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什么陈胜会被部下杀掉?

  陈胜死于车夫之手,这是偶然;但他的死,则是必然。虽说"屠龙者终成恶龙",但像陈胜这样刚刚举起屠龙刀、自己就变成恶龙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陈胜之所以青史留名,关键就在他留下的那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句口号鼓舞下的大泽乡起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数百年来,主要由贵族主宰历史进程的规律被打破了,来自民间的草莽们第一次成为了主角。
  陈胜的出身,也许仅仅比奴仆好一点。"若为庸耕,何富贵也?"他自身没有土地、为地主打工;"发闾左適戍渔阳",他被征调去渔阳服役时的身份,是居住在里巷左边的贫民。没有土地,但却要服劳役,根据这两个要素来看,他的身份也许是佃农。这些穷苦的人们,是那个时代的最底层。
  但这种贫苦的处境,并没有压抑他的雄心,甚至说出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言。对于这句话,咱们如今看来也许并不觉得有啥特别:这不就像吹牛皮吗,谁不会?但陈胜所处的时代,贵族政治已经延续了数百年、龙生龙凤生凤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因此,身边人闻言哄堂大笑也就情有可原了。
  但也许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全新的历史机遇即将到来,陈胜这种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真的迎来了重写人生的机会。
  陈胜等人所处的时代是秦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在兼并天下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沉重打击了六国旧贵族势力,其后废除分封制、大力推行郡县制,以消除过去数百年中的贵族政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修长城、修直道、大兴水利;南征百越、北收河套,拓宽中原王朝的疆域和生存空间.......
  这些举措,是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文化、民生、国防等方方面面的重大行动,在过去的数百年中是从未有过的,都是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冲击与震撼的开创性壮举,中国其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未能突破秦始皇的框架。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然而,在历史上,对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新秩序的建立,往往是最难的,这就是为什么但凡创造了历史的封建王朝,大多都不会长命。综合原因咱们在此不探讨,只讨论与农民起义相关的因素。
  一将功成万骨枯,利在千秋的伟业,往往会苦在当代;更何况秦始皇的事业,没有任何前代经验可供借鉴。无休止的用兵、无限制的大兴土木,以及对过去严刑峻法经验的过度迷信,秦始皇时期的辉煌,是建立在无数"黔首"(即百姓)的血泪乃至性命之上。而秦二世即位后,则进一步变本加厉,秦朝社会暂时的脆弱平衡即将被打破。
  但即使面临如此机会,过去上百年中被秦国打得毫无脾气的六国贵族后裔,并没有带头起事的勇气;首先振臂一呼的,反而是那些受剥削最严重的弱势百姓。
  严格来说,陈胜的起事,有很浓厚的欺诈色彩。
  根据百姓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说法,秦卒由于大雨这种自然灾害误期,并不会被斩首;
  在跟吴广商议后,他利用那时人们普遍迷信的心理,通过"丹书鱼腹"、"夜半狐鸣"这种人为制造的"异象",为出身平平的自己造足了舆论;
  紧接着,他又人为制造矛盾,设计诱使负责带领戍卒的尉官殴打吴广,利用大家的激愤情绪,悍然杀害官员、把众人绑在了他的起义战车之上;
  最后,他们利用当时的社会舆论,假冒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自称"大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第一场农民大起义。在攻进陈县之前,已经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初具规模。
  从这个过程来看,陈胜是非常具备勇气、头脑以及一定的政治水平的。但他的这些素质,更像是在复杂底层社会中挣扎、摸索而出的,即所谓的"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接下来,陈胜手中的资源迅速膨胀,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素养所能驾驭的范围。原本打着推翻残酷统治道德旗帜的屠龙者,迅速暴露出了本性。
  在攻下陈县后,城内"豪杰父老"请陈胜自立为王。"王"这个头衔,充分体现出贵族政治在当时的影响力仍根深蒂固。
  但在此时,原魏国贵族政治体系下的名士张耳、陈馀提出了不同意见:
  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
  这段话与本文主旨太贴切了,所以笔者不得不全部列出来。按照逻辑来看,张耳、陈馀的主张是这样的递进关系:
  作为底层百姓,你之所以能一呼百应,是因为人们认为,你是冒着生命危险为苍生产铲除秦朝的暴政,这就是你道德优势所在;
  但如果你刚刚到达达陈地即要称王,很容易暴露出你的私心:拿下一县就要称王,拿拿下天下呢?等于是撕破了自己的伪装;
  最好的办法,是扶植原六国贵族后裔,为秦王朝增加敌人,以分散对方的兵力;
  这样一来,六国勋贵匡复旧地,你则凭借铲除残暴秦政的功劳,占据咸阳,以关中形胜之地、号令天下。
  而如今只获得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会使天下人心灰意冷。
  身为草根,陈胜之所以能振臂一呼、响者云集,是因为在那时令人窒息的压迫之下,人们把他当成了敢于带头屠杀恶龙的勇士;但若刚刚获得人心这柄武器,陈胜就要称王,不仅让人们怀疑:你是要屠龙?还是要当龙?
  陈胜接下来的举动,展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图虚名。他不听两位名士的意见,执意在陈县自立为王,政权名为"张楚";
  杀元老。陈胜起先派葛婴攻略东地。葛婴到达东城,曾自作主张立襄强为楚王。但他得知陈胜已自立为王后,立即杀了襄强回来报告。但这仍于事无补,一到陈县,他就被陈胜杀害;而吴广被杀的过程,更体现出陈胜的薄情寡义、权势熏心;
  屠故交。陈胜称王后,曾有一些穷伙计闻讯赶来投靠。这些人目不识丁、不明人心,由于经常常跟人讲陈胜的旧事,就被以"有损陈王威严"为由杀害。从此,他的故交纷纷自动离去,再也没有亲近之人;
  用奸臣。陈胜重用朱房、胡武专门督察群臣。二人为了体现忠心,对将领们吹毛求疵,即使功劳再大,若体现出一丝不服从命令的苗头,就会被抓起来治罪;同时,他俩还趁机公报私仇,铲除异己,但陈胜却对这俩人信任无比。就这样,众将逐渐与其离心离德。
  陈胜没有六国勋贵那样稳固的基础,却急于称王,让自己失去了道德与法理制高点,更把自己树立成了秦朝的头号敌人;刚刚上路,就因为一时的成功忘乎所以,任人唯亲、刚愎自用,破坏了队伍的团结、也损害了自己的群众基础。
  被视为屠龙者的陈胜,才拿到屠龙刀,自己就变成了恶龙。在身边人看来,陈胜所仇视的,也许并不是秦朝的暴政,只是愤恨暴政的施加者不是他本人而已。按照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如果他坐在秦二世的位置上,也许会更加凶狠。
  因此,当面临秦军的压力时,贴身车夫杀掉陈胜以换取荣华富贵,也就显得并不稀奇了。不是被人抛弃你,而是你抛弃了自己,用来形容陈胜,也许无比贴切。
  后世的农民起义者,大多未能逃过陈胜的魔咒,这既是自身局限所致,也是人性使然。世上并不缺乏长久保持屠龙者身份的豪杰;但在制度的局限下,这一角色不可能世代延续,屠龙者家族早晚会成为恶龙。
  在大泽乡,陈胜以铿锵有力的语气喊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脑海里常想象着伟大的陈胜在大泽乡呼喊出这句口号时的风采,想象他坚定的目光,想象他刚毅的神情,想象他振臂一呼的雄姿。这声呼喊如一道亮光,划破夜空;如一声雷鸣,振聋发聩;如一团烈火,点燃所有人的激情。人的心灵有无穷的能量,这能量聚集在大泽乡,九百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要把秦帝国这座雄伟山岳推倒。我觉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幕,而陈胜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在短短几个月里,陈胜的势力便始滚雪球一般增长。他自立为王,建国号为"张楚"。很快,陈胜 兵分五路,全线出击。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督诸将西击荥阳;第二路以武臣为将、张耳、陈余辅之,攻略赵地;第三路以邓宗为将,攻略九江;第四路以周巿为将,攻略魏地;第五路以周文为将,挺进关中。
  秦在东方的势力几乎土崩瓦解,很多人毫不怀疑,"张楚王"陈胜很快就会攻下咸阳,这位平民英雄将成为新的国家统治者。
  然而,"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盛极而衰,不仅是自然界之规律,在人类历史上亦屡试不爽。此时的陈胜王如日中天,然而,失败的阴云很快就会遮挡灼热的太阳。
  在无限的权力面前,英明的陈胜王开始变得暴虐。史书称:"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比如 大将葛婴政治觉悟差,当他收复东城时,尚未知陈胜已称王,擅自立了个楚王。尽管葛婴后来废掉这个楚王,仍被愤怒的陈胜处死。 陈胜兴起虽快,根基却还浅,在这个时候就大杀功臣,不免令人离心,这是他走向衰败的开始。
  打击之一:周文兵败关中
  周文是陈胜麾下最有才干的将,颇晓兵法,曾在春申君、项楚手下做过事。陈胜颁给他一个将军印,令他讨伐关中。周文沿途收罗各地义军,军队一下子增加到了几十万,号称"百万",有战车千乘。他越过函谷关,向关中挺进,直抵至戏(潼关东),咸阳为之震动。
  与义军相比,关中秦军数量要少得多,秦二世急中生智,赦免骊山刑徒,编入军队,由少府章邯统领,与周文决一死战。章邯是秦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名将,以作战勇猛而著称,在之后的战争岁月里,他是东方义军的头号强敌。章邯临危受命,大破周文,保住关中。这也是陈胜政权由盛而衰的关键一役。
  周文的西征军被章邯击败后,只得退出函谷关。章邯紧追不舍,一路追击至渑池。关中秦军不愧为天下劲旅,在渑池一役中,章邯霸气尽显,大破张楚兵团,周文战败自杀而死。
  打击之二:部将纷纷自立为王,脱离张楚政权
  首先,攻略赵地的武臣 宣布自立为赵王 。 武臣自立为王,背后的策划者是张耳与陈余。陈胜虽然礼遇这两位知名反秦人士,但没委以重任,只让他们协助武臣。张耳与陈余没当上将军,只当了个校尉,对陈胜十分不满,便鼓动武臣脱离陈胜,自立为王。武臣禁不住诱惑,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以陈余为大将军。
  武臣自立为赵王后,拒绝服从陈胜西进关中的命令,反而 派部将韩广攻略燕地,李良攻略常山,张黡攻略上觉。不想 韩广 北略燕地,自立为燕王 。起义军内部的权力之争加剧了,团结不复存在,反秦事业开始蒙上一层阴影。
  另一位将领 周巿 攻略魏地。这一路进展也算顺利,略定魏地后,周巿继续北上,进攻狄县。当时狄县有个豪杰,名为田儋,是以前齐国王室贵族,他有两个堂弟,一唤田荣,一唤田横,都是一时之英才。田儋 有英雄之志,他既有心反秦,又不想受制于陈胜的张楚政权,因此他设计杀死狄县县令,收其众自立为齐王 。 齐王田儋占据狄县后,大败前来进攻的周巿,之后又略定齐地。 周巿回到魏地后,立 以前魏国宁陵君 魏咎为魏王 。
  新冒出的四个王,赵王武臣、燕王韩广是陈胜的部将;立魏王的周巿也是陈胜的部将。这些人都从陈胜阵营中脱离而去,单飞了。
  陈胜手中还可以依靠的力量,只有老战友吴广。
  打击之三:吴广之死
  吴广是大泽乡起义的主谋之一,也是张楚政权的巨头。他以假王的名义督诸将进攻荥阳,却久战无功。荥阳不同于其他地方,非但是战略要地,而且守卫荥阳的敌将是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其他地方的郡守、县令遭到义军进攻时,逃得比谁都快,但李由是秦朝丞相之子,他不能逃,也不能投降,因此荥阳的守卫非常顽强,吴广攻打四个月仍未能攻下。
  没能攻下荥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吴广指挥有问题。其麾下将领对他是有意见的,认为"假王(即吴广)骄,不知兵权"。如今章邯大兵压境,搞不好大家都得完蛋。将军田臧与诸将商量,认为要险中求胜,必须先杀了吴广。只要吴广指挥,必败无疑。
  诸将发动兵变,假称得到陈胜的诏令,诛杀吴广。可怜这位首义英雄,就这样糊里糊涂死了。吴广本是节制诸将,反倒被杀,陈胜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不过此时章邯大军将至,陈胜也只能先稳住田臧,授予他令尹之印,任命为上将。
  田臧看不起吴广,事实证明他的军事水平,未必比吴广高到哪去。他留下部将李归率少数部队继续围困荥阳,自己亲率主力部队迎战章邯。双方在敖仓展开激战,田臧大败,战死沙场。章邯乘胜进兵到荥阳城下,大破张楚军,李归战死。
  两路西征兵团(周文兵团、吴广兵团)先后溃败,其余几路人马又纷纷自立,此时的陈胜已是孤家寡人了。
  最后的结局
  张楚政权的形势不容乐观,章邯派部将进攻郯县,击破张楚将领邓说,邓说逃回陈县,被陈胜斩首示众。章邯攻势如潮,再次击破张楚将领伍徐的部队,兵锋已杀抵陈胜的老巢陈县。
  张楚柱国房君领兵迎战,又被秦军杀得大败,房君战死。在章邯看来,这些义军不过就是乌合之众,人数虽众,岂有战斗力可言!秦军把攻击矛头对准驻扎在陈县以西的张贺,陈胜亲自出城督战,以鼓舞士气。然而章邯的铁军几乎是无法打败的,张楚军又败了,将领张贺被击毙。
  与此同时,秦二世又派遣长史司马欣、董翳率一支生力军驰援章邯,章邯的力量更强大了。
  看来,老巢陈县是守不住了。
  不得已之下,陈胜被迫战略转移,他先前往汝阴,后又到下城父。不料这里竟成为陈胜的死难地。在秦军节节进逼下,革命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信心动摇,陈胜的马车夫庄贾就是其中之一。他竟丧心病狂痛下杀手,杀害陈胜,跑去向章邯投降。
  陈胜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有两大原因:第一,主力(包括周文与吴广的兵团)被章邯摧毁;第二,部将自立离他而去,而深层原因,恐怕是他称王后便屠戮功臣,终令部将心寒,不能不想方设法脱离之。
  谢邀!
  张楚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衣赐履按:没那个命就别嘚瑟,奈何大家都觉得没准儿有那个命呢?!
  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没多久,队伍壮大,攻取好几个县,建立张楚国,陈胜称楚王。其他各郡县百姓伸长了脖子看秦政府怎么应对,等来等去,发现陈胜、吴广造反居然没事儿!没人管!陈胜还称了王!造反还有这种好事!于是,各郡县百姓纷纷诛杀当地长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郡县没有军队,百姓反,郡县长无力自保),都反啦!
  秦王朝使者(谒者)从东边回到咸阳,赶紧向二世胡亥汇报反叛情况。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估计没有之一)发生了:胡亥听完使者汇报叛乱情况以后,大怒,吼道,来人,把这些使者抓起来,投进大狱!
  叛乱的事儿,胡亥不管!这下子好了,以后回来的使者,胡亥向他们询问叛乱情况,他们一致回答说,皇上放心,那群盗贼不过是些鼠辈,经地方官吏下令逮捕,早已完全肃清,不必担心。
  胡亥听了,大喜。衣赐履说:我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评论。我总以为胡亥不至于混到这个程度。难道,他是上天派下来配合刘邦项羽,灭他家大秦帝国的吗?陈胜、吴广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早下重手,几天就可剿灭。刘邦项羽之所以后来起兵,不过是由于看到造反太过容易罢了!倘胡亥随便派支军队以雷霆之击灭了陈胜吴广,哪还有后来高帝的事啊。对于历代王朝的兴亡,许多专家学者给出很多解释,比如气候啊、地缘啊、国力啊等等,但我总觉得,胡亥之流的不可思议的行为,恐怕重要性为甚。
  陈胜任命吴广为代理楚王(假王),督率众将领向西攻击荥阳。
  张耳、陈馀又劝说陈胜,请出奇兵向北攻取原来赵国的土地。于是,陈胜便任命老友、陈县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拨给三千人,北上进攻故赵国土地。
  陈胜又派出数支人马攻击九江郡(安徽省寿县)、故魏国(河南省东部)的土地。此时,楚地数千人为一支的军队,数不胜数。
  陈胜听说有个叫周章的,通晓军事,便任其为将军,领兵向西进攻秦王朝。
  武臣一行,从白马(河南省滑县)津渡过黄河,进入故赵国地面,派人到各地劝说有声望、有势力的人士造反,这些人都纷纷响应。武臣的力量大增,兵力达到数万,被遵为"武信君"。武臣大军接连攻下十几个城市,但其他的城市都固守不降。武臣打算率军北上,直接攻击范阳(河北省定兴县)。范阳人蒯彻(蒯读如快)劝说,我见您虽然夺了不少城市、地盘,但都是硬碰硬得来的,我觉着哈,这样成本太高,不合算。我有一计,只需文告一篇,便可得城市无数、沃野千里。
  武臣将信将疑,说,请先生明示。
  蒯彻说,您先前每攻下一个城,立即格杀秦政府任命的官员,所以现在各个城市严防死守,难以攻取。我是范阳人,范阳县的徐县长我太了解了,这家伙贪生怕死,贪得无厌,咱们大军一到,他必投降。我建议,徐县长投降后,不要杀他,咱封他一个侯爵,让他乘坐豪华车辆,奔走于燕、赵故地,那么燕、赵的其他城市必然不战而降。
  武臣大喜,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拨给蒯彻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及封侯的印信,去说服徐县长。消息传出,燕、赵旧地上,呼啦啦三十多个城市向武臣投降。衣赐履说:从武臣的表现来看,是个人物。带领三千人马北上燕、赵,既能强攻夺城,也能以智谋取,最重要还听得进别人的建议。武臣出身恐怕不低,既然是陈胜的老友,从侧面反映出陈胜家世绝不会差。燕赵大地几十个城市望风而降,说明:1.各郡县真的是没有军队;2.虽然大秦统一已经十年了,但安抚稳定工作还差得很远,故六国的贵族、平民对秦的认可度并不高,扔个火星,烧起一片。
  陈胜认为秦王朝的政治混乱,已经崩溃,既然派出周章前去攻打,想必指日可灭,轻视之心油然而生,不再防备。博士孔鲋(孔子八世孙,鲋读如富)规劝说,兵法上说,不能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仰仗我之不可以被攻击。如今您总想着敌人不来进攻,而不是自己设防不怕被攻,一旦兵败,悔之晚矣。
  陈胜此时志得意满,笑了笑,说,孔老师,据我所知,这是我陈胜的军队,就不劳您费心了。衣赐履说:你看,张楚王陈胜就是这么个货色,他的鸿鹄之志想来不过如此。孔鲋老师一定被这句话噎得三天说不出话来,呵呵。
  张楚大将周章沿路征集兵士,到达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时,已有战车千辆,士卒数十万,至戏亭(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与咸阳航空距离四十公里),驻扎了下来。胡亥这时才大惊失色,连忙与群臣商议说,怎么办啊?
  少府(宫廷供应部长,搞后勤的)章邯说,盗贼已临城下,人多势强,征调驻军,已来不及。不过呢,在骊山做苦工的役夫不少,请陛下赦免他们,给他们武器,让他们迎敌。
  胡亥于是下令大赦,命章邯集结骊山的役夫、刑徒、奴婢所生之子,组成军队迎战,大破楚军,周章逃跑。衣赐履说:章邯厉害!率一帮乌合之众,也能所向披靡。可以肯定地说,章邯又是一个战神级的人物,是大秦帝国之柱石,可惜二世不是始皇帝,没办法用他啊!另,看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蒙恬那三十万大军跑到哪里去了?我现在也没有答案,咱们往后读,如果后面我忘了提这个事儿,还请各位提醒我哈。
  张耳、陈馀抵达邯郸,听说周章被秦军暴揍,又听说很多将领攻城略地后回到陈县,因谗言陷害而获罪,遭到陈胜诛杀。两人便劝武臣自己称王。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并派人报知陈胜。陈胜大怒,立即想尽灭武臣等人的家族,发兵攻打武臣。上柱国(故楚国官号,上将级武官)蔡赐规劝说,秦王朝尚未灭亡就杀武臣等人的家族,这是使又一个秦王朝复生啊。不如趁此庆贺他为王,令他火速率军向西进攻秦王朝。
  衣赐履说:陈胜起义是七月,武臣称王八月,这个时间太过于紧凑,我觉得可能记录有误。陈胜认为说得有理,便听从他的计策,把武臣等人的家人接到宫中居住(这可不是对人家好,这些都是人质,呵呵),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派使者去邯郸,祝贺赵王即位,并催促他向函谷关进军。张耳、陈馀对赵王武臣说,您当赵王,不是楚王陈胜的本意,所以他祝贺您称王,不过是个权宜之计。一旦楚灭掉了秦,必定要发兵攻打我们。因此您不要向西出兵,而是领兵往北攻占旧燕(北京市)、代(河北省蔚县)之地,向南收取河内(河南省武陟县),以此扩大自己的地盘(看,抗秦只是名义,争取地盘、实惠才是真的,呵呵)。这样一来,楚即便战胜了秦,对咱们也无可奈何。楚如果不能胜秦,赵国的分量就必然加重。如此,赵国乘秦、楚两家疲惫衰败之机崛起,我们就可以横行天下!赵王武臣认为说得不错,于是便不向西进军,而是派韩广领兵夺取燕国故土,李良攻取恒山(河北省正定县),张黡(读如眼)夺取上党(山西省长子县)。
  前208年,张楚大将周章率军退出函谷关,秦章邯尾随攻击,在渑池(河南省渑池县西)大败张楚军,周章自杀。
  吴广率军围攻荥阳,三川郡守李由(李斯长子)固守荥阳,吴广不能攻下。张楚军将领田臧等便商议说,周章的军队已被击败了,秦兵很快就会到来。我们围攻荥阳城不下,秦军一到,必将大败我军,不如留一小部分兵力围守荥阳,而调动全部精兵迎击秦军。但现在代理楚王吴广自高自大,不懂得灵活用兵,不值得与他谋划对策,否则恐怕会坏事。因此就一起假传楚王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又将吴广的头颅献给陈胜。陈胜不敢责备,派使者把宰相(令尹)的印信赐给田臧,并任命他为上将军。衣赐履说:大泽乡起义的时候,说吴广仁爱,兄弟们都听他的,而此刻,田臧等将领又说吴广自高自大,也不知哪个说的对。当然,也可能符合彼得原理,即,人一定会上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位置,然后败得一塌糊涂,陈胜、吴广皆适用,呵呵。
  田臧于是留下少数兵将继续围攻荥阳,自己亲率大军至敖仓(河南省荥阳市北敖山粮仓)迎击秦军,瞬即崩溃,田臧战死。章邯进军荥阳城下,大破张楚军,荥阳之围解。
  胡亥增派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辅助章邯攻打盗贼。章邯一路摧枯拉朽,张楚军一败再败。十二月,陈胜前往汝阴(安徽省阜阳市),返归时到达下城父(安徽省涡阳县),车夫庄贾刺杀陈胜,向秦投降。
  陈胜从前的随从、现任将军吕臣,是苍头军(青巾包头)统帅,从新阳(安徽省界首市北)出发,反攻陈县。攻克之后,斩庄贾,仍称楚国,把陈胜埋葬在砀县(河南省永城市,砀读如荡),尊为隐王。
  陈胜、吴广起义,前后半年时间,哥儿俩都是被自己人干掉的,没两把刷子,这活儿不好干。
  陈胜起义后,各处纷纷响应,形势发展极好。
  可是,接下来,陈胜的几个动作,使自己众叛亲离,最后死于自己的车夫之手。自称王,示天下以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振臂一呼,各处民众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响应起义军。
  不到一个月,起义军就发展到数万人,并攻占了重镇陈。
  陈地的三老、豪杰云集一起,认为陈胜"功宜为王"。
  尽管有人指出:这样会示天下以私心,应立六国之后,但陈胜犹豫后,仍称王立国,建号"张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最有组织性和号召力的,仍然是旧贵族。
  陈胜原本深知此点。因此,起义之初,他拿出扶苏、项梁的名号来,"从民欲"。
  可是,或许是被胜利冲昏头脑,陈胜还是选择了自立为王。
  如此,他与要求复辟的六国残余划清界限,使自己陷入孤立。
  不仅如此,由于起义军多六国故人,他们对故国怀有特殊情感,这也为后来起义军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只能算一个"高级错误",毕竟,陈胜是先行者、探索者,他没有那么多经验可以吸取。
  但是,随后,陈胜又犯下了一些低级错误。滥杀失人心
  陈胜称王前,曾经派葛婴向东发展。葛婴到东城时,立了原鲁国贵族为楚王。
  葛婴得知陈胜称王的消息后,主动杀调其立的楚王,表示拥护陈胜。
  但是,陈胜还是杀掉了葛婴。
  葛婴的这支起义军失去领导,被削弱不说,陈胜的滥杀更是引起了将领们的恐慌。
  这还不算完,陈胜称王后,不亲自率军作战,在宫中发号施令,任用朱房等酷吏,"以苛察为忠",疏远将领,"诸将以其故不亲附"。
  一边是"诸将以其故不亲附",一边是各诸侯旧贵族对起义军将领的拉拢,众将与陈胜之间的关系渐渐微妙。
  很快,分裂发生了。分裂1:复辟、独立。
  陈胜将起义军派往7个方向。
  吴广率主力攻荥阳,周文绕过荥阳入关,宋留攻略南阳入武关迂回咸阳,武臣率张耳、陈余攻略赵地,周市攻略魏地,邓宗攻略九江郡,召平攻略广陵。
  其中,前3路是西攻秦,后4路是攻六国故地。
  分裂,开始了。
  武臣很快攻取了赵地。
  陈胜要求武臣"急引兵西击秦",会合周文,一起灭秦。
  可是,武臣自立为赵王。
  陈胜承认,要求他尽快攻秦。
  大家都是王,凭什么听你的?武臣不搭理,派韩广攻略燕地。
  韩广攻略燕地后,也称燕王,也自立了!
  同样,周市在攻略魏地后,也立魏咎为王,自为魏相,独立了!
  倒是攻略九江郡、广陵的部队忠于陈胜,但他们一直没打出什么名堂,自顾不暇。
  如此,起义军发生了大分裂,为诸侯残余做了嫁衣裳。分裂2:不相协调,被各个击破
  攻秦的三路,倒是打得很认真。
  但是,这三路,彼此各行其是,互不协调。
  大秦紧急征发骊山囚徒,挫败周文后,因力量不足,作了休整、调整。
  此时,吴广、宋留该干啥还干啥,并没有支援周文。
  章邯调整完毕后,击败周文、荥阳起义军(吴广被手下杀),各个击破!
  此时,陈胜的又一个举动,使众将寒心。
  吴广的部下田藏假传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
  陈胜得报后,不加追究,反而任命田臧为上将军!
  这不由得令人猜测:杀吴广,是不是陈胜的意思?
  吴广尚且得到如此待遇,其他将领又怎能心安呢?
  如此,起义军人心寒了!继续自残,直到崩溃
  章邯消灭吴广部后,兵锋直指陈胜所在的陈。
  陈胜派大将邓说前去抵抗,失败。
  章邯兵盛,邓说失败,本属正常。
  可是,陈胜焦躁愤怒,杀了邓说。
  杀邓说后,陈胜只有派出上柱国,本是文臣的蔡赐出战。
  武将打不过,文臣何能为?没有悬念,再败!
  这个时候,陈胜身边只剩下城西的张贺军了。
  才亲率军出战。
  再败,张贺战死。
  如此,陈胜的手下大将或死或散,已成孤家寡人。
  在撤往城父时,陈胜被车夫庄贾所杀。
  陈胜有魄力,但其统治才能与古之创业帝王确实还有差距。
  有魄力,率先发起反秦起义,一时风起云涌,迅速发展壮大。
  可是,统治才能不足,庞大的队伍不断分裂,将士逐渐离心,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为车夫所杀。
  作为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可借鉴的经验教训确实不多,对他的失误,不必过于苛责。
  而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陈胜被庄贾所杀的结局其实不算太差——既没有被传首咸阳,也没有被胡亥车裂其尸,而是被庄贾"恭恭敬敬"地安葬在了砀山。对比于同时代的其他叛将,庄贾的所作所为算得上 "仁义"。
  当然,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他能继续当他的楚王,安安稳稳的活下去。那,为什么陈胜会落一个为部下所杀的命运呢?
  毫无疑问,这跟他个人的政治素养、道德操守有很大关系。首先,陈胜称王的时机值得商榷。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的原因也不复杂:当时,秦王朝从泗水郡征调九百壮丁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卫。行进途中,这些人因雨"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史载: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这可怎么办?
  陈胜吴广二人一合计,反正横竖是个死,反了算了,于是二人"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杀了将尉以后,二人将大家聚到一处,号令:
  "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
  陈胜吴广的这番言论确实有道理,即便不能准时到达而免于刑罚,单单戍卫渔阳也会死一多半人。死有什么好怕的?但死了能留下点声名才好。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吗?……于是大家均对此表示赞同,"皆从之"。
  很快,这支农民军就壮大起来,自号"大楚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先后攻取了大泽乡、蓟县、铚县、酇县、苦县、拓县、谯县,并最终占领陈县(今河南淮阳)。
  陈胜攻取陈县不久,魏国名士张耳陈馀便登门拜访。
  当时,陈县有不少"父老百姓"劝说陈胜自立为王: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
  这些人究竟是为了巴结陈胜,还是真心希望陈胜自立为王,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父老百姓"的这些话确实说到了陈胜心里,因为他真的有这个打算。只不过"自立为王"是大事,他要好好琢磨一番,所以有些犹豫不决。
  见张陈二人前来,陈胜便借机征求他们的意见,不料这二人竟表示反对:
  "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 "
  张耳陈馀的话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认为陈胜不宜自立为王,"示天下私"。你之前起事的时候,不是说为天下苍生诛暴秦吗?怎么现在自己却想先称王享受起来呢?
  二是建议陈胜"立六国后"。简单来说就是把以前"六国"的后人立为国王。他们共同成为秦国的敌人,我们的压力不就减小了吗?
  如果说第一点陈胜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么第二点他就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在陈胜看来,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起事却不能称王呢?你们反倒让我"立六国之后"?我不是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陈胜可能还没下定决心自立为王,但被张陈二人这一"激",反倒是下定了决心——"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
  陈胜称王立起一面大旗,有利于民心的汇集,并且赋予讨伐暴秦战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中的必然一步。
  陈胜走出这步棋,没有问题,问题是陈胜称王的时机是否合理呢?
  或有如下三点:
  其一,自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到其自立为王止,时间不过才月馀,是否有充分的民意基础、军队基础?陈胜的个人威望是否已经达到了其可以称王的程度呢?显然如此短的时间内,这个目标难以完成!
  其二、陈胜自立为王举起反秦的大旗,就是和大秦撕裂,彻底走到了对立面,失去了获得朝廷"安抚召安"的机会,成为秦朝的打击对象。双方就必然斗个你死我活。在目下秦强楚弱的大背景下,这种策略并不明智。
  其三、在义军力量并非特别强大时,陈胜的首次 称王给了其他义军,以及手下将领非常不好的示范——既然你可以称王,为什么我不能呢?
  比如武臣的自立为楚王,就对陈胜造成了较大的伤害。
  武臣是陈县人,就因为和陈胜"交善"而被其委以重任:
  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徇赵。——《资治通鉴·秦纪三》
  陈胜委任武臣为将军的目的,是让其"徇赵",以扩大楚国的势力范围,但没想到的是,首先背叛陈胜的也是他。
  不久,武臣的这支部队即抵达邯郸(前赵国首都)。
  当此时,陈胜的部将周文(字"章")刚刚惨败于秦将章邯:
  周文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二世乃大惊……乃大涉天下,使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奚发以击楚军,大败之。周文走。——《资治通鉴·秦纪二》
  这是秦楚之间的第一场大战,而这一役却以楚军"大败"而告终,这对楚国的人心士气构成是严重影响,当然也影响到了"徇赵"的武臣等人。
  再加之,张耳陈馀听说为陈王攻城略地的将领们"多以馋毀得罪诛 "后,便劝武臣脱离陈胜领导,自立为王,免受其伤。
  武臣觉得二人言之有理,欣然采纳,于是年(前209)八月自立为"赵王",成为继陈胜以后的第二个称王者。
  对此,陈胜"大怒,欲尽族武信君(即武臣)等家而发兵攻赵。 "
  然而,上柱国房君蔡赐却劝他忍耐:
  "秦未亡而诛武信君等家,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进兵西击秦。 "
  现在秦朝没有灭亡就把武臣等家诛杀了,这不是又生出一个秦国来了吗?还不如向他表示祝贺,让他去打秦国的好。
  于是,迫于无奈,陈胜也只得默许了武臣的赵王之位。这里,武臣的自立为王显然严重削弱了陈胜的力量
  ——比较奇葩的是,武臣也尝到了自立为王的"甜头",他的手下大将韩广北徇燕地时自立为"燕王"。武臣出于同样的理由而没有对其进行制裁,这可真算得上是"一报还一报"啊!
  是以,陈胜过早的自立为王,给自己带来了严重伤害,得不偿失。其次,陈胜的军事部署出了"大问题"
  秦楚两国的较量,归根结底还是军事力量的较量,就看双方谁能在大的战事中取得胜利。
  为此,陈胜自立为王以后,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军事部署,但却有两方面出现了问题。
  其一路:陈胜任命周文为大将军,"与之将军印,使西击秦 "。
  周文是什么人?
  史书记载其为"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 自言 习兵 "。
  就因为周文"自言习兵"就让其掌管数十万大军吗?
  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奈。毕竟,农民起义军里面又有多少是懂得军事的将领呢?周文应该还算是"懂点"的。
  事实上,考虑到周文将与秦军展开楚国"立国"后的首场大战,陈胜不放心的话,他就应该御驾亲征,就算是鼓舞一下士气也好。
  然而,并没有,陈胜全权交由周文去自由把握了。这才有了起义军的首场大规模战败(上边笔者已提及,不再深入阐述)。
  ……最终,周文"自刎"徇国。
  其二路:陈胜以吴广为"假王,监督诸将以西击荥阳 "——此时驻守荥阳的是秦国"三川守"李由。
  周文部首战大败的消息传到荥阳以后,楚将田臧等人私下里讲:
  "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兵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足与计事,恐败。 "
  吴广之所以被陈胜任命为"假王",大约是因为其与陈胜一起策划了大泽乡起义。原本就是一个农民,哪里有什么军事才能呢?
  同样道理,你田臧不也如此吗?还真没看出你的军事才能在哪里。
  不过,田臧是个狠人,下得去手,他竟然"矫王令以诛吴叔(即吴广),献其首于陈王 "。
  得,吴广就这么死于部下之手,此时距离他们大泽乡起义还不到半年光景。
  那,陈胜怎么处理呢?
  没办法,无论他与吴广的私人感情如何,他都难以制裁身在前线的田臧。道理很简单,若是把他也杀了,一方面容易引起军队哗变,另一方面吴广已死,不可能死而复生。既如此,那就"罚不如赏",陈胜遂"使使赐田臧除令尹印,使为上将 ",稳定军心。
  不过,不管怎么处理,吴广的死已经使得楚军军心动摇,再加上田臧也没什么军事才能,接下来楚军便在与秦军的"敖仓之战"中败下阵来。
  陈胜的这一路军事安排彻底失败。
  其三路:陈胜刚刚自立为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 "
  围困"郯"城干吗?
  说实话,笔者没有看懂,或许只是为了占领更多地盘吧?
  陈胜听说以后,立即任命"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
  说白了,别人围困的好好的时候,你安排一个将军过来"监军",摆明了是在抢夺胜利果实,这是非常令人厌恶的!果然,陵人秦嘉受不了了,"不受命,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
  行,这个武平君也死了。
  这支部队公然违反陈胜命令,以后还听不听其指挥就不言而喻了。
  战争的惨败、军事部署的失利,使得陈胜彻底失去了军队的支持,等到秦军大举围困陈县之时,已经没有军队愿意出手相救了。
  秦二世二年(前208),章邯大军进攻陈县,陈胜战败出逃,但逃至"下城父"时被"其御庄贾杀陈王以降 "
  ——"车夫"庄贾见陈胜大势已去便杀了陈胜?这个事该怎么解释呢?或许,有朋友会问,即便陈胜由于军事上的失败而走投无路,他的手下也不一定非要杀他呀?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即:陈胜是如何处理君臣关系的。最后,陈胜的君臣之道出了问题
  起初,陈胜自立为王的时候,就有很多"故人皆往归之",无非是想要得些便宜,比如那个曾经和他一起耕田的农夫。
  当初,两人正在一起"佣耕"。陈胜突然不耕了,"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以后大富大贵了,可不要不念旧情啊。
  那个农夫一听就笑了:"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看咱俩都是给地主家扛活的,怎么可能富贵呢?
  陈胜一听,"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或许,在那个农夫看来,陈胜就是说了句"玩笑话"而已,没想到的是陈胜现在还真发达了。
  于是,他真就找到陈胜宫里,并受到了热情款待,但时间久了,这个农夫就有点不知轻重了,"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
  国王的"故情"是你随便可以说得吗?
  于是陈胜一怒之下"斩"了他了事。
  再比如他的老丈人。老人家来了以后,原本以为女婿会好生款待自己,没想到陈胜并不是特别在意,"以众宾客待之,长揖不拜 "。老头当即就火了:"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 "你连我都不尊重,是不能长久的。
  是以,在这两个"事"后,陈胜的"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说实话,陈胜虽然自立为王,但明显根基未稳,对于"故人"理应交好,笼络人心才是。你把他们都赶走,不光伤了这些"故人"的心,也伤了类似车夫庄贾这种"近臣"的心——你对自己的亲旧都是这个样子,更何况我们呢?
  除"故旧"外,陈胜对自己的手下将领也缺乏容人之量,比如他的手下大将符离人葛婴。
  大泽乡起事之后,葛婴就受到了陈胜的重用。陈胜命令他"将兵徇蓟以东;攻铚、酇、苦、拓、谯,皆下之 。"可以说,陈楚的大半江山,都是葛婴打下来的。
  后来,葛婴又奉命"徇东城",并在这里发现了楚国的后裔襄疆。
  葛婴寻思既然义军号称"大楚",肯定是为了恢复楚国,就自作主张立襄疆为楚王。
  不久,陈胜自立为楚王的消息传来,葛婴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赶紧杀了襄疆"还报",请求陈胜的原谅。
  理论上讲,暴秦未灭,正是用人之即,此时陈胜万不能"业未成而斩将"啊
  然而,陈胜还是诛杀了葛婴。
  葛婴身为楚国大将,功勋卓著,对陈胜忠心耿耿都落得如此下场,更何况其他人呢?上面讲过的武臣自立为赵王,也是受到了此事件的影响。
  亲旧不睦,君臣不协,陈胜众叛亲离,最终成了孤家寡人一个,等待他的是何种命运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此看来,陈胜殒命于车夫庄贾之手,便有了些"历史必然性"。
  不过,值得"称道 "的是,庄贾还是给陈胜留了体面,并未将其尸身转交秦二世胡亥,而是将其安葬在了砀山,"谥曰隐王"。
  对比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领袖的悲惨命运,这已经是好了太多。
  大家以为然否?
  参考:《资治通鉴》、《史记》
  (网图、侵删)
  关于陈胜被杀,史记里面是这样记载的:其御庄贾,杀以降秦!意思很简单:陈胜的车夫庄贾把陈胜给杀了,然后投降了秦朝。陈胜被部下杀死,我认为是偶然中存在的必然、也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存在的一个无解的问题——屠龙者自己最终变成了恶龙,最后又被新的"屠龙者"所杀。
  陈胜估计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了,他和吴广曾经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知激励了多少后来者。不过这些后来者的结局大多和陈胜吴广一样,最终又纷纷死在了半路上。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有一个标准的术语叫做: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我想说一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不是特别的准确。纵观整个历史发展来看,要想当王侯、要想成事的话,这个"种"也是有点重要的,例如:闯王死于农夫之手、张飞死于自家士兵之手、无数的起义者都已失败告终了。
  我认为这个"种"不一定就是出身的意思,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度量、格局以及战略思想。没有这三样东西的话,也许可以成为一时之英雄,但确实是很难成就一番伟业的。
  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往往就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能爬多高了。正所谓:厚德才能载物,无德、无才、无量之人必将会失败的。
  陈胜是个标准的苦出生,年轻时给人当雇工,基本就是属于无产、无业的苦力而已。不过陈胜还是有点与众不同的,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这就是著名的苟富贵、勿相忘的由来了。
  由此可见陈胜还是有点雄心壮志的,也就是常说的:不甘久居人下之人了。
  陈胜所处的时代实在是太悲苦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用的的是商鞅之法——简称高压政策。秦始皇又开始大量地修建国家重点工程,例如:阿房宫、长城、骊山陵墓等等;
  另外秦始皇又开启了对外浩大的战争,征发上百万人去攻打匈奴、攻打北越等等。
  总之一句话,对于陈胜来说无论是自己的出身还是当时的大环境下,注定这日子就是非常难过的。
  大泽乡起义获得暂时的成功以后,陈胜开始极度地膨胀了起来
  秦二世元年7月,秦朝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密云地区的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
  陈胜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一起在秦朝官吏的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可是行到大泽乡(安徽省境内)地区的时候,遇到了暴雨、路被冲毁了。这下算是彻底地玩完了,因为按照秦朝的规定,凡是戍边兵丁,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的话,结果只有一条:咔嚓一刀。
  陈胜就是陈胜,他还是有办法的。于是乎,他找到了另外一名被征发戍边的屯长——吴广。这两个人在一起悄悄的商量到底该怎么办呢?
  当时他们两个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去了也是送死(迟到了),跑了被抓住的话不光自己要死,家人也会死(连坐法),那么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干一番大事业?——造反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于是乎,陈胜吴广二人开启了反秦之大计。后面的故事很简单了,无非是找个算命的算一下,另外搞点封建迷信活动。这些活动的唯一目的只有一个:起义的合法性需要得到加强。
  古代起义前搞迷信活动是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例如:在河里沉个石头、鱼肚子里面写个字条,这些活动的指向性很明确——上天已经同意去造反了。
  古代普通群众是很单纯的,一看上天都有暗示了,那还不赶快跟着上天指派的人一起举大事。
  这样一来,大泽乡起义就准时地爆发了。不得不说,陈胜吴广在起义前的总体分析没啥大的问题。当时秦朝处在一片分崩离析之中,秦始皇死了、秦二世大肆的屠戮功臣、整个秦朝群众也极度不满秦朝的统治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吴广举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苟富贵,勿相忘的大旗,简直就是给了普通群众巨大的希望和动力。于是,饱受秦朝之苦的群众们那是积极响应,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了起义队伍。
  后面的事情发展得比较顺利,陈胜吴广队伍的人越来越多、攻占的地盘越来越大,俨然早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一般。
  不过他们不光像早期的太平天国,连晚期的太平天国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内斗的火种开始越烧越旺了。
  随着攻占的地方越来越多,陈胜坐不住了,一个心中的梦想在蠢蠢欲动了——称王立国。我认为这也是个正常的梦想,话说回来谁不想搞个皇帝干干。
  不过当时有很多手下还是表示反对的,意思是:这么快就要称王,说明陈胜的私心还是很重、很重的。
  不过这点反对陈胜根本就不在乎,试想一下:起义是为了什么、打天下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某些人会编出无数个理由,例如:为了群众的幸福、为了让天下人过得更好等等。
  可是说到底,打天下之后就是为了坐天下的,大家有没有见过哪个人把天下打下来之后拱手送人的。有肯定是有,不过都是被逼无奈或者根本就没有坐天下的实力而已。
  陈胜自己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果断地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建立了张楚王国。陈胜自己当然是当仁不让地变成了陈胜王了,他还任命一起举事的吴广为"假王",应该是副手的意思。
  此时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可谓是:规模浩大、震动天下的存在了。秦二世一看,再不迅速采取措施的话,估计咸阳就要丢了、自己的小命也没有了。
  可是面临一个无解的难题:咸阳周围并没有兵,大军都被派出去要么是戊边了、要么去攻打匈奴和北越了。
  不过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秦二世也会变通的——秦始皇附体了。秦二世派出了章邯为将,士兵就从修骊山陵墓的囚徒中选拔——一支秦朝大军转眼就组建起来了。
  不得不说,起义军到了后期基本就是一群啥人都有、唯独没有统一的纲领、统一的训练。他们面对秦国的这只亡命大军,自己又是劳师远征而来——被打败也是很正常的情况了。
  章邯打败了进军咸阳的起义军之后,开始发起反击了。此时此刻、起义军内部的一个无解的问题爆发了——内斗或者叫做内耗就此开始。
  吴广剧照
  起义军将领的一个叫做田臧的将领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于是乎,假传陈胜的王旨杀害了吴广,这支准备攻下咸阳的起义军也就全军覆没了。
  往后陈胜的这支起义军就开始:呜呼哀哉了,最终无情地失败了。
  陈胜最终被自己的车夫庄贾给杀害了。庄贾杀陈胜的理由很简单:他受到了章邯的指使并许以厚利。当时起义军又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良禽择木而栖——庄贾觉得跟着大秦混、跟着章邯混更有前途,陈胜的人头就是最好的投名状。
  不过最终庄贾没有享受到荣华和富贵,又被另外一个起义军头领给杀了。这样想想:庄贾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白白的欢喜一场。
  不过陈胜之所以失败,还是那个根本原因所致的——他本就是一个农民、起义本来就是为了享福的、本就没啥大的志向。
  当一切都顺利的时候还无所谓,可是当不顺利的时候,他自己首先失去了方向。局限性这个词语用在陈胜的身上是最合适的,不过后来人又有几个人能逃脱这个局限性呢?
  我们一起来简单地分析一下:陈胜起义最后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前面说过了,陈胜最后是被自己的车夫庄贾给杀了,不过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已。陈胜的失败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个人原因以及大环境的原因。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陈胜以及后来的农民起义大部分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一:没有一个统一的行动纲领或者叫做战略思想
  无数的农民起义一开始的口号或者叫做行动纲领几乎都一样,无非是:苟富贵,勿相忘、有田同耕、打造太平盛世等等。
  不得不说这个口号或者行动纲领一开始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大家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来起义的。可是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当陈胜打下了一定的地盘之后,往往就需要新的行动纲领来支撑了,例如:解放劳苦大众、人人平等等等。
  但是这些农民起义领导者们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战略思想的、往往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或者停下来观望的。不提出新的战略思想的话,这些士兵们往往就会茫然了、踌躇了、不知为何而战了。
  原因二:口号与实际之间的距离,让起义者内部产生了严重的背离感
  一般农民起义之初喊出的口号往往都是很吸引人的,多数都是为了群众、大家一起过好日子等等。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军不断地占领一些富裕的地区,现实发生的事情就和口号产生了严重的背离感了。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随便举几个:
  陈胜自己打下了一定的地盘之后就开始称王了、生活用度就开始无限地奢华起来了;
  后来的洪秀全更是这样,让别人要禁欲望、男女分开住等等,可是自己却搞起了三宫六院。
  当起义的领导者们开始享福、开始堕落的时候,这支军队基本上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之下,基层的士兵们就会失去归属感、失去对起义领导的认同感。他们一定会深深地感到:以前的口号都是骗人的、都是忽悠群众的而已,打天下之后往往坐享其成的永远是少数人。
  他们会发出一个巨大而无解的疑问:我们基层士兵们辛辛苦苦的卖命是为了什么呢?
  原因三:往往起义的领导们都是皇权模式下的产物
  大家一定听过一句话:曾经我们誓死要反对的人,结果到后来我们变成了和他一样的人了。这句话适用于古代所有农民起义的领导们。
  不管是陈胜吴广也好、洪秀全杨秀清也罢,他们不管一开始提出了什么口号,其实他们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打天下是为了坐天下享福而已。
  那么在这样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就会产生很多无解的问题,例如:
  内部一定会不和,因为天下只能是一个人坐;
  内部一定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公的闹剧,因为人人都是为了利益而已;
  起义的领导者们一定会铲除异已的,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绝对的领导权;
  往往天下还没有打下来,自己人首先打起来了——陈胜就是典型的例子。
  说到底陈胜被属下杀死、古代绝大部分的农民起义都失败,根本原因无非是:自己的品行有严重的问题、自己的出发点没有任何改变,还是为了称王称霸以及享福而已。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还能继续存在、一旦出现挫折和问题的时候,内部往往就会首先崩盘了。
  最后我想说,后世的农民起义者,大多未能逃过陈胜的魔咒,这既是自身局限所致,也是人性使然。可是说到底还是制度的局限性、思想的局限性造成的——屠龙者终究自己变成了一条恶龙,又让新的屠龙者屠杀之了。我想改编一首诗来送给陈胜以及所有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陈胜者,陈胜也,非秦也。陈胜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朝末年,残暴统治和严苛法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老百姓的日子似乎冷雨敲窗。终于,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因暴雨而延误了服役期限的一支戍卒小队伍中,屯长陈胜、吴广面临"失期,法皆斩"。残酷的现实迫使他们实现自我解放——在商议之后,打算反抗无道的暴秦。
  在精心谋划之后,押送他们的队伍行进到大泽乡时,陈胜、吴广乘机杀掉押送他们的军官。事已至此,他们只有揭竿而起。"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句让历史眼睛为之一亮的呼号,这是一句让历史流向彻底逆转的振臂高呼。陈胜的号召,像燃烧的火把,呼啦啦得到响应。陈胜很快建立了张楚政权,和暴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老百姓对新政权充满了期待。
  然而,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多,陈胜就被其部下杀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件事。
  陈胜起兵之初,起义军的行进是非常顺利。按照《史记》的记载,在很短的时间里,陈胜的军队就接连攻克位于今天安徽省宿州市以南的蕲县、位于今安徽省濉溪县的铚县,随后往北攻取了今河南省永城市以西的酂县、今河南省鹿邑县的苦县、今河南省柘城县柘县,以及今安徽省毫州市的谯县六县。
  开局良好,陈胜在对当时的局势研判之后,决定进攻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故陈国都城陈县,从而在今安徽、河南交界处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在进攻陈国之前,陈胜军已经拥有了数万士卒,千余骑兵,以及六七百架战车,可以说是很具威慑力。等陈胜攻入陈县时,郡守和县令早已经逃之夭夭,只剩下副官郡丞。势如破竹的陈胜,很轻松地破陈县,占据了这个战略要地。
  在陈县,陈胜召集当地德高望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召开了一个务虚会,商议下一步的动向。有人说,将军您披坚执锐,讨伐无道国君,消灭暴秦统治,光复楚国的江山社稷,真的是劳苦功高,应该为王。是呀,一想就是这个道理。于是,陈胜便自立为王,建立"张楚"——即"张大楚国"。旗帜举起来之后,各郡县受过苦秦盘剥的小官吏们,都纷纷把刀刃对准了自己的郡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义的火把燃烧得越来越猛,陈胜很快成为天下义军的共同领袖。各地义军都以"张楚"为名号,尊陈胜为王。陈胜及其他义军很快占领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
  势力日益壮大的陈胜决定一鼓作气,他准备向西进发,直取秦国首都咸阳。
  一起谋划起义的吴广被陈胜封为"假王",负责西进攻秦,吴广很快打到战略要地荥阳。同时,陈胜又派出数路大军向战国时期各国故地进发,占领被秦统治不久的故国失地。这时候,陈胜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势头正盛。
  陈胜虽然具有虎狼之气、刚强坚毅,但是智慧、谋略和胆识的短板很快暴露出来。
  假王吴广带着数十万兵卒浩浩荡荡攻向荥阳,没有想到秦军仍然很有战斗力,吴广久攻不下,士气大大受挫。接到报告后,陈胜派周文率领数十万人马迂回到荥阳后方,直取函谷关,逼近关中。
  面临两面夹击,章邯给秦二世说:"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他提议把在郦山服役的犯人整建制交给自己带领,以抗击起义军。大敌当前,秦二世采纳了这个建议。章邯是一个会谋划、能打仗的帅才,在他的组织带领下,从前的囚徒们很能打仗。
  半道上杀出了个程咬金。章邯的横空出世不但遏制了起义军的气势,而且章邯乘胜追击,继续东进。
  这时候,吃了败仗的吴广内部出现了缝隙。他手下的将领田臧以骄横无理、不懂用兵之道为由杀了吴广。树倒猢狲散,吴广的义军土崩瓦解。
  既有内忧,又有外患,陈胜和他的张楚政权岌岌可危。
  值得一提的是,陈胜在年轻时曾对一同耕地的伙伴说过:"苟富贵,勿相忘。"这真还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名言。在陈胜起义出现困局的时候,当年的一个同伴还真的来找他。但是已经称王的陈胜戒备森严,卫兵不让他进入。没有办法,这个昔日的伙伴大呼陈胜的名字。陈胜不得不自己出门,把他接入宫中。本来希望已经为王的昔日好友能够给他一些好处,没想到什么也没有捞到,他便妄言乱语,不把陈胜当回事。气头上的陈胜直接把他给杀了。
  陈胜对当年伙伴如此残忍,手下一个个目瞪口呆。失人心者失天下,陈胜昔日的好友纷纷变心,慢慢远离。
  此时,章邯一路高歌猛进,攻陷了陈胜的都城陈县。陈胜兵败逃亡到位于今安徽蒙城的城父,结果被
  其御庄贾杀了。
  我们说,陈胜气势汤汤,因为秦王失去人心。同样,陈胜之殇,也因为失去人心。
  张楚政权。核心是楚国政权,也就是战国七雄中的"亡秦必楚"的楚国。张,扩张,发扬光大之意。所以,张楚,就是发扬光大楚国。复立楚国之意。借此号令全妃娘娘帝国百姓站出来推翻暴秦的统治。
  至于庄贾为什么要杀陈胜,无非是对起义军处于低谷,看不到希望,想借陈胜的人头求功请赏而己。与陈胜的所作所为是有关系,但关系并不是非常大。
  这是失败者的宿命,没办法,说多了也无济于事。倘使陈胜不失败得那么快,一个马车夫,见鬼去吧,早就有侍御在后,用得着低贱之手残杀。
  陈胜死后,吕臣杀庄贾为他报仇。汉高祖感念陈胜首倡大义,特别安排三十户人家为他守墓,逢年过节祭拜。比秦始皇的二十户守陵还多十户。
  司马迁列其为《陈涉世家》,其意义远非孤陋寡闻者所料。
  陈胜死于小人之手。实在让人遗憾。
  谢邀。说的难听点,就是暴发户压不稳,拿不住呗,这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农民起义领袖的通病,也是大多数农民起义前期声势浩大,后期惨遭失败的根本原因。
  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响彻云霄,天下纷纷响应,起义的战火很快席卷大半个中国。在刚刚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之后,陈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小农意识暴露无遗。
  比如陈胜在创业初期与二把手吴广还能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可基业越做越大之后,就开始渐行渐远。当时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名杀了吴广,陈胜不但没有严惩田臧,反而将他委以重任。
  再比如陈胜称王之后,思想剧变,任人唯亲,贪图享乐,与群众关系日益疏远。有一个当年和陈胜一起种过地的伙伴千里迢迢前来投奔他,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这个伙伴拦路呼喊他的小名,才被他召见。
  因为这个伙伴是陈胜的故友,经常说陈胜当年的一些囧事,有人就对陈胜进言:"您的这位客人愚昧无知,经常胡说八道,长此以往,有损您的威严。"陈胜一怒之下,竟把当年的发小给杀了。看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啊,说好的"苟富贵,勿相忘"呢?早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遗忘的所剩无几。
  项羽的第一谋士范增曾经分析过陈胜失败的原因,我认为很有见地,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意思很明确,你陈胜自诩建立的政权为"张楚政权",大言不惭的宣称欲张大楚国,就应该言行一致,立楚国王室后裔为王,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自立为王。范增的言下之意,是陈胜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所以必败无疑。
  再者,陈胜过早的称王也使他的部下纷纷效仿,是啊,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凭什么你陈胜可以称王,我们却不能?所以你看陈胜派出去反秦的将领,几乎个个自立门户,脱离了张楚政权。
  如北征的武臣自立为赵王,蜕变为割据头目,其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到头来陈胜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所以秦将章邯以骊山刑徒临时组建的雇佣军在解除了荥阳的燃眉之急后,立马大兵压境,进攻陈胜的大本营陈县。此时陈胜率领的起义军已成强弩之末,他亲率起义军与秦军激战,但寡不敌众,难以挽回败局。在陈胜败退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准备东山再起之时,不料却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空留千古遗恨。
  纵观陈胜的一生,可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就像流星划破夜空一样绚丽夺目,却转瞬即逝。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成就不可否定,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正是他敲响了秦王朝灭亡的丧钟。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陈胜吴广领导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虽然仅六个月陈胜就被车夫陆贾杀害了,但其革命首创精神还是有进步意义的,特别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成了后来人的精神支柱。陈胜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杀?其实是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陈胜吴广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不甘心安于现状总想找个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农民共同特点是善良,纯朴没有文化,没有长远打算和规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口饭吃是最大梦想。有困难时能够同甘共苦,成功发绩之后人性的弱点便会爆发出来,意志消沉,贪图安乐,骄傲自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攻下蕲县,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乘势攻占重镇陈,陈胜在此地称王国号张楚。以推翻秦朝残暴统治为目标。陈胜地位变了成为爆发戶开始骄傲自满起来,他幼时伙伴来投,言语不当被杀掉。当初承诺"苟富贵,无相忘。"经不住权势和利益的诱惑。他手下将领功成名就之后也各怀野心。武臣北征赵地自立赵王成为割据一方的大王。武臣部将韩广率军攻下燕地也独立门户称燕王。周市攻占魏地没有独立却立魏国后人为王自己任相国自保。当秦将彰邯率军反击的时候陈胜成了孤军。他率义军英勇反击,但一帮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对手。陈胜率军退到下城父(安微蒙城西北)准备积蓄力量继续反击。不幸在退兵途中被车夫庄贾杀害。令人扼腕叹息。其实这不能算是陈胜一个人的错误,而是他手下众将领共同错误。

汉惠帝刘盈易储危机中,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帝位刘盈是西汉王朝缔造者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按照以往的嫡长子继承制,帝位是非其莫属的,但因为其为人仁慈,性格软弱,刘邦认为他没有自己的杀伐果断的性格,不适合继承自己的位置。戚夫人生的儿二桃杀三士,晏子是奸佞还是忠良晏子这个人我们大家都熟悉,毕竟晏子也是上过教科书的。在课文晏子使楚中,身材矮小,睿智多谋的晏子就已经跟大家见面了。晏子使楚,凭借出众的胆识谋略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当时就有小伙伴说,晏自来红们站起来了我们是顶天立地的革命后代,我们是天生的造反者。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为了造资产阶级的反,接无产阶级的革命大旗,老子拿下了政权,儿子就要接过来,这叫一代一代往下传。有人污蔑我们是自你了解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吗?为什么鲁迅说他是才子加流氓?郭沫若,生于1892年,卒于1978年,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羊易之等。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来源央广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央广网推出党史声音日历,用声音带你穿越百年时光。党史上的今天1978年11月25日,党中央作出了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袁世凯死后,既无实权又无军事实力的黎元洪为何会成为大总统?袁世凯死后,众人遵嘱打开金匮石屋,拿出了名册。关于名册上的名单,据说袁世凯曾做过多次改动,最后一次是把袁克定给划掉了。这说明在帝制撤销后,袁世凯的脑子并不糊涂,他知道在众叛亲离的情20万明军不敌2万瓦剌军,大明的精锐部队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土木堡之变这明英宗朱祁镇亲率的数十万明朝京军,竟被瓦剌数万骑兵追得疲惫不堪,最后在土木堡惨遭屠戮,贵为天子的明英宗朱祁镇更是沦为俘虏。这猝不及防的惨败,正如明朝内阁大学士李贤的哀叹钢结构的发展与主要特点钢结构的发展前史我国早期在铁结构方面就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科学不发达,所以我国2000多年来长期停留于铁制修建物的水平。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开端选用现代化钢结构。西晋是如何内乱的?晋武帝司马炎临终前的安排和谎言公元290年,此时55岁的晋武帝司马炎重病缠身,早已不理朝政,但朝廷大事不能没人处理,这个重任最终交到司马炎的岳父杨骏手中。要说杨骏这人,那是一点能耐没有,全凭外戚身份爬上高位而已让人看不懂的靖康如果我说历史上的靖康之耻,金国完颜家从未攻入占领过开封城,就让北宋老赵家投降了,你信不?不信是吧?不信就对了,那段时间很多事儿就是那么让人匪夷所思。每次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当你感叹唐朝名将徐世绩是一个怎样的人?三个人一件事,足可以让我们看出李世绩的为人。唐太宗临死前对太子李治说,我现在将李世绩外贬,假如他接诏即走,我死之后,你再重新启用他,授予宰相之职。如果他徘徊观望,就立刻杀掉他!于是
绑腿是八路军的好传统,为何取消了?抗美援朝的血泪教训很沉重在近代史上,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团结一心,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在这个期间,很多人因此负伤,甚至为国家献出了生命。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当时条件差,任务重,大家如果韩信当初听从下属的劝告,自立为王,最终能打赢刘邦吗?乱世出英雄,英雄们又会分庭抗礼,占据一定的地理位置,随后就会进入割据时代,一方会臣服于另一方,或者直到逐个被消灭,中原大地重新变变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再次开始一个伟大的征程。任何一个林徽因16岁AI修复照惹争议,原片曝光后,网友太假了众所周知,林徽因与陆小曼周璇阮玲玉并称为民国四大美女,她们都是万一挑一的美女,且非常有自己的特点,配上对应的服装后,让人感觉到惊艳,故而她们在民国时期名气是很高的,几乎能用家喻户晓乾隆赐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后却洗了个澡,事后才知其高明之处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观众以为历史上的纪晓岚真如张国立演得一样有勇有谋,敢于与大贪官和珅作对,可实际上历史上的纪晓岚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和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而他不是,他非但不敢与和珅作他参军时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是副军长,他却成了许的上级残酷的革命斗争往往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在那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时期。我们耳熟能详一大批革命先烈就是在历经战火的洗礼下一步步成长起来并展现自身的光芒,带领广大人民踏寻北京红色印记军民同协力,胜过诸葛亮京西门头沟,太行余脉,山连山,沟连沟,车在曲折的山路间徘徊,终于来到古镇斋堂的一处小村庄马栏村。沿一条青石板路而下,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四合院,门侧题写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8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五胡是指哪五胡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胡人大部落。到现在只有羌族仍然留存,其余各族要么被围攻而最终被灭,要么被其他民族同化融合。何为五胡乱华从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段时间,中解秀梅朝鲜战争中只开了一枪,杀一个敌人,她的一等功从何而来怕死不当共产党员。随着刘胡兰话音落下,台上的表演结束了,而台下一人直直盯着倒下的刘胡兰,殊不知自己早已泪流满面。刘胡兰的故事如一粒种子悄然进入她的心中,她就是深受红色教育影响的女英1942年,年仅23岁抗日女英雄林心平壮烈牺牲,死前经历30多种酷刑江苏省宜兴市的官林小学与其他小学有些不同,这份不同不是因为它的师资力量有多好,而是因为在1942年的8月8日那天,我国女英雄林心平就是在这所学校中被日军残忍杀害的,更令人气愤的是,那时候没水泥,为什么明城墙却数百年屹立不倒?中国古代的建筑是多种多样的,建筑也被称为是凝固的艺术,有许多建筑至今都很宏伟,其中一些细节的地方,令现代的匠人都赞叹不已。有趣的是,在很多朝代不仅是建筑精美,对城墙的修建也是很讲究光绪最宠爱的珍妃,她做了什么,为什么24岁就被慈禧推下井而亡珍妃,他他拉氏,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是光绪最宠爱的一名妃子。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13岁的她被入选宫中。因其长相秀美,性格活泼,擅长琴棋书画,机灵聪慧,入宫后深得光绪帝和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