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谈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也是解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到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力量的高等教育,其自身因受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双重影响,出现高等教育规模、外延快速扩大而内涵发展滞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的供给错位,即无效供给过度出现的就业难和有效供给不足出现的用工荒局面越演越烈。不仅如此,面对国家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转型发展的教育发展新方向、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等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只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探寻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目标和路径,才能有效破解制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面发展能力。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围绕其供给端的教育要素结构配置科学、供给效率与效益好、供给质量高等进行有效创新,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四大功能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一)优化结构是基础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对现有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是改革和优化高等教育的外部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域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使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和硕士的层次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并与社会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经济发展相匹配,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所需的技术型、技能型、学术型和创新性等不同层次、多元并举的发展性人才;从科类结构上让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及人文学科之间比例适宜,使高等教育在理性发展的同时既适应当前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引领人类反思自身和社会发展;在布局和形式结构上充分考虑要素禀赋公平与效率区域社会需求等实际,做到主次突出、优先发展与后发促进有机结合,又形成多元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举办的多元贯通的立交桥式高等教育系统。二是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的内部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师资队伍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使高等教育内部系统各要素资源配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尽可能匹配,以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强化各要素与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协调运行、提升办学绩效和形成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激励模式,以实现其系统内各项权力的分配、资源要素的配置优化在遵循其内部发展规律的同时让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二)提升效率效益是关键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使高等教育的资源消耗尽量少而教育产出成果尽量多,使高等教育的投资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投资内部效率都达到最大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尽可能实现以相对较少的教育资源投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产出数量相对合理、质量过硬的人力资本和科研成果,从系统内和源头上减少无效供给产品的出现。因此,要改革当前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评价模式,引导高等教育以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将政府投入的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强调通过资源的配置优化组合、管理机制的创新和体制的改革实现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提供的服务对社会经济产生持续的回报和贡献;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投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生产力等经济方面的效益,研究高等教育在公民素质提升及社会和谐方面的广泛社会效益,以进一步提高政府、社会、个人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对市场和社会的适应反应性和引领性;强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制度设计,规范高等教育各种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构建各利益群体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相互认同的文化理论和共同遵循的大学制度。从制度机制上促进高等教育效率和效益的有效发挥和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提高质量是核心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通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最终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不仅是改革本身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质量其本质是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高效性、人文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纵向过程来看,包括教育投入质量的控制、过程质量的监控和产出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从横向范围来看,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从内在教育活动来看,包括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目标是个多元、立体全方位的系统,它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更是一种理念的践行、行动的实践和理性的选择。因此,要提升高等教育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高等教育应逐步树立从静止封闭、通用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到动态开放、区域需求适应性、特色个性化的质量监控转变;应建立从计划的、内部供给主导和生产导向的质量管理向面向市场、外部供给主导和消费导向的质量体系。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目标的内生性、自主型和理性的原则。树立高等教育质量物质要素(资本投入、场所和硬件设施等办学条件)是质量的基础,制度要素(制度文化及理念体系)是质量的保证,过程要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是质量的关键的意识,形成多元主体参与质量控制管理评价体制、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质量控制系统。
  (四)强化创新是灵魂
  要实现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优化、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用创新的思维构建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体系、精神和思想相对理性自由的教育创新氛围,以教育的创新提供创新的教育,以创新的教育提供创新的人才,以创新的人才产生创新的成果,以创新的成果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创新;因此,要回归大学本质,扩大办学自主权、推进政府与大学间放、管、服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内部权力运行机制、深化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通过创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战略、以改革释放办学活力、以法治理性思维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开放共享的思维,加快推进创新型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构建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基础上的创新氛围,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创新环境,给予创新人才以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去研究,以对现实社会进行理性批判、对学术问题进行刨根问底、以发挥人的创新潜能,推动高深知识生产和创新原动力的产生。
  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框架
  高等教育与其他社会组织结构不完全等同。高等教育所特有的知识生产、精神理念和制度机制与政治社会组织相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具有相对于组织化社会自我确认特性而言的批判性、相对于重视功利的社会习性而言的创造性与传授知识的超脱性、相对于社会分工专门定势而言的包容性特征。这些特性决定了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对高等教育的哲学认识论、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高等教育自治与政府治理的角力、组织系统结构和制度变革等维度方面的变革。
  (一)变革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
  有学者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演变历史和过程,并把这种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的价值观概况为高等教育的适应论。并认为这种适应论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人的个性,强调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工具性的哲学基础所遵循的是外部逻辑和实践理性,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破坏和损失。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有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已不能完全解释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必须探寻或变革高等教育哲学合理性基础。因此,一是须对当前国家干预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政治论以制度的形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合理性基础进行反思,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生态的冲击和影响,逐步形成把公平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范、把效率理念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把协同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和把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终级追求的意识,从而为确立新的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奠定基础。二是要从高等教育发展、操作层面的研究逐步转向价值、认识层面的思考,即思考视角由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层面向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是好的?什么是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的价值层面转变,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践、脱离西方认识论影响来思考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基础。三是针对当前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的过度膨胀并产生许多问题这一事实,结合高等教育产生及其四大功能的形成,逐步变革政治论主导的哲学基础,寻求认识论与政治论两种哲学观的平衡同时,促使高等教育本体价值得到彰显、高深学问探索得以深入、人的理智训练和闲逸的好奇精神得以滋养。四是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其本身也是资源配置和效率提升的过程、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功能、人力资本理论所证明的人的知识和能力是社会财富根本源泉、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现实基础,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论哲学依据,以更加明晰高等教育四大职能,通过系统内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提升效率、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从而在发挥高等教育职能的同时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变革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和管理模式
  知识管理和生产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资源,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提升知识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科研、教学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和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因此,一要转变观念,确实把知识作为高等教育组织系统内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资本,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升高等教育活力的关键。使系统内知识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提以拓展、创新,以适应社会变化和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促进知识的增值。二是构建高等教育知识共享联盟战略,打破知识的国界、域界和组织边界,在知识学习、储备、共享和转移的基础上通过联盟战略推动知识整合创造和技术创新,促使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结构由封闭、内向走向开放并具有高度弹性和竞争优势。三是根据知识生产的历史性、动态发展性要求,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科学研究的全球化、知识生产者群体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需求方的剧增等变化变革知识生产方式,构建适应知识生产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由单干模式向合作互动模式转变、由单纯的知识提供模式向消费创造模式转变的创新管理模式,以丰富和激励高等教育系统内知识生产类别和模式,扩大知识资本来源供给渠道。
  (三)变革高等教育自治与政府统制的角力
  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我国高等教育自始就缺乏自治的传统,当高等教育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高等教育面临着来自政府、公众和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挑战导致高等教育处于失衡的发展状态。因此,一是政府要从直接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政府主导模式的划桨者角色转为通过简政放权实现宏观调控和监督的掌舵者,赋予高等教育足够的自主权而不再将其看作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和工具,实现政府从错位越位和缺位到履行好管办评放管服职能的转变,以发挥高等教育主体创新作用。二是以公共正义、高等教育的自治、开放和竞争为前提,搭建高等教育、政府与市场的协同联动平台,发挥学术和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寻求高等教育内部权力与外部政府公共权力在价值取向上趋于平衡和相互制衡以共同达成善治目标。三是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框架内的教育董事会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以董事会制度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以章程和法治形式规范高等教育与政府协调运行的组织框架、体制、决策程序和强化监督评估机制。
  (四)优化和变革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对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优化,不仅能激发系统办学活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能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在更高水平上的供需平衡。因此,一要借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扩大教育领域办学自主权,改革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实行管办评分离,推进分类管理和建设。二要变革办学体制和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多元合作、纵横贯通的契约化联盟办学体制。同时探索建立统筹配置、利益共享分配的投资吸纳体制,以缓解教育投资主体单一导致的投资规模不足的问题。三是变革管理评价监督机制, 以章程和法治形式规范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和决策程序,完善优化学术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和强化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使高等教育的改革运行做到有章可偱、有据可依。四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从国家层面改革现行的单位管理和事业编制身份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促进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优化岗位聘用、激励的薪酬制度,对系统内不同系列人员的聘用、晋升、考核评价和管理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以凝聚改革动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向
  要解决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有效供给不足的痼疾顽症,只有通过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本体功能,提升系统内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本投入、教育创新和知识生产等要素效率,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供给端的转型升级,才能以有效的、精准的、创新的教育供给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体系重构:在优化变革中强化顶层设计
  1. 构建主体多元、职责明确和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受高等教育理念、时代变迁、大学使命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因此,一是要围绕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不够科学、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和供需错位等现象,构建一种从重权力到重责任、重审批到重监督、重管理到重服务、重数量到重质量、重管理到重治理等全新体制。二是政府要转变管理职能和角色。要逐步实现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命令到协商、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的转变,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引导高校、社会和市场既要立足高等教育的全局和长远,又要回应现实关切和要呼应外部社会诉求,切实规范管办评和推进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三是构建权力分配合理、制度设计科学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权责明确的统筹协调管理体制。配置分配好国家与地方、政府与大学、政府间的管理职能权限,处理好高等教育系统内以及高校内部党的领导与行政、学术与行政的关系,界定各自职责权限。建立基于规则和教育法治、社会参与并独立于服务提供者的监管机制,强化政府依照法律规则与程序对高等教育的监管。
  2. 建立供需均衡、服务高效和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
  办学体制是关于谁有权举办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机构如何办学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其中,谁有举办权是办学体制的核心。即办学体制要解决由谁举办学校的问题,包括谁投资、谁管理、怎么办等方面。因此从办学本身来讲,办学体制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对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投资体制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首先,要调整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多个主体所具有的办学权利结构,即政府从垄断的办学权、教育供给权利架构中部分退出,将办学权利在社会主体间进行相对平等分配,让高等教育的经营权回归高校以调动其积极性。其次,引入非政府社会办学力量,对现行公立高等教育进行分层办学、办类管理、分类发展和评估指导,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制度环境公平、激励机制健全和经费投入及融资渠道多样的办学格局。再次,遵循学术和市场逻辑,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配置,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市场化和多元配置进程,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确立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提升高等教育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构建有效的高等教育组织和制度架构。
  3. 构建纵横贯通、互惠多赢和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高等教育系统运行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8]。在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一是通过内部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增强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灵活性、合理配置学术和行政权利和引入市场机制。外部通过政策调整、资源配置竞争、合理构建政府、社会与高等教育关系并推动高等教育适应引领社会发展,以构建互惠多赢的系统内部和外部动力机制。二是构建协同创新的资源配置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财政政策、投资、学术、人才和科技等资源配置的创新和决定性作用,从而使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学术资源和知识生产等要素自由合理流动,以矫正原有依靠政府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方式。三是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内外动态协调机制,科学分配高等教育内部权力,建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和外部政府、企业和市场等共同参与协调的工作机制,推动不同利益主体间权力配置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四是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标准分层分类和动态调整、评价方法科学多元和评价结果准确运用的绩效评估机制,以便对高等教育运行进行科学评估及时调整。
  (二)回归本位:在引领和服务中追寻教育真谛
  1. 回归人才培养基础本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智力支撑
  人力资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智力供给要素,而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的关键要回归到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上来。因此,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美国教育家马可霍普金斯说:理想的学院是一根木头,一头是教师,一头是学生。所以要充分尊重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和热情,让教师以一种无比虔诚的态度和神圣的使命去看待育人工作,并将培养理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遵循发展和需求相统一的培养动机。让高等教育追求在知识探索基础上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精神或智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又能促进和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需求。三是重塑教学的价值和效用。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强化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能力为中心、能力以创新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教学价值取向。
  2. 坚守科学研究创新本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源
  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产生新知识和新思想,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和提升社会各要素效率。没有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人类理性就得不到长足的进步。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和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一要确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驱动理念。即高等教育要在秉承为知识而知识和为学术而学术同时兼顾为社会需求而科研和国家需要的科研取向。使探索高深学问与服务社会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二要围绕知识生产方式的跨学科协同性、集体性和生产主体多样性等特点创新科学研究模式,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强化多主体协同互动研究、组建跨学科研究组织以动态和更加开放的方式进行科研创新。三要变革科研评价和管理模式。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智力活动,评价要尊重科研人员劳动特点、采取同行评议兼顾应用价值及效果、形成以成果和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考核科研绩效评价政策。科研管理逐步形成淡化学科中心、遵循独立自由的科学研究精神、形成自由、理性、开放和协同的科研创新管理体制。
  3. 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本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承担社会责任
  我国高等教育受中国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和美国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影响,同时又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的集散地,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社会服务的内在动力和需求。因此,一要理性审视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责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功能的衍生职能,又是其重要本体职能。高等教育作为环境和遗产的产物,其人才培养的本体功能最终须通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与环境发生关系并得到体现。二要遵循高等教育内外部发展规律,转变办学模式,构筑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对接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办学机制,通过多元合作、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动,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三要构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完善的技术应用转移及社会服务体系和构建校企联合共同体,形成高等教育既是高深知识的生产地,又能胜任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器职能,还能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心职能。四要健全社会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主导、社会组织评价参与、高等教育自我评价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激励机制和高等教育系统内人员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设。
  (三)要素升级:在改革中提升供给要素配置效率和效益
  1.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模式
  人力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一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即对系统内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成才成长,要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处处做到尊重人才和确保人尽其才。二要构建以育人为本、以教育人为本、以人的成长为本的高等教育系统人员管理模式。对学生要充分发展其潜质、以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要确实尊重其职业和知识创造的特殊要求,逐步以合同制、自由职业管理模式改变现行的事业编制管理模式,以加速人才流动性。三是创新优化高等教育系统内学术科研及管理评价模式、完善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晋升及工作激励机制、体面的工作保障等机制,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2. 构建统筹兼顾的高等教育资本投入优化配置机制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其投资的社会收益率极高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撑。因此,一要探索构建高等教育投入新机制,建立以基本办学经费和内涵建设经费为主的经常性投入机制、以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为导向的专项统筹投入机制、以提高等教育育项目支出效益为目标的综合监督评估机制。二要丰富投入渠道和改善投入结构。逐步改变现有单一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局面,形成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捐赠及混合所有制等多元主体投入机制;不断丰富和改善高等教育所有制结构,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三是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通过不断提高系统内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丰富在职教育及培训形式,不断改善人力资本增量和存量。四是健全投入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对高等教育人、财、物等投入及资源配置与使用情况的管理及监督,构建投入效益监测、评价和分析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构建自由科学的高等教育创新氛围
  高等教育具有独立自治、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属性,而这需要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氛围来实现和表征。所以,构建高等教育创新氛围一要塑造以创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尊重学术科研的独立自由性,培育和创新大学文化,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强化教学主体功能,拓展和提升大学文化,处理好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关系。二是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系统,既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它不仅要求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更要具有开放性,为保持其长久的繁荣和活力,要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等各方面的制度创新。三要推进综合改革与系统创新。高等教育是一个结构和运作程序复杂的动态组织系统,要实现有效供给必须从高等教育体系整体出发,在外部要构建与社会各系统间的新型关系,在内部要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理顺、调整其治理结构和组织关系,从而推动其整体系统创新。四要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及知识生产核心,通过资源和利益共享机制,构建由政府主导下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联盟,形成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及文化传承等不同需求的创新模式。
  4. 构建协同共享的高等教育知识生产体系
  知识及其增长作为高等教育本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深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知识的丰富与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与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一要充分发挥知识增长对教育、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强化对高深知识的生产、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推进知识的普及、传播和提升知识的运用效率。二要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知识生产体系,以发展人的理性、探索生产高深知识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打破既有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生产壁垒,形成高等教育与其他社会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知识生产模式。三是构建知识生产转移应用的创新系统。形成科研院所和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探求知识增长、企业将增长的知识应用到人类生产生活,政府从宏观上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生产战略,同时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及平台为知识生产提供支撑。

实验室与学生素质教育中小学实验教师是学校实验室教学仪器的管理和使用者,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就必须不断充电,才能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水平。因此,学校素质教育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人认为阅读就是解题。有人认为阅读就是了解文本大意。还有人认为阅读就是感受作者在文本中所寄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阅读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论是为了解题还是为了了解文本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素质教育1。存在于中学音乐课堂中的问题学生知识匮乏,艺术能力薄弱,感知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较差等,这些都是目前中学音乐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中学音乐课堂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是现今音乐教师浅谈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一)要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思想品德教师是未来社会人才的生产者和培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理想,情操与品格。(二)要具有良中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至关重要,被社会寄予厚望,而现今一些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却着实令人堪忧。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自提出以来简论中学生体育心理调节的可行性分析面对自身和外界的种种矛盾和压力,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明显,积极探索为中学生接受的心理调节方式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体育的调节机理和中学生对体育的心理需求等角度出浅析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但是目前在他们当中存在着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等等不良现象,所浅析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素质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而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学校教育的方我国劳动技术课发展方向探讨一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我国在小学中学分别设立了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这些课程的设立是我国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标志。由于生产的发展,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对劳兴趣学习诗歌的金钥匙摘要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诗歌鉴赏。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学修养,但它却向来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教师的一个盲点。本文就诗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感叹一般浅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内容提要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主要来源是生活阅读,同时与作者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学生与生活学生与阅读学生与人文神精学生与创新意识之间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关键词
中职美感教育的意义思索论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针对职业教育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对中职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指导意义论文陶行知教育理论是将生活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相互影响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更好的生活。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教育的载体,离开生活的教育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陶行知眼中生活是教浅析绘本教育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论文1。创设宽松适宜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互动的阅读氛围(1)创设绘本阅读区域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在已经收集各类绘本的基础上,要为幼儿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探析论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育也逐渐受到了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幼儿园教育中日常生活活动时间所占比重过半,生活事件是指人们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生活变动或者情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中华礼仪之美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礼仪之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毕业论文答辩申请书范文在如今这个年代,申请书应用范围广泛,正确运用申请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您在写申请书中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毕业论文小学生教育论文(通用5篇)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教育论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自我鉴定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自我鉴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自我情感因素对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的作用论文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