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试论徐光启的荒政思想

  "
  
  他的巨著《农政全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他的荒政思想。《农政全书》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防灾、救灾精神,灾害的阴影始终徘徊在它的周围。因为中国传统农业的最大的敌人,永恒的敌人就是各种各样的灾害。徐光启所处的时代尤为如此,"由于政治腐败,宗禄倍增,农业衰微,抗灾救荒成了当务之急。"
  (3)因此,他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共计十八篇,二十五万多字,由此可见他对荒政的重视。
  徐光启是作为一个重农主义者来讨论荒政的。《农政全书》是一部以"富国必以本业"为指导思想的著名农书。他"至于农事,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言之源,国家富强之本。故尝躬执耒耜之器,亲尝草木之味,随时采集,兼之访问,缀而成书。"
  (4)徐光启认为农业是荒政的根本,是荒政的一切。因此,他在《农政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农业的田制、水利、施肥、植树、农器等农业的全部内容。还全文转载了冯应京的《国朝重农考》热情地赞扬了明太祖等皇帝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一、"预弭为上"
  徐光启十分强调统治者尤其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在荒政中的责任。他引用《淮南子》的话:"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逐长,五谷繁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树桑麻,肥硗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枕,秋蓄蔬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5)皇帝有增加农民的财富,增强农民的抗灾能力的责任。徐光启主张政府不能向农民征收过高的赋税。他借《谷梁传》之言:"古者税十一,丰年补助,不外求而上下解足也。虽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君子非之"。
  (6)可见,徐光启是主张藏富于民的,反对统治者对农民的过分掠夺。农民的财富多,抗灾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增强。
  要增加农民的财富,统治者还要给人民一个获取财富的充分的空间。他引荀子的话说:"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窖、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7)他还引晁错之言:"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馁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8)他主张整个社会生产是畅通的,统治者不要为社会生产设置障碍,士、农、工、商各从其业,社会的财富自然也就会得到增加。这是比单纯的重视积蓄更为积极的做法。在以上两个条件具备后,徐光启为百姓获取财富提供了几个自己的方法。如通过种植树木可以致富,可以备荒。
  
  在田制上他也有备荒的考虑。如介绍柜田,他引用王祯的《农桑诀·田制篇》的话:"浅浸处,宜种黄穋稻,如水过,泽草自生,糁稗可收。高涸处,亦宜陆种诸物,皆可济饥。此救水荒之上法"
  (14)
  二、"有备为中"
  徐光启十分重视为备荒而准备积蓄。他说:"管子所谓‘措国于不倾之地’修备是也。"
  (15)他在《除蝗疏》中也说:"国家不务蓄积,不备凶饥,人事之失也。"
  (16)
  他还引用杨溥之言,叙述了明初洪武年间的积蓄管理。"我太祖高皇帝,惓惓以生民无为心。凡有预设备荒定制。洪武年间,每县于四境设立仓场,出官钞籴谷,储贮其中。又于近仓之处,佥点大户看守,以备荒年赈贷。官籍其数,敛散皆有定规。"
  (17)徐光启对洪武时期的积蓄情况充满了褒扬。明太祖时的仓政是比较完善而有作用的。每县设立四座仓库,储存粮食以备荒年,仓库由当地大户负责。管理和发放都有明确的规定。
  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职业习惯,也注意到了储存粮食的仓库的建造。他引张朝瑞之言,详细地介绍了粮仓的选址、规模等。他也十分注意仓廪在发放过程中的弊病。他引何景明的话说道:"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只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
  1
  8)这种弊病使得徐光启更加注意于百姓自身防灾能力的提高。徐光启的荒政思想中洋溢着积极备荒的精神。对于统治者来说,他希望统治者能提供一个人民能够充分获取财富的生存环境;对于人民来说,他是希望人民能够采取多种途径增加自己的财富,防御灾荒。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农政全书》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备荒方法,这是其荒政思想的突出特色。这也是他的灾后救助的主要内容。   三、灾后救助   (一)防御、消除蝗灾。徐光启认为造成饥荒的灾害有三:水灾、旱灾和蝗灾。其中,蝗灾为害最大。他在《除蝗疏》中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倖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   (19)因而他对于蝗灾高度重视,他不仅总结了前人对于蝗灾的研究,而且他自己也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论述了蝗灾的特点、蝗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对付蝗灾的方法。   首先,他认为,蝗灾不同于水灾、旱灾。水灾、旱灾的自然性强,人力的作用有限。但对于蝗灾而言,人力就可以发挥很强的作用,如果人的作用发挥合理、恰当,则可以完全消灭蝗灾。"水早二灾……此殆由天之所设。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百郡邑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20)徐光启认为消除蝗灾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发动并组织好人力进行扑打。   "      最后,他提出了具体的除蝗方法。主张根据蝗虫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1、消除蝗虫产卵之地。把河塘边的水草割下,然后把水草晒干当作燃料烧掉。由地方官负责监督水草的消除,一定要把水草消除干净,不给蝗虫留下产卵的机会。   2、虫卵形成时。一旦发现地上有成行的松土,则马上报告官府,由官府立即组织人力进行处理。"居民见土脉坟起,即报官,集众扑灭。"   (23)   3、虫卵变成幼虫时。进行挖沟扑打。"预先挖沟,以供埋蝻,前人扑打,每五十人中,有一人在后敲锣。蚋闻锣声则跳,至沟则打、埋。各村均是。"(24)   4、成虫时。官府出面或用粟或用钱按一定的价格购买蝗虫。用物质激励百姓尽力扑打蝗虫。这样既消灭了蝗虫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购买的价格一斤重的蝗虫可以换得一斤重的粟。而且,收购蝗虫的人要紧随农民,不能让农民到很远的地方去兑换。   5、消除成虫后的措施。成虫消除后,主要遗留的问题就是消除成虫产下的虫卵。徐光启仔细分析了蝗虫产卵的地方、情况以及虫卵的发育。提出在冬季调动人力搜索虫卵。      (二)徐光启还认真搜集了几个使人长期不知道饥饿的方法以渡过饥荒。一个方法就是辟谷法。这个方法是由晋惠帝时的黄门侍郎刘景先从太白山的一个隐士那里得到的。"大豆五斗。净淘洗,蒸三遍,去皮。又用大麻子三斗,浸一宿。沥出蒸三遍,令口开。右件二味。豆黄捣为末,麻仁亦细捣,渐下黄豆同捣令匀。作团子如拳大,入甑内蒸。从初更进火,蒸至夜半子时住火,直至寅时出甑。午时晒干,捣为末,干服之,以饱为度,不得食一切物。"(27)如果服用它,可以做到吃极少的东西而保持长期的不饿。服第一次后,可以七天不吃东西;服第二次后,可以四十九天不吃东西;吃第三次后,可以一百天不吃东西;服第四次后,可以二千四百天不吃东西;若再服则可以永远不用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男女老幼都可食用。而且还能使人身强体壮,脸色红润,永不憔悴。渴了就喝大麻子汤。饥荒过后,再吃东西时,"用葵子三合许,为末煎冷服。取下其药如金色,任吃诸物,并无所损。"(   2
  8)另外,他还介绍了传写方、辟难歇食方、服仓术方等避免饥饿的方法。徐光启介绍这些方法,他的想法是好的,但其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人的新陈代谢时刻在进行,没有足够的能量,人的生命就不能得到保证,人怎会有永远不饥饿之理?徐光启作为一个科学家犯了这样的一个错误。不能完全说明他的粗心,反映出的是他一心为了灾民的赤诚。      注释:         (5)《农政全书校注》卷l《农本·诸家杂论上》。   (6)   (7)   (8)   (1   5)(]   7)   (1   8)《农政全书校注》卷43《荒政·备荒总论》。   (9)《农政全书校注》卷25《树艺·谷部上》。      (1   2)《农政全书校注》卷37《种植·种法》。   (1   3)《农政全书校注·张溥序》。   (1   4)《农政全书校注》卷5《田制》。         (30)《农政全书校注》卷45《荒政·备荒考下》。   (3   1)《农政全书校注》卷51《荒政·草部》。

关于对职校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想法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数学文化数学建模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面对目前职校学生数学普遍不好的情况,数学教计算机与作文教学整合初探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恐怕已没有人怀疑了。但计算机如何有效地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计算机用在教学上,怎样才算用好了,怎样才算是用得其所了,似乎谁都还没有能提出一古诗词鉴赏五要兼谈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高考试卷离不开古典诗歌鉴赏题。如何鉴赏古诗词答好高考鉴赏题,这里从五个方面谈点看法。一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初高中阶段掌握以童心唤醒爱心,以爱心滋润童心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从古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创设氛围丰富形式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信息思想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说的价值和作用越发突出浅谈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论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论文关键词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职业教育论文摘要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它是古代职业教育的遗产。本文通过对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发展历论高校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论文关键词灾后重建建筑专业教育体系构建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汶川大地震后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建筑规范与建筑管理问题,及由这一问题所引发的的中国高校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浅论高职学生的优质素质教育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摘要切实全面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高职院校应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初探摘要文章从学生个性倾向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激发联想能力,转变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消除创造性思维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进行了阐述。关键浅谈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论文关键词了解美创造美传播美结论论文摘要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各学历层次的毕业生都处在一种接受用人单位挑选的被动状态。形象力作为人力资源的第三大资源,与人的体力和智力资源
论村庄社会关联ampnbsp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农民债务是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摘要农民债务主要是由农户赌博畸形消费子女读书医疗建房等方面的支出自然灾害以及农户收入少等原因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农户债务阻碍了村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导致失学辍学的青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彻底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杀手锏如何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已经发过不少重要的文件,专家学者也都提出过好多精彩的建议,各地也都召开了无数次减负的会议,还严肃处理了不少引发恶性事件的乡镇干部,总之,凡是能关注农村阶层关系的新变化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就当前的中国社会发展而言,切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农村阶层关系的新变化。农村基本的江西省南康市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情况调查研究一引言从八十年代初起,随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农村普遍推行,农民在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获得了在农业劳动之外寻求就业和收入的权利,使出去务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实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竞争的制度安排梨树县与迁西县农村妇女村委会选举参与内容提要作者以吉林省梨树县和河北省迁西县农村妇女村委会选举参与为例,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制度安排的变怎样运用支持价格政策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内容提要农业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而应当备受重视,其中支持价格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失为一项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本文通过对支持价格的一些思考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来探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摘要我们既重视粮食安全也重视提高农民收入,但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确保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存在矛盾。我国相对稀缺土地耕地资源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粮价一直被调控在1940年代后期江浙农村社会失控的历史思考内容提要1940年代后期是江浙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顶点,农村经济的崩溃不仅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冲突,更强化了农村社会与国家政权的对抗。面对社会结构中精英阶层缺位保甲重建失败土豪劣绅农民权益缺失现实原因探析中国的农民权益问题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令人愁肠百结而欲得其解。为什么农民不能与非农民处于平等地位?为什么农民的权益一直得不到尊重和保证?笔者运用了世界了有关的先进理论,参考了有关国农民负担与干部负担摘要农民负担过重和基层干部负担过重密切相关,干部负担加重农民负担而干部负担过重源于不合理的政治经济体制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的根子在政治方面。关键词农民负担,干部负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