与那些没有形成一套相应的规范、程序和功能的同盟相比,高度制度化的同盟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强,生命力也更强。制度化可以减少同盟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成员间的合作,从而给各国带来现实的利益。由于建立新的制度通常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成员总是倾向于首先对原有的成功制度加以改造利用。如果原有的制度功能多样,并且能够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出新的规则,那么该制度便可以维持下去。   在同盟问题上,建构主义者关心的是规范、认同和文化等非物质因素在同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非物质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 )曾举过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英国拥有500枚核武器美国并不担心什么, 但北朝鲜哪怕只拥有5 枚核武器也会令美国坐卧不安(注:Alexander Wendt,"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0,No.1(Summer 19   9
  5),p.73.)。他们认为, 同盟理论只重视力量分布这类物质因素是不够的,像确定威胁和选择盟友这样一些结盟的关键问题必须从规范和国家认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注: Michael N.Barnett,"Identity and Alliances in the Middle East, "in PeterJ. Katzenstein (ed.),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   9
  6),p.401.)。 建构主义是近些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学派,以该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实证性的同盟研究还不多见, 托马斯· 锐生卡朋(Thomas Risse- Kappen )对北约的分析算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注:ThomasRisse- Kappen,"Collective Identity in a Democratic Community:The Case of NATO,"in Peter J. Katzenstein(ed.),op. cit. , pp.355-399.)。在他的文章中, 锐生卡朋把近年来在美国颇有影响的"民主和平论"、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者结合起来,对北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诠释。其基本思路是:(1 )民主国家之间极少发生战争,因为它们都把对方看作是和平国家。它们之所以把对方视为和平国家是因为其国内决策过程是由一套民主规范来管理。(2 )基于同样的原因,在这些国家之间形成了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多元安全共同体。(3 )互相视对方为和平国家和表现出来的共同体意识使它们有可能克服那些有碍国际合作的障碍,并形成像同盟这样的国际制度。(4 )在这种制度中对各国间相互作用加以管理的那些规范应该反映共有的民主价值观,并类似于各国国内的决策规范。(5 )这些规范将进一步加强各行为体的共同体意识和集体认同。在锐生卡朋看来,北约发展的历史为上述自由建构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脚。冷战的结束意味着民主规范的加强和西方价值共同体的扩大,它不会妨碍自由民主国家之间的安全伙伴关系以这种或那种制度化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注:Ibid.,p.371 and p.397.)。 对于认同和共同体意识,沃尔特认为,尽管在某些国家间共同体意识确实在增长,但在大多数国家中这种联系与民族主义相比要弱小得多。即使在欧洲这个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没有多少证据表明对更大的政治共同体的忠诚已取代了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虽然上述两者并不必然发生冲突,有时甚至还会相互加强,但一旦发生冲突,大多数领导人将会优先考虑本国的利益。再者,虽然一个长期存在的同盟会在其成员国之间培养出一种共同体意识,并且这种共同体意识也可能会延缓同盟的解体,但与制度一样,认同和共同体意识也是环境的产物,剧烈的外界变化会削弱这种共同体意识和共有的认同。认同并没有强大到足以使各国在利益发生冲突时仍不采取独立行动的程度(注:Ibid.,pp.169—170.)。还有的学者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建构主义者的同盟研究所选择的个案提出质疑,如锐生卡朋选择北约来证明他的同盟理论便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该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像希腊和土耳其那样不那么自由的国家也留在北约当中(注:Michael C. Desch, "CultureClash:Ass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Ideas in Security Studie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3,No.1(Summer 19   9
  8),p.165.)。   结 语   同盟问题非常复杂。同盟是国际政治的一个缩影,无论就现实来说还是就理论来说都是如此。   在对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研究进行了一番粗略的考察之后,可以看出,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传统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强调同盟与势力均衡的关系,老一辈现实主义者以他们那一代人所特有的历史感和深刻的思想为同盟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的许多关于同盟的论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直到今天仍显示出生命力。新现实主义者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进行了不少改造,与传统学者相比,他们更专注于同盟研究的某个方面,并通过引进一些新的概念和变量,发展出各种关于同盟的专门理论(partial theories)。这些理论系统性、实证性强,从不同的方面加深了人们对同盟的认识。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者从制度层面和规范、认同层面来解释同盟,他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主义同盟理论的某些缺陷。理论需要不断地争论、折中和综合,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解释变化的世界。但新的理论综合需要具有包容性的理论作基础,无论就同盟理论的构成情况和发展过程,还是就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范围来看,目前能够提供这一基础的只有现实主义的理论。   对同盟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褒之者称它为和平的保障、民主共同体的典范,贬之者指责它加剧了紧张局势,甚至应该对战争负责。为了避免对同盟产生误解,再强调一下现实主义在同盟问题上的几点基本认识也许是必要的:   (1)任何同盟都有利有弊;   (2)同盟是国际斗争的一种征兆而非原因(注:Wolfers,"Alliances,"p.270.);   (3)同盟只是一种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   (4)对同盟的评价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一个国家面对战争时,结盟将是它的选择,而同盟在积聚力量、制止侵略方面确实可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注:Morgenthau,"Allian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p.212;and Wolfers,ibid.)。

任意起草法论文任意起草法提起写文章,不如做(北方乡音为zou)婆娘。这句话虽然俗气,却道出了学生的一种普遍写作心态。写作教学如何使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除了对学生加强理想的教育以激发写作积极性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经济适应性探讨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势下,高速公路逐已成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是发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此,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进行了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隧道施工技术管理探析论文摘要现阶段,随着隧道工程项目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相较于其他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是一个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一个项目,施工技术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隧高校本科专业英语教学探讨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下面是关于高校本科专业英语教学探讨的内容,欢迎阅读!摘要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宗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以起消极影响的解题思维定势论文解题思维定势具体地说是指已习得的知识而造成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倾向性,它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题。情境不变,定势能使学生提高解题速度一旦情境发生变化,思维定势不仅会阻碍学生采用新方地方院校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分析论文内容摘要传媒发展的日新月异,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单向传播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便利。文章认为,应在钾肥科学施用探讨论文摘要从提高施用钾肥的经济效益出发,兼顾降低土壤环境污染,提出科学高效施用钾肥的方法,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关键词草木灰窑灰钾肥化学钾肥环境污染钾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那一元钱的价值议论文点题开头大家知道一元钱,可以拿来做什么呢?一元钱可以买一支笔,可以买一根冰棒,可以坐一次公共汽车等等。而我,却曾经试过把一元钱的价值提升到最高陈述事例记得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我正走小学作文分层教学分析论文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而作文作为语文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个体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因材施教。但是我国目前的作文玩具壳盖CAE流道平衡分析与注塑模具设计论文摘要通过对卡通玩具壳盖的结构的分析,设计出能够安装在角式注塑机上的一模八腔角式结构注塑模具。为了减少多模腔产品的各腔差异,运用软件流道平衡分析,使所有流动路径内的压力降均相同,所有
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教法初探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教法初探若要问华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最具实用性,影响最深远的内容,无疑是中医学。它以独一无二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的历史传承福及国人数千年。在捍卫人类健康的历史长河中,中职卫校中医学教学实施多元化教学法的调查与思考中职卫校中医学教学实施多元化教学法的调查与思考新形势下,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中医学课程内容抽象,理论玄奥,术语生涩,且由于中中医学基础教学初探中医学基础教学初探中医学基础课程阐述了中医脏象经络所体现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由于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原理是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对患者采用相应的穴位按摩手法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摩,通过按摩来刺激患者的中医诊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探讨中医诊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探讨1哮病的病因综观近年来对哮病的报道,急性发作期多以风寒痰热邪为患而导致肺部的宣降失调从而发生痰鸣气喘慢性反复发作者多属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其病因复杂,开中医养生馆,比开药店更赚钱开中医养生馆,比开药店更赚钱项目介绍中医养生馆针对亚健康人群以及各种慢性病人,用刮痧拔罐针灸按摩食疗等简便验廉的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预防,保健,康复的效果。不打针,不吃药,安全胃溃疡的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中医治疗虚寒型饭前及夜间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喜温,得温熨或进食则缓解。泛吐清水,大便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药用黄芪30克,肉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万安方儿科文献溯源及其应用价值探讨摘要万安方是日本镰仓时代著名的医学著作,全书62卷中有11卷是儿科的内容。万安方儿科部分约95的内容均转引于幼幼新书,且其摘录文献遵从三个原则摘录作者所处年代常见多发病证的相关文献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人体解剖学在具有枯燥繁多的特点,其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对人体解剖学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中医教育应当避免西医的思维误区中医教育应当避免西医的思维误区中医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医学,有着灵活思辨的思维方法,多样的治疗途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有成效的治疗效果,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