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由阿姐鼓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以歌曲《阿姐鼓》为对象,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探讨在深入全面的社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的可能和困惑。
  主题词:《阿姐鼓》 流行歌曲 中国文化 90年代
  我们以这张唱片中的首领(主打)歌曲《阿姐鼓》为主要分析对象,以下除特别说明外,称《阿姐鼓》,即单指歌曲《阿姐鼓》。
  1、从记忆到寻找
  《阿姐鼓》,是从"我"关于"阿姐"的记忆开始的:
  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
  在我记事的那年离开了家
  因为"阿姐从小不会说话",而且"在我记事那年离开了家","我"对"阿姐"的记忆就近似于无记忆。换言之,"不会说话"和"离开了家",作为"我"关于阿姐的记忆的全部原始材料,构成了对这个记忆本身的两个基本的否定性前提。在这两个前提下,"我"对阿姐的记忆是1个被原始性地禁锢的人生奇点:1个没有语言而且1开始就终结了的生命。
  《阿姐鼓》是90年代文化的1个隐喻。这个隐喻暗示了1种普遍的文化心理:记忆是从无记忆开始的,记忆就是记忆的丧失。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从80年代进入90年代,是1个长期封闭的社会从初步进行改革开放走向改革开放的深化的进程。虽然,"改革"仍然是1个远未完成的社会计划,并且每1次具体措施都面临着重重阻碍,但它向各层次各角度的加速延伸,已经构成了1个基本的社会动力,同时,也就构成了1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动机。企业生产,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个体劳动,由"大锅饭"中的"铁饭碗"改变为市场经济中的"合同工",而且,这不仅是经济生产行业改革的措施,而是全社会体制改革的总趋向 在今天,"下岗",已经开始触击到每个在岗公民的神经。也就是说,改革的深化,打破了已经根深蒂固的个体对集体或国家的稳定的依赖感,取而代之的是必须自足自力的"个人"观念。另1方面,面向世界的开放,把1个无限的世界天地推到人们的面前,面对这个无限的天地,个人所获得的自由和他所面临的失落,是等值的。改革逼使个体确立"个人化"的自我意识,开放把"个人"投入大世界的无限性中。正是个体被带入这种个人化存在的无限性,使他的自我记忆失去了根基,从而原始性地成为无意义,无内容,即自我丧失的精神癔症 情结。
  "我"关于阿姐的记忆,因为无内容,是1个不能展开的情结,它必然发展为同样无意义、无内容的思念。"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啊,阿姐,呀",这种空洞的思念,只能是自我无限欲望的冥顽的表达。因此,所谓"1直想到阿姐那样大,我突然间懂得了她",是"我"布下的1个自我掩饰的虚假的叙事策略。因为,从无内容的记忆衍生出来的思念,是不可能达到对阿姐的理解的 阿姐是永远的记忆之谜。所以,在这个叙事策略中,自我掩饰是双重的:1方面,掩饰了"我"的欲望,另1方面,又掩饰了"我"的欲望本身的空洞。这个双重掩饰,使"我"对阿姐的记忆和思念,成为对阿姐的再度魅化,是为"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啊"铺路的。它使"我"的寻找有1个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根据,或来源。
  在《阿姐鼓》中,记忆、思念和寻找,很自然地被编织在有序的时间链条上,先后展开。记忆产生于阿姐离家前,思念开始于阿姐离家后,寻找则是"我"长到阿姐那样大之后。这个顺序,不仅展现了3者之间先后承续关系,而且展现它们的因果关系。但是,因为前提的虚无,即"我"对阿姐的记忆就是无记忆,是记忆的丧失,这个线性的时间关系缺少内在联系,而必然破裂,并且无结果。因此,《阿姐鼓》的时间展现了1种异变的时间逻辑:记忆的丧失和无边的思念,意味着时间的断裂;冥顽的寻找则把破碎的时间纳入无意义的循环。这种时间逻辑,是由多次变调和转调中被加长的过渡来表现的。也就是说,由于过度的曲调切换,音乐与叙事的统1体被解除了,音乐不再是对叙事的表现或补充,而是对叙事的割裂:可以无限循环的割裂。反之,也可以说,无历史联系性的叙事本身只能是相互无关联的片断,同样无关联的音乐片断则是胶合它们的粘剂。
  90年代文化的时间性,正表现出这种无整体性关联的片断化和片断的无意义重复。因为,失去了记忆,也就是说,从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寻找被赋予无限性而绝对化了。寻找的绝对化表现为,不仅寻找原则上解除了先在的制约(原则上1切都是可以的),而且寻找在根本上不再有任何既定的方向。在这种绝对化中,寻找成为真正的个人行为,而且是面对世界无限性的个人行为。在80年代的潮流涌动之中,追随或者反对,人们总是围绕某个或某类主题而动;因此,80年代是1个充满激情的时代。转进90年代之后,整个文化失去了基本主题,仿佛是1次盛大的夜宴之后,满街散游着兴尽寻归的醉客。多元主义,这个后现代理论祭起的口号,成为醉客们随遇而安的自慰的托辞。时间,就在这里消逝了,或者,被打散为相互无联系的片断。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每个人的努力都是重复着投入无限虚无的徒劳:整体不再与个人打照面,而发展变成为完全抽象的,与个人漠不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正是基本的时间感的破裂,导致了90年代文化精神的普遍疲软;因为在缺少内在联系的时间片断中,生命对于个体必然是1种"不可承受之轻"。这种"不可承受之轻",使个体不可逃避地精疲力尽。以经济学家的头脑来衡量,1个年代为1个世纪作准备,当然是低成本高利润的。但是,这种投资留下的空白,当然也是不再能够填补的。这个空白,就是社会文化心理被超前预支之后的精神空白。在《阿姐鼓》中,阿姐、老人与"我",3个人物构成了1个凝固的3角形,这个3角形,阻止了"我"进入历史文本的可能。结果,在这3角形的静止的对应关系中,阿姐、老人与"我"都被抽象为可无限重复和替代的空白质点:在歌曲的结束段中,祈祷变成了摇滚乐的狂欢,不仅老人,而且阿姐和"我"都消逝在这个狂欢中。这,就是90年代文化的精神空白的表象。
  对于这个空白的表象,碎片涌动的时间停止了。
  3、 阿姐:距离,或者死亡
  "阿姐鼓",在西藏的文化传统中,意味着1面以纯洁少女的皮做的祭神的鼓:人皮鼓。这是现代西藏早已废除了的酷刑。歌曲《阿姐鼓》则以这个被废除的酷刑为叙事文本(背景)。对于这个文本的处理,歌曲的创作者采取了双重立场:1方面,以西藏传统的宗教教义,即"生死轮回"观念来稀释少女牺牲的残酷;另1方面,又以现代人对这个传统的超越感来审美化地远眺这个残酷。因此,"阿姐鼓"在歌曲中幻现出的是1个绚丽如梦的死亡历史的审美风景,在这个风景中,前现代的蒙昧残酷因为晕染了当代文化诗学的光辉而炫耀人心:悲惨消逝的阿姐在美丽的鼓声中重现了!天边传来阵阵鼓声
  那是阿姐对我说话
  而且不仅如此。在鼓声中重现的阿姐,获得了语言和美:阿姐在音乐中复活。与前面唱段沉郁的叙事风格不1样,以现代吉它伴奏的这个唱段,是极富抒情风格的轻悦意味的。如果说,前面唱段的叙事风格携带着古老西藏生死凄迷的高原寒意,那么,这个唱段就表现出90年代中国大陆西式的明丽恬腻的夏夜情调。这是《阿姐鼓》中发生的生与死的转换,这个转换,把死亡展现为1种诱惑 音乐的美学力量让我们不得不接受:死亡产生了美。
  在这里,我们看到创作者对待"死亡"的矛盾心理。1方面,"死亡"被直接作为叙事的内在动机,另1方面,"死亡"又被推向远景,被淡化,甚至消除。也就是说,歌曲表现出创作者"倾心死亡"和"逃避死亡"的双重态度。这个双重态度,使创作者只能在1定距离上"接受"死亡。对于创作者,"阿姐鼓"所包含的死亡,具有时间(古代与现代)、空间(内地与西藏)、文化(汉文化与藏文化)3大距离。这3大距离,使"阿姐鼓"的死亡意义不仅如高原的空气1样稀薄,而且变成了纯粹的神秘迷人的审美景观。因此,可以说,对于创作者,"阿姐鼓"的死亡意义的真正价值(魅力)在于它是1个超距离的死亡。距离,在这里起了绝对作用。进1步,可以说,在歌曲中,死亡的意义,就是距离的意义:因为死亡构成了对于生存的绝对距离。所以,创作者对死亡的双重态度,是以距离的绝对意义为指向的。

试析应试日语阅读策略试析应试日语阅读策略阅读是获取最新资讯最重要的手段。文字出现以后阅读就成了人类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在日语学习中,阅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语阅读关系到日语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阅读也可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内容提要中国民间叙事学领域长期盛行的是文本的历时性研究方法。本文则另辟蹊径,从表演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两次兄妹婚神话表演事件的个案分析,展示了民间叙事的动态而复杂的传承表演和文本化的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两汉儒学研究的基本走向和最新进展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两汉儒学研究大体呈现出三个基本走向,一是以经学为核心,涉及汉代的思想学术社会政治法律生活等方面的研究,论著和论文相对比较多。二是以儒学为核心,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一个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儒释道,主要不是指原始形态意义上的儒释道,而是指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融摄了其他学派思想,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了的儒释道。因此,我们要比较准确和深入把握中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摘要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对此,作者以易经中西方侠文化对比看下面两段话(游侠)救人于后,振人不瞻,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3今游侠,其行虽不轧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后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试析周易系辞传的象范畴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思想家已开始意识到语言问题的重要性。在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当数庄子对该问题的论述最为丰富,其观点可归纳为得意忘言,后来构成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但我们也不应该忘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当今世界,一切有识之士无不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劣而忧心如焚。生态平衡的肆意破坏,引起了全球的气候反常生活环境的横遭污染,带来了致命的怪病恶疾。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地威从抱朴子看道教的生命哲学在一切生命现象中,死亡是最能引发形而上思考的。正如庄子知北游中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礼记王制篇与古代国家法思想在古代世界,国家是人类社会化生活和政治化生活的最高级社会织形式,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以多方面的制度设置维系着其本身的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这些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建立和
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多元化整合路径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网络平台信息传播信息整合路径论文摘要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上信息传播形态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类型的复合性以及信息传播内容的共创性等新变化更凸显了网络的平台作用。网络不仅是媒体高校校园文化话语权建设研究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话语权建设。而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也有这种权利。本文主要在明确核心价值视域下高校校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论文摘要进入网络时代后,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传播方式,推动了整个社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交流范式中。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不同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都具有精短快的特点,由此提供了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宣传工作,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一摘要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研究论文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为寻求更高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将企业运营的重点转向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为确保企业能够在本行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需要不家庭礼仪教育论文崇礼重礼,古今中外皆然。这里的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礼仪教育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论文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相对于单纯的数学课程更具地铁工程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一线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许多一线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新课改下体育实践课的分组教学模式的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场地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决大多数中学仍然采用自然班上课模式,但此种上课模式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作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下,就克服这些缺点提出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改革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在初中历史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介绍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