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胤禩一直是皇位最大竞争对手,为何雍正在继位第四年才收拾他?

  其实在真正历史上雍正的政敌弟弟八弟胤禩在康熙时期与雍正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两人关系闹僵是在雍正继位之后,而雍正一直到继位之后第四年也就是雍正四年(1726年)才收拾胤禩也是有不少原因的,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这其中原因。
  历史上的雍正在继位之前是非常善于耍两面派的人,他表面上信奉道教,痴迷于道教长生之术和丹药之中,他在父亲康熙和众兄弟面前都表现得对权力没有野心无欲无求,他一面在父亲康熙面前表现的至诚至孝,又一面在众兄弟面前号称自己是当今"天下第一闲人",与众兄弟保持了和气良好的关系。
  由于雍正如此善于隐藏自己的权力欲和野心,因此雍正在康熙时期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很巧妙的避开了其他兄弟的打击。
  胤禩善于拉拢人心,所以他对雍正这个表现很"闲"的哥哥还是比较拉拢,两人关系一度非常要好。据史书记载康熙在给这些成年的儿子修建府邸时让这些成年的儿子自由选择居所,还是皇子的雍正就和胤禩选择了比邻而居,雍正的雍亲王府曾经挨着的就是胤禩的贝勒府,由此也可看出两人关系曾经比较亲密。
  胤禩头脑聪明机智,非常有才能,而且为人心思细腻,待人体贴,性格温和,他在康熙诸子中是人望最高,最深得王公贵族和朝臣人心的皇子。因此在最初胤禩深得康熙的喜爱,他也是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时最年轻的贝勒,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是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与老五胤祺、老七胤祐和胤禩一同被册封为贝勒,四人之中只有胤禩最小,年仅17岁,这也可见康熙对他的喜爱。
  胤禩在皇子中也很有威望,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都以他马首是瞻,他们四人也因此组成了所谓的"八爷党",除了这些与他关系亲密的皇子信服于他,像皇子之中一直保持中立的老五胤祺和老七胤祐以及老十二胤祹也都对胤禩颇有好感,对胤禩的才能和人品比较佩服。
  最为重要的就是胤禩深得朝臣拥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在生前就对康熙多次夸奖胤禩才德兼备可堪重用。
  在康熙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曾经想再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但他又不好自己推翻自己之前决定,于是他多次暗示朝臣希望胤礽能重新复立,然后在暗示差不多之后对外宣布让众朝臣在皇子之中推举太子,康熙本意是希望经过暗示的众朝臣能给自己台阶下推举胤礽为太子,结果满朝文武重臣以康熙的亲舅舅兼国丈佟国维、大学士马齐和李光地、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为首的众朝臣几乎都推荐的是胤禩为太子,这让康熙一度十分尴尬,也能看出胤禩有多么深得人心。
  也正是这一次胤禩太过于深得人心,被众人推举为太子,让康熙认为他妄蓄异志,野心极大,有图谋皇位之嫌疑,康熙开始逐渐厌恶胤禩。
  到了康熙二废太子之后,康熙在与密友李光地交流时,李光地还依然向康熙推举胤禩为太子,李光地认为胤禩在诸皇子中无人能出其右,除了他没人更适合继承皇位,李光地为官比较公正,所以才深得康熙信任和喜爱,他能说出这番话,也能看出来胤禩才能有多么优秀,也有多么深得人心。
  后来又发生了"毙鹰事件",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外出视察密云一带,当时胤禩原本应该随侍在侧,但当时恰好是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去世三周年忌辰,因此胤禩去拜祭生母,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这件事本来很正常,但坏就坏在胤禩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老鹰行将就木就是代表着自己年老多病即将去世。
  因此康熙当即召诸皇子至,十分严厉的斥责胤禩,并说了"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的狠话,这件事史称"毙鹰事件"。这件事之后康熙与胤禩的父子关系彻底决裂,也跌到了冰点,同时也代表着胤禩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其实这期间也是最能看出雍正是多么有心机,当初胤禩深受康熙喜爱时,雍正也与胤禩保持了比较亲密的关系,但是在一废太子之后康熙逐渐厌恶胤禩,雍正也是逐渐的与胤禩关系冷淡下来。
  胤禩虽然彻底与皇位无缘,但他并不死心,他又开始支持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老十四胤禵来争取太子之位,胤禵天资聪慧,还非常善于军事,康熙晚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再度反叛,正是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赴西北平叛。
  胤禵成为抚远大将军之后,康熙也逐渐对胤禩决绝态度有所缓和,这也是让胤禩及其党羽认为胤禵继位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一时期雍正还是表面与世无争的"闲人"皇子,因此胤禩认为雍正即是胤禵同母哥哥,还没什么野心,绝不会成为胤禵的皇位竞争者,这也说明在雍正继位前,雍正与胤禩没有太直接的冲突和矛盾。
  但是胤禩没想到的是雍正是非常善于隐藏自身,雍正表面虽然"闲",但他实际早就把局势安排明白了,雍正继位前主要就拉拢了两个人,一个就是他的大舅哥,他最宠爱的妃子年妃的哥哥四川总督年羹尧;另一个就是掌握京畿卫戍军权的佟国维第三子九门提督隆科多。
  胤禵出征西北所有的军需后勤补给都是由四川总督年羹尧掌控,拉拢到了年羹尧就相当于控制住了胤禵的命门,而拉拢到了隆科多,则控制住了京城的主要兵权,这也是雍正十分精明的地方。
  事实也证明雍正这套手段很稳,雍正继位之后,大出胤禩意料之外,但当时接受康熙临终顾命的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都见证了康熙遗诏,并且之前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大学士马齐却坚决执行康熙遗诏。
  马齐在康熙咽气之后第一时间命隆科多调兵封闭京城九门,对京城进行管制戒严。正是马齐和隆科多为雍正保驾护航,胤禩被压制的根本没有办法反对雍正继位,胤禩很无奈的接受了雍正继位的现实。
  雍正继位是属于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所以雍正继位初期人心不稳,而胤禩在雍正继位前就与他没有太大或者太直接的矛盾,且胤禩还在朝廷内外深得人心,因此雍正继位之初是无论如何不能收拾胤禩。雍正不仅不能收拾胤禩,他还试图拉拢重用胤禩。
  雍正继位后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立刻册封了与他关系亲密的十三弟胤祥为怡亲王,但这道圣旨中不止册封了胤祥一个人,还册封了胤禩和胤礽长子弘晳。
  这其中弘晳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所以册封弘晳为郡王是康熙遗诏中交代雍正的遗嘱,雍正属于是按照遗嘱办事。
  胤禩由于在一废太子之后就逐渐被康熙所厌恶,所以他的爵位在康熙时期一直是贝勒爵位,没有再晋升,雍正继位后立刻晋封他为廉亲王,并把他和胤祥以及马齐和隆科多都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这其实是对他的拉拢和器重。
  胤禩的才能雍正是比较有认可,他曾经多次说过"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因此在雍正继位之初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也可以看出雍正对其颇有重用之意。
  但很可惜胤禩与雍正在政治方面本身就是政见不合,胤禩善于拉拢人心,有其父康熙的仁政之风,而雍正非常务实,他掌权之后开展的一系列新政改革就是革除康熙仁政所遗留下来的积弊问题。
  而且胤禩十分不甘于雍正用如此方法继位,所以他不肯臣服于雍正。从胤禩养母惠妃对待雍正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母子是不肯臣服于雍正的。惠妃是康熙早年后宫中四大妃之首,她也是大阿哥胤禔的生母,但同时也是胤禩的养母,胤禩自幼是被她抚育长大。
  康熙驾崩后,按照宫廷规矩,先皇的妃嫔已生育有儿子的可以出宫住进儿子府上,没有生育儿子的则由现任皇帝在皇宫中统一养老。而惠妃的儿子胤禔早在一废太子时就触怒康熙被终身圈禁起来,因此惠妃在康熙驾崩后就出宫住到了养子胤禩府上。
  而按照清宫规矩,出宫的先皇妃嫔逢年过节都要入宫向现任皇帝和皇太后请安,但惠妃却因为不满雍正继位,所以她联合了老九胤禟生母宜妃和老三胤祉生母荣妃都故意不进宫去探望雍正,这让雍正十分生气,这也说明了雍正这些竞争对手兄弟对雍正继位并不服气,他们及其生母都不肯臣服于雍正。
  雍正的政治手段很成熟,别看他虽然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但他当发现胤禩不肯臣服于自己之后,他很快就将胤禩架空。在四位总理事务王大臣中,胤祥权力最大,他掌控了财、政、人事以及禁卫军四方面大权,马齐掌管了行政大权,隆科多则掌管京畿卫戍军权和人事大权。
  而胤禩呢,四位总理王大臣中,只有胤禩掌管理藩院和工部,这相当于是外交部门和建设部门,胤禩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可以说四人之中以胤禩权力最弱,这无异于是将他架空了。
  紧接着雍正就对胤禩的党羽进行逐个击破的策略,雍正最先用宗室皇亲贝勒延信替代了西北前线的弟弟胤禵,后来年羹尧直接取代延信负责西北战事,胤禵以奔丧名义被雍正召回京城,回来之后胤禵很快就被派去看守康熙的景陵,实际是被监视起居起来。
  之后雍正又以护送西藏活佛灵龛回归西藏为由派胤誐护送灵龛去西藏,实际上就是把胤誐从京城调走了,然后又以祖制皇室宗亲需要去军前效力为由,把胤禩身边助力最大的老九胤禟调往西北,至此京城中只有胤禩孤家寡人了。
  雍正采用逐个击破和架空的手段彻底把胤禩孤立起来,也彻底把胤禩压制的死死的,而雍正这一系列手段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这一年中布置完成,这时候的胤禩基本就是雍正案板上的鱼肉了,可以岁时被雍正切割,但雍正并不急于收拾胤禩及其党羽,因为胤禩太深得人心,而雍正继位之初人心不稳,所以雍正怕造成政局动荡没有立刻就收拾他。
  在雍正二年(1724年)时,雍正最先就拿胤誐开了刀,胤誐被雍正以不敬君上之罪名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其实在收拾胤誐时,雍正已经明显表现出对胤禩的不满,按照当时的发展局势来看,胤誐被收拾完,马上就应该收拾胤禩了,但雍正并没有,这不是他不舍得收拾胤禩,而是被年羹尧耽误了。
  雍正二年年底,雍正彻底对居功自傲的年羹尧忍无可忍,他开始准备集中精力收拾年羹尧及其党羽,但雍正非常喜爱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当时年妃身体十分虚弱,随时都可能去世,所以雍正为了年妃身体着想并没有立刻收拾年羹尧,而是先将年羹尧贬官。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底,年妃去世,她去世半个多月后,雍正立刻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了年羹尧。
  雍正赐死年羹尧不到半个月就开始收拾胤禩了,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以四十条大罪将胤禩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中;以二十八条大罪将胤禟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囚禁于保定直隶总督府;以十四条大罪将胤禵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胤禩在宗人府中的囚禁环境非常差,雍正特意为他修建了一个高墙单间,胤禩在这里待遇非常不好,环境奇差,还缺医短药,因此半年多之后胤禩就咳血而亡。
  其实雍正给胤禩安的四十条大罪基本上都靠不住脚,比如雍正给胤禩安的罪名之一就是收买江南士子人心,而这个罪名中胤禩的行迹居然是他托了自己的书法老师何焯回江苏老家时买了一些古籍珍本图书,胤禩托何焯在南方买书甚多,这些南方的文士都说胤禩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所以这就成了收买江南士子人心。
  胤禩本人喜好藏书,这是当时王公贵族再普通不过的喜好,就因为他托人在江南买了些图书,被江南的读书人夸了一通,所以雍正就吃醋了,江南读书人为什么不夸朕,夸胤禩那就是胤禩收买人心。
  总得来说雍正给胤禩定下的四十条大罪几乎都没有明显的实质性罪责,其实雍正收拾胤禩更多的是出于嫉妒和忌惮胤禩深得人心,人望太高。
  据《雍正朝起居注》记载,在雍正二年处理完胤誐后,雍正就特意和群臣置气说过一番话,雍正说:"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
  雍正说的这番话明显就是置气的话,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胤禩在朝廷上下太深得人心了,他对雍正的威胁不存在于政变或暗杀等因素,主要在于雍正与他斗争中,雍正作为皇帝却很孤立,诸王大臣对于雍正打击胤禩是敢怒不敢言,也正是这种关系使得雍正对胤禩越发不能容忍和憎恶。
  试想一下,皇帝之侧总有这么一个比皇帝还深得人心还有威望的弟弟存在,皇帝如何能安心?皇权如何能有保障?写在最后
  其实就是胤禩卓越的能力外加超高的人望就注定了他即便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谋逆之举也让雍正如芒刺在背深感不安,所以雍正必须将胤禩除之而后快。
  而雍正一直到继位之后第四年才除掉胤禩,其一是继位之初人心不稳,为了安稳人心,不能立刻除掉胤禩;其二胤禩很快就被雍正架空,随时处于雍正宰割的地步,雍正只是需要根基稳定之后就可以收网了。
  雍正继位时已经45岁,他当时已经是一位政治手段非常成熟的皇帝,他锐意进取推行新政改革社会积弊,本来就是触动根基的事情,因此他在处理胤禩时就必须要稳,因为胤禩太深得人心,如果处理不稳容易引发政局动荡,这是不利于雍正新政推行和发展,所以雍正必须要等自己彻底把根基扎稳,局势稳定了再除掉胤禩。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雍正上台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是为了出一口恶气,对曾经和他争夺继承人之位,曾经反对他的那些兄弟们,进行了狂风暴雨似的清算。不过奇怪的是,雍正的清算,是发生在四年之后。
  一般来说,很多政治人物上台以后,都会立刻清算自己的政治对手。因为只有把对手打下去了,政治集团只有自己的人,才能建立自己的权威。否则的话,他可能就寸步难行。毕竟但凡他要做一件什么事儿,都会遭到政敌的阻碍。所谓"不破不立",破是前提,破了以后,才能立起来。
  所以,照理说,雍正上台以后,他第一件事也应该打击自己的政敌。但是雍正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这一切都放在了四年之后。从现实表现来看,雍正的这一番操作应该说是成功的。那么,他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雍正这样做,是用了兵法的,其中有三大招数。是哪三大招数呢?
  (雍正)一、欲擒故纵。
  雍正要打击自己的政敌,他必须要有说服力。他开始当皇帝的时候,虽然已经当了皇帝,但是这时候出手,他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怀疑他得位不正,都觉得他不应该当皇帝。既然他得位不正,他就没有权威。没有权威,就打不倒,也得不到支持。
  所以,刚刚上台的雍正,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呢?除了让自己的人拥戴自己外,还有一点就是让敌人也拥戴自己。如果让八王爷胤祀表达拥戴雍正的意思,那么,雍正的权威就起来了,他就是理所当然的皇帝了。
  而当这时候,胤禩等人再有闲言碎语,那就是欺君之罪,就是谋大逆之罪。雍正想要打击他们,就有充足的理由了。
  所以,雍正才会欲擒故纵。先给予胤禩高官厚禄,让他在朝廷中掌控大权(大权并非实权),一旦他表现出了对雍正没有足够的尊敬,那么雍正完全就可以处置他,理由也非常正当了。
  (胤禩)二、先易后难。
  雍正一生最大的政敌无疑是八王爷胤禩,包括十四王爷胤禵等人。雍正的办法,就是先除掉八王爷胤禩和十四王爷胤禵的党羽。所以,雍正就采用了打击八王爷、十四王爷党羽的办法。
  先打击八王爷胤禩、十四王爷胤禵的党羽,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削枝剪叶,而是打草惊蛇。
  要除掉一棵大树,先剪掉这棵大树的枝叶。当大树的枝叶被剪除的时候,这棵大树虽然看起来还强壮无比,其实已经孤立无援了,再砍掉就容易了。
  我说"打草惊蛇",有人肯定认为我说错了。打草惊蛇,那不是一件坏事吗?事实上并不是坏事。对于雍正来说,这恰恰是好事。他就是要"打草惊蛇"。打草的目的,就是为了惊动蛇。蛇就是胤禩心中的不满。只要把他们心中的不满惊出来,雍正就找到借口了。要打击他,就容易了。
  (年羹尧)三、由内到外。
  雍正还有一招"由内向外"的办法。
  雍正虽然上台了,他自己也有一帮势力了,但是,他自己的这一帮势力,其实并不是很牢固的。比如,有两个人应该是雍正最值得依靠的对象,恰恰是两个人,非常不稳定,对雍正非常不忠心。
  第一个人,是雍正的儿子弘时。弘时在那时候,属于雍正的老大,是雍正天然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弘时却和胤禩靠得很近。经常和胤禩在一起,说一些雍正的怪话。这完全就是吃里扒外,雍正如果不除掉这样的人,他就没办法保持内部的团结。所以,他首先把弘时撵出家,开除了他的宗籍,除掉这颗耗子屎。
  第二个人,就是年羹尧。年羹尧是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但是年羹尧说话行事,不够谨慎,自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功劳,经常做一些放肆的事情。雍正想要建立自己坚强的忠诚的团队,当然不能容忍年羹尧的存在。所以,他才把年羹尧打击了下去。
  打击了年羹尧和弘时以后,雍正把弘历立为继承人,并且重用十三王爷胤祥。这样,在雍正的团队里,就变成很忠诚很团结了。
  有了忠诚团结强有力的团队,要一致对外,就容易了。
  总之,应该说,雍正的三招策略,是非常好不错的,雍正利用这个策略,为他进一步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做完这一切后,已经过去了三年。在第四年时,雍正就向胤禩下手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历史上的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何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雍正成为了这场皇位争夺战的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继承了皇位。
  然而,登基之后的雍正,并没有立马对八阿哥胤禩,这位自己在"九子夺嫡"中最为主要的"政敌"和竞争对手展开清算和报复行动,反而是对其进行了封赏与重用。直到四年之后的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才决定"痛下杀手",为胤禩定下了"四十条大罪",并将胤禩削宗夺爵、圈禁至死,就连名字也给改为了极富羞辱意味的"阿其那"。
  实际上,在这四年时间里,雍正无时无刻不在为最终处置胤禩做着准备,而纵观这件事情整个过程,除了将雍正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阴狠的处事风格彰显无遗外,也尽显了帝王之家内部的残酷与无情。
  八阿哥胤禩,雍正在"九子夺嫡"中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
  八阿哥胤禩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这也使得胤禩成为了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中,出身最为卑贱的一位。
  然而,胤禩并没有因为卑贱的出身而"自暴自弃",也没有选择向命运低头,相反他的斗志与上进心被彻底的激发了出来。
  一方面,胤禩自幼天资聪慧、勤学苦读,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他性格和善、为人谦恭,赢得了许多人的拥护与支持,这其中就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在内的一众康熙皇子,以及裕亲王福全、佟国维、马齐、阿灵阿等诸多朝中重臣。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康熙皇帝对于胤禩也是非常的喜爱,不仅将他委以了重任,更是在康熙于三十七年(1698年)就将其晋封为贝勒爵位,使其成为了当时最为年幼的受封者。
  而伴随着太子胤礽日益放纵、荒诞的表现,以及他与康熙皇帝之间的矛盾持续尖锐,朝中对于胤礽的反对之声也越发激烈,胤禩则一跃成为了众人拥护的夺嫡"热门人员",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禩开始逐渐为康熙皇帝所厌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胤禩等人也开始为争夺皇位而展开了行动,最终的结果确实适得其反。
  先是在"江湖术士张明德案"中,胤禩等人的"抱团"行为被康熙皇帝察觉,"八爷党"就此将全部实力暴露在了康熙面前,就此让康熙感到极度不满。
  而之后在康熙皇帝已然决定准备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的时候,以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以及户部尚书王鸿绪为首的一众朝臣,竟然在御前会议上与康熙皇帝公然"唱反调",坚决抵制太子胤礽,并全力支持八阿哥胤禩,更令康熙对于胤禩产生了极度的愤恨之情。
  可以说,正是由于胤禩的"高人气",让康熙皇帝感受到自己的皇权威严受到了威胁,而胤禩因此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是大打折扣。
  尽管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时候,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可胤禩却没有从中收获任何的好处,反而由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毙鹰事件",被康熙怒斥"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胤禩也就此从"九子夺嫡"中彻底出局了。
  可尽管如此,胤禩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此时的他转而开始支持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表现依旧十分活跃。
  特别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胤禵获封"大将军王",率领大军成功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过程中,胤禩等人给予他极为重要的支持。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禵成为了雍正在"九子夺嫡"后期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不管是自己直接参与夺嫡,还是间接帮助胤禵竞争皇位,八阿哥胤禩都曾对雍正产生过巨大的威胁和阻碍,并且在雍正登基之后,依然有着十分强大的实力,而这也就决定了雍正断然不会放任胤禩不管,对于雍正来说,处置胤禩仅仅是时间问题罢了。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雍正为最终扳倒胤禩做足了准备。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了皇位。
  登基之后的雍正竟然"出人意料"的将八阿哥胤禩晋封为和硕廉亲王,还将其委以为总理大臣的重任,之后又将理藩院和工部的事务交由胤禩署理,全然看不出二人之前曾是争夺皇位的"政敌"。
  然而,在这份表面"和谐"的背后,却是暗藏玄机。
  一来,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一直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像胤禩那样大力发展自己的外部支持力量,这也使得雍正在登基之后,能用的"自己人"非常的少,因而不得已要对胤禩进行拉拢,以获取其支持,从而使得自己的政令得以顺利实施,国家各项事务也能顺利开展。
  二来,雍正此举也是做给朝中官员们看的,以昭显自己广阔胸襟与容人之仁,从而对官员们进行拉拢,使之更好地为自己效力。
  三来,雍正登基之初,皇位尚不稳固,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持整个国家以及朝局的稳定,雍正这样做也是不希望激化朝堂上的矛盾,同时也是要消弭对于自己的反对声音。
  虽然雍正的做法"骗过"了许多朝臣,以至于不少官员纷纷向胤禩进行道喜,并劝谏他应该放下对于雍正的成见,专心为雍正效力,可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却看穿了雍正的用心,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之后发生的事情果然被郭络罗氏所言中,雍正就此开始对于胤禩的清算和报复,只不过,雍正的手段非常高明,他是一步步的对胤禩展开了清算和报复工作。
  首先,雍正打掉了胤禩的重要"羽翼",从内部对"八爷党"集团进行分化和瓦解。
  雍正登基后,命在西北统兵的十四阿哥胤禵回到京城,随即剥夺了其兵权,并将其发配到马兰峪去看守皇陵。紧跟着,借着青海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雍正又让九阿哥胤禟前往随军。至于十阿哥胤䄉,雍正则是以抗旨不遵,且有对雍正大不敬行为为由,直接将其圈禁在了高墙之内。
  至此,这些"八爷党"的核心骨干、八阿哥胤禩的重要党羽,尽皆遭到了雍正的"处分",这就使得在朝堂胤禩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支持力量,只得形单形只的面对雍正。
  其次,就是雍正不断的削弱胤禩本人的影响力。
  前文中说到的十阿哥胤䄉抗旨不遵一事,雍正就安排了胤禩来审理,为的就是让"八爷党"内部的两个人进行"自相残杀",从而挑唆整个"八爷党"集团内部的矛盾。
  在这之后,雍正又想尽一切办法,对胤禩进行敲打,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羞辱,甚至于还有过让其长跪一个晚上的事情。
  可以说,胤禩的不断受辱,不仅仅是其在朝臣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就连许多胤禩曾经的旧部,也因为看到了胤禩如今的"惨状",选择放弃对于胤禩的支持。
  再次,雍正敲山震虎,打击那些胤禩的"铁杆"支持者。
  康熙朝时期,胤禩的主要支持者包括以阿灵阿为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以纳兰揆叙为代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以鄂伦岱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以及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的母家安亲王岳乐家族,除此之外,还有一众与王鸿绪为首的汉族官员。
  对于已经去世的阿灵阿和纳兰揆叙,雍正仍没有放过他们,并在其墓碑上进行了羞辱,雍正将阿灵阿的墓碑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将揆叙之墓改为"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至于在雍正登基之后仍与雍正继续作对的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以及鄂伦岱,雍正也是将这二人发配后处死。
  至于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所在安亲王岳乐家族,雍正先是进行了打压,随后更是将吴尔占等人削宗夺爵,从宗人府除名,郭络罗氏本人也最终被雍正赐死,并被"焚尸扬灰"。
  雍正对于胤禩支持者们的"铁腕"政策,不仅极大的削弱了胤禩的支持力量,更是向众人表明了自己对于胤禩的态度,而这也使得胤禩在朝堂上是进一步孤立,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倒戈一击或者是借此落井下石以讨好雍正,使得胤禩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境地。
  就这样,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皇位已然稳固,并且自觉时机已经成熟的雍正,决定对胤禩展开彻底的清算。
  雍正为胤禩定下了"四十条大罪",不仅将胤禩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驱逐出了宗室,还将其治罪圈禁、折磨致死,并将他的名字被改为了"阿其那",其子弘旺也被改为"菩萨保"。
  不仅如此,雍正还为胤禩扣上了一顶"乱臣贼子"的帽子,以获取更多的舆论支持,而胤禩也就此彻底的身败名裂了。
  "允禩自绝於天,自绝於祖宗,自绝於朕,断不可留於宗姓之内,为我朝之玷!谨述皇考谕,遵先朝削籍离宗之典,革去允禩黄带子,以儆凶邪,为万世子孙鉴戒。"
  综上所述,八阿哥胤禩作为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最为强大的政敌和对手,直至雍正四年(1626年)的时候才最终被彻底扳倒,这期间并不是雍正不想处置他,只是雍正并没有做好最为充足的准备,同时也要考虑朝堂内外的舆论环境与政治形势。而当雍正的皇位彻底稳固,并做好了所有准备后,等待着胤禩的也就只有雍正无尽的怒火以及最为严厉的惩处了。
  就这样,胤禩被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结局十分凄惨。直至五十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为其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身份,并且重新录入玉牒,胤禩也因此得以最终被平反。
  雍正这是在卧薪尝胆,其实不用说胤禩有多聪明能干,只要看看雍正为了整垮胤禩费了多大的劲,就知道胤禩不是等闲人物,就连雍正都暗自佩服他,所以一直等到第四年(1726年),才收拾老八胤禩。
  早期胤禛的势力根本无法和胤礽、胤禩二人相抗衡,但胤禛善于耍两面派手法,懂得韬光养晦、表面竭尽孝心、友爱兄弟搏取了康熙的好感,避开了兄弟们的打击,反而让他成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人。
  胤禩颇有领导才力,善于讨好众心,从小养成随和待人,众兄弟都喜欢跟随他左右,与九弟胤禟、十弟胤䄉、十四弟胤禵交之甚深,而且与诸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厚,老八的才干、为人随和,向来颇受朝中大臣们的肯定。
  康熙帝注重皇子们的骑射技术,少年时的胤禩骑射皆佳,技术精湛,早期康熙颇有认可,13岁时就帮康熙试贡马,辨别马的好坏,康熙二次亲征时,在太子胤礽的口谕里,还称赞过胤禩,小小年纪射猎的兔子数量和几个兄长一样多。
  胤禩待人处事体贴细致,早期得到康熙的喜爱,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展露。康熙第一次举行分封阿哥爵位时,除了胤禛、胤祺、胤佑受封贝勒,胤禩也是当时年龄最小受封为贝勒的。
  此后康熙多次只派任务给胤禩,曾与三阿哥胤祉一同办理政务,重建东岳庙等事宜,并帮助裕亲王福全重建料理广善库,裕亲王福全生前,还曾多次赞扬胤禩有德有才。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和康熙父子的矛盾升级,第一次废黜太子时,当时的局势讳暗不明,康熙命胤禩署内务府总管,这也体现出康熙对老八的信任与器重。
  太子被废后,对储君之位觊觎已久的老大胤禔此时蠢蠢欲动,上窜下跳,大有舍我其谁之意,于是遭康熙严斥和打击,此后胤禔自知与皇位无缘,便开始向康熙吹捧胤禩,算命的人替老八胤禩面相,此后必定是大贵之人。
  康熙一听勃然大怒,认为胤禩有觊觎皇位之心,并说"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有勾结党羽想谋害胤礽,所以将他治罪,向来崇拜胤禩的胤禟邀胤禵一起带着毒药前去阻谏,胤禵过激的言语间冲撞了康熙,拔刀相向,差点诛杀了儿子胤禵,好在五阿哥抱住劝阻,在众多儿子的跪求下,康熙就此平息,并下令责打胤禵二十板,逐出宫去,这才化解了一场父子冲突,但康熙此后对胤禩再没有好印象。
  废黜胤礽没过多久,康熙有点后悔了,期间与大臣们的言谈中,故意时不时流露出重立太子之意,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议,让大臣在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这时八爷党的人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在举荐太子时,说胤禩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然而,康熙就不高兴了,他想复立胤礽,重新择立新太子,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但朝中重臣一致举荐胤禩为太子,这样一来,胤禩留给康熙勾结外臣的印象,在康熙心中大打折扣。
  太子胤礽经过一次冷宫后,大臣纷纷倒向老八胤禩,老八势力的加强,让康熙对其加以防范,更让胤礽惶恐不安,于是做出一些不法行为,再次遭康熙的不满和反感,二度被废黜。
  后来发生"死鹰事件",让老八胤禩一蹶不振,彻底失去储君之位的可能。
  老八胤禩多次被父亲打压和反感,并没有灰心,始终在找机会表孝心。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在热河巡视,本该胤禩去随行的,但恰巧这天是他前去祭拜,生母良妃,未及时赴行请安,为了表自己的孝心,并派人给康熙送两只老鹰,但是打开来竟然是奄奄一息了,康熙非常气愤,认为胤禩有诅咒自己,于是对外宣告:"自此朕与胤禩,断于父子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胤禩彻底失去夺嫡的资格,此后康熙又把胤禩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停了,即便被如此打压,和父亲的不待见,胤禩在朝中的仍有较高的威信,比如大学士李光地,一直认为众皇子当中,胤禩是最贤能的。
  由此可见,老八胤禩的实力到底有多大了,至少有足够的威信影响朝堂的势力。后来,康熙认为对老八胤禩处罚有点过,于是又命人将其的俸禄与银米恢复,此后康熙也交给胤禩办理一些政务。
  康熙驾崩后,老四胤禛继承大统,这也意味着胤禩不幸的时刻由此开始。
  雍正继位后,封为和硕廉亲王,还命他与胤祥、隆科多、马齐共四人总理事务。实际上,老八虽然夺嫡失败,但实力和势力还在,所以雍正没有动老八,反而重用他的原因。
  雍正欲想稳固皇位,就得先稳住老八,从而一步地剪除老八的羽翼,雍正先将胤禩身边的心腹尽行遣散,剪除他的庞大翅膀,并屡次告诫大臣不要重蹈朋党的教训,可谓是敲山震虎。
  雍正即位初,先收拾的是自己胞母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胤禵是在自己作死,老八对雍正的不服是藏在心里,表面上该臣服还得臣服的,但胤禵却把不服的表现出来,处处跟雍正作对,雍正顺他的意,打发他去为康熙守灵了,从此胤禵就废了,一直都在幽禁中度过。
  雍正打击胤禵,目的也是在敲打八爷党,老十四胤禵这一倒,拔掉了八爷党里应外合之势,雍正也就可以腾出手对付真正的八爷党了。
  雍正元年,青海因战事吃紧,雍正将所有的精力都放诸于外患,内患就先搁置一边了,但对于胤禩等人仍时加防范训斥,雍正帝命廉亲王胤禩负责在太庙端门前设更衣帐房,因为是新制的更衣账房,油漆味大,雍正为此发怒,罚老八胤禩跪在太庙前跪一夜。
  雍正二年,雍正面对八爷党的庞大翅膀,决定拔翅膀,先将胤䄉圈禁,胤禵的大将军王,年羹尧也取代了,胤禩岌岌可危,雍正屡次对胤禩刁难,说他广结朋党、不知悔改,便将他的党羽予以铲除了个一干二净。
  雍正三年,雍正开始发起了对胤禩的总攻,先革去王爵,撤出佐领,并鼓励大臣们弹劾他,屡屡对他加以罪名,等到胤禩不再具备威胁的时候,就是开始动他的时候。
  雍正四年正月,雍正点名批评了老八胤禩"狂逆以极,怀挟私心",不能再对其宽忍了,否则对不起先帝,还提起当年康熙病愈后,雍正说自己很高兴,但是胤禩却很忧虑,说皇上现在好是好了,以后还未知呢,朕闻之,不胜惊骇,绝对不容这样不忠不孝大奸大恶的人。
  于是,在正二月雍正迫不及待将胤禩、胤禟二人从宗人府除名,黄带子革去,还将胤禩之妻"福晋"之名除去,逐回外家,并将胤禩被囚禁于宗人府高墙中,此后宣告他的罪行。
  后来,雍正这样还不解恨,还将胤禩、胤禟改名,胤禩改为"阿其那",胤禟为"塞思黑",老八的儿子弘旺还改为"菩萨保",就在胤禩被囚禁不久,呕病卒于宗人府高墙内,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的。
  结语
  自古帝王都是这样,不会让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治集团存在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生在皇家根本没有亲情可言。所以从雍正继位开始,意味着八爷党已经失败,即便是失败者,但胤禩仍有一批拥护者,在朝臣中威信较高,这对雍正来说,始终是个麻烦,必须得除掉,只不过雍正卧薪尝胆,一步一步的强大自己的实力,等到合适的机会,一并除去了胤禩和八爷党的人。
  —End—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办。
  雍正刚继位那会儿,要处理的事情太多。首先要把最有威胁的十四阿哥胤禵给办了,但是又不能引起众位兄弟们的恐慌,否则一定会鱼死网破。
  于是乎,雍正重点稳住了八爷党的成员,将八阿哥胤禩提拔为总理王大臣,这么一来胤禩就没话可说了。胤禩闭嘴,那么一直跟雍正唱反调的八爷党也就闭嘴了。
  一、腾出功夫来收拾真正的威胁。
  就算是到现在为止,都有人声称,十四阿哥才是康熙选定的接班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谁都不会在晚年把10万大军的军权随便交给一个人,除非这个人是自己的接班人。
  胤禵在康熙晚年,被任命为大将军王,手握10万大军,代替康熙出征平定西北叛乱。你别说胤禵还真的建立了功勋,甚至攻入了拉萨,平定了西藏。
  不光得到康熙的信任,而且又有了军功作为支撑,胤禵回来继承大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惜这个时候康熙忽然就驾崩了,雍正成功上位。
  姑且不论康熙是否真的有意把大位传给胤禵,光看胤禵的战功和手里的10万大军,就让雍正有些瑟瑟发抖了。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对付京城内的敌人,而是要收拾了胤禵。
  因为如果胤禵利用大军为自己夺位,雍正的皇位压根就坐不稳,毕竟康熙看好胤禵,而且胤禵刚刚给大清朝立下军功,你雍正有什么?
  所以雍正在登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胤禵给召回来。在召回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胤禵和家眷们是分开走的,结果雍正半路上不仅派人搜查了胤禵的姓李,连胤禵的家眷们的行李也遭到了半路严查。
  这件事直接成为了胤禵和雍正爆发矛盾的导火索,因为在胤禵和旁人看来,雍正这就是做贼心虚,他担心康熙会留下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传位给胤禵,所以必须要先查出来销毁。
  既然已经做了坏人了,那就坏事做到底吧!等到胤禵回来以后,雍正不仅剥夺了他的所有职权,而且还打发他去守皇陵了。
  二、刚除了内忧,又来了外患。
  雍正搞定十四阿哥以后,按道理就要收拾八爷党了。但是在雍正元年,西北又出幺蛾子了。当初帮着清军平定西北叛乱的罗卜藏丹津,对清廷的分封十分不满。
  他觉得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嘉奖,反而被削弱了权力。没错,他没有感觉错,清朝这么安排就是为了扼制他的发展。
  于是乎在康熙去世以后,胤禵回去奔丧,这哥们就开始叛乱了。胤禵是绝不可能再用了,所以雍正这个时候就派遣年羹尧做为抚远大将军前去平叛。
  整件事还是比较顺利的,不过拖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了雍正二年三月,整场战争才算结束。长达七八个月的时间,让雍正寝食难安。
  为啥?因为当时年羹尧带出去的人马有20万人之多,这些人马每天都需要供应大量的粮草,时间越长,清廷的压力就越大。
  结果打赢了那还好说,毕竟花钱办事了。可是如果年羹尧打败仗了呢?那甭说年羹尧要被处置了,对于刚刚登基上位的雍正来说,也是致命一击。
  到那个时候,满朝文武都会觉得雍正的领导能力有问题,地位不稳的雍正,极有可能被人赶下台。所以这一仗事关重大,雍正日夜操心,压根就没工夫再抽身对付八爷党这帮人,胤禩自然也就能躲过一劫了。
  三、从雍正二年开始,胤禩就已经开始被打击了。
  打击对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雍正想要灭掉的不是普通的大臣,而是自己的亲兄弟。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手,那么对不起,你肯定会遭到各种非议。因此雍正打压八爷党也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在雍正元年,雍正便将八爷党给拆分了。虽然胤禩被任命为理藩院尚书,并且负责管理工部事务,可是八爷党的其他成员,却无事可做。比如说九阿哥胤禟就被雍正打发到西宁前线去了。这么做可以将胤禩孤立起来,从而各个击破。其次,雍正二年,雍正开始收拾胤禩身边的朋党。比如说揪出马尔齐哈、常明等人,声称他们是奸佞小人,并且还是胤禩昔日的党羽。这种指名道姓的打击,其实早就把胤禩的老脸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再者,到了雍正三年,雍正终于腾出手来了,他开始明摆着收拾胤禩。直接指责胤禩有动摇百官意志的嫌疑,而且一再阻挠雍正施政。所以在宗人府的议定之下,胤禩应该被革去王爵。此后雍正每天派遣4名侍卫跟着胤禩,其实就是在监视胤禩。最后,雍正四年,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雍正这个时候已经无事可做了,自然就动手解决大麻烦了。胤禩、胤禟被一撸到底,除了宗人府除名外,还被抄了家,甚至改名为阿其那和赛斯黑,也就是猪狗的意思。他们俩也被圈禁了起来,不久两人就都挂了。
  由此可见,雍正对付八爷党的套路,那是一环扣着一环。没工夫的时候就先稳住你,有功夫了二话不说就来收拾你了。
  总结:雍正收拾人的时候,总喜欢搞名正言顺这一套。
  给胤禩提出的罪状有40条,给胤禟提出的罪状有28条。后来给年羹尧的罪状多达92条,收拾隆科多的时候,也列出了41条大罪。
  一言不合就搞出这么多条大罪,这是跟谁学的呢?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崇祯皇帝收拾袁崇焕的时候,崇祯给他列了9条大罪。由此可见,收拾这些大人物,不多列几条大罪,是不足以服众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胤禩应该是康熙晚年发生的"九子夺嫡"中实力最大的一个,也是对雍正皇位最有威胁的人,按说在雍正继位以后,应该首先打击胤禩,其实,雍正也想这么做,但是由于他刚刚继位,帝位还不是十分稳固,而胤禩及其追随者在朝中还有不小的力量,所以,雍正还不敢贸然对胤禩采取行动,而是采取手段稳住胤禩,在时机成熟后,才一举将胤禩一党全部一网打尽,彻底消除了后患。
  雍正继位伊始,不但没有处置自己的政敌胤禩,反而出人意料的对他进行重用,在继位的第二天,雍正就任命胤禩和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四人为总理事务大臣。不但如此,雍正还封胤禩的儿子弘旺为贝勒,弘旺的爵位当时在雍正的子侄辈中仅次于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在"弘"字辈中算是比较高的了。
  雍正在任命胤禩为总理事务大臣后,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一日,加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将其改名为允禩,不久又任命允禩为理藩院尚书。雍正不仅重用允禩,对他的亲戚、党羽也广为施恩,将允禩的舅舅噶达浑由贱籍升为旗民,赐其世袭佐领的职务;允禩的手下苏努、佛格、阿尔阿松、满都护、佟吉图等人都被雍正加官进爵。
  在对胤禩给予重用的同时,雍正腾出手对允禵、允禟进行打击,将允禵派到景陵名为看守陵园,实际进行软禁;对胤禟以遵循旧制,派遣王公往赴军前为名,将其发遣西宁。这不过是雍正分化政敌的势力,逐个打击的策略,对此,允禩心中也非常明白,这就是雍正欲抑先扬的手段而已。
  在允禩被册封为亲王的时候,其亲属、部署前来向他祝贺,允禩的福晋郭络罗氏曾说:"有什么可喜可贺的,不知道哪一天就要掉脑袋呢!"允禩也曾对人说:"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可见,允禩对雍正对自己采取先安抚的手段,已经看的非常清楚了。
  对于一个长满刺的枝条,只有将刺全部剃掉,才好下手拿。雍正在处理了允禩的其他几个心腹之患后,就已经开始准备对允禩动手了,他只有找到允禩的错误才能够找到突破口。雍正先从小事入手,在精神上对允禩进行折磨。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雍正以太庙更衣房的油漆味过大,竟然让主管工部事务的廉亲王允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庙前一昼夜。当年的十一月,雍正又指责允禩昔日为其母妃办理丧事的时候过于奢靡,是"伪孝矫情"。雍正以这种小事对允禩进行责罚,不过是故意让允禩难堪而已。
  对于雍正的主动进攻,允禩也不甘坐以待毙,在暗中也在不断拉拢势力,收买人心,希望能够在雍正动手的时候可以与之抗衡。雍正在将允禵等人处理完后,对允禩就露出了本来面目,不用在掩饰、演戏了,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谕责胤禩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动摇百官的意志,搅扰阻挠自己的施政方针。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召见群臣,声称:"廉亲王允禩狂逆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但是,雍正对于允禩的指责,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随即,雍正下旨将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人革去黄带子,并由宗人府除名。二月初七,将允禩等人圈禁在高墙之内。
  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初四,雍正再次下令将允禩改名为"阿其那",有人说是"狗"的意思,也有人说是 "不要脸"的意思。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的罪状颁示全国,其中胤禩的罪状有四十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死于监所,也有人认为他是被雍正让人给毒死的。
  雍正之所以在继位之初没有急于对自己主要的政敌允禩动手,主要是考虑到当时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对他继位的合法性有不少的议论,甚至怀疑其是谋害了康熙皇帝得到的皇位,为了尽快稳定局势,只有采取稳妥的办法,稳住各方势力,再慢慢计较。所以,雍正对允禩的重用,只不过是其为了分化瓦解政敌的势力,而采取的策略而已。
  在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虚伪残忍的帝王,也有人说他是务实勤政的明君。雍正的性格喜怒无常,这一点他自己也是承认的,早年,康熙皇帝就曾经因此批评过他,在他当上皇帝以后,雍正专门制作了一副挂屏,书写着"恩谕、戒急、用忍"六个大字,用以警醒自己,从他继位后处理允禩的事情上,也可以看出他确实在"忍"。
  不过,对于雍正采取的雷霆手段,其实也可以理解。由于康熙后期朝廷政治腐败混乱,雍正要想稳定自己的地位,只有巩固皇权,用严厉的手段打击政敌、朋党,在强化皇权和维护亲情之间,雍正只能选择了强化皇权,这样才能保证政权的高度统一。
  八阿哥胤禩看起来是除了当过太子的二阿哥胤礽之外,对雍正胤禛最大的对手,但是,当真胤禩对胤禛夺位有很大威胁吗?事实上可能性并不大,所以雍正继位以后,对八阿哥是后面才解决,因为根本不用担心。
  八阿哥胤禩失去皇位竞争,基本在康熙晚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首先,八阿哥招摇过市,早就在二阿哥胤礽第一次被废就利用自己广交大臣朋友出来为他造势。这一点根本就不是什么聪明表现,事实上从宋代以后,所谓皇子和群臣交往就是君主非常忌讳的事情,所谓结党营私,明清两代更是典型,而且越是厉害的皇帝在位,对这种事情越反感。像明太祖、明成祖、包括康熙,更加忌讳,八阿哥急功近利不懂收敛,这种小聪明怎么可能瞒得过康熙?所以康熙痛斥八阿哥,贬低其出身,胤禩的母亲毕竟不受待见,当然这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主要还是胤禩太招嫉恨。所以有胤礽复位的一幕。
  但之后哪怕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也基本打消了胤禩上位的可能性,这就是通过提升十四阿哥胤禵,让他领军入西藏抬举地位。
  历来都知道,十四阿哥早期一直是八阿哥、九阿哥关系非常铁的小兄弟,本来不在争位的中心。八阿哥被痛斥,十四阿哥出来帮着说话,这一点很让康熙感动。认为既有亲情又有侠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老四胤禛当时为太子说话也是获得康熙高看的一个重要节点。
  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晚年其实已经知道自己失去上风,他的聪明就是转为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因为胤禵除了感情交好,另外对他老八还是满尊重的,所谓退而求其次,至少会比其他阿哥上位更受优待。
  胤禵和九阿哥胤禟都参加了出征去西藏,在争位最后的关键时刻,老八胤禩在京城并没有特别可靠的人脉,隆科多在关键时候早被四阿哥胤禛拉拢,而同时胤禵、胤禟又在西藏被川陕总督年羹尧所制衡,胤禛能够成功已经显出他冷静、智慧,而且关键时刻能够得到关键人物力挺的超凡本领,胤禩顶多在广交人脉这一点让胤禛佩服外,可实际上胤禩的人脉在重要时刻又不起太大作用,也充分证明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他不善于甄别哪些人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再说,雍正得位以后,稍微提升一下胤禩的待遇,胤禩就丧失了斗志,到底是他灰心失望还是对雍正有些疏忽大意都很难说。假如说大局已定,老八就丧失斗志,更加看得出胤禩之前的名声经营属于虚有其表。
  实际当时最雍正威胁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同胞兄弟十四阿哥胤禵,他是康熙册封的抚远大将军,身边有延信、傅尔丹等满清将领。但是,十四阿哥面对康熙驾崩,四阿哥登位也毫无其他举动,这就是年羹尧以川陕总督同样统领一批满汉将领可以制衡有相当关系。
  胤禵与胤禛关系疏远这是当时公认的,但是,胤禵毕竟还是无法撕破脸,表明胤禵只有军事才能,没有更大的政治才干或者野心,这一点恐怕与当年韩信没有选择撕破脸与刘邦分庭抗礼有点相似。
  所以雍正对大局有清醒认识,面对当时胤禵、胤禩、胤禟、延信等,包括后来年羹尧、隆科多等关系变化,虽然局面肯定非常复杂,但雍正能分得清轻重缓急,大体都没有出现特别意外,所以显示了令人钦佩的才干,区区胤禩根本和他不再一个段位。
  因为雍正得稳固权力后才能动手。
  雍正的实力最初是不如胤禩的。雍正能够上位,核心力量是康熙留给他的张廷玉和隆科多两大文武支柱。
  清朝历史上,唯一被皇帝公开喊舅舅的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
  所以,雍正完全掌握行政、军事体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历史传承来看,雍正拥有的个人力量非常薄弱,大体是废太子残余力量的一小部分。而当时胤禩的支持力量非常多:
  本系安亲王势力;大、八、九、十的母族力量;损失不多的大阿哥~明珠党;马奇等上书房官员。佟国维等势力。
  佟国维与马奇:
  废太子集团经历索额图被处死,太子二废的多次打击,已经基本消散了,雍正能够接收的力量并不多。这是雍正无奈缓步对付胤禩胤禟的原因。
  退职公爵佟国维看不清局势,错误支持胤禩而被康熙斥责回家
  马奇一直认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传说被康熙当众殴打,降职。
  八/九+十,其实是两个小集团,九与十关系最好,属于一体
  大阿哥与明珠党核心人物纳兰明珠。他儿子是我们都听说过的纳兰容若
  雍正贵为皇帝,要轻易拿下八阿哥胤禩也不是那么容易,至少有三个方面让雍正不得不隐忍四年才收拾胤禩。巩固皇权
  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其实相当的凶险,九子夺嫡在整个大清朝是闹得最厉害的一次皇储争夺事件。康熙死得比较突然,四阿哥胤禛能够顺利继位,既靠运气,又得源于朝中的实力派站在了他那边。
  胤禛有实力,并不代表他最大的政敌八阿哥胤禩的实力比他弱很多,其实两人的实力旗鼓相当,唯一的区别在于康熙在世时候对两人的态度不同而已。
  刚刚登基的雍正不可能立刻将自己的死敌置于死地,这不符合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传统。鱼死网破的事儿对于雍正来说实在是划不来,新朝刚立,新皇登基,第一要素一定是求稳,稳定臣心、民心。
  对于雍正来说,稳定皇权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要缓和曾经最大的政敌八爷党的领头人八阿哥胤禩的关系。只要胤禩稳定下来,给予雍正足够的缓冲时间,皇权得以巩固,未来才有可能彻底的打压胤禩一党。党羽剪除
  雍正登基后,满朝文武其实各有派系,大家都心知肚明,比如当时最重要的两个人,十四阿哥胤禵是兵权最重的西北大将军王,手握满清20万精兵,但是他是八阿哥胤禩的铁杆儿;陕甘总督年羹尧又是雍正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封疆大吏,更是自己的大舅子。
  在这些皇子当中,更是雍正派和八爷党泾渭分明,站队明确,他们又各自在朝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就形成了强大的联保势力,这股政治势力对于雍正来说也是不小的威胁。
  雍正要动八阿哥胤禩,必须要将他这些党羽剪除才行,如果贸然对胤禩动手,他的党羽既可能对雍正皇帝发难,甚至可能采取极端手段,这对整个大清政权的稳定极为不利,雍正皇帝不可能做这种急不可耐的选择。
  如何剪除胤禩的党羽呢?雍正皇帝用了两招:1、对待胤禩是明升暗降;2、对待党羽是极力打压。
  雍正登基后,就任命了四位总理王大臣,相当于明朝的宰相,其中就有胤禩。这是雍正的高明之处,明面儿上告诉胤禩及其党羽,当年的储君之争结束了,现代哥俩已经确定了君臣名分,但是当哥哥的不会计较弟弟当年的敌对态度,依然重用胤禩。
  雍正授封胤禩为总理王大臣的同时,还授予他亲王的爵位,这是拉拢,但是,雍正让胤禩这位总理王大臣负责的具体事务却是工部和礼部,一个搞建设,一个搞外交,这两个部门一个可以捞钱,一个却是清水衙门。
  雍正并没有将吏部和兵部交给胤禩,而是交给十三爷胤祥,他也是总理王大臣,胤祥才是雍正真正信任的人,这两个部门才是真正的要害部门。
  雍正对待胤禩最大的党羽西北大将军王胤禵做得非常坚决,胤禵还是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西北叛乱没有结束的紧要关头,急令胤禵回京为康熙守灵,并立刻让年羹尧接手了西北20万大军的指挥权。回京后的胤禵在为康熙守灵后,直接被雍正派去为康熙守陵。
  守灵和守陵是两码事儿,前者最多跪在棺材前哭几晚上,后者却是一直呆在康熙的景陵前不得离开,至于多久,那就雍正的心情。雍正的心情一直不好,直到他死后,胤禵还在景陵守着,直到乾隆继位后,才将这位亲叔叔放了回来。宗族压力
  第三个方面就是雍正十分忌惮皇族宗亲的压力,谁都知道雍正要收拾胤禩,但是雍正却不能立刻动手,除了前面说的政治原因外,还有就是宗族因素让雍正不得不考虑。
  满清皇权和其他朝代皇权组合有着细微的区别,满清政权在当初建立之前,实际上是股份制,比如努尔哈赤时期的八王议政,顺治、康熙朝开创的铁帽子王制度等等,这些都说明满清皇权并不是一家独大,皇帝对其他的势力多多少少是有顾忌的。
  雍正皇帝刚刚登基就要剪除自己最大的政治对手,这对皇室宗亲来说不可接受,会给他们一个直接的信号——皇权要打压宗亲势力。
  一旦这些皇族宗亲对雍正皇帝的作法不满,形成内部势力联盟,这就会给雍正皇帝带来极大的麻烦,雍正皇帝要强力推行的新政就会收到极大的阻力。雍正相当的清楚这方面的复杂关系,他必须在前期放出"合作、团结"的姿态出来,一边迷惑、稳住八爷党和宗亲势力,一边利用这段时间巩固皇权,加大对朝局的把控,等待时机。
  综上来看,雍正皇帝为了铲除自己最大的政治对手胤禩,用了足足四年的准备时间,不得不说雍正皇帝具有很高的权谋手段,他不愧是大清王朝最有政治能力的皇帝之一。
  前言
  在康熙末年发生了"九子夺嫡"的案件,而其中又是以雍正最后胜出。那么胜利后的雍正为何没有即位之处便处死掉八阿哥胤禩呢?其中有什么隐情呢?雍正即位之处的危机
  康熙末年,虽然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他的即位也引来了许多的风波,毕竟在康熙的儿子中雍正并不是最受宠爱的一个人,所以康熙几乎没什么可能让雍正即位的。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流言蜚语便来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说雍正弑父,说雍正为了自己能够当上皇帝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当然还有人说,雍正在自己父亲去世之后雍正本人篡改了遗诏,流传的说法是这样的。
  本来康熙是想要传位给皇十四子的,但是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所以就这样,在合法的途径中,雍正即位了。所以雍正即位的初期,他的皇权是不稳定的。都在传他是弑父杀君才换来的皇位。所以天下人也并不服气。
  虽然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但还是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这些流言蜚语之外,雍正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厌恶雍正即位的这件事情。雍正的母亲乌雅氏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此子不是先皇心之所系"。并且狠狠地拒绝了雍正想要封自己为皇太后的这种说法,所以这令雍正本来就岌岌可危的皇权更加的摇摇欲坠。
  由此可见,雍正即位的初期政权是不稳定的。所以雍正不敢立马就对八阿哥起杀心。雍正一贯的风格
  还有一种理由是:雍正一贯的风格都是这样的。这种说法为什么会流传呢?从康熙末年九位皇子各自发挥自己的本领去争夺皇权之时,雍正本人就是一直的不争不抢,对什么事情都是淡然处之。正所谓: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而处于沉默过程中的雍正一直在暗暗的积蓄实力,所以当他出山的那一刻,雍正本人便立刻成为了夺嫡的大热门。而且不光这一点,就连面对自己的重臣年羹尧的时候,雍正都是将他捧在了天上,甚至可以说出: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这类如此肉麻的话。然后将他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当年年羹尧帮助雍正夺得了皇位,所以雍正对其也是百般依赖。在年羹尧平叛疆域有功的时候,雍正可以对对年氏一族关怀备至。年羹尧旧疾复发及妻子得病时,雍正帝都再三慰问,赐送药品,并时常与年羹尧手谕往来,告知其妹年贵妃在宫中的情况。
  当年羹尧由于自己的功劳而表现骄纵的时候,雍正便可以为他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所以由此看出,雍正一贯的作风都是慢慢地折磨人的。先是将他重重的捧到天上,然后重重的摔在地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雍正不敢立马处死八阿哥的第三个原因:八阿哥还是有些实力的。
  作为九子夺嫡中最有希望胜出了八阿哥,也是有些本领的。要不也不会在康熙末年中得到了许多大臣和皇子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和雍正为亲手足的皇十四子。可见雍正本人还是有些本领的。
  所以面对这一切,雍正即位后便将八阿哥封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而且雍正即位后,肯定会对众多皇子们下手的,所以众多位皇子为了自保也会联起手来抵御雍正的迫害的。所以雍正是没有可能先处死八阿哥的。个人看法
  虽然雍正即位之处并没有立即处死八阿哥,但是还是在四年之后将其赐名为"阿其那"这般侮辱人的名字,可见雍正本人多么的残忍。
  我是123看历史,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1967年广州机场,一英国老外带2只老鼠出境,差点盗走原子弹机密1967年,广州白云机场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安检时,发现一个英国老外的行李中装着两只脏兮兮的灰老鼠。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怀疑,毕竟,把人人喊打到处钻洞的老鼠当成宠物的,怕是世间少有。但是幽州在什么地方,为何幽州总会成为叛军的根据地?熟悉宋朝历史的人经常听到一个名词,就是幽云十六州,这是唐朝末年的儿皇帝石塘敬在乱世中为了争取辽国的支持,于是把这块地区出卖给了辽国,以至于直到灭国,两宋也一直没有收复这块地方。实际1950年,山东一管制犯被告知你的代号是奥克斯,中央领导要见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此时在山东无棣县县委办的张学德正在为一事发愁,因为他的上级让他寻找一位名叫牛宝正的人。张学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位名叫牛宝正的人,可是在与公安局北京张家湾为何有曹雪芹雕像?芳菲同框曹雪芹目光还一致2022年3月20日,北京雪后艳阳高照,芳菲和小女Alice去通州张家湾赶集,惊喜地发现在萧太后河边的一座桥边,竟屹立着曹雪芹雕像。曹雪芹为什么会屹立张家湾火葬还是土葬?北大教授吴飞建议恢复土葬,土葬是人最后的体面对于去世的前辈遗体的安葬,如今已经广泛流行火葬的形式,可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前半年来一直采用的是土葬的形式。而入土为安,落叶归根这个成语也流传甚广,代表着土葬是人最后的体面,在1948年,中原局面复杂,刘邓给中央发报请陈毅任中野司令1948年,中原局面复杂,刘邓给中央发报请陈毅任中野司令!朱德和毛泽东1948年春,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进入城南庄,住在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里。城南庄在中共中央的历次驻地中,算1984年粟裕逝世,中央在他的讣告通知上写下一句话,连元帅都没有提起粟裕将军的大名很多人应该都并不陌生,一个戎马一生,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人物。粟裕的作战风格往往都出其不意,打过无数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1984年,这位传奇将领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1983年乔冠华病逝,章含之对葬礼安排提出三点要求,中央同意1983年,中国传奇外交官乔冠华去世,在对他的葬礼安排上,乔冠华的妻子章含之提出了三个要求引发争议,后中央表示同意,章含之提了哪三个要求?乔冠华和章含之不太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对乔从难民到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风云一生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Albright)1937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奥尔布赖特的原名为玛丽亚娜科尔贝洛娃(MarieJanaKorbelova)。家人先是称北齐奇葩皇帝高洋世所公认,北齐是中国历史上集疯子变态精神病皇帝之大成的知名王朝,而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说他是史上最变态最疯狂的皇帝也不为过。高洋的老爸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家世显赫,但是高洋让梦想变成激情的故事在上个世纪,印度成为英国人展示力量的舞台。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有一长串令人尊敬的杰出名字,除了克里夫到哈夫洛克和克莱德,还有韦尔斯利梅特卡夫奥特伦爱德华劳伦斯。另一个伟大而又声名狼
解放战争中那4场战役我军以多打少却战败,都是谁指挥的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我国又进入了内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为谁能赢得中国领导权而展开了搏斗,在战场上,我们有人民的支持优秀的将领,当然国民党虽然贪腐问题严重但也并不1951年,一特务被捕语出惊人害死杨靖宇的叛徒就在解放军中当官在1840年起,中国开始陷入长达百年的动荡之中。这一百多年间既是百年的屈辱史,同时又是百年的抗争史。在此期间涌现出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2支前模范颜红英19岁时驾船送解放军过江,脸被炸伤现已91岁高龄曾经看过一张照片,令我印象深刻。我开始还以为是电视剧剧照,后来才得知竟然是真实拍摄的。就是这张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老照片。照片中扎着大辫子身材瘦弱正在努力划船的女孩,就是颜红英。她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54集团军成立,军部驻地为什么选址新乡?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54集团军成立,军部驻地为什么选址新乡?54集团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前身54军历经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对越反击战。54军将星璀璨,走出了董占林何其宗张万年李1955年,有两位政工将领,成为12大军区司令员之一,他们是谁1955年,上头将建国初期的六大军区拆散成十二个军长。新成立的十二大军区是以军区总部机关,驻扎在哪座城市,这个军区名称就叫什么。比如建国初期的东北军区,在1955年被取消了,新成立魏孝文帝迁都,为什么没有选邺城?邺城,就在今天的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今天的临漳不太起眼,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算是北方的核心城市之一。邺城原为曹魏统治中心,其后成为后赵与前燕的都城。北魏的道武帝和明元帝就曾经打算迁都英法与美国的关系谁更铁英美都是央格鲁萨克森人的后裔,两国文化一脉相承,同是五眼联盟的成员,一口英语倍感亲切,应该是天然盟友。历史的恩恩怨怨,现实的爱恨情仇互相交织,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一条不宽的英吉利废太子,屠大臣吴大帝孙权早年精明,晚年为何却犯了糊涂?孙权字仲谋,生就了一副碧睛紫髯的天生异像。江东的基业虽是其父长沙太守孙坚和其兄小霸王孙策开创的,但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孙权。如果以一句话评价孙权的一生,那就是早年精明强干晚年却犯了糊解放军三大舰队之一,东海舰队司令部,为何设立在浙江宁波?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海军发展建设的故事,例如北海舰队的舰艇驻地等等。今天,我们聊聊东海舰队。东海舰队属于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之一,司令部设立在浙江省宁波市。认楚昭王第8节蔡国叛楚历史故事讹了唐国人,囊瓦接下来继续讹诈。这次倒霉的是蔡国人。公元前509年,蔡昭侯到楚国朝见楚昭王。同样,先见了令尹囊瓦,给囊瓦送了一大整车的蔡国土特产。然后朝见楚昭王。让囊瓦眼红古文观止之2周郑交质周王室自从平王东迁以后,日渐衰微,再也无法控制诸侯国,以致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故事。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大臣。周平王很信任虢公,打算分权给虢公,郑庄公因此怨恨周平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