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中国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对话

  人类因民族、地域、经济、政治等的不同而有了文化的差异,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体系。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往既促进了不同文化各自的发展,又在相互的对话中实现着相互的融合与进步,并时还常常激发出种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从而不断丰富人类的文化宝库。历史上,文化对话保持了不同文化体系的持久生命力,今天,文化对话则成为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不善于对话的文化将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拒绝对话的文化则更是充满自我毁灭危机的文化。
  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东方最有影响的两种文化体系,两千多年以来两种文化始终存在着密切的对话与交流。正像这两种文化体系是由许多不同的领域构成的一样,它们之间的对话也表现在宗教、哲学、艺术、文学、民俗、伦理等许多不同的方面。特别是宗教文化方面,中印两种文化体系在中国进行了长期的对话,不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还从许多方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本文则以中国民间观音信仰这种重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为例,说明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及其深远影响。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研究始终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更没有人从中印两种文化的对话角度进行过思考。本文只是一个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我认为,中国的观音信仰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其一是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中国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显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产物,保持了更多印度大乘佛教显教的成分;其二是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藏蒙及山西、四川、北京等广大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藏传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密教同中国西藏地区的文化对话的产物,以印度大乘密教的成分为主体;其三就是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汉族的广大民间地区,它归属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体系,不为正统佛教所认可,是印度大乘佛教文化(以显教为主体)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对话的结果。在这种观音信仰体系中,中国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成为一种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观音信仰体系。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领域里,儒道文化同印度佛教文化在观音信仰方面的对话是通过不同于正统佛教领域的许多不同方式来进行的。中国儒教文化侧重于伦理思想方面,基本方式是补充印度佛教文化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孝道、子嗣、长寿和仁善观念等方面;而中国道教文化则侧重于神灵体系方面,基本方式是修改印度佛教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固有说法,主要表现在观音身世、所处境界、在神团中的地位以及观音的心境和神通等方面;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是由于中国儒道文化的不同特征而决定的。儒教文化是以伦理教化为其主要特色的一种文化体系;而道教文化则长于融摄和创造丰富多彩的神灵信仰体系。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汉代以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并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之内,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神灵崇拜现象,这也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受道教这一特征的影响,当印度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走向中国民间以后,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之间的对话便首先在神灵领域内展开了。由于民间既没有各种经典与教义的规范,又没有各种既定成规与权威的束缚,所以,在中国民间,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道教文化的对话是在更为广阔、更为开放、更为灵活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中国民间,无论对于基层老百姓来说,还是对于无信仰的各类知识分子来说,不管是印度佛教还是中国道教,其原有的纷繁复杂的神灵已失去了严格的宗教义理与宗教规范的制约,为我所用的原则同大胆无束的精神结合在一起,使印度佛教与中国道教在民间的对话导致了原本威严有序的神灵体系的持续变革与混乱,处于神灵体系之中的单个神灵也被迫脱离正宗的位置,甚至再作重新的组合。在这一对话过程中,观音在神格上主要发生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改变:
  首先,从观音早期的身世来看,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远古时代的一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因见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苦难深重,所以投身人世救苦救难(见《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正藏》第20册,第110页)。根据印度佛教经典的说法,观音投身人世后,为了方便说法和教化,所以随顺世间凡情俗习,历经多次转生,相继作过大居士,大仙人等(见《十一面神咒心经》,《大正藏》第20册,第152页)。印度佛教观音身世说教中最著名的是"不旬太子" (见《大正藏》第3册,第167-233页)和"莲花童子"(见《大正藏》第12册第353-357页)。
  受道教的影响与启发,中国民间无视印度正统佛教经典的权威说法,另外为观音立了一个身世,最著名的是妙善公主的传说。这个故事据说最早源于唐代高僧道宣听天神所讲,道宣的弟子义常从道宣处得知,将其记录下来,后又传至河南汝州香山的僧人怀昼。蒋颖叔在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应怀昼之情,将义常的记述"润色为传"(见 [宋]朱弁,《曲Y旧闻》卷6,清乾隆甲午年刊本,第5页)。南宋初张守的撰文对这一事迹大加赞颂,从而使其进一步传扬(见[宋]张守,《毗陵集》卷11,光绪二十一年盛氏刊本,第10-11页)。接着,祖绣又在《隆兴编年通论》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于是这一说法便逐渐传播开来(见[宋]祖绣,《隆兴编年通论》卷13)。到了元代,管道升在此基础上写成《观世音菩萨传略》,从此妙善修道成观音的故事为民间普遍接受,并不断渲染,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戏剧、散文作品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但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经典根据的,所以严谨的佛教徒历来采取否定的态度,就是在这个故事刚刚编写出来的时候,也有人提出反对。如南宋朱弁就认为:"考古德翻经所传者,绝不相合。浮屠氏喜夸大自神盖不足怪,而颖叔为粉饰之,欲以传信后世,岂未之思矣!"([宋]朱弁,《曲Y旧闻》卷6,清乾隆甲午年刊本,页6)后来又有人称妙善的故事"要是俗说,非其实也。"(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卷17,光绪九年吴下春在堂刊本,页3)
  妙善公主为观音的说法是否来自于道宣,这是大可怀疑的。笔者认为,这是受道教影响而产生的,假托道宣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如法的借口而已。南宋朱弁曾有记载:"《文选·啸赋》注引《灵宝经》曰:禅黎世界坠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女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希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按此疑即妙庄王女之说所自来。姓音或即观世音也。"([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卷17,光绪九年吴下春在堂刊本,第23页)可见,妙善的故事的确是受了道教的影响。
  民间关于观音的身世还有一种说法,即把观音说成是尹喜所变,而尹喜是老子的弟子,这样一来,观音也便成了老子的再传弟子(参见顾希佳,《菩萨外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页30)。受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民间还有将观音视为元始天尊和无生老母之化身的。早在北周时期,甄鸾作《笑道论》,对道教大肆抨击,其中说:"臣笑曰:按〈诸天内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灵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于隆汉之号也,至赤明年号观音矣。’"(《广弘明集》卷9,《大正藏》第52册,页146)这一传说到后世已很少流传。在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中常将观音视为最高神无生老母的化身,特别是在反映民间宗教各种创世神话的宝卷文学中表现的非常清楚(参见: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87年版,页600-616)。
  其次,从观音所处的境界来看。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协肋阿弥陀佛演说妙法,接引众生。《佛说无量寿经》中说:"彼佛国(指西方极乐世界――笔者注)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生彼佛国。"(《大正藏》第12册第273页) 正规佛教还认为,观音虽为极乐世界的一位大菩萨,但出于慈悲救世之心,经常来往人间(《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大正藏》第12册,页353-257)。
  可是,在民间,受中国传统神话和道教的影响,印度正统佛教的说法发生了变化。在这里,观音被视为天界中的神,也就是把观音所处的境界定位于天界。而天界之主为玉皇大帝,于是,观音便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一员。《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善(指妙善――笔者注)坐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生万民。左善才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感一家骨肉而为之修行,普升天界。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妙乐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赵望秦、贾二强校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4,三秦出版社,1989年11月,页94)但以印度佛教的十界理论来看,天界还只是"四圣"之下尚未解脱的六种凡夫境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之一,观音作为古佛,应属于四圣中的第一位,作菩萨之后则应属于四圣的第二位。民间信仰将观音置于天界不符合印度正统佛教的理论,但与中国民间的神灵信仰体系得以适应和吻合。

合作学习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合作学习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学校培养学生修养品德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中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有着不可代浅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所说的创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并用创新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让音乐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实践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给中小学生减负,推进素质教育成了中国教育界的共识。教育部下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到2015年,基本实现中小学生全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运用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中华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作风,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它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下,在包装装潢设计中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标题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作者张育华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提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系统观,即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和文体的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标题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英文标题ThePresentAestheticPracticeandtheConstructionofLiteraryOntologyCHENCh影响当代中国戏剧编剧的理念(1)20世纪是中国戏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同时也是戏剧编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导致戏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动因,并不是或主要不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发端的现代戏剧学术研究,虽然这种具经典叙事法则编织的成长与励志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激情跳水梦走的无疑正是在中国当下电影市场逐渐升温的青春片路线,与此同时,它又将体育元素杂糅其中,从而更加凸显出青春的激情怒放。影片通过两名跳水运动员彭鹏与冼海洋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详细内容(1)内容提要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现代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对审美现代性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错综复杂趋势心里深藏着一个世界宗白华的人生理想与实践(1)作为现代中国美学大家,宗白华以其一生向人们生动展示了一个超逸秀雅恬淡自然的审美人生形象。艺术的精神审美的眼光创造的活力健康质朴而又清新超俗的生命追求,构成了宗白华全部的人生理想和人在夹缝中长大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世界(1)试图从第五代电影霸权的王国突围的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尽管分化,却都信奉还原其中纪实风格是对他们所体验的世界的还原,另一种感觉化电影风格则是对他们在世界中的体验的还原一电影新生代作
浅谈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大明宫词的对话论文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合作原则不虞现象论文摘要本文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第32集中的太平公主与韦皇后的一节对话进行的探析,试图进一步揭示社会语言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传播学核心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信息舆论场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使我国的新闻传播更加富有传播学视野下新闻编导专业定位的思考与探索自从我国提出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以来,传媒行业正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复合型专业型的新闻编导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伴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各大高校在开展新闻编导专业的过程当中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模式的发展与改革借助着互联网普及的东风,传统的新闻传播机构应该加大利用互联改革传播模式的步伐和近几年新崛起了网络新闻平台进行抗衡,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一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现状(一)传播的滞后互联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蔡雯翁之颢在新闻记者撰文认为,传统媒体在融合进程中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统媒体岗位对从业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动二是各类媒体机构中与新媒体相关的部门与岗位近年来持续完善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一个数字化的社会,各类信息都能在数字媒介的作用下发挥作用,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数字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改浅析新闻传播中城市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多年来,城市电视媒体是促进国内电视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员,它们也以地域性的优势取得了较高的收视份额。但是,随着自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城市电视媒体不仅要面对传统的竞争者央视省微语境下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思考微语境下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思考微语境是基于微媒介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的已形成的话语传播体系。微语境以其信息传播的快速化便捷性低门槛性传播移动性互动参与性受众精准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媒介即讯息浅析虚拟现实(VR)技术为新闻创造的可能性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媒介总体的发展史上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全新的可能性甚至颠覆性的变革。加拿大传播学学者麦克卢汉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阐释了媒公路交通施工技术及安全设施设计摘要公路交通施工质量控制对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路安全设施对保证车辆运行顺畅维护交通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交通安全设施正更新换代的新时代,这就对施工技术有了更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河流河道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河流河道又对水利工程的运行产生影响,二者有较深的联系。因此,要多加注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相关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