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中国古代文学一般是指自上古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至20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前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学,包括古典诗词曲和古代散文、小说、戏曲以及各种民间文学。这些作品虽然产生于古代,是已经逝去的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但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功用价值、存在形式,对于当今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全国各地的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
  中国是诗歌大国、文章之邦,不仅诗文创作历史悠久,作品数量至为繁多,而且赋诗作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化人的基本素养和传统标志。从诗骚辞赋、诸子史传、唐诗宋词,直至明清小说,传世名篇数不胜数,是当代中国人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一点,国外学者也深有感触。如日本的松浦友久就说到:有两个世界,十分显著地矗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是读平声的世界,另一个是读上声的世界。对以五万首唐诗为代表的诗歌的爱好,和对以浩博的《二十四史》为象征的历史的珍视,这两点不仅在文学史上,即使从中国文明的广阔背景上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作品一经创作出来并流行于世,总会产生一定的功用和价值。对于文学的价值功用,自古以来中国文论就有观风、刺上、化下、明麒、经国、劝想、载道、自娱、娱人等多种说法。现代人一般也承认古代文学在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交流情感、享受艺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本质特点是具有审美性。一切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对对象的艺术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以至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离开了审美感染力,文学作品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正是以审美价值、审美作用为基础,或者说与审美价值、审美作用融合在一起,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认识、教育以及应用价值。举其大端,略述如下:
  (一)文化价值
  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民族的文学经典是民族的基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象反魄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对于生命的感受,因此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早在60多年前,朱自清在其慨典常谈一开篇就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由此可见,经典的首要价值在于民族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如果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说:现在,我们还要读经典吗?我总觉得,阅读经典,本来是传统接续的一个途径,不要说古代中国思想常常是通过经典的解释与再解释来传续的,就是现代思想,又有多少是天生石猴似的原创版本,而空无依傍呢?所以,阅读经典并不仅仅是历史与文化的普及,常常也是传统和思想的提炼。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明史,虽坎坷多难,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传承居功至伟。在文化传统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首推文学。优秀的古代文学是民族精神最典型的载体,闪烁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很强的创造性,是不可重复、无法替代的,具有永远的魅力。经典教育包括古代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欣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体认和发扬,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经之路。
  (二)认识价值
  文学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的反映,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这又决定了它往往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人性的历史形态、人的情感、心理、命运等,直观和悟解到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在不经意之中给他们以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审美知识。有鉴于此,美国学者说:我们相信文学研究能够让你对一种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它可以让你了解你所置身世界的多样性,增长你方方面面的见识,让你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全新的方式去体验你的生活。
  当然,文学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它不是历史的复制品、政治的衍生物、道德的传声筒,而是对人生的一种呈现,是丰富的人生世界和鲜活的生命展示。文学阅读和欣赏的意义就在于它唤起我们对命运的思考,加深我们对人生的认识。进入中国古代文学的世界,看塞外风烟、江南云水,听古人低吟长叹,引吭高歌,经典中蕴藏着的普世情感,字里行间的忧思与深情,拨动了我们的心弦,湿润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态安详平和,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展开,变得绵长而美好。
  (三)教育价值
  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是每个人教养的一部分。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的境界,净化人的灵魂。受过经典教育的人,其言行举止、立身处世,其胸襟气度、情怀志趣,都与没有受过这种教育的人截然不同。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品位;增强爱国主义感情,浸溉平等的民主意识;唤起纯洁美好的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句话,古代文学有助于熏陶人文气质、积淀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完善我们的人格。质言之,学习和传承中华古代优秀文学的最大现实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
  文学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是情感和想象。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说:文学经典的功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有了文学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看过、看通、看透《红楼梦》的人,的确要比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高出一截。文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人要有同情之心、悲悯之情。还有一点,文学教人懂得欣赏美。如何看夕阳,如何看月亮,如何看花开花落,潮来潮往?什么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什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教人如何用诗人的眼睛去看大千世界。著名学者叶嘉莹也曾说:至于说到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我个人以为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活泼开放、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的功用,这自然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完善人格;对社会,则可以转移风气。有学者曾经撰文论述中国未来十年的七大挑战,其中之一是社会道德的退化和社会价值观的紊乱。传统经典固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但是,经典在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中仍有其作用,因为经典教育传递的不是别的,恰恰是价值观。古代文学蕴涵了具有普世意义的常道,蕴涵着人文精神、思想境界和处世智慧等,有助于改变现代人过度功利与片面发展的心理生态,为我们提供面对人生各种境遇的精神支柱。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既需要今天的文化建设,也需要伟大遗产的哺育。这种吸收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有着更为基础的作用。
  (四)应用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除了具有上述内在的、看似无用、超越功利的精神性价值外,还具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性的价值,即古代文学可以帮助并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仅以旅游事业来说,古代文学就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资源价值。首先,古代文学能够大大增强名胜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具有或隐或显的广告宣传功能,激发人们的游览愿望,这种事例举不胜举。例如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之所以成为名震天下的江南三大名楼,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吸引了无数人参观游览,唐宋文人王勃的撇王阁序、崔的横鹤楼和范仲淹的悟阳楼记功不可没。又如杭州西湖闻名中外,2011年6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得益于秀丽的湖光山色,而且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得益于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诗文的无穷魅力。其次,古代文学还可以促成名胜景观、旅游景点的产生与繁荣。如湖南常德有桃花源、湖北十堰有桃花源、安徽黔县有桃花源,江苏宿城、江西庐山、河南南阳乃至宝岛台湾也有桃花源,据称全国各地的桃花源有三十多处,全赖东晋陶渊明留下的一篇花源记。其他如由《水游传》而生成之梁山泊,由《红楼梦》而生成之大观园,皆为因虚为实的典型。杭州著名景点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万松书院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有不解之缘。而浙东唐诗之路的命名、兴起则以唐代诗人的探访和吟唱为文化支撑。古代文学对景观、旅游、城市形象的巨大价值,促使不少地方依托古代文学中的故事、传说,开发新的景点景观。于是,河北正定建有封神演义宫,安徽合肥建有三国遗址公园,江苏无锡建有已成为五A级景区的三国城、水浒城,以至山东阳谷县和临清市争抢建设金瓶梅文化旅游区。而连云港的例子,是利用《西游记》。过去曾召开过名人名著与连云港暨花果山旅游资源开发研讨会、办过中国西游记旅游文化节等各种活动。又把历史上的云台山逞称为花果山,并注册了世界猴文化之乡、中国猴文化之都等三十个系列商标。
  较之《西游记》,中国古代另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的应用价值更早就为人们注意并加以发掘。日本一些企业家数十年来一直在用《三国演义》指导、谋划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大r《三国演义》的应用研究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不少学者把《三国演义》视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人生的启示录,从人才学、谋略学、运筹学、领导科学、军事科学、经营管理等角度探讨其应用价值。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学术论文有近400篇,专著、论文集达100多部,诸如《三国演义与企业领导谋略》、《三国人才学与现代领导艺术》、《三国演义与经营管理》、《三国权谋与现代商战》、《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三国演义与人才学》、《三国演义的用人艺术》等等。
  除了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外,古代文学是否还有其他应用价值呢?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时事刊物之一的美国《外交政策》曾发表耶鲁大学教授查尔斯希尔的《文学经典与治国理念》一文。该文举了世界上很多政治家,从亚历山大大帝、托马斯.莫尔、伊丽莎白一世、胖特烈大帝、约翰.亚当斯、亚伯拉罕.林肯、格莱斯顿直到中国的毛泽东喜好文学经典的例子,继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在所有艺术和科学的门类中,唯文学经典,其内容和方法上,无拘无束。文学之自由,可探幽入微,无穷无尽;可展现想象中的人物之万般思绪;可用精致的情节演示出宏大的主题,使它几近于世界原来如此这般的现实。战略家所必须具备的,正是文学的这种虚构的层面。战略家无论是否准备充分,但在必须做出决断的情境中,倾其所能,都不可能知悉所有事实、所有考虑、所有潜在的后果。而文学正是应宏大战略领域的诉求而生,它超越理性的算计,以想象得其事功。为什么文学洞见对治国艺术至关重要,是因为这两件大事都涉及到一些单靠理性思维解决不了的最大课题。
  二、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呈现形态
  正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多重价值和功用,所以古代文学并没有一去不复返,而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代文化建设中。古代文学的当代呈现大致可以概括为重现(再现)与转换(变换)两种基本形态。
  (一)重现
  重现是指古代文学以其原有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里有多种形式:
  首先,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各类古代文学作品、著作的不断出版、印行。例如中华书局先后整理出版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陆续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近百种。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百余种,还有《中华古籍译注丛书》、《中华活页文选》以及《古本戏曲丛刊》、《古本小说集成》等。至于各地方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历代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幻善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等无疑是目前印刷量最大的书籍。其次,各类古代文学作品在大中小学课堂上的宣讲,中国古代戏曲在当代舞台上的演出、在影视中的播出,各种文化场所尤其是在名胜古迹、旅游景观和广告宣传中古代诗文的抄录、镌刻、引用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直接呈现。
  除此以外,古代文学重现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古代经典诗文的朗读吟诵和谱曲演唱。前者如自2007年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启动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该活动以群众参与性诵读大赛与主题晚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逐渐形成了传统节日晚会、经典诵读大赛、经典诵读进校园等六大系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仅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语委、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等六部门近年来连续联合主办了四届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五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八届浙江省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后者如古典诗词的新曲翻唱。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翻唱,不仅促进了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位,实现了雅俗共赏,而且是对传统经典的宣传和普及,有助于广大民众了解有关诗文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2009年9月,在开展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的同时,教育部语用司等还响应有关专家用流行歌曲推广古诗词的倡议,推出了中华诵占辞新韵创作大赛。大赛从中华经典诗文中精选出300篇左右立意高远、格调高雅同时又适合演唱的经典诗文,面向全国大学生和社会各界征集原创性曲谱。半年内共收到来自全国的近千首作品,遍及《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和唐诗宋词元曲。这次大赛堪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翻唱古代诗文活动,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歌曲中的一次集中展现。
  (二)转换
  转换是指古代文学作品经当代的改编、重写之后,以各种包装形式的呈现,诸如传统戏曲的新编重排、根据古代文学名著制作的影视作品、融入古典文学元素的广告宣传等。
  广义的转换不仅包括当代人对古代文学的内容(主题、情节、形象等)的吸收与发展,也包括当代人对古代文学的形式(体裁、语言、手法等)的继承与发扬,即人们常常利用古代文学的原有形式充实以现实内容,抒发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例如,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古典诗词逐渐淡出文坛,但是,中国当代旧体诗的创作一直没有断绝,近年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旧体诗词的创作。1992年第一届中华诗词大赛,一次收到的稿件数量,就超过《全唐诗》和《全宋词》的总和。近十年来,随国学热升温和网络的普及,其势更见炽盛。看看中华诗词网、辞赋网、骄文网,还有民间及大学所编各种诗词年选,可知作者主力已多为六七十年代生人。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主办了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大赛主要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途径面向海内外征集绝句、律诗、古风和词四类原创作品。参与活动总人数达2160. 02万人,覆盖总人数达4367. 1万人,累计参与近1.29亿人次,有效参赛作品3. 8万氰作为专项文化活动,这样的数字所显示出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中国的诗词传播史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00。此外,还有中宣部等六部委号召并部署在全国开展的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大赛,仅浙江省就已先后举办过三届。
  实际上,利用古代文学的形式充实以现代的精神内容,使古代文学在当代得到新生与转换的实践在此之前已经有成功之例。例如2001年,杭州曾经为新修雷峰塔向全国征集楹联匾额,共征集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专家和社会人员撰写的楹联2300多对。又如2007年,中宣部与光明日报社联合在《光明日报》开辟百城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和刊登城市辞赋,激起了全国读赋、作赋的热潮。2009年,浙江日报、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等也联合举办了浙江文化名城新赋文学创作推选活动。新兴都邑赋创作活动产生了不少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而流传后世的精品美文。更有意义的是,给了赋这一古代文体在新的社会环境焕发勃勃生机的空间。新兴都邑赋既保留了赋体的典雅风格,又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把古典文学形式与当代社会内容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仅扩大了赋这种古代文体的影响,也提供了一个古典文体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如何与时俱进的范例。
  综上可见,古代文学始终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以重现与转换两种形态活跃在当代。
  三、实现古代文学当代价值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数千年的衍生和发展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进入20世纪以后,风云变换、时移势迁,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古代文学昔日的辉煌渐趋暗淡。然而,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逝。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华夏民族的珍贵遗产,古代文学的不朽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和受众,为人们万般钟爱、反复鉴赏;二是古代文学内容丰厚、形式多样、技巧精湛,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山,为当代文化建设者提供了永远汲取不尽的源泉。正是在人们对古代文学宝藏欣赏、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深入考察古代文学在当代文化建设各大领域(电影电视、戏剧戏曲、旅游景观、广告宣传、大众文化等)中的重现与转换现象,总结已有的经验,弥补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应在不断拓展途径、准确把握尺度、着力提升层次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才能更好地实现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一)拓展途径
  中国古代文学过去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靠口头和书面形式来传播、传承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数字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古代文学的传播、传承方式已悄然生变。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又给古代文学的重现和转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传统文学在获得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人们可以从更多的侧面进一步认识古代文学的经典价值和无穷魅力,进而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这也告诉我们,以现代激活传统,传统便能融入现代而获得永生,古代文学的重现和转换应当不断寻找新的方式、开拓新的途径,以使古代文学的价值历久弥新。
  (二)把握尺度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经过历史上的长久积淀和广泛流传,其典型形象、幽远意境和主体内容、基本意义已经成为民族的共识、传统的要素、社会的财富。每一个民族成员对古代文学经典都应怀有敬畏之心。古代文学的重现和转换也就应当建立在把握原作精髓、坚守社会价值观准则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增删一些元素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转换,而为取悦世俗、扩大市场,一味解构经典、搞笑圣贤,对古代文学经典名著进行颠覆性改编之类的做法,则放弃了对民族基本精神的传承,并非我们所说的重现与转换。
  (三)提升层次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涵养深厚,当代文化建设中已有的重现与转换成果,与之相比,还只能算是冰山之一角,而且不少仅流于表面形式。应当着力提升古代文学呈现的层次,力求形神兼备地实现古代文学的重现与转换。其中,如何深入一步,在更高的层面上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学之精神内涵(仅以伟大诗人屈原和杜甫为例,就包括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意志、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的独立人格、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的英雄气概、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的忧患意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入世态度、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的人文关怀、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的博爱精神,等等),使优秀传统文学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是今后重现与转换的努力方向。
  总之,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一方面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受到挑战和挤压,另一方面又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处于与外国文化、现代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并获得广阔发展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文学如何成为现实生活中起作用的传统,换言之,古代文学的当代传承及其价值实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这一课题亚需社会各界充分关注。当代文化建设者如能对此坚持不懈地进行探讨和实践,定当有益于全国各地文化强省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探讨论文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直接关系到新一代青少年教育质量的平淡叙事中的命运探索论文论文摘要命运的探索是长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关于命运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但是每一部小说的创作似乎都没有离开悲剧命运为主的模式。在这样一种以老套叙事模式为主的文学时代里,谈即兴伴奏技能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渗透的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以后才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的,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即兴伴奏,把伴奏教学和钢琴教学很好的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客观条件,既掌握基本技能又能提河南省潢川县油菜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摘要河南省潢川县位于长江中游油菜优势区,常年油菜植面积2。33万hm2,总产5950。0万kg。通过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单产和总产大幅度提高,创单产278。5kg记录。同时,还探施工管理实践探索论文摘要施工作为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是将设计意图转换为实际的过程,许多决策阶段设计阶段考虑欠缺,同实际情况有偏差的问题会一一呈现,甚至严重影响后期运营。为此,对施工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精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一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语文教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真实的体现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理论,促进学生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论文三篇篇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情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论文摘要研究江西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的目的在于了解这种舞蹈姿态在采茶舞中的特殊表现,找到加强三道弯应用方法,提升采茶舞蹈教学品质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江西采茶舞中三道弯具体表现形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文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综合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我的释义没有错答王均熙上海方言差错多论文文汇读书周报7月25日发表王均熙上海方言差错多一文,对我的上海方言一书提出尖锐批评,主要是指责我书中对上海话词语的释义差错多。我写此文,只是想对王文中所提及的全部差错作一个辩解,说浅析杨键诗歌的柳意象的论文柳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而重要的一个意象,源自诗经,除了即景而写,渐渐有了离情别绪感时伤怀隐逸逍遥等等丰富的意蕴。但唐宋以降,诗文中的柳意象走向了女性化艳情化,如章台柳至宋代已经
农学专业及分析化学改革初探农学专业及分析化学改革初探农学专业及分析化学改革初探农学专业及分析化学改革初探文章来源www。3edu。net1教学内容(1)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内在联系我校农学专业使用的是南京大学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精品源自高考备战1化学工程与工艺概述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以及其他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谈绿色科技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谈绿色科技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谈绿色科技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谈绿色科技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1绿色科技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主要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开始应新型生物组合工艺处理甲醇废水的应用0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紧缺油价上涨及甲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和甲醇生产烯烃类物质关键技术的突破,国内外甲醇生产正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甲醇生产原料包括天然气煤轻油重油等,鉴于我国自身的资源储量低浓度酸对糖类物质的碳化现象分析引言能源是经济运行的命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必将使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也日渐凸显,所以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减碳和实现社会可持甲氨蝶呤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效应探究1引言水滑石类化合物包括水滑石(hydrotalcite)和类水滑石(hydrotalcitelikecompound,HTlc),因其主体一般由两种金属的氢氧化物构成,故又称为层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视角分析协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和突出学科优势的高水平大学,怎样加强与有血缘关系的行业合作,在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促进行业与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项目的开展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大量的水电资源。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具体的施工质量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加强其质量控制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深覆盖层处理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备受关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大坝深覆盖层的处理施工环节决定着水利工程大坝修筑的稳定性。同时在水利水电防渗墙的施工上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索摘要在当前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于工程的建设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在处理软土地基的问题上拥有更多的方水利施工管理控制措施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基础项目建设工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水利建设企业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对水利施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