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南宋为何选择定都杭州而不是六朝古都的南京?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遣康王赵构为和谈使臣,出使金营求和,赵构走到河北磁州时被当地守臣宗泽劝阻留下,没有去到金营。不久后开封城破,徽钦二宗以及一票皇族全部金兵俘虏。赵构因为不在城内,因此躲过一劫。等到金兵北返后,赵构便成了北宋直系皇族中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在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市)即位为帝,重建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刚继位的时候,其实时局并不是特别的恶劣 。首先是女真当时并没有全盘吞并宋朝的计划,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仍然掌握在宋军手里;其次是女真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金军南下要挑气候,并非是全天候不间断的,一般要等秋高马肥,也就是在秋冬季节金兵才会南下。宋军有绝对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再者当时宋廷有李纲、宗泽等大臣坚持,宋军在抗金方面颇具成效。并且金军控制的黄河以北也频繁有民军起义,金国的统治并不稳固。
  因此宋军当时只是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领导他们与女真作战。如果当时这个统帅能稍微硬气一点,不奢求有秦皇汉武之气势,哪怕是有孙权的野心,南宋后来也不至于在国号前面加那个"南"字。
  然而赵构偏偏就是个胆子小的货,商丘离黄河太近,他不敢待,于是跑路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但是有个问题,往哪跑呢?当时主要有四种跑路的意见:西迁关中、南迁襄阳、南迁金陵、北上开封 。至于杭州,当时压根没有人关注过。
  首先宗泽提议的北上开封的建议被赵构直接否定。商丘他不敢待,开封就更不敢了;第二个被否决的是关中,虽然关中当时有北宋最精锐的西军,且有山川险阻,背靠富庶的巴蜀,攻守皆宜。但是由于关中处在西夏和金兵夹击的位置,并且距离东南财赋之地太远 ,因此被赵构否决;第三个被否决的是襄阳。其实襄阳的位置非常的好,西可倚西北之兵、东可附东南之财。而且远离前线,本身又据汉水为屏,实在遇到危险也能从容退到长江以南。但是襄阳的经济不够发达,赵构觉得不行,因此放弃。
  先后放弃了开封、关中、襄阳之后,唯一可行的目的地就只剩南京了。当然了,南京也是个不错的龙兴之地,此地经济发达、乃虎踞龙盘之地。此前有六朝都在此建都以抗北兵,甚至数次北伐,一度饮马黄河。因此建都南京,也不是最坏的选择。起码在南京驻扎,能够比较从容的控制江淮前线,如果有机会还能打出两淮,收复山东等地。
  于是赵构就选择了他南逃的第一站——扬州
  为什么是江北的扬州呢?因为赵构想过江到南京,但是他又怕挨骂 。毕竟黄河以南还有大量的州府掌握在宋军手里,金兵也没有主动南下打他。如果他不做抵抗就跑到江南去了,前线的宋军将士会怎么想?各级官员会怎么想?于是位于长江北岸,同时又非常方便渡江南逃的扬州,就成了赵构南逃的第一个落脚地。
  其实驻跸扬州也可以,如果赵构能在扬州好好干,把淮河防线经营好,防御金兵南下的问题也不大。问题是赵构没这个想法,他害怕军队军阀化,就把二十万宋军全聚在他身边,也不管北方的警讯,导致淮河以北完全就是不设防地区。并且赵构一门心思的就想往江南跑,提前把孟太后送到了南京(宋哲宗皇后),并以看望孟太后为名渡江南下跑到江南溜达了几个月,将南京升格为建康府,为自己以后驻跸南京打基础 。
  再之后,赵构还是不放心。他又把孟太后送到了杭州,自己也跑去杭州溜达了一圈,为自己以后南下杭州打基础。
  建炎二年秋,金兵大举南侵,金兵渡过黄河之后,一路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等到金兵杀到了赵构的眼皮子底下后,他才恍然大悟,却又全不知该如何抵抗,于是立刻渡江逃命。把二十万大军和满朝公卿百官、满城百姓都丢给了金兵。(据说这一次还把他给吓阳痿了)
  逃出扬州后,赵构先是逃到镇江,接着再沿着现在的京沪铁路南下,经常州、无锡和苏州后抵达杭州 。然而金兵当时并未渡江,赵构这么仓皇出逃,又导致了宋军在长江沿线的防御立刻全崩。一些不满赵构的士兵发生哗变,拥立他的儿子赵旉继位,史称苗刘兵变。后来赵构在勤王大军的拥护下复位,并离开杭州前往南京,以谋求恢复对宋军的全权指挥权。结果刚到南京不久,金兵就渡江南下。赵构这一次又是撒丫子跑路,立刻跑路到了杭州。并且把杭州升格为临安府。
  宋军见皇帝特么的都跑了,守长江的将士立马溃散。于是金兵又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渡过了长江,直扑临安。赵构见金兵杀来,再次撒丫子跑路,这一次跑到了越州,并将越州升格为绍兴府,作为自己的行在。临安则一度被金兵所占领。再之后的跑路过程就不细说了,总之就是赵构在金兵追逐下连番改变驻跸所在,最终飘到了海上,沿着东南沿海的海岸线在船上躲了四个月,完全就是不要脸了。如果不是因为金兵不适应南方的湿热天气,后来主动撤军北返,估计赵构他能逃到广州去 !
  金兵撤退后,赵构被吓怕了。别说是扬州和南京,就连杭州他也不敢回。在绍兴待了一年多后,他看见金兵是真的退了,又怕长时间不回杭州,他的大权旁落。便扯了一个理由回到了杭州。再之后,宋军在岳飞、韩世忠、吴玠等诸将的努力下,抗金局势大为好转。因此在1136年,宰相张浚(不是那个奸臣张俊)建议赵构移驻南京,不过赵构没有听他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另一宰相赵鼎移驻苏州的建议。(苏州跑路方便)
  到了第二年,宋徽宗死讯传到苏州,张浚再次请求赵构驻跸南京,宋高宗这才终于移驻到了南京,而这一次回南京,距离他上次从南京跑路,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了。
  移驻南京后不久,张浚因为淮西兵变的事情引咎辞职。于是赵鼎和秦桧这两个奸臣就使劲给赵构上书,要求移驻回临安。赵构表面上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模样,其实内心确实非常欢欣鼓舞,他接受了秦桧的意见。在1138年,赵构又移驻回了杭州,并在杭州修建宫殿,打算常驻。此后到1276年元军占领杭州,南宋再未改变行在所。
  但是要求移驻南京的建议一直没有停过。后来到了宋孝宗时期,仍然还有人跟孝宗提议移驻南京的事情。比如张浚被孝宗重新起用后,他就力主移驻南京。然而结果就是张浚被赶出朝廷,罢免一切职务。
  有一个主战派大臣因此经质问宋孝宗:"昔陛下曾许臣以誓不与虏和,何为中变?又谓臣决移跸建康,何为中辍?"
  孝宗无奈地搪塞道:"以民之不易 。"
  大臣再追问有何不易?宋孝宗只能坦白,太上皇赵构和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大臣不同意移驻南京。因为宋朝皇帝移驻南京,有与金国开战的嫌疑,驻跸杭州还是南京,这跟是否与金国求和,是直接挂钩的 !
  对此,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有评论:东南论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諸方水道所凑,一望则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相应处。临安如入屋角房中,坐视外面,殊不相应。…… 建康形勢雄壯,然攻破著淮,则只隔一水。欲进取,则可都建康;欲自守,则莫若都临安 。
  因此总的来说,南宋之所以在杭州驻跸,是因为统治者不想刺激金国,也不想给主战派的打鸡血。在当时,杭州和南京的选择已经上升到了南宋的国策动向。选则南京,就意味要跟金国开战;选择杭州,就意味南宋朝廷认怂,偏安江南 。
  另外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和航运条件 比南京有优势,这也是南宋要把行都定在杭州的两个原因。
  先说经济基础,宋代的杭州比南京发达 。就拿人口来说,根据宋徽宗崇宁年间统计,杭州人口约为29万人,江宁人口只有20万。杭州每年商税12万贯左右,有时候可以高达18万贯,远超江宁的5.7万贯。这就可见,当时杭州商品经济的兴旺、都市社会的繁华都比南京要高出一个档次。南宋皇帝都是喜欢安逸的一群人,南京的硬件不如杭州,这群堕落皇帝自然不愿意离开杭州了。
  再说航运条件。赵构当年吃过亏,因此他在定都时,首先就要考虑跑路的问题 。南京位于长江南岸,从南京乘船跑路,要向东逃几百里才能入海 。这一点对于赵构来说,太特么不保险了。万一金兵在江面上设伏,他就完蛋了。但是杭州不一样,杭州就挨着杭州湾,坐船要不了半天就能逃到海上 。并且南宋的皇宫也是可以的选在钱塘江边上,就是为了皇帝跑路的方便。
  最后做一个总结:
  选南京就意味要北伐中原,选杭州就意味偏安江南,选择的结果与南宋的国策挂钩。这是选择杭州最根本的原因!
  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比南京好,南宋除了孝宗之外,都是莺歌燕舞的货。收复河山是不可能的,下辈子都不可能。
  南京比杭州更靠近前线。当时南京是江淮防御的指挥部,杭州则是大后方。南京不安全,从杭州跑路比较方便。
  首先纠正一下,南宋一直都没有定首都,临安府是个"行在",意思皇帝南狩到这里而已,虽然南宋皇帝再也没回中原。
  还有一点,中国住家几乎都坐北朝南,尤其是皇城,更加象征坐拥天下,但是南宋的皇城不是,南宋皇城是坐南朝北的,皇宫在临安南边,皇帝把屁股对着北方百姓(方便随时下海逃跑)
  南京虽然虎踞龙盘,但是很邪门儿的是历史上把都城定在南京的王朝都非常短命。
  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今杭州市)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定都杭州也是为了不行再出海。不过严格意义上宋朝从没建都杭州,一直是行在。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
  南宋定都临安,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北方金人的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唐宋以来,杭州迅速崛起,一跃而为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江南闽浙地区非常富有,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是北方所不能比的了。这种相当规模的城市体制和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恰恰是作为国都所必需的。
  没别的原因,就是怂,而且怂到了家。
  甚至,南宋认为杭州这个地方都不够安全。如果大海上能解决后勤问题,南宋都能把首都定在太平洋。
  北宋亡于靖康之变。然后,北方中原就是女真大金的天下了。
  但,这是一种过于粗线条的认识。北方还是大宋的,金人根本没能占据中原。
  两次进攻东京汴梁,女真人的战法都是孤军深入的闪电突袭。突袭,能够输出暴力、能够制造破坏,但根本无法实现有效占领。
  靖康之耻后,北宋在名义上已经亡国了,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金人在北方控制地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
  一个是契丹大辽控制的幽云十六州,本来已经给了大宋,但又被女真人抢了回去。
  一个是山西的太原,第一次偷袭汴梁的时候,西路军死活也没打下来,但第二次给打了下来。
  一个是北京以南的河北数州之地,金人占据燕京之后,向南拓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是,这些地方,女真人完全消化不掉。因为要实现有效占领,就得输出秩序。而女真人根本就搞不定输出秩序的工作。于是,广袤的华北平原,要么控制在北宋手中,要么就是没人管的自主之地。靖康之耻后,今天的山东、河南全部,山西、河北南部,以及陕西南部(北部在西夏人手中),还是南宋的地盘。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而且是个死结。那就是宋人打不过金人,而且也不敢打了。
  所以,金人能把徽钦二宗给抓回去,也能把高宗赵构给抓回去。宋朝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皇帝再次被抓。
  关键是北宋的定都短板,首都汴梁这个地方无险可守。但凡汴梁附近有个天险,也不会出现皇室朝堂集体被俘的靖康之耻。
  于是,南宋就必须在迁都与否和迁都何处做出决策。
  一种决策是定死汴梁,不迁都。这是主战派宗泽的意见。大宋可以输皇帝、输宗室,但不能输骨气。哪里跌倒、哪里站起,以汴梁为基地,开始收复故土的工作。这是极端主战派,汴梁无险可守,所以不迁都,就得北伐,以进攻代替防守。
  一种决策是迁都到陕西地区,利用关中形胜与女真人抗衡。有潼关天险,女真人就不可能玩闪电突袭抓皇帝的骚操作。种师道在东京保卫战之时就提出过这个建议,但当时没人理他。李纲把这个方案拿了出来,力主迁都关中地区。
  一种决策是迁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地区)。这就是一个扯淡的主意了。应天府原名宋州,赵匡胤曾在这里任归德节度使。于是,北宋立国后便以宋州为南京(四京之一),即应天府。靖康之耻后,赵构又在应天府登基继位。一个是大宋发迹地,一个是赵构登基地,除此之外,应天府跟开封府没啥区别。
  但,不管怎么说,以上这些还都是主战派的观点,应该是主战派占了上风。虽然大宋打败了,皇帝和大臣都被抓走了,但是大家还没怂,死活也要跟女真人干,死活也不放弃北方中原。
  然后,还有一个决策,也说不上是主和派的意见,可以认为是投降派吧。具体就是首都南迁,一个是迁到曾经的南朝故都建康;一个是迁到湖北的荆州。这个决策就真心不要脸了,已经是怂到家了。因为皇帝但凡南迁,那么战线就会拉到淮河一线,也就意味着北方中原彻底不要了。
  这些决策,全都摆在了赵构面前。于是,历史的走向就取决于赵构的个人禀赋了。
  赵构要是够狠,就玩定死开封,然后大宋集体玩极端,主动进攻,直接把金人赶回草原;赵构要是够硬,就玩迁都陕西,然后大宋稳扎稳打玩消耗,用庞大的国力,把女真人给耗死。至于迁都应天府,就是一种扯淡逻辑了,归类到定死开封就行了。
  但是,赵构既不够狠也不够硬,而是怂,而且比怂到家还怂。于是,他选择了南迁。但这时候,大宋已经被打得底裤都没了,已经光腚在作战了,再不要点儿脸就只能投降了。所以,赵构不敢轻易开罪主战派。于是,也不敢太南迁,只能迁到扬州。在这里,起码能安全一点儿。所以,总的原则就是:皇帝必须安全,不能再被抓。
  公元1127年,金人三路大军进攻大宋。还是那个死结的问题,就是大宋打不过。所以,女真骑兵根本就不跟你玩攻城略地,挥着狼牙棒,一边儿能抢就抢、一边儿闪电突袭,奔着战略目标地就杀了过来。西路入长安、中路入洛阳、东路入山东,但总目标是汴梁。在金人的认识中,北宋不会怂得连汴梁都不要。所以,除了西路大军,其他中路和东路大军在搞完抢劫后,就要杀奔汴梁,再把大宋皇帝抓一遭。
  但,这一次女真人遇到了一个狠人。这个人就是极端主战派宗泽。老将宗泽,在皇帝跑路的情况下,硬是成功组织了第三次东京保卫战。
  宋朝人不是打不过女真人吗?宗泽怎么还能打赢东京保卫战?
  女真人的战法是千里奔袭加闪电突击,这是游牧民族的经典战法。这个战法很牛,如同一把利剑,游刃有余于千里大宋国土,然后直插大宋的心脏之地汴梁。两次闪击汴梁,第一次打得北宋割地求和、第二次俘虏北宋皇室朝堂,都拜这个战法所赐。
  但,这个战法有个致命短板。那就是没后勤、无后方,彻底地孤军深入。几万或十几万女真大军,不仅不带粮草,而且连背后的坚城都不管,就是猛往前冲。所以,但凡中原政权稍微彪悍一点儿,也能把这些孤军给耗死在中原战场。但大宋太怂了,女真人所向披靡,后面的坚城也不敢截击其后。但是,别人可以怂,老将宗泽却不怂,彻底地贯彻了定死汴梁的战略,就是在这个地方跟女真人死耗。女真人是没有后勤的,所以耗不过,耗不过就得退兵,否则都得饿死。
  这是宗泽胜利的原因。但大宋只有一条真汉子宗泽,其他全是怂人。战后,宗泽就死了,这时候大宋就彻底没法玩了。
  公元1128年,女真人再次三路大军进攻大宋,跟第一次一个套路。而且,东路军还干了一件极为疯狂的事情。金兀术率五千铁骑,硬是机动到了淮河边上的临淮(今安徽省泗县)。金军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白毡斗笠,就像一个个武林高手,扫视着南岸的大宋城池。然后,一口气渡过淮河,直接扑杀扬州。这伙人要干什么?当然是抓皇帝,金人抓皇帝已经抓上了瘾,非要把赵构也给抓了。
  宋朝啥反应?淮河守军根本就认不清这是一伙什么人,还以为是山东跑回来的自家军队。抓了几个金人散兵,才确认:这不是宋军而是女真骑兵。情报送到了扬州朝堂,但朝堂士大夫们根本就不信。这怎么可能?女真人不是还在打山东吗,怎么可能冲过淮河。
  但,女真人就是来了。于是,赵构赶紧搬家往南跑。赵构的狼狈之相,比靖康之耻还无耻。皇帝要跑,百姓不干,纷纷喊着官家要逃跑了、满城逮兔子一样逮皇帝。所以,赵构只能撇开大臣和百姓,偷偷地跑,一口气跑到了南京。五千金兵扑了个空,但也不是一无所获,赵构没带走的金银珠宝全成了自己的战利品。而扬州百姓呢?对大宋已经彻底失望,于是张灯结彩欢迎金军入城。
  赵构呢?连建康都不敢停留,认为长江天险根本就拦不住金人骑兵,于是直接跑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到了这里,赵构才感觉到安全。
  但,真得就安全了吗?
  公元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以山东为基地,直入寿春,然后在寿春兵分两路,一路入江西,去抓南宋的隆佑太后;一路入建康,再转战杭州,去抓高宗赵构。然后,杭州也不安全了。于是,赵构直接跑到了大海上,什么百姓、什么朝堂、什么士兵,全都不要了。高宗赵构只顾逃命。
  之前是因为长江,所以金兀术止步瓜步;现在是因为大海,所以完颜宗弼止步舟山群岛。于是,金人只能撤军。但是,撤军途中却遭遇到了一个猛人,就是韩世忠。韩世忠硬是以八千宋军把十万金军阻击在了黄天荡。金军被困48天,最后不得不挖掘河道才逃回北方。
  虽然金人搜山检海之势抓赵构,但这一次应该是长了教训,因为差一点儿全军覆没。所以,之后就不敢再玩抓皇帝的骚操作了。但,黄天荡之战,也是一个可惜。如果韩世忠能够困死金人十万大军,那么女真人就会彻底断了南侵的念想。但女真人逃跑了,所以只能留下一生叹息。但不管怎么说,韩世忠打败了金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宋朝开启了一种彪悍模式。
  于是,此战之后,宋朝的几大名将纷纷出击,最彪悍的就是岳飞一路,雄心壮志直捣黄龙府。宋朝的军人有了骨血,但宋朝的大臣却早被打没了骨气。靖康之耻被抓走一波、扬州逃亡被抓走一波,大宋战败,倒霉的一直是朝堂大臣们。所以,这伙人死活不想再打了。同时,皇帝赵构,为了逃命都跑到了海上,比唐玄宗李隆基还惨。所以,这个皇帝就更不想打了。
  至于定都的问题,就更是只能怂到家了。南宋定都的原则,不是为了方便北伐,如果是为了收复故土,那就得到淮河以北去定都;也不是为了力求不败,如果是为了战略僵持,那就应该把首都定在今天的南京。南宋定都的总原则,就是皇帝不能再次被抓,大宋不能再次上演靖康之耻。所以,恢复故都汴梁,不可能;定都故都南京,也不可能;只能勉强定都杭州了。
  所以,北宋为什么定都南京的原因也就浮出水面了。
  一是靖康之耻和扬州之战,给南宋皇帝和朝堂的打击太大,所以定都的总原则就是确保皇帝和朝堂安全。
  二是金人的闪电战能够突破淮河、能够突破长江,但建康到杭州之间的河流和山地却能够有效组织金人的闪电推进。
  三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朝堂没了骨气、皇帝没了雄心,也就是怂,以北宋,甚至南宋的国力,跟立足中原未稳的女真人死磕,并不是磕不过。
  所以,历史只能留下一生叹息,可惜岳武穆名将在世,却成了南宋跟金人议和的带血筹码。
  而金朝人呢?因为大宋抛弃了、放弃了黄河到淮河的广袤土地,所以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女真人都得加快汉化,效仿契丹大辽在中原输出秩序、建立统治。
  蒙古灭金、灭宋之后,大元朝堂有两拨前朝遗民。一拨是金朝遗民、一拨是宋朝遗民,而这两拨人大体都是汉人。为了争史书正朔的问题,就这两拨人掐得你死我活,弄的蒙古大元都不知道怎么给前朝修史。
  因此,女真大金并不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其在北方中原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于是,南宋的孝宗北伐和韩侂胄北伐,只能各种草草。这时候,不仅女真人不欢迎大宋,而且北方百姓也不欢迎大宋。
  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要薪火相传、要绵延生息、要自强当世,不仅要有文明的建树,但更应该有进取的骨气。
  一个古惑仔,人到中年,看着满身刀疤和家人窘迫,于是叹息一声:也许应该做个怂人。
  人需要理性的算计,而不能跟无理性的人死磕到底,也不能跟以你为刍狗的世界胜天半子。可以保留五分怂气,因为你有你的意气但世界另有气度。但是,必须还得有三分骨血和两分情怀。三分骨血,是为了生存、不懈和进取,这是骨子里的硬气;一分情怀,是为了希望和正义,这是灵魂里的义气。而大宋呢?赵构与朝堂则是没有一分硬气,更无一分义气,而是十分的怂气。
  个人看法:
  1,康王赵构南渡时实力不足,而南京位于长江边上,正对中原。倘若金国大举进攻,是难以守住的。
  相比之下,杭州离长江不远,既便于北方人来投奔康王,又有江、河丶湖、山的阻挡,金国不容易突然进攻得手。而金国在难以抓到康王的情况下,甚至不会愿孤军深入,主动去占领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样一来,长江以南的大片领土,也就不会落入金国之手了。
  2,北宋素来重北轻南,南北分歧比较严重。而南方多由方国、土司、地方豪强势力掌控。从北宋亡国,南方各势力并没起兵勤王就可见一般。康王初到,南方各势力并未有热烈的反应,康王心里没底,所以要选一个远离南方地方势力,进可攻丶退可守的富庶之地。
  相比之下杭州既可防范北方金国进攻,又可以防范南方势力反叛,所以杭州与南京比较之下,更具价值。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北去,大宋灭亡。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 然而,好像这样说有些太简短太马虎了,一路游牧骑兵强夺了首都,一个政权就灭亡了吗?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1127年1月9日,第二次围攻东京城,东京城破,宋钦宗是作为所谓议和代表前往金军大营,而被扣押的。金国在谈判的狮子大开口中也并没有提出要宋国割让大片领土,金国所要的仍然只是金银细软和女人(满满的游牧民族风格)。也就是东京城虽然攻破了,金军也进驻外城和内城,但是大宋朝廷仍然存在。
  之后宋高宗南渡称帝重建大宋的时候,此时北方中原任然有一个并立的王朝,也就是楚政权(傀儡)。而宋高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的(首都)行在的位置。
  按理说通常南方政权的首都都是南京。因为南京靠长江天险,且历代经营,满足作为一个王朝都城的条件,可攻可守。而临安几乎无险可守,敌军水军更是直抵城边。从地理上看南京也并非在前线,前线是江淮地区(所谓守江必守淮),再加上长江天险,应该说足够安全的。
  交通上更是有利,北可出淮,进居中原;西边更快守卫鄂州,为江南做好屏障。因此南京应该是是一个南方新王朝的不二选择的。
  但是选择了杭州,并升为临安府。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选此有两点:
  一,经济。杭州当时经济更发达。杭州有市舶司,关税丰厚。手工业发达,超过200行,城市人口超过20万户。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数据,已经能说明当时杭州经济的发达。而作为都城,经济必须发达才行。
  二,金军的侵扰。1128年,宋高宗从他登基的南京应天府(商丘)"南巡",改江宁府为建康府,成为东都。实际上就是迁都南京去了。但是没想到激怒了金国,随后金国大举南下,意图灭掉南宋,在宋高宗一路逃难之时,南方根本没有有效抵抗,因此建康的沦陷在所难免,此时的宋高宗去了杭州,并升格为临安府;之后金国再次追来,很快就攻破了临安,此时高宗在越州(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成为国都。金军依然追攻,高宗在绍兴沦陷之前就逃到明州(宁波)。之后更是逃到海上,因此这段经历对整个南宋朝廷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
  综上所述,就会很明白南宋建都为何不在南京了。实际上南宋曾经建都南京过,只不过在金国的压力之下,南宋希望离金国的势力越远越好吧。
  谢大师兄邀
  靖康元年,汴京被围,康王赵构的老爹跑路,又被一心求和的大哥送往金营为人质。这家伙以为自己这回肯定死定了,万念俱灰之余,居然表现出一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淡定从容的样子,搞的金人一脸懵逼,"鼻涕宋怎么会有这样的亲王?南人多诈,这厮必定是假冒伪劣。"
  金人强烈要求换人,于是肃王赵枢做了替死鬼,赵九哥捡了一条小命,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
  靖康二年,汴京再次被围,大哥要求九哥救援,九哥选择了避敌锋芒,先移屯大名,再移屯山东东平府,反坑老爹和大哥一把。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老爹老妈老婆大哥都被金人抓走后,赵九哥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改元建炎。
  建炎二年(1128年),金人以张邦昌被废为由南侵,赵构逃往扬州。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奔袭扬州,正在酣畅淋漓xxoo的九哥闻迅即逃,奔至杭州。此事件造成九哥终身遗憾,之后遍访天下老军医,每逢闲暇必在宫中跳大神求嗣,渴望"难言之隐,一跳了之"。
  为应付宗泽二十多次上疏要求攻还汴京之举,表明"俺还是想打回去滴"的态度,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作行都, 称为东都。
  建炎三年九月,金兵继续南侵,赵构逃至越州(绍兴),随后逃至明州(宁波),再逃定海(舟山),继而由海路转进至温州。
  其间苗刘兵变,吕颐浩、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勤王,赵九哥复辟还乡,建炎三年好不热闹。
  浪迹天涯的九哥文采勃发,给金兵统帅完颜粘罕修书一封,堪称古今中外降书典范
  "……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迁,今越在荆蛮之域矣……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矣,亦何必劳师远涉然后为快哉……社稷存亡在阁下一言,某之受赐有若登天之难……"~《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六》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军撒离江南,赵构回到绍兴、杭州一带。
  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定为"行在 ",开始镇压起义、剿灭匪盗、布防江淮。
  绍兴二年(1132年),正式迁驻临安行在,九哥这才算安定下来了。
  绍兴八年(1138年),定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康(今南京)改为留都。
  严格意义上,南宋没有建都。
  扯了半天九哥辛苦跑路的犊子,还没聊到正题……
  现在翻回去看南宋地图
  建康(今南京)靠近淮北宋金前线,也紧靠宋军淮南大军区扬州,相比抗金大后方临安,建康很不安全。"人心叵测,不得不防啊",九哥摸了摸小鹿乱撞的小心脏
  相比临安,建康离海太远,不方便从海上跑路。"留条退路,日后好相见啊",九哥揉了揉酸软的双腿
  两淮、荆襄等原产粮区已成为前线。终宋一朝,始终坚持"焦土抗战",绝不发展边疆经济。"(曾经)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临安相比建康富庶舒适。"亏谁也不能亏自己,鬼才愿意呆在穷乡僻壤",九哥认真严肃地盘算着,"这里有山、有楼、有暖风……"
  九哥虽然被金军吓痿,毕竟还没被吓傻,尊敬宗主国的基本觉悟还是有的,"建都南京(建康),必谋(徐图)中原",要是金叔叔问起
  "侄儿,你离我这么近想干嘛?"
  九哥将何言以对?难道答"为了亲近叔叔?"
  笑话
  一句话:离前线太近,而且经济凋敝,不适合建都。
  首先,南宋时期的南京,与北宋时期的开封地理位置完全一样,都是处在两国的前线。
  虽说有黄河、长江之险,但离敌人太近了,只要一战不利,敌人就会兵临城下,难以支持长期战争。
  北宋的灭亡完全印证了这一点,殷鉴不远,南宋选定都城首先要就要吸取开封的教训,所以南京就被否定了。
  其次,江淮一带是南宋初年与金国作战的主要战场,经济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人口稀少,无法支撑首都军民生活。
  北宋时期,淮南地区是以"土壤膏沃"、"廛里饶富"著称的,赵构在一次与刘大中的对话中说:"淮南利源甚博,平时一路上供内藏绢九十余万,其他可知。"刘大中也说:"淮南桑麻之富不减京东,而渔盐之利他处莫比,今荒残可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9)。而到了南宋初年,这里成为宋金鏖战的主战场,居民死走逃亡,突然变成一个荒无人烟的地带。建炎四年(1130年)汪藻在奏章中说:"淮南洊经兵祸,民去本业,十室九空。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人非朝夕可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0)
  最后,杭州处于南宋的腹地,河汊纵横,水网遍地,不利于金国骑兵冲锋,反而利于南宋水军作战。同时,杭州的经济并未受到战火的破坏,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然成了首都的最佳选择。
  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 978年)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被选定为南宋都城,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临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梦粱录》),这正是御街的景象。这里属于中心综合商业区,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金、银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场。此外还有"瓦子"多处,其中包括了茶楼、酒店、演杂技的场所。临安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贤坊一带。瓷器的官窑在城南凤凰山下,称内窑。私营手工业则遍布全城,丝纺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一带。御街中段的棚桥是临安最大的书市,刻版作坊就在棚桥附近。
  在宋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吉)靠(利)。
  五代时期,南京是南唐的首都(当时称江宁府),杭州是吴越国的首都,南唐首都南京虽然有虎踞龙蟠的地理优势和长江天堑,却被曹彬率领的北宋军队轻松攻克,而吴越国的归附是其统治者钱氏自动纳土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的结果,因此,在宋朝人历史记忆中,南京相对于杭州是一个更容易被北方军事力量攻击的地方。
  在赵构的亲身体验中,南京不如杭州可(安)靠(全)。
  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赵构一行驻跸江宁府,并以建康古为名都而御笔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他在诏令中慷慨激昂:建康之地,古称名都。既前代创业之方,又仁祖兴王之国。……其令父老再睹汉官之仪,亦冀士夫无作楚囚之泣。江宁府可改为建康府,其节镇旧号如故。
  插一句,即使后来南宋朝廷去了杭州,建康的称呼和法律地位还是"留都(京)"、"陪都(京)"或"行都(阙)"。
  但南京还是过于靠近前线,虽然赵构诏令之中对南京的地位和定都南京的意义说得很清楚,但风闻金军又要南下,他还是放弃了南京前往杭州。
  绍兴元年(1131),南宋朝廷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绍兴八年(1138),更定临安为行都,增建礼制坛庙,但仍称之为"行在"。
  临安府的名称是因为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故里"临安"而得名,这代表了宋朝官方对吴越国经营两浙使得其繁荣富饶的肯定和感念,参差十万人家的临安府确实很适合作为临时首都,而杭州附近的水系发达,也便于惯常使用船只逃亡的赵构安心。
  虽然南宋朝廷始终把开封府作为法定首都,把建康府作为法定留都,杭州只是所谓行在,但事实上选择了杭州,无疑传递出打算偏安一隅的信号。
  这个问题简单的来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宋高宗的安全,和杭州比起来,南京过于靠近前线,缺乏战略纵深,在南宋初年选择杭州,会将宋高宗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北宋灭亡以后,南宋之所以能够重建,最大的原因就是金人在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子嗣时,意外地留下了一个漏网之鱼——赵构,赵构作为宋徽宗的惟一留下来的儿子和宋钦宗的惟一留下的来的弟弟的身份,具有无可争议且威力充足的皇权神圣性,这是南宋政权得以重建的关键,也是南宋政权最大的政治资源,今人对这一点的理解,远远低于古人。换句话说,对于当时宋朝来讲,地盘丢了可以打回来,军队没有了可以再招募,但是如果宋高宗没有了,南宋政权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南明最初地盘、军队都远远超过南宋,但根本无维持下去,只坚持了二十年,就在于崇祯亡国时,没有给南明留下一个像宋高宗那样的漏网之鱼。所以宋高宗对于南宋政权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南宋后来的那些皇帝,因为他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这么重要的人,就不能去冒险。对于南宋政权来讲,利用国土面积比较大的这个优势,以空间换取时间,最大限度的延缓与金军正面决战的时间,在建国初期国力较弱之时将金人的战略进攻拖入持久战的状态是最有利的,所以高宗就应该离金人越越远越好,杭州比起南京来说,就具有这一最大的优势。事实上高宗朝廷非常清楚上述逻辑,他也是这么做的。南宋建立之初,高宗就拒绝了返回开封的建议,避免了在开封再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之后一路战略退却,从扬州、南京到杭州,在最初几年虽然被打得很惨,但他也跑得很快,始终保证了皇帝和中枢权力系统的安全,最终挫败了金军试图一举灭亡南宋的战略企图,杭州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奠定其全国中枢的地位,这样即便后来形势好转以后,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格局了。
  需要更正一下,事实上南宋的都城并非杭州,而应该是早已沦陷的北宋故都汴梁才对。这是因为,当初南宋朝廷为了向天下百姓表明自己"收复故土"之决心,对外还是始终坚持以东京汴梁为京师。而南宋的实际政治中心杭州,则一直被称为"行在"。所以,南宋时期的杭州,也被改名为"临安府",正是取意"临时安顿"之意。
  言归正传,那么为什么宋高宗当初会把自己的"行在"定在杭州,而不是"虎踞龙盘 天下形胜"的六朝古都南京(建康)呢?其实,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对于赵构来说杭州更方便其逃跑!
  南宋初年,面对凶悍的金军,南宋军一时间并没能有效阻击金军南下的兵锋,使得战线一溃千里。于是,刚扛起"大宋"旗帜的宋高宗赵构,只能通过不断的南逃,以此来换取时间与空间。而一路上被金兀术的大军追着屁股打的赵构,也由此沦为后世耻笑的"逃跑皇帝"。
  赵构一路南逃,从扬州仓惶渡长江南下,然后便一根筋的逃到更南方、更靠海的杭州。而逃到杭州后,畏敌如虎的赵构索性把整个淮河防线都放弃,直接退守长江防线。如此一来,建康实际上变成了一座前敌要塞。
  试想,连皇帝都只顾着逃命,那前线的将领就更不乏畏敌叛逃的窝囊废了。1129年(建炎三年),还没等赵构在杭州坐稳,金兀术就又纵兵大举渡江南下,进一步攻略江南,妄图彻底灭亡宋朝。面对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当时镇守重镇建康的杜充不战自溃,率亲军三千北逃真州,随后降金。
  而建康一失,金军兵锋便直指杭州行在。于是,宋高宗赵构又再一次发挥他的专属主公技——"逃跑"。他从杭州继续南逃,先是到越州(绍兴),继而又逃到明州(宁波),再后来更是直接逃到了海上,当起了"海上皇帝"。
  这头岸上的金军嚷嚷着要"搜山捡海抓赵构",那头赵构则躲在海上的舟船中,死活不上岸。直到战局好转,金军北撤,赵构才结束长达数月的海上漂泊,战战兢兢的回到岸上去......
  有了这段海上漂泊的悲惨遭遇,此后赵构对于抗金斗争,实际上已经彻底失去信心,甚至还被金军吓成了"不举"。也就是说,他再也不是当年只身赴金营的那位康王了。对于畏敌如虎的赵构来说,越靠近北方的地方,就越危险,心里就越不踏实。所以,紧贴长江的建康实在太靠前线了,金军一个冲锋,就可能杀抵城下,到那时自己恐怕连发动主公技的时间都不够。
  因此,赵构最终十分"英明"的选择在更南方、更靠海的杭州作为自己的行在。而且还准备好二十多艘大海船,以便自己能随时登船出海逃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过客

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哪个最强?康熙(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历史上可以说功劳以及能力最大的皇帝之一,8岁登基,14岁亲征,其主要政绩有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准格尔,在位期间使中国得到了统一,也让国家曹操刚打下冀州,18岁儿子曹丕就直奔袁绍府,占其儿媳为妻子曹操占领冀州城后,直奔袁绍府,不料他儿子曹丕不顾他的禁令,抢先进去了。这着急麻黄的要干啥?原来是给自己占媳妇去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爱喝二锅头都好这一口啊,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曹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名言背后藏着怎样悲惨的事?作者齐云轲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名言,出自东晋初年琅琊王氏家族首领一代名臣王导之口。而这里面所说的伯仁,不是别人,正是汝南人周顗。一少年英才周顗,字伯仁,生于西晋武帝泰始励精图治的崇祯为啥是个悲惨的结局?李自成包围北京,就像山大王围了一个大肉票,当即开出了盘口只要崇祯愿意给一百万两饷银,让他在陕西称王。他立刻退军。把北直隶的土地和此次投降的明军都还给崇祯,并且愿意替崇祯抵抗满清,甚儿子参军牺牲后母亲年年祭拜,17年后却收到一司令来信请娘来京在1949年的一个冬天,在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乡村里,来了一辆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他向村里正在晒太阳的老人们敬了一个军礼后,对大家说自己是徐司令的警卫员,是来找一陈再道总是亲自冲锋,徐向前警告骑兵团缺个排长,你看谁合适?1985年10月26日,在南京中山陵5号会议厅,国家副主席王震正在召集王平向守志郭林祥等老将军开会。突然传来了一阵咚咚的敲门声,然后一个人用后脚蹬开了门,他一边走进屋子一边说嗨,我胡雪岩最后的红顶商人与三个男人一胡雪岩与王有龄从一个跑腿小伙计,到名震天下的中国首富,他用了30年,从中国首富到一无所有,他只用了一天。他是中国商业之神,在两个男人的助推下,资产超过清政府国库的总和,但又在一个张爱玲照顾老男人11年,落得人财两空,晚年因蚤患3年搬家180次张爱玲三年搬家180次,平均每周都在搬家,你能想象这样的独居生活吗?18岁的张爱玲曾在她的文学处女作天才梦中写道我一天也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把乌克兰带到沟里的总统,终于得到清算,他的好日子结束了苏联崩溃后,乌克兰是苏联前加盟国中实力很强的国家,该国不仅有苏联留下的优质遗产,而且军工产业发达,甚至一度拥有核武器。如今的乌克兰却国之不国,领土减少,而且国内经济一塌糊涂,社会面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1955年评定的新中国十大元帅的年纪你肯定也感兴趣,今天来说一说。排名按当年排定顺序。朱德18861976,享年90岁。1955年70岁,开国元帅排第一位,实至名归。彭德怀1898钱学森离美归国收神秘电报切勿中途下船,50年后发报人身份揭晓综述钱学森无疑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都觉得十分骄傲的名字,他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的国家也可以在
宋朝的审官院有何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诸多封建王朝。它们虽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的各有不同,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但最终所有的财产却遗传下来,使中华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而在宋朝时娶妻当娶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是个很奇怪的存在。他爸朱祁鎮做皇帝的时候,他是太子,唯一的儿子天生皇帝命。他爸作妖,把皇位作没了。叔叔当了皇帝,并没有杀他。从太子变成一个普通人,两岁的孩子或许没有从天世事芜杂,你要清醒今天是双十二。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世事芜杂,你要清醒今天是双十二。你首先想到了是什么日子呢?1hr原本的双十二恐怕就是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吧?可是,要知道,85年前的今天,在古城西安,发生过著名的双十二事变呢!那可是震1965年毛泽东重回井冈山,半路车辆抛锚,毛泽东把我的水给它喝图丨毛泽东前言1965年3月14日,毛泽东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往年,毛泽东都是在国庆节后才会离开北京去到南方,这一次,刚开春,毛泽东就离开了北京。16日,专列抵达武汉。专列停在一所战苏武牧羊的北海是贝加尔湖还是甘肃民勤的白亭海?苏武是在河西走廊被匈奴抓获的,如果从可以去贝加尔湖,按当时的交通,估计走到了也估计累死了,再说了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匈奴为何要把苏武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况且那个地方也不是休屠王的地王孝杰唐初名将,战败后被吐蕃俘虏,吐蕃王看到他为啥直接哭了在唐朝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唐军将领,奉命率领唐军,前去征讨吐蕃。因为战事进展不顺利,这位将军率领军队,孤军深入,最后被吐蕃大军包围,背后却无援军前来你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什么?一个人如果心中没忠,就如秦桧,有,就如岳飞。任何人的本事,如果没有国没有人民作为思想支撑,都将一事无成,即便得逞一时,也必身败名裂,这是一定一定的。任何歪理邪说都逃不过历史的验证!武元衡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被谁刺杀的?武元衡的一生算得上是辉煌灿烂的,作为武则天的从曾孙,可以说是标准的官二代,再加上武元衡自幼聪明好学,而且仪表堂堂,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标准的美男子,在学业上考中了进士榜首,再加上颇有诗为何历代帝王很少把国都定在南方?究其人类的发展,最初都是依赖于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在远古时期,随着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化,远古人类在中国才逐渐繁衍。其后,又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才过上了定居生活,人口数量才渐渐扩大,林则徐在逝世之前,指天大呼三声星斗南,是什么意思?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在朝堂遭到构陷,道光将林则徐发配新疆,仍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见林则徐的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操。几年以后,林则徐被清政府委派南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公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后,为何功德林里的战犯有很大的反响?杜聿明被转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以后,某日在集体洗澡时,管理员李科长发现他的腿总是打颤,感觉是有些问题的,就喊他立正站好,尤其是双腿要并拢。杜聿明一言不发照做了,管理员果然发现了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