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

  作者:夏增民      摘要:春秋以降,学术百家殊方,虽互相辩难,然亦皆是"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战国之季,《荀子》、《庄子·天下篇》、《吕氏春秋》、《韩非子·显学篇》以及《易传》所代表的各家学派,都趋于总结综合的道路,而儒学渐成主流。汉初,学术传衍未断,"一"于一家的精神相沿不绝。陆贾、贾谊承儒学之要,采获各家,造新汉代"新儒学"。他们的思想本同而末异,各自代表了向汉代儒学衍化的不同路径。百家由独立而"一致"为以儒为宗的几家,亦是学术整合的第一步。至董仲舒,儒学发展成更为精巧严密的思想体系,始完成此一波的学术整合。陆贾与贾谊的思想,前承周秦之季,后开董子新风,实为汉代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关键词:儒学 陆贾 贾谊 思想史
  一 周秦之季的学术综合
  战国中期以降,"一"的思想成为诸子的共识。孟子最早提出了这个思路。他在回答梁襄王"天下恶乎定?"的问难时,说"定于一"[3]。这个思路不仅要求思想的"一",还要求"一"天下。《吕氏春秋·不二篇》曰:"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4]其《执一篇》也说:"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5]在"一"的思潮下,诸子走上了学术综合的道路。这种学术的综合,是以自家学术为体,兼采他家;而且,是在与他家的相非过程中完成这一综合过程的。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从《韩非子·显学篇》、《庄子·天下篇》、《荀子》、《易传》及《吕氏春秋》中可以窥见。
  韩非子融法术势于一体,集法家之大成,使法家思想达至极致。"道生法",韩非子"归本于黄老"[6],以《喻老》、《解老》发扬老子思想,进而吸取了其自然天道观、先王的否定论、仁义无是非论。不仅如此,韩非子于他家亦有采获。《韩非子·显学》称"世之显学,儒墨也",述其学术支流甚祥,然亦讥儒墨为"愚诬之学"、"杂学缪行同异之辞"[7],因而黜儒墨以倡耕战、行赏罚、明法度。其实,就其思想传统而言,其于儒墨,也是相反相成。韩非子为荀子门生,其思想受荀卿影响自不待言。尤其是荀卿之唯物论,承认分、辩、别、养之"礼"论,认识事物之"参验"思想,以及性恶论和积习说,皆深刻地影响了韩非子的思想。而韩非子思想源于墨子者,一在于名理之承继,二在于其强调非命强力、贵贱无常[8]。诸子相灭相生,此可力证不诬。
  《庄子·天下篇》概为庄子后学所作,成书亦在战国之末,距荀韩之时不远。其总结各家思想,亦主张"一"的思路,"天下之治方术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天下篇》点评墨子、宋尹学派、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子、惠施桓團公孙龙诸派,是是非非,深感"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为方","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道术将为天下裂",以致"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而欲发明"内圣外王"之道,须"一"于儒学。所以其言君子,乃"以仁为思,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其述《六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9]。意在说明体现在儒家经典《六经》中的理论,是最高最完美的理论。以故,《天下篇》是在道家术语下,全面阐述了儒家的观点[10]。
  《易传》亦成于战国之末,作者不专一人,也非一时写就,然其基本思想"大抵和思孟学派——邹衍阴阳五行学派相符合,无疑地多半出于他们后学之手"[15]。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16],《易》很受儒家重视。儒者读《易》,非为占卜,而重于义理引申发挥,于是始有《易传》。《易传》隆礼、明德、慎罚,援引道家之天道观,"神道设教"以及综合阴阳五行、稷下黄老学说以总结各家思想,在学术路径与荀子一致,在思想特质上亦大用共通之处。
  《吕氏春秋》号为杂家之作,恰好说明其欲总结先秦思想的意图。其述先秦诸子,云"老耽(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田)骈贵齐,阳(杨)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17]。《吕氏春秋》集论成书,杂取诸家之说,对于各家,较少批评,而偏重于吸取可取之处,力图超出门户之见。它在兼收并蓄各家思想时,用儒家思想改造了各家思想[18]。其书强调仁政、德治、王道、爱民,强调文化、知识及教育,"无论是在世界观或政治思想方面,都与《荀子》最为接近"[19]。这与《易传》是极为相似的。
  综上所述,在战国末的学术综合总结过程中,各家均欲以自家的思想体系整合先秦各家学术思想,但事实上,儒学占了上风,而且儒学中的荀学一派风头独健。这必将深刻影响汉初学术流变,预示了其可能成为社会的思想主潮。蒙文通先生讲:"盖周秦之季诸子之学,皆互为采获,以相融合。韩非集法家之成,更取道家言以为南面之术,而非固荀氏之徒也。荀之取于道法二家,事尤至显……六艺经传之事,盖亦类此。汇各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以于儒家。"[20]也正揭示了这种趋势。
  二 汉初儒家的发展:陆贾与贾谊
  汉初,陆贾和贾谊对儒学发展功莫大焉。但由于他们思想的综合性,却常被目为道家或法家。实际上,陆子与贾生,不过是汉初儒学演进过程中两个不同发展路径的代表。
  陆子守本于儒家,自古即有定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这一点,今本陆子著《新语》可证,《新语》凡引文处,除一处出自《老子》外,其他皆出自儒家经典如 《诗》、《论语》、《易》、《孝经》等[23],而称述先圣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论更是比比皆是。可见《史记》所记不诬。班固《汉书·艺文志》列《陆贾》二十三篇,而本传不载,其中当有《新语》各篇。《隋书·经籍志》亦列《新语》入子部儒家类。四库馆臣相沿不改,认为"据其书论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其称《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余皆以孔氏为宗。所援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24]
  由上可知,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均归陆子为儒家,这从其学术传承上也可得到佐证。王利器先生认为,陆子之学,盖出于荀子。《盐铁论·毁学篇》说:"李斯与包邱子俱事荀卿。"《汉书·楚元王传》也说,楚元王刘交"与申公受诗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浮邱伯即包邱子,亦即鲍丘,文献所载不同,实为一人。荀子晚年适楚,终老于楚之兰陵。而陆贾为楚人,从浮邱伯游学,也是意料中事。《新语·资质篇》说:"鲍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利口之臣害之也。"盖陆子与鲍丘游,因得以闻荀子说于鲍丘[25]。由此可推知,陆子学宗荀子,而陆子及《新语》宗法儒学可以明辨。
  陆子以儒为宗,但不斥黄老道家,尽管其书中仅一处引老子"上德不德"之言,但对老子精神的阐述却可遍见于全书,如此陆子也有尊崇黄老道家的倾向。其述老子清静无为,曰天地万物"为宁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也"[26];而"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不过,"无为者乃有为也",目的是达致"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 [27]的为治理想。
  其述道家之精神专一,曰"专心一致","同一治而明一统","天一以大成数,人一以 成伦";又曰"正心一坚","执一统物"[28],然后"壹其道而定其操"[29],与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之意甚合[30]。
  而柔刚转化更是老子真义,《新语·辅政篇》曰:"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连,退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
  反观以上所述,综览《新语》全书,陆子仍是以儒为主,而不斥黄老道家。
  以是观之,陆子的思想乃是宗儒近于黄老而好纵横。
  而贾生的思想倾向与陆子有大同,但亦有大异。
  贾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学",然观其学,仍宗于儒学。河南守吴公"闻其(贾生)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而吴公"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44],李斯也尝学事于荀子,那么,贾生一如孟子,对于儒学,乃"私淑诸人"而已。
  而侯外庐诸先生认为,贾生《治安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荀子》之《富国》、《议兵》诸篇的结构,而且在思想上也深得荀学修养。《治安策》关于置三公三少以教训太子,主张从孩提之时,以道习之,他的立论点就是基于荀子的"惟善者伪也"的理论。同时,贾生又有荀子"谨注错,慎习俗"思想的复述。荀子谓"积礼义而为君子",贾生则说,"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这正与荀子"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之说相合[45]。
  不仅如此,详析贾生思想,其核心仍不出儒学范围。同陆子一样,贾生也极力推崇仁义。他论秦之过,认为秦败即败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6],而且他也曾指责商鞅"遗礼义,弃仁恩,并心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47]。贾生认为,汉初立,"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官名,兴礼乐",于是"乃悉草具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48],如此制度变更更是儒者所为。
  在对儒学的继承中,贾生尤重于"礼"。"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49]"礼"是优于"法"的,以礼治国,则可治之安之,此也正是贾生上《治安策》的目的。他在《治安策》中讲,"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积礼义而民和亲","今或言礼谊之如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观之也"?[50]礼优于法,贾生的思想倾向于儒学则无可辩驳了。在荀学的传统中,所谓礼法结合,即礼与法的实质是相同的,殊途而同归。礼之用,即"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者不可及也"[51]。如此即达到了与实行法制同样的目的。
  故可见,贾生本儒,但近于法家。而贾生尚法家于史也可证见。吴公学事李斯,以治平天下第一为汉廷尉,可见非为醇儒,儒法兼学且法重于儒可想而知。贾生学事吴公,亲爱非常,又通诸子百家之学,其尚法亦可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然而,贾生并未学法家为政的具体措施,而是深得其精义,他只是反对立法于一尊,强调的是礼法结合。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因势变通,依权设立,本是法家行事之本,贾生深然之。所以他认为汉初独长沙王不反,"非独性异也,亦形势然也",表现出对时势的良好把握。法家务实而精于事势,不尚空谈。贾生亦观于当世之要务,"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于疏举"[52]。其分裂诸侯,损抑匈奴,重农尚礼,习教太子诸策,可抗于商君《垦令》、《农战》、《开塞》、《靳令》诸篇,虽管仲、李悝、李斯之计不能过,确为法家之风。至于"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53],亦非腐儒所能比。
  然而,贾生郁郁不得志,渐生遁世之想,太史公曰:"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54]贾生又入老庄境界。其《服鸟赋》多引庄子《齐物论》、《养生主》之文,"从自然天道观的相对无穷,到知识的相对无真,以至人生观的死生齐一,结论为庄子的知命委命"[55],较之《吊屈原赋》以屈子自喻,又深了一层消极。贾生无途于公卿之道,转而向慕自然,亦属自况之举,使心有所寄聊而已。
  贾生宗儒重法而乐老庄,与陆贾殊为不同。
  余论 从陆贾到董仲舒:汉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陆子、贾生思想俱宗儒而各倾向有异,除与各自经历、性格相关外,也实与学术自身的传承衍化有莫大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术路径与战国后期以来的学术总结综合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学术思路的维系,有赖于儒家的师生授受传统。
  汉初,矫暴秦之偏,行黄老之术,儒术不过缘饰时事而已。而邹鲁之地儒士学术薪火相传,做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和理论准备。今检《史记》之《仲尼弟子列传》、《儒林列传》以《汉书·儒林传》,其载儒学薪火授受颇详,尤其是述《五经》的师承,多溯及孔子及其亲炙弟子。儒家学术自成谱系,其他各家与儒学相较,无出其右者。学术日盛,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亦日大。儒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利用各家的思想资源,以充实自身的理论体系,向着"一"的学术境界回归。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言百家"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即是此理。而汉初,正是学术"同归"、"一致"的关键时期。百家继周秦之末,同归于"儒",而造新汉代"新儒学"。陆子、贾生的思想俱本于儒而各倾向不同,则各自代表了各家学术向汉代儒学衍化的不同路径。即,陆子儒学与贾生儒学的有着一致的目标,虽然他们的学术取向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仍是创建一统的儒学体系。百家由独立成学而"同归"、"一致"为以儒为宗的几家,亦是学术整合的第一步。至汉武时代,董仲舒、公孙弘倡导独尊儒术,也正是这一学术整合即已完成以后才能得以实现的。
  陆子贾生之学,以儒为本,学综道法,然其思想形式尚未臻至完善精巧,各家之间学术杂糅捏和的痕迹斑斑可见。董仲舒经过周密的思考与组织,以儒学为本,综合各家,最终形成一种以公羊学为骨干,以天人感应为基础,整合阴阳、黄老、法、诸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完成了汉代新儒学的体系建构。"从陆贾到董仲舒,儒家思想的演变,一方面可以看作一种持续不继前后相继的发展,一种有着共同目标和倾向的思想运动;一方面又可以看作一种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到质变(新体系的建立)的‘飞跃’。董仲舒思想的出现是飞跃和平共处质变的完成。由于它以新的基础和面貌出现,从而使儒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6] 也就是说,陆贾与贾谊的思想,是汉代新儒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儒学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环。
  注释:
  [4] [5] [17]《吕氏春秋·不二篇》,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本,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6]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8]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14-617页。
  [9] 《庄子·天下篇》,郭庆藩《庄子集释》本,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65-1069页。
  [10]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1页。
  [11] 《荀子·解蔽篇》,王先谦《荀子集解》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12] 《荀子·非十二子篇》,王先谦《荀子集解》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13] 《荀子·天论篇》,王先谦《荀子集解》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14] 傅山:《荀子评注》,转引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3页。
  [15]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54页。
  [16]《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19] 刘元彦:《〈吕氏春秋〉泛论》,《中国哲学(第三辑)》,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86页。
  [21] 《荀子·尧问篇》,王先谦《荀子集解》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22]转引自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70页。
  [23] 另有引《谷梁传》两处,按:《谷梁传》成于汉武帝时,当为后人窜入。
  [24] 《四库全书总目》卷91"子部儒家类",北京:中华书局1965版,第770页。
  [25] 王利器先生考陆贾书可以印证《荀子》处甚详,参见王利器:《新语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页。
  [26][31][35] 陆贾.《新语·道基篇》,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版。
  [27][37] [38]陆贾:《新语·无为篇》,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8] 陆贾:《新语·怀虑篇》,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9] 陆贾:《新语·思务篇》,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30]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32][36] 陆贾:《新语·辅政篇》,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34] 魏征等:《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39] 《论语·颜渊篇》,杨伯峻《论语译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40] 陆贾:《新语·至德篇》,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41] 《史记·项羽本纪》载:"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
  [42] 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43] 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44][53][54]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45]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6-67页。
  [46] 贾谊:《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标点本, 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55]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6页。
  [56]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鼻窦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影像表现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grademyofibroblasticsarcoma,LGMS)是由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间叶性肿瘤,2002年才被WHO正式命名并分类,可发生于全身基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院文化建设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医院文化建设在现代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中医院的文化建设形式化功利化西医化雷同化现象严重,如何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医院形关于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分析临床上神经内科多种疾病均可发生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呼吸衰竭时患者血氧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体内发生缺氧,呼吸肌处于疲劳状态。正确合理的应用机械通气技术可以口服补液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安全便于操作有效的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途径。方法92例小儿烧伤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在静脉补液的同时加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对照组少量多餐进补中益气汤在肛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肛肠疾病应用效果肛肠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肛肠疾病发生的机理主要为燥热虚等多方面微创持续负压抽吸术清除面部填充剂的效果探讨关键词面部皮肤填充剂微创持续负压抽吸Keywordsfaceskinfillerminimallyinvasivecontinuousnegativepressiuresuctio泛发型皮肤环状肉芽肿一例关键词肉芽肿泛发型环状变性坏死栅栏状环状肉芽肿(granulomaannular,GA)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良性皮肤损害。笔者于2015年5月诊治1例泛发型皮肤环状肉芽肿膝关节腔积液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膝关节腔积液是风湿科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可通过中医药内服外敷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安全性高。现就近年来膝关节腔积液的发病及临床治疗进展进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1资料与方法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治疗前需要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与评估,进行心肌梗死病情分级以及CT等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身体素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医学美容实训规范化整合模式的构建研究摘要医学美容实训规范化内容的构建对学生在专业技术综合技能美容知识运用和创新性思维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为提高医学美容整体教学水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为美容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提供强有力医院审计管理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强化审计管理工作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客观需求,医院想要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就要有良好的审计管理环境作为保障,确保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职能。1当前阶段医院审计管理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浅谈信息技术高等教育论文1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1。1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众多高校在引进信息技术后过多的依赖,对海量的信息也不加以甄别,其本质在于对信息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以为信息化可以大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调查发现微视频案例教学微课视频辅助教学智能教室新专业软试论如何整合历史课程资源论文摘要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我国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学历史课程资源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自主学习策略论文关键字信息技术初中自主学习有效性论文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开展自主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更强,同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资源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农村中学大部分已配置了设施齐全标准高的物理实验室,并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配齐了各类实验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伴随着不断深入的初中物理新课改进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地意识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在深入地进行着。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还很试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一概述高中物理,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研究事物本身存在的定律,要更大的拓展物理知识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理解的能力解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1引言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实验简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新课程标准中加强了物理学科实验教学这方面的要求,这也说明了物理实验在物理这门学科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是学生们刚进入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们对这门学科还处于懵懂状态,因此,此时浅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创数学教学新局面随着科技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已全面进入了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实现多种教学素材的优化与融合,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试论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率1当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物理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加大与学生学习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的程度,这主要由于现今的物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