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北洋时代离我们很近,但许多事情我们并不真的了解。
  例如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其中内幕少有人能说透,黑哥原先的看法也很简单,直到查到这份珍贵的北洋时期史料——
  民国十三年,直(以吴佩孚为首)奉(以张作霖为首)两系开战以前,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即秘密成立了一个三角联盟,三方约定,合力倒吴,事成之后,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张作霖所辖的奉军仍退回山海关以外,不再过问关内之事。北洋大政,均有执政主持,军人不得干预。
  不料,直系吴佩孚败北后,奉军长驱而入。张作霖首命李景林为直隶督办,同时命令张宗昌在天津四郊收集直系溃兵,大事扩张部队。
  冯玉祥见张作霖野心勃勃,在天津会议上面责张作霖不应背约寒盟。但张作霖不予接受,并且反唇相讥地说,直军之败,全是奉军力战之功,裂土酬庸,理所应当。你冯某人不过投机取巧,因人成事,今日能分得一杯残羹,即应知足,何必多事。
  因此事,双方闹得剑拔弩张,大有兵戎相见之势。
  其实,此时的冯玉祥,羽翼未丰,外强中干,此番向张作霖发难,只是虚张声势,想以此达到讨价还价的目的罢了。
  但刚刚上台,实为傀儡的段祺瑞,却误以为真,甚恐双方果真打起来,那样刚到手的执政,非随之垮台不可。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于是段祺瑞极力从中调停,答应任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允许其部向西北各省发展。作为平衡,之后段祺瑞又答应张作霖的奉军,可以沿津浦路向南发展。
  此番议定之后,冯玉祥立即任命心腹鹿钟麟为京畿卫戍司令,控制京城,布下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局面。与此同时,冯玉祥又命其国民二军胡景翼南据河南,其国民三军孙岳占据河北保定以南和大名一带,紧接着又派嫡系大将张之江、李鸣钟、马福祥、刘郁芬以及孙连仲等,分据察、绥、宁、甘等四个省区。
  张作霖自然也不肯甘居人后,与之对应,他命令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等分兵南下,相继占领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
  以上就是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后至民国十四年八月以前的军事态势,也就是冯、张争雄所布的棋局。
  然而,表面的平衡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奉系几员大将南下之后,因为所率奉军多属骄兵悍将,地方口碑极差,加之浙江督军孙传芳联合苏、皖地方势力,乘机而入,向奉军发动了突然进攻,于是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看似合情合理却又十分诡异的景象,杨宇霆、姜登选率领的七八万奉军,居然丝毫不加抵抗,即偃旗息鼓地将皖苏地盘拱手让给了孙传芳,迅速向北逃撤了。
  一般的看法认为,奉军此番败北,一来是因为杨宇霆、姜登选之流不善统兵征战,加之太过狂傲,失了地方民心,自然不堪一击;二来是因为孙传芳太过狡猾,趁奉军尚未站稳脚跟,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杨宇霆、姜登选真的如此无能吗?
  当以下内幕浮出水面时,有些人这才感到,真相远比想象的复杂。
  原来,早在孙传芳举兵攻奉之前,冯玉祥与奉军中的野心家郭松龄已暗中勾结到一起,并且制定了合力倒张的计划。当时双方约定:假如江、浙发生战事,冯即出兵冀、鲁,截断姜登选、杨宇霆两军归路,将之聚歼于江淮之间;同时郭松龄挥师出关,一举占领东三省。
  试想一下,倘若此谋得逞,冯玉祥必将称雄一时,无人可敌。
  然而,乱世枭雄张作霖并非徒有虚名,奉军南下后,他即嗅到了其中凶险,识破了冯玉祥的诡计,于是姜登选、杨宇霆南下之时,他就发出了密电:倘若孙军大举进犯,即刻全师北归,切勿与之力战!
  因为有张作霖的这一道密电,孙传芳打来时,姜登选、杨宇霆才会显得那般狼狈,其实此番狼狈的背后藏着确保奉系大局的深谋。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些与冯玉祥杀害徐树铮有何关系呢?
  说来也巧。正当孙传芳酝酿功苏之前,徐树铮突然从国外发了一道:"反对杨宇霆督苏"的通电。
  徐树铮的通电看似是反奉,但细细品读电文中的字句,例如"悬军远戍,得不偿失;变声肘腋,噬脐何及",则大有以半公开的方式,暗中向杨宇霆预警的意思。
  杨宇霆与徐树铮,两人是老同学,都好称小诸葛,一向惺惺相惜,这一道通电实则是徐树铮挽救知己、坏冯玉祥大事的一声惊雷。
  苏、皖两省的奉军安然北返之后,冯玉祥终于回过味来,对徐树铮是恨之入骨,遂起了杀心。
  除了这一道通电,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北洋圈中人还曾有过三种推测:一、徐树铮访问意大利时和墨索里尼订有一项军火借款,他曾把这个消息向段祺瑞、冯玉祥、孙传芳透露过,冯玉祥怕他有了这批资本,如虎添翼,于是产生了杀之以除后患的想法;二、徐树铮抵京后,不但对人表示过反赤态度,而且曾向段祺瑞建议,要段下令讨赤。而这时候的冯玉祥已经赤化,所以他要杀徐;三、民国七年,徐树铮在天津杀了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冯玉祥杀他,有替父报仇的成分。
  可如果仔细深究,这三种说法基本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先说第一点,如果徐树铮跟意大利墨索里尼之间真有那么一笔军火交易,徐树铮断不可能将此机密大面积地告诉他人,尤其是冯玉祥,因为徐树铮是皖系中坚,而冯玉祥屡次与皖系作对,两人之间没有交情,只有积怨。
  再说第二点,此时的段祺瑞手中无一兵一卒,只是夹在张作霖、冯玉祥之间的傀儡,即便徐树铮想讨赤,凭他的智谋,断不可能去做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蠢事。
  第三点流传很广,也是冯玉祥杀害徐树铮之后,勉强摆在桌面上的说法,但如果了解冯玉祥的为人,便可知道替舅父报仇就是一个幌子。
  北洋人都知道,冯玉祥不是一个正常人,他做过太多背离常理的事,例如先拥吴佩孚而后又倒吴佩孚,先拥曹锟而后又囚禁曹锟,先联张作霖而后又倒张作霖——冯玉祥行事,从来是只论利害,不顾道义。而此时的陆建章,早已死去多年,毫无利用价值,他怎可能为了这么一个远房死舅父,甘冒杀人的罪名呢?
  如果他真是替陆建章报仇而杀害了徐树铮,以他当时的权势地位,尽可以在杀徐之后,挺身自承,昭告与国人:"玉祥母舅故将军府将军陆建章,因公道经天津,被当时伪奉军副司令徐树铮挟嫌杀害,迄已沉冤七载,未得昭雪,长此下去,则个人之生命无所保障,尊严之法律失去效用。玉祥为维护国家纪网计,并为母舅伸冤计,爰不惜身冒显戮,于徐犯路经廊坊时,要而杀之。恕我罪我,悉听公裁。"(以上这一段是北洋老人为冯玉祥假拟的。)
  北洋老人们认为,如果冯玉祥真的如此一来,不但当时的执法者无奈他何,甚至还会受到部分人士的同声赞许。
  但事实上,冯玉祥对此却是遮遮掩掩,不敢向人提及此事。他之所以不如此做,并非他知不及此,实则因为他在杀徐之前,根本就没想到替陆建章报仇,直到决意要杀的那一刻,他才突然想到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然后才叫他来承当冒名凶手。
  所以说,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归根结底是因为徐树铮坏了他联合郭松龄倒奉的大计。对冯玉祥而言,趁奉军南下,他负责拦腰截断,郭松龄负责直捣奉张老巢,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哪知道,被徐树铮半公开地点破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冯玉祥也十分忌惮,那就是徐树铮对段祺瑞的影响力。做傀儡执政时,段祺瑞已英雄老矣,没有了主心骨,而徐树铮归国回京,让冯玉祥看到了不利,一旦徐树铮强力影响了段祺瑞,再想轻松控制这个傀儡,就难了。
  还有一点,那阶段,徐树铮与五省联军孙传芳来往密切,关系不错,郭松龄反奉败死,张作霖势力重振后,冯玉祥隐隐又看到了另一种可怕的景象:徐树铮在京与段祺瑞已有了默契,出京之后,他极有可能以拥段之名,北结奉张,南联宁孙,共同对付自己。
  到那时候,他冯玉祥不但逐鹿中原的希望要断送,就连在西北恐怕也难得立足之地。
  所以说,徐树铮之死,是死于残酷博弈。
  在冯玉祥的虎视眈眈下,他一不该再露锋芒,二不该回京。
  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人,北洋军阀时期,孙中山也确实对徐树铮很赏识和重视。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北洋军阀各有打算,南方的孙中山力倡革命,关外的张作霖虎视眈眈,一时间风云骤起,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时代。
  诸多军阀中,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既是皖系首领,也是袁世凯及其继任者黎元洪时代的大权在握者。
  多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被称为段祺瑞的"小扇子",甚至被认为是段祺瑞的灵魂,可以说段祺瑞的很多举措,都出自徐树铮的谋划。
  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冯玉祥为什么要派人杀他呢?首先,这还得从陆建章被徐树铮诱杀说起,而冯玉祥又是陆建章的侄女婿当年,倾向冯国璋的部属陆建章,前往天津,希望与曹锟接触,徐树铮为阻止陆建章的活动,在奉军驻津司令部内,诱杀了陆建章。
  徐树铮在幕后策划组织"安福俱乐部",凭借这个俱乐部,他们赢得了新国会的选举,新国会也称安福国会,他们将徐世昌推上了总统宝座。
  本来徐树铮已内定选曹锟为副总统,但因研究系与旧交通系的强烈反对,副总统选举流产。
  以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开始成为徐世昌、段祺瑞、徐树铮为首的皖系军阀的政治对手。
  他们处处与皖系唱对台戏,徐树铮主张武力讨伐南方,来实现国家统一,而陆建章却主张和平统一,还四处奔波联络各方势力,反对武力统一的政策。
  陆建章由上海到了天津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成为主和派的幕后主要活动者,和各省北洋军阀都有一些关系,冯玉祥的主和,就与他有关,皖系早已把他当作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
  当时,各省的督军团在天津开会,这个会议有不利于主战派的一种趋势,因此冯国璋暗中让陆建章到天津来,其目的是要利用陆建章,来说服曹锟重新与李纯合作,把督军团会议转变为反对武力统一的会议。
  因此,陆建章到天津后,徐树铮就立马写信请他到驻津奉军司令部。
  徐树铮没有任何防备,就来到奉军司令部。
  这时的徐树铮直截了当地对陆建章说:你为什么要替南军游说,东奔西走,动员议和,破坏内阁新政策"。
  陆建章觉得无辜,反驳说:"同胞相残,主和也不是什么坏事,再说了主张议和的又不止我一个人,凭什么只怪我一个人"。
  这个时候,徐树铮已经懒得跟他废话,直接叫人把他绑在树上,陆建章觉得他这是要来真的了,就连忙求饶,希望他放过自己,但是徐树铮杀他的心意已经很坚决,掏出腰里的手枪,对着脑门就是一枪,便送这位陆将军见阎王去了。
  此后,徐树铮还说陆建章在安徽、陕西等处,勾结土匪,煽惑军队,希图倡乱,还在沪勾结乱党,死有余辜。
  事件发生后,李纯、陈光远都发电报质问北京政府:陆建章未经审判而被杀,死后又夺去官勋,此后军官都人人自危,从何取得保障?
  其实,陆建章也不是什么好人,因为他杀人如麻,有人就给了他个外号叫"屠夫"。
  这次,徐树铮诱杀他,虽然有点冤屈,但终究也是为民除害,他算是遭到报应了。
  徐树铮诱杀陆建章,出了一口恶气,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却因此得罪了一个重要人物,也就是陆建章的部属和侄女婿冯玉祥。再则,徐树铮的靠山段祺瑞已经失去往日的权威,而冯玉祥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怕段祺瑞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段祺瑞,在复出后居然沦为冯玉祥的傀儡。徐树铮一心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重掌大权,打算劝说张、孙两家息兵,共同对付有"赤化"之嫌的冯玉祥。
  冯玉祥得到这些情报,自然感到芒刺在背,再加上七年前,徐树铮杀死他舅父陆建章的仇恨,他就对徐树铮萌生报复的想法。
  与此同时,段祺瑞重新出山,被奉为执政。而徐树铮却反对段祺瑞当执政,强调这只是一个傀儡地位,但段祺瑞还是在1924年末出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徐树铮便决定将外游计划由长期改为短期。
  1925年末,徐树铮自上海乘轮船进京,此时北京局势日益险恶,冯玉祥打败了奉系李景林,张作霖处死了叛将郭松龄。
  冯、张双方势必有一场恶斗,因此段祺瑞劝徐树铮早早离京。
  等到徐树铮启程时,有人在段祺瑞办公桌上放了纸条,上面写道:"徐树铮万不可南去,去必死",段祺瑞又连忙派人将纸条递给徐树铮,徐树铮却毫不介意,笑道:"何人阻我,我岂信此谰言?"
  后来,徐树铮乘火车离开北京赶赴天津。冯玉祥的心腹,也就是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将这一情况通报给冯玉祥,并请示该如何处置。
  冯玉祥对徐树铮的新仇旧恨一时涌上心头,指示鹿钟麟将徐树铮逮捕枪毙。
  鹿钟麟让冯玉祥的第五师师长张之江执行,他们在廊坊截住徐树铮所乘列车,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出列车,并挟持他进入张营,随即徐树铮遭到枪杀。
  与此同时,冯玉祥将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接到廊坊,让他出现在徐树铮的随从面前,声言该事件是他为父报仇所为。
  但事后的各大报纸,都披露了冯玉祥杀死徐树铮的真相。
  而段祺瑞虽然对徐树铮的被害,感到痛不欲生,惊呼:"断我股肱!断我股肱!"。
  但是,事实上,段祺瑞处于冯玉祥的控制之下,而无能为力,徐树铮之死,也就没人敢追究了。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徐树铮诱杀了陆建章,而陆建章对冯玉祥有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冯玉祥当年没有报复,仅仅是隐忍而已,他在等待报仇的机会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改为第六镇,冯玉祥任司务长,他深得协统陆建章的器重。
  不久,冯玉祥成为了陆建章的内侄女婿,得到了陆的提拔和帮助就更多了。
  后来,冯玉祥被任命为陆军第20镇第80标第三营管带,就是陆建章提拔的。
  北方革命军政府成立后,冯玉祥为总参谋长,王金铭为大都督,不久,起义军因张建功叛变,王金铭、施从云等人,遭通永镇总兵王怀庆杀害。
  冯玉祥得到陆建章搭救,才幸免于死。
  袁世凯编练备补军之时,陆建章任左路备补军统领,与此同时,他立马任命冯玉祥为前营营长。
  后来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升任第一团团长。不久,冯玉祥又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
  可以看出,从营长、团长、旅长一路晋升,都是陆建章一手提拔和照顾,冯玉祥才能够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方诸侯。
  冯玉祥对陆建章的死,也是憋了一肚子气,隐忍不发而已。
  综上所述,陆建章被政敌徐树铮诱杀,而冯玉祥又是陆建章的侄女婿。
  再则,徐树铮的靠山段祺瑞已经失去往日的权威,而冯玉祥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怕段祺瑞了!
  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建章对冯玉祥有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冯玉祥当年没有替其报仇,仅仅是隐忍而已,他在等待报仇的机会。当段祺瑞势力削弱之后,徐树铮已经成为待宰羔羊,所以冯玉祥的势力才敢于动手替其报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徐树铮这个名字赫赫有名,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是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
  徐树铮在1919年10月,率西北边防军第一师进入外蒙古,于11月17日取消外蒙古自治,将外蒙古收回中华民国版图。
  孙中山电贺其成就可与傅介子、班超相比。
  在清末时期,沙俄借助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实际已经控制了外蒙古。
  外蒙古这个地方对于中俄都非常重要。
  他是中国版图秋海棠的顶部,恰好顶入了沙俄领土的内部。
  如果外蒙古控制在中国手中,中国就可以轻松向北进攻,一举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那么沙俄的远东地区分秒就完蛋了,东西伯利亚也肯定不保。
  相反,如果沙俄控制外蒙古,从中蒙边境到北京最近只有四百多公里。
  中苏对立时期,苏联计划装甲洪流1天100公里,只要5天就可以打到北京城下。
  由此,中国北方出于沙俄的威胁下。
  而此时沙俄陷入内战中,白军将领谢苗诺夫强迫外蒙古王公贵族交出军队和权力。
  外蒙古统治者走投无路,被迫邀请中国出兵,让外蒙古回到中国。
  按照满清的管理,以及内蒙古的现状,外蒙古还会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不至于彻底沦为俄罗斯人的奴仆。
  徐树铮借助这个有利时机,率部进入外蒙古,没有受到军事阻拦,随后通过武力威慑,将外蒙古彻底收回中国版图。
  至于冯玉祥为什么要杀徐树铮,第一,1918年徐树铮任奉军副司令,他把冯玉祥姑父陆建章抓住枪毙了。
  为什么枪毙陆,主要是他是直系大佬冯国璋派来做说客,反对段祺瑞和徐树铮的皖系。
  第二,徐树铮在第二次之奉战争中,被迫出国考察,回来以后试图继续支持大哥段祺瑞。当时段祺瑞和冯玉祥是政敌,段祺瑞被冯玉祥架出来做傀儡。谁都知道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尤其可以掌握军队。此次徐树铮到段祺瑞那里,肯定是来对付冯玉祥的。于是,冯玉祥杀了徐树铮,段祺瑞就等于减少了大部分能力,从此一蹶不振,1年后就被冯玉祥彻底赶走。
  徐树铮的一生有两件事情最长脸。
  一是反对帝制。早在辛亥革命时,他就是北洋军中,坚定的反帝主义者。为了逼迫宣统帝退位,他曾扬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这里的"与王公剖陈利害",是委婉说法。
  说白了,就是你八旗子弟别给脸不要。如果再不退位,别怪我对你们不客气了。
  后来袁世凯称帝,他也是坚决反对。
  尽管袁世凯是他的大哥大,但原则问题,他不妥协。为此,他还被袁世凯"逐出师门"。
  第二件事,就是收复外蒙了。不过,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说起来比较复杂。
  尽管孙先生当年对此是曾有很高评价。把徐树铮比作当世之班超、傅介子。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徐树铮)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现在有很多人对其评价也很高。
  但是,徐树铮在收复这件事上的贡献,其实真没那么大。他应该属于功过参半的人物。
  民国元年,北洋政府成立。一直蠢蠢欲动的外蒙古王公拥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博克多汗,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
  外蒙古就此脱离出了中国版图。
  后来,由于北洋政府坚决反对。同时,沙俄因为已经得到了在外蒙的特权,对外蒙古独立一事,缺乏支持动力。(希望维持现状)
  因而,外蒙伪政权在外部压力下,最终于1915年,与中俄签订了《中俄蒙协约》。
  这个条约明确规定:外蒙古放弃独立,承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国对外蒙古拥有宗主权。 外蒙古在中国版图内,以高度自治区的形式而存在 。
  所以也就是说。外蒙主权早在1915年,北洋政府通过谈判,就收回来了 。后来,徐树铮出兵外蒙,并不存在收复主权的问题 。
  他后来做的,是收复外蒙的实际统治权 。
  插一句。当时在谈判桌上,收回外蒙古主权的人叫陈箓,他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解决了法统问题。为后来徐树铮出兵外蒙,创造了先决条件。因为如果没有宗主权,北洋政府后来就没有干涉外蒙古内政,出兵外蒙古的法理。只是后来陈箓当了汉奸,遭军统暗杀,受时人所唾弃。所以关于他的事迹才不怎么被宣传。
  图 1938年3月28日,梁鸿志在日本的扶持下于南京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二排右三为伪外交部长陈箓。
  收复外蒙主权后,没两年,俄国内战。沙俄政府垮台。新的苏俄政府宣布,废除一切对外不平等条约,并断绝对外蒙的一切外援。
  再插一句。苏俄能有如此高风亮节,并不是其领导人真有这么高的觉悟。而是因为当时的外蒙古由效忠于白俄的官员控制。苏俄对其并没有实控权。此举,显然是一招以退为进。苏俄并不吃亏。反正出卖的,都是白俄军的利益。
  断了奶后,外蒙很快就陷入了财政困难,社会混乱,内忧外患的境地。
  外蒙高层为了维持统治。同时,驻外蒙的白俄官员也为了保命,不想被苏俄干掉。于是他们便放弃了《中俄蒙协约》中,关于中国政府不能在外蒙古驻军的条款,分别开始向北洋政府发求援电。请求其迅派重兵保护外蒙古。
  对于这种事,北洋政府当然是不会拒绝了。
  1918年9月,绥远骑兵第四团高在田部抵达外蒙库伦。
  强调一下,这次出兵与徐树铮无关。
  因为绥远驻军亲直系。而且徐树铮当时正在与直系搞内斗。在内斗期间,他杀了北洋元老陆建章。对此,很多直系将领纷纷通电骂他。比如吴佩孚就曾骂道:(徐)以借款杀同胞,何异饮鸩止渴。
  而枪杀陆建章一事,也为后来徐树铮被冯玉祥反杀,埋下了伏笔。
  等到搞完内斗,皖系段祺瑞政府执掌北洋大权后。1919年6月,由于日本人扶持的谢苗诺夫集团在外蒙古搞独立,外蒙古王公不想被谢苗诺夫拉下水,主张与中央政府合力抵御白俄军的军事威胁。段祺瑞表示会顶力支持外蒙古。
  于是,徐树铮这才跟收复外蒙统治权,扯上了关系。
  1919年7月,中国军队收复了被白俄军占据的唐努乌梁海。
  同年9月,隶属于北洋皖系的西北边防军第三旅的一个团抵达库伦。10月,剩余部队也纷纷抵达外蒙。总计约3000余人。
  当时筹办这些事的人,都是徐树铮。
  袁世凯曾评价徐树铮,说"又铮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
  徐树铮要是不受约束,他能上天。
  段祺瑞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所以,徐树铮带兵到外蒙前,段祺瑞就特意交待"筹边使所部军队对蒙方并无直接责任,蒙事仍由都护使完全负责 "。
  也就是说。段祺瑞给徐树铮的授意,是带兵去镇场子。外蒙古那摊子事,交由政府任命的都护使全权负责。禁止他掺和其中。
  去之前,徐树铮答应得好好的。但到了外蒙之后,天高皇帝远,他又有兵权。所以很自然,他就忘了嘱咐,开始插手外蒙事宜。
  他先是将外蒙古的最高领导人博克多汗给软禁了起来。
  后来,他又不顾外蒙议会的反对,直接以武力胁迫外蒙"内阁大臣"贡齐格扎尔赞吉·巴德玛多尔济、巴林·车林多尔济,以及博克多汗签订《改善蒙古未来地位六十四条》,逼迫外蒙放弃自治权,将一切权力上交到中华民国政府。
  图 徐树铮与外蒙古王公合影
  关于徐树铮在外蒙的所作所为,后来人的评价呈两极分化。
  批评他的人,说他操之过急。操作手法不够圆融,过分侵辱外蒙人自尊,使得中国在外蒙僧俗高层心里留下不良记忆。不仅未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支持他的人则说,当时那个情况,外蒙高层首鼠两端,武力解决是最有效的手段。徐树铮抓住有利契机,迅速地完成撤治使命,原则上并没有过错,值得表扬。
  另外还有人说,北洋政府恢复在外蒙古的驻军权和实际统治权,当时担任外蒙古都护使的陈毅(同名同姓),功劳占了一半。没有他的努力,徐树铮连出兵的机会都没有。可现在的时人却把功劳都算在徐树铮头上,这毫无道理。
  总之,这个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虽然收复外蒙实际统治权这个事,很难对徐树铮给出合理评价。但丢掉外蒙,大家对徐的评价却是一致的。即,认为徐应该要负间接责任。
  因为,外蒙没多少人。用武力逼迫外蒙王公放弃自治权,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两点。
  一,如何能让外蒙人民心服口服 。起码,明面上要归顺。
  二,如何顶住外部压力?也就是来自日本和俄国的压力 。
  解决这两个难点,也别无他法。唯有一招。
  增兵外蒙!靠实力维护中国对外蒙的主权。
  然而当时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
  派系林立,军阀混战。有实力的大佬,没人关心外蒙古问题。增兵外蒙,不可能的事。
  这种情况,徐树铮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
  他明知道,却还是做了。这属于明知故犯。
  这就相当于卖家只想着卖货,没想过售后。
  这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徐树铮靠雷霆手腕把外蒙古人得罪了,这没关系。只要中国军队能把外蒙古置于控制之下即可。但问题是这个事,徐树铮做不到。
  他不仅做不到。而且,他对当时中国的军阀混战,从而间接导致中国在外蒙古的军事防御空心化,还要负直接责任。
  因为1920年,直皖矛盾激化,是徐树铮在背后推波助澜。
  后来,鼓动段祺瑞杀张作霖,导致皖奉矛盾激化的人,也是徐树铮。
  袁世凯说他"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真是一点也没有说错。
  他总是闲不住,要搞点事。当时的他,貌似嫌国内不够乱似的,到处煽风点火。
  而他煽风点火的结果之一,就是1921年蒙古上层王公配合白俄军趁着中国内乱,向中国驻外蒙驻军发难时,北洋政府早已经四分五裂。大佬们忙于混战,均无暇顾及外蒙。
  外蒙独立时,白俄军只有几百人。即便外蒙王公和喇嘛动员蒙古民众加入白俄军后,其兵力也不过一万人左右。
  而当时在外蒙古的中国驻军,有四千。他们背后还有十几万奉军十几万直系军队。倘若这些大佬拿出五分之一的兵力,对付如丧家之犬的白俄匪帮和实力本来就不强的外蒙古军,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可结果,不管是奉系的张作霖,还是直系的曹锟(段祺瑞的皖系已经垮了),他们为了消灭对方,纷纷以缺乏军费军械相推托,故意保存实力。这就使得最后,驻外蒙的中国军队竟然被区区一万多匪军给赶出了外蒙。
  从此之后,中国军队再也没有进入外蒙古。
  在这件事情上,中国可谓是赔大了。既丢了对外蒙的实际统治权,还丢了宗主权。
  这就好比,没实力的商家以次充好,既没赚到钱,还丢了品牌口碑。双输,惨赔。
  当然,当时的徐树铮已经下野了。外蒙丢失这个事,与他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说他对外蒙政策走向有多大消极影响,这是高抬他了。但纵观徐树铮在其中的作用,要说他是多么的英雄,也谈不上。
  至于冯玉祥为什么要杀徐树铮。这其中的前因后果跟徐树铮喜欢煽风点火的性格,有直接关联。
  当年徐树铮用鸿门宴杀死的陆建章是冯玉祥的老恩公。没有陆建章,就没有后来飞黄腾达的冯玉祥。徐杀陆时,冯只是区区的湖南省镇守使。他实力不行,报不了仇。但仇恨还是记在了他的心里。
  1920年7月3日,就在徐树铮刚刚镇压外蒙独立势力不久,鉴于徐的所作所为,对他咬牙切齿的曹锟、张作霖、李纯等奉系、直系大佬发表联名电,以"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六大罪状,要求段祺瑞罢免徐树铮。
  对此,段祺瑞当然是不答应。于是,这个事就变成了直皖战争的导火索。
  7月14日,直皖战争正式开打。最终,以直系完胜皖系,吴佩孚吊打徐树铮结束。吴佩孚占领北京后,咬牙切齿的通缉徐树铮。
  以吴佩孚的性格而言,宰了徐树铮,估计他做不到。但把徐关起来,不给他好脸色。折磨一番后,再放掉,是有可能的。
  徐树铮也知道自己是直系眼中钉,所以他在战败后,藏在了一口戏箱子里,乘马车逃出北京城。从此,就变成了闲人一个,到处考察,直到1924年,直系政府垮台。
  1924年,北京政变后。段祺瑞被冯玉祥和张作霖请出山,担任北洋政府执政。
  他是由冯、张联手扶上来的,没有实权。所以徐树铮很反对段祺瑞出山。但后来,段祺瑞还是出山了。
  徐树铮听说后,就想凭自身本事,替段祺瑞弄点实际权力,不再受制于冯、张。
  段祺瑞很清楚这么干的后果,就任命徐树铮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组成一个十几人的考察团,访问欧洲。
  这个所谓的访问,名为考察,实际就是保护徐树铮。怕他闲不住,在北京闹出事来。
  结果徐树铮到了欧洲,还是闲不住。他跑到意大利,受到墨索里尼接见,然后对外号称得到了墨索里尼的武器支持,准备回到国内后,大干一场。
  段祺瑞看到徐树铮如此不安分,简直要替他擦碎了心。
  1925年底,徐树铮从欧洲考察回来后,没有立即到北京,而是先到了上海,会见东南王孙传芳。然后徐、孙二人一起到南通,拜见张謇,准备拥戴张謇为新总统。
  按照徐树铮的计划,他并不是真心拥戴张蹇取代段祺瑞,他只是想借机搞乱时局,助段祺瑞获得实权。
  但问题是,这个事情,动静闹得太大了。让很多人不得不怀疑徐树铮有异心,认为老段是不是没用了,要赶他下台?当时,包括段祺瑞也有这种猜测。
  至于冯玉祥,他对徐树铮的意见就更大了。
  徐树铮跟直系孙传芳勾勾搭搭,而冯玉祥跟直系又有矛盾。如果孙传芳打到北京来,他冯玉祥不得滚蛋?
  所以当徐树铮准备回北京前,冯玉祥就起了杀徐树铮的念头。一来,他要报当年徐树铮杀陆建章的一箭之仇。二来,他也不能继续坐视徐树铮煽风点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杀徐树铮前,冯玉祥曾经把想法告诉给了段祺瑞。段听后,并没有表示出反对。他只是偷偷派人告诉徐,说有人放出风来要杀你,别回来啊。
  结果,徐树铮不听老段的。一意要回,等到他回到北京,拜见完段祺瑞,接着又准备到南方继续煽风点火时。阴沟里翻了船。被远在张家口的冯玉祥下令逮捕。当天他在廊坊被捕,当天就被处决了。
  事后,张蹇痛心疾首。写诗称赞徐树铮是民族英雄,骂冯玉祥是大盗。张蹇的评价,也成了很多人对冯玉祥杀徐树铮的评价。
  图 张蹇
  可其实,张蹇在这起事件中,是徐树铮被杀的受害者。徐要是不死,他就有一圆总统梦的希望。他说的话,根本不能算客观公正。
  其实,冯玉祥杀徐树铮,真的谈不上是杀害忠良。以徐树铮的为人,他离忠良貌似还差点距离。至于说他是民族英雄,就更谈不上了。这件事的性质,其实就是军阀内斗。
  是的,北洋系确实有传统。自己人内斗,绝不下死手。
  但是,是徐树铮先坏了规矩。
  而且,自己人内斗不下死手,前提是输家要服输。纵观北洋史,下野的军阀,哪个不是低调做人。像徐树铮这样,下野之人,明知道自己与冯玉祥有私仇,明知道自己暗中在拆冯玉祥的台,却还大大咧咧,像个没事人一样跑到冯的地盘上瞎晃悠。他就是属于典型的作死了。
  这种事换谁,都会干掉他。只不过,这个人是倒戈将军冯玉祥。然后这个事,就被贴上了倒戈将军杀害民族英雄的噱头。
  1925年12月29日,段祺瑞收到一张纸条:又铮万不可南去,去必死。
  段祺瑞令人将这条信息转达徐树铮。
  徐树铮笑言:何人阻我,我岂信此谰言。
  12月30日凌晨2点,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出列车,旋即被枪杀。
  尽管一位叫陆承武的将军发电对此负责,但是,次日各大报纸仍然纷纷报道:冯玉祥,杀了徐树铮。当代"班超"
  徐树铮一生非常精彩。
  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治理外蒙古了。
  1919年10月,徐树铮率领一支军队,进入库伦。
  他抓住俄国十月革命后,外蒙古王公既失去靠山又担心被革命波及的微妙局势,加速解决外蒙古问题。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国总统,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
  1920年,徐树铮完成外蒙古撤治事宜后,孙中山致电盛赞:我们国家很久没有陈汤、班超一类的人物了!徐树铮,建此大功,也是班超这类的英雄!
  治蒙过程中,徐树铮展现出的魄力、谋略,确实不在汉代班超之下。
  遗憾的是,当时混乱、羸弱的中国实力有限。
  北洋政府不但无法如徐树铮要求的,派出军队控制要点,更是为了内斗权力斗争的需要,早早召回了徐树铮。
  徐树铮走后,外蒙还是丢失了。
  那么,这位可称为英雄的徐树铮,为何后来又死于冯玉祥呢?结怨冯玉祥
  冯玉祥的贵人,是陆建章。
  早在北洋第六镇担任下级军官时,冯玉祥就得到了时任协统的陆建章赏识、提拔,还迎娶了陆的外甥女。
  滦州起义失败,冯玉祥被捕,又是陆建章多方维护还幸免于难。
  此后,冯玉祥追随陆入陕西,由团长提拔为旅长,在陆的提携下一步步发展起来。
  1918年,在直皖斗争中,陆建章站在了直系一方。
  陆建章不但指示冯玉祥反对段祺瑞向南方用兵,还受冯国璋的委派,去作曹锟的工作。
  于是,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邀请陆建章会晤,并在一片"友好"的气氛中,突然让人杀掉了陆建章。
  随后,徐树铮还安上罪名:陆建章勾结土匪,煽动谋反,已被枪决!
  冯玉祥、徐树铮,两雄由此结怨!
  不过,当时的冯玉祥,还没有实力报仇,徐树铮也似乎不必担心冯玉祥的仇恨。
  直到···7年后。冯玉祥的心腹大患
  1924年,冯玉祥驱逐曹锟,控制了北京,并邀请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
  此时的段祺瑞,已形同傀儡,已有离职打算。
  此时,徐树铮再次企图施展其谋略。
  他在张作霖、孙传芳等人中开回活动,企图促成反对冯玉祥的联盟,并让段祺瑞出任总统,执掌大权。
  当年,在直皖竞争中,就是这个徐树铮,纵横捭阖,扭转局势。
  徐树铮,已成为冯玉祥的心腹大患!"孝义复仇"破"大张旗鼓"
  1925年12月,徐树铮完成访问,回国。
  段祺瑞深知危险,劝徐树铮不要北上,徐树铮仍坚持北上。
  徐树铮全程十分高调,盛装出席各种活动,大张旗鼓。
  或许,徐树铮大张旗鼓,正是为了扩大影响,反而更安全吧。
  徐树铮虽然已失实权,但毕竟仍很有影响力,此次出游列国,又与墨索里尼等各国政要建立不错的关系,你冯玉祥敢在自己的防区公然杀他吗?
  "谁敢阻我",正是徐树铮得意之言。
  可是,冯玉祥,还是动手了。
  冯玉祥,找到了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
  接下来,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徐树铮被杀。
  随后,陆承武发布通电,对此负责:"手加诛戮,以雪国人之公愤,并报杀父之深仇···"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孝义复仇"有着一定的合理、合法性。
  冯玉祥假陆承武之手,杀害了徐树铮。后记
  又过了8年,恩怨情仇似乎又要转过来了。
  当时,冯玉祥下野,居住在泰安。
  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派人找到徐树铮的儿子徐道邻:要不要报仇?
  徐道邻答"不愿做陆承武,做一个冒名的孝子"。
  循环,就此打住。
  徐树铮(1880年-1925年),字又铮,时人称之"小徐"(为同另一政治大佬徐世昌区别),自幼才思敏捷,有"神童"之誉。生逢乱世,徐树铮坚信只有武力才能定国兴邦,于是20岁那年投笔从戎,机缘巧合与段祺瑞相识,后者慧眼识才,将其收归麾下,随后又保荐徐东渡日本学习军事。
  为报知遇之恩,徐树铮终其一生为段祺瑞出谋划策,作为段的首席智囊,段对"小徐"言听计从,恩宠备至,甚至为了提拔他不惜与自己的老上司袁世凯"对抗"。事实上,在段祺瑞大权在握期间,他的大部分谋略皆来自于徐树铮。
  1919年,因俄国国内局势动荡,失去了对外蒙古的控制,而日本人则企图趁虚而入。在这种形势下,徐树铮上书北京政府,要求收复外蒙。6月,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0月,率领军队开入外蒙境内,并强势逼迫驻扎在库伦的日军缴械。11月,徐世铮所部开进乌兰巴托,外蒙古王公俯首称臣,蒙古全境回归中国。
  孙中山对徐的此次壮举赞誉不已:"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徐树铮精于书法,擅长诗词古文,文武双全。在国外游历期间,曾受到法国总统杜梅尔格等政要的接见。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为民族立下大功的将领,却在1925年12月30日在被冯玉祥派人枪杀于廊坊。为什么冯玉祥要这么做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徐树铮早就对冯玉祥的人品不满,质疑其对北洋政府的忠诚,曾屡屡设谋消减冯的实力,甚至越过段祺瑞直接罢免过冯的职务。
  2. 1918年徐树铮擅作主张杀死了人称"陆屠夫"的军阀陆建章,而冯玉祥正是陆建章一手提拔的,而且又把内侄女嫁给冯玉祥,知遇之恩加上亲眷之谊,冯玉祥对徐树铮也早有杀心。
  3. 徐树铮虽天资聪明,但为人却专横跋扈、恃才傲物,除了段祺瑞,无论是袁世凯、黎元洪还是徐世昌、张作霖等,都不喜欢他,可谓仇家遍朝野。
  4. 1925年的冯玉祥,其实力已超过段祺瑞。而此时的徐树铮依然一心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重掌大权,这都让冯玉祥芒刺在背。
  因此,抓住机会的冯玉祥毫不留情地对徐树铮下了黑手,一代枭雄就这样以悲剧谢幕。
  参考文献:
  徐樱:《先父徐树铮将军事略》,《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第2卷:武汉出版社,1990年
  石玉新、杨小波主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冯玉祥要杀徐树铮,主要还是因为此时他和张作霖矛盾激化,担心徐树铮会给自己带来威胁。至于替陆建章报仇则只是顺带目标,或者说是借口而已。
  1925年12月30日,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临时执政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在赴京面积段祺瑞以后,坐火车离京时,在廊坊被冯玉祥手下大将张之江劫持,并最终被杀。随后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发出通电,宣布是自己杀了徐树铮,目的是为父报仇。
  陆建章是冯玉祥的老长官,也是他妻子的姑父。应该说冯玉祥能在北洋军中从一个大头兵扶摇直上,陆建章的扶持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冯国璋和段祺瑞争权,陆建章支持冯国璋,站在了段祺瑞的对立面。徐树铮为了压制冯国璋,在天津诱杀了陆建章。因此很多人认为冯玉祥此举是为了给陆建章报仇。不过实际上冯玉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消除隐患。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冯玉祥因为和直系骨干吴佩孚矛盾激化,最终在段祺瑞的拉拢下倒向了张作霖。在大战期间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兵变,囚禁了贿选大总统曹锟,直系因此大败。
  战后张作霖和冯玉祥共同扶持段祺瑞重新出山,出任临时执政。不过此时的段祺瑞手中无兵,其实是张作霖和冯玉祥手中的傀儡而已。段祺瑞只能利用张作霖和冯玉祥的矛盾从中渔利,这临时执政做的也是有些无趣。
  随着张作霖和冯玉祥的矛盾日益激化,双方逐步开始撕破脸,都在准备和对方展开一战。就在此时,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突然来到北京,外界都传言徐树铮是得到了意大利等过的援助所以才进京,想帮助段祺瑞东山再起。
  此时控制北京的是冯玉祥,他自然不愿意在和奉系对峙的情况下北京城内再出现一支态度不明的军事力量。而且徐树铮也是一个胆大妄为之人,冯玉祥担心他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因此冯玉祥才会利用陆承武为父报仇的名义直接杀了徐树铮,以清除隐患。至于为陆建章报仇,这个只是顺带目标而已。
  徐树铮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政治、军事人物,人称"小诸葛",北洋军阀皖系名将,段祺瑞的忠实谋士。
  徐树铮是安徽萧县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很聪明,13岁时中秀才,在乡邻眼中有神童之称。
  然而接下来小徐的科举路很坎坷,屡试不中,备受挫折的小徐一气之下投笔从戎参军了。
  (徐树铮)
  这和当初袁世凯的经历如出一辙,袁世凯也是科考屡屡试不中,到后来不考了,跟着他叔叔袁甲三踏上了军事生涯。
  刚进军队的徐树铮想混出个样子,可他没有背景谈何容易。
  袁世凯有个好叔叔,他叔叔袁甲三是晚清重臣,历任总督和钦差大臣,慈禧的红人。
  小袁在叔叔的提拔下,几年后就做到了山东巡抚的宝座。
  徐树铮混了几年还是一个大头兵,小徐有点灰心丧气。
  就在彷徨迷茫的时候,小徐遇到了贵人,这个人就是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二人相遇犹如刘备遇到诸葛亮,经过深入交谈,段祺瑞慧眼识珠,认定小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破格提拔他做了自己的幕僚(谋士)。
  讲真徐树铮这个人在民国史上确实是个厉害角色,不但有头脑有才,而且儒雅中隐藏着军人的锐气(如图)
  (徐树铮)
  人们送他"小诸葛"的称号名副其实,徐树铮在接下来20多年中,就像诸葛亮忠于刘备那样忠于段祺瑞,是段祺瑞无可替代的左膀右臂。
  在民国军阀割据的乱世,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今天你投靠我,明天我投靠他,城头变幻大王旗,手下和将领之间没有忠诚可言。
  但徐树铮始终没有背弃过段祺瑞,哪怕在军阀的挤兑下,段祺瑞为了顾全大局迫不得已放逐徐树铮,但徐心中仍然无怨无悔力挺主子,这在民国实属罕见。
  到了1919年5月,由于徐树铮力主推行段祺瑞的武统南北政策,这和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主张"和平统一"相悖,于是被徐世昌解职转任西北筹边使。
  徐世铮被打压降级使用,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到任以后,正赶上外蒙古闹独立要自治。
  (段祺瑞)
  当时北洋政府派去的特使已经和蒙古王爷、达赖喇嘛签订了一些妥协性的条约。
  徐树铮看到这些条约以后勃然大怒,拿着这些条约就找到了蒙古王爷和达赖喇嘛,当着他们的面儿把条约撕得粉碎,警告蒙古王爷和达赖喇嘛:"今天十二小时内你们必须签字,承认无条件放弃自治,如果不签,过了12小时我就开始捉人,我可不管年龄老与否,不管是谁必须押解进京"。
  这些蒙古王公大臣和达赖喇嘛,一看徐树铮是个硬茬,惹怒了他,我们这把老骨头还不扔到路上,到不了京城,半路上就被折腾死了。
  "得了,咱惹不起,咱还是签了吧"。
  不出两小时,蒙古王爷和达赖喇嘛就把无条件放弃自治的条约呈给了徐树铮,第一次外蒙古独立失败了。
  事后孙中山听到这个消息后,盛赞徐树铮是当代的班超,近代民族英雄。
  不过我个人认为"当代班超"的称号过誉了,徐树铮是用武力胁迫外蒙古一时放弃了独立,从根本上没有解决问题。
  反而徐树铮这种气势凌人的架势,让外蒙古王爷及喇嘛惶恐不安:一个军人把双方签订的条约当废纸,军人政治毁了北洋政府的信誉,外蒙古统治者开始不信任北洋政府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对徐树铮过誉的原因。
  徐树铮阻止了第一次阻止不了第二次,一年后,外蒙古在苏俄的支持下独立建国。
  徐树铮为人霸道,因此也为他的人生埋下了祸端。
  徐树铮由于在段祺瑞支持下目中无人,就连当时的大总统都不放在眼中,为段祺瑞他可以得罪各路的军阀,为了段祺瑞他多次挑起各路军阀的混战。
  到了1925年,徐树铮想把失势的段祺推上总统的宝座,于是联合孙传芳和张作霖共同对抗冯玉祥。
  冯玉祥得到消息后,如芒刺在背,加上徐树铮曾杀死了自己的舅父陆建章(一说是冯玉祥妻子的舅舅),由此冯玉祥萌生了要杀死徐树铮的念头。
  (陆建章)
  1925年12月30日,就在徐树铮乘火车到达廊坊火车站时,冯玉祥早已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他命令国民军第5师师长张之江执行刺杀任物。
  徐树铮刚下火车就被乱枪打死了,这就应了那句话,种下了蒺藜收获了刺。
  徐树铮的霸道性格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徐树铮死后,段祺瑞失去了了左膀右臂元气大伤,不久段祺瑞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文/秉烛读春秋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开疆拓土和收复失地的人,都是人们称赞的对象,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和卫青在不同领域开拓了汉朝的疆域,历来被人称赞。实际上能够收复失地的,也大多在称颂之列,比如曾经收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的班超。
  在北洋军阀时期,也有一个和班超一样的人物,那就是徐树铮,他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后,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使得外蒙全境重新被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后来孙中山夸赞徐树铮是当代"班超"。
  其实,徐树铮只是阶段性的使得外蒙划归中央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久之后,外蒙又宣布脱离中央。
  在北洋军阀时期,徐树铮的口碑也不太好,做事比较偏颇,得罪的人也很多,最后弄得北洋政局是鸡飞狗跳,最后被冯玉祥给暗杀了,死得也挺惨烈!
  要说冯玉祥为何要杀徐树铮,原因还挺复杂的!
  冯玉祥派去暗杀徐树铮的刺客是陆承武,按照冯玉祥的说法,陆承武是替父报仇,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军阀陆建章。
  这个事就要从徐树铮杀陆建章的时候说起了。
  陆建章是北洋老人了,是最早跟随在袁世凯屁股后面的小喽喽,但是资历太老,从天津小站的时候就跟袁世凯混,混到后来就成了陕西督军,是袁世凯的铁杆,在陕西主政期间,也没干啥好事,袁世凯一挂,陆建章就被人撵出了陕西。
  虽然从隶属关系上来说,陆建章是直系的,而徐树铮是段祺瑞的皖系,两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而且素来无冤无仇,没有必要下死手,估计陆建章死的时候,也不知道为啥会被杀。
  主要原因还是徐树铮做事太"性情",跟自己政见不和,就要下死手。
  当时徐树铮与段祺瑞搞武力统一,以此来击败南方的军阀,但是皖系的军队不给力,光靠着段祺瑞这一块活招牌充门面,为了取得政治上的成功,不得不拉拢直系军阀来卖命。
  以前我分析过,北洋的嫡系军阀其实就是皖系和直系,段祺瑞是安徽人,说白了是接的李鸿章的底子,而直系才是袁世凯的真嫡系。
  所以说,段祺瑞想要搞事情,还得依靠直系,比如张勋复辟的时候,段祺瑞不得不把大总统位置让给冯国璋(代理),才能让直系为其卖命。
  但是武力统一南方军阀可不比对付张勋这样的宵小,那是真刀真枪地去干,所以直系的将领积极性都不高。
  既然直系的将领都不愿意干,徐树铮就搞了一个安福俱乐部来操控国会,给冯国璋施压,对直系将领也进行了策反,比如曹锟就被徐树铮收买,打算继续南下作战。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陆建章在1918年6月以北洋老人的身份来到天津,目的就是劝曹锟以大局为重,直系还是要共同进退,不要跟皖系走得太近。
  得到情报的徐树铮当即大怒,你个老不死的,来坏老子好事,于是就安排人把陆建章给做了。
  另一方面,冯玉祥妻子刘德贞是陆建章的内侄女,冯玉祥能够被提拔起来,完全是靠陆建章的帮忙,陆建章之前策动冯玉祥在前线息兵,就让皖系十分痛恨。所以,杀了陆建章之后,徐树铮也不掩饰,直接就向政府报告自己刺杀了陆建章。
  北洋军阀虽然有派系之争,但终究是一体,通常情况下,敌对双方有一方宣布通电下野,另一方也就不再追究了。
  对陆建章出手如此之狠,徐树铮算是开了北洋仇杀的先河,所以才有了后来冯玉祥安排陆承武刺杀徐树铮的事情。
  1925年12月29日,徐树铮从北京到天津,冯玉祥得知后,将消息传达给手下第五师师长张之江,要求其扣押徐树铮,12月30日凌晨,该部在廊坊将徐树铮拦截,随即被冯玉祥事先安排好的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所杀,声称是为父报仇。
  其实,我倒是认为,冯玉祥要杀徐树铮,与当初徐树铮杀陆建章是一样的,不是因为上面"新仇旧恨",完全就是党派之争,政见不和。
  当时的情况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分配不均,冯玉祥战场倒戈吴佩孚后,致使吴佩孚大败,而奉系在南下的时候,又被直系的旁支孙传芳所击退。
  最终形成了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尤其是冯玉祥策反郭松龄反奉,给张作霖是当头一棒。
  当时徐树铮到北京的目的就是劝说张作霖、孙传芳和吴佩孚,这些北洋军阀的各派能够放下成见,共同对外,所谓的"外",自然就包括当时已经脱离直系军阀体系的冯玉祥了。
  当时的冯玉祥已经是人人喊打的局面,北洋军阀都看他不顺眼,而这个时候,徐树铮来做说客,当和事佬,可把冯玉祥气坏了,因此才派人杀了徐树铮。
  应该说,徐树铮本来不是什么讲究人,而冯玉祥下手也狠,杀了也就杀了,当时北洋乱做一团,连徐树铮这样的大人物被暗杀了,也就在新闻头版头条热乎了一会,就没人管了。
  可见,徐树铮口碑也很差劲。
  冯玉祥杀徐树铮完全是出于私怨,更多是因为军阀对立关系,应该说,冯玉祥这事做的很窝心,在北洋时期,军阀之间只要投降下野,就不会制人于死地。但军阀之间为了利益各为其主不择手段,他们之间的恩怨更是纠缠不清。杀徐树铮不能用对错来形容。
  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徐树铮13考中秀才,可谓神童。1901年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1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生两大功绩分别是辅佐段祺瑞成为北洋政府元首,可以说,如果没有徐树铮,段祺瑞就不会成就伟业。有人说徐树铮之于段祺瑞,犹如刘玄德之于诸葛亮,如曹孟德之于郭奉孝。徐树铮也常常以此自诩,固有"小扇子军师"之称。徐树铮与靳云鹏、吴光新、傅良佐并称皖系的"四大金刚"。徐树铮并非以征战沙场被重用,而是以谋略和政务见长。徐树铮无疑是最受段祺瑞信赖和倚重的谋臣。可以说,段祺瑞一生功绩与徐树铮密不可分。
  徐树铮一生最大功绩就是迫使外蒙古撤销自治,使得外蒙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沙俄政府趁辛亥革命,中央政府混乱的时候,唆使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高层脱离中国政府独立。1912年2月5日,外蒙建立所谓的"大蒙古国"。1913年11月2日,当时的北洋政府袁世凯发布了《中俄声明文件》,承认外蒙拥有独立的自治权(没有承认外蒙独立)。外蒙古的独立无疑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战和践踏。徐树铮从中看出了危机和严重性,徐树铮说道:"外蒙一去,内蒙震动;蒙不安,奉必危;奉危,滇藏必牵动。藩厅一撤,瞬即豆剖瓜分矣,安得不背城借一作孤注之想乎!"
  在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兼任西北边防总司令。全权处理外蒙事务。在徐树铮的操作之下,外蒙取消独立。随即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反对外蒙取消自立。24日,外交部长顾维钧照会俄国驻华公使,废除中俄蒙协约,外蒙古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场危机就此解除。孙中山先生对徐树铮功绩大为赞赏,对此的评价是:"吾国久无陈汤、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国百里。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复归,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之不已"。孙中山还说:"徐树铮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
  而冯玉祥要杀徐树铮完全是出于公报私仇。就是因为徐树铮杀了他的舅舅陆建章。陆建章(1862—1918),字朗斋,袁世凯嫡系。是北京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为人残忍好杀,当时被北京人称为"陆屠夫"。陆建章和段祺瑞虽然都是袁世凯嫡系,但陆建章和段祺瑞关系不睦,在袁世凯死后,二人的关系更是恶劣。二人关系虽然恶劣 。但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问题是,徐树铮死看不上陆建章小人得志的样子,一直想找机会除掉这个祸害,在1918年,各大北洋军阀在天津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总统选举的问题,当时的代理总统冯国璋。而曹锟希望陆建章帮他说服冯国璋,打击段祺瑞的势力。好让自己去掉代理二字,而这次会议。给了徐树铮等一个绝佳的机会。
  6月14日,徐树铮打电话邀请陆建章,说要事相商,陆建章根本没有想到徐树铮敢明目张胆地对自己下手,到了徐树铮的司令部以后,陆建章在毫无戒备之下,被枪杀在徐树铮的后花园中。应该说,杀陆建章绝对是徐树铮一个错误。杀陆建章轮不到他动手。而冯玉祥的舅舅恰恰的陆建章。而且冯玉祥的元配夫人是陆建章妻子的侄女。陆建章被杀让内侄冯玉祥十分悲愤,立誓要除去徐树铮,为陆建章报仇。但徐树铮对此毫不戒备和在意,他甚至不知道有冯玉祥这么个人。
  1924年正在香港的徐树铮听说政局发生剧变,老领导段祺瑞重新出山,被奉为执政十分高兴。立即返回北京。回京以后,徐树铮一心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但此事让冯玉祥感到不快,又想到自己舅舅被杀不由得杀心顿起,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在众人送别下乘火车离京赴津。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将这一情况通报在张家口的冯玉祥,并请示该如何处置。冯玉祥立即指示鹿钟麟将徐树铮逮捕枪毙。鹿钟麟让国民军第五师师长张之江执行,于12月30日凌晨2时在廊坊截住徐树铮所乘列车,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出列车并挟入张营,随即遭枪杀。徐树铮死的时候也不过45岁。而段祺瑞虽然对徐树铮的被害感到痛不欲生,却因处于冯玉祥的控制而无能为力。
  这里要说的是,徐树铮为人傲慢。目中无人。而且为人专横跋扈、锋芒毕露。造成他军阀中人缘极差。他被冯玉祥枪杀的时候,几乎人人叫好。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徐树铮一生飞扬跋扈、恣意妄为,在他诱杀陆建章时。大概也不会想到就这一天。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西方为何把世界瓜分完了,才对清朝动手?而且最终也没能分割清朝随着西方世界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变。工业革命促进一些国家的进步,航海技术的飞跃与军事水平的进步使这些先进的国家开展了自己的殖民之路。这就使得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最终成了放羊娃出身的卫青,到底是如何步步高升,走上人生巅峰?当西汉名将陈汤,击退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后,给汉元帝的上书中有着这样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每每念到这句话,想必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都有着无比的骄傲与激动。能写出这样一句话,足以证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27军全歼美北极熊团付出了多大代价?志愿军27军全歼美北极熊团志愿军第27军军长彭德清1951年3月15日在军党委扩大会上关于朝鲜咸南战役新典里柳潭里战斗基本总结报告时显示,27军获得了消灭美七师五个整营(二十九日根志愿军秘密回国,没打仗却牺牲了几百人,实情公布后大伙又哭又笑1958年3月的一天深夜,一列军列正飞快地行驶。车里坐着的,是刚从朝鲜西海岸秘密撤回来的志愿军第20兵团战士。一个战士扒着车门,费劲儿地从缝隙里往车外看去,突然,一只脚伸过来轻轻地他是张学良的拜把兄弟,散尽家财办大学,被抓到日本也不当汉奸曾经的民国时期,外忧内患重重。局势动荡之下,有人选择了出卖国家,有人选择了以身报国。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爱国志士,但有一个却相当特殊。他就是大军阀之子,和张学良结拜为兄弟,并且一爷爷太平天国将领孙子辛亥志士,推翻清朝任都督,升官后蜕化被杀读书时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其中有一篇范爱农文章中写道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上官云珠女儿姚姚,31岁车祸离世,校方悼词她是一个没贡献的人姚姚姚姚极其短暂的一生,回顾自己往事时依旧碌碌无为,没有给世人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她身上唯一的标签便是著名影星上官云珠的女儿,但她也有太多故事被人遗忘在过去。看似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退伍侦察兵自称枪法准,母亲听完微微一笑,追问竟发现她曾是特工上世纪70年代,刚从部队里回来的储方建刚回家,就和母亲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的枪法准,他的母亲郑少仪就在一旁带着笑容听儿子炫耀。储方建在军队里担任侦察兵,接触到的武器种类比较多,说起训憋屈的国宝历史最憋屈的国宝,它明明价值不菲,由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但却蒙尘于人世,委屈地当了足足300年的腌菜缸。它现在位于北京北海公园承光殿前。据史料记载,元太祖忽必烈缴获了一块重达数茜茜公主怀孕时腰围超50cm就绝食,她小蛮腰有多细?老照片很迷人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生育几乎是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坎。她们孕期时,不仅要经历食量的激增,体重的攀升,行动的迟缓。更重要的是,生完孩子以后,她们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减肥和塑形。变红军团长在河南务农八年,村民都不知其身份,直到毛主席派人来接1959年,河南林县突然来了几位来自北京的干部,林县的县领导急忙迎接了他们,然后几位干部就直接说明了来意。他们来这里只为寻找一个人,这人名叫顾贵山,是曾经的红军团团长。此行就是邀请
太平晚清14年第112章太平天国灭亡根本原因?曾国藩来告诉你对于兄长的话,曾国荃很是不解,他霍地站起身来,愤愤地说满清朝廷早已不得人心,一支骑兵又能成得了什么气候?那些老毛子之所以扶持清廷,他们不就是想要钱要银子吗?我们给他不就完了?两江总这个马知节也太不给宋真宗面子了宋真宗朝,马知节签署枢密院,宋真宗封禅泰山,大臣们和皇帝一样斋戒,也就是为表诚心敬意,吃斋。宋真宗对群臣说,你们一路上吃斋也不容易,确实辛苦了。没想到皇帝话没完,马知节就说,也有偷英勇就义的山东公学校长朱蓂阶朱蓂阶(19001942),名相尧。宁阳县东庄乡镇人。爱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地方领导人。朱蓂阶先后就读于宁阳第一小学和济南正谊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在大学里,八路军以超前的金融思维,用货币战打垮山东日军的经济01山东八路军出色抗日战绩1939年由罗荣桓与陈光率领八路军115师部及部分主力,人数不足万人,进入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山东八路军正规部队已发展到27万人钩沉在中国古代,这个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史上,明清督抚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督抚监察权行使的规范性以及督抚监察权的监督与制约的严密,对保持地方稳定维护中央集权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清督抚制度的形成中国万吨货船首航离奇沉没,美日立即声明避嫌,是另有原因?1963年5月1日,正在中南海办公的周恩来总理突然接到电话,跃进号沉没了。万吨的大船是怎么沉没的?有没有什么阴谋?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日本广播电台已先声夺人,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他被鉴定为精神病,出国后却获诺贝尔奖24岁那年,约瑟夫布罗茨基被祖国认定是寄生虫,后来又被鉴定为精神病患者,结果直到32岁,他的病情仍毫无改观。为了对国家负责,对每个公民的前途负责,1972年,有关部门特意找到苏联精日本沉船上有40吨黄金?尼克松访华送大礼,中国花费三年打捞沉船阿波丸号沉船文明煜观史编辑明煜观史据说日本沉船阿波丸号上有40吨黄金,中国历时三年进行打捞,在这期间却频频发生怪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阿波丸号沉船的来历画面上是一艘日本船只,它是今天的美国就是晚清当年的中国?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174天。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中美相遇(下)关于作者本书作者王元崇是旅美历史学者,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世中国和东亚外交史,代表作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落户十二年,他带着一个傻弟弟回到了北京李京平从小就是个苦命人,五岁那年他的母亲病逝,是他父亲含辛茹苦拉扯他长大,供他读书的。李京平的人生坎坷曲折,他却用一颗善良的心,温暖了一个比他还可怜的人。1969年1月25日,初中开国中将刘忠回乡寻母,却发现母亲沿街乞讨,痛哭大呼儿不孝啊1950年,参加革命20多年的刘忠,从一个小小不起眼的泥瓦匠,一步一步成为了拥有赫赫战功的西康军区司令员。可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件事始终牵挂在心底。从1929年加入朱毛红军参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