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笑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笑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对笑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重点从跨文化交际、幽默理论、会话分析三个语言学方向陈述对笑所作的研究状况。跨文化中的笑传达文化的讯息;西方三大传统幽默理论体现了对笑的不同理解;会话分析中探讨笑在互动交际中的规律特点。尽管众多学者对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的探索不断深入,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研究中仍存在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笑;跨文化交际;幽默理论;会话分析   笑口常开是祝福语中的常见语句,笑容可掬也是平易近人的常见标准,作为人类与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笑是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掌握的沟通技巧。对笑的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百科全书的作家普林尼所著作的《博物志》,随后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笑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各学科相互协作,不断发展完善,笑论也已成为了一门具有独立地位的学科,以下列举语言学中三个主要理论对笑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研究现状   关于人类的笑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文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都曾经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过种种观点,但对这一表达感情的人类行为的研究十分复杂,同时也具有多学科性。笑既是一种声音行为,也是一种视觉行为。尽管很多人都强调了笑的重要特性,但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可以对笑的各方面进行完整阐述。不可否认,笑在语言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研究角度   1、跨文化交际   研究发现:在交际中通过语言交际所传递的信息仅占35%,而通过非语言交际所传递的信息高达65%(肖芳英,2010)。笑是人面部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活动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对笑的解释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即使在同一场合、同一语境,从对笑的理解中也可以透露出各自国家所崇尚的文化氛围。例如,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认为微笑是一种热情的表征,所以美国人喜欢笑逐颜开。而法国人对微笑比较谨慎,他们只有在有明显的理由时才会笑。而日本人在谈判过程中基本上不笑,只有在最后签约时才面露微笑。对日本人来说,在谈判桌上随意微笑是不严肃的表现,甚至是恶意的嘲笑(曹佩升,2007)。   中西方人对笑有自己的理解,不能要求所有人按照自己的交际习惯来制约他人,否则容易导致误解。两千年来,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子观念,因此在某些场合中国人常用笑声来维系各方的感情,维护各方的面子,这种行为却易于造成外国人的反感。例如在有人摔跤的时候,中国人会发笑,而外国人认为这种笑是没有同情心或是对不受欢迎的人的幸灾乐祸。其实,在中国人眼中这种笑有着消除尴尬的作用,而当事人也往往自嘲地笑笑或开句玩笑来缓冲尴尬。当然,如果当事人受了重伤,那就另当别论了,人们通常会上前相助,而不会一笑置之(戴凡,2003:173)。   2、幽默理论   虽然世界上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功能上笑都是全世界通用的。从古时起,“人为什么会发笑”就成为了幽默研究的中心问题。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仍把笑与幽默相结合起来考虑,认为笑是幽默的公开表达形式。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和切入点研究幽默,探索笑的问题。在西方大致有三种主要的理论框架,即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蔑视论”(Superiority/Disparagement)、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Relief/Release Theory)、心理认知角度的“不和谐论”和“乖讹一消解论”(IncongruiIvTheory)(蔡辉、尹星,2005)。   释放论具有明确的生理学或心理生理学含义。从这种理论的角度出发,笑可以排遣压力,消除紧张、压抑的情绪。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1905年发表了著作《笑话及其与意识的关系》,从此释放论为人所熟知。他认为笑有效地利用了原本会被用作容忍和压抑思想活动的能量,这种能量被舒缓或者释放,从而产生了愉悦感(西蒙·克里奇利,2007:11)。19世纪英国学者斯宾塞在生理学的基础上参照心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笑论“过剩精力超溢说”。他的主要观点都收录他所著的《笑的生理学》一书中。释放论强调幽默和笑有助于放松心情,松弛神经,产生愉}兑,给发笑者带来快感。     综观以上三种理论,每种观点对某一类笑的心理特征有着自己特有的视角,但并不能囊括一切笑的类型。然而,这些理论在分析幽默产生的心理机制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与西方相比,汉语中的幽默研究同样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如《庄子》、《孟子》、《韩非子》,宋元明清也能找到幽默作品,如《笑林》、《笑录》等。通过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学者对言语幽默进行了各个层面的探讨,如语音、语义、语用、认知、修辞和结构变异等,其中从语用角度研究者最多,并多从合作原则、预设、关联理论和语境等视角人手(如李燕飞,2004;蒋冰清,2009;徐庆利、王福祥,2002;朱燕,2006)。其次是从修辞方面研究,如双关、委婉、曲解、讽刺等(梁成功,1998;高胜林,2004)。而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言语幽默则很少。事实上,言语幽默的表征与解读,都是非常重要的认知课题(刘国辉,2006)。   3、会话分析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Conversational Analysis,CA)是语用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将自然发生的谈话经过详细转写作为该理论的分析语料,从而探索人们谈话的结构特征。社会学家H.Sacks、E.A.Sehegloff以及G.Jefferson等人都对会话分析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Sackset a1.,1974;Schegloff et a1.,1977;Jefferson,1979;Sacks,1992;Sehegloff,2007)。   笑是人们在谈话交流中经常使用的表情符号。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最早使用会话分析理论研究笑的是Gall Jefferson(1974,1979,1984)。笑的早期会话分析的语料主要使用录音的方式,因此主要局限于听觉上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开始对字幕中打出的笑进行视觉上的探讨;之后又研究了人们是如何从开始发笑转为持续发笑。Jefferson(1974,1979,1984,2004)研究发现人们发笑并不是无迹可寻,而是有序列顺序,顺应谈话的轨迹产生的,并且揭示了众人哄笑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由一个人带头先笑然后引起大家笑的共鸣;笑在交际互动中发挥一定的语用功能,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拒绝调笑者笑的邀请,例如遇到倾诉烦恼这样严肃话题的时候,就要减少出现笑声的可能;笑声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会话参与者关系亲密;女性比男性笑得更多;笑点一般位于对话过程中,发笑者用笑来表明自己在互动中的立场。   最近,国际著名刊物Journal of Pragmaties特地刊登专辑论文,对互动中的笑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Glenn(2010)以面试中的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为语料,发现其中的不对称现象,围绕面试过程中领导权的归属问题展开。通常情况下主考官先笑,然后引导面试者一起笑,这和之前医患之间的会话分析结果相同。Holt(2010)举例分析,得出结论:众人哄笑是有逻辑顺序的,随着话题的不断深入,笑就会适时出现。大家一起笑经常意味着要终止某个话题,当会话参与者拒绝一起笑的时候则是希望继续交流。Haakana(2010)研究使用的语料是其在芬兰收集的医患对话、商店里相遇的路人之间的对话以及日常电话录音的摘录,从中探求微笑和笑的关系。他指出笑具有阶段性,微笑是笑的前奏,微笑可以回应前一个话轮中的笑。Mark(2010)探讨发笑和语境的联系,通过对专业会SY.2z出现的笑声的分析,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笑声得到重组,而笑点所处的位置体现了在会话中的序列环境。Potter&Hepburn(2010)用实例证明交谈中插入笑声可以标示出说话者在交谈中的倾向。v·ge(2010)主要考察笑的语用功能,认为笑既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造成人们之间的隔阂,会话各方的等级制度由此建立。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笑在语言学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扩展视角,大范围地探索。目前更多地运用单一理论对笑进行探讨,而没有跨学科、跨理论地综合分析,因此我们有必要打破理论间的隔阂,将语言学理论相互结合、共同思考,促进学科间、理论间的交融。   并且,各国国情的不同导致不同语言包括非言语现象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研究的程度也有所差别。例如,国内外学界借助汉语语料对笑声进行会话分析的相关研究就较少。故此,我们应当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结合各种语料,在各领域不断深入开拓。   随着科技的发展,加上学者的互相配合,相信人们从语言学方向上会对笑这一现象有更加明确清晰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五花八门,含义各别中国楹联称谓略谈楹联,通称对联。辞海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楹,即房柱或门柱。过去对联常常刻写在楹柱上,楹联名称由此得来。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起来有强调其文学性质的意味关于现代主流学术传统的反思现代主流学术传统,是我对五四之后至80年代末学术遗产的称呼。在我看来,尽管这70年间一直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其学术理念却从未曾改变,它就是中国学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这一元论叙事原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的人文因素1。逊尼派主导地位的形成和萨达姆的权力基础一般来讲,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绝大多数都是逊尼派,只有波斯人的伊朗才是什叶派的天下。但由于同伊朗接壤必然产生的长期交往,除占人口比例约4的非美国价值观的宗教因素反战人士大都相信美国对伊开战是为了石油,但在一些学者看来,这场战争有宗教上的原因。美国对伊战争的口号是解放伊拉克人民,而美国人民之所以支持布什政府,也正是秉持了这个信念。从这个信念分析传统文化因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毕业了,要写论文了,毕业生们是不是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啊?论文不像作文,还包括了许多的专业语言,就得参考许多文献,写一篇论文准备的时间可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啊。以下是由品学网范文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因素的渗透性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因素的渗透性研究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拟在探讨西方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基础上,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青春力量一大学生面临的文化信仰缺失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年代,很多大学生片面的追求非主流文化,不去关注中国传统的内涵,导致了文化信仰的缺失,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一)认识自我的文化信仰缺律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内容摘要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需要一个以保障法律实施,维护法律权威而实现公平正义为共同价值取向的社会法律工作者的律师群体的存在。建立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论社会文化因素对零售活动的影响论社会文化因素对零售活动的影响一语言文字的影响语言文字是诸多社会文化因素中极其重要的方面,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环境,语言文字有着明显的差异。零售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非常多的行传统自由与启蒙的陷阱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的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摧毁传统的雄心。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五四运动是如此,打倒孔家店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是如此我曾经想象,90年
日语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之间的差异分析日语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之间的差异分析日语,由于其本身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民族性,其语言风格也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尤其是在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是世界上男女用语区别多措并举激发零起点日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措并举激发零起点日语学生的学习兴趣ldquo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rdquo引导学生喜欢日语,对日语学习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活动中获得ldquo内驱力rdqu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借词及其对日语教学的影响浅析图书情报资料和档案的共同管理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时代逐渐到来并占领了我们的ldquo世界rdquo,其发展推动了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同时也间接地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对培养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新思考对培养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新思考关于动机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大量涌现,到70年代呈现上升趋势,再到90年代着重于认知方面研究,至今关于初级学习阶段日语量词读音规律小结关于初级学习阶段日语量词读音规律小结日语量词虽没有汉语种类多,搭配使用复杂,但是日语的量词在与数词搭配使用时,读音会发生变化,诸如浊音变促音变等等。笔者根据自己在日语初级学习阶段遇简析动漫在日语初级教学阶段的影响及对策简析动漫在日语初级教学阶段的影响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媒体时代的发展,日本动漫在中国逐渐占据了巨大市场。尤其在小朋友和年轻人之间,问及兴趣爱好时选择动漫的人非常的多。而关于提高日语专业学生学习效率的思考关于提高日语专业学生学习效率的思考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国际化信息交流高速发展的时代,外语作为对外的交流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使得人们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会非专业初级日语多媒体教育实践与探索非专业初级日语多媒体教育实践与探索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国与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近年来,随着中日往来的日益频繁,日本各界人士组团来华旅游交流投资的数量逐年递增。加上日本拥有领先初级日语学习者形容词误用分析初级日语学习者形容词误用分析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蓄知识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还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体系。换句话说,也就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由得自己设计了自己的经营管理日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经营管理日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竞争激烈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我国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保证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日本正常经济交往,重视国际经营管理日语人才的培浅谈日语中的暧昧表达浅谈日语中的暧昧表达日语的暧昧表达可以说是日语的最大特点,它既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日本国民性在语言上的典型反映。暧昧表现因其委婉含蓄性在日本社会中被大量广泛的应用,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