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一个不适合神经质女人的地方论文

  关键词:澳大利亚 丛林女性 丛林社会关系 丛林神话 男性中心
  摘 要:丛林一向是一片男性的世界。对丛林的描写,甚至是对丛林女性的详述,也多是从男性的角度观察的。但本文着眼于一份19世纪澳大利亚丛林女性的日记这一第一手资料,从生活在丛林中的女性的角度,分析她们的文本,解读她们与丛林的关系,理解她们对丛林的感情;从她们的日记中审视当时丛林中的各种关系:阶级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黑人与白人的关系。
  一、丛林:一个"不适合神经质女人的地方"
  亨利·劳森曾经在作品中把澳大利亚丛林比喻为一个"不适合女人的地方",而一群生活在丛林中的女性,则把自己的日记命名为"不适合神经质女人的地方"。劳森,作为一个深谙丛林的男性作家,曾经从男性的角度对丛林中的女性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的描摹,而范妮·芭柏及其他几位丛林女性,凭借自己多年的丛林生活,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丛林女性自己的心声。
  "天哪,我真是个爱丛林的女孩,我确实是为丛林,而不是为城市而生。"1887年的某天,范妮·芭柏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在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写下了这样的日记。从这些话里,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边远地区的丛林生活给她带来的自由与活力。在范妮·芭柏的眼里,丛林是自然的社区,而城市则象征着堕落的文明。作为澳大利亚第一代国民,范妮·芭柏用自己的笔描述了19世纪末的丛林,澳大利亚人神秘的中心。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丛林贫瘠荒凉,是男性英雄抗争、征服、胜利的场所,也是澳大利亚国民个性形成的场所,不是个适合女性生活的地方。这一切都可以从澳大利亚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略见一斑。然而,范妮,一位丛林女性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丛林中生活过的女性,在丛林这一男性空间虽无地位可言,更不可能去分享其平等观、价值观或"伙伴情谊",却用她们的笔在日记或信件中为我们今天审视丛林,理解丛林及其神话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19世纪20年代末,澳大利亚人开始从东南部和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扩展,最先去居住的是拥有大片土地的牧场主。到了五六十年代,政府鼓励本国其他土地上的选地农前往中部地区并允许他们拥有一小块土地。60年代末到70年代,牧羊场主和选地农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同时,许多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被迫离乡背井。在这片以男人为主宰的土地上,充满了肮脏与野蛮。也正是此时,构筑丛林神话的各个因素渐渐形成。人们对丛林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是:那里是男人的世界;因此丛林神话也形成了一套男性价值系统。Russel Ward 在他的《澳大利亚神话》中不无夸张地这样写道:"19世纪40年代,巴文河两岸三百英里一个白种女性也没有。"(Ward, 94) 一位当时的作家J. G. Byrne在1844年这样评价:"如果有更多女人存在,丛林道德状况也许会比现在好多了,但这是不可能的。"(Ward, 95) 这是因为当时的丛林生活艰苦,条件简陋。丛林工作的季节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只是一支流动性强的男性劳动力。因其流动性,也就缺乏许多基本的服务机构和设施,从而使丛林生活对女人和孩子来说,不仅是艰难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诸如此类的种种困难,在亨利·劳森的小说《赶牲口人的妻子》(The Drover’s Wife)中有所描述,我们从中可体会到丛林女性生活的艰辛。然而,却有一些勇敢的丛林女性,不仅深入丛林,而且记载了一份截然不同的丛林生活,同时也对丛林的男性神话提出了挑战。
  二、全新的自由
  19世纪的澳大利亚妇女地位低下,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自由可言。但是,丛林妇女的生活却相对自由许多。虽然丛林生活意味着比以前繁重得多的劳作,但丛林妇女们却十分享受这里相对自由的空间。妇女们必须不停地工作,干一些从没干过的活,很多人因此疲劳不堪。以另一位丛林女性安妮·拜克斯特为例,她每天必须养家禽,打理果园,做饭,挤奶,做奶油,照看孩子。但是,她们的作品中却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对丛林生活,对这一全新的环境的喜爱之情。许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生活中慢慢地了解、亲近丛林,最后也几乎都选择了丛林,而不是那个早先她们渴望回去的旧生活、旧世界。同样,安妮·拜克斯特这样表述她对丛林的感情:"周围每个地方都如此之美,每个角落对我都充满魅力……"
  丛林生活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疏远,因此,丛林生活必然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社会关系的松弛。尽管要干很多苦活,但佩内洛普·瑟尔比却对这种全新的自由和丛林生活的灵活性欣喜若狂:"为了我享有的自由感,我宁愿忍受(物质上的苦难)……从前我总是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但现在,我才不管谁来了,他们有多富有,也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瑞切尔·海宁在丛林中的家没有窗玻璃,她也不希望有,因为她喜欢"这种轻松的户外生活",时髦的衣服不适合丛林,而且因为距离和与世隔绝,妇女们也远离了时尚。当佩内洛普·瑟尔比打算去墨尔本时,她写下了下面的话:"我……当然不知道应该穿什么衣服。自从我离开伦敦到现在,我还没看到过一个打扮时髦的人,或是一件最新款式的衣服,而墨尔本的女士们可都是打扮入时的。记得过去我在墨尔本时,曾经见过一位显然是在丛林里住了好几年刚到墨尔本的妇女,我还曾嘲笑过她的打扮。所以,如果我也一样遭人嘲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能有如此心境调侃自己,我们不能不承认丛林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三、丛林中的社会关系
  1.丛林中不同阶层女性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前往丛林的妇女中,有很多来自英国的中产阶级,她们去丛林是为了和父母或丈夫一起建立一个牧场。因此,她们和丛林其他阶层有着天然的矛盾。当贫苦的丛林女子们在为寒衣而发愁时,中产阶级女子们却正为能摆脱胸衣的束缚而高兴。丛林中的阶级关系虽然在殖民时期有些变化,但仍然明显存在着阶级等级。中产阶级女子们抱怨说:"她们(指她们的仆人们)是非常独立的一群人……在丛林里如果想找到并留住一个好女仆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你责备她们,她们就会来找你要工钱,辱骂你,然后立刻走人……因为她们知道:没有你,她们照样可以生存,而你却离不开她们。"由此可见,丛林中不同阶层女性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丛林外那样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
  2.丛林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
  丛林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也颇为复杂。丛林中有许多劳动妇女,她们不是在牧场里充当廉价劳动力,就是在家中为丈夫、孩子和家庭整日操劳。这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丛林妇女们,无辜,无助,没有自由,只有无能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萨拉·达文波特写道:"靴子和鞋子是我们最需要的。……在丛林里住了六个月以后,我们现在已经没什么衣服可穿了。"但是她那只知挥霍的丈夫却没什么办法。又生下一个孩子之后,她病倒了,病得很重,有四个月无法干重活。当她要求她的丈夫出去找活干时,却被他断然拒绝了。丛林中辛苦劳作的女性,面对的除了困难就是贫穷,而她们唯有靠自己的坚强与勇敢去抗争,而不是依赖她们自私的`丈夫。丛林对于男子来说是自由的,他们可以从一个牧场迁到另一个,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孤零零地扔在丛林中。可见,丛林的自由是相对的;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种自由,只是男性的自由。
  3.丛林中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
  丛林里白人移民和当地黑人居民以及土著居民的关系是变化不定的。对于那些常常独自在家的白人丛林女性们来说,土著人或是黑人就意味着一种潜在的威胁。她们对这些人保持机警,但有时也对他们报以同情。安妮·拜克斯特记下了自己的经历:"黑人最近一直来找麻烦——他们常来偷东西——我在他们的枪上盖上帽子,并对他们说:‘开枪吧,但要小声点。’"多么勇敢的一位女子,令人肃然起敬。有时,拜克斯特也会对黑人女子施以同情之心。她曾经帮助过一位染上性病的黑人姑娘,她的病源自她的那些"白种情人"们。
  四、"我永远的丛林"——丛林女性存在的重大意义
  从这些女性对丛林生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澳大利亚丛林神话中内在的矛盾与含糊性,因为它在任何角度上都排除了女性的存在。这片蛮荒之地对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的女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她们的生活态度日常工作以及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大多数人都能适应甚至可以以苦为乐。她们对丛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一点很明显:常常是女性的努力才使得一家农场或是一个家庭得以生存。女性生儿育女,才使得丛林拥有一支稳定的劳动力后备军。丛林女性在分娩时经常是独自一人,生下的孩子常死于意外或疾病;她们还不得不自己教育孩子;她们的社交和家庭联络不得不中断;起到抚慰作用的宗教机构也远离她们。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她们着迷于周围的环境,喜爱那里的独立;尽管她们身上有着原来所属阶层的阶级和种族观念,但这些观念在丛林里却产生了变化。
  范妮·芭柏,这个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为自己对丛林的认同而欣喜:"我永远的丛林",她回到"可怕的城市"时这样呼喊着。她虽然和很多其他女子一样属于中产阶级,但她们的经历确实反映了与丛林的动态的意味深长的关系。丛林,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一个政治实体,一个历史或神话构件,或是一种解读方式,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一片男性天地。对女性在丛林中地位的承认改变了这种惯有的男性中心,同时也展示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女性丛林。丛林女性的存在,改变了丛林传统的男性中心;丛林女性的作品,展示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女性天地。
  参考文献:
  [1] Barbour, Fanny. Diary, 1887-88. Ms. La Trobe Collection,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Baxter, Annie Maria. Sketchbook. Ms. 3276.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 Davenport, Sarah. Diary. Ms. 10541. La Trobe Collection,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3] Frost, Lucy, ed. No Place for a Nervous Lady. Fitzroy, Victoria: McPhee Gribble/ Penguin, 1984.(有关译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4] Henning, Rachel. The Letters of Rachel Henning. Ed. David Adam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69.
  [5] Ward, Russel. The Australian Legend. Melbourne: Oxford UP, 1966

论软件工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大环境下,进行项目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总结了如何通过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遵循和灵活运用组织级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都能看到计算机带来的影响。如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改革和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浅谈我国远程教育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状以及反思1概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国内兴起,这种教育模式不会受到时间地点和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能够让学生和老师完成需要达到的教学和教育内容。国外在远浅析妇产科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的研究与思考论文关键词妇产科带教教学资源模拟训练论文摘要由于受到医疗教学设施和方法学习积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一直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难点。必须有效避免妇产科临床带教中试论临床心电图带教体会论文摘要目的我科在心电图带教中的体会,提高心电图的带教质量。方法在带教中重视心电图与临床的联系,强调心电图的重要性重视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心电图理论形象化生动化重视启发式教学及案例浅析麻醉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与评价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评价论文摘要麻醉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麻醉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扩招情势下,诸多因素影响学生临床实践质量。笔者结合徐州院麻醉学专业临床教学与的实际情况谈血脉康胶囊与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50例临床观察论文关键词中风血脉康胶囊治疗针刺疗法论文摘要目的观察血脉康胶囊与针灸配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血脉康胶囊配合针灸针刺吃亏职场上的另类说起来,郑月梅也是货真价实的大学生。只是她毕业的学校与名牌大学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她在找工作时没少受歧视。她至今都记得当初来公司应聘时的场面。看过简历,有个主考官不屑地说,学校不低姿态是一种职场动力职场的生存方式千千万万,其中的差别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姿态。有气宇轩昂高高在上的大佬,就有牢骚满腹永远一副弱者形象的受气包有长于分析决策的团队领航者,就有乐于为琐事奔忙的人民服务活得累,全是因为装这个世界,有的人活得累,全是因为装。你看,有装高雅的,有装正经的,有装孙子的,有装相的,有装蒜的,但就是没有装俗的。俗人不用装。套用一句话叫俗人本天成,雅者偶得之。俗人的喜好也是俗理想是最大的隐私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很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他做了很多被艺术
2015年上海土地交易概况分析2015年是ldquo十二五rdquo规划收官之年,上海房地产行业总体延续了上一年的适度调控稳中有升和健康发展的走势。总体供应和需求基本保持平稳,住房和办公楼的价格波幅也在可控范围举行业之力推进节能减排达标向纵深转折一深刻认识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和文明生产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ldquo建设生态创新之于期刊编辑的不可替代性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试论数字化时代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问题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出版社开始面临一些挑战,原有的传统的发行模式受到了数字出版浪潮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势在必行。本文从地方教育出版社目前在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据统计,2002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创新思考内容摘要自然垄断具有竞争无益性与无利性的双重特点,在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中国的自然垄断兼具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的双重特性,政府可对自然垄断领域中的市场主体秩序交易秩序及服务质量标准优势产业导向的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1)论文摘要当今世界产业转移浪潮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为河南借助外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河南应该围绕优势产业发展,采取适当的策略,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弥补本地产业的不足,促进河南优势产广西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1)论文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从金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管理方面阐述了广西金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广西金矿产业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广西金矿产业发展步伐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关贵州省旅游近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论文摘要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而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旅游业是全省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运用商务统计知识,以1996年河北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探析(1)论文作者刘书芬李艳军刘书言摘要首先对物流园区的定义进行了回顾,而后考察了河北省现阶段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的重要战略意义,最后结合日本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我省具体的情况对河北省的物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策研究(1)论文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的加快,国外跨国公司对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外资进入市场的一种方式。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