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他为什么不敢一试?

  "子午谷奇谋"后世有人认为是伪作,豹眼认为不无道理。
  魏延也是名将,难道不清楚"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不高吗?如果魏延真以为可行,那还是勇武、谋略双全的魏延吗?
  01
  子午谷奇谋   魏延自己带领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直奔长安城下,驻守长安的夏侯楙不战溃逃;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斜谷,取郿县,与魏延在长安回合。   作为北伐的谋略之一,未尝不可,看起来也很高明。   但任何一种谋略,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作战不是旅游,到哪里都写着欢迎到此一游。把人召集齐了,导游喊一声"走来",就到了。   曹魏是有名的人才济济,对于西北战局也不可能没有预判。蜀汉伐魏可能的几条路线图,其中就有子午谷一线,曹魏能不清楚吗?   因此,可能的情况是:   第一,魏延通不过子午谷,在到达长安之前被发觉、消灭,这个可能相对较小一些。   第二,魏延抵达长安城下,夏侯楙不战而逃。   第三,魏延占据长安,但诸葛亮不能按时抵达,魏延得而复失。   魏延认为:"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   意思是说,夏侯楙很年轻,又是曹魏家的女婿,凭借裙带关系被委以重任。其实,他不仅胆怯而且没有谋略。   鱼豢《魏略》也记载说:"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就算夏侯楙胆怯,没有谋略。那么长安是西北重镇,不可能就一个夏侯楙驻守吧。   夏侯楙逃跑了,不要说他是曹家的女婿,就是曹家的儿子,临阵脱逃,也会被杀头的。其他的战将都不怕杀头吗?   长安城墙坚固,没有足够的器械,很难攻破。魏延长途跋涉,去哪里带这些器械呢?   即便魏延成功,但能否守住,还需要另一个前提,那就是诸葛亮必须及时抵达长安城下,诸葛亮能办到吗?   诸葛亮之所以不采纳魏延的建议,是因为魏延派给诸葛亮的任务,诸葛亮不可能完成。   就是说,诸葛亮没有能力按照魏延的安排,按时抵达长安城下。诸葛亮去不了,魏延自己去了,又有何用?   02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屡次北伐,最远的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北伐,越过了秦岭,到达了五丈原。   这是诸葛亮连续北伐,经过了三年精心准备之后,采取的行动。诸葛亮依然不敢渡过渭河,依北山而进,取武功,逼近长安。在武功就遇到了司马懿大军的抵抗。   这还是孙权出动大军北伐,曹叡率领主要力量抵抗孙吴的情况下。   可见,诸葛亮从斜谷也好,从箕谷也罢,能够抵达陈仓、武功就不错了,抵达长安太难。   再说,三国时期,彼此之间的情报系统都很完善,大军行动不可能做到保密。诸葛亮从汉中出发,抵达陈仓、武功等地需要时间,曹魏也会早有准备。   就说第一次北伐,马谡据守街亭,诸葛亮大军在祁山还没有行动,马谡就被张郃五万大军击败。   张郃这五万大军从哪里来的?没有预先防御,会那么快速抵达吗?   就算魏延占据了长安,就像前段时间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何不绕城而过,这就对上号了。   援救长安的曹军,如果不能及时攻克长安,完全可以绕过长安继续西进,将魏延与诸葛亮截断。就魏延五千兵力,没有能力与诸葛亮形成前后夹击。魏延就是瓮中之鳖,毫无生路。   由此看来,魏延不会不清楚这些道理,"子午谷奇谋"很可能是假的,诸葛亮不听魏延的也就对了。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曾提出率精兵5000,经子午道突袭长安。诸葛亮则率大军出祁山,两军会师于潼关,将关中地区一举拿下。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子午道奇谋"。   《三国志》对魏延的这个计谋有如下详细的记载。   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后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魏延取道子午谷成功的几率很小。   诸葛亮出汉中北伐的路径一共有5条: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这几条道路中,子午道全长600多里,确实距离较短。但山势险峻,树高林密,道路崎岖,时有塌方,部分路段只容一人通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魏延能否顺利到达,是一个未知数。即使魏延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到达长安,已属强弩之末,还有多少战力?如果夏侯楙固守待援,不是"乘船逃走",魏延区区5000兵马,能抵挡魏军的救援大军?   而且,子午道历来都是兵家必守之要道,夏侯楙未必不防。   当年楚汉相争时,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就是经子午道进入汉中的。后来刘邦出川时,也只是利用了子午道,取道陈仓,并没有直接从子午道出来。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如果夏侯楙稍有点军事常识,在子午道的出口处设伏兵,魏延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即使夏侯楙再"怯而无谋",难道其手下也全是草包,没人知道子午谷的重要?没人提前布防?   所以诸葛亮认为太过冒险。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很多大将都曾折戟子午道,曹真率大军经子午道伐蜀时,二十多天都没能走出来;闯王高迎祥在子午谷被孙传庭伏击,最后丢掉了性命。当然,这是后事,魏延不知道。但至少说明,在子午道用兵,成功的机会是很小的。   其次,诸葛亮还必须考虑蜀国的政治大局。   蜀国在经历了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国力孱弱。虽经过诸葛亮数年的励精图治,国力有所恢复,但和魏国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蜀国将寡兵少,五虎上将仅剩赵云,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虽号称10万大军,但除去留守军队之外,最多只有6万左右。   (魏延剧照)   即使魏延出其不意,拿下长安,魏国岂能坐视不管,长安对魏国何其重要,届时必将率大军来夺,蜀国是放弃,还是固守?如果固守,蜀国也必将倾全国之力迎战,这对于刚有起色的蜀国无疑是不能承受的,何况还有和蜀国面和心不合的吴国,早已虎视眈眈。如果放弃,就会劳而无功。因此,长安到时将成为"鸡肋"。   诸葛亮明白北伐的过程注定漫长而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的战略意图是先攻占陇右,以此为跳板,后图长安,然后进攻关中,实现"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因此他说:"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所以,诸葛亮借鉴了当初韩信的计谋,先派赵云为疑兵,出褒斜道,佯攻郿城,吸引魏军曹真主力,自己则亲率大军乘机攻取陇右。   正当诸葛亮攻下南安、天水和安定,欲挥师长安时,忽闻街亭失守了。   街亭是蜀国的战略要地,是陇右通往长安的要道,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跳板。街亭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一旦失去街亭,北伐计划将优势尽失,直接导致诸葛亮其后的北伐更加困难。   于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抱憾而归。   (三国战争图)   综上所述,诸葛亮和魏延所处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重点和层面就不一样。   魏延从一场战役出发,想出奇制胜,奇袭长安,打魏国一个措手不及。战术上是没错的,只是实施起来不确定因数太多,成功的几率太小。   刘备去世后,此时的诸葛亮总领蜀国军政大事,他必须为蜀国的长远利益打算,着眼于蜀国的战略发展和政治全局 。因此,他选择脚踏实地,不执着于一城一池,缓图徐近,以实现当初"隆中对"中所提出的的宏大目标。   由此,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非只是区区几千兵马的问题。   根据《魏略》记载,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的理由及要点如下: 曹魏在长安的守将是夏侯楙,是曹家的女婿,此人怯而无谋。现在给我五千精兵,再派五千人专门负责运粮食,由褒中出发,沿秦岭向东,走子午道北行,不用十天就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杀到,必然乘船而逃。 夏侯楙一走,长安只剩下御史、京兆尹这些官员,长安附近有横门邸阁的粮仓,加上百姓手中的散粮,足可以供人马食用,曹魏关外人马聚合好杀到长安,最少得二十天,而丞相您率领大军从斜谷出来,绝对能赶到,这样就可以一举拿下咸阳以西的地盘!   简单总结,该计划就是两路出击的方案:一路走子午道,一路走褒斜道,只不过褒斜道开始作佯攻,主攻方向放在子午道,出奇不意地拿下长安,之后两路大军会合,占领曹魏的整个关中地区。   有人认为这个计划很高明,原因是魏延久居汉中,对当地情况十分了解,在蜀、魏军力不对等的状况下,弱小的一方应出奇制胜,魏延的计划正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计划过于冒险,该计划要想成功,出奇不意是关键,但上万人、十多天的军事行动不让敌人察觉是不可能的,曹魏一定会在沿途派出很多侦察兵,一旦知晓蜀军动向,一方面会在山中依托险要地势进行袭扰和阻击,另一方面会调集重兵把守午口,使蜀军不得入关中。   即使费尽千难万险、做出重大牺牲后杀到长安城下,面对这个千年古都,能否立即得手希望也很渺茫。所以,魏延的子午谷计划不是出奇制胜,而是纯粹的军事冒险。   但历来支持这项计划的一方似乎占据了上风,这是因为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作战计划,而他的北伐也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有人认为假如采纳了魏延的计划,没准就成功了。   这个逻辑其实有些问题,北伐没有成功不一定全由进攻路线的选择所造成,而即使诸葛亮最终选择的路线有问题,也不能说明走子午谷就一定正确。   兵法有奇正之分,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常规战法为正,出奇不意为奇,二者必须结合起来,脱离常规战法的基础,一味出奇则未必致胜。   说魏延的计划是冒险,因为这项计划的核心是长途奔袭击,仅以五千能战之兵去攻长安,虽是奇兵,但缺少常规战法做为基础就成为孤军。   夏侯楙虽然不是名将,但也不会看到屈屈几千人就弃城而逃,一旦夏侯楙不逃,魏延的计划就输掉了一大半。   在冷兵器时代,兵家怕的不是野战,不是守城,而是攻城,即使一座孤城,久攻不下的战例也不胜枚举,魏延想率五千人攻进长安,几乎等于靠买彩票发财。   正所谓勇则勇矣、智则未也,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划将致蜀军孤悬于外,作为蜀汉的丞相,他不能去赌,所以诸葛亮没有采纳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看来题主还是不理解魏延子午谷奇谋的核心关键之所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很有开拓性和冒险精神。这个计划如果实行的好,完全是可以实现出汉中,占领关中的伟大愿景。但是这个计划可不是几千兵马能够解决的。要想知道详细内情,我们还需要看看这个奇谋的整个构思才好。   《三国志》对子午谷奇谋有如下记载: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划的核心思想。首先是长安主将是夏侯楙,夏侯楙这个人是曹操的女婿。典型的志大才疏之主。好色之徒,胸无韬略。让他主政长安,只是料定了蜀国不敢轻易伐魏而已。当时的情况是蜀国因为夷陵之战而国力大损,刘备病死,诸葛亮掌权。刘禅年少,诸葛亮主政,主要力量在于治理川蜀和评定南方叛乱,因此魏国料定蜀国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才派了这么一个酒囊饭袋来驻守长安。   因此魏延的判断还是很精准的。说夏侯楙怯而无谋一点都没有错。   其次魏延说领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十日到达长安。这个也是可行的。但是后面的就有些危险了。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这个不一定。夏侯楙怯就是再酒囊饭袋也会抵抗一阵的。关键就看魏延这五千精兵的战斗力如何了。   如果这五千兵能够把长安围住,或者最好攻克。然后立马派兵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通知诸葛亮赶紧派兵增员,另一个方向赶紧派兵暂时守住函谷关,防止有魏的使者把战败的消息尽早的通知魏国。那么后来的就很容易办到了。   魏延说了,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 也就是说等洛阳那边得到消息派兵前来收复,最少需要二十天时间。而诸葛亮率领主力从汉中沿斜谷到长安仅需十天就可以到达。这样就有一个时间差,蜀军一方面可以分出两万兵力重兵守住函谷关,另一方面分出两万兵力西向进攻长安以西的郡县。   有人肯定要提疑问,长安以西可都是魏国的领地,这样长安不是被东西两方的魏军包了饺子了吗?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魏延提这个子午谷奇谋的时候是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前的战略预备会上,当时蜀国的准备情况是南方已经平定了孟获之乱,而关中已经策反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长安以西总共就五郡。分别是南安、天水、安定、陇西、扶风。看上图。而这五郡中三郡已经被策反,陇西郡是在摇摆中,声称如果蜀军能够在关中坚持一个月就立马投降,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扶风郡了。   这样的话情形就很明了了。长安以东派重兵防守函谷关,长安以西率兵攻打扶风郡,同时通知最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东西夹击扶风郡,这样关中不要一个月就能全部平定。   这个计划其实是很大胆的,也是个奇计,有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风范。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用。用书中的话说,诸葛亮的理由是: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诸葛亮认为最西边的三郡已经策反,从西边往东进攻更加稳妥。所以这就涉及到主帅的性格问题了。关于诸葛亮用兵,司马懿有一个论断非常好: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也就是说诸葛亮不善于奇谋,过于谨慎。   因此,魏延的这个子午谷奇谋虽然很好,但是并不是五千人可以解决的,实行的时候需要蜀军主力的全面配合,尤其是后期的防守和西向掠地,更需要主帅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不是题主所想的那么简单,仅靠五千人就能占领长安,平定关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一点上魏延更偏重于以奇谋打开僵局,快速实现大的战略意图,而诸葛亮更偏重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争吵不休的原因。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非常的有创意,但是仅仅靠五千精兵是实现不了攻破长安,占据关中的战略意图。后期需要蜀军主力的全面配合。看问题要全面,仅此而已。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谢谢。   因为诸葛亮输不起,而且他的目标也不是长安,而是陇右,跟魏延的思路没在一个频段上。   诸葛亮以弱伐强,远途行军还要翻山涉谷,成功的几率极小。灭魏是很遥远的事情,不会一蹴而就,这点作为军事家、谋略家的诸葛亮再清楚不过。但既然北伐了,就只能胜不能败——起码愿景如此。胜不一定是全胜,打几场漂亮仗、占几个州郡也是胜,对鼓舞蜀国士气,巩固自己地位,以及推进北伐进程都有好处。所以诸葛亮一开始不会选择冒进,而是想着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平取陇右"。   陇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甘肃省南部以及周边一些地区,占据陇右可以控制河西走廊,切断魏国和西域的联系,而蜀国和西域也能贯通,对蜀国的经济、外交和战略布局影响深远。最重要的,有了陇右这块根据地,北伐军的粮草和兵员补给问题就解决了,这是诸葛亮一直挠头的事情。陇右地广人稀,守备也弱,赢面要大得多——天水、南安、安定等地望风投诚即是证明。魏延的子午谷方案属于军事冒险,输面很大。第一仗就惨败,诸葛亮在各方面都不好交代。   魏延的思路其实停留在理想层面,并不严密。"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不过是用嘴说说,而长安守军闻风弃城,任由他去横门粮仓取粮就更是天真想象了。长安坚守怎么办?主动迎击怎么办?抢不到粮食又怎么办?这些都没有预案。魏延是武将只会考虑军事,而诸葛亮则要兼顾全局,他说魏延的计是"危计",不光指的道路凶险,还有一系列后续问题。长安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魏国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善罢甘休。蜀军占长安只会让冲突升级,把自己拖入殊死决战的泥潭。而北伐军深入腹地,在魏军环伺下进退两难,局面会很难收拾,要都折在这蜀国就危险了。诸葛亮赌不起也输不起,不听魏延的没毛病。   而且魏延要5000人马对诸葛亮来说是个很大的数字,别看一出征总是号称多少多少,那都是虚数。蜀国灭亡时人口总共不到100万,其中军队也就10来万,诸葛亮北伐时即便超出这个数字也不会差太多,而且10万人不可能都带着,再刨去运粮管后勤的,真正能打仗的没多少。而魏延要的可是"精兵五千",这个损失诸葛亮承受不起。   作为资深光荣《三国志》系列的玩家,阿斗本人最热衷的就是子午谷奇谋,特别三国志10,每次屯兵汉中,必走子午谷,突袭长安,拿下长安后东向攻潼关,然后汉中出兵,二路夹击则雍凉之地可定。   定鼎雍凉之地后,在顺势攻取天下,兴复汉室一般就指日可待了。但是游戏终究是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可以无视后勤问题,无视人口问题,无视金钱粮草问题,没粮食了,我去商业城市购买,没钱了我用运输从全国各地调集资金。   可真实历史中,子午谷奇谋,确实是险之又险,而毫无实现可能性。   原因很简单   主观上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 :   第一:道路艰险,行军困难,子午谷不过羊肠小道,如何支撑行军?   第二:补给困难,即使在小的兵马,也需要后勤补给,而补给问题一直是蜀汉最头疼的问题。   第三:兵力不足,魏延所说用数千兵马奇袭拿下长安,可能吗?   客观上要实现计划也需要很多要素。   第一:魏国后方空虚,这个貌似有可能成立。   第二:守城将领夏侯楙真的如魏延所想那样不战而逃。   第三:拿下长安之后如何坚守。面对援军如何自保。   以上主客观因素,魏延貌似都没考虑。那么可以说,这个战略冒险是一个不经过仔细思考,怕屁股决定的战略。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后来邓艾偷渡阴平小道,最后能一战功成,不是和子午谷奇谋类似吗?说这样的话就完全是只看步奏而不看实际情况的妄言。当时的蜀汉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曹魏有可比之处吗?   当时蜀汉, 剑阁关外钟会大军压境,绵竹城下诸葛瞻父子战死,精锐尽失,姜维自顾不暇。   当时曹魏, 长安城,城高粮足,即使兵力空虚,足有大后方随时可以支援。   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子午谷奇谋,与其说是奇谋,不如说是一个有头无尾的战略,如果事情真如魏延所说,一举兵临长安城下,夏侯楙这个匹夫一看就被吓傻了,然后弃城逃跑,最后事情顺利的不可思议,魏延占据了长安。那请问,一万蜀汉军队如何守住不断来袭的曹魏援军?真实的曹真可不是吃素的废物,而是有勇有谋的帅才。   我们看看如果用魏延的战术事情会如何发展。   汉中初起兵,诸葛亮率大军出发一路顺利   随后魏延进言子午谷奇谋,通过奇袭,攻取长安并扼守潼关以此为跳板,拿下整个长安以西地区。于是诸葛亮允诺,并派一万精兵分与魏延,以魏延为奇兵突袭长安。结果一:   魏延引这一万精兵,踌躇满志的出发了,沿路险阻不断终于来到长安城下,面对城墙摇旗呐喊,魏军见蜀汉精锐突袭,慌乱不已,不知敌军真相,守城将领夏侯楙,吓傻了然后。弃城投降。蜀汉大军顺势占领长安。   占领长安之后的魏延马上快马报于诸葛亮,期盼诸葛亮率领大军支援。诸葛亮收信立刻派赵云引军三万,并5万运量伙夫出发。最后还未到长安城下,魏延大军就被反应过来的魏国军队击败,原因很简单,长安如此之大,一万蜀军如何能守住那四面围攻。结果二:   魏延引一万精兵出发,兵临长安城下,夏侯楙见魏延来袭,先是惊慌失措,后镇静下来据城死守,并派出通信兵急求救援。魏延久攻不下,不得不暂停,最后魏国大军来袭二路夹击,魏延军全军覆没。   以上就是子午谷奇谋最有可能的结局,无外乎失败,而且失败的方式都一样,被围最后被彻底消灭。   那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如何,我们继续看。   其实第一次北伐应该是最有成功希望的一次,那次诸葛亮战略构思可谓环环相扣,逻辑紧密,如果不是马谡出问题,战略雍凉之地的战略目标必定会实现。   当时的诸葛亮兵分两路。   第一路:诸葛亮自率大军出兵陇右地区。   第二路:赵云以疑兵吸引魏国军队主力。   因为赵云疑兵战略成功,诸葛亮一举切断陇右和关中联系,这一举动对曹魏地方的震动是非常打的,就此三郡云集响应,纷纷叛逃蜀汉。   面对这样不利局面,雍州刺史郭淮、凉州刺史徐邈并手下将领很快组织了抵抗。   在这个时候,决定胜负的关键手就是马谡。   因为只有马谡在街亭地区阻挡了曹魏援军,才能给诸葛亮平定三郡争取时间。   三郡只要平定,则诸葛亮大军再去支援马谡。那么雍凉之地就会尽归蜀汉。可惜的是,马谡失败的太快,而诸葛亮再次之前却没有平定三郡的抵抗。   外有曹魏大军沿街亭而下,内有三郡抵抗不断,无奈的诸葛亮只得携带投靠的居民回到蜀汉。   以下为三国志原文记载: 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祥屯列柳城。张郃击谡,淮攻祥营,皆破之。 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楚独据陇西,召会吏民,谓之曰:"太守无恩德。今蜀兵至,诸郡吏民皆已应之,此亦诸卿富贵之秋也。太守本为国家守郡,义在必死,卿诸人便可取太守头持往。"吏民皆涕泪,言"死生当与明府同,无有二心"。楚复言:"卿曹若不原,我为卿画一计。今东二郡已去,必将寇来,但可共坚守。若国家救到,寇必去,是为一郡守义,人人获爵宠也。若官救不到,蜀攻日急,尔乃取太守以降,未为晚也。"吏民遂城守。而南安果将蜀兵,就攻陇西。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馀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真实《三国志》记载,让我看到唯一一次诸葛亮最接近成功机会,可惜马谡的战略失误,让蜀汉军队万劫不复。   那么如果用魏延的战术奇袭子午谷又会如何?情况还是一样,即使魏延攻下长安,雍凉之地的郭淮、徐邈等人也不会放弃抵抗,请问魏延同志,这个时候,打那边?   由此可见,在第一次北方魏延提议奇袭子午谷之前,蜀汉还是战略优势方,其实形势很好,如果真如魏延所说,奇袭子午谷。那么蜀军将会陷入四面被攻击的境地。况且潼关和长安距离大大近于街亭,魏国反应速度还有军队数量也会比街亭多,那么魏延守的住吗?   这个子午谷奇谋战略,简单的说,就是魏延代替了马谡的作用,马谡是守街亭阻挡魏国大军,而魏延是守长安还有潼关阻挡魏国大军。   魏延一万人,拿下长安已经是奇迹,在打下潼关,更是神迹。   神迹一般没有实现的可能,因此诸葛亮不认同也是绝对正确的。   而且诸葛亮最后自己的战术也是没问题的,如果守街亭的不是马谡的话!   哎   刘备评马谡:马谡其人,不可重用。   诸葛亮:臣知晓。   谁知还如此!   非常之人才能完成非常之事!   从古到今,那个非常之事是平庸之人来完成的,那个非常之事不是靠赌博来完成的,如果做事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恐怕世间没有非常之人能够完成非常事了!   邓艾阴平取四川,李愬雪夜入蔡州,试问无能之人,有几分胜算?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几乎全美国都反对!因为什么?都认为那不可能!认为麦克阿瑟是冒天大的危险!结果怎样!邓艾成功了,李愬也成功了,麦克阿瑟同样成功了!有人会说,那还有没成功的呢?是的!真的有,失败都被称为铤而走险!历史也有太多的记载。我想说,有很多的时候是,当你没有必胜的把握时,当你的力量或许悬殊时,兵行险棋或许可以一胜,而常规思路筹谋只是死路一条!   奇迹!只有非常之人能够书写的,平庸之辈只能在纸上去长篇大论,笔间去论谋谈兵!   因为输不起!!!   因为魏延有反骨。   当时魏延要是直奔长安拿下旧都很可能就拥城自重,东拒曹魏南抗刘蜀,那时候就是四国分立,百姓更加民不聊生,作为向来爱惜民力的诸葛亮来说,这是不愿意看到的。   其次要是司马懿子午谷有埋伏那么魏延有去无回,对于蜀国来说,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最后由于诸葛亮谨慎多虑,不到完全掌握情况是不敢出兵的,空城计诸葛亮已经不得已而为之了。   威严的额"子午谷奇谋"是出自诸葛亮北伐时期,由魏延提出的一个奇袭长安的计划,大致内容就是诸葛亮带领主力部队吸引魏军的注意,魏延亲自带领5000精锐部队走进攻长安最难走的子午谷道奇袭长安,计划一旦成功,他拿下了长安,诸葛亮大军就能顺利出祁山,北伐则可一战而成。   要讨论"子午谷奇谋"的问题,我就避不开诸葛亮北伐的情况,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诸葛亮北伐形势   诸葛亮北伐开始于公元228年,就当时的国力来说蜀国远不及魏国,而且从汉中出发进攻长安的五条路,自西向东为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骆谷道、子午谷。   其中两条平路,为祁山道和陈仓道。从距离上来说,东边的三条道为崎岖的山路,诸葛亮一般喜欢走祁山道和陈仓道,因为好走,所以军粮运输方便,但缺点就是离长安最远。这也和诸葛亮性格有关,他一生谨慎,不太喜欢用险。   最西边的子午谷道是最冷门的道路,因为子午古道是最为崎岖的,也是最难走,且距离也比较远。   从国力上来说,蜀国人口不足100万,能动员的兵力最多在10万人左右。魏国人口在450万左右,能动员的兵力至少在40万以上,当然也不会全部用来防守蜀国,还要防守东吴,按照历史经验来说每次蜀国大规模北伐,长安地区的魏军一般在20万人左右。   对于诸葛亮来说,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不容有失,从诸葛亮历次北伐的情况来说虽然他没有取得过多少实质性的战果,但也从来没有大败,这与他谨慎小心是密不可分的。   相对于诸葛亮的谨慎来说,魏延属于大胆型,毕竟是武将。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   魏延在历史上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具体来说,第一步,他带领5000精兵和5000名后勤辅助人员,走子午谷道袭击长安,大约10天左右能够到达。   第二步,到了长安后,长安守将夏侯楙是个白痴,见我大将魏延来了肯定吓得屁滚尿流,不是不战而降就是跑了,总之我魏延会很轻易地占领长安。   第三步,长安城内有足够的粮食能让他支撑20天以上,诸葛亮率领主力出汉中打到长安地区,把军粮补给物资送到长安。   这个计划历来争议很大,原因也在于人们一般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过于谨慎,打仗本身就是冒险,很多时候要敢于赌一把才能获胜,而且即便没有成功,也只是损失了5000人马而已,这个损失也承受的起。但真正的军事家虽然也会用险,但他们也会计算可行性,如果没有可行性,那么他们也不会用这个险。子午谷计划的可行性   第一,在损失上来说,虽然是5000人,但这5000人是精锐部队,还要加上5000人的辅助人员,总人数为1万人,对于动员能力极限情况为10万人的蜀国来说,这个损失是无法承受的;   第二,从汉中走子午谷到长安,也不是10天就能到达的。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记载: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人,根据他的记载,在后勤比例为一比一的情况下,大概可以支撑18天,意思就是后勤一比一的情况下,粮食能够支撑18天左右。魏延说的10天到长安是没有考虑后路的情况下。后来曹真也曾经走子午谷偷袭长安,结果遇到了连日大雨,走了一个月也还没走到一半,结果在路上遇到蜀军埋伏被打了回来。明末时期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曾经走过子午谷,他用了15天的时间才走了出来,结果大量明军在子午谷口等着他的到来,一战下来高迎祥全军覆没。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走子午谷,结果明军在谷口堵了大门一战下来就全军覆没了   所以魏延的计划中5000精兵加5000杂兵10天到长安不管是从后勤来说还是在速度上来说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第三,就算魏延能够顺利到达长安城下,前提是夏侯楙是个智障。但是夏侯楙的智障是《三国演义》里面说的,为了展现诸葛亮的才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主动出来送给诸葛亮打,被打成了猪头,兵败逃亡。   《演义》中夏侯楙被黑化成了一个废物,但实际上很难说   根据历史事实,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和曹丕是好朋友,娶了曹操的女儿。他的特点就是喜欢做生意,在长安开了很多的酒馆,不喜欢打打杀杀。实际上在诸葛亮北伐前他就被调离了长安,到魏国中央做官去了。夏侯楙究竟是不是白痴,这不是魏延说了算的。   另外长安城在史上许多王朝在此建都,城高墙厚,不容易攻下,蜀军攻坚能力一向不强,况且魏延部队都是轻装前行,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到了长安能攻下来么?   所以长安不容易拿下。   第四,即便魏延能够顺利到达长安,能够顺利拿下长安,也要守住长安至少20天。镇守长安,要守潼关,要防止魏军绕过潼关从黄河下游而上的路线、要防止从荆州过来的武关道、以及长安西部的魏军部队,可以说强敌四面环绕,很难守住。可以想象,如果魏延带着5000人守长安,东面曹真攻潼关,司马懿绕过潼关从黄河下游攻过来,张郃从荆州走武关攻过来,陇右的郭淮从西面攻过来,四面围攻,魏延能守住么?   魏国有司马懿、张郃这些大将,会这么容易让魏延得逞么?   而魏国多为骑兵,蜀国多为步兵,从速度上来说蜀国军队追不上魏军,到时候诸葛亮也很难救援魏延。   所以长安即便拿下也很难守住。   综合以上来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要满足的条件太多:一是行军速度足够快,10天内能到长安;二是走子午谷的时候没有遇到埋伏;三是到了长安后夏侯楙是个白痴;四是拿下长安后还要能守得住。从实现的条件上来说一个比一个难,个个都不容易,所以看似可行的"子午谷奇谋"实际上没有可行性。   诸葛亮也是看明白了这些也就没有让魏延一试了。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五千人加运粮五千就是一万。还要诸葛亮率蜀汉主力到长安汇合。真的败了,可不止损失数千人马。有可能全军覆没,又一个夷陵之战。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出自魏国的史书。陈寿三国志并未。只有:异道汇于潼关,如韩信故事。这里暂不说这个。诸葛亮不用是有道理,但诸葛亮并非完全不用。诸葛亮搞了个缩小片的子午谷奇谋。切断陇道,切断陇西凉州跟魏国联系,子午谷的是切断雍凉两州跟魏国联系。先来说下诸葛亮的缩小版子午谷: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关门打狗的策略。在长安切断魏国跟雍凉的联系。对外挡住魏国援军,对内消灭曹真郭淮关中部。进而把战线推进到长安。因为诸葛亮知道实力不够,无法在长安挡住魏国援军。诸葛亮采用的是向魏国力量薄弱的地方。诱羌胡叛、切断陇道,一举拿下陇右以西(凉州、雍州西部)。作为向关中进军基地。诸葛亮把长安换成街亭和五丈原切断陇道。有证据:诸葛亮第一北伐三郡叛魏响应蜀汉,之后还诱鲜卑柯比能。因为公元227年安定郡羌人叛魏。(雍凉羌胡曾多次叛魏)。陇右官员讲蜀汉军如果能挡住援军一个月以上,陇右以西不用打都会降。所以派马谡守街亭,挡魏国援军。可惜用人错误败了。后来诸葛亮进军五丈原,进而向北攻北原。当时司马懿讲诸葛亮要是有胆东进武功,我们就危险了。西上五丈原,我们就不用担心。只有郭淮看出诸葛亮的战略意图。郭淮讲诸葛亮西上五丈原,进而占据北原。诸葛亮就能切断陇道,这样雍凉境内的民、夷会动荡不安,对国家不利。司马懿采纳派郭淮去北原建营寨,还没建好诸葛亮果然来攻。   司马懿讲的话在晋书,并未记录郭淮所说。而在三国志郭淮传中有记录。   所以诸葛亮历次北伐都是围绕着切断陇道和建立前进基地。   诸葛亮姜维都把祁山作为战略要点。邓艾就曾讲过祁山的重要性。祁山有数千顷麦,蜀汉如果攻占祁山就能取羌人之食并诱为。但是诸葛亮第一北伐却并未拿下祁山。当时攻祁山的主将是魏延吴懿等人。据诸葛亮事后反醒,蜀汉在祁山的军队是多过魏国守军的。所以诸葛亮讲此战不在军队数量多少,而在于为将者。   魏延的子午谷为啥诸葛亮不采用,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魏延把计划想得太顺利。   十天到长安:到不了呢?曹真伐蜀一个月都没走出来。高闯王走了二十天。给人发现了呢?高闯王走子午谷全军覆没。东晋名将桓温派部下走子午,大败而回。   守城的跑了:要是没跑,坚守呢?崇山峻岭而来,蜀汉能带多少攻城器械?再者历朝历代守边的将士都是要留人质的,长安文武将领不战而跑。魏国的法律能饶得了他们?就算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家人想吗?(魏国法律守城百日而无援,降者其家人无罪。)   粮草留给他:万一烧了呢?坚壁清喷呢?吃什么?   魏国援军要二十天才能到:忘了司马懿八天行军一千二百里杀到新城了?忘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张郃从洛阳率军不到十天就到陈仓了。长安距洛阳不过六七百里。   诸葛亮大军二十天内到:不到呢?诸葛亮大军赶路怎么也要比魏延久点吧,也算十天吧。不先干掉陇右关中曹真郭淮部,诸葛亮大军如何安心西上?十天够吗?曹真郭淮非无能之辈。如果他们切断蜀汉后勤补给呢?有人说派军队保护不就成了。蜀汉军队本来就少,派军队保护粮道。支援魏延的军队就更少了。蜀汉大军在向长安靠近时,要不要派军守卫后路?万一蜀汉在长安跟魏国大军激战。曹真郭淮抄蜀汉大军后路呢?   第二:粮草如何保障?每次北伐都因粮尽而退。打到长安更远,如何保障。诸葛亮就算跟魏延在长安汇合,后勤补给线就更长了。蜀汉根本无法供应得上粮草。有人讲就地在长安关中地方征粮,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关中十室九空,现在你人口很多还是当年曹操从汉中迁过来的。魏国这些年一直在关中驻军不多,就是因为关中无法供养那么多军队。所以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国要从洛阳荆州调援军西进。诸葛亮如果强行从关中百姓夺粮,必然招致反抗。而且魏国支援的速度非常快,根本来不及到处征粮。后来魏国派邓艾在雍凉屯田,才改观不少。魏国本土作战无论是后勤粮草保障,还是调集军队都比蜀汉更容易。   第三:考虑到魏蜀双方国力军事力量对比吗?蜀汉不到一百万人口,魏国四百四十万人口。军队蜀汉只有十万,魏国有四十万。蜀汉在汉中、江州永安、南中、成都等,怎么也要留三万吧。这样前线最多动员七万左右。而魏国有近五十万军队,防备东吴十五万—二十万。北方十万。这样魏国能调动加上关中的当在二十万以上。七万对阵二十万,如何打?赤壁之战魏国因水战不行而败,陆战不见得不行吧。何况这时东吴未动,魏国能调动的军队更多。公元253年东吴二十万大军北伐,姜维率数万北伐。魏国派司马孚率二十万抵抗东吴,陈泰率雍凉军队抵抗姜维。(不用从洛阳调兵了,这是司马俘弄的拒敌之策。)公元257年诸葛诞十万人在寿春起兵,东吴派了近十万人支援。司马昭从中央、兖州、豫州、徐州、青州、荆州调集二十六万围寿春,围了十个月。蜀汉能否有十个月的粮?   姜维也率数万北伐,陈泰邓艾凭雍凉军队抵抗。还有并州、幽州、冀州的军队呢。陈泰邓艾曾打算在从并州调军。公元263年魏国调集十八万伐蜀。   而诸葛亮北伐时,南方一线并未有战事。北方曹操、曹丕数次大破游牧民族,也无大动静。在蜀汉东吴同时伐魏,魏国都能调动二十万对付东吴调动数万对付姜维。现在只有诸葛亮一路军,魏国能调集多少军队救援长安?   而且蜀汉精锐尽丧于失荆州,东征之中。诸葛亮北伐的军队可以说都是后来新招训练的。经过几次北伐后蜀汉军队战力越来越强。邓艾曾评价蜀汉军五兵犀利,上下相习。   第四:不少人拿小日本偷袭珍珠港来说事。当年小日本海军吨位相当于美国的80%。蜀汉军事力量有魏国的80%吗?战争的延续是国力的对抗。后面小日本赢过多少仗,强弩之末。人口、经济、生产力。小日本的人口是美国的一半,经济是美国的七分之一。小日本动员了六七百万参军,美国动员了一千万。小日本在中国有两百万,可是美国也派了几百万到欧洲。整个二战小日本造了二十艘航母,美国生产大小航母一百四十艘。坦克小日本五千,美国八万。飞机小日本六万架,美国二十九万架。小日本战列、驱逐、巡洋舰,潜艇一起两百备,美国六百多。小日本火炮两万,火炮美国三十一万。所以说怎么打?蜀汉的力量只有自保,和趁机蚕食雍凉的机会。   还有人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从汉中出兵一统天下来说。虽然都是一个地方,但时代背景不同。1刘邦带了十万将士进入汉中蜀地。蜀汉虽然从荆州带了数万,但东征大败损失更多。2蜀汉面对魏吴两个对手,而刘邦面对十八个诸侯王。蜀汉面对的曹魏,魏国地盘在刘邦时代时有十四个诸侯王国加半个西楚。光关中就三个王,刘邦能一个个地打过去。而蜀汉面对的是统一北方的魏国,却不能一个个打过去。3刘邦带进汉中蜀地的十万将士皆是中原人,归心似箭。4刘邦时天下有变,蜀汉时却无变。刘邦时很多诸侯以项羽不公而起兵互相攻伐。刘邦以项羽背盟(先入关中为关中王)和打着为天下共主义帝(项羽派人杀害)报仇的名义讨伐项羽。   第五诸葛亮在隆中对讲很清楚。跨有荆益,天下有变,两路进军。现在荆州已失,天下无变,一路军。所以要避免决战。因为蜀汉现在的军队是蜀汉新募的军队。不能再有失荆州东征这样的大败了。   就跟当年红军一开始是向大城市进攻,结果失败。后来才改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展。

浴血上海滩,军统与七十六号的特工大战汪精卫说起来,汪精卫也曾是一条铁骨铮铮的义士。1910年,汪精卫因谋刺清朝摄政王被捕入狱,被判处终身监禁,身在狱中的汪精卫以死明志,舍身报国,作绝命诗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同样是沿海,为什么青烟威海边有草有树有绿化,而潍坊海边就是盐碱地?山东省的海岸线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山东省内有非常多的沿海城市,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比如青岛,威海,烟台,日照,但其实山东省的海岸线远远不止这几个城市,潍坊也是沿海城市,只不过沿海距离红军团长在河南当8年兽医,直到中央派人来请,村民才知他真实身份1959年,有两位从北京来的干部,来到了河南省林县的县政府,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对他们进行了接待,然后这两位干部说明了来意,他们此次前来是寻找一位红军老团长的,领导邀请他前她是毛主席的舞伴,多年后成主席的护士,曾说主席晚年并不幸福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泉州发射成功东方红,太阳升的歌声第一次在外太空响起。说起这首歌谣,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这首歌谣,歌唱的正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回顾毛主席李隆基登基后,为何第一时间铲除上官婉儿?文学家换你也忍不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历朝历代的君王背后无不都是趋炎附势之人,他们会假意迎合大势,也会推翻时局,目的便是除去损害自己利益的敌人。慈不掌兵说的便是军中的统帅和帝皇,但凡对自两个朝鲜人在云南一所学校学习,随后成为朝鲜和韩国最高军事长官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许多朝鲜人不甘日本人的统治压迫来到中国,在中国积极开展独立复国运动。一些人在上海成立1976年,美国执意要砍掉一棵白杨树,险些引发第二次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本是同根生的朝鲜和韩国,却一直都亲密不起来。如果你来到北纬38度的三八线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还有用于瞭望的哨塔和路障。韩国哨所位置特殊的粟裕被毛主席钦点出兵朝鲜,为何临阵换上彭德怀?真相是什么?原本在朝鲜战争情势严重之前,毛主席最初是钦点粟裕做主帅去朝鲜战场抗击美军的,但粟裕因重病不能去朝鲜战场指挥战争。粟裕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仅仅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十大元帅的爱情故事,您了解多少呢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十大元帅各有几任妻子,他们的爱情故事您了解吗?,写了十大元帅中前五位元帅的爱情故事,今天本文再来讲讲后五位元帅的爱情故事。1陈毅元帅陈毅元帅前后有三位妻子,分别是清朝几十万的军队为什么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清朝军队的武器是长矛和大刀,而八国联军的武器是枪和炮,武器装备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最重要的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清朝灭亡是必然的。清朝几十万军队被八国联军打败,百年路新征程今去娄山关,关山度若飞峥嵘岁月86年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指挥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贵州遵义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楼里谋划中国革命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历史长河波涛汹
为什么宋朝和明朝的皇帝繁衍后代的能力那么弱,而唐朝清朝的皇帝儿女众多呢?宋朝的皇帝为何生育能力差?皇帝贵为天下之主,富有四海君临天下,按理说只有他想不到,没有他得不到的,但事与愿违,许多皇帝都被子嗣问题所困扰。王朝需要发展,帝国需要传承,自古以来都是按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当时李渊皇帝应该权力比李世民大啊?这个问题问得好,李世民胆敢逼皇帝李渊让位,究其原因,有四1府兵制的原因2当时几大势力集团争夺的结果3李世民下辖天策府,有将有兵,而且都是骁勇善战之辈4李渊自身的原因。这四个原因,互唐朝在唐玄宗之后,共有多少位皇帝,哪一个最有作为?严格意义上说唐玄宗之后,唐朝的皇帝应该有16个,还有两个追尊的皇帝,最后几位皇帝都是傀儡皇帝,受制于宦官权臣朱温和李茂贞等人。(唐玄宗后帝王表)此外还有两位追尊的皇帝奉天皇帝李琮和54年前,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鲜为人知的细节革命老区井冈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始终传递着井冈山精神。回首来时路,昂首新时代。54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鲜为人知的一些细节,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云水胸襟窦漪房幸运人生的背后,隐藏的是一名可怜女人的巨大牺牲要说历史上最幸运的人是谁,西汉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绝对能够名列前茅,她的人生简直就是幸运的代名词。窦漪房以一名宫女的身份,最后幸运的成了代王的妃子,而又幸运的遇到原代王后早逝,汉文帝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寇准其实是典型的性格决定命运。寇准有两大政敌,一个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也就是狸猫换太子里面坏人BOSS刘妃的原型),一个是大臣丁谓。寇准跟刘娥的矛盾主要是政治上的。当时宋真宗身体不李世民的亲弟弟,13岁就被斩首,他的儿子李灵龟很有出息公元618年,隋恭帝义宁二年,李元吉等人纷纷进献祥瑞。各路大臣纷纷宣传李渊有大德,隋恭帝也知道大臣们的意思,只好效法汉献帝禅让皇帝宝座给曹丕的故事,下诏禅让帝位给李渊。李渊假惺惺推历史上,曾二次被灭国的千乘之国,中山国的辉煌与灭亡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殊不知,还有一个实力不菲的小强国,中山国,也称千乘之国,在七雄逐鹿中原而立于不败之地,中山国靠的是尚武彪悍的实力。中山国最早是由白狄建立的国家,因是西方学者古代洪水全世界都用方舟,为何中国不用?网友一针见血在世界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出奇一致的事件,它就是史前大洪水事件。许许多多神话都记载着这件事情。而更加蹊跷的是他们所记载的时间几乎一致,而那段时间,正是人类文明萌芽的阶段。史前大洪水油中国古代风评最差的两个政权,至今不被承认是正统,名称都难听在中国古代,评价一个政权的好坏是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的,像汉朝,唐朝等朝代,文治武功鼎盛自然受到好评像秦朝,元朝,隋朝这种朝代,则有一些争议而像蜀汉这样的国家,虽说不是朝代,但也受到一清代衙门做官指南督抚位子最高,州县事务劳累,最好当知县清代衙役如果说汉承秦制,那么在清朝即可视为清承明制。尤其在政治架构和体制设置最为相似,除了内设机构名称不同,岗位称呼不同外,在吸取并取消明朝体制如宦官二十四衙门设置教训外,其余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