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谈日本农村三化同步的经验及其启示意义

  〔摘 要〕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既是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又是相伴相随、交织在一起的发展过程。三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日本 1961 年制定 《农业基本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成功地解决了三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缩小了农工间不平衡发展和城乡差距。日本经验证明,建立健全农村 三化同步的支持体系,就能够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并且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业基本法; 基本法农政; 综合农政; 三化同步。
  一、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和城镇化发展时期。就农业和农村而言,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转向越来越多的非农产业。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使农业和农村经历着深刻变化。在农业、农村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比较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进行、协调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去年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如何才能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笔者认为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建立健全农村 三化同步 的支持体系,就能够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日本在 1961 年制订 《农业基本法》,依靠政府指导性政策手段、强有力的法律体系和积极的财政支持,成功地推进了 三化同步 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与日本农业基础比较相似,都具有人多地少、小农户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尖锐等特点。正由于此,吸收并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对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日本 《农业基本法》的实施。
  《农业基本法》规定,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采取农业生产的选择性扩大和农业结构改善等三大措施,[3]达到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来实现的。提高生产率、培养自立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是中心环节。农业生产的选择性扩大是针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影响,通过禽蛋肉类产品和蔬果产品的生产扩大,一方面满足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需要,另一方面对抗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大量涌入。农业结构改善是以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为基础,大力发展设施园艺农业和蔬果、畜产品等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
  颁布 《农业基本法》 之后,日本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区域综合发展。其主要措施是 基本法农政 和 综合农政。20 世纪 6080 年代,日本政府利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的农业投入,大规模地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发展了高效现代农业。对于农村发展,在继续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在农村区域导入工业企业,进行村镇合并,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 一) 基本法农政与农业现代化。
  实施基本法农政的基本理念是,在调整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同时保持农产品价格平衡,扩大蔬果、畜产品生产,改善农业结构,培养自立经营生产主体,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
  日本政府根据 《农业基本法》 有关条例,结合基本法农政的基本理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律,加大农业投资,改善了农业结构,积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具体措施有如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农业现代化资金制度。 《农业基本法》制定之后,1961 年颁布 《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实施农业现代化资金制度。该制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农协系统资金,在国家贴息的同时,各地方政府设立农业信用基金协会保证债务偿还。19601970 年的 10 年间,农业投资总额达到 13695 亿日元,每年投资平均比例占财政总投资的 9. 3% ( 见表 1) ,农户中长期资金供应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购 入,提 高 了 农 业 生 产 率 和 生 产 现 代 化程度。
  ( 二) 综合农政与农村 三化同步推进.
  基本法农政实施以来,日本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进展下农业农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到了 20 世纪60 年代末,基本法农政的弊端逐步呈现出来,如稻谷生产过剩,经营规模扩大进度缓慢,劳动力流出严重,农户兼业经营扩大,出现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6]因此 1970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 《关于推进综合农政》 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基于农业基本法的综合农政的基本方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育成规模化、高效率的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农产品价格稳定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现代化;[7]通过农村区域引进工业企业扩大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生活环境建设和村镇合并,建设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等覆盖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性政策。其主要措施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加 强。1969 年 制 订《农业振兴区域促进法》,加快了自立农户和兼业农户的收入,消除了与其他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大力发展蔬菜、水果、奶业等大规模、高效率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调整农产品需求关系,稳定农产品价格,积极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加工现代化。1970 年修订 《农地法》、1973 年修订 《农业现代化资金促进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
  第二,农村城镇化建设。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急速发展引起了城市周边地区的乱开发、耕地转用等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恶化,日本政府 在 1968 年制定了《都市计划法》,一方面控制城市的无限扩大,另一方面,有计划地进行了农村区域的城镇化建设。1970 年颁布了 《过疏地区对策紧急措施法》
  和 《农业生产者养老金制度》,推进了农村区域生产基础和生活环境综合建设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措施,促进了农村城镇化。
  第三,农村工业化的推进。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鼓励农村工业化,颁布实施了《低开发地区工业开发促进法》、《新产业都市建设促进法》 和 《工业建设特别地区促进法》 等法令,进行了工业配置的地方分散政策。1971年颁布了 《农村区域工业引进促进法》、 《工业再配置促进法》 和 《国土利用计划法》 等有关农村工业化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户非农化创造了有利条件;[8]并且对于农村区域转移的工业企业实施长期低利息融资、税收减免、农民工雇佣补助等优惠政策。
  三、农村 三化同步推进的经验。
  1961 年实施 《农业基本法 》 之后,日本政府在基本法理念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农村区域引进工业,进入新一轮农村建设。为了确保三化同步发展,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和财政支持政策。
  ( 一) 有效的政策体系。
  日本在农业基本法的理念下,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改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农地政策、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和农村建设等政策措施。
  农地调整。
  2. 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为此,日本政府从土地改良着手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政策。首先,根据 《土地改良法》 ( 1964 年修订) ,制定了土地改良中长期计划。同时,大力推进灌溉排水、农业用地开发、水田建设、旱地综合建设、修建田间道路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其次,针对农村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制定了 工业引进关联农业基础 建 设 事 业 和 农 产 品 专 业 化 生 产 事业,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对选择性扩大对象的畜牧业和蔬果生产采取了 畜牧业综合发展对策、果树农业振兴特别措施、蔬菜生产销售稳定法等一系列生产政策。通过政府融资与金融支持,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等养殖业和水果蔬菜生产。
  3. 农村建设。
  农村建设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农业基本法实施之前的 1956 年,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基本法农政和综合农政实施期间,日本政府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控制农村区域人口减少,进行了农村综合建设模式、基础设施综合建设 、排水事业、定居促进、高新技术工业集聚开发等项目,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 二) 有力的法律体系。
  日本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并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解决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些政策措施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这些农业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地被修改,为农业政策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其法律体系复杂多支,共有 261 项。主要是围绕 《农业基本法》 这个农业母法而展开,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农产品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主要针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是应对农业国际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为目的而设立的法律体系1. 农业现代化法律。
  3. 农村综合发展法律。
  基本法农政实施之后,使日本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是,稻谷生产过剩问题和农业结构调整进度缓慢,失地农户和离农现象日趋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过疏化等凸现出来。因此,日本政府结合 综合农政 颁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关于农协组织的合并和农村区域引进工业,新农村建设事业,山村、过疏地区对策以及农业生产等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 三) 积极的农业支持体系。
  日本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另一个主要经验是积极的农业投资发挥的关键作用。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日本增强了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的能力。1960 年到 1975 年的 15 年期间农业预算达到了 33695 亿日元,每年农业预算比重占财政预算的近 10% 。
  四、日本农村 三化同步推进的启示意义。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遇到的农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背景与我国现阶段比较相似。总结日本在经济高度增长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有许多启示。
  ( 一) 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
  日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并使这些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适应。从农地政策改革到农业生产政策以及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些政策体系对我国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二)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日本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时遇到了诸多的阻碍,如农地的不断转用和农业劳动力外流、农村过疏化、农工间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对此通过建立 《农业基本法》
  为母法的一系列法律体系,在采用立法手段制止农地乱占用的同时鼓励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并对农业现代化进行保驾护航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日本的农业关联法律体系可以看出,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会更好更快地实施有关政策,顺利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 三)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日本农业现代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加大了农业投入。农业投入方面首先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抓起,然后大力培育农业经营组织,最后投入农村综合建设,使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地建设和农业经营组织的育成,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日本经验还告诉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能够促进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但是必须注意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青壮年劳动力的离农会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和农户兼业经营过度会难保粮食安全等问题。我国一些地方目前也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和专业农户的大幅度减少现象,并日趋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头等问题。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安排劳动力转移,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充满有活力的群体的同时,必须保护和培养专业农户与农业生产组织,提高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地位,确保粮食安全,这是极为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简新华。 论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适度同步发展 [J]。 农业经济,1997,( 10) : 8084.
  〔2 〕夏恩君。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偏差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症结 [J]。 农业经济,1995,( 3) : 9397.
  〔4〕〔日〕一井昭等。 农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 [M]。 东京: 中央大学出版社,1978. 97116.
  〔5〕〔日〕御园稀薄。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再建 [M]。 东京: 日本经济评论社,1985. 611.
  〔6〕〔日〕犬塚昭治。 松浦利明。 现代兼业 [M]。 东京: 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88. 7794.
  〔7〕〔日〕山本修。 农业政策展开与现状 [M]。 东京: 家之光协会,1988. 140 - 156.
  〔8〕〔日〕今村奈良臣。 河相一成。 工业化社会的农地问题 [M]。 东京: 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89. 3041.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一结构主义的概念(一)结构的含义结构主义从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社会思潮,席卷了全世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论。社会思潮一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术语研究史述略1前言术语是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标记科学技术和艺术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征关系和过程的名词,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和系统性。它是人类科学知识的语言投射,也是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物品天堂中人的主体性沦丧白噪音中人的物化分析物品天堂中人的主体性沦丧mdashmdash白噪音中人的物化分析国内学者多从消费文化大众媒体生态等角度给予解读和分析。大多集中在消费现象的分析上。笔者认为消费作为小说的一大主题,作基于噪声传递原理对齿轮箱噪声控制方法研究基于噪声传递原理对齿轮箱噪声控制方法研究1。引言本文主要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与分析,基于现有针对齿轮箱噪声传递的多动体力学系统动力学模型声学边界元等理论基础进行实验与设计研究。管乐器演奏的呼吸与音色管乐器演奏的呼吸与音色管乐器演奏呼吸主要有三种形式胸式腹式(也叫横膈膜式)胸腹混合式。这三种呼吸形式哪一种最为科学,最适用于管乐器的吹奏,其标准应当建立在是否采用了较强的呼吸肌肉,噪音污染治理问题与控制技术的探讨噪音污染治理问题与控制技术的探讨噪音是指可以引起人心情烦躁或者音量过高的声音,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是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在无规律的条件下组成的杂音。如果从生理学观点讲,是那些使人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优质教学的重要体现。教育不仅要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他们德育水平的提高。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是加强青年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论当前初中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交流与舆论传播的平台。同时,学生上网也已经非常普遍,而且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加深,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该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包括一定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具体通过相关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活动,使之转化成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从而作用
动手做数学,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教学论文摘要动手做数学是苏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更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在学习数学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地实现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三元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思维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日益成为教学改革中的焦点。本文根据斯腾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探讨把该理论引入高中数学课堂的必要性,及根据该理论尝试进行培养学生三种思维能力的具体操作和有关把绿色洒向数学课堂的论文摘要绿色教育就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力图教会学生认识自然学习自然升华自然。一切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从营照和谐的绿色氛围,确保学生的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讲解习题的教学论文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工作。创刍议数学课堂的有效讨论论文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把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转变成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新课标也倡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论文摘要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这里所指的问题不是指那些与课本例题同类型的常规习题,而是指那些非常规性的或者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这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数学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载体,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进人们进行新创新。数学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寓于其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让数学之花在课堂绽放的语文论文摘要本文中数学之花主要指小学数学学习的魅力之花。小学数学看似枯燥抽象,实际上是充满魅力的,既有数学本身的无穷规律和奥妙,又有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之妙,还有促进学习者自身发展,体现润物细无声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内容摘要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个性和能力,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美合作学习视角下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合作学习视角下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在体育院校之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能力都比较薄弱,这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增添了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选用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