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关于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答周承人李以庄(1)

  笔者是黎民伟之子,有幸接触先父的遗物,当中记录了大量中国早期 电影史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加以整理并提供给学者。周承人先生、李以庄女士在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第82期发表〈黎民伟的若干经历和评价 勘误与质疑〉一文,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笔者不是学者,本文谨以一片保存历史真实的赤子之心,初踏研究门槛之身份,撰文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并希诸君纠正。
  一 对黎民伟的评价
  1、周、李两位质疑对黎氏的评价被「误导」,提出有人「想尽办法抬高黎民伟……误导了许多学者」。他们质疑有人称「黎民伟是中国电影之父」。笔者只是提供了黎氏的资料,从未如此称呼先父。如果是责备其他学者「误导」,就不应该了。
  1905年任庆泰(字景丰)于北京拍摄京剧片段《定军山》,比黎民伟于1913年拍《庄子试妻》更早;可是「国片之父」一说,实为1953年黎氏追悼会中由当时电影翘楚组成的治丧委员会所尊,成员包括:吴楚帆、关文清、朱石麟、李应生、卜万苍、马徐维邦、金擎宇、朱旭华、郑用之、谢益之、赵树燊。他们多非影史研究者,但尊崇黎氏为「国片之父」,乃因黎氏身为革命先驱,一生对电影的无私奉献及其「风」度、「人」格1。
  香港电影资料馆于2003年举办之一系列活动,皆称黎氏为「中国电影先驱」,而非「中国电影之父」。
  学者皆认为此乃黎氏对中国电影和近代史的主要贡献,是国家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指出:「黎民伟是中国第一位长时间致力于新闻纪录电影的摄制者,……他是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上早期的第一个重要人物。」4但是,周、李两位多次撰文评论黎氏,为了否定黎民伟是中国电影先驱,从来不提黎氏拍纪录片对国家的重要贡献。
  1913年中国电影拓荒者张石川、郑正秋拍了中国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同年,黎氏也在香港拍了《庄子试妻》。如果说黎氏是中国电影事业「后来的参与者」,就是说香港电影不是中国电影的一部分。
  黎氏积极动员家人投身电影事业,两位妻子:严珊珊是中国第一位女演员,林楚楚是香港第一位女主角,儿子黎铿是中国第一位著名童星。
  两位否定黎氏是中国电影先驱,论据不足。电影史学家李少白先生指出:「黎民伟,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5
  3、周、李认为有人要「抑黎北海、扬黎民伟」。
  (i)李以庄认为黎北海对香港电影的贡献比黎民伟更重大。罗卡先生不同意,他指出6:
  现阶段,考虑到黎民伟对香港电影开拓的全面性(开设戏院、影片公司、片厂之余更率先拍摄新闻片、纪录片),和持久的奉献(黎北海于30年代中以后已淡出影界,黎民伟在1938年重回香港后,仍艰苦经营片场,支持国防影片的拍摄;筹拍国际发行的英语片;战后更为香港引入新的冲印技术等等),我认为他对香港电影的贡献仍然大于黎北海。称他为「香港电影之父」,仍然是恰当的。
  (ii)黎北海是香港电影先驱,也是笔者的伯父。有关他在电影方面的资料,已全部公开。相片中有黎北海的,定加注明。2003年夏李以庄想采访黎北海儿子,笔者立刻告诉了她。
  李以庄对人说笔者在十多年前欺骗她,说黎北海太太已逝去,使她失去了解黎北海的机会。假如笔者把仍健在的伯母说成死去,合情理吗?笔者又何必把黎北海儿子告诉她呢?
  笔者与罗卡先生合作十多年,罗卡先生曾致函周、李两位表明:我们都没有「抑黎北海」。
  我们很希望多了解中国、香港早期电影史,可惜黎北海、梁少坡、罗永祥等的资料极少。
  (iii)香港第一家全华资的「民新制造影画有限公司」的创办,黎民伟的贡献大于黎北海。
  第
  二、黎民伟是清平乐社员,黎北海不是。他对戏剧、电影的造诣高于黎北海,因此,黎民伟虽是弟弟,却任总经理,黎北海是经理。
  第
  三、黎北海在香港民新只和黎民伟一起拍了一部《胭脂》,但黎民伟还拍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以及珍贵的孙中山先生事迹和北伐战争的纪录片。
  4、周、李认为「黎北海真正是香港电影教育的鼻祖」。
  5、周、李质疑:黎民伟参与用清平乐戏箱偷运军火去广州,支援革命。
  黎氏十六岁参加了同盟会,清平乐社员中有海内外同盟会的领导者,如胡展堂、陈少白、邹海滨等。先母林楚楚曾对子女说过:先父和他的战友曾用戏箱偷运军火去广州,支援革命军。还在战场上搬运尸体。余慕云先生曾多访问先母,他在《香港电影史话》第一卷描述此事时有笔误9。在黄花岗起义时,清平乐剧社还未成立。周、李两位抓住余先生的笔误,提出「没有清平乐剧社,能有戏箱用于运军火去广州之事么?」作为研究者,不应这样轻率地否定一段史实。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广州还有起义。先母口述革命者偷运军火支援革命军的史实,可再考证。香港无线电视台1974-1976年的节目《蒙太奇》曾访问林楚楚,也忆述了这段史实。
  笔者深知黎氏日记为珍贵的中国早期电影一手史料,故除与电影及社会完全无关之私人事件,其余皆一字不漏刊载于《日记》中,并加注释。其实,不少大事如孙中山先生送赠「天下为公」墨宝及签发「大元帅令」、高剑父送赠「电影救国」墨宝等,《日记》原件皆未有记录。或许周、李两位以为笔者有意「去恶」,但笔者亦无「不扬善」之理;笔者当初整理《日记》时,其中提到黎民伟拜访陈立夫救联华事,预感将来会有人藉此批评黎民伟,笔者仍不「去恶」,如实刊出,没想到为周、李两位所用。
  黎氏是写私人日记,没想过日后会是珍贵史料,我辈只能以此作第一手史料考证,而不能要求黎氏的日记能解答一切历史悬案,否则即认为黎氏隐瞒或编辑者肆意删节。两位所提三件事并无记载,罗卡、黄爱玲等多位学者曾阅览原件;笔者与周、李两位相识四十多年,曾供李以庄翻阅《日记》原件,为两位提供很多资料。两位不再来查阅原件,问清楚,就多次公开指责,令人大惑不解!
  笔者欢迎研究者查阅原件,并把复本及珍贵的孙中山先生影片送赠香港电影资料馆。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 关于「联华」
  1、周、李认为罗明佑、黎民伟经营失败的原因是:远离抗日救国热潮,配合「新生活运动」,宣扬传统的忠孝仁爱等道德观念,导致经营失败。
  拍摄宣扬传统道德观念的影片,是否「远离抗日救国热潮」,导致亏本呢?非也。伦理片《人道》,卖座极佳。「《续故都春梦》、《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人生》、《母性之光》,俱能卖座。」10反之,联华二厂拍了涉及抗日的影片,如《大路》、《小玩意》、《狼山喋血记》等,同样遭遇经济困难,是最佳反证。其实联华经营困难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日寇侵华,「一·二八」战争,联华四厂被毁,三十多间电影院停业,造成全国电影业陷入困境。罗明佑丧失了东北的影院,华北的影院陷入困境,资金周转不灵,设想中的制片业和放映业互助发展的计划落空。
  其次是经营上失误,开销太大,出品太少,成本比人家的高。
  第三是阮玲玉的去世,联华失去了最具号召力的明星。
  试想如果不是上述的三项主要原因,联华怎会资金周转不灵呢?
  周、李两位把拍摄宣扬传统道德观念的影片,说成是执行了陈立夫路线,导致了经营困难,是要把问题政治化。
  黎氏是一个革命者,终生坚持「电影救国」的理想。
  国防武力之前卫是「空军」;国防文化之主力为「电影」。
  际此非常时期,言国防者,幸勿忽视电影。祝
  新春多祉,并请对电影事业
  赐予指导    黎民伟鞠躬
  日寇占领上海和香港,先后两次威逼黎氏为敌伪效劳,皆不为所动,宁愿带着全家十多口逃难,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仍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工作。
  综观黎氏的言行,他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绝不会赞同和执行「远离抗日救国热潮」的制作方针。
  联华的影片都是批判现实的黑暗面,反帝反封建,宣扬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至今仍被誉为优秀作品。联华的影片在描写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方面,深度和手法有差别。黎氏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正如郦苏元先生指出的11:
  与激进的革命的文化人士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出发,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对贫富不均苦乐不等表示强烈不满,希望通过社会整治道德规范来改变不合理的现象。因此,他们许多批判是严肃的、认真的,也是比较温和的、改良的。……以道德批判代替社会批判,主张道德自我完善来促进人类进步。……
  今天,内地很多学者对于过去有争议的联华影片,都肯定它们有正面的积极意义。为甚么周、李两位还要把宣扬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的影片与宣传抗日对立起来,甚至夸大为导致经营失败的唯一原因呢?
  今天,祖国日益富强,更需要大力宣扬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周、李认为《渔光曲》「与黎民伟无关」,甚至说是「掠人之美」。
  罗卡先生和笔者编写《黎民伟:人·时代·电影》时,笔者负责编排相片和黎氏写的日记、文章等。
  周、李质疑我们刻意误导读者,把《渔光曲》和《大路》与一厂的作品混编在一起。事实是:在该书「黎民伟日记」的「黎民伟」一节以及后面「黎民伟电影事业简表」,介绍黎氏作品时,都没有《渔光曲》和《大路》,也从未说此两片由黎民伟制作;但当介绍整个联华的主要作品,当然应当包括这两部影片。我们编书时完全是按照影片拍摄的年份先后来排列,绝无刻意误导读者之意,两位未免多疑了。
  周、李责备笔者:称黎氏「是『总厂的负责人』,将联华的功绩都归于其名下」。笔者在《黎民伟日记》的文章中只说黎氏是「总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2。两位看漏了此两字,却关系重大。
  笔者说黎氏是「总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因为:
  (i)黎氏是主要创办人之一,是罗明佑的主要合作者。他是董事,是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的成员之一。
  (ii)编、导、演、摄、制以至行政,黎氏都做过,资历、经验丰富,一直参与总厂的决策。
  (iii)黎氏在〈历史失败之回顾〉笔述:在联华经济困难时期,「因一二八事变,再以东山房产押款二万元以维持之。……因八一三事变,因维持至影响霞飞路私产拍卖。」13如果不是总厂负责人之一,他何需这样做?
  说出这个人尽皆知的事实,就是「将联华的功绩都归于其名下」?
  黎氏是「总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渔光曲》当然与他有关系。所以,《渔光曲》的奖状数十年来一直由黎民伟珍重地保存着。周、李明知这个事实,却一而再地撰文说《渔光曲》「与黎民伟无关」,甚至说这是「掠人之美」,两位真是言重了。
  在黎民伟逝世后,林楚楚遵循他的临终嘱咐,把《勋业千秋》和《淞沪抗战纪实》两片,以及《渔光曲》的奖状送往北京,无偿地交给国家,虽然当时家庭经济十分拮据。金焰在1979年8月7日上海《文汇报》撰文及《黎民伟日记》均有述及。
  三 几点质疑的商榷
  1、周、李认为《偷烧鸭》是香港第一部影片。
  罗卡先生在《当代电影》撰文〈黎民伟与早期香港电影制作活动的再考察〉14,他亲赴外国查证,《偷烧鸭》资料极少,并有疑点,他认为此片和《庄子试妻》还需进一步求证,才能定论,此文甚具参考价值。
  2、周、李质疑《黎民伟:人·时代·电影》上写的一段话:「民新旧有制片厂一在上海,一在香港,一在广州。」两位质疑:「民新有三个吗?」
  黎氏在自述文中指的是「制片厂」不是「制片公司」。以「民新」命名的制片厂确曾在三地设立。
  3、周、李认为聂耳不是联华培养,此处谨补充有关资料。
  聂耳1931年加入联华,先当提琴手,开始作曲,后提升为音乐主任,直至1935年遇难。先父告诉笔者,聂耳的许多作品是在联华一厂写成,如《义勇军进行曲》等;摄影师朱树洪也撰文忆述:有幸能在联华一厂聆听他演奏《义勇军进行曲》15。聂耳于联华期间,有其他兼职,为其他公司的影片作曲。说联华给聂耳提供了机会,还是联华多年后沾了聂耳的光,二者并无冲突。
  附带补充:聂耳与黎家私交甚笃,聂耳更经常到访。先母亦曾提及:聂耳很喜欢黎铿,认他为「干儿子」,黎铿也亲昵地叫他「耳朵先生」;聂耳的《卖报歌》,就是为黎铿而作。聂耳不幸遇难后,先母说:最有资格去拜祭他的就是黎铿。
  笔者对电影史学者非常敬重,有些评述难免有偏差,只要不是存心歪曲,可以谅解和探讨。笔者认识有限,提出上述澄清供史家研究。
  但是,不应轻易地给别人扣上「想尽办法抬高」、「严重搞混历史」、「误导学者」等大帽子,这对电影史的讨论并没有好处。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注释    2 黎民伟自述文:〈失败者之言 中国电影摇篮时代的褓姆〉,《当代电影》(北京),2004年第3期(总120期),页32。     4 高维进:《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页15。作者曾长期担任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副总编辑。
  5 李少白:〈主持人导语〉,《当代电影》,2004年第3期(总120期),页16。
  6 罗卡:〈关于评价黎民伟、黎北海〉,载《香港电影资料馆通讯》,第26期(2003年11月)。
  7 黎锡编订:《黎民伟日记》(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3),页9。      9 余慕云:《香港电影史话》,第一卷(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6),页127。      11 郦苏元:〈黎民伟与中国电影〉,《当代电影》,2004年第3期(总120期),页25。
  12 黎锡:〈黎民伟诞生百十周年有感〉,载《黎民伟日记》,页3。
  13 黎民伟手稿:〈历史失败之回顾〉,载罗卡、黎锡编著:《黎民伟:人·时代·电影》(香港:明窗出版社,1999),页173。     15 朱树洪:〈黎民伟先生与我〉,载《黎民伟:人·时代·电影》,页139。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改进策略浅谈论文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技能改进策略论文摘要近些年来,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了一种以就业为重心,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发展思路,在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探索论文一重返具体时空,认识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创设情境,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历史概念是历史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人们对具体历史事物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形成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范文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防震概念设计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物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能否会给人们造成生中小学数学知识结构探究论文新课标认为,数学知识包含客观的数学事实和以之为载体的主观活动经验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1。数学知识并非是现实的拷贝,而是对现实(包括人类己有知识)的逻辑建构,且往往都是看不见的。结构决小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思考论文近日,区内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主题是有效对接让学习自然发生,讲的是小学和初中衔接的问题,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有关方程的,至少说明有人对这个问题比较重视了,其大的背景是来自于对本区初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的融合论文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为专业型的岗位培养人才。但是目前,中职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不重视这方面的融合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方法论文幼儿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年龄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不同,幼儿教师需要开展各种合适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加论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师生互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师生互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能够更好地实初研新型分割方法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一不同形式弹性隔断在现代商业空间中的运用隔断在空间内的作用是众所皆知的,在商业空间内尤是如此,因为商业空间相较于大多数家庭装潢设计或其他的空间设计是更加与时俱进的,商家需要根据其不对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论文1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现状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而言,能否学好这门课以及通过这门课能否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将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实际工民族文化融入室内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涵盖建筑学和艺术美学要求技术与艺术完美相融,随着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保证室内空间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同时,还需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营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室内环境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实践0引言骨折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大多是因为受到外力伤害而导致的骨断裂。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休克发热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情况,给患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实践0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行为感知觉思维等多方面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不仅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负担,所以需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品管圈活动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健康教育的实践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世谈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对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的影响尿石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可分为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其中约90。2的尿石症为上尿路结石。由于该病病因较为复杂,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缺乏明确的认知,但有学者认为,运动饮食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清心肌坏死标记探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1)论文论文摘要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一个用途广泛而又争议颇多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虽然对这一原则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在具体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争议,所以更加确切地说,风险对国际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分析(1)论文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主要学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经济法律的目的与功能克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再通过借鉴国内经济法的三三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关于国际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分析(1)论文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主要学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经济法律的目的与功能克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再通过借鉴国内经济法的三三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谈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1)论文论文摘要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一个用途广泛而又争议颇多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虽然对这一原则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在具体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争议,所以更加确切地说,风险浅论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法的诠释意义(1)论文摘要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解决了国际法理论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惑,是国际法研究的新范式。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法诠释意义国际法是随着国际交往的出现与频繁而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1)论文引言应当说,国际法并非西方的专利。中华法系在古代早已形成独特的国际法思想与实践。仅以和平与战争的实践为例,从以和为贵先礼后兵可以看出,中华法系的国际法思想始终是以和平为主旋律的,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