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

  【 内容 提要】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 教育 家,他在传承传统学术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晚清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俞樾的思想立场较为保守,"守先待后"、维护传统道德和文化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对西学持淡漠态度,过于强调传统学术对于道德教化的"致用"功能;他还存在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的倾向。
  【摘 要 题】近代人物
  【关 键 词】俞樾/西学/道德教化/疑似之见
  【正 文】 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俞樾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1972年 台湾 出版的《俞曲园学记》(曾昭旭著)是学术价值较高的一部著作,它对俞樾的学术成就进行了系统评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俞樾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大多局限于文学、方志学、考据学、中医 文献 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与经学思想有关的研究成果尚不丰富(注:近年来,俞樾在传统学术传承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台湾学者、《汉学研究》主编周昌龙先生2003年制定了研究专题《清末民初儒学的内在转化——以俞樾、章太炎、钱玄同学脉为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华人学者麦哲维的博士论题为《俞樾、陈澧、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浙江台州师院一位学者已初步完成《俞樾的学术传承》一书。但是至今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正式学术成果。近年笔者对俞樾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已发表论文有:"俞樾在日本韩国的影响及其与外国友人的交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期;"俞樾的‘因文见道’思想及其学术风格",《齐鲁学刊》2004年3期;"俞樾公羊思想发微",《清史研究》2004年3期;"俞樾:‘务求通博’治经思想探析",《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6期;"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山西师大学报》2005年1期。)。本文拟在笔者前几篇论文的基础上,对俞樾学术思想的局限性进行初步探讨。
  一、被动顺应时代潮流,以淡漠态度对待西学
  从这种现实 政治 态度出发,俞樾虽身处西学东渐、中西交流日甚一日的时代,却对西学从来不去主动吸取。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西学已在"吾儒包孕之中",只要"经史并通,即於体用兼备",因而反对有些书院在常课之外别设一课,"专考 经济 有用之学"的做法[8] (卷三,pp. 5
  6)。由于对西学采取这种态度,因而终其一生,俞樾的西学知识可以说是极为贫乏。在他的著作中,除介绍过熊拔三的《西洋水法》和合信所著《博物新编》外,于西学仅有几处零星涉及。正因为他对西学茫无所知,所以直到1897年还坚持认为,如果精练20万藤牌军,持藤牌护身,佐以飞叉,则"破外夷之火器,有余裕矣!"[9] (卷二,PP. 19
  20)对西学之盲昧竟至于此!19世纪90年代初他还声称:"余惟农桑者,天下之本务,不可以末务参之。古人于此二事,至纤至细,事有一定之程,器有一定之制,而便宜苟且一切之谋,皆所不用。"[10] (p.
  7)他在《王梦薇本务述闻序》中亦有此说,且对"农事、织事皆欲以机器行之"颇不以为然,并为先民朴茂之美意渐失感到惋惜[5] (卷
  六. ,p.
  20)。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俞樾对引进机器和西学的洋务运动持反对态度。在强调清吏治、严军政、端士习、苏民困为自强要策的同时,俞樾亦充分肯定彭玉麟提出的设海军、购枪炮、练新军的建议,认为这是"深识远虑"[7] (卷一,p.
  9);他还肯定浙江巡抚廖寿丰开茧纱厂、设蚕桑馆、颁焙茶新法诸举措,认为这些虽"从 时尚 ,无诡经常"[9] (卷六,p.
  2
  2)。细读俞樾的著作,诸如此类前后矛盾之说尚有不少。这与他对现实政治的矛盾态度密切相关,其为文势必随话语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前后失倨也属正常。   还需指出的是,俞樾对于学习西学的成效亦持怀疑态度。他从维护传统道德的基本立场出发,对西学的"消极"影响保持高度警惕。尽管认识到学习西学特别是西方 自然 科学 的必要性,但他反复强调"学于人者制于人",因此要想克敌制胜,还必须在学习对方的同时另辟蹊径。具体而言,他认为西人利在火器等刚性的一面,中国在学习那些刚性事物的同时,还必须从柔性的一面 发展 自己,才能最终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他认为能克刚的事物,除道德教化外,无非是"水器"、"藤牌"之类。   总之,与冯桂芬、郭嵩涛等同时代思想家相比,俞樾的西学知识是相当贫乏的,政治态度则具有鲜明的保守性;若与晚他一辈,的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相比,则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二、过于强化经学的致用功能,具有以学术比附道德教化的倾向   俞樾不仅对传统道德持保守立场,还特别重视道德实践。他一生以"卫道"自任,俨然传统道德的守护神,维护、表彰和阐扬传统道德,似乎已溶进他的生命之中。早在河南学政任上,俞樾就特别重视人伦教化,曾上疏奏请以公孙侨从祀文庙,以圣兄孟皮配享崇圣祠。罢官以后,他仍以人伦风化为己任,自言不敢"默然而息"[2] (卷四,p.   1),于"名教乐地""未肯多让"[11] (卷五,p.   8)。他的杂文集收录约750余篇杂文,其中关系妇女的有130余篇(含夫妇合传),都突出歌颂"妇德"这一主题,其他杂文也以表彰忠节、孝行、义行为主,即使普通的人物碑铭亦多突出碑主德行。在他的诗集中,表彰忠孝节烈的 内容 也不少。他的笔记小说则几乎完全以"劝善"为主题,"刲股疗亲"、"以身殉夫"等愚昧行为都被作为正面典型大力表彰。他主持修撰的地方志,同样是这方面的内容连篇累牍。因此,当时人们对俞樾便有善于"写德"的评价。   俞樾强烈的"卫道"精神直接 影响 到他对经典的校勘、训释以及学术取向。他在校释群经时,一旦涉及道德教化,便会陷于先入为主和主观武断。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论语》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俞樾训释曰:"季氏聚敛,乃民聚而非财聚。盖冉子为季氏宰,必为之容民蓄众,使季氏私邑民人亲附,日益富庶。"[12] (卷三十一,p.   1)   《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俞樾在训释中强调,子贡并非不受教命,只是"不受命于官,而自以其财市贱鬻贵,逐什一之利"。[12] (卷三十一,p.   1)   《论语》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俞樾训诂该句时指出,两"不"皆语气词,"分"为"粪"之误,因谓"不勤,勤也;不分,粪也"。他认为此乃丈人自言:"惟四体勤,五谷粪而已,焉知尔所谓夫子!"并非以此责子路。[12] (卷三十一,pp. 7   8)   《尚书·泰誓》云:"时哉弗可失。"俞樾认为:"武王为天下除暴乱,非争天下也。"因谓武王不可能有如此不仁之言。他断言:"《泰誓》之伪,即此可见,若徒推求於字句之间,抑末矣!"[2] (卷二,p.   8)   以上训诂虽异于前人之说,却并没有多少确凿的证据,多为推论之言。揆其意,盖以为前人笺注有损圣人及门徒作为道德典型的形象,故出此言。俞樾之经说,诸如此类者尚有不少。   不仅如此,俞樾品评 历史 人物亦往往从道德教化出发,常以因果报应为说。例如他论晋文公:"有阴谋者,必有阴祸";晋祚之所以不永,实乃晋文公"谲而不正"之报[2] (卷一,p.   2)。他论马援亦与此相仿。为了宣扬因果报应,俞樾颇佑《左传》以成败论人。他说:"孔子作《春秋》,微其文,约其词,於当时诸侯大夫之罪,未尝斥言之也。夫使当时诸侯大夫之罪而皆著於后世,则人将以天道为疑,天道不信於天下,而天下乱从此起矣!"因此,他认为《左传》以成败论人,于齐之陈氏,晋之韩赵魏,以及陈、蔡、江、黄诸国,皆著其所以兴之之理,使善有所慕,恶有所惧,是"深得圣人之意"。他还强调:"左氏不以成败论人而务得其实,则可免后世之讥,然其为天下祸且愈以烈。"[2] (卷二,p.   5)由此不难看出,俞樾本人未必真的相信因果报应,他之所以强调因果报应,主要是为了道德教化的需要。   俞樾对东汉王充所作的《论衡》的态度,进一步表现出他的这种倾向。他自言:"汉人之书……独不喜读王充之《论衡》,以为有大谬於圣人者。"其所以然者,缘于王充不信因果报应之说,认为世人受福佑并非行善所致,"实则遭遇使然耳"[11] (卷五,p.   8)。但是就在同一杂文集中,俞樾又有《沈懋卿事释疑》一文,文中引王充"遭际有命"之说释沈氏虽称善士而不得善终之由,以"性善命凶为沈君定论"[11] (卷四,p.   8)。俞樾之"实事求是"精神,于此完全被"致用"的需要所代替。以此观之,俞樾释经,凡关乎风俗道德,总以"教化"为首要考虑,即便其说有些根据,主观动机亦非纯以学术为目的。   俞樾既以"卫道"自任,其治学宗旨 自然 服从于道德教化的需要。但是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他还能够重视发挥传统儒学中的变革内涵,提倡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深化,西学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及生活方式的冲击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更多地强调自己为孟子之徒,要求"法先王"、"守先王之意",并以"守先待后"为己任。1881年,他作《三大忧论》和《自强论》,前者强调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乃至整个民族面临的危机,后者则高扬孟子"返本"之说。俞樾一向不过问现实 政治 ,这两篇仅有的政论文章绝非随意而作,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标志着俞樾治学宗旨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出于道德教化的急迫需要。尽管如此,直至"戊戌变法"以前,由于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危机尚非十分尖锐,俞樾对"荀子之徒"的变革主张还能努力去适应。   三、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   俞樾治经的确不如高邮王氏严谨,也的确存在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的倾向。如《诗·天保》"君曰卜尔,万寿无疆"一句,旧注训"卜"为"予",俞樾则谓"卜尔之‘卜’,当训‘报’。卜尔者,报尔也"[16] (卷三,p.   4)。此即为疑似之见。俞樾在训释此条时亦多次使用"疑"、"殆"、"当"等词。诸如此类,在俞樾的经学著作中尚有不少。应当指出的是,俞樾之所以以疑似之见立说,与其治经思想和学术风格有关。俞樾治经喜欢"标异",只要发现与旧说不符的新材料,即便其尚不足以推翻旧说,他也会本着"以疑存疑"的精神表而出之。所以后之学者常以"出言太易"病之。再者,俞樾以词章之士转而研治经学,且擅长逻辑思考,因此其治经风格倾向于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入手作训诂 分析 ,而不是斤斤于片言只字;于是只要篇章段落乃至语句之间逻辑有所不协,语意有所不顺,他便怀疑经典原文本身,并在审慎考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对经文的改动意见。他认定,古代经典在口耳相传乃至辗转传抄的过程中,本身出现讹误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他并不以改经字为非。他在《群经平议》序中明确指出:"或者病其(高邮王氏)改写经文,所谓焦明已翔乎寥廓,罗者犹视乎薮泽矣。"[12] (《序》)在他看来,高邮王氏"改易经文"自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开阔的眼界,而以此为病者则往往是因认识水平有限而盲目批评。   任何一种治经思想和治经风格都有其长处,亦有其局限。俞樾既强调以疑存疑,其治经自然不那么严谨整饬;再加上俞樾务求"通博",对一些 问题 缺乏专门而精深的 研究 ,因此治经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亦当不少。然而他的这种治学思想和风格往往能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后学者作先导。所以对俞樾的这种治学思想和风格,学界病之者固然有之,而赞成者亦不乏其人。梁启超就从未对此加以批评,钱玄同甚而号召 学习 俞樾的大胆疑经精神,宋恕则对俞樾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俞樾集"了真"、"洞至"、"入圣"、"极贤"、"擅鸿"、"兼文"、"践通"、"包儒"诸优长于一身,"学问至德清先生观止矣!"[17] (pp. 105 10   8)宋恕此说虽然偏颇,但他能从"名学"出发把握俞樾的学术风格,强调俞樾"名家之学殆过实斋"[17] (p.   90),的确可算是俞樾的学问知己。笔者以为,俞樾的这种学术思想和治学风格,应当说是利弊互见,对之一味批评或过度推崇都是片面的。 中国 的学术传统历来重接受而轻思考,读者希望著者在书中提供精确无误的答案,所以对俞樾的标新立异、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如果读者同样抱着"以疑存疑"的态度去读俞著,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和标异之处,从中得到启发,引起思考,进而深入钻研以求的论,从这个角度讲,俞樾的著作还是有其特殊价值的。   俞樾学术思想的局限主要是他对中西文化和 社会 现实的基本态度使然。如果说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立场还含有一些合理成分的话,他对"刲股疗亲"、"以身殉夫"等封建道德的赞美则无疑是陈腐和落后的。此外,以"卫道"精神治学,让学术服务于"道德教化"的目的;以及"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的不甚严谨的学术风格,也都是俞樾学术思想和学术活动中显而易见的缺陷,后之学者对此不可不知。   【 参考 文献 】   [1]顾颉刚.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俞樾. 宾萌集[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3]俞樾. 曲园杂纂[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4]俞樾. 俞楼杂纂[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5]俞樾. 春在堂杂文五编[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五年重订本.   [6]俞润民. 德清俞氏[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俞樾. 春在堂杂文四编[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8]俞樾. 春在堂尺牍[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9]俞樾. 春在堂杂文六编[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五年重订本.   [10]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辑. 俞曲园先生日记残稿[Z]. 民国二十九年版.   [11]俞樾. 春在堂杂文续编[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12]俞樾. 群经平议[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13]俞樾. 春在堂诗编[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五年重订本.   [14]章太炎. 俞先生传[A]. 章太炎全集   (四)[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6]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A]. 春在堂全书[C]. 光绪二十三年重订本(石印本).   [17]宋恕. 宋恕集(下)[C]. 北京:中华书局,1993.

工业设计下城市化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居住环境的改善是当前中国美丽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居住环境不仅包括居住的室内环境,还包括城市的公共环境。城市园林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建设过程中能源成本还要考虑园林的利用效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学术分析论文摘要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要遵循学术规律,科学地批判和借鉴西方的教育管理理论,并结合中国教育现实创建有特色的管理体系。学术研究视角下高等教育需深化学术理念,不断完善学术管理机制大数据高等学校教学的论文1大数据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如果把数据化作为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初级阶段,那么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可视为数据颠覆传统的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技术管理创新与实践论文摘要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港口贸易的有效发展,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导致港口的运输量得到显著的增加,为了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试析从英语教学理念的变化谈大学语用教学教育论文论文摘要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文章在回顾我国英语教学理念及方法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语用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应用问题。通过分广播电视发射系统雷电防护分析论文1天馈线路侵入及解决方法天馈线侵入即雷电通过广播电视发射机的天馈线系统侵入到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天馈系统大多安装在铁塔上,引入雷击几率很大。我们台利用高低通滤波器组合避雷器,可以对大学生创业分析的论文创业对于有梦想的大学生来说个很好的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艰辛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坚强面对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业分析的论文,欢迎阅读。摘要如今社会上越来越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文摘要儒家理想人格为文质彬彬之君子,君子要实现文质互补,内在人格与外在礼仪和谐一致。儒家传统的礼仪思想可以培养秘书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探讨园林绿化的设计要点论文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是多数现代人非常渴望的生活状态,在家居环境中,多布置一些观赏型的保健植物可以最大限度地调节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机能,能够让人的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证据解析审计风险论文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证据解析审计风险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审计风险防范论文审计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情况较多,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不断恶化。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审计风险防范论文,欢迎查看。篇一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事实证明,审计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各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关于新农机应用的研究论文我国在农业机械化上所取得的成绩不是偶然,是通过国家的正确引导,以及广大农业机械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而取得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机械化生产,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机械而存孔子教育思想对体育教育的意义研究论文摘要科学的理论研究能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借鉴历史学哲学等有关联的研究方法,查阅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如由孔子的弟子编撰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的研究论文摘要根据中国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MES)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在炼化一体化的公司实施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的项目管理框架和项目管理方法,从而促进在信息系统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摘要绩效评价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对医院的整体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直接影响着卫生系民国风法式西餐厅室内空间设计论文一课题简介及选题背景分析1。课题研究的内容将法式西餐厅室内空间设计结合南京民国时期的传统文化,以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对西餐厅做出完整的设计。法式西餐厅位于南京1912街区,青灰色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浅谈合作式学习论文一合作学习的概述合作学习是21世纪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这种新型方式的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试用于各个学校。什么是合作以及合作学习?合作顾名思义是为了共同的目城市郊区化论文首先,工业化条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是在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时期,为了躲避大城市出现的城市病,住在大城市内的一些高中产阶级纷纷迁移到郊区,以寻求良好的居住环境。由于汽车等现代汉字字族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论文形声字在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各个时期所占据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追溯到最初成体系的甲骨文字,形声字就已占有相当的比重。从甲骨文到现在使用的简化汉字,四千年来,形声字由2论语之孝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论文论语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书中详细记录儒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观点,全书围绕仁的思想展开,涉及到政治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可称为诸经之慧眼。在论语一书所涉及立场问题学术论文在中学读书的时候,自己就立下了将来要做一番经国济民大事业的人生观。这样一个人生观包含了英雄主义领袖欲或者权力欲望等成份。可是它的产生毕竟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下面几种原因的影响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