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论由孔子教育思想看现代的素质教育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对如何培养人才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如提倡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培养完整人格、以身作则等。木文结合素质教育和孔子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论述,以找出孔子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以及素质教育与孔子教育思想方面的联系与继承
  一.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使学生全而发展
  素质教育重点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尤其要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品行修养的培养,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孔子长期以来从事教学实践,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法上,总结出许多可贵的经验,他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学会做人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与归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沦语为政篇》)。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他教育学生特别注意行的方面,强调言行一致性,把它作为判断人的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之一。他主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要求学生敏于事而慎于言,反对言过其实的人,强调行的重要和多做少说。他还教育学生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尤其强调要讲诚信,认为守信是做人的基木原则,人无信不立。在教育过程中,孔子还十分注意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他提出《六经》持、书、礼、乐、易、春秋)及《六艺》(、乐、射、御、书、数)是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全面知识与技能。若以历史的目光来看待素质教育,孔子无疑是注重素质教育的,孔子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素质教育所达到的水平。把完善人格作为做人的目标并把造就理想人格作为德育的根木任务,不仅是孔子对教育思想史的重大贡献,而且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二.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个性
  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在注重学生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其潜能。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占之道也(《论语八份》)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卜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对学生的智能、志趣和个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论语先进》)孔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除了在道德上提出基木要求外,他并不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辟如就政这一问题,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子夏为营父宰,问政,孔子日: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是针对子夏性急且重小利而答。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说如果必不得己而去,则依序去兵去食,强调了自占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观点。孔子意在鼓励子贡首先要牢固树立老百姓的信心。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孔子回答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这是针对仲弓的气量小而对他提出的要求以上几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在回答他们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均针对各人的个性弱点指出不同的努力方向,语言既带有勉励和要求,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孔子实施因材施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闻斯行诸的回答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内有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公西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可见孔子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从补救其不足方面因材施教的。
  因材施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对我们反思现在的教育现状很有意义。在很长一段时期,齐步走的教育模式是我们的主要教育模式,并且现在还依然存在一些学校中。僵化的教育手段、陈旧的教育思想,以升学为教育目标,夸大学习成绩,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个人特长的发展。应试教育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育评估片面性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今天,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宜,依据学生个体特点,实施适应个性差异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同一个学生,不同的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这实质上就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句话放在是否能因材施教这一背景卜,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提倡启发式教学,主张学思统一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创造,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启发教育不仅是启发学生透彻理解知识,而且是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正如占语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终身受用。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子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关于启、发的论断,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起源。愤和悱是一个人渴求知识的急切心理在外部容颜上的表现,学生己经思考了但还没想通,这时可以去启发他,思考了并有所领会但还不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这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有目的的引导和及时的启发。学生不能从己知的一点推导到其他,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孔子就不会再重复去教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再讲,就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就是说学生不到想明白而又不得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又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指导学生要在学生有了求知的兴趣、动、主动性、积极性的时候才响
  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机效没有兴趣,强迫灌输,学习效果是不可能好的,孔子不仅教学生时用启发的方法,自己和别人谈问题,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启发。后来的《学记》把这一经验总结为善喻。遵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教学上很宝贵的经验。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须完善自我、以身作责
  国务院在推进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孔子教育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孔子身正不倦,率先垂范。他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砰》);。孔子提出教师以身作则要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子日:予欲无言子贡日: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厂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不言之教需要受教育者木人有意无意地感悟生活世界中的一切人和事物,获取智慧灵感,孔子认为,教师应认真诚实,心外如一,言行一致,他尤为赞同主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在盛赞老师时这样说:日胃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之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昔才,如有所立卓尔,虽然从之,未由己也这正是孔子高尚人格和高超教育艺术的真实写照。孔子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身体力行,学而不厌。他认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应该经常自问是否做到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鼓励教师敏而好学,不耻卜问。他学习起来可以说达到入迷的程度,三月不知肉味他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如别人,但在好学方面要比别人强。孔子不但每事问,而且无常师。他对师的概念的理解也十分广泛,凡有一技之长,明一物之理的他都会拜为老师,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应该是教学相长的最理想诊释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即师德。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创设一种乐学的气氛,愿意并且善于和自己的学生接触、对话、交流,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和见解深刻的人。具有广一博的知识,了解各种自然和社会系统运转的规律,懂得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继续学习的要求、能力和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孔子用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和敬业爱生的品质,他的进德修业、永不停止的思想,对今天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
  五.结语
  总之,纵观孔子教育思想无不孕育着素质教育的端倪,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1世纪,如今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教师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及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必将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信用证通知行权利义务透视(1)论文论文摘要信用证通知行在UCP600的规制下,承担的是转递信息的义务,通知行应当对外承担证明信用证真伪的义务,但是通知行也可以不履行通知的义务,前提是应当及时地通知各方。论文关键词信人权法和人道法的关系探究一人权法和和人道法的定义与历史起源(一)二者的定义及比较人权法和人道法是国际法的重要分支。人权法,一般是指促进和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普遍尊重和实现的国家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等论基本权利谱系中的公民养老权(1)论文关键词公民养老权宪法权利权利谱系内容提要将公民养老权置于基本权利谱系之中,作为宪法权利,具有一种宣示与确认的意义。从基本权利谱系中认识公民养老权,尤其是从与公民养老权关系紧密的生存中国环境法制建设对环保投资和环保产业的影响(1)论文关键词环境法制环保投资环保产业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我国30年来环境与资源法制建设的历程,从通过法律确立市场信心和直接引导资金进入环保领域等两个方面分析了环境与资源法制建设对环保投资和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经济学思考(1)论文关键词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机会主义制度内容提要政府作为经济法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其行为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政府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干预权,目的是为了论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法制(1)论文关键词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内容提要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是指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本国法律的规定对离岸金融从业者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通常涉及离岸金融运作的资本金交易对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基于宪法第10条的分析(1)论文关键词土地产权制度,公法视角,土地国有化,所有权平等内容提要尽管研究中国大陆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文献已经汗牛充栋了,但谁是中国土地的所有者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确切的答案,当代中国土地所有权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探讨1依法治国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法治思想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商鞍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鞍在秦国实行以废井田开降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研究1依法治国的提出依法治国这一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江泽民同志曾说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浅析马歇尔法院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诉管辖权的建构一有关联邦最高法院上诉管辖权的争议美国著名学者约翰默林在没有墙的屋顶一文中说宪法是国家身份的替代物。美国国家主义如此独特是因为在建国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国家主义的理念都非常脆弱,浅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学理阐释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在2012年纪念现行宪法
社会学论文选题汇总我国的社会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其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以及理论架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主题都受到西方社会学的深刻影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会学论文选题汇总,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农村养老问社会学的论文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关注于当下社会现实与社会问题,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社会学的论文,供参考阅读!引言国际建筑学界有句名言城市建筑是长官开发商建筑师和市民合谋的产物。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企业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人工算账人工报账和部分用人脑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在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环境产生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三篇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国内高校可以从推进职业指导活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高个人职业指导的个性化程度和创新团体职业指导形式三方面提高就业指导质量。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论文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关于初中生艺术教育的思考论文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内涵与修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国家实施艺术教育时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大家研究的,各位,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欢迎阅读哦!小学科学课教学摘要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谈谈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论文摘要行政法的核心是调整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的目标即在于使二者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法治的社会,而行政法治是通过控权得以实施和实现的。建筑工程卷材防水施工质量管理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建筑防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着重并分析了影响建筑卷材防水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就材料设计施工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关键词建筑防水施工质量激励行为下中职班级管理的论文一将激励行为有效运用到中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激励行为的有效运用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现如今,社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逐年提升。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有效采用激励行潜在学习能力开发在教学中的意义教育论文摘要潜在学习能力具有普遍性无限性主体性差异性可变性等特征。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