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能源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0%的目标,现在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碳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笔者认为,为了同时应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中国应当同时设定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
  应同时设定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我们先来看中国政府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两个目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GDP能源强度是计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可指降低一定GDP产生的能源使用量的减少(节能),或者一定量的能源生产出更多的GDP。
  当然,节能意味着减排,客观上有降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作用,但该政策主旨还在于为满足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供给量,基本上是一个能源使用量的问题。GDP碳强度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对于能源强度而言,碳强度也受能源效率影响,但主要受能源结构的影响,因此,是一个能源质量(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问题。一方面,由于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人类发展依赖化石能源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要降低单位GDP的能耗。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约93%是化石能源,二氧化碳主要是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这两个目标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来说,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可以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
  但是,由于化石能源中,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不相同,因此,这两个目标又不完全一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单位GDP碳强度下降的目标,那么,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还要不要继续存在呢?人类经济的发展受到两方面的约束,一方面是能源需求无限和能源资源有限的约束,另一方面是环境容量的约束。
  当这两个约束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节能来减排,同时需要通过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排,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了同时应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十二五"规划应当同时设定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
  在讨论了两种指标的联系和区别后,我们对2020年是否可以完成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可以有如下几种预测。第一,如果我们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0%的目标;在今后十年规划中,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至少20%,而且能在2020年按时完成,那么,即使现有的能源结构不变,单位GDP碳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的目标基本可以完成。
  第二,如果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了(煤炭少一些,清洁能源多一些),那么,碳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就可以实现。而且,降低碳强度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努力,比如降低农业碳排放和增加森林面积等。
  第三,如果我们不能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能源强度目标,而且,今后十年规划的能源强度目标完成低于20%,那么,要完成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目标就需要加大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清洁化)力度。反之,如果我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不注重节能,那么,即使可能完成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目标,也不能完成节能的目标。
  这也说明了"十二五"规划应当同时设定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的重要性。碳强度目标与GDP直接相关就减少碳排放来说,中国的碳强度目标与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的承诺目标是一致的。
  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发达国家是减少碳排放的绝对量,与GDP增长没有直接关系。
  而中国碳强度目标与GDP直接相关,达到某个碳强度目标,可以通过做小碳排放,或做大GDP,或两者都做,GDP是一个直接变量。因此,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是有前提的,是以保证现阶段经济GDP增长为前提。
  所以,碳强度目标是一个碳排放相对量的减少,实际上是减少碳排放的增量。相比之下,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他们目前的能源结构相对"清洁",处于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更先进;高收入水平下公众的环境支付意愿及

敬畏专利才有更大创新2016年,美利肯计划起诉一家多次恶意侵占我公司纺织子管专利技术的企业。美利肯亚太区基础建设部总经理李贵洲有些无奈的告诉记者我们并不想起诉任何企业,但是专利侵权对美利肯造成了巨大的华为在实施超越苹果计划大约是两年前,在旗舰手机Mate7成功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多次表达了赶超苹果的目标。在国内市场,华为份额已经超过苹果,位居第一。但是数量并不代表最后的胜利,苹果是产品我们用心农民省心3月16日,农业部召开全国12316十周年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启动视频会议,随后福建省农业厅召开了2016年全省12316农业信息服务主题日视频会议,福建省农业厅王智桢副厅长携电信移动领动的对手是谁领动上市了,引来无数关注。特别是围绕着它的价格,大家都在分析,高了?低了?这背后其实就看竞争对手是谁?我注意到,大部分人对领动9。98万到15。18万元的定价是肯定的,因为在他们的布达佩斯之恋秘境之多瑙河畔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的一曲蓝色多瑙河使得多瑙河享誉全球,多瑙河更因其仅次于伏尔x加河的长度,成为欧洲的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南部,自西向东流,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巧用交叉授权破局专利掣肘当国内通信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扩张的时候,总是碰到一些障碍,其中以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诉讼为最,而这也恰恰是国内企业的软肋所在,因此如何破局当下的知识产权困境,论琵琶行的语言艺术特色在语言上,琵琶行这一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一是靠着的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三是适当地运用叠字。在诗歌中关于太阳七部书的艺术特色的论文摘要随着海子诗全编不死的海子和海子评传的出版,海子创作的整体面貌得以展现各种文学史诗歌史对海子诗歌的总体把握以及一些博士硕士论文对海子诗歌创作的深入研究,表明海子研究进入了较高的层浅谈景观园林艺术设计论文由于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推动着景观艺术成为一门更加被重视的集社会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下面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景观园林艺术设计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社会的进步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对于中西园林设计大家有什么了解了,知道中西园林设计的差异性在哪里吗?以下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自从中西方园林艺术文化开始交流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的音乐创作特色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是由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当年称赣南采茶歌舞剧团)创编演出的一部现代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目。它首演于1992年,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以及首届牌禺戏剧
我国企业对于大数据的运用变革1网络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大数据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地提炼出来,在2010年以后,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不断地扩大,在我国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大数据的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一)统筹安排不科学合理一是活动时间较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多集中在5。25心理健康节期间,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的时间跨度不超过一个星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互联网时代的内涵及特点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解释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高中化学是不少学生眼中较难的学科,知识点繁杂难懂,化学方程式变化多样,难以捉摸,要背诵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数字逻辑电路基础课的教学体会1引言数字逻辑电路是电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希望学生能有设计电路的能力。但这浅谈一种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模型研究在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信息孤岛的主要思路有2种模式数据大集中模式和数据交换模式。数据大集中模式需要推倒所有原有系统重新建设,实现难度非常大,现实应网络传媒对低年级大学生看待公共事件态度的实证研究网络传媒对低年级大学生看待公共事件态度的实证研究互联网的出现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活动领域,电子信箱QQ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产品,极大的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信息获取与社交方式,以信息基于搜索引擎的SIVA网络营销理论模型的应用研究基于搜索引擎的ldquoSIVArdquo网络营销理论模型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的到来改变了营销环境,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由消费者主导的交互市场营销体系。传统的以线性的输出营销系统,都是基百度搜索满意度和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百度搜索满意度和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引言百度在国内率先采用了竞价排名这一赢利模式,百度竞价排名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服务等通过关键词的形式在百度搜索引擎平台上进行推广,它是一种按效果高职生沉迷网络游戏的调查研究及心理因素探析1引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以网络为平台的一种娱乐性活动,主要分为四类大型网络游戏休闲网络游戏对战游戏和网页游戏等1。中国互联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实证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实证研究1网络文化的涵义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是人类文明的划时代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