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试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

  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分析了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分别为:民歌的起源与发展、体裁丰富多彩、歌舞相伴;随意性与传播性强;时代性与功能性强。
  关键词:民歌 历史 体裁 即兴 传播 时代性
  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 民歌是最早形成的音乐体裁之一。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体系,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我国民歌艺术的基本特征概括总结如下:
  一、 历史悠久、体裁丰富,歌舞性强
  我国民歌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它最早的表现形式是早期的劳动号子,曲调短小、节奏简单,多以呐喊、吆喝等演唱形式为主。原始社会的后期,又出现了《九韶》等节奏较复杂的乐舞。到了我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随着奴隶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 民歌也逐步分化,形成了民间民歌和宫廷雅乐民歌两种体系。特别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汉朝,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使我国的民歌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这时起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 我国的民歌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歌""清戏"的不同历史时期, 其间不但在唐代设立了专业的声乐教育机构——梨园,还涌现出了如《竹枝歌》、《吴歌》、《木兰辞》、《茉莉花》等大量的优秀民歌作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民歌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族音乐与民歌的发展,继沈阳音乐学院于1956年成立民族声乐教研室后,上海、中央等音乐学院也相继成立民族声乐系。培养出了大批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家,同时也创作出《十五的月亮》、《乌苏里船歌》、《小白杨》等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使民族声乐在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理论及声乐演唱技巧上,形成科学、完善的音乐体系。
  我国的民歌体裁极其丰富,按演唱形式可分为:劳动号子、小曲、山歌、儿歌等。按地域不同可分为:东北民歌、陕北民歌、云南民歌、新疆民歌等。按民族不同又可分为:汉族民歌、朝鲜族民歌、蒙古民歌、哈萨克族民歌等少数民族民歌。我国古代民歌的表演形式多以"歌""诗""舞"三者结合为一体。如《乐记》中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到了现代,由于民族声乐体系日趋完善,其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但"歌伴舞"还是民歌在大型文艺演出中主要表演形式之一。
  二、取材广泛,即兴性、传播性强
  由于我国的民歌无论在曲调还是歌词的创作上,其素材多来源于劳动人民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地域民歌多以简单的几种曲调为旋律基础,大都无固定唱词,歌词都是人们见景生情,随时即兴编出。想什么唱什么、看什么唱什么。在即兴编词的同时,民歌曲调上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使一首民歌有两种或更多种变体的现象产生。如:《茉莉花》、《绣荷包》、《阿诗玛》等民歌变体作品遍布全国各地。由于民歌作品多取材于民间,其内容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感情真挚、通俗易懂,传播面积广、速度快、流行性强。如:我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就曾经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其歌剧《图兰朵》中运用,可见中国民歌传播之广。
  三、时代性与社会功能性强
  民歌创作的源泉是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以及演唱形式都非常贴近生活,所以它在不同社会与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时代性也有所不同。原始社会时期,民歌的产生主要是人们集体劳动与生产生活的需要,它主要反映人们的生产劳动的过程;其次是反映人们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据《礼记·郊特性》中记载,在伊耆氏的《蜡辞》中间的"蜡祭"所用的歌词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它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自然生活条件的渴望。
  在奴隶制社会,随着等级制度的形成,使民歌体系也产生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思想情感为基础,其作品主要描写奴隶们的生产与生活,揭露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则是被奴隶主等统治阶级所控制,成为表达他们思想意志,巩固他们奴隶统治权力的手段。并且也利用它来满足自己享乐的要求。如《易经·萃》中记载: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苦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由自!反映了奴隶们被严格管制,没有人身自由的生活情景。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民间民歌作品对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不只限于像奴隶制时的民歌作品那样,只是表现出一种忍受与无奈,而是在揭露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抗与斗争。如:元朝时在江西、福建一带流传的民歌怨谣的歌词:"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歌曲将劳动人民暗无天日的生活情景描绘得十分透彻。
  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增加了人民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这一时期的民歌大多表现劳动人民反对内战,反对民族压迫的抗日作品。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调性的填词歌曲在民间流传。如:《小放牛》、《五更调》、《孟姜女》、《凤阳花鼓》。反映抗日题材的作品有《王老五》、《游击队歌》等优秀作品。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新中国民歌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使中国民歌艺术不但在作品上,而且在教育与教学体系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涌现出吴雁泽、李双江、郭颂、阎维文、彭丽媛等一大批歌唱家。在作品上如《赞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乌苏里船歌》、《十五的月亮》等。
  民歌的社会功能性主要表现在礼仪功能性和祭祀功能性上。民歌的礼仪功能贯穿于人生的四个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死亡。如:我国的傣族人民在婴儿降生时就要唱《接子歌》。而广西的壮族人民在男人18岁时要到山顶上歌唱《18岁之歌》,代表开始拥有成年人的权利。婚礼是各族人民都很重视的终身大事,有些民族更有专用的歌曲及规定。如:生活在云南的普米族的婚礼,男方去女方家迎亲时要唱《迎亲调》,新娘离家前要唱《上马调》,接到新郎家时主婚人要唱《关门调》、《开门调》。而在葬礼上我国各民族都有唱丧歌的习俗,丧歌可唱亡人、历史故事或爱情故事等。民歌的祭祀功能主要是一些民族用于祭祖活动和祭神、驱邪、除病、免灾的仪式。
  中国民歌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创新、传播和发展,它是中国民间音乐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是反映我国人类历史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3]《中国新音乐史论集》 刘靖之编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毕业论文  论文网

论古筝演奏艺术的表情性毕业论文摘要音乐是1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古筝艺术,以它独有的不同于其他艺术所具有的方式来表达出生活中人们的心绪思想和感情,使艺术的运动和人的情感浅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毕业论文摘要古筝,在中国历史上已有2千5百余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筝文化已广泛流传于神州大地,古老的筝乐在与各地的风土语言自然习俗及其他民间音乐艺术合2为1的过程中,地域性文浅谈美声唱法中的共鸣毕业论文摘要美声唱法是目前歌唱艺术中最科学的方法,它以正确的呼吸打开的喉咙和良好的共鸣为依据。于其他唱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采用的是全共鸣,是混合声区混合共鸣声音真假混合共鸣的同时出现浅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毕业论文摘要本文概要介绍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通过分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对这两种唱法的灵活运用这1典型实例归纳出两种唱法在气息的运用发声的统1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存在共性,而这初中数学小论文范例导语人只有替自己做事才会效率很高的,替别人做事才会拖拖拉拉。组织如果能把团体弄得象一个人一样,效率就高了。下面是初中数学小论文范例。欢迎阅读及参考!篇一初中数学小论文范例数学,源于论社会环境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毕业论文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其它教育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教育流行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毕业论文摘要流行音乐进课堂,社会各界曾发生过很多争论,流行音乐能不能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5彩斑斓引入到更高雅的音乐殿堂?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的正常心论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器乐教学毕业论文摘要本文试从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结合它的基本理念谈了器乐教学和实施器乐教学时对教师的要求。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浅析音乐基础教育中的钢琴伴奏毕业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1门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钢琴伴奏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1门将钢琴演奏技能与伴奏理论融于1体的课程。伴奏课是交叉于钢琴和作曲两个专业中的1门学科。也是1门有着自论民乐在大众音乐文化中的运用毕业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年代,大众文化,即1种娱乐文化商业文化的力量正在成为新的文化因素,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变成某种全球性的共同的生活方式。而大众音乐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1个重数学小论文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王国的奥秘奇妙无穷。当我们通过探究实践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就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下面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小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木心是一位被人遗忘后又重新认识,被视为深解中国文化的传奇人物。MuXinisalegendandphenomenonofChineseculture。乌镇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摘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莎翁十四行诗的主题,洞察莎翁对自然社会友情职业等的审美观。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中西方文化对建筑屋顶的演变影响中西方文化对建筑屋顶的演变影响摘要建筑除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外,它还能反映当时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政治和经济制度。在文化方面,建筑也有很高的代表性。屋顶,作为建筑的第武学因西方文化影响而异化之具体像状剖析武学因西方文化影响而异化之具体像状剖析1蜻蜓不知妾心事,枉在尖尖诉情怀mdashmdash评套路竞赛表演建国后拳术的传播和继承以主要是通过套路来进行的。关于套路这种运动形式,从正史诗经无长篇史诗原因探究论文关键词长篇史诗宗教思想采诗制度中国诗歌论文摘要由诗经中有无史诗引出为何无长篇史诗的关键问题,诗经没有长篇史诗的原因较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周人单一神教人神分离的宗教思想试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关健词软煌壁画西北武术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摘要通过对软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考证分析,从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了描述,揭示了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论文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国传统宜人论文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的室内设计和器物设计,始终遵循着物为人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以是否适宜人作为终最终目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造物观和环境观。本文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天人合一和为贵协合万邦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论文关键词官本位现象文化批判国民性论文摘要鲁迅对现代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在于文化批判的深刻性与全面性,特别是对传统中国的官本位现象及其对国民精神的戕害的批判,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论文关键词卷草纹S形曲线中国传统装饰纹论文摘要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从以动物纹为中心向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过渡。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山水画儒家思想道家学术禅宗论文摘要山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水赛写意中,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两大特征。这是中国传统饰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