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从人口数千的原始部落,到14亿的人口大国,中国的历代人口是如何变化的?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衰减,总是和王朝的兴盛和衰败息息相关的,盛世人口爆发式增长,乱世人口又急速衰减,人口的变化是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社会整体环境的。简单叙述一下吧,由于古代真正的人口调查是从战国初期开始的,我们便从战国时期开始回顾。
  战国时期
  虽然有史料显示,战国初期开始已经开始有了人口调查统计,但由于当时的资料并没有保存下来,因此很难详细得知当时的人口情况。
  根据当时的各国兵力情况,以及当时各国征兵的相关资料来推算,大约在战国末期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左右,当时中原各国的人口总计在3000万左右。秦朝时期
  得益于商鞅变法的成果,秦国的户籍登记制度是相当完善的,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朝廷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
  战国末期,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由于战乱的发生,百姓流离失所,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开始迅速衰减。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此后人口开始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但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人口也不过恢复到战国末期的水平,也就是3000万左右。两汉时期
  1、秦末动乱造成人口衰减 。秦末天下大乱,再度进入乱世之中,随着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导致人口再次衰减,到刘邦建立汉朝,天下再次稳定,此时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600万左右。
  2、西汉前期人口持续增长 。由于秦末以来长期战乱导致百业凋零,西汉初期的历代帝王均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这使得西汉国力得到迅速恢复,而全国人口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爆发式增长。到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时,西汉人口已经恢复至3600万。
  3、汉武帝时期人口有所下降 。进入汉武帝时期后,由于长期和匈奴作战,再加上徭役赋税开始加重,这使得从汉武帝中期开始,西汉人口增长开始停滞,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西汉人口下降至3200万左右。
  4、西汉后期人口再度膨胀 。汉武帝之后,昭宣中兴的出现,使得西汉国力再度获得恢复,而西汉人口也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增长。至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西汉人口增长至57671401人(《汉书》)。
  5、新朝末年人口断崖式下降 。王莽篡汉后,当时全国人口基本维持在5600万左右,但在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后,随着战乱的爆发,人口开始大规模衰减。到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全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了2800万人。
  6、东汉时期人口持续增长 。东汉建立以后,随着全国局势的稳定,人口再度开始持续增长,而且这种增长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到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时,全国人口约为5500万。魏晋南北朝
  1、三国时期人口锐减 。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全国再度陷入持续战乱之中,长期战乱造成了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到三国后期(263年),全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了820万左右。
  2、晋朝时期人口短暂恢复 。三国后期,在战争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人口有所恢复。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天下重新一统时,根据《晋书》记载,当时全国人口已经恢复至1616万。
  3、五胡乱华人口再度下降 。然而西晋的统治并未维持多久,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接踵而至,这使得刚刚短暂恢复的人口再度开始下降。到318年时,全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200万左右。
  4、南北朝时期人口增长缓慢 。在进入南北朝时期之后,天下逐渐趋于稳定,虽然仍有战乱爆发,但波及范围已经不如先前,这一时期人口有所恢复,但由于仍处乱世,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至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根据南北各政权的相关记载,全国人口大约在2000万左右(此数字有所遗漏)。隋唐时期
  1、隋朝时期人口爆发式增长 。在隋文帝重新统一天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人口再度开始爆发式增长。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灭陈之后清查隐漏户口,经核查全国人口约为4000万左右。至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已经恢复至4600余万人。
  2、隋末乱世人口断崖式下跌 。隋朝末年,天下再度陷入战乱,人口又一次断崖式下跌。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短短九年时间,人口已经下降至180万户,约1000万人左右。
  3、唐朝初期人口增长迅速 。唐朝建立之后,人口再度爆发式增长,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人口恢复至1235万人。而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人口已经恢复至3714万。直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人口已经增长至5291万,如果算上隐漏人口,唐朝人口应该已经达到了7000万。
  4、安史之乱人口再度锐减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天下再度动荡不已,而人口也随之开始迅速锐减,到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全国人口已经下降至1699万(只有169个州上报人口)。
  5、晚唐时期人口得到一定恢复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随着天下的安定,人口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到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全国人口恢复至3300万左右。两宋时期
  1、黄巢之乱、五代十国人口总体稳定 。根据统计,黄巢之乱至少造成了830万人的死亡。之后唐朝灭亡,全国再度陷入动乱之中,不过虽然五代十国时期各国交战频繁,但各国内部却相对较为稳定,因此这一时期人口总体变化不大,人口总数基本维持在3000万左右。
  2、北宋人口的爆发式增长 。北宋虽然没有完成实际上的统一,但我们知道北宋的经济极为发达,再加上总体战乱较少的原因,人口得以爆发式增长。到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时,全国共计2211余万户,根据估计实际人口大约在1.3亿左右。
  3、南宋时期人口增长缓慢 。靖康之难后,北方因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后,北方人口开始大幅度降低,但南方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绍兴议和(1141年)后,宋金西夏三方基本维持和平态势,因靖康之难造成的人口下降开始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至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宋、金、西夏三方人口合计大约在1.5亿左右。
  元朝时期
  1、蒙古南下人口断崖式下跌 。蒙古从1205年南下到1227年灭西夏,再到1234年灭金,最终到1279年南宋灭亡。这七十年间, 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浩劫,虽然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但根据推算,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高达90%以上。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全国仅余196万户,按照户口比例计算,人口大约下降到了900万—1200万左右。
  2、元朝时期人口开始恢复 。虽然元朝的统治比较残暴,人口恢复速度较慢,但由于社会环境总体比较安定,加上元朝国土面积实在庞大的原因,人口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根据邱树森、王颋在《元代户口问题刍议》中的分析,元朝人口最高时曾达到1990万户,近9000万人。明朝时期
  1、元末战乱人口再度下降。 由于元末的战乱,全国人口再度开始下降,根据推算,到1368年元朝灭亡时,全国仅剩1300万户,6000余万人。
  2、明朝人口统计有些看不懂 。明朝虽然各个时期均有较为详细的人口统计,但人口变化幅度极小,仅在明永乐年间因持续对外战争人口有所下降。按照记载来看,明朝人口峰值出现在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总人口为7000余万。但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明朝的人口峰值应该出现在中后期,且实际人口绝对超过1亿,至于具体多少则无法统一,说1.3亿者有之,说1.5亿者有着,现代学者葛剑雄甚至认为,明朝1600年的人口高达1.97亿。清朝时期
  1、明末清初人口下降迅速 。由于明末清初四十余年的战争和瘟疫灾荒等自然灾害,全国人口再一次遭到重创,人口下降至5000万左右。
  2、清朝人口增长迅速 。由于从明末时期,南美和南洋的很多高产农作物开始传入中国,这为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统计,清朝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时,人口开始再度破亿。并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达到峰值,人口高达4.5亿左右。近现代时期
  1、民国时期 。清朝末年由于战乱频发,人口增长开始停滞,但得益于农业的发展,人口损失情况并不严重,而随着军阀混战的结束,人口开始再度恢复。根据记载,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时,全国人口为5.17亿左右。
  2、近现代时期。 由于抗日战争和后续战争的影响,1949年之前人口有一段时期的持续下降。而在1949年之后,全国人口再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982年7月1日),我国人口便已经突破10亿大关,之后虽然有计划生育的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实在庞大,人口仍然在持续增长。
  截止目前,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大关。不过,根据今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且人口净增长已达历史最低。
  接近四千字的长回答,估算了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及整个中国人口变化的曲线,看看要是万一穿越了,选择哪个时期比较好!
  关于中国历代人口统计的数据,全部来源史料记载和专家的估算。但史料记载很难说有多准确,因为官方的统计数字,仅限于官府实际掌控的人口数(税赋人口,而且长期以家庭为单位)。
  而更可怕的是官方掌控人口的多少,取决于政府统治的有效程度。吏治严谨时期,数据会准确一些,而中央政权暗弱,地方豪族便会掌控大量非户籍人口(不缴纳官税),这些人口变成了"隐户",不在官方统计数据内。
  所以,这个问题谁都只能说个大概范畴,没法精确到很小的数量级。
  我的回答是基于赵文林、谢淑君两先生的《中国人口史》、葛剑雄先生的《中国人口发展史》、蓝勇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等资料而来,如果和您的观感不同,大家只能求同存异了。
  据甲骨文记载,商、周时期中国王朝便开始进行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当然了那时候全中国的面积也没多大,这种被史料称之为"登人"或"登众" 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征兵和征税。
  等到西周时期,最初版本的人口普查和登记制度已经出现。
  元朝人马端临 曾在《文献通考》 中记载,夏朝时已经有人口1250余万人,西周成王时期有人口1375万余人,但这份史料距离夏和周时间跨度太大,而且属于孤证,很难说有多准确。综合各种零散的史料记载,到战国后期,整个中国地区的人口基数大概是在2千万~3千万之间。
  秦朝建立后,户籍登记制度也日趋完善,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
  估算其国家人口应该稳定站在3000万以上了,但随之而来的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让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幅降低,估算至少损失了全国人口的三到四成。
  以至于刘邦憋得没招了,想出了"征收生育税"的办法。女子育龄(15岁以上)如果不婚配,年赋税120钱。
  这个办法还是挺见效的,70多年后(前202年—前129年),汉朝的人口便从高祖时期的约1600万人飙升到3600万。
  之后随着汉武帝的大规模用兵和征税,汉朝的人口数量开始停滞和下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万。
  好在之后的昭宣中兴又让形势得到扭转,到汉平帝元始二年时(2年),人口数量涨至5700万人以上。
  但新莽时期的全国性动乱和绿林赤眉起义打击,等到东汉光武帝时,估计全国人口跌落到只剩2800万人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在西汉、东汉衔接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全国人口损失了接近51%。
  随后,东汉人口一直处于波动上升的曲线中,至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人口已经稳定站在五千万以上,达到了5648万余人。(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随之而来的三国演义大家都很清楚了,中原地区杀得赤地千里,白骨露野,根据《三国志》、《晋书》、《通典》等史料记载,估算魏蜀吴三国的人口大概为:
  魏国440万人左右、蜀国94万人、吴国230万人。 其中,蜀国九十多万人带甲之士就达到了十万人以上。这其实便可以说明,诸葛亮为什么要着急忙慌的六出祁山伐魏,因为这些百战老兵耗光了,蜀国更没机会了。
  等到三国归晋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人口不过1600多万人。
  紧随而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南北朝,让中国人口剧烈波动,估算人口最少时不会超过1000万人,但其中有大量逃散的户口不在统计之列。
  隋朝建立后,全国人口再次迅速回升,至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人口数量达到了4600万人。这里面除了人口自然恢复外,还有一部分是逃散人口重归官方统计的原因。
  但隋末动乱让人口基数再次大幅跌落,不过短短九年,至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赋税人口居然从隋炀帝时期的890万户,跌落至180万户,大概不到一千万人。 所以,李世民才会被逼着在渭水河边与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聊天,史称"渭水之盟"。因为,唐朝当时的军事实力实在是打不过东突厥。
  不过随着,唐初"贞观之治"、高宗、武后朝的延续以及"开元盛世"的辉煌,唐朝人口迅速膨胀,达到了中国人口基数的第一个巅峰。
  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户籍人口到达了89万户,5300万人。不过,当时的史学家杜佑就承认有巨量人口被瞒报、少报,当时唐朝户口数量至少有"一千三百万户到一千四百万户"。
  也就是说,按照杜佑 的估算,唐朝当时至少有6900至7500万人。冻国栋 先生则估计,如果再算上唐朝城市的流动人口、边疆城傍制度归附的少数民族部众,唐朝全部人口数量估计要到8000万以上的数量级。(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2卷)
  紧接着,短短七年的安史之乱,将整个黄河流域,唐朝最富庶的地区彻底打烂,也让唐朝户口数量暴跌了2500万人以上…
  但需要注意一点,之后唐朝的人口统计凌乱不堪,大量割据地区不在上报户口数量,因此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的统计数据,唐朝只有不到1700万人。
  但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因为上报州的数量只有169个,不到安史之乱前的一半。而且,黄河流域的动乱让大量人口南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衣冠南渡",大量人口的涌入使江南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
  据统计,安史之乱前后,唐朝人口的布局从华北占据75%,华南占据25%,变成了唐亡时,南北人口各半。其中,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
  急速膨胀的江南经济,不但承托了中晚唐绝大部分赋税,也让唐朝在历经安史之乱的创口后,又摇摇晃晃的走了一百五十多年。
  这就是很多人疑惑的,唐朝在所谓"都城六失、天子九逃"后,怎么还能支撑得住?
  因为,肃宗时期第五琦 颁布的"盐铁专营"和德宗时期杨炎 的"两税法"改革,保证了唐朝的国家经济始终没有崩溃。第五琦是个人名,别以为这兄弟姓"第"名"五琦",他姓"第五"同宗名人还有"第五伦、第五访、第五种"。这是个很怪的姓,在唐朝从"第一"到"第八"都有人姓。
  由此可见,张巡以全城死节的代价苦守睢阳,死死挡住叛军南下江南的脚步,实际上是在给整个唐朝续命。
  可笑的是现在居然还有人,以其吃人肉斥其为"禽兽",真不知到底谁才是"禽兽"!
  我们回来接着说人口,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 ,唐朝有据可查的人口数量大概在3300万左右,不过之前已经说了,这个数据不会很准确。
  之后黄巢之乱,不过九年间,大约造成了800万人以上的死亡。随后又是五代十国的动乱周期,这时候的史料户籍数据很难说有多少可靠性,因此这期间人口数量也是众说纷纭。
  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北宋已经灭亡了北汉,开始呈现大一统的模样,因此《宋史》、《宋会要》、《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也开始详细记载宋朝的人口数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宋朝的统计数据是以户为单位,结合成年男性数(人丁数)。这也是国家政权感觉能用的上的人口数量,女的他们觉得用不上,不需要统计。
  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北宋户籍数据为二千零二十六万户,男丁4500多万人,以此估算宋朝人口肯定已经超过一亿了。
  等到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户口数量膨胀到2200万户以上,估算实际人口应该达到了一亿三千万以上。
  但随着蒙古人南下,中原人口再次狂跌,1234年蒙古灭金,估算长江以北的人口,只剩金朝统治期间的不到20%,大约在一千万人左右。
  1279年,元军全部占领四川后,所余户口数量仅剩70多万人,只有入侵前的2.38%。
  但需要注意的是,蒙古人屠城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和四川地区。进入江南后,估计是因为全杀了就没人交税了,屠城的比率降低的很多。
  不管怎样,在蒙古人南下的过程中,中国人口数量迅速走低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网文传言,蒙古人杀了一亿汉族显然是夸大其词了,因为要按这个数据推算,整个中国基本就没人了。
  到了元代中后期,虽然国家治理的烂七八糟,但至少在元成宗 (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1307年)到元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20年—1370年)至正初年(1340年)几十年间,日子还能凑合过。
  所以,这期间元朝的户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估算人口数量大约恢复到了八千五百万左右的数量级(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随后,在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元朝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和灾荒,诱发了红巾军起义,中国人口再度狂跌。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据《明史》和《明实录》的记载,户籍人数只剩不到六千万人,换句话说又有至少两千五百万人死于非命。
  随后,关于有明一代人口的数量,专家们的估算差距极大,从最少的六千万(易中天),到最多的接近两亿(葛剑雄、曹树基),相差可谓天差地别。
  但到了康熙初年,随着社会生活的稳定,中国人口再次过亿基本是定论了,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中国人口已经上升到一亿五千多万。
  随后,中国人口持续膨胀,虽然期间经过了太平天国、捻军及甘陕回乱,大约损失了八千万左右的人口。但到了宣统二年(1911)中国人口依旧膨胀到了四亿三千多万的数量级。
  1912年清帝退位,进入了民国时期。后面的就不好说了,我放两张图大家自己看,从人口增长的速率和死亡率来分析,民国时期是不是某些学者嘴里的"黄金时代"。
  中国人口史已有不少实证数据研究,但都建立在一个熟视无睹的错误观念之上。这个观念就如题主所言:人口是从一个原始部落逐步演化出来的。这个显然是错的。近年来的分子人类学表明——全球人口都是由不同成分的父系标记组成的,现代中国人大约由6种成分组成,并不起源于一个原始部落。秦汉以后,中国人口的主力已经是O系,先秦的主力人口已经被决定性削弱,这就塑造了中国2000年帝国历史的主要特征——治乱循环。
  晚至新石器时代,人口格局即已形成
  分子人类学表明,晚至10000-6000年前,东亚大陆的人口格局就基本形成了。大致上,江淮及以南地区是以O系为主的,其次是N南系,包括中南和西南地区。黄河以为到漠南地区(内蒙),C南系成分多起来,再往北到东北地区,C北系又多起来,相对的,O系的比例就有所降低。其他成分就比较少了,如羌藏氐系统里有一部分D系,西北和山西有一些Q系等等。
  这个格局还在中国出现的前夜就基本奠定了,以后就是此消彼长的历史,而现代中国人口之所以如此庞大,主要原因是O系获得了空前成功,其他支系则在史前和历史时期逐步衰弱。O系的空前成功,与现代的欧美中亚的R系比肩,占了地球总人口的最大部分,其他支系都像是在历史上打酱油的了或者边缘化的。也可以说,曾经辉煌过的那些少数派支系,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最终是给O、R两系铺平了道路,为他们的壮大做了嫁衣。
  此消彼长的具体情况
  《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末尾,班固感叹道,从西周崩溃到春秋末期,炎、黄、唐、虞的后裔还有存留,到了秦并天下,上古遗烈就没剩下多少了。这句话十分准确地看到了中国人口史的转折点——秦汉。秦汉之前,黄河地区的C、Q、N还是比较多的,大多数在夏商周出现显著增长。但战国的消耗战极其惊人,这些人口成分的发展受到了明显抑制,很多支系可能灭绝了。而进入秦汉,由于天下一统,和平降临,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但此一时彼一时,这个时候还没有受到战争摧残的南方O系就突然壮大了,泛楚地人口成为最大赢家。《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曰: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分子人类学数据上可以看到,C、Q、N等成分的古老分支不太多,而O的古老分支特别多。这就对应着上述的这段历史了。C、Q、N这些成分能存活至今的分支,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可能在五六百年的战争中灭绝了。而泛楚地的O系,由于地处南方丘陵、水泽,交通相对封闭,长期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大兵团的毁灭性战争,进入秦汉和平时期,这些地理位置优越的人口就开始快速繁衍,并逐渐成为秦汉社会的人口主力,也崛起了一些有名的家族,主要在原来的江淮楚地。
  这些O系古老分支在和平时期取得了空前发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人口并未经历过惨烈的历史搏杀 ,对秩序与集体生存的关系认识不足,往往有破坏秩序、消费秩序以获取个人和家族成功的倾向 ,这种动力极为持久甚至疯狂,以后屡次造成帝国的崩溃。以往的历史研究者往往归结于文化、经济等原因,实际上,人口因素才是决定性的。而每一次崩溃都是如此彻底,几乎无法重建,又要由C、Q等紧密团结的少数派来重建基本秩序,然后再次重复故事。(完)
  大汉民族自黄帝涿鹿中原起,逐步靠武力征服九州,随着领土扩大人口随之膨胀
  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秦国人口最多300万。
  按生产力发展及土地承载力计算,武王伐纣时军队人数五万、西周人口规模最多50万;再往上追溯,黄帝涿鹿中原时,部落集团也只有数千人,阪泉之战规模在一万人左右,黄帝斩杀蚩尤后,炎帝部落并入,形成炎黄部落,估计人口规模在10万人左右,这10万人即是炎黄血脉的先祖。
  汉族人口规模随着疆土增加迅速发展,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北逐匈奴,南下岭南、瓯江,秦军经历数十年苦战,把势力推进到珠江流域,形成今天的广府人。
  汉武帝北伐匈奴,冠军侯霍去病两次河西大战,开拓河西四郡酒泉、张掖、武威及金城(兰州),移民屯边。
  魏晋曹操、司马家族向燕京、辽西用兵,经历五胡乱华、南北朝,隋唐两代征服高句丽、突厥,汉族势力向北越过长城沿线。
  蒙古灭金战争,进入中原的500万女真尽数被灭,仅有10万人留存。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统一汉室后,派遣大将蓝玉出征漠北,在捕鱼儿海歼灭北元精锐10万,俘虏7万老弱病残,蓝玉霸占北元王妃,估计士兵也乐不思蜀,从此蒙古大草原换了血统。
  明末女真入关,区区30万大杂烩为了巩固政权,四处南征北战,在太平天国、八国联军、辛亥革命的枪声中死伤惨重,20万八旗子弟估计没剩几个。
  由此可见,大汉民族人口变化随领土扩大、生产力发展逐渐遍布大江南北,到清朝时形成汉地十八省,清末汉族闯关东、走西口,解放后进军新疆,最终形成了汉族占全国人口92%以上的格局,这是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
  我国的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几千年前,我们还只是个数以千计的小部落。那么我国历代人口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笔者以历史发展顺序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人口演变。
  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处于人类发展初级阶段,由于史料记载甚少,故无法确定具体的人口数量。不过从近些年的考古发现来看,(例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可以推测出史前时代的生产力低下、气温幅度变化大,卫生医疗条件糟糕,所以人口规模较小,大多以部落为单位,例如炎黄、尧舜等都是史前著名的部落领袖。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史前时代的末期阶段就出现了以王城为单位的大聚居。尤其是夏、商、周三朝政权的建立,人口规模逐渐增大。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周朝沿袭,但人口主要是纳税人,而当时逃税十分严重,所以人口数据不够真实。
  春秋战国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但农业发展飞速,且各诸侯国相互制衡,所以人口增长较为稳定。据记载,公元前230年,各诸侯国人口数共计约3000万,此后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
  秦汉时期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六国,之后又不断扩张领土,人口数量逐年增长。然而秦末相继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到处尸横遍野。据《史记》载:"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汉太祖元年(前202)汉朝初年人口约1650万。后来由于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文景之治的发展,到了元光六年(前129),全国人口已达到3600万。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
  然而西汉后期,外戚王莽篡权。虽然他力行改革,但不得要领,倒行逆施,最终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绿林、赤眉纷纷起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史载天风五年(17),全国共有5600万人,可到了建武元年(25)全国人口仅有2800万人。不过在光武帝的励精图治下,社会发展回到正轨,人口得以恢复,至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全国人口数约5500万。
  东汉末年至隋朝自东汉末黄巾之乱开始,我国进入了一个瘟疫、战争频繁的祸乱时期。当时全国的人口数量与分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到处哀鸿遍野,人们不得不外迁逃离。到蜀汉灭亡时,人口的数量已骤减到820万人左右。此后各朝代的人口此消彼长,直到隋文帝一统中原方才复苏。开皇九年(598),隋文帝清查北周隐漏户口,统计出我国共有4000万人。
  唐朝
  众所周知隋炀帝荒淫无道,引得无数英雄好汉起兵反抗,最终李渊脱颖而出,统一中原,建立大唐。由于唐朝经济、政治、文化与外交都十分发达,所以人口众多。史料上记载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人口达52919309人,不过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有大量人口、户口被瞒报、少报,实际这一年的人口有1300万户到1400万户,人数约在6900万—7500万人之间。
  宋、辽、金、元、明时期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实力衰退,人口随之减少。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宋太宗赵匡胤灭北汉,建宋朝,实现小统一,在一系列调整后全国人口有所恢复。然而由于宋朝军事薄弱,逐渐形成了宋、金、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时,宋、金、西夏三国总人口大约达到1亿3600万人。后来蒙古军后来者居上,先后攻灭金、宋,建立元朝。长期的战争使得户口凋零,经济萧条,尤其是元军总是一言不合地屠城,当时人口骤减到7000多万。好在后来元朝不断扩张,人口有所增长。明清时期但是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由于大规模的灾荒、疾病与瘟疫屡屡发生,红巾军爆发起义,这一期间造成大量地人口死亡。明朝建立并逐步统一全国后,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使得全国的农业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再加上洪武年间大规模地移民,一方面填充了淮河以北和四川地区的人口空缺,另一方面大力垦荒使得人口稳定成长。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期间,战争频繁、瘟疫、灾荒又接连发生,人口数量急降。至康熙初年,社会才得以稳定,生产力普遍恢复,直到清末人口都呈增长趋势,达4亿多人。
  清末到中华民国期间,内忧外患,战争不断、人口增长缓慢,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人口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数量稳步上升。而这一特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进步和政治稳定所致。
  人口的增长离不开三个要素:一、物质基础,二、人口基数,三、生产力水平。中国从炎黄部落联盟发展成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强国,跟上述三点是密不可分的。秦朝确立了统一的传统,汉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明清时期人口基数大增,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这才创造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在亚热带,东面与南面有茫茫大洋,西有千里戈壁,北有广漠草原,这样的环境外敌不易侵入,有利于内部蓬勃发展。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 ,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众多的平原利于农耕。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不断的扩大,人口数量也不断的增多。但是历史有一个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时期人口会不断减少,和平时期人口会不断的增多。夏朝全国约200万人,周朝鼎盛时期约1000万人,秦朝统一华夏后全国约3000万人,汉朝鼎盛时期人口约6000万人。从秦汉到明朝初期,人口一直维持在7000万人以下;明朝中期美洲的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引入国内,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人口开始激增。清朝末年,全中国的人口约4亿人,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得到解放,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人口增加到14亿人。
  从汉武帝奠定基本版图后,中国的的领土面积虽然各朝代都在增减,但是人口没有质的突破,原因就在于生产力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明朝的领土面积虽小,但是人口却爆炸式增加,原因就在于从美洲引进了产量更大的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等。清朝的领土面积更大,和平发展两百多年,人口由2亿增加到了4亿。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关系得到改变,生产力得到解放,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规模农业得到极大发展,因此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最终由5亿人口增加到14亿人口。
  跟世界比,中国古代人口就众多,到了近代,由于国家人的思想落后,有着传统的观念,男人能接户口本,男人也是主要的劳动力,有劳动力才能挣工分,所以人口大增。
  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起大落,是有脉可循的。
  夏、商时期由于历史比较久远,可考证的资料比较少,但是部落联盟式的国家雏形已经出现 ,当时的人口在缓慢的增长,人数大概有1500万至2000万。到了周朝灭商以后,建立了礼仪制度,人口有了较快的增长。西周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当时面对的是周边的游牧部落,当时日久成平,可是到了西周后期,由于统治阶层出现了问题,结果诸侯国申国为了周王王位继承权,将外部的游牧民族犬戎,引入了周王室的斗争,结果西周搞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姬宫涅被杀,西周灭亡。
  周王室被迫东迁,重新建立东周王朝,此时的东周王室已失去威信,渐渐驾驭不了各个诸侯国。
  各个诸侯国开始了,争霸兼并战争。而东周及诸侯国以外的游牧民族开始了向中原渗透。
  这时诸侯国兼并战争,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周边的游牧民族开始掠夺人口财富,更加造成了人口数量的下降。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诸侯王工,齐桓公姜小白,他拉开了称霸诸侯的序幕,并发出诸侯会盟,匡扶周室的号召,会盟各个诸侯国,然后讨伐入侵的犬戎等周边游牧势力,获得了霸主美喻。这就拉开了春秋五霸的历史。
  到了后期,诸侯国进一步开始兼并、分化重组的序幕。
  晋国分裂为韩赵魏,吴越相继灭亡于楚国。
  再往后就是七国争雄的二百年。这个时候各个诸侯国开始极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和人口。人口有损失,但是也有增加。损失的是战争损失,增加的是秦、楚、赵的拓地千里的。
  到了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开始富强,制定了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国发起了灭六国的战争,用了10年,消灭了山东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史称大秦帝国。当时的人口有了较为准确的统计,大概有2700万人口。
  秦帝国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去世三年后,由于统一战争的仓促,很多隐患没有化解,再加之继任者不学无术,最终胡作非为,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之后又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争霸,之后汉朝建立。
  汉朝之初,由于连绵数十年的战争,总人口可能最多2000万。汉朝根据世纪情况,制定了休养生息的国策,到了公元前120年,汉朝人口第一次达到了5000万以上。
  之后历经,东汉、三国的农民起义及魏蜀吴的战争,人口继续开始下降,到了三国末期人口只有不到3000万。
  西晋统一后的前面几十年人口又开始增长,达到了4000万,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人口又开始萎缩。
  直到盛世隋唐时期,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不断吸纳周边的游牧民族,外加之疆域扩大,人口达到了5700万以上。之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宋元时期,到了明朝中国人口达到了10000万,也就是说到了明朝中叶,中国人口达到了亿级。
  到了清朝中后期,承平日久,再加之生产力以及经济作物番薯等出现,人口创记录的达到了40000万。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伟人去世时,也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达到了70000万人。中国开始计划生育,到了本世纪20年代,中国总人口达到了14000万,也就是14亿人口。
  1、我国是有人口数字统计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原始部落,国家成立的前夜 , 部落之间战争 , 已经是一种争夺人口和土地的战争 , 胜者 "占存其居地 " , 人口被俘虏充作奴隶 。当由氏族社会步入以阶级社会后,历代王朝无论无论是分裂割据还是统一,都无一例外给人口控制以极大的关注,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建立户籍典册。
  古代户籍典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2、远在周朝我国已建立户籍管理制度 , 登记人口数已初具规模。战国时商鞅主张 "四境之内 , 丈夫子女, 皆有名于上, 生者著,死者削。" 秦统一后 , 令天下男子 "书年 " 。西汉建立 , 进行了全国人口登记, 有了比较周密的户籍制度。西汉原始三年(公元2年),已有正式人口记载, 有了全国和分地区的人口数字。 而先秦时期的人口资料大都是后人所整理,数据不一定准确,但依旧不乏为研究先秦时期人口的宝贵资料。
  3、现通过阅读多篇文献,整理出相应朝代至今的人口数据(一般取当朝最高值),以及对应的记载文献,现做成表格图片格式供参考:
  经整理的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表
  4、综上所述,人口在古代不断波动,明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迅速。
  究其原因,中国人口在明清之前缓慢增长,偶有波动,可以推断其主要原因在于封建王朝之间的战争以及王朝更迭不断。
  中国古代战争带来人口衰减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有学者分析中国封建王朝大规模增长集中于清朝的原因在于:一是清朝有170多年的相对和平环境 , 这在历史上是不多的; 二是康熙五十年时宣布 : " 滋生人丁 , 永不加赋 " , 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 三是国内少数民族人口的加大 ;四是农作物例如玉米等的广泛种植。
  而中华民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能够负担起更多的人口压力;社会环境平稳,因战争等因素造成的人口减少大幅降低;医疗水平的提高了新生儿出生生存率,提高了中国人人均寿命等。
  新生儿出生(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参考文献:《中国历代人 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葛剑雄
  《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势的分析》 叶瑞坟
  《略论中国历代王朝的人口政策》陈西邮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朱贤枚
  每个人的自然生育率存在一个大致稳定的限度。所以,一个部落通过自然生育,不可能发现到现在变成14亿人口。所以,中国人不可能是一个部落发展而来的。
  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这个地区的土地能够养活的人口成正比。比如,蒙古草原面积虽然很大,但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中国的农业地区,面积广大,可以养活大量人口。事实上,中国这块土地上,存在过很多人种,也存在过很多部落或部落联盟。最后,我们的炎黄部落联盟逐步统一了中国。所以,中国人口是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很多部落、部族或民族构成的。当然,这些部落、部落联盟和民族通过长期的战争,通过奴隶制,通过相互基因交换,最后变成了我们现在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这个融合过程仍在进行。

千古名将,一代战神,二十四岁暴病而亡,死因成谜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朝代,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纵观中国历史,可谓英雄辈出,名将如云。可是就有这样一位少年英雄,如璀璨之明星,照亮历史长河。虽然如流星一样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呢?焚书坑儒让秦始皇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滥用民力,修骊山墓建阿房宫酷刑暴政,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暴,可是,你能说秦始皇就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吗?他最伟大之处在于凝聚了华夏民族,使得华夏民皇帝面试丞相,吃肉却不给筷子,丞相离开后,皇帝此人留不得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年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管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侍从,还是受宠爱的后宫嫔妃,都会因为不符帝心而丢掉性命,甚至是战功赫赫的将领都会因为一些奇怪的行为而丢掉性命。今天天安门上,毛泽东的画像会挂多久,1980年邓小平作出回答百年前的一天,一代伟人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他的诞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未来,他来时改天换地,他走时留下了他所创造的太平盛世,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伟人与偶像。毛主席是一心为老百姓服务的好中国曾欠苏联86亿外债,一穷二白新中国,是如何在五年内还清的?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因晚清的腐败无能,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自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直到1949年10月1日,伟人毛主她想到毛泽东的交待吃过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感到十分为难毛泽东与周恩来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之后,从3月下旬起,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一日数次,把内容大致相同的汇报送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名古屋电话(3月3王勃,初唐四杰的真正榜一大哥,可惜天妒英才早早殒命原创喵眼一世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六岁就能够出口成章,九岁的时候就给汉书的注释挑出一堆的错,14岁人家给宰相写了一封信,说你的治理有问题,巴拉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都是一品高官,到底谁的权力最大?首先,我们看一下清朝京城的防卫工作。在清朝京城,总计有三层防御。其中,第一层是郊区的丰台大营。丰台大营驻扎了3万多野战部队,这支部队属于清朝的精锐力量。按照朝廷的规定,丰台大营由丰清朝的过万骑兵为何不能打败外国几千人?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亮剑这种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小说,当然是不能信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战役之前,僧格林沁就曾经在张家湾和英法联军交过手。当时僧格林沁统率清军共计达30000人,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最终都怎么样了?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马巧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总共有四次大的潮流留美留欧留日庚款兴学留美1872年,应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请求,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由陈兰彬容闳为正副都督。此毛岸英烈士毛岸英牺牲71周年。相信大家都知道毛岸英是伟大主席毛泽东的长子。1950年10月初,参与了抗美援朝,在志愿军司令部里工作,被狡猾的四架美军飞机投弹,来不及撤离,壮烈牺牲!他以身作则
每日一学党史学习教育(二百二十七)党史知识问答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百年党史,奋斗史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历久弥坚。党的百年历史是一群群仁人志士在革命的炮火和风烟中战斗的历史,是一代代有志青年抛洒建设热情和执着的历史,是一批批青年干部投身改革寻求突破与发展的历史。在党和唐文宗,收回宦官之权的改革,为何失败了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一唐文宗好文,爱文士郑注因此被宠信,当了高位。李训也因此拜为宰相。郑注李训为了专权,结党营私,排挤忠良,李德裕因此被贬外放。文宗密诏郑注李训,甘露为由铲除宦官之党。清末对外战争中难得的局部胜利镇南关大捷和中法之战一步步进逼的法国19世纪后半叶,法国殖民者的扩张黑手转向东南亚,他们相中了越南这块土地,企图将这里打造成法国在东南亚扩张的重要基地,既可以在越南获取大量的资源,又可以以越南为支点,曹操篡汉01曹操称魏公,三国终成型作者握中悬璧(公号同名),授权读史发布。点击此处可查看上篇文章在开始这个系列之前,我想先向读者朋友们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汉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第二,三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这两上古华夏简史(NO。3尧舜那些事)NO。3尧舜那些事一hr黄帝去世后,帝位由各氏族首领轮番担任。多数时候是原炎黄集团的人,有时也由原东夷族群的人出任。像著名的少昊虞舜就出自归附的东夷族群。天子是由众首领共同推举的,古代官员上朝如此之早,他们的早饭在哪儿吃?时间1575年的秋天地点京师人物吏部文选司郎中(第一人称)其他人物辅相(首辅张居正)太宰(吏部尚书张瀚)上班路上中秋后的寅正(凌晨4点),天还沉在暗夜中,如果不掌灯,伸手不见五指。史上许多高僧有神通,国难当头为何不用法力救国救民?唐朝的邓隐峰禅师曾经施展神通制止过一场战争,流传下来一个典故,叫飞锡解兵。邓隐峰禅师是唐朝时劭武人,即现在的福建劭武县,是唐代著名得道高僧。他先是在马祖道一门下参禅,后来追求开悟心朱棣如果传位朱高煦会怎么样?从明史中看汉王朱高煦是一位心存大志有担当的猛夫悍将,兄弟两人中朱高炽有腿疾被留守北京守城看家。朱高煦随父靖难尽忠职守奋力拼搏,多次在危难中冲锋陷阵救朱棣于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古今中外最狂妄的人是谁?现在我只服李敖!1别人都骂TA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TA是个王八蛋。2除了是知名的作家有名的政治犯,李敖还是人人皆怕的诉讼大王。除了告过总统五院院长故宫博物院长台面上知你认为古代哪个皇帝最好?为什么?唐朝李世民,心胸宽广,贞观之治,将唐朝走向辉煌。唐朝唐世宗李世民,心胸宽广,平敬于民,贞观之治朝代,将唐朝迈向丰硕与辉煌,始得当朝百姓拥戴和尊重!古代的皇帝哪个最好?不是胡诌八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