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建立伊利汗国后,为什么不回中国了?

  旭烈兀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第六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伊利汗国也叫伊尔汗国,其国土包括今天的中亚、西亚和东欧部分地区,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都是战争狂人,他们有一个口号:把敌人的土地变成我们的牧场,把敌人的房子变成我们的帐篷,把敌人的妻女变成我们的奴仆。他们的马蹄所到之处,你只能投降,否则他们就屠城。
  就这样,他们从草原上的一个小小部落,打遍亚欧大陆,其中三次西征奠定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它们分别是:
  第一次西征:1219-1225年,成吉思汗亲征花剌子模,将蒙古版图延伸到里海、黑海、伊朗、伊拉克、印度地区。
  第二次西征:也叫"长子西征",1235-1242年,由术赤的嫡长子拔都、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率军攻打到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一带。
  第三次西征:1252-1260年,由旭烈兀率军,一路攻占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地区,席卷中亚、西亚、北非、东欧。
  这么大地盘怎么治理?成吉思汗列土封疆,把"长子西征"获得的土地,封给了长子术赤,建立钦察汗国(也叫金帐汗国),把新疆和部分中亚地区封给了次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国。
  后来,窝阔台的孙子海都,通过战争,从察合台汗国,以及元帝国手上,强占了部分新疆、蒙古地区,建立窝阔台汗国。
  伊利汗国则是旭烈兀,在西征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第四个汗国。
  四大汗国与元帝国什么关系呢?简单来说,四大汗国跟汉族皇帝给宗室子弟的封国一样,四大汗国的可汗,就相当于诸侯王,他们与元帝国的皇帝是君臣关系。
  但是,四大汗国又不完全等同于诸侯国。一是他们的地盘太大了,它们的面积总和,比元帝国中央所控制的地盘还要大。二是他们并不完全听命于元帝国,甚至长期跟元帝国为敌,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与诸侯王的关系。
  旭烈兀为何西征呢?其实就是强盗的逻辑。当时伊朗那里有个"木剌国","不服管教",拒绝给蒙古帝国纳贡称臣。木剌国就是现在的穆斯林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当时在西亚地区影响力很大。
  蒙古人从来用刀说话,不跟人费口舌,大汗蒙哥秉承成吉思汗的作风,不服就打。可当时蒙哥自己正忙于征服南宋,腾不出手,于是他把任务交给了同样嗜血的弟弟旭烈兀。
  1259年,蒙哥驾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大打出手。第二年,旭烈兀才得到消息,他立刻停止了对叙利亚和巴尔干半岛的进攻,大军回撤到波斯。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分别是拖雷的长子、四子、六子和七子(二三五子早逝)。蒙古汗位的传承,不像中原汉人那样,谨遵嫡长子继承制,而是由忽里台大会选举,即便先可汗指定接班人,也要经过忽里台大会通过才能生效。
  很显然,这是个巨大的漏洞,谁都有可能"操纵选举",只要实力够强。比如当初贵由死后,蒙哥就是靠拔都的术赤系,和自己的拖雷系支持,愣从窝阔台系手中抢回了皇位(汗位)。
  蒙哥死得太突然,他在进攻南宋合江钓鱼城时,被大炮所伤,病逝于前线。蒙哥生前根本就没有继承人的安排,这就给了实力最强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的机会。
  那么,旭烈兀为何不赶回来插上一脚呢?他也是有资本、有资格争取一下的,毕竟诸侯王跟皇帝差距还是很大的,旭烈兀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一、不想回
  有人把旭烈兀停止西征,并回撤波斯,当作他有意争位的心理波动。其实不然,作为朝廷派出远征的大将,大汗驾崩了,他失去了顶头上司,也不清楚新领导是谁,对他什么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停止军事行动,驻扎等待新命令,这是正常的反应。
  假如旭烈兀想要争大位,他肯定要马不停蹄回朝,而不是留在波斯,留在波斯就表明,他是在等朝廷新的指示,这是驻外将军,对朝廷示忠的最好方式。
  旭烈兀参加过"长子西征",按照惯例,他打下的江山就应该是他的封国,旭烈兀自己很清楚,封国就是他最好的选择,论朝廷里的势力,他跟忽必烈、阿里不哥都没法比,何必去趟浑水?
  二、无需回
  只要旭烈兀不参与争汗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会把他当宝贝,这叫退一步海阔天空。果然,忽必烈迅速给旭烈兀来信,重申他在伊尔汗国的地位,并鼓励他博取祖先的美名。
  对面忽必烈抛来的橄榄枝,旭烈兀权衡利弊,决定公开支持忽必烈,并谴责阿里不哥不该心生叛逆。
  忽必烈自始至终也没有诏旭烈兀回朝,这说明他根本不需要旭烈兀的兵力介入。对旭烈兀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他一旦回国,就将不得不亲自参与兄弟相残。
  三、不能回
  最关键的是,伊尔汗国承担着两个使命,让旭烈兀脱不开身。
  当旭烈兀刚刚撤到波斯,留在前线的蒙古大军,就遭到埃及马穆鲁克苏丹的阻击,在约旦河西岸和大马士革接连败北,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旭烈兀离开伊尔汗国,很可能遭到被征服土地上的旧贵族反击,八年西征的成果可能就毁于一旦。
  另外,伊尔汗国作为忽必烈的棋子,要起到牵制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作用。
  自从拔都和蒙哥相继离世,钦察汗国与拖雷系之间的关系就变了,新任可汗别儿哥明确支持阿里不哥,从此他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一起,站在了与元廷长期对抗的立场。
  伊尔汗国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都接壤,正好承担起牵制这两个汗国的作用。1262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还未结束,伊尔汗国就和钦察汗国,在外高加索地区上演了全武行。
  一边要跟被征服者恶斗,一边还要应付孛儿只斤氏家族内部互殴,旭烈兀不可能会在这种敏感时期回国。
  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被囚,兄弟之争落下帷幕。五个月后,忙碌一生的旭烈兀突然暴病身亡,最终没能回到他出生的家乡。
  导读:旭烈兀是拖雷之子、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的亲兄弟,当然还是大名鼎鼎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建立的伊尔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建立最晚的政权,也是他支持元世祖忽必烈登上大汉之位的交易条件。所以他不会也不肯能再回中国了,只是定期派使者朝贡而已。其实在中原做个王爷远不及在西亚的封地建国称汗来的自由痛快,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然旭烈兀回国他都不愿意。
  蒙古自从成吉思汗崛起向往扩张,最高版图达到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庞大广袤的国土加上相对落后的文明,所以在汗位传承上也是充满着分歧和争端。在成吉思汗生前,给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都分封了领地。这也是四大汗国的雏形,当然不包含今天的伊利汗国。旭烈兀为何在西亚建国且不回中原,还得从蒙古大汗的汗位争端说起。
  蒙哥继承蒙古大汗
  蒙古大汗的继承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前任大汗的遗嘱。2、战功的多寡。3、呼勒台大会选举。4、蒙古传统的幼子守灶制度。 比如在成吉思汗去世后老三窝阔台就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继位成大汗,但是在窝阔台去世后这个规矩被打破了。贵由汗的母亲为了儿子称汗,违背窝阔台的遗嘱采取了贿赂选举的方式帮助贵由登上了汗位。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汗位传承的制度,这也为蒙古大汗世系传承从窝阔台转移到拖雷一系埋下了伏笔。
  贵由汗去世后,术赤系因为窝阔台系违规继承汗位要求重新召开选举大会。在几经周折的情况下,终于在呼勒台大会上拖雷一系的蒙哥当选为新一任蒙古大汗。蒙古大汗传承序列从窝阔台一系转移到了拖雷一系上。
  在蒙哥统治时期蒙古进一步扩张:派忽必烈南攻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注意旭烈兀出现了);而小弟阿里不哥遵从幼子守灶制度镇守蒙古故土。1259年蒙哥汗在进攻钓鱼城时被宋军射出的一箭射伤,暴病而亡。
  蒙哥汗暴毙后拖雷系的忽必烈、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旭烈兀和忽必烈达成协议建国
  由于蒙哥汗属于暴毙,死的很突然。所以并没有留下遗嘱。如果按照大汗传承的四种方式来说,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以及蒙哥的儿子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大汗。我们重申一下继承汗位的四种途径:1、前任大汗的遗嘱。2、战功的多寡。3、呼勒台大会选举。4、蒙古传统的幼子守灶制度。首先排除的是蒙哥的儿子,因为他既没有什么战功也没有遗嘱。其次就是旭烈兀、阿里不哥、忽必烈三兄弟之间争夺了,其实如果从四个标准判断忽必烈是应该被第二个排除的。
  因为哥三个战功卓著的应该属于旭烈兀,他打下了整个西亚甚至进入了埃及;忽必烈仅仅灭了大理,屡攻南宋不下;镇守蒙古祖地的阿里不哥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符合幼子守灶制度且受到蒙古贵族的支持。所以原则上大汗的选举应该在阿里不哥和旭烈兀中间产生,但是旭烈兀远在万里之外的西亚就吃了大亏。如下图所示:
  旭烈兀的西征军都进入了埃及,接到蒙哥汗暴毙的消息本来就晚就连忙往回赶。但是由于路途遥远,等旭烈兀走到一半的时候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已经干起来了。其实无论是阿里不哥还是忽必烈都不会等旭烈兀赶回来增加竞争人选,所以两个人都分别宣布在自己的领地内举行呼勒台大会。忽必烈选择的地方时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开平举行选举;而阿里不哥则在自己的祖地的和林举行选举。无论是阿里不哥还是忽必烈都不敢到对方领地内参加选举大会。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先后在对方空选的情况下宣布自己胜选,真是滑稽的一幕。
  阿里不哥获得大部分传统蒙古贵族的支持,拒绝汉化;而忽必烈崇尚汉化,掌控者原来金国的土地、人口资源。双方战争爆发了,双方无论谁胜谁负都已经破坏了大汗继承的规则。这也为将来蒙古帝国的分裂、四大汗国立国奠定了基础。由于忽必烈急需要支持,所以派使者联络旭烈兀。忽必烈承诺如果旭烈兀支持自己,自己就分封他为西亚之王。条件就是旭烈兀利用自己在西亚的势力威胁其他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各部,而忽必烈自己就可以从容收拾阿里不哥。
  说白了这就是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利益交换,旭烈兀经过仔细考虑同意了。为什么说呢?因为旭烈兀周边也有敌人,无论是埃及的还是金帐汗国的拔都都对自己的地盘虎视眈眈;再说即使自己参与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中,更没有势力支持自己。旭烈兀思来想去,还是把自己的地盘拿到手里更稳妥所以就答应了忽必烈的条件。果然在四年之后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称蒙古大汗,而旭烈兀也在西亚,以自己的封地为基础建立伊利汗国称伊尔汗。所以拖雷一系中的旭烈兀一支就在西亚传承下去,传承世袭如下图所示:
  小结:
  旭烈兀有自己的王国领地,可以再领地范围内一言九鼎。为什么非要回到中原去当什么王爷?况且由于忽必烈的用武力彻底破坏了蒙古大汗的传承方式,所以蒙古帝国彻底分裂。元世祖忽必烈只能在东方的元朝势力范围内称皇帝,其他四大汗国只是对忽必烈保持着所谓名义上的尊重。所以旭烈兀更不可能回到中原去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亲兄弟旭烈兀,在建立伊利汗国后不回中原,正应了"宁为鸡首不做凤尾"这句老话。
  公元1235年,随着窝阔台大汗的一声令下,蒙古大军的第二次西征大军正式开拔,此次任大军统帅的,正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除了他之外,成吉思汗的其他子孙也随军作战。
  其中,包括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拖雷的儿子蒙哥等,基本上蒙古的各支宗室均派出了长子统率军队,因此,历史上又称这次西征为"长子西征"。
  而在这次西征的队伍中,有一位十分年轻的将领,他当年只有十八岁,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与大军团作战,他就是拖雷的小儿子,蒙哥的幼弟旭烈兀。
  而在这次西征之后,崭露头角的旭烈兀于数年后,再次被委以重任,在公元1251年,亲自带领数万大军,开启了蒙古的第三次西征,这一次,旭烈兀不仅消灭了赫赫有名的阿拔斯王朝,还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如今的叙利亚。
  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随着旭烈兀在当地势力逐渐强大,并建立了幅员辽阔的伊利汗国后,却不怎么回中原了,虽说他和自己的兄弟们并没有断了联系,但却终其一生,基本上没有再踏上中原的土地,这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呢?其实说白了,旭烈兀不回中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对于蒙哥、忽必烈这几个人而言,他们的亲兄弟旭烈兀在历史中的知名度并不是太高。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但凡说到成吉思汗的孙子,不少人都知道当年在钓鱼城下意外身亡的蒙哥,也知道元帝国的建立者忽必烈,同时再加上不少文学作品对这二人都进行了演绎,因此,知名度高也是正常的事情。
  而提到旭烈兀,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一脸懵,这位是谁?曾经干过什么?
  事实上,在西方的历史中,旭烈兀的知名度可要比他的几个兄长高,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历史教材里,当年的旭烈兀,是令他们的先祖战栗的一个存在。
  旭烈兀能由此凶名,完全得益于当年他亲自率领蒙古大军进行的第三次西征。
  第三次西征,是大蒙古帝国对外扩张势力的最后一次远征,因为大军统帅为旭烈兀,因此这次西征在历史中,也被叫做"旭烈兀西征"。
  而说到这次西征的原因,还要从成吉思汗的另一位孙子蒙哥继位说起。
  公元1248年农历三月,大蒙古国的第三位大汗,同时也是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意外身亡,在他死后,朝政被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把持,此举令不少蒙古贵族不满,其中,以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表现的最为明显。
  拔都是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的统帅,在那次西征中,建立的极大的军功,也因此积累的很高的声望,同时,他在早年间就与贵由不和,因此,在贵由死后,看到朝政被其皇后把持,心中十分不满,也因为如此,拔都在接到前去为贵由奔丧的诏令后,当场表示拒绝前往。
  在拒绝的同时,拔都也没闲着,他发书信给蒙古的其他宗王、大臣,以他长支宗王(拔都的父亲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身份,号召这些宗王、大臣前往他的领地,召开忽里台大会,商议推举新大汗。
  所谓忽里台大会,是蒙古人一个十分悠久的传统,也是他们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各部联盟的一个议事会,每逢推举首领和决定征战等大事时,蒙古人都会召开忽里台大会。
  只不过,在窝阔台死后,原本应该召开推举新大汗的忽里台大会,但由于窝阔台的妻子乃马真后从中作梗,并使用贿赂的方式,最终让自己的儿子贵由登上的汗位,因为,这个忽里台大会而言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而这次拔都召开的忽里台大会,既然是推举新大汗,因此窝阔台系以及他的政治盟友察合台系的宗王们来说,自然是不会参加的,能参加的,要么是对窝阔台系不满的,要么是持观望态度的蒙古贵族。
  大会的结果,是在拔都的力捧之下,拖雷的长子蒙哥被推举为新的大汗。
  在蒙哥登上大汗之位前,经过成吉思汗本人以及他的后辈儿孙进行了两次西征,蒙古大军的势力已经到达了中亚和东欧等区域,而对于蒙哥来说,他上位后,除了对内要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建功立业,来稳定他的统治。
  只有这样,他才能算是继承了成吉思汗拓展疆土,开藩建汗的遗愿,成为一个合格的蒙古大汗。
  在这种情况之下,包括蒙哥本人在内,蒙古大军再一次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其中,蒙哥本人亲自率军集中征服南宋,而他最信任的弟弟之一旭烈兀,则踏上了西征之路。
  之所以选择旭烈兀为西征统帅,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旭烈兀和蒙哥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信任度上就没有问题,另外,当时蒙哥的另外两个兄弟,即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也有战事缠身,最重要的,是旭烈兀在第二次西征中表现的可圈可点,说白了就是有经验。
  因此,在经过准备和部署之后,旭烈兀于公元1252年率大军出发,而这次出发,也开启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在旭烈兀的这次西征中,他先后灭掉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将这几个王朝的疆域,变成了自己的通知范围,而在这其中,以灭掉木剌夷国和灭掉阿拔斯王朝最为经典。
  公元1253年,旭烈兀率大军抵达希思丹地区(今伊朗霍拉桑省南部),在此之前,他已经命麾下大将怯的不花为先锋官,带着一万多人前去攻城掠地,当旭烈兀带着主力部队与怯的不花汇合后,随即展开了对木剌夷国的进攻。
  木剌夷国是一个宗教派国家,这个国家较为擅长的,是培养各类顶尖的杀手,来刺杀敌对方的领导人,因此,也被人称为是"刺客派"。
  现代著名的大型游戏《刺客信条》,其背景就是基于木剌夷国的这种传统设定的,在游戏里,就能一睹当年木剌夷国所培养刺客的风采。
  正是因为刺杀之风盛行,因此,木剌夷国在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时,没少前去袭扰,当时还曾经企图刺杀蒙哥,因此,在这次旭烈兀出征前,蒙哥还特意交代旭烈兀,一定要好好"照顾"一下木剌夷国这个老朋友。
  因此,在旭烈兀的大军集结完毕后,第一个目标,正是木剌夷国。
  前文讲到,旭烈兀曾将大将怯的不花派做先锋,先行发动进攻,而怯的不花也不负所托,在与旭烈兀汇合时,已经攻占了木剌夷国好几座城池。
  因此,在双方汇合之后,兵力大涨的蒙古军,可以说是一路碾压,当时的木剌夷国虽说尚有大军十万,但架不住蒙古军的凶猛,同时对蒙古军各种先进的打法和武器完全是束手无策,因此,到了公元1256年的时候,木剌夷国基本上已经被旭烈兀打残了。
  不得已之下,木剌夷国的君主鲁克赖丁便准备向旭烈兀投降,不过,他的投降可不是真的投降,而是借投降的名义,来实行他的拖延战术。
  而当旭烈兀信以为真,并带着大军前去接受鲁克赖丁的投降时,迎接他的是早就埋伏在四周的木剌夷国,一顿疯狂的箭雨之下,旭烈兀不得不落荒而逃。
  吃了这个暗亏,旭烈兀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因此,鲁克赖丁也迎来了旭烈兀疯狂报复,利用火炮的武器,旭烈兀几乎将鲁克赖丁所在的城堡给彻底轰平,最终,还剩一口气的鲁克赖丁下令打开城门,向旭烈兀投降。
  而在蒙古大军进城后,随着旭烈兀的一声令下,一场血腥的屠城行动开始了,城堡内的木剌夷国人几乎无一幸免,而君主鲁克赖丁也死在了乱刀之下。
  至此,木剌夷国全境被旭烈兀全部占据,这里也成了旭烈兀的势力范围。
  在灭掉木剌夷国后,旭烈兀随即展开了对定都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的进攻,本身这一次进攻,按照旭烈兀原本的意思,是能劝降就劝降,但由于阿拔斯王朝统治者的自大,最终使其遭受了更加残酷的屠城这个结果。
  公元1257年9月,旭烈兀率大军将阿拔斯王朝王朝的首府巴格达团团围住,之后,他派遣使者向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传达了劝降的意思,结果,穆斯台绥木认为蒙古军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不仅不接受劝降,还言辞傲慢,对蒙古使者狠狠羞辱了一番。
  当使者回去后,得知消息的旭烈兀勃然大怒,就加紧了对巴格达的围城之势,但他并没有马上开始进攻,反而再次派去了一名使者,对穆斯台绥木进行二次劝降。
  这一次,穆斯台绥木依然没有接受,不仅如此,他还让使者给旭烈兀带回去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旭烈兀彻底暴怒。
  "无论其国势如何之强,终必得不幸之结果"---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带给旭烈兀的话
  穆斯台绥木的意思,是曾经有很多国家来进攻巴格达,但无一例外均惨败而归,如今蒙古军虽说强盛,但最终还是会重蹈覆辙,惨败而归。
  这句话让旭烈兀震怒无比,在他看来,劝降穆斯台绥木只不过是给他面子,如今他不仅不接,反而在言辞上对蒙古大军进行羞辱,这完全是自寻死路。
  因此,在旭烈兀的带领下,强悍的蒙古大军,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把巴格达打得乖乖求饶,期间,蒙古军用大炮守住各个城门,但凡是想从从城门这里逃走的巴格达市居民,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杀死。到了最后,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眼看取胜无望,只得率领臣民向旭烈兀投降。
  不过,旭烈兀并没有接受他的投降,而是在进城后,直接下令,进行全城屠杀。
  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屠杀前后维持了一个星期左右,据说大约有80万巴格达军民死在了蒙古军的屠杀之中,而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则是被旭烈兀下令用毛毡将其裹住,并让士兵骑着战马来回践踏,活生生的将他踩成了肉泥。
  灭了阿拔斯王朝后,旭烈兀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西推进,并在公元1260年,成功的消灭了位于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至此,旭烈兀的势力范围,囊括了了从元朝(东亚)到阿拉伯帝国(西亚),从印度到地中海等极为广阔的区域。
  但在接下来发生了两件事,让旭烈兀停止了继续西征的脚步,这两件事的其中之一,不仅对他,同时也对中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正是这种影响,让旭烈兀再也没有回到中原。
  第一件事,是旭烈兀的手下大将怯的不花战死。
  公元1260年下半年,怯的不花奉旭烈兀之命,继续对叙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埃及等地展开进攻,但由于埃及苏丹忽秃斯的强力抵抗,使战局一时极为僵持,同时,怯的不花与联军中的诸十字军国家将领因战事闹得很不愉快,因此也就逐渐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形成了怯的不花孤军奋战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军队与埃及军队作战时,就变得十分被动,并且,在当年双方在阿音札鲁特交战时,怯的不花在战略上部署失误,最终导致了其兵败。
  而在兵败后,本来有机会逃跑得怯的不花却选择了奋战到底,但毕竟蒙古军队的人数要少于埃及,因此,在最后怯的不花还是被埃及成功俘虏,并被当场杀害。
  正是因为怯的不花的战死,让旭烈兀的势力范围,停在了幼发拉底河河畔,这里也成为了他与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的疆域分界线。
  除了怯的不花的战死外,还有另外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公元1259年,身处进攻南宋前线的蒙哥,在四川合川钓鱼山(今重庆合川钓鱼城)被南宋军队的飞矢击中,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因伤势过重身亡。
  蒙哥的死,在大蒙古国内部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主要原因是由于蒙哥正值壮年,因此在继承人方面根本就没做打算,因此,当时的大蒙古国,就处在了没有君主的权力真空状态。
  而在当时,整个大蒙古国中,声望最高的,一个是阿里不哥,一个是忽必烈,两人均为蒙哥的弟弟,都有继承汗位的资格,因此,双方互不相让,围绕着汗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而这个时候,身为老三的旭烈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来他选择支持谁就代表谁胜出,二来他率领大军在外作战,手中也有令人不容小觑的实力,因此,他的态度,决定着汗位的归属。
  最终,旭烈兀选择支持了忽必烈,之所以他会做出这个选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忽必烈抢先一步,在阿里不哥没有行动前,就派出了使者面见旭烈兀,并公开宣布"从质浑河岸到密昔儿的大门,蒙古军队和大食人地区,应由你旭烈兀掌管,要好好防守,以博取我们祖先的美名"。
  这就意味着,忽必烈将旭烈兀攻占的区域,彻底地从大蒙古国中划了出来,交给了旭烈兀,也正是因为忽必烈的主动示好,以及满满的诚意,让旭烈兀在权衡再三后,最终选择了支持忽必烈。
  而在得到旭烈兀的支持后,忽必烈信心大涨,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彻底打败了阿里不哥,并在数年后,建立大元,史称元世祖。
  那么说,对忽必烈有着拥立之功的旭烈兀,为什么在大元建立前后,不再回中原,而是驻守在波斯地区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的形势了,在公元1264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战争基本结束,在看到忽必烈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之后,旭烈兀十分明智的派出使者拥护忽必烈为大汗。
  正所谓投桃报李,忽必烈对自己这位兄弟的拥护,表示十分满意,因此,也同时册封了旭烈兀为伊利汗,统治阿姆河以西的领地,由此,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正式形成。
  按照从属关系来讲,伊利汗国是大蒙古国的一个附属,但实际上,自打伊利汗国建立的那一刻起,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忽必烈的上位,与旭烈兀的支持分不开,如果旭烈兀没有选择忽必烈,转头支持阿里不哥,或者是带领大军回师,也参与到竞争汗位之中,那么,很有可能就没有忽必烈的事情。
  因此,不管是忽必烈也好,还是旭烈兀也好,两个人都知道所谓的从属关系,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别说谁听谁的,互不干扰,各自为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既然是独立政权,那就意味着在伊利汗国的范围内,旭烈兀就是天,就是最大的。
  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当王,自然要比回中原当忽必烈的属下强得多,有句老话说的好,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即便是中原再好,那也是别人的,而伊利汗国,可是自己的。
  除此之外,旭烈兀不回去也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私心。
  要知道,他亲眼目睹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为争夺汗位发生的战争,虽说他在最初支持了忽必烈,让忽必烈获得了最后的成功,但阿里不哥同样也是他的兄弟。
  如果他回去,在遇到阿里不哥以及其后人时,让旭烈兀该如何自处?
  还有一点,就是旭烈兀对于忽必烈的投桃报李,也是相当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毕竟当时旭烈兀的态度对忽必烈十分重要,因此,忽必烈才会放低姿态,极其慷慨的开出各种条件,而今忽必烈已然是功成名就,那么旭烈兀的作用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因此,如果他回到中原的话,说不定就会被忽必烈慢慢地削去各种权利,最终被架空,还有可能会不明不白地死去,而他曾经打下的势力范围,也会被侵占。
  这样的结果,显然明智的旭烈兀是不会接受的,因此,他也就不会选择回到中原。
  总体来讲,旭烈兀选择不回中原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来是他担心回去之后,失去作用自己,会有十分不好的下场,或是被架空,或是被暗中杀掉,二来则是在伊利汗国,他是君王,是大汗,而回到中原,他最多也就是个王爷,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着实太大,因此他也就没有必要,更不回回到中原。
  1253年,旭烈兀带领他的先头部队2万骑兵开拔,正式开始了蒙古的第三次西征,踏着祖父曾经走过的足迹出发了。他可能不会令预料到,这一走他将不会再回到故乡,不会再见到自己的大哥蒙哥大汗,并成为蒙古扩张史上最后一个汗国的创始人。
  旭烈兀与蒙哥汗、忽必烈、阿里不哥是同母兄弟。他很具有军人气质,刚毅果决,还有一点鲁莽。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旭烈兀会进行第三次西征?这要他的大哥蒙哥说起了。
  大蒙古国从立国之初便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是皇族,虽然有着高贵的血统,但如果没有值得称道的战功也会被人轻视。
  蒙哥作为蒙古国的第四任大汗。他的性格很像祖父,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他需要以更大的战功来彰显自己是祖父合格的继承人。
  成吉思汗时代近乎所有的大型战役,他本人都要亲临前线,成吉思汗缔造了一个无往不胜的"战神传说"。窝阔台汗亲自指挥了灭金之战,并发动了对欧洲的"长子西征"。贵由汗也独立指挥征伐辽东之地,擒获东夏国主浦鲜万奴。
  与前三任比较,蒙哥汗便相形见绌,在长子西征中,他率领着拖雷家族军团参与其中,虽然也不乏战功,但并没有独立指挥战役。而且在占领罗斯城邦后,他便被召回本土,后面攻取波兰、匈牙利等国家的硬仗,自己也没有参与。
  他的汗位是经过激烈斗争获得的,如果没有足以超越先人的功业,他终究难以安心。
  他从即位之初便酝酿了一个宏大的征服计划,第一,要灭亡南方的南宋王朝,第二,发动再一次西征,征服西亚诸国。
  南宋的任务,蒙哥留给了自己。西征,交给了自己的五弟旭烈兀。
  在出发之前,蒙哥汗并没有打算在旭烈兀征服西亚后,便把那里赐封给他,而是交代旭烈兀完成这些大事后就返回本土。
  这次西征,当然战争也非常激烈。先是灭了刺客之国亦思马因派,然后打败了阿拔斯王朝,占领巴格达和叙利亚全境。正当旭烈兀准备跨过西奈半岛,进入非洲,他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大哥蒙哥大汗在攻打南宋时去世。
  作为前方统帅又是蒙哥汗的亲弟弟,旭烈兀立即下令班师回国,只留下2万军队交给大将镇守叙利亚,并负责攻下巴勒斯坦和埃及。
  由于消息不畅,旭烈兀当时还不知道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已经各自称汗并大打出手,他的返回有着明确的回国争取汗位的目的。
  此次西征他功勋卓著,以武功立国的蒙古,他的声望不会比任何兄弟差,在"忽里勒台"上他自己应该是重量级的大汗候选人。
  然而,当他进入伊朗的时候,一个消息给他当头一棒,比蒙格汗去世更让他难以接受——他的另一位哥哥忽必烈和他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已经分别称汗,并且已经两军对垒,打得不可开交。
  而在西北,金帐、察合台和窝阔台三大家族,已经明确表示支持阿里不哥了。
  统一的蒙古帝国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自己作为前方将领和前任可汗的弟弟,该如何抉择?旭烈兀相当矛盾。
  从感情上来说,无论是阿里不哥还是忽必烈,都是自己的亲兄弟;从法统上来说,两个兄弟都不那么名正言顺,阿里不哥没有召集所有宗王贵族召开大会,而忽必烈更是在汉地召开大会,支持他的宗王贵族更少。
  何去何从?
  旭烈兀,当然可以率兵继续东归,以自己的实力参与到纷争当中,毕竟自己兵力雄厚,有这个实力。
  可是旭烈兀,止步了,他在伊朗止步了。
  现实原因是它的后院起了火——叙利亚遭到了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的袭击,镇守叙利亚的大将被杀,叙利亚全境被占领。
  此时的马木留克王朝,应该说已经成为伊斯兰文明最后的希望。他们发誓要击退蒙古军,光复伊斯兰的神圣国土。
  叙利亚的丢失让旭烈兀打消了东归的念头。现在后方不稳,回乡前景叵测,不如留下来。旭烈兀审时度势,作出了明智的抉择——驻兵伊朗,静观其变。
  在西征的时候,蒙格汗给了旭烈兀相当丰厚的军事资本,在1256年他正式开始战斗的时候,他已经以"伊儿汗"名义发号施令,伊朗、阿塞拜疆、小亚细亚的总督和将军们都服从于他。他的势力足可以称霸一方。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遣使向这位兄弟寻求支持,但旭烈兀都不为所动。竞争大汗之位已经不可能,那么只能从两位大汗中选一个来尊奉。至于尊奉谁,就看你们谁更厉害了。你们去斗吧,有结果通知一声就好了。
  于是旭烈兀开始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营造独立王国。
  1264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终于落下帷幕,阿里不哥战败,沦为阶下囚,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五任大汗。
  可是,他这个大汗所能控制的区域,仅剩蒙古本土,中原汉地和西藏等领土,金帐、察合台和窝阔台三大汗国全都不予承认,这么一来,忽必烈能不能保住面子就看旭烈兀的了。
  忽必烈坐上汗位以后,立即派出敕使,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毕竟是亲兄弟,旭烈兀立即承认了忽必烈的大汗地位,并庄重的接受了他的册封,在蒙古帝国崩溃的时候,他至少在名义上留在了帝国版图之内。
  他在西方也可以有效地阻挡其余三个汗国对蒙古领土的占领。
  虽然比起其余三个汗国,"伊儿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不到百年,但是它在伊朗人心中,是可以和上古波斯帝国,莎珊波斯帝国一样被承认,并值得骄傲的政权,它是伊朗诸朝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国外政权在伊朗给予这么高评价,旭烈兀创造的"伊儿汗"国很有历史价值。
  因为本来没有建立自己汗国的旭烈兀,建立了自己的伊利汗国,而且战事缠身,所以他没有必要回国了。
  在旭烈兀的伊利汗国建立之前,蒙古帝国只有成吉思汗的嫡子有建立汗国的资格,并且他的每个儿子只有一个汗国。
  成吉思汗的四个著名的一母所生的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蒙古草原西部的乃蛮部首领太阳汗,仍然自视甚高,看不起成吉思汗,但是很快与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交战中,遭到惨败,而且太阳汗也战死在乱军中,而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则逃亡西面的西辽,后来屈出律在西辽混成了西辽皇帝的女婿,再后来甚至鸠占鹊巢成为了西辽的皇帝,为了斩草除根,后来成吉思汗再次发动对西辽的战争,并灭亡西辽国,擒杀了屈出律。
  蒙古大军西征图
  西辽灭亡后,中亚强国花剌子模与蒙古帝国成为邻国,很快成吉思汗以蒙古商人被花剌子模杀死为由发动第一西征,攻灭了花剌子模,占领中亚地区,第一次西征期间成吉思汗派出长子术赤和大将哲别继续跨过里海,远征高加索地区及东欧的钦察草原地区,此后成吉思汗在击败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之后,东返蒙古草原。
  此时的成吉思汗已进入暮年,由于长子术赤的血统存疑,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矛盾不断,于是成吉思汗将东欧草原及高加索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后来成为金帐汗国、花剌子模故地分封给察合台成为察合台汗国;西辽及乃蛮部故地分封给三子窝阔台趁我给成为窝阔台汗国。而且最终将蒙古大汗汗位传给三子窝阔台,至于第四子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儿子,虽然没有能够继承成吉思汗的汗位,成吉思汗却将蒙古本部的大量封地和军队分封给他,这也使得拖雷虽然没有称汗,但是实力却很强大。
  成吉思汗死后,大汗由窝阔台继承,并发动了蒙古的第二次西征,此次西征由蒙古各系的长子率军,术赤长子拔都(其实是次子),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都参与其中,此次西征的目标的东欧、高加索地区以及中欧,主要对于第一次西征中东欧和高加索的新征服地区进行再次巩固,此后术赤一系的拔都在此地区建立金帐汗国正式建立。
  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时期的蒙古帝国
  正当蒙古的第二次西征如火如荼之时,蒙古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猝死,第二次西征戛然而止,窝阔台长子贵由回到草原成为第三代蒙古大汗。不过几年后贵由也猝死,于是经过激烈争夺,大汗由拖雷长子蒙哥继承,蒙古大汗转入拖雷一系。
  蒙哥大汗时期,蒙哥自己与弟弟忽必烈向南进攻南宋,而由另外一个弟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此次西征的目标是伊朗及阿拉伯地区,旭烈兀势如破竹的扫荡中西亚地区,俘杀阿拉伯帝国的末代哈里发,灭亡阿拉伯帝国,并占领了叙利亚,积极准备向北非的埃及发动进攻,可是此时蒙哥大汗在进攻南宋四川钓鱼城下战死,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另外一个弟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蒙古汗位,发生激烈的斗争,而旭烈兀被迫停止西征步伐,返回草原。
  当时旭烈兀的政治态度是支持忽必烈,而后来忽必烈也最终击败阿里不哥成为蒙古的第五代大汗,而作为对自己支持的奖励,忽必烈将蒙古第三次西征的夺取伊朗、阿拉伯地区分封给弟弟旭烈兀,这样本来没有分封资格旭烈兀有了自己汗国,而最终拖雷一系不仅成为了蒙古帝国本部的大汗,还收获了伊儿汗国,所以四兄弟中拖雷才算是最终的人生赢家。
  由于支持忽必烈,旭烈兀得以获封伊利汗国
  同时,旭烈兀东返的时候,将自己的部将怯的不花留守在叙利亚,结果旭烈兀刚走不久,埃及的马木留克就发动了对怯的不花的进攻,结果杀死了怯的不花及其所属的蒙古军,而进一步威胁西亚其他地方的蒙古军队,所以战事缠身之下,也不允许旭烈兀返回蒙古本部。
  自从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就不可挽回地走向分裂,其中以窝阔台和托雷两支家族的斗争为主线,导致蒙古逐渐分裂为五个大型汗国
  在人们的印象中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其实成吉思汗还有四个儿子,只不过另外的四个都是庶出的,且有三个没能活到成年,所以不怎么被人提起。
  (成吉思汗家族世系)
  成吉思汗死后遗嘱是让三子窝阔台继位,但是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蒙古贵族还是比较支持托雷继位,即便窝阔台有成吉思汗遗诏,可当时蒙古依然流行大汗推举制,窝阔台手握诏书也无法继位,为此和托雷对峙了两年。
  在此期间一直由托雷监国,直到两年后在二哥察合台的支持下(大哥术赤已死),窝阔台才成功继位,成为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
  在蒙古帝国的扩张史中,窝阔台的功劳可以与成吉思汗比肩,在他当政期间,蒙古发起第二次西征,窝阔台命令术赤长子拔都在的各宗王长子征讨钦察和斡罗思(今中亚和东欧),极大的扩充蒙古帝国版图,并且由他亲自灭夏灭金。
  金国是蒙古帝国对外战争中最难啃的骨头,即便是到了蒙金战争后期,缓过神来的金军愣是多次击败蒙古军,就连窝阔台亲征都被金军打败。
  眼瞅着无法正面突破金军的潼关黄河防线,窝阔台决定派遣托雷由宝鸡南下,借道南宋境内,沿汉水出唐州、邓州攻击金国腹地。
  在窝阔台看来,此番出兵若是胜利则可沉痛打击金国,摧毁关河防线。若是失败,则可以除掉托雷,解除一大隐患。
  但令窝阔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托雷领着三万兵马居然顺利进入金国地界,并在三峰山一举歼灭金国十五万主力,灭金已成板上钉钉之事了。
  托雷在三峰山之战的表现令窝阔台感到震惊,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毒死了托雷。
  然而蒙古大汗的位子并没有就此留在窝阔台一脉,在窝阔台死后,其继承人贵由命短,没几年也死了,托雷长子在得到拔都的支持后登上大汗之位,蒙古大汗的位置至此转入托雷系。
  蒙哥在位时期,西亚的木剌夷袭击蒙古商队,蒙哥决定派遣六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年轻时曾跟着堂兄拔都远征过欧洲,此番远征木剌夷,旭烈兀先行派遣大将怯的不花率12000人扫清木剌夷周边势力,随后自己亲率10万大军攻打木剌夷。
  木剌夷是蒙古人对伊斯兰教阿萨辛派的称呼,该政权擅长刺杀,著名的单机游戏《刺客信条》就是以木剌夷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旭烈兀带领蒙古大军使用回回炮和铁火炮重创了木剌夷依山而建的城堡,最后迫使木剌夷投降,征服了整个大波斯地区。
  (波斯人笔下的旭烈兀)
  紧接着旭烈兀发函要求阿拉伯帝国第36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臣服蒙古,但遭到穆斯台绥木的拒绝,旭烈兀于是领兵15万攻打巴格达。
  蒙古大军在抵达巴格达附近后,分兵三路全歼城外的7万阿拉伯军队,进而对巴格达城进行全面进攻。
  面对蒙古人铺天盖地的投石车攻击,阿拉伯帝国守军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在坚持抵抗十天之后,穆斯台绥木向旭烈兀投降,蒙古军随即展开屠城行动,整个皇宫和城市被焚毁,百万人遇难,穆斯台绥木也被纵马踩死。
  拿下巴格达之后,旭烈兀又进而占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蒙古军先锋部队进入巴勒斯坦地区,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基督教国家以及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都大为震惊。
  然而就在此时蒙哥汗死于征宋途中,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汗位展开了竞争,旭烈兀闻讯则带领大军返回波斯观望汗位争夺战。
  蒙古军主力撤走之后只留下了怯的不花带领2万军队留守巴勒斯坦。
  眼瞅着旭烈兀东归,位于巴勒斯坦的十字军偷袭了蒙古军的巡逻队,蒙古人与十字架的联盟宣告破裂。而埃及马木鲁克苏丹忽都则抓住机会,率领2万人北上,准备收复叙利亚失地。
  埃及人北上途中得到了老对手十字军的不少帮助,因为十字军视蒙古人为野蛮人,他们宁可被穆斯林统治,也不愿意臣服于蒙古人。
  由于长期未逢对手,蒙古主帅怯的不花对于埃及人并不放在心上,双方在巴勒斯坦境内的艾因.贾鲁战役展开大战,轻敌的蒙古军在此战中被埃及马穆鲁克骑兵全歼,终结了蒙古人在西亚的扩张。
  按照旭烈兀的脾气,他必须要亲自杀回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好好教训下马穆鲁克骑兵。
  但此时他的中心已经不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了,这时的旭烈兀希望能够留守刚刚打下来的地盘,当一国之主。
  而为了拉拢旭烈兀,忽必烈宣布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的大片领土分封给旭烈兀,正式封他为伊利汗国,至此旭烈兀便成为伊利汗国大汗,再也没有返回蒙古。
  (伊利汗国版图)
  简单来说,旭烈兀不想回到东方,也没有必要回去。因为伊尔汗国(伊利汗国)就是拖雷系插在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中间的钉子,蒙哥汗派六弟旭烈兀西征,除了征服更多的土地之外,还能监视术赤系的金帐汗国和察合台系的察合台汗国,在四大汗国中,伊尔汗国也是和元朝关系最好的。
  公元1259年的8月11日,蒙哥汗在围攻钓鱼城时突然去世,由于临死前未留下遗嘱,导致他的四弟忽必烈和七弟阿里不哥为了汗位而大打出手。
  而此时正在西征的旭烈兀,在得知蒙哥去世后,便立即率军东归。但是要注意的是,旭烈兀并没有顺利回到东方,或者说他压根就不想回到东方,他在行进至阿姆河一带的时候就停止行军。从此之后,旭烈兀就再也没能回到东方,哪怕是忽必烈登基的时候,旭烈兀也只是派出使者前去祝贺。
  有人说所谓的旭烈兀东归是要前去争夺汗位,也有人说旭烈兀是想要帮助忽必烈争夺汗位,第二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旭烈兀的兄弟,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会无缘无故的就帮助任何一方的。
  曾有史学家认为,旭烈兀之所以停止行军,是想要坐山观虎斗,等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斗的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再顺势东进,一举夺取汗位。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却发生了,旭烈兀在灭亡阿拔斯王朝的时候,曾血洗巴格达,并且处死了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旭烈兀的这个行为引起了金帐汗别儿哥的愤怒,为了给巴格达的居民复仇,别儿哥派金帐汗国的军队前去攻打旭烈兀,双方在高加索地区打的不可开交。
  在别儿哥的干预下,旭烈兀已经无法回到东方,他想要保留伊尔汗国的土地,如果他真的想回到东方,完全可以将金帐汗国一直想拥有的阿塞拜疆让给别儿哥,然后再前往东方争夺汗位。
  但是旭烈兀并没有这么做,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旭烈兀并不太想回到东方,旭烈兀心里明白,他在东方的势力比不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他成功夺取汗位的机会并不高,为了夺取汗位而失去伊尔汗国的土地,对他来说是不值得的。
  于是,旭烈兀便坚定了留在伊尔汗国的决心,他一面派兵和金帐汗国的军队作战,一面静观东方的变化。当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旭烈兀立即选择支持忽必烈,而忽必烈为了回报旭烈兀,便任命他为伊尔汗国的可汗。
  由于旭烈兀和忽必烈都是拖雷的儿子,因此伊尔汗国和元朝的关系也非常好,据说伊尔汗国的可汗在登基的时候,都要得到元朝皇帝的允许。
  但是对于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来说,伊尔汗国的出现是对这两个汗国非常不利的,因为伊尔汗国是拖雷系建立的汗国,他们是元朝的效忠者,能够起到监视和威胁两个汗国的作用。
  而且如果不是伊尔汗国的出现,伊朗高原的土地不久后就会被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伊尔汗国诞生之后,曾和金帐汗国以及察合台汗国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争夺领土,金帐汗国想要得到伊尔汗国西北部的阿塞拜疆,而察合台汗国想要得到伊尔汗国东部的呼罗珊。
  蒙古汗国不是中央集权式的政权,它与过去的匈奴和突厥一样,都是以一个足以控制其他部族的巨大部族为基础,从而建立起来的游牧帝国联盟。这种统治模式比较松散。往往坚持不到三代人就会分裂。
  尽管说,成吉思汗为了不让汗国分裂,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他在征服其它草原部落时,将各部落打散重组,派自己亲族或手下亲信,统治这些被征服的部落。然后利用萨满教洗脑,以此建立起了孛儿只斤家族在军事、政治以及宗教上的崇高的地位。让草原人对黄金家族顶礼膜拜,不敢造次的想法。
  还比如他在临死前,把儿子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术赤不在,当时他已经死了)叫到身边嘱咐,要求他们精诚团结,团结在新任大汗窝阔台身边。灭掉西夏、女真。不要做分裂蒙古的事情。
  然而,这些努力注定都是无用功。
  因为,联盟就是联盟。不动根本,只做小修小补,它也只是一个松散的游牧联盟而已。
  那些所谓成吉思汗的亲族、亲信,对成吉思汗的忠诚度没得说。但往下传三代呢?谁能保证这些人的子孙对黄金家族仍然能保持极高忠诚度?而且黄金家族也不是一个人。黄金家族内部不合,分裂了,这些人必然也会各自站队。
  成吉思汗的儿孙也是如此。他的四个嫡子是一个妈生的,兄弟间有感情。可他们的儿孙就不同了。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都拉倒。越往后传,关系必然是日渐疏远,到了第三代或是第四代人,族兄弟之间肯定就没啥感情了。
  所以说,只要蒙古汗国建立不起真正意义的集权式体制,只靠所谓的血缘维持关系;只要蒙古人还扩张地盘,却又无法从中央到地方进行垂直领导。那蒙古汗国分裂,就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实际上,别说等到第三代,第四代了。蒙古汗国早在第二代就出现了分家的苗头。
  首先是术赤一系。术赤在家族中一直不受人们的待见,总被人说是野种,说他身上没有黄金家族的血脉,没资格继承汗位。等到成吉思汗一死,术赤的继承人拔都除了一些大事情,比如窝阔台继位,他必须去朝见;还比如窝阔台的军事调动,令他西征东欧,他必须去到本部开会外。其余时间,他和他的钦察汗国很少会与蒙古本部有来往。
  特别是拔都和窝阔台的儿子贵由还不合,后来贵由继位,钦察汗国和本部几乎决裂了。
  再就是拖雷一系。托雷监国时,蒙古本部的精锐都在他手里(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计约十三万人,其中十万人由拖雷继承),身为大汗的窝阔台,手里反倒没有多少兵马。
  再加上,监国相当于临时大汗,拖雷曾品尝到蒙古最高权力的滋味。窝阔台对此,是一直很不爽,心里有膈应。对拖雷也不怎么信任。基于此,窝阔台登基后没几年,拖雷稀里糊涂的就死了。窝阔台的嫌疑很大。
  幸亏当时拖雷的儿子们,蒙哥23岁,忽必烈17岁,旭烈兀15岁,阿里不哥才13岁。年龄都还小,掀不起什么风浪。不然,真的很难说他们会不会因为父亲暴毙,跟自己的三伯翻脸,挑起蒙古内战。
  窝阔台死后,汗位继续往下传。他的儿子贵由继承汗位。如果贵由能活的久一点,拖雷一系或许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然而很可惜,贵由在位还不到两年就突然去世了。而且他去世前,又没指定继承人。于是蒙古大汗的位置就悬了起来,觊觎蒙古大汗位置已久的拖雷一系便开始了行动。
  蒙哥是拖雷的长子,行动自然由他牵头。他和一向跟贵由不合的拔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很自然,他们就组成了联盟。
  察合台一系,因为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关系非常好。窝阔台尊敬察合台,汗国的大事,必先遣使咨商,征得察合台的同意才执行。察合台也拥戴窝阔台,平时严守臣下礼节,非常维护窝阔台的大汗尊严。所以尽管当时察合台已经死了,但他的儿子们仍然与窝阔台一系保持了很亲密的来往。
  拖雷的儿子和术赤的儿子联盟,察合台的儿子和窝阔台的孙子联盟。这样一来,蒙古事实上就分成了两派。
  后来,蒙哥在拔都支持下,被选为新一任的蒙古大汗。蒙哥为表示对拔都的感谢,对拔都大肆封赏。同时蒙哥心里也清楚,拔都和自己是同盟关系。因此蒙哥在担任蒙古大汗期间,从不干涉钦察汗国的内政。这也就意味着,钦察汗国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
  庞大的蒙古帝国正式开始分裂。
  至于失败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大家族,则被蒙哥用武力镇压。
  不过,蒙哥的汗位也没有坐太久。
  公元1259年,他死在钓鱼城。他死后,由于他的儿子们都很小,没势力。再加上旭烈兀当时在西征叙利亚,回不来。所以蒙古大汗的争夺就只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进行。
  在这场内斗中,蒙古再次分裂,实力派分别站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其中,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等蒙古王爷支持阿里不哥。旭烈兀以及部分蒙古王爷支持忽必烈。
  不过,旭烈兀虽然支持忽必烈,但他不同意蒙古打内战,也不同意忽必烈把阿里不哥视为蒙古的罪人。所以,当阿里不哥一系派军隔断本部与西亚的路上交通后,旭烈兀也就常驻在了伊朗,没有带兵杀过去。它只是在伊朗远观本部的战争进程。
  公元1264年,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成了新一任蒙古大汗。
  同一年,为表示对旭烈兀的感谢,忽必烈将新征服的西亚地区正式封赏给旭烈兀,并准许他在西亚建立自己的汗国。这就是著名的伊尔汗国了。
  几个月后,旭烈兀病死。死前,他曾强烈反对忽必烈像接见罪人一样接见战败投降的阿里不哥,批判忽必烈此举有违扎撒。
  其言外之意,不外乎坚持"阿里不哥不是一个真正的罪人"的原则。
  忽必烈当时要肃清残敌,不想翻脸,也就没怎么反驳旭烈兀。
  公元1267年,忽必烈决定对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用兵。
  然而,这次武力打压非常失败。海都以及察合台汗国都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而且海都和察合台的孙子八剌,还有钦察汗国的大汗忙哥帖木儿(拔都的孙子)结盟,公开反对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儿子阿巴哈。(伊尔汗国与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都有矛盾,曾为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海都那帮人扬言要对本部和伊尔汗国开战。
  阿巴哈则派人到本部联络,表示愿意做忽必烈的副手。忽必烈很高兴,派人回信,向他颁发了授职书。
  从此,蒙古本部联合伊尔汗国,与海都那帮人不断发生战争。双方形同死敌。
  也因为如此。庞大的蒙古帝国正式分裂成了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以及中央本部,五个部分。
  直到多年之后,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铁穆耳打败海都,靠武力威逼四大汗国一致承认他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元朝和四大汗国的关系才得以恢复。
  伊利汗国(伊儿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它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旭烈兀。从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时代起,黄金家族经过东征西讨,曾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蒙古汗国。
  不过由于忽必烈在公元1260年的篡位,导致了蒙古帝国分裂,逐渐变成了元朝与伊利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这五个部分。其中,伊利汗国的建立者就是孛儿只斤•旭烈兀。
  从血缘上来说,旭烈兀也是托雷的儿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值得一提的是,蒙哥、旭烈兀、忽必烈、阿里木哥四个人都是托雷的儿子。
  在蒙古帝国扩张的过程中,旭烈兀率军西征,一直打到了叙利亚附近,而忽必烈则与蒙哥负责进攻南宋,留在中国境内作战。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蒙哥是旭烈兀、忽必烈、阿里不哥三人的亲哥哥)在攻打南宋的合州钓鱼城时战死,蒙古的汗位一时陷入空缺,许多蒙古贵族纷纷回到蒙古争夺汗位。
  当时正在入侵叙利亚的旭烈兀也打算率军东归,准备返回中国境内的蒙古高原。不过,忽必烈后来已经先行登基,并与阿里不哥相争。手握重兵的旭烈兀认为此时回到蒙古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转而支持忽必烈,寻求与忽必烈合作。此后,直到旭烈兀去世,也没有再回蒙古一步。
  不过,忽必烈的登基没有得到其他蒙古贵族的普遍相应,所以导致庞大的蒙古帝国迅速分裂,忽必烈(元世祖)本人也只得到了中国境内的土地,这部分土地就是后来的元朝。
  同时,留在波斯的旭烈兀统治着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广大土地,并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伊利汗国。其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幅员辽阔。
  另外,由蒙古帝国分裂出的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也时刻威胁着旭烈兀的统治,所以不得不全力防御钦察汗国。至此,旭烈兀已经没有再回中国的必要了。
  旭烈兀率军西征,本来属于出差,结果把自己弄成了移民
  不过,旭烈兀也不亏,反倒是捡了个大便宜。这个事情的起因,还是得从蒙哥说起。
  蒙哥能上位,内有其母联络经营,外有金帐汗国的拔都实力背书,才排挤了窝阔台一系,成为蒙古大汗。
  经过强力镇压,窝阔台系诸王不成气候,却也不得不防。旭烈兀就是负责监控西部地区的窝阔台系诸王的。
  随后,蒙哥同时发动两场远征。一场向南,由忽必烈领导,采取迂回策略,由西北进入西南,进占云南。另一场向西,就是由旭烈兀领导的第三次蒙古西征,也干脆就叫旭烈兀西征。
  这次西征是为了消灭残存于现在的伊朗和伊拉克的两股宗教势力:伊斯玛仪派的木剌夷国和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
  这两个势力,一个出杀手和盗匪,经常劫掠蒙古商人,一个是阿拉伯世界的共主。消灭这两个,就等于拔除了西亚最后的钉子。1252年,旭烈兀派出怯的不花率领的一万二千人的先锋部队。
  1253年,旭烈兀亲率主力出征。
  1257年初,木剌夷国被平定。
  1258年初,蒙古军队攻破巴格达,处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长达五百年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被蒙古灭亡。
  之后,旭烈兀挺近叙利亚。叙利亚相当于阿拉伯世界的中原地区,再进一步就是埃及。而同一时期,蒙哥、忽必烈兄弟两个却受阻于南宋的钓鱼城和鄂州。
  以此来看,旭烈兀在四兄弟中的军事成就和军事能力是最高的——阿里不哥没打过忽必烈吧?忽必烈和蒙哥两个人都没把南宋拿下吧?
  旭烈兀呢?一路打进巴格达(杀了阿拉伯的共主),进占叙利亚(阿拉伯的中原),要不是因为蒙哥暴毙,只能班师,他得一路打到非洲去。
  蒙哥死在了四川钓鱼城下,结束了第三次蒙古西征。而上一次的蒙古西征,也是因为大汗窝阔台之死。
  得到消息后,旭烈兀只能班师。可刚到波斯驻地大不里士,又传来消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打起来了。于是,旭烈兀不再班师向东,而是停在波斯,保持观望。
  后来传扬,旭烈兀在汗位争夺中,坚定地站在忽必烈一边。因此,旭烈兀被忽必烈封为伊尔汗,掌管波斯地区。
  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当时,旭烈兀更偏向支持阿里不哥。甚至,旭烈兀的次子出木哈儿就在阿里不哥身边,还作为阿里不哥先锋,与忽必烈的军队交手。
  旭烈兀,也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都极力争取的一方势力。当初,旭烈兀出征时,蒙哥就在军队里十人抽调两人,加入西征队伍,凑足了十万兵马。
  可以想见,一旦拥兵十万的旭烈兀回来,只要他加入任何一方,另一方必败。
  好在忽必烈的使者赶在了前面,传达忽必烈的旨意,把中亚的阿姆河以西到埃及的地盘和当地的蒙古军队,都封给旭烈兀。
  得了好处之后,旭烈兀才调转口径支持忽必烈。
  这是旭烈兀不回来的最重要原因。其实,简单算一笔账,就能得到答案:
  如果他回来,帮其中一方,都是别人称为蒙古大汗,自己也只是帮别人作嫁衣裳。
  如果他回来,加入混战,自己要做大汗,可能面临另外两方的共同对付。胜负先不说,自己在波斯这边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肯定就保不住了。
  为什么会肯定保不住波斯的地盘呢?因为,旭烈兀同时面临着内外部的不稳定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信仰问题。旭烈兀的母亲、妻子都是出身于克烈部。克烈部在此前一百年,就开始信奉景教,也就是基督教。而旭烈兀自己信奉佛教。
  可在波斯地区,则是伊斯兰教盛行。
  而且,伊斯兰教的共主末代哈里发,可是旭烈兀处死的。这不仅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连旭烈兀的堂兄别儿哥都指责他。就在末代哈里发被旭烈兀处死的同期,别儿哥就改信了伊斯兰教。
  很明显,这就是别儿哥在收拾民心。别儿哥是金帐汗国的可汗——其兄拔都已死,别儿哥继任。金帐汗国又正好在旭烈兀的伊尔汗国北面。双方还为了阿塞拜疆的归属问题,交锋不断。
  同时,伊尔汗国还要对付其南面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
  旭烈兀班师的时候,留下了两万精锐骑兵镇守叙利亚。结果,这一万精锐就被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忽都思以十二万大军包了饺子,全军覆没。埃及军队乘胜占领叙利亚全境。
  此后,南面的埃及与北面的金帐汗国结盟,共同对付旭烈兀。
  就在东方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这对亲兄弟在争夺汗位的时候,旭烈兀与别儿哥这对堂兄弟也在争地盘。
  1264年,忽必烈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利汗,统治阿姆河以西到埃及以东的领地,伊利汗国正式形成。
  也就是在同一年,旭烈兀的两个斡耳朵从漠北出发,来到伊尔汗国。斡耳朵可以理解成宫殿,但又包含着人口、财产和领地。旭烈兀有四个斡耳朵,其中两个随其西征。另两个则留在漠北。这两个斡耳朵在旭烈兀的次子出木哈儿带领下,离开蒙古本部,也可以算是旭烈兀彻底切断财产联系,并把最亲近的人都召回身边。
  蒙古人的观念里,似乎也没有落叶归根的说法。而且,当时的伊尔汗国还属于蒙古帝国的疆域之内,就类似中原王朝分封藩王一样,也只能留在各自的封地里。
  其实,即使旭烈兀真的怀念家乡,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四十八岁的旭烈兀,在正式得到册封没多久就死在了当地。甚至没能见到从漠北归来的家人们。

苏联援华的历史真相,为了还清欠苏联的外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毛主席身边最忠实的8341部队,都有什么特殊待遇?明代诗人在看见皇帝出行的盛况之后,挥毫写下了九重玄武仗,万岁羽林军的诗句,将天子游行,羽林簇拥的盛大场面描摹了下来。羽林军,在文学作品中通常被称为御林军,乃为天子近卫,与皇权有着紧当过兵的战友在部队时,至今还保存着什么样的具有怀念意义的物件?从七九年入伍至0九年退休。从六五式到0七式所有这个时段的军装都保留着。还保存了以下物件。看到这个题目,刚刚整理了一下,发现从部队带回来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只剩下退伍军人证明书,中国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何不一把火烧光鸦片,而要采用海水浸化法?林则徐虎门销烟,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个大事件。一方面,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另一方面,也给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借口。此事过后,英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开庚子赔款咱们赔完了吗?专家赔完了咱们就别混了。庚子赔款是指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的赔款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分39年还清,那么庚子赔款中国到底赔完了吗?辛丑条约的签订庚子赔款各这张罕见的照片告诉我们,一战后整个欧洲的处境究竟有多可怕如今,纳粹在欧洲绝对是一个政治十分不正确的话题,先不说在言论或是观点上倾向纳粹,就算稍稍摆出点类似于纳粹礼的手势,恐怕都要惹一身麻烦。去年就有新闻爆出几名百无聊赖的德国士兵开玩笑地彩色照片真实还原一百年前的泰山风景1912年1913年,为了完成地球档案影像项目,法国摄影师StphanePasset来到中国拍摄,并于1913年9月前往山东泰山旅行。本文选用了10张Passet拍摄的泰山原版彩色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十万义和团打不下来?世界上唯一向所有西方列强宣战的国家,就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慈禧太后于1900年6月21日做出万国宣战的决定。慈禧太后是多年的老政治家,为什么出如此欠缺考虑的决策呢?这跟维新变法失败一次死亡十七万人,后宫3万,杀子绝孙,他才是历史第一暴君大家好,欢迎来到民哥戏说历史。本集我们来说一说历史上不太知名,但是残暴程度丝毫不弱于夏桀与商纣,堪称历史第一暴君的石虎。石虎是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后赵政权的第三任皇帝。他是后赵政权在二战中,日本也曾攻打印度,为何只打了一仗就选择撤军?因为没打过在日本与德国最初的计划中,印度曾是日本的必取之地,日本设想在拿下印度之后,与德国会师中东,从而完成瓜分亚洲的大业。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出兵进攻英美位于东南亚的殖民地。从中国历史上的情诗之王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历史的囚徒(IDlishideqiutu2017)1hr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谈过恋爱,有的还谈过很多次,但能用文字准确传递出内心感觉的人,极少。在这方面,裴多菲泰戈尔
从亭长到沛公目不识丁的乱世豪杰石勒曾经对刘邦高度评价,憧憬过作为刘邦属下的生活,由此可见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出身平民的皇帝之威名。年轻时的刘邦私德并不好,做了最基层的领导亭长之后,跟一般的胥吏我们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那魏蜀吴为什么最后归了晋呢?三国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群雄逐鹿,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以曹操为代表的曹魏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和以孙权为代表的东吴。这样的局面没过几十年却落到了西晋司马家的手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三月三是什么节?这天要注意什么?听听老人咋说吧转眼又快到了三月三了,三月三春风暖,柳条如烟桃花灿烂,这日子让人陶醉不已,老人说三月三还是节日,在这一天咱们还要注意几点,这样一年才会好运不断,那么三月三是什么节?在三月三还要注意熊式辉贷款5亿法币盖房,却仅还了17块银元,而且还合理合法熊式辉图片来自网络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谁最倒霉说不好,但要论运气最好的,那可就非熊式辉莫属了。飞机失事,大难不死1931年12月15日,正在淞沪杭剿匪总指挥位子上坐得很舒服的熊式辉人人称赞的宫保鸡丁,宫保到底是什么?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太这些古代官职,我到现在都搞不懂哪个是哪个,到底这些官职的工作范围都是啥。难怪我读书那时历史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不过其实我也没太想弄懂,就只是想知道宫保鸡丁的宫保到底东周与宋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翻开24史,因辽和金的存在,陆游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著名诗句。可见,宋并不是大一统朝代,这种分裂,又因辽和金都不是中原政权,既是国王莽篡汉前言公元前209年,沛县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群囚徒去骊山,但是很多人在半路上跑掉了,走到芒砀山时,刘邦停下来饮酒,想想人都跑了,等到了骊山,按照秦朝律法,自己到时候也成了囚徒。于是趁金榜题名地明代初期,黄海岸边的海脐村有一匡姓大户人家出了一位京官,任朝廷外官,担任翰林院编修之职。海脐村位于官河吴黑坡村正东约20多里地,匡姓京官久闻此处北依大吴山,南为平川,地势西高东低北解放战争19个兵团司令员,1955年,为何只有程子华未被授予军衔?前言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共有5个野战军,19个兵团。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是彭德怀,手下有5个兵团,分别是第1第2第18第19和第22兵团。第1兵团司令员王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第帝王的挥霍与农业的破败(2)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过着追求着奢华而又危机四伏的生活,但与当时贫弱的欧洲即使最强大的帝国相比也要富裕的多。9世纪初,基督教欧洲当时最强大的君主查理曼向巴格达派遣使者肯尼迪七宗罪,为何非死不可?他是冷战斗士,还是亲苏亲共?有句著名的歇后语肯尼迪做敞篷车,脑洞大开。美国官方说,肯尼迪是被一个精神病患者单枪匹马给狙击掉的,然而这个故事实在太离谱,压根就没人相信。肯尼迪遇刺大家对肯尼迪的记忆,好像他对付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