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汉代奏议的审美价值讨论

  一、奏议的一般文学特性
  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奏议可谓独具一格。奏议不仅记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还总结出许多治国方略、统治经验和箴言警句。奏议是古代臣民向君主进言的常用文体,它可以分为奏言(口头)和奏章(书面)两种形式。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书面形式的奏议。在中国古代,奏议成为国家上达下情、决定治国策略和巩固其统治的主要工具。同时,奏议也是决策的主要依据。刘勰《文心雕龙》称,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注重收集、整理奏议的工作,每当君臣遇到如何治国等问题时,都会翻阅前朝的奏议档案以供学习借鉴。可以说,奏议有着文学的形式,同时也承载着政治的功能,因此具有独特性。
  在中国古代,优秀的奏议一直被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赏析和借鉴。例如,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中都曾论及奏议。历代奏议中,优秀的作品被选入文学作品总集或选集中,且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有许多名篇被广为传颂,如李斯《谏逐客书》、陆贾《言帝王之功道取其至要》、贾谊《治安策》和《论积贮疏》、枚乘《谏吴王书》、东方朔《谏起上林苑疏》、主父偃《谏伐匈奴书》、董仲舒《贤良对策》、杨雄《上书谏勿许单于朝》、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答诏条陈十事》、李密《陈情表》,等等。它们经过时间的考验都证明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以下就奏议作为一般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性进行阐述。
  (一)浓郁的抒情色彩
  文学作品为要打动人心,常会表现出很强的抒情性,奏议也不例外。奏议可以分为陈情和议事两种,陈情的名篇,如孔融《荐称祢书》、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等,文章或文风平和,或迂回婉转,或清丽涵韵,或简洁准确,风格多样,异彩纷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警策刘禅,不可壮志未酬而偏安一隅,不可丧失统一国家的志向,不可亲小人,远君子;再述己之志,志在忠于先主之托,完成先主之志。其内容深刻,如亲贤臣,远小人感情真挚,如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语言恳切,如愿陛下听之信之,流传百世而不衰。而李密在《陈情表》中,叙述了与祖母相依为命,感情笃厚,如今征召,祖母病重,忠孝难以两全,恳请天子体察其情,尽节于陛下之日常,报养刘之日短,行文充满感情,流传千古。《责躬荐弟表》是王维晚年的上疏,反映了他当时孤独与痛苦的心情。在奏议中,王维自责他在安史之乱时深陷贼窝,迫受伪职;在忠、政、才、德等方面不如其弟,恳请罢免职位,授以散职,奏议的字里行间显出王维的感情和思想。奏议包含议论和叙事,为达到预期目的,除了结构严谨,立意明确外,奏议还要打动君主,作到动之以情,因此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文学作品往往会有一个特质,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读者读起来抑扬顿挫;或通过语言营造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历代奏议也概莫能外。如,曹洪《上书谢原罪》,通篇在检讨自己的吝啬。奏议虽短,但使用对偶骈文的写法,语言涵盖力强,使奏议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李密在《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等句子语言华丽,骈体化色彩明显,增强了奏议的可读性。此外,奏议中精警的议论语言也值得注意。如,李斯《谏逐客书》中广为传颂的一段话: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说明广纳人才的重要性,警策动人。再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他在奏议中议论治国之道,说理准切,辞采简约严正,语言明朗生动,精警之论可堪为典范。欧阳修的《朋党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史为鉴,论证严密,文辞畅达明快,语言精警,广为传颂。
  (三)生动感人的形象
  文学作品中除了要语言讲究和注重抒情外,还要具有丰富生动的形象,陈情类的作品往往会展示出作者的形象。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塑造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形象。李密《陈情表》中展示出一个身世遭际特殊、怜孤悯老的孝子和不得不于新王朝周旋的亡国文臣形象。他为奉养祖母辞不赴诏的苦衷,凄侧委婉的文笔,情理相济。武帝阅后,深受感动,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并且停召。曹植《求自试表》让人感受到一颗抱利器而无所施、常自愤怨痛苦压抑的心,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出身高贵、才高八斗,在争夺皇位失败后长期遭受迫害时仍保持政治热情,不甘作圈牢之养物的悲剧形象。辛弃疾在《论审势》、《论自治》等奏议中,塑造了一个在南宋黑暗的朝廷中忧国忧民的正义之士。历代奏议中都有形象生动、能够激起读者可憎可恨可敬情绪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这些形象也反映出丰富的历史内容,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真善美思想,折射出社会的假丑恶,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汉代奏议的审美特征
  汉代奏议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特殊品类,它既具有一般的文学特性,也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情理兼得的美学色彩
  汉代奏议和其它朝代的奏议一样具有浓郁抒情色彩。如,西汉贾谊的《治安策》中,作者感情强烈,总序开头后接连用了三个排比:可为痛苦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直言所议之事,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再如,西汉淳于缇萦的《上书求赎父刑》,淳于缇萦愿为父受刑,言辞恳切,短小的奏议中所传递出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汉文帝,他不但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还下旨废除了肉刑。而对于西汉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古文观止》评其,盖情致窘迫,呜咽涕零,抒情色彩浓郁。东汉《荐称祢书》中,孔融运用大量对比介绍祢衡的才学和品德,最后指出,如此优秀的人才,我敢不向您推荐吗?全文简洁流畅,用词恳切。汉代的奏议除了可以做到动之以情,也同样做到了晓之以理。这主要表现为汉代奏议中包含一定的哲理思辨的色彩。
  汉代的奏议或开导君主,或劝谏帝王,说理性很强,且含有深刻的哲理。奏议逻辑严密,分析事理深入,能够揭示或触及事物的本质,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如,汉代奏议哲理中蕴含了较多的治国方略。西汉贾谊《治安策》,其中心是依据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的情况,提出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及重本业、礼大臣,即根据儒家的政治理想,建立等级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论积贮疏》提出了,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把积贮看作富国强兵的大计,对恢复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西汉晁错在《守边劝农疏》中,先从政治上分析总结汉匈在边地防务上的特点和经验教训,又从军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汉匈双方的生活、经济发展和战争带来的消极影响,阐明了徒民实边来抗击匈奴的方针政策,提出选常居者,家室田作、良吏劝以厚赏、威以重罚等主张,其中包含了发展农业、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等三方面的治国方略。东汉《灾异策对》从七个角度分析了当时灾异现象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实施仁政的观点,奏议阐述的七件事情分别是:节约省劳、采纳良臣、约身薄赋、善治宫事、少用兵事、强化吏治和广开言路,同时对每件事情都进行了详细论证,显示出作者成熟的哲理和思辨能力。除了治国方略,汉代奏议还反映出一定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如,东汉刘向规谏汉成帝,今贤不肖混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馋并进等问题的出现,是由上多疑心导致的。刘向希望汉成帝能放远佞邪之辈,杜闭群枉盛之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其中,黑白、正邪、忠馋等对立的思想表达了他朴素唯物辩证的思想。东汉张衡在《黜图谶疏》中阐明其反神学、反迷信的朴素唯物思想。张衡根据社会现实,揭露图谶之说的虚伪性;同时,他认为那些欺世罔俗的言论违背了儒家的经义,必须禁止。
  汉代奏议中还有很多流传百世的名言警句,如,西汉张良《谏居秦宫议》: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西汉董仲舒《贤良对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郦食其《奏请说齐王》:王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名言警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可见这是古人所留下宝贵的文学和精神财富。
  (二)典雅美
  典雅美,即指文雅庄重之美。就奏议而言,就是把符合审美规范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真实可靠有机地结合,做到文质彬彬。汉代奏议的典雅美主要表现在:
  1.篇章结构
  在结构上,汉代中长篇的奏议都会讲究谋篇布局,体现出一种有序性和完整性。首先是其完整性。奏议在古代是一种上行的公文,在结构上当然会注重头尾,使奏议完整。如,西汉韩信《上尊号疏》,开头是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奏议第一段结尾在重复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奏议最后结尾愿大王以幸天下,这就使奏议不仅结构完整,还能体现出尊卑有别和属下对主上的尊敬之意。以同样结构开头的,还有西汉陈平《上代王即位议》。需要指出的是,开头结尾这种结构并不是必须的,所以也存在奏议有头无尾或无头有尾的情况。除了开头结尾的完整性,汉代奏议在整体布局上也有所体现。如西汉司马相如的《谏猎疏》,奏议浑然天成,每段都有各自的议论。奏议分三段,第一段从物有同类而殊能者谈起,说人有力、捷、勇之分,类推出动物也如此,若遇逸才之兽则可能受到伤害。第二段,则说在野外山林行车随时可能发生意外,规劝不要为了利兽之乐而丢失防范之心。第三段指出,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虽然每段都有议论主题,但目的都指向关心汉武帝的安危,其完整性显而易见。其次,汉代奏议还具有有序性的特点。有序性是指汉代奏议内容杂而不乱,基本上是一文一事。但是,如奏议中包含较多事情,也会按照事与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奏议结构,进行分条阐述。如,西汉陈平《上代王即位议》,奏议虽短,但阐明了三条内容:第一以众大臣与众亲贵的名义表明,刘恒即位是众望所归;第二表明刘弘非汉惠帝子,不应当奉宗庙;最后表明,刘恒是汉高帝的子嗣,符合礼数,颇有条理,绝不繁琐。奏议属于公文的一种,讲究实用性,分条叙述或者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分总的形式,可以让皇帝更加清楚地明白奏议者的意图,以达到预期效果。
  2.语体特征
  (1)用典。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这使汉代奏议受到儒家经典影响,大量引用典故是汉代奏议的主要特征。如,西汉陆贾《言帝王之功道取其至要》中,听之无声,视之无形,是引用《淮南子》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形而五音鸣焉。同篇中还引用《庄子》、《孟子》以及《诗》。董仲舒《贤良对策》系列中,引用《尚书》、《诗经》、《论语》、《春秋》、《周易》等。经常引用典故是使奏议具有典雅美的主要原因。汉代奏议与其它朝代相比,用典最为普遍。
  (2)语言婉转得体,朴实准确。因为奏议是上行公文,所以奏议的典雅美还体现在敬语的使用和准确朴实的表达文意上。在汉朝,臣子上奏皇帝,因尊卑有别,要行人臣之礼,规谏时还要注意皇帝的面子,进言要委婉含蓄,指称皇帝时要用敬词、颂词和婉词,并要注重避讳,称己则用谦词。语言的朴实准确有利于皇帝明白作者的意图,也有利于解决问题。汉代奏议的作者用婉转朴实的语言表达对时局、政治的立场、态度或建议、对策,这是汉代奏议典雅美的表现之一。
  (3)修辞手法。为更好达到行文目的,加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奏议中还会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以求可以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意图。修辞主要目的是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并且生动有力,提高表现效果。古代奏议是向皇帝进行规谏的文章,而要达到劝谏的目的,又不犯龙颜保全自己,作者都会在遣词造句方面下一番功夫,而这也使奏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所加强,且形成了一定的美学特色。顶针和层递是汉代奏议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顶针指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为下文开头的一种修辞手法;层递是指文章内容步步深入,或是语气的递升和递降。顶针由于词语间上递下接,首尾蝉联,结构严谨,可以揭示事物间严密透彻的本质,便于抒发气势贯通的感情,还可以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酣畅淋漓地突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使说理环环相扣。如,西汉晁错《论贵粟疏》中,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运用顶针表现贫困、农业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表明作者重农抑商的观点。而层递可以强化语气,增强文章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如,西汉韩信的《论楚汉得失疏》中,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敬!文章中的语气由强变弱,一面表现出韩信本人的谋略和气度;另一面,也方便主上的理解与接受。
  汉代奏议中存在大量使用古今对比的修辞手法,既有以古证今,也有以古讽今,加强了其说理性和哲理性。如,西汉张良《谏居秦宫议》以秦皇的史例和当时刘邦的情况对比来劝谏刘邦。对于以古讽今的对比,一般作者在使用上会很慎用,稍不留神便会触怒皇帝遭到责罚。但是,也有运用得比较好的。如东汉翟酺《疏谏安帝勿宠外戚》中,以周朝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反讽汉安帝外戚宠幸又无数子之佐,规谏主上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性质事物的对比,如汉朝时期,边防事务与匈奴关系是朝政要事,有大量关于这些内容的奏议,内中不乏匈奴与汉朝情况之间的对比。西汉晁错《守边劝农疏》中,就有用匈奴边防与汉朝边防的对比来阐述作者关于对待匈奴的建议。此外,汉代奏议中还讲究使用对偶搭配,增添文章的骈俪美和音韵美。大量使用对偶使奏议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铿锵,提高文章的审美效果。如东汉杜笃的《论都赋》,通篇大量运用对偶,虽然建议皇帝没有采纳,但对偶的使用却增加了可读性,使奏议可以流传下来。
  (三)大汉气象
  所谓气象,直观上说是指某种景象、情况和态势,从神韵方面也可以指某种气势、气魄。就单篇而言,汉代奏议给人的印象是,结构宏伟、叙述宏大,内容多方罗列,篇幅长。如贾谊的《陈政事疏》,全文六千多字,内容包括诸侯王僭拟古制、定经制、抑商重农、抓教育、礼大臣等,全面展示了贾谊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才华。贾山《至言》主张纳谏、实行礼仪、节俭、轻徭薄赋等,内容丰富。除内容丰富,汉代奏议所论之事也是多方面的,有治国安邦之道、任人唯贤的建议、富国强兵方法,充分体现出文人对社稷的关注及对人民的关心。
  战国时期的纵横遗风,以及西汉大兴儒学,使儒士和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谋士、儒生博学强闻,对问题分析透彻,许多对策是切实可行的。西汉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家蓬勃向上,当时文人参政议政的意识高涨,具有雄视四海的豪放气概。所以,西汉前期的奏议多带有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习气,善用比喻,极尽铺陈之能事,也善于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较少顾忌。如,西汉陆贾的《要用贤者辅政》,把贤者比作人君的拐杖,乘危履倾,则以贤圣为杖,尧舜用贤成为不朽的圣人,是人杖得其材也秦朝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扑跌伤之祸,何哉? 所任非也, 奏议铺陈比喻,气势宏大。西汉晁错的《贤良对策》、《言兵事疏》也有纵横的风采。汉朝开放宽松,文人顾忌较少,相对自由,所写奏议气势宏大。如贾谊奏议中的政治见解不仅针对当时,后世君主也受益匪浅。晁错号称智囊,文风沉实劲健,经常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症结所在。汉代大美的气象不仅于开明的时代环境有关,也与当时文人的文学政治素养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西汉中后期与东汉时期,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当时文人敢于面对黑暗现实,抨击一切不和常理的事,且以死抗争,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奏议。如,东汉桓谭《陈时政疏》夫更张难行,而拂众者亡,是故贾谊以才逐,而晁错以智死,世虽有殊能而终莫敢谈者,惧于前事也。桓谭所讥讽的正是当时的现实。
  三、汉代奏议审美风格的转变及其影响
  (一)审美风格的转变
  汉代奏议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不同时期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和时事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作为时代风云的晴雨表。下面将两汉分为三个时间段来分析其审美风格的转变。
  1.西汉前、中期奏议的审美风格汉初,经过一系列战争,国家百废待兴。刘邦登基即让臣子说说他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且要求直言不讳。这对汉初奏议的风格产生了直接影响。从臣子的角度看,他们迫切想要在这个新生政权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客观情况与主观要求相结合,这一时期的奏议内容论史议政的内容偏多,着眼现实,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且辞情激切,气势雄肆,以陆贾、贾谊、贾山等人为代表。陆贾在《要用贤者辅政》中谈到如何识别贤佞以及贤者的标准,是一个积极的谋士,西汉初期,有定天下,安社稷之功。而至汉中期,国力鼎盛,经济发展良好,统治者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大兴儒学,从其奏议可以看出,这时的奏议行文和缓,从容不迫,具有醇厚的风格,以董仲舒、司马相如、主父偃、东方朔等人为代表。董仲舒《贤良对策》为西汉中期醇厚的典型代表。
  2.西汉后期、东汉前期的审美风格西汉后期政权走向没落衰败,政治黑暗,官僚穷奢极欲,百姓苦不堪言,谶纬之学渐起。从这一时期的奏议内容看,虽有部分继承前期文风,针对现实,针砭时弊,如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紧紧围绕尚德缓刑的政治主张,观点鲜明,论据有力,然有些已脱离现实,甚至在奏议中分析谶纬之道。西汉后期的奏议引经据典偏多,辞婉气弱,文风和缓。如匡衡《上政治得失疏》,奏议中涉及的问题多为泛泛而谈,文风和缓。东汉前期,刘秀推行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使政治经济有所发展,且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但是,这时期儒学地位崇高,谶纬之风盛行,东汉前期的奏议观点迂腐,句式平稳,文气不畅,文风典重散缓。如东汉郑兴《上日食疏》,就是由日食现象而引发的。当然,东汉前期的奏议还有硬骨存在,如桓谭、张衡等人在奏议中针对现实,放言无惮,上承战国文风,下开东汉末期直面现实的先河。东汉桓谭在《谏信谶薄赏疏》中激烈地批判谶纬迷信,明确指出:出谋划策,要有益于朝政,要合人心而得事理,不能假托荒诞的图谶。
  3.东汉中、后期奏议的审美风格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社会动荡不安,经学式微,老庄哲学抬头,道、佛两家思想逐渐流行。随着东汉大一统的崩溃,文人从经学桎梏中逐渐走出,文人也远离政治,奏议内容由援引经义到抒写性情和直陈其事。东汉中后期,文人奏议猛烈地抨击现实,锋芒毕露,这种文风发展到魏晋时期,产生了一些率性直言的自由、通脱的作品。如,东汉蔡邕的《陈政要上封事》,揭露黑暗,批评时弊,言辞悲愤且犀利。
  (二)汉代奏议审美风格的影响
  汉代奏议作为一般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和文采也为后代文人提供了学习的典范。刘勰《文心雕龙》云: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若夫贾谊之务农,晁错之兵事,匡衡之定郊,王吉之观礼,温疏之缓狱,谷永之谏仙,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刘勰所举皆为汉代奏议的代表。这些奏议奠定了古代奏议体制的基础,对后世奏议文的语言色彩、作者情感、尊卑思想等也都产生影响。同时,汉代奏议还有文献功能,补充史书记载,对研究当时的社会风情、文学发展具有辅助作用。
  1.情理兼备的论说风格
  汉代奏议作者以情理兼备的论说风格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关心民生疾苦的感情对后世贤臣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三国时期,司马芝在《奏请崇本抑末》中强调农本思想,并对农民给予一定的怜悯和同情。唐代,狄仁杰的《乞免民租疏》,也表达了减轻民租,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此外,还有北宋司马光的《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扎子》。历代贤臣秉承汉代奏议中表现出来的心系民生的感情,不少文人不顾惜身家性命,表达对社稷的关心,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及对时政的批评,这种民本思想在唐代初期表现尤为明显。
  汉代奏议的说理思辨色彩也影响到后世。如,三国华歆《上疏谏伐蜀》,通过一篇二百多字简短的文章,从治国之道,兴邦之理谈道用兵之弊,进军之险对国家之遗害,最后又提制服敌人的方法。奏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成功地说服了明帝。唐代马周《陈时政疏》是一篇议论时政的奏疏。文章从探讨朝代更替的原因到基层官员的选徳任用,机辩明锐,裁处周密,思辨色彩明显,受到汉代奏议的影响。历代奏议作者对时政的精确见解都可以体现对时代的思考。奏议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以在措辞和情感方面要有更多修饰,才能让皇帝接受。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汉代奏议中富含许多治理国家、善用贤才、广开言路与纳谏和尚德缓刑的思想,对于上传下达,维护汉朝统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后世明主思考和学习如何治理国家有很大帮助。如,西汉陈平《论各司其职》、刘敬《请与匈奴结和亲议》等。汉代奏议中的朴素辩证法和名言警句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2.庄重敬谦的语体风格
  汉代奏议的篇章首尾具有相应的格式。随着篇章格式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在汉代奏议篇章格式的基础上,篇章格式更加完善,共分六个部分:发文责任者姓名及官衙、事由、正文、结束语、行文日期及印章和发文者签押。如河南巡抚吴景道的奏议,其姓名写为钦差巡抚御史臣吴景道,是由多为为事的格式来点明,正文则是陈述处理事务的依据和方案等。
  汉代奏议语言典雅庄重。汉代奏议中引用典故的现象极为普遍。三国时期吸取两汉奏议杂引经典的风格,如陈群《复肉刑议》,反对肉刑;杨阜《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劝谏明帝节俭治国。这些
  奏议引经据典,又和奏议主体有机结合,增加劝诫力度,又增加历史的厚重感。但明代以后,奏议文较少引用典故,而采用更加朴实准确的语言,使皇帝能够理解且容易接受。
  汉代奏议中的术语,如有叩首之意的稽首、顿首,臣民向皇帝陈情使用的昧死拜上、死罪及奏议尾部的诚惶诚恐等,后虽有不同,但此要求却流传至今,也表现出臣民的谦卑。又如前文论及的委婉和避讳,在清代,一般满族、汉族文武官员在奏议中自称奴才,既体现尊卑有别,也有委婉自谦的意味。现代人在较正式的场合经常使用尊称和自谦的语词,以表示委婉和尊敬。汉代奏议注重修辞,讲究炼字炼句处,文风典雅,在中国古代修辞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婉饰和避讳,西汉贾谊《治安策》是目前所知最早阐释讳饰手法及其作用的资料。此后每朝臣子上陈奏议中都要避讳君王名讳,如唐太宗时期的奏议就避讳世字。
  汉朝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大一统的国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向上发展的初期。两汉时期,四百多年间,文人士大夫积极参政,用奏议的方式建言献策,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巩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对后代文人的思想、人格和胆略及文章风格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文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论文摘要本文浅谈了素质教育强调个性,素质教育注重每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宜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主体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提出很久了,实关于制衡高校秩序与学生自由冲突的路径探究论文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日益扩张,学校侵权案件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田永案无疑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独特的视角分析田永案,在自由与秩序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张力才能彼此制浅析网络营销中顾客忠诚度培养问题的论文摘要信息时代,顾客忠诚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顾客忠诚能够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集中精力宣传企业形象和消除信息透明化带来的负影响。顾客忠诚形成的根源主要是转移成社会工作学融合思维下社会心理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论文摘要社会心态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影响社会和谐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要求,防范极端事件发生,降低社会风险,维护公共安全,营造并引导公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日益普及并且应用到了技校幼儿教育教学中。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接受原本抽象的知识,成为了技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师改进教学模式的美术国画专业毕业论文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您写论文了吗?在读大二的学生可以参考的哦!美术国画专业毕业论文摘要任何一种艺术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一幅作品以要冲破原有体裁和观念上的陈旧,又要以具有创新精神的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1场地调研2014年5月26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彼得贝伦斯建筑学院34位师生莅临重庆大学,中德Jointstudio联合设计就此开启。此次选择的场地为原重庆华隆特钢厂区旧址,其南接论文关于城市电网规划要点问题的探究摘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许多电气产品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电气的广泛使用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优化作文教学论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低碳论文苏州国际科技园四期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机场路与通园路交界路口的东南角,由两栋20多层的现代建筑组成,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在苏嘉杭高速独墅湖高架甚至苏州东环高架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建筑群生活体验如何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论文摘要实践证明,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吸收和掌握与学生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紧密关联的。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将生活融于课堂,设课堂在生活中。具体应创设教学情境,唤醒
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一微课程化的教育形式strong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际教学的工作中,微课程已经成为了慕课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转变以往的长时间类型教育形式,创建碎片化的工作模式,将时间长度缩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但目前教学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的生成,为教育领域带来改革契机。将慕课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模式起到一个变革性作用,创新教师教学方法,拓宽学我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之路孙晓平您是何时开始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逄增玉我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起点,是在大学期间。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就读中文系。读书期间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兴趣,起因信令数据让新闻推送更精准1。电信运营商的信令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直接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直接需要的,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普通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普通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2014年以来,为适应经济产业发展升级的需求,我国部分普通高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以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为发展方向。在普通高校应用新闻生产视角下的新闻IP现象分析新闻生产视角下的新闻IP现象分析1IP源于知识产权,更高于知识产权1。1IP的涵义本文所讨论的IP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的缩写,被用来泛指有大量探究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新闻节目通常以反映现实生活事件为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了解社会动向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了对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而新闻节目能够将这些正面作用完全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新闻翻译的适合与忠实新闻翻译的适合与忠实一新闻翻译的变译性新闻翻译是一种重视宣传服务于政府和满足于国外受众,且以变译观为策略理念的翻译概念范畴。新闻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1论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素养与创新策略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媒体的兴起,为人们接收新闻提供了多种方式,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局面已经瓦解,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新特点为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工作增添了困难,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海新闻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波兰当地时间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