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写作材料的引航

  【论文关键词】;课文;课外阅读;生活
  【论文摘要】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写作缺乏材料的问题。本文谈到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材料,从课外阅读获取写作材料,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三种途径,以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最让我感到头痛的是学生的作文难以提高的问题,许多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作文写来写去水平都没有提高,常常是言之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是泛泛而谈,即便用上一两个例子,也是很陈旧的或者胡编乱造的例子。据参加高考评卷老师反馈:近年来高考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议论文选取的例子几乎都是爱迪生、贝多芬、爱因斯坦、牛顿、海伦·凯勒等几个人,按照老师以往训练的"模式""填写"作文,明显带有套合牵扯的迹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写作材料,二是学生不会运用心中原有的材料。要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先找到"粮食"。我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材料
  读写结合是我国广大语文工作者认同的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应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事物。"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材料有许多好处,首先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选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高度典型地概括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塑造理想人格,还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取许多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其次课文中的内容是经过老师讲授,学生参与学习巩固过的内容,学生对它们比较熟悉,理解、运用起来更加容易与写作的要求相吻合,选取的材料能更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在有限的写作时间里,学生从课文选取材料显得更直接更迅速,适合考场作文训练。
  那么,如何从课文选取写作材料呢?作为语文老师,平时就要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积累工作。
  1.笔录工作。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对课文内容做分类记录,①名人名家类,例如,爱国人物形象有屈原、文天祥、陆游等;革命者形象有鲁迅、李大钊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有哥白尼、布鲁诺、居里夫人等;顽强与命运作斗争,实现人生价值的有贝多芬、海伦·凯勒、史铁生等;热爱世界和平的有史怀哲、马丁·路德·金、罗素等等。②名言、格言类,例如,孟子的"舍生取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魏征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荀况的"锲而不舍"、"学不可以已"等等。③摘抄课文中有文采的句子,侧重是对偶句、排比句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2.熟读、背诵工作。
  要求背诵的篇章一定要强化学生背熟,例如,《劝学》、《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游褒禅山记》等,往往这些篇章中有很多写作素材,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平时做好背诵的前提下,有侧重地思考记忆一些内容。例如《劝学》这篇文章,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有"学不可以已";学习需要积累的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要坚持不懈的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学习要专心的有"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学习要不断对自己反省检查的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呼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素材。像这些材料都是极好的写作"粮食",是写议论文很好的论据。
  3.提炼课文原有的素材,深化文章的主题。
  好文章贵在有自己的风格和创意,学生必须深入开掘课文原有的题材,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是拘泥于老师讲授的内容。例如,我上《勾践灭吴》一文,安排学生作文《我心目中的勾践》,发现学生赋予勾践十分丰富的内容: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富有远大理想的伟人,毅力非凡的楷模,成功是属于未雨绸缪的人,"计划生育"的先师,忘恩负义的家伙,收买人心的高手,阴险可怕的魔鬼等等。讲评作文的时候,我对同学们的看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让他们交流传阅自己的作文,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启发。课文涉及到的形象、人物、历史英雄很多,例如,刘邦、项羽、林冲、邹忌、赵威后、烛之武、魏征、刘兰芝、玛蒂尔德、葛朗台以及文章的作者等等。
  [1]
  同学们思考什么,就让他们写什么,课文中人物的功过得失,让学生去思考评判,以提高他们认识和分辨事物的能力,开拓他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既可以张扬个性,又可以增加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及底蕴。
  二、从课外阅读获取
  阅读能丰富人的知识,拓宽人的视野,能让人学会思考,提升人的境界,使人的精神走出蛮荒,丰富人的情感体验。于漪和程红兵在《语文教改必须根于现实的土壤》中说:"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痛感现在的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在下降,知识面越来越窄,无法和教师产生共鸣。文化积淀太少,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文学素养的缺乏,会使人的经验缺乏。"这里所说的"文化积淀"指的就是人文素养、文学素养,而造成文学素养贫乏的原因就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只看作文选或高考满分作文,不喜欢看名著,对老师推介的名家名篇觉得陈旧、没味,喜欢的是一些消遣性读物或娱乐性报刊。另外,一些学校对学生看课外书管制得"苛刻",或禁止或收缴,压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我们也许有这样的体验:一天不看书,就感觉说话词穷,何况学生作文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
  1.保证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课堂阅读课",或去或在网上阅读,此外,不管学生各学科作业如何多,也要求学生每天挤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每个寒暑假要求读两到三本名著。
  2.要求订购或推荐读物。
  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要求学生或订或借一定量的读物阅读,推荐一些篇幅短小而又有思想内容价值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可集中购买书籍,在"课堂阅读课"各个班轮流传阅,这样学生花钱不多,又可以看到很多的书,这个做法十分受到学生的欢迎。
  3.做好课外阅读笔记。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外阅读的本子,把当天的阅读情况做简要的记录或点评,每两周检查一次,每个月分小组互相交流传阅一次。
  4.课堂上讨论交流阅读收获。
  每次我带学生去网上查找课文作者的其他资料,回来以后我都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说说自己阅读到的信息,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进行交流,兴致很浓,这样学生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许多自己没有阅读到的东西,大大提高了阅读量。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
  虽然材料是否丰富是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都是搬取别人作文的材料,学习别人的文章,表达别人的生活感受,难免有拾人牙慧之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既有内容又有个性的文章呢?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写作相关的感情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得获得的材料。"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们写作的"活水",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人、事,注意"旁听"周边的声音、言语,找到适合自己的触发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看法。
  由于高考的重压,高中学生的生活非常紧张,"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校"封闭"式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学生常常埋怨没有内容写,找不到感觉,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学生写作的引航人,让他们关心热爱生活,做生活的贴心人。
  1.观察身边的人。
  校园里的老师、同学、清洁工,家庭中的亲友、父母,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对这些人留心观察,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有很多对象可写。
  2.写自己。
  对某些学生来说,很擅长写自己,觉得特别有话说,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写自己的甜美回忆,写现在的内心感受,写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或日记的形式,把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写下来。
  3.写物。
  校园中的自然景物、小动物,学生课桌上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同学穿着的服装、发饰或者自己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写,往往学生写这一类文章写得不太好,原因就是缺少关注和爱心,写不出它们细致的特点,表达不出真切的感受。"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多亲近身边的事物,多思考它们,引发写作热情,丰富写作材料。
  4.写出自己的感受。
  认识心理论告诉我们:信息是以抽象命题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比如人对材料的记忆是保留材料中心的意思而不是精确的措词。为了让学生尽量记住一些观察得到的成果,我要求学生在一天结束时把当天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言语写下来,并且从中写出自己心得感受。这样,即可以练笔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途径还有很多,例如,看、听广播、看报纸等,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不管怎样,学生的作文要提高,老师必须要从他们的写作材料抓起,做他们写作材料的引航人,才能解决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问题。

刍议舞蹈与艺术门类学科的创作相通性摘要从艺术发生学角度而言,各艺术门类间一直就有着自然天成的交融关系。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学科除了在基本属性艺术鉴赏与艺术发展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在舞蹈重新解读西方古典伦理政治观重新解读西方古典伦理政治观重新解读西方古典伦理政治观重新解读西方古典伦理政治观内容摘要西方古典伦理政治观曾占据着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主导地位,并且对日后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只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死刑是甚麼?一般來說,法律學家可能會很嚴格地告訴你死刑,是國家為了維護統治而對犯罪分子所採取的剝奪生命网络时代的摄影艺术发展摄影术发明一百多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逐渐紧密,在记录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传播新闻等方面逐步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像处理突破传统作法,取得突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前奏与尾声的音乐创作电子管风琴是由传统的管风琴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具有较高集成度的乐器,与传统的管风琴相比,在音色方面更具有优势。在进行电子管风琴的即兴演奏过程中,对于所演奏的旋律的前奏与尾声的创作,是交互电子音乐下弦乐器功能形态的拓展摘要弦乐器作为传统管弦乐器,在演奏和审美形态上已经发展完善。若置身于交互电子音乐的视角下,则可以从音色的拓展演奏技法的拓展和作曲观念的拓展这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便追踪弦乐器相治理腐败德治与法治的思考治理腐败德治与法治的思考治理腐败德治与法治的思考治理腐败德治与法治的思考文章来源教育网论文关键词德治法治治理腐败措施论文摘要德治是治理腐败的基础,法治是治理腐败的保障,两者是辩证统论道家科学思想及其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影响论道家科学思想及其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影响论道家科学思想及其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影响论道家科学思想及其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影响文章来源自教育网论文关键词道家科学思想科研人员现实意义论文摘要道家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创造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创造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创造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创造文章来自论文关键词毛泽东马列主义理论创造中国实际论文摘要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毛泽东,通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的宇宙观倾向于认为不管祂属人还是属神,我们都应该以愉悦且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不得不生分析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分析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分析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分析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更多精品源自课件对待中国古代哲学的态度,有人认为应当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有人把中国的落后完全归咎为传统的
浅谈声乐教学中美感意识的培养美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它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创造活动。美感是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是一种植根于原始生命力的思维感觉中作为能力的思想。积极的美感意识能激发学生浅论建构盛义学习理恰对声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指导作用论文关键词建构主声乐表演教学指导作用内容提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见解,受到各个教育领域的重视,对教育的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越来越大,农村中学音乐美育教育探究在多年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非常喜欢音乐,爱好唱歌,有的同学甚至还养成了边写作业边听音乐的习惯。可是,真正地走入音乐的课堂上,他们又打不起精神来,毫无兴趣了当代中学美育对美术教师素质的要求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为新世纪的校内外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方向,要更好地配合学校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使美术教育在各学科相互整合中起到先行作用,则要求美术教育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音乐美育教学在农村中学中的应用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中国古诗词教学的历史发展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文学教育,前几年,国学之风更是风靡一时,其中古诗词教育则当仁不让,成为文学教育的领头羊。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结合的最佳形式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作为现代人,如果不懂得美,不追求美,不会欣赏和创造美,那么可以说在精神气质或在能力上是有着严重缺陷的人。美与文明美与人类幸福是密浅谈隐喻意识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帮助语言的学习常会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跨语言理解不当和翻译不当的现象。因此,语言学习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而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和概念流利理论的出现,逐渐促使隐喻意识在语言教学中发挥重探析言不尽意的哲学文艺学及语言学内涵言不尽意在哲学中阐述了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本真状况,而在文艺创作领域与审美追求相挂钩。在语言学里,言不尽意既是语言先天不足的困境,又是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言不尽意在多个领域中得以拓挖掘语言学习点,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何谈输出。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无果之花。只有广博地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浅析语言学困儿童之语文学科诊疗策略在城市里的学校有一群被老师们认为不会说话的孩子,他们几乎都是在小学一年级之前就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随着入学年龄的到来,他们才在一年级或者二三年级随父母来到打工的城市读书。生活在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