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什么有人会说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堪比李世民的皇帝?

  唐朝第九代皇帝是唐代宗李豫。
  他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从父辈手中接过烂摊子时,盛世的繁华还留在人们的头脑中。
  唐朝的大将郭子仪之子郭暧,被唐代宗招为驸马。
  有一次,郭子仪做寿时,公主摆架子不去拜寿。郭暧觉得很丢面子,一怒之下打了公主。公主受了委屈,向父皇告状。
  郭子仪听说此事后,诚惶诚恐、提心吊胆,便绑了郭暧进宫请罪。
  唐代宗倒没有责怪驸马的意思,反对郭子仪说:不痴不聋,是很难做好一个家庭的主人的,唐代宗的意思可能是,小两口的事情,做老人的还是不管为好。
  "不痴不聋,难为家翁"的俗语,就是出自唐代宗之口,看来唐代宗确实深知人情世故。从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唐代宗确实不简单。
  唐代宗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对安史降将采取了姑息政策,最终平定了这场历经八年之久的动乱,然而,却造成了外藩入侵和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代宗在朝廷内宠信宦官,排斥功臣,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也不断上升。十几年后,唐代宗把藩镇割据这个难以消除的祸患,留给了他的后继者。
  那么,这样一个善于调节夫妻矛盾的皇帝,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堪比李世民的皇帝呢?
  其实主要就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或者说在这么三个方面非常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们俩也确实具有可比性。其一、唐代宗精通用兵之道,是安史之乱后唯一有实战经验的唐朝皇帝,李世民开创的唐朝到安史之乱也就130多年,而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却让唐朝继续存在了140多年
  唐代宗李豫15岁时,就被封为广平王。
  安禄山叛乱后,李豫跟随唐肃宗在灵武招集部队,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诸将都隶属元帅府。
  当时,唐肃宗刚刚继位,兵弱将寡,李豫躬身下士,抚怀流散民众,没多久就招兵数万人。
  当时,安禄山的军队已经攻占了长安,声势大振,唐朝的军队多数不敢与叛军直接交战。
  为此,李豫亲自组织勇敢之士阻挡叛军,多次把叛军挫败,士气为之大震,唐军对叛军的战争有所转机。
  以后,回纥叶护王子率兵援助唐军,也是唐代宗派人联络和协调。其二、唐代宗李豫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善于利用"借力打力"的战略,比较重视平衡朝廷的各种力量
  唐代宗即位后,任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使求兵回纥,以讨史朝义。广德元年,朝义兵败自杀。
  唐代宗李豫借西北的民族回纥军队,来平定安史叛乱是需要勇气的。
  事实上,叛乱平息后,回纥可汗归国时所率部众沿途大肆杀掠勒索,也是引狼人室之举,如骨鲠在喉,难以言语的难堪!
  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定力,很容易引发对外战争,属于"以毒攻毒"的一剂猛药,后来的大明王朝在保卫国都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就不敢利用皇太极的八旗军来打李自成,崇祯皇帝就是怕"引狼入室"呀!
  所以,唐代宗确实是比较善于"借力打力",敢于"引狼入室"的一个有战略眼光的皇帝,从这个角度看,唐代宗确实可以堪比李世民,拥有天可汗的血脉他,也确实镇得住这些游牧部落。其三、唐代宗的低调和委曲求全,隐忍8年,除掉专权的宦官后,任用了一些贤能之士进行改革,企图重振大唐国威,改革盐政,支持刘晏推行食盐专卖,并实行"常平均输法" ,他还敢于让独孤妃参与决策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唐玄宗率妃嫔及皇子皇孙仓皇出逃往蜀,李豫的王妃沈氏一步走迟,落于敌手,被安禄山乱兵解至东都洛阳。
  翌年,李亨即位为肃宗,其子李豫为兵马大元帅。在李豫率兵收复东都洛阳时,李豫与沈氏在洛阳宫中相逢,二人悲喜交集,相拥难离,但因军情紧急,未及安置沈氏就离开了。
  说明唐代宗李豫确实有"舍小家"的气度。
  不仅如此,他还善于利用独孤妃的智慧,来处理棘手的朝政。
  唐代宗李豫的贵妃独孤妃,出身名门,工部尚书独孤颖之女,先为代宗李豫贵妃,卒后谥为"贞懿皇后"。
  独孤氏姿容美丽,宽厚、贤淑。
  在李豫为太子时,纳独孤氏为妃。后独孤氏生下一子。几年后又生一女,即华阳公主,后为道士。
  李豫因独孤氏品貌双全,又十分善良,故对其十分宠爱。
  后李豫即位为代宗,册封独孤为贵妃。因代宗对独孤氏的才智、处事十分欣赏,故每遇棘手难办之事,总想与独孤氏商处,然独孤氏总说自己知识浅薄,不懂事理,故每每回避,但事实上又能够为李豫出一些好主意。
  马嵬坡事变后,李豫随父亲唐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 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
  起初,唐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
  公元762年四月,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勒兵捕保,幽禁张皇后,肃宗因此被惊吓死了,李辅国于同月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宝应",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呢!
  唐代宗执政初期,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专权用事。
  事实上 宦官李辅国手中握有兵权,骄横跋扈的他甚至让代宗居于深官,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唐代宗心中虽然不满,但奈何手上无兵,只好同意。
  于是朝中无论大事小情,统统要与李辅国商议之后才施行,唐代宗的低调和委曲求全。
  后来,大臣元载得到唐代宗的支持后,制订了惩治鱼朝恩的方案。
  这一年的清明节,唐代宗在殿内设置酒宴,宴请亲贵,元载突然带人闯入,将鱼朝恩逮捕,由唐代宗当场历数其罪状,并下令朝恩自尽。
  鱼朝恩不服,欲进行狡辩,元载早安排人上去将鱼朝恩勒死,对外则说其受敕自缢。
  大历五年,鱼朝恩死后,他不再用宦官掌兵。
  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唐政府经过安史之乱,已经元气大伤。代宗面对危局,也任用了一些贤能之士进行改革,企图重振国威。
  他改革盐政,支持刘晏推行食盐专卖,并实行"常平均输法"。
  其实,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富有诗情画意的皇帝,他为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首至情至性的帝王笙歌。他的一生,戎马匆匆,仍然痴情不改。
  唐代宗李豫死后,唐王朝尚有十二任皇帝、一百四十五年祚运。这十二任皇帝中,除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稍微像样之外,其余昏庸无能,一蟹不如一蟹。
  而相对来说,唐代宗李豫就被有些后世历史学家誉为" 古之贤君,未能及此" ,当然从这些角度看,他确实堪比唐太宗李世民。
  (原创)提到唐代宗李豫,对于倘非专门研究唐史的人,的确陌生。要说他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孙子,并在其任内平息了安史之乱,并且是那出著名京剧《打金枝》中的皇帝老儿,那知道的人可就多了去了。哟,他就是代宗啊。而提问者将他与其祖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显然有失公允。在此,我便想絮叨几句。
  平息安史之乱,代宗李豫的确功不可没,但他没有其祖太宗的战略眼光,错失良机,致使安史之乱又拖延数年。大唐官军从叛军中收复长安当日,安禄山的干将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田乾真已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若是唐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这几个贼将,必被擒获。安禄山元气大丧,很难死灰复燃,安史之乱平息,指日可待。这一点,郭子仪手下大将仆固怀恩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唯恐丧失战机,言于还是广平王的代宗李豫:"贼弃城走矣,请以二百骑追之,缚取安守忠、李归仁等!"身为三军统帅的李豫却做了这样的回答:"将军战亦疲矣,且休息,俟明日图之。"史书对此作了颇为形象的描述——仆固怀恩说:"李归仁、安守忠贼之骁将,骤胜而败,此天赐我也!奈何纵之,使复得众,还为我患,悔之无及!战尚神速,何明旦也!"广平王固止之,使还营。仆固怀恩忧心如焚,一夜未眠,往返四五次请战。天尚未明,谍报至:"安守忠李归仁等已经远遁,追之无及!"若是太宗李世民,绝然不会错失良机。
  我们知道,平息安史之乱,大唐朝廷借助的回纥兵,承平日久的唐军战斗力,实在堪忧,每听叛军金鼓之声,守城官军"自坠如雨"。而回纥出兵是有条件的,攻破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朝廷的许诺是:土地、百姓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也就是说,回纥破城,可以大掠财物和妇孺。广平王严格遵循条约,缺乏大唐王子,未来君主应有的血性。长安城收复,回纥准备纵兵大掠,身为王子,他竟然双膝跪地,哀求回纥王子叶护:"今日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只惊得那叶护也滚鞍下马,跪捧王足,说道:"当为殿下径往东京"。史书竟作如此之说:百姓见此光景,齐声赞道"广平王真华夷之主也!"我实在不忍卒读,这一跪何来华夷共主一说!东京洛阳一破,洛阳的百姓便陷入了空前的灾难。广平王李豫难辞其咎!
  由于代宗李豫的懦弱,从而助长了回纥的嚣张气焰,他们认为有再造大唐之恩,回纥人在大唐境内,横行不法,无所顾忌,俨然太上皇。在其任内,尤其为甚。回纥每年都要与大唐"和市",强卖大唐羸马万匹,每匹马换缣四十匹,马皆驾瘠无用,大唐朝廷苦不堪言。
  据史书记载,仅代宗李豫的大历七年,就有如下事情发生:当年一月,回纥使者,擅出鸿胪寺,掠人子女,所司禁之,欧击所司,以三百骑犯金光、朱雀门。是日,宫门皆闭。代宗遣中使刘清潭劝慰,方才悻悻作罢。当年七月,回纥逐长安县令邵说,邵说逃至金光门,回纥夺其马,邵说不敢争辩,骑他马而去。朝廷尊严何在?!真的是令人难以卒读。太宗李世民在世之时,这简直是不可想象!
  我们知道,太宗之世,向来没有无故杀过一个大臣。而代宗之世,所杀权臣岂止一个?先是李辅国,自认为有推拥之功,代宗也以"尚父"呼之。后来,代宗给了他一个陆博王的虚衔,勒令致仕,也就是退休。令人费解的是,某日,陆博王府被盗,所盗之物,更是天下一奇——李辅国的头颅和一条膀臂。而幕后的指使者,正是代宗李豫。不管李辅国其人如何的劣迹斑斑,身为君王,如此手段,有些黑道作派,绝非是一代明主所为。继之而来的鱼朝恩,没有吸取李辅国的教训,一样的专横跋扈,代宗不快,找个机会,背后一根绳子勒住脖子,缢杀。还象样象样对外宣布,暴亡,赐钱六百万以办后事。无论如何,这手段都不是能拿得上台面来的。代宗任上,诛杀权臣三人,读之令人无不惊心!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展开了写,单就如上的记述,代宗都难以望其祖太宗李世民的项背,更遑论能相提并论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若是将李世民比作拳台上打拳的泰森,代宗李豫充其量也就是台下一个卖热狗的。
  唐代宗李豫,一个最被忽视的唐代明君。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说:"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称他是"中材之主"。而《旧唐书》更是称其""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皇帝,其地位与太宗无二。
  755年,一场影响着大唐百年国运,让其由盛转衰的动乱,在范阳"悄无声息"的展开着。这场动乱,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虽最终在唐肃宗李亨与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将领的精诚合作下,被最终平定。但是,动乱虽平,可持续了近8年的战争,它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却是短时间内不可弥补。
  安史之乱,让曾经强盛无比的大唐由盛转衰。此时"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八年战乱,作为战争的核心地区,整个黄河中下游是一片荒凉,尸横遍野,农业、商业等所有领域,其经济都陷入荒凉的状态。
  同时,在平定叛乱之时,无论是唐廷一方,还是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一方,他们为了战胜对方,是拼命的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去从百姓的手中掠夺其钱粮,甚至是直接将他们充军。由此,当时的百姓为了求得一丝的生存机会,他们或是逃亡,或是造反,而不管是哪种方法,其最终造成的结局,就是唐廷所掌握的户口越来越少,据统计,战乱被平定后,比如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再如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
  要知道,在古代,户口就是朝廷的命脉,户口越多,也就意味着赋税越多、可征调的徭役越多,反之,则是赋税锐减,国家实力骤降。因此,对于唐廷而言,随着其掌握的户口越来越少,他们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了赋税不足,国库空虚的问题。简单的说,安史之乱后,大唐已经是从一位大富翁沦落为了一个穷光蛋。
  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唐代宗李豫即位称帝。
  身为乱世之君,李豫显然是合格的。李豫登基时,安史之乱并未被完全平定,尚有余孽在各地负隅顽抗的对抗着唐军。但此时,作为从战火中走来,并拥有显赫战功的皇帝,李豫深知他需要做并不是扫平余孽,而是稳定内部,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因此,李豫一登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权宦李辅国。
  当时,李辅国自觉扶持李豫有功,再加上他在朝堂上的党羽众多,所以是极为骄横跋扈,独掌朝中上下军政事务。对于李豫而言,他若想专心的对付安史余孽,就必须先除掉李辅国,此后他方可执掌朝中大权,然后肆意的推行自己的政策。而后,在李豫的精心设计下(他先是示敌以弱,在帝位暂不稳固的情况下,李豫先是委曲求全,认贼作父,屈辱般的认李辅国为尚父。之后,在李辅国完全松懈后,李豫就迅速下手,派人将李辅国暗杀),李辅国势力被连根拔起,朝中大权重归唐皇。
  就这样,在铲除内忧后,大权在握的李豫就开始了解决外患之路。他命自己的儿子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帅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回纥等共十余万兵力,与自称燕帝的史朝义决战,此时叛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因此没过多久,史朝义叛军就全军覆没,自此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天下重归大唐之手。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李豫就开始着手恢复大唐的国力。首先,在政治上,李豫罢黜专权跋扈的元载,改任命素有清名的杨绾拜相,杨绾为相,使得朝中权贵铺张浪费得以收敛,朝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重振。
  财政上,改革税收,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先是疏浚河道,重开漕运,实行南粮北调的计划,改直法为段运法,将江淮到长安的河道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继而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漕运改革后,较之过去,效率增加,损耗却得以减少,更重要的是,南方百姓曾经需要负担的漕运劳役也得以解除。此后,江淮的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大大缓解了关中粮食短缺的问题。
  其次,为快速获取巨额的财富,但代宗又不想从百姓的手中掠夺,由此代宗就将注意打到了盐业上。唐初,唐廷对于盐的贩卖,实行自由贩卖,朝廷不会是收盐税的。此后,唐廷眼馋于盐业的暴力,于是没过多久,就实行官收、官运、官销为核心的国家专卖制度,这种专卖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奸商的肆意涨价行为,但是他更多的是造成执掌盐业的贪官污吏,为了获得非法财富,大幅度提高盐价,是赤裸裸的从百姓的手中掠夺财富。由此,这种官方所垄断的盐专卖制度,是让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于是,至代宗时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获得可以满足朝廷用度的财富,李豫随即对盐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以此节省朝廷的开支,之后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规定由盐官统一从民户的手中购得其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
  此外,为杜绝盐商抬价,代宗还下诏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从而让百姓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平价盐。如此一来,代宗的盐政改革不但让消除了百姓的抵触情绪,继续效忠朝廷,还大大增加了朝廷赋税,据记载自代宗改革盐政后,朝廷所收取的盐税,由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是大大缓解了朝廷国库空虚问题。
  可以这么说,安史之乱后,若不是唐代宗李豫横空出世,恐怕就再也没有唐代之后百年的国运。就因李豫的励精图治,力挽狂然,对内除奸臣,振朝纲,通漕运,改盐政;对外平余孽,收天下,唐朝才能继续存在百年。因此,就凭借这一个功绩,李豫就可以和李世民相提评论,毕竟李世民将大唐带入盛世,而李豫也将大唐从灭亡的边缘拉回,这两人对于大唐都是有功的。
  开篇:说到大唐的帝王,那绝对是一个精彩的话题。
  比如说被儿子"黑"得很惨的李渊,"天可汗"李世民,"天皇"李治,历史上唯一的被正统的历史承认的女皇帝武则天,"六位帝王丸"李显、李旦,玄宗李隆基等等,各个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即使是在唐代的后期,出名的帝王也不少,比如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唐顺宗李诵,志在中兴大唐的宪宗李纯,灭佛的唐武宗李炎,"小太宗"李忱等等,都成就不小,小有名气,他们的故事,说上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大唐帝王中一位贡献不小,默默无闻的帝王——唐代宗李豫。
  生不逢时
  说到大唐,我们很多的人总羡慕大唐的辉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而唐代宗李豫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7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是唐肃宗的长子。也是唐玄宗的长孙。幼年和青年时候的唐代宗目睹了大唐的开元盛世。小日子过得应该还是不错的。
  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被废后,肃宗李亨被立为太子。按照道理,李豫只要不犯错,坐等当皇帝就可以了。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改变了所有人,包括大唐王朝的命运。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摧毁大唐的盛世。大唐王朝从此江河日下,战争不断。外有吐蕃、南诏等强邻不断侵扰,内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大唐皇帝活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唐代宗主要活动阶段,就是在安史之乱包括安史之乱后的时期。他是这一阶段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那么,唐代宗有哪些功绩呢?唐代宗的主要功绩
  1、稳定两京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以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豫招兵买马,不久就招募到了数万人。在郭子仪、回纥的帮助下,大败安史叛军。李豫下令穷追不舍,直接收复长安、洛阳,迎玄宗和肃宗回归长安。
  唐肃宗
  进入长安后,代宗对百姓秋毫无犯,与安史叛军形成鲜明对比。这使得唐军得到老百姓的拥戴。
  既收京城,令行禁止,民庶按堵,秋毫不犯,耆老欢迎,对之歔欷。——《旧唐书》
  本来李亨与回纥约定,收复京城之后,所获得的财物,女子等皆赠送给回纥。但由于代宗的阻止,长安幸免于难。不过,攻克洛阳后,回纥还是在洛阳抢掠三天,后来唐王朝出丝绸万匹,才换的回纥停止劫掠。这也是李豫的无奈吧!
  2、平定安史之乱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肃宗时期,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唐军将领的打击之下,加上叛军内部的分裂,叛军实力大减。
  公元762年,唐肃宗李亨去世,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即位之后,立刻调兵遣将,加紧对安史叛军的围剿。
  在唐军的进攻下,叛军土崩瓦解。史朝义被迫自杀,将领投降唐朝。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被平定。
  甲申,史朝义自杀,其将李怀仙以幽州降,田承嗣以魏州降。——《旧唐书》
  3、经济改革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府库空空。特别是作为战场的关中和中原地区。
  为了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唐代宗任命刘晏为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掌管大半个唐朝的经济大权。
  刘宴
  刘晏迅速进行经济改革。他大力疏浚河道,特别是大运河,使得江淮地区的米粮能够畅通的运达长安。解决了长安的粮荒。并对粮价进行调控。他还削减了大批掌管盐政的官吏,避免官员上下其手,既降低和盐价,又增加了朝廷的收入,一举多得。
  4、铲除宦官
  对于中国古代的很多王朝来说,宦官专权就是一个毒瘤。而对于处于中后期的唐朝来说,宦官专权就是一颗致命的毒瘤。中晚唐时期的宦官,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废立乃至生命。
  但是在唐朝中期,唐朝皇帝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解决宦官问题的。比如在唐代宗时期,唐代宗就先后运用多种手段,铲除了无恶不作的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暂时减轻宦官对李唐王朝的危害程度。
  其实,这三个人物,都是对唐代宗有恩情的。唐代宗李豫是李辅国和程元振联合拥立的。在唐代宗出逃陕州之际,是鱼朝恩率领的陕州地方的军队和神策军前来搭救的。
  所以,在唐代宗初期,这三个人物都因此而受到唐代宗的重用,位极人臣。因而目中无人。
  特别是李辅国,他逼迫唐玄宗,吓死唐肃宗,甚至当着唐代宗的面,要替唐代宗管理国家。
  李辅国
  代宗即位,辅国与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横。私奏曰:"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代宗怒其不逊,以方握禁军,不欲遽责。是胆大包天了。——《旧唐书》
  面对着这些飞扬跋扈的宦官,李豫一一加以铲除。且手段极其巧妙。
  面对着跋扈的李辅国,李豫并没有硬着干。而是派人刺杀了他。
  而程元振则是坐罪流放溱州(今四川省綦江县),途中被仇家所杀。
  鱼朝恩则是被代宗召入宫内宴饮,之后,代宗随便找个借口把鱼朝恩留下来。最终鱼朝恩在宫里被缢杀。
  这是唐代宗为唐朝做出的贡献。不足之处
  但是,人非完人,唐代宗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留祸根
  唐代宗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也为日后的藩镇割据留下巨大的祸根。他没有对安史叛军斩尽杀绝,而是接受投降,并且默许他们成为河北三镇的藩镇。
  这对迅速平定安史之乱,稳定唐王朝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这也使得河北三镇成为唐朝的乱源。这三个实力强悍的藩镇,虽然表面上服从唐朝中央政府,实际上割据一方。并且经常反叛唐朝中央政府。给唐朝带来巨大的军事压力。而且给其他地方的藩镇做了表率。
  河北三镇
  2、纵容程元振
  在被唐代宗除掉的三个宦官中,程元振和鱼朝恩可以说是唐代宗一手提拔的。本来,程元振只是一个内射生使。
  后来,程元振拥立代宗有功,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掌管了皇宫大权。后来,为了压制李辅国,程元振又被任命为元帅行军司马。加镇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封保宣县侯,统领禁军。没过多久,又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进封邠国公,位高权重。
  在李辅国被除掉之后,程元振野心膨胀,在朝内胡作非为,陷害忠良,以致来瑱和裴冕冤死。又结怨藩镇,压制吐蕃入侵的军情。使得唐代宗差点成为吐蕃的俘虏。
  唐代宗
  3、平乱无策,御敌无方
  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并非就是太平盛世了。相反,唐朝的内忧外患严重加剧了。国内藩镇叛乱频频,国外吐蕃经常入侵。而对待这些,唐代宗并没有多好的策略。甚至面对吐蕃对长安的进攻,唐代宗采取三十六策中的上策——逃走。是岁,舒州人杨昭反,杀其刺史刘秋子。西原蛮叛。吐蕃寇秦、成、渭三州。
  八月,仆固怀恩反。乙丑,泾州刺史高晖叛附于吐蕃。
  十月庚午,吐蕃陷邠州。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师戒严。壬申,雍王适为关内兵马元帅,郭子仪副之。癸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日将及吐蕃战于盩厔,败之。乙亥,又战于盩厔,败绩。丙子,如陕州。丁丑,次华阴。丰王珙有罪,伏诛。戊寅,吐蕃陷京师,立广武郡王承宏为皇帝。辛巳,次陕州。——《新唐书》结束语:
  对于大唐,代宗皇帝能够平定安史之乱,一定程度上稳定大唐,也能够压制宦官,进行经济改革,这证明代宗皇帝还是不错的。但是面对安史叛将,唐代宗无能为力,面对程元振,唐代宗有纵容的一面,面对安史之乱后内忧外患的乱局,唐代宗还是无能为力,说明代宗还是稍微软弱了一点。所以,《新唐书》对唐代宗的评价"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是比较中肯的。
  因此,代宗跟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是没法比的,他充其量,也就能跟唐高宗比比罢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唐代有名的皇帝很多,比如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李豫等。但要说李豫有李世民一样的成就,有些牵强。
  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来看,李豫与李世民没得比,从影响贡献方面来讲李豫也要弱于李世民许多。
  李世民豪爽大度,英明果断。是完全靠实力登上皇位的。在危急自己存亡的关键时刻,主动求变发动玄武门之变,并登上皇位。恢复发展生产,制定《贞观律》,加强法律建没。重视教育,加强科举考试制度,偃武修文。重纳谏。大败北方东突厥,解除北方边防威胁。对内收复高昌,吐谷浑,龟滋等地,建立安西都护府,恢复对西域的统治。和吐蕃和亲,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和团结。
  在24岁时李世民就担负起了统一天下的重任。618年,亲自挂帅,先后讨灭瓦岗军,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李轨,薛举,刘武周及王世充等势力,用4年I个月统一了全国。重开丝绸之路,加强沿线各地的经济文交流。
  在位23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代宗李豫,生于1926年。出生时正逢开元盛世。758年被立为太子。762年即位称帝。755年,安史之乱暴发。长安,洛阳失陷。757年,李豫率领唐军平叛,十月收复长安和洛阳。在平息动乱之后,还没来不及松口气,吐蕃军又大举入侵,20万大军直入京师长安。好在郭子义沉着迎战,虚张声势,吓饱占城半月的吐蕃军。
  经过几次大战,代宗被吓怕了。就放权各地节度使,自行招募军队。造成了各地独立的割据政权,埋下了唐后期衰落的隐患。
  安史之乱后,社会混乱,财政困难重重。各地政府加强了对老百姓的盘剥,各地起义不断。在位17年,兢兢业业平叛理政,没有从根本上剪出宦官弄权的毒瘤,危及唐王朝根基。
  从根本说李豫是唐朝历史上首个靠宦官(李辅国等)势力上位的皇帝。
  从以上的对比中,李豫更本无法与李世民相比。
  755年,一场影响着大唐百年国运,让其由盛转衰的动乱,在范阳"悄无声息"的展开着。这场动乱,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虽最终在唐肃宗李亨与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将领的精诚合作下,被最终平定。但是,动乱虽平,可持续了近8年的战争,它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却是短时间内不可弥补。
  安史之乱,让曾经强盛无比的大唐由盛转衰。此时"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八年战乱,作为战争的核心地区,整个黄河中下游是一片荒凉,尸横遍野,农业、商业等所有领域,其经济都陷入荒凉的状态。
  同时,在平定叛乱之时,无论是唐廷一方,还是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一方,他们为了战胜对方,是拼命的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去从百姓的手中掠夺其钱粮,甚至是直接将他们充军。由此,当时的百姓为了求得一丝的生存机会,他们或是逃亡,或是造反,而不管是哪种方法,其最终造成的结局,就是唐廷所掌握的户口越来越少,据统计,战乱被平定后,比如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再如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
  要知道,在古代,户口就是朝廷的命脉,户口越多,也就意味着赋税越多、可征调的役越多,反之,则是赋税锐减,国家实力骤降。因此,对于唐廷而言,随着其掌握的户口越来越少,他们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了赋税不足,国库空虚的问题。简单的说,安史之乱后,大唐已经是从一位大富翁沦落为了一个穷光蛋。
  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唐代宗李豫即位称帝。
  身为乱世之君,李豫显然是合格的。李豫登基时,安史之乱并未被完全平定,尚有余孽在各地负隅顽抗的对抗着唐军。但此时,作为从战火中走来,并拥有显赫战功的皇帝,李豫深知他需要并不是扫平余孽,而是稳定内部,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因此,李豫一登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权宦李辅国。
  当时,李辅国自觉扶持李豫有功,再加上他在朝堂上的党羽众多,所以是极为骄横跋扈,独掌朝中上下军政事务。对于李豫而言,他若想专心的对付安史余孽,就必须先除掉李辅国,此后他方可执掌朝中大权,然后肆意的推行自己的政策。而后,在李豫的精心设计下(他先是示敌以弱,在帝位暂不稳固的情况下,李豫先是委曲求全,认贼作父,屈辱般的认李辅国为尚父。之后,在李辅国完全松懈后,李豫就迅速下手,派人将李辅国暗杀),李辅国势力被连根拔起,朝中大权重归唐皇。
  就这样,在铲除内忧后,大权在握的李豫就开始了解决外患之路。他命自己的儿子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帅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等共十余万兵力,与自称燕帝的史朝义决战,此时叛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因此没过多久,史朝义叛军就全军覆没,自此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天下重归大唐之手。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李豫就开始着手恢复大唐的国力。首先,在政治上,李豫罢黜专权跋扈的元载,改任命素有清名的杨绾拜相,杨绾为相,使得朝中权贵铺张浪费得以收敛,朝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重振。
  财政上,改革税收,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先是疏浚河道,重开漕运,实行南粮北调的计划,改直法为段运法,将江淮到长安的河道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继而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漕运改革后,较之过去,效率增加,损耗却得以减少,更重要的是,南方百姓曾经需要负担的漕运劳役也得以解除。此后,江淮的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大大缓解了关中粮食短缺的问题。
  其次,为快速获取巨额的财富,但代宗又不想从百姓的手中掠夺,由此代宗就将打到了盐业上。唐初,唐廷对于盐的贩卖,实行自由贩卖,朝廷不会是收盐税的。此后,唐廷眼馋于盐业的暴力,于是没过多久,就实行官收、官运、官销为核心的国家专卖制度,这种专卖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奸商的肆意涨价行为,但是他更多的是造成执掌盐业的贪官污吏,为了获得非法财富,大幅度提高盐价,是赤裸裸的从百姓的手中掠夺财富。由此,这种官方所垄断的盐专卖制度,是让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于是,至代宗时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获得可以满足朝廷用度的财富,李豫随即对盐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以此节省朝廷的开支,之后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规定由盐官统一从民户的手中购得其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
  此外,为杜绝盐商抬价,代宗还下诏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从而让百姓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平价盐。如此一来,代宗的盐政改革不但让消除了百姓的抵触情绪,继续效忠朝廷,还大大增加了朝廷赋税,据记载自代宗改革盐政后,朝廷所收取的盐税,由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是大大缓解了朝廷国库空虚问题。
  可以这么说,安史之乱后,若不是唐代宗李豫横空出世,恐怕就再也没有唐代之后百年的国运。就因李豫的励精图治,,对内除奸臣,振朝纲,通漕运,改盐政;对外平余孽,收天下,唐朝才能继续存在百年。因此,就凭借这一个功绩,李豫就可以和李世民相提评论,毕竟李世民将大唐带入盛世
  ,而李豫也将大唐从灭亡的边缘拉回,这两人对于大唐都是有功的。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八年时间,搞垮了唐玄宗,搞崩溃了唐肃宗,直到唐代宗一朝,才被彻底平定。
  唐代宗李豫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79年,唐玄宗李隆基之孙,唐肃宗李亨之子。李豫的前半生经历了辉煌的"开元盛世",后半生却与"安史之乱"一路同行。史载李豫"幼而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钟爱之",因此还娶了杨贵妃的外甥女崔氏。
  "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第二年唐玄宗便黯然退位,唐肃宗继位。任命广平郡王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和副元帅郭子仪一起征讨叛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在军民心中颇有名望。
  (唐玄宗剧照)
  唐中后期,草原民族回纥一直是唐朝的好帮手,攻突厥、征朝鲜,回纥都出过不少力气,"安史之乱"时回纥也派大军助唐。早期为了快速平叛,唐朝曾与回纥约定攻占长安之后,"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攻占长安后,便要履约,此时身为天下兵马元帅的李豫却亲自拜倒于回纥叶护太子马前道"如今刚克长安,便行抢掠,东都洛阳军民必将誓死守城。不如等到洛阳攻克后,再行不迟。"回纥太子大惊,立即跳下马来,拜倒于地,称愿率回纥兵奋力作战,然后绕城而走。
  据说回纥太子说话时还捧着李豫的脚,实在无法脑补这个画面。
  长安居民夹道欢迎,热烈称颂,唐肃宗也赞曰:"朕不如广平王。"这件事既表现了李豫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其政治眼光。
  当然,回纥军攻陷洛阳后,还是大抢三日,唐朝最后又给回纥1万匹罗锦,方才住手。不过也没办法,别人出了大力气,总得捞点好处不是?有本事自己平事儿,别找帮手。
  "安史之乱"后,仆固怀恩又起兵反叛。此人是铁勒人,曾随郭子仪讨伐安史叛军,屡立战功,家中16人阵亡,满门忠烈。后来因受宦官陷害而反唐,唐代宗派人扫平。
  为了对付"安史之乱",唐朝抽调河西等地兵马前往中原作战,河西空虚。吐蕃趁虚而入,占据河西之地,并于763年和765年两次入侵,763年甚至占据长安,李豫派郭子仪等击退吐蕃。
  在"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退位,肃宗即位,真正代表唐王室亲临一线的便是唐代宗李豫。除了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众良将外,李豫的功绩甚大。后又扑灭仆固怀恩叛乱,两次击退吐蕃入侵,在武功上确有不凡之处。但相比于李世民的军事功绩,包括李豫在内的李唐后人,都只能高山仰止,望其项背。
  (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突厥犯边,兵锋直指长安。李世民轻装简从,前往渭水桥边,与突厥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令突厥退兵,保得长安。而763年的吐蕃入侵,唐代宗李豫却是逃出长安,退守陕州。
  在"安史之乱"中,李豫根据现实情况,接受了安史旧将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等人的请降。还有薛仁贵的孙子薛嵩,让其镇守河北,这也是"河朔三镇"的发端,为唐朝后期地方割据留下隐患。而李世民在隋末唐初的一系列军事斗争中,可谓百战百胜,斩草除根,基本上没留什么尾巴。
  在专制时代,维护皇权的尊严,牢牢控制皇权是帝王的必修之课。在这一点上,李豫整体表现不俗。762年,唐肃宗李亨病重,张皇后无子,联络越王李系图谋篡夺皇位。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的帮助下,张皇后及李系被软禁,李豫成功上位。
  中晚唐的宦官从来都很活跃,此次又有拥立之功,自然更加飞扬跋扈。
  史载李豫"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他调集各种资源,扫除了宦官势力。特别是在对付李辅国上,李豫的政治手腕堪称一绝。先是晋封李辅国,明升暗降,又派刺客将其刺杀,然后再派人慰劳其家属。
  在平定各种叛乱及加强中央皇权之后,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势在必行。李豫在中央任用杨绾为相,对遏制朝廷权贵的铺张浪费之风,移风易俗有一定作用。又在教育和选拔人才上进行了一番努力,也颇有成效。
  (唐代宗李豫)
  钱是万能的,对于战乱之后的唐王朝尤其如此。李豫起用了唐朝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大唐第一理财师刘晏,出手整顿税收、盐整体和漕运,都颇有建树,后世多受其影响和启发。
  自南北朝以后,江南逐渐成为帝国的财富中心,南粮北运已成常态,漕运对于北方,尤其是关中首都极为重要。在漕运方面,刘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变从江南到关中的直运为分段运输,改征发江南民众为有偿服务,提升漕运效率的同时,减轻了沿途百姓的负担。
  刘晏还改革唐朝盐政,改"官收官运官卖"为"官收商运商卖",刺激了盐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刘晏还在全国建立了一整套经济信息情报网,注意收集各地物价水平及气候天象情况,实时调节,加强常平仓的作用,对百姓生产生活均是大有裨益。
  中晚唐鲜有明君,晚唐时期唐武宗的"会昌中兴"算是一个,唐代宗李豫的一系列军事活动、加强中央集权及财政税收调节的措施,也颇有成效。
  《新唐书》载其"代宗一朝,余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这个评价是极客观极中肯的。虽不比"贞观之治",但代宗的平乱之功、守成之责、养民之策,也称得上是一代明君和贤主。在那个黯淡的中晚唐,也算是一丝亮色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说唐代宗堪比唐太宗,太过了。
  先不说,唐太宗驰骋疆场指挥有方建立唐朝立下赫赫之功,就是治理朝廷井井有条呈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已经是让唐朝后面的皇帝望尘莫及了。
  当然,唐代宗在那个朝廷处于风雨飘零之际,能够力挽狂澜剿灭叛军,也是有一定的能力和功劳,最起码让唐朝继续统一和执政下去,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也是弥足珍贵来之不易!一,唐太宗的霸主地位!
  翻开唐史,所有的唐朝皇帝,能够文武双全,经天纬地,文韬武略,当数唐太宗。
  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就几乎奠定了唐太宗在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地位。
  当然,人无完人。唐太宗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但是,还是无法憾动他在历史上一代明君的霸主地位。二,唐代宗的力挽狂澜。
  唐代宗李豫,是唐玄宗的孙子。
  生在"开元盛世",成长于"安史之乱",这个反差真的是天地之别。
  所幸,唐代宗还真有唐太宗的血性气:组织兵马平叛军。
  在将士们的支持下,尤其是在唐肃宗去世后,对唐朝的稳定力挽狂澜,也是不易。
  虽然,借助了宦官的势力,也是一种智慧。
  在当时,尽快平定叛军,朝廷统一和稳定是迫在眉睫的。
  唐代宗做到了。
  在那个风雨飘零的时候,能够做到这样也是非常不容易!总结:无论是唐代宗,还是唐太宗,在唐朝历史上都属有作为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名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的皇帝,不要说在唐朝,就是古代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不知道认为唐代宗堪比李世民的说法是何人提出来的,但是这种说法完全没有可能,反而是唐宣宗被人们称为"小太宗",而不是唐代宗,如果说唐代宗堪比李世民的话,那么他完全有可能扭转唐朝的局势,彻底解决唐朝的藩镇问题,再一次将唐朝带向富强,或者说如果李世民处在唐代宗的位置上,什么藩镇割据完全能够轻松解决,这是为什么呢?
  先来看看唐代宗是什么人?以及他在位时期取得了怎样的功绩吧!
  唐代宗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嫡皇孙,可以说深受唐玄宗的喜爱,在15岁的时候便被封为广平郡王,要知道唐玄宗的皇孙多大百人,能够受封足以看得出他的备受喜欢,按照史书记载: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钟爱之。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跟随着李隆基等人一同逃出长安,最后跟随唐肃宗李亨前往灵武,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当然唐代宗仅仅最为一个名义上的主帅,因为他的副手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统兵收复长安和洛阳之后,被册封为楚王,后面改封成王,最终正式被册封为太子,确立了皇位继承人,唐肃宗去世后,李豫继位被后世称为唐代宗。
  他在位时期,主要的功绩就是平定安史之乱,当然在唐肃宗时期,作为天下兵马元帅收复两京,也就是长安和洛阳,尤其是进入长安后,唐代宗对百姓秋毫无犯,使得唐军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就是唐肃宗发出"朕不如广平王"的感慨,继位之后积极部署平叛的事宜,最终成功结束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同时用计诛杀了宦官李辅国和鱼朝恩和宰相元载,经济上改革税制,尤其是改革漕运、盐价和粮价等,同时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可能也就是这些方面的功绩,让一部分人认为他堪比唐太宗,其实他与李世民差的太远了,如果李世民处在他的位置上,绝对能够比他做的更好!
  唐代宗可以说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当然这也主要是依靠手下的郭子仪、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等人的能力,但是不可否认李豫的功劳,不过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是却留下了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没有彻底解决藩镇的问题,尤其是河北三镇的存在,仅仅是名义上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后面唐朝藩镇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他的根源就在唐代宗这里出现的,因为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为了能够尽快平定叛乱,接受叛军的投降,并且没有给予他们必要的限制,所以唐代宗的问题不小。
  而且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代宗重用宦官,尤其是程元振和鱼朝恩都是唐代宗一手培养起来的,为了限制李辅国,提拔重用程元振担任元帅行军司马,虽然说重用宦官担任监军是唐玄宗和唐肃宗就存在的,当然目的是为了害怕武将夺权,毕竟安禄山的情况就摆在面前,皇帝们想要限制武将们的权力也无可厚非,但是唐代宗时期,宦官权力达到极致,并且陷害了大量的功臣,比如李光弼的去世就是程元振和鱼朝恩等人不断向代宗进献谗言导致的,仆固怀恩的叛乱也是因为官宦的陷害,而这恰好说明了唐代宗本身存在的问题。再加上重用奸相元载,虽然最后诛杀元载,但是足以说明唐代宗识人不明,虽然选不上昏君,但是凭借这些作为想要比肩唐太宗,可以说真的不现实。
  当然正史对于他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按照《旧唐书》的评价,认为唐代宗李豫"古之贤君,未能及此",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如果单纯从这份评价去看的话,相信一部分人认为他比肩唐太宗也是很有可能的,而《新唐书》对于李豫的评价更加客观,认为他: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足以看出欧阳修认为他是一个中材之主,也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而已,放在和平时刻,他绝对是一个守城的君主,不过想要让他将唐朝从乱世中重新走向富强,他的能力还是不够的,如果换做李世民,唐朝真的会出现不同的局面。
  如果是李世民的话,担任天下兵马元帅,在他的统帅下平定叛乱绝对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毕竟唐初李世民面对的情况要比安史之乱的局面复杂的多,手下还有着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这些名将,能够调动全下除了河北等叛军占据的地盘外,凭借着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平定安史之乱根本不需要八年时间,可能也就是两三年就能够彻底解决,当然这还是在唐玄宗早期瞎指挥的基础上,否则的话可能安禄山叛军都不可能攻下长安和洛阳。
  而且李世民担任统帅以及后期继位为帝的话,根本不可能重用宦官监军,反而会给予平定叛军的诸将极大地权力,比如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人,这样不但能够平定叛乱,还会为唐朝留下大量的军事能人,也就不会出现平定安史之乱"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李光弼因为遭受谗言,害怕被陷害最终郁郁而终的结局,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仆固怀恩最宦官陷害而反叛的结局,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平定安史之乱之后,众多功臣被弃用的情况,导致吐蕃趁着陇右、河西空虚的时机,攻破长安,最终不得不请出郭子仪收复京师,如果李世民的话,重用郭子仪、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这些名将镇守边疆,相信吐蕃根本无机可乘。
  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降将,唐代宗给予他们节度使的官职,尤其是河朔三镇都是安史降将担任节度使,最终成为唐朝尾大不掉的隐患,如果是李世民的话,一定会彻底解决掉藩镇的威胁,这一点我们从李世民受到东突厥威胁,结果经过几年发展最终灭掉东突厥,以及后期想要彻底解决高句丽的威胁一样,李世民绝对不会允许有威胁的隐患存在,并且更不会使用宦官插手军队和朝政,以及使用元载这样的奸臣,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便是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根本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至于经济上如果李世民处在唐代宗李豫的位置上,不会重用宦官和奸臣,那么使用的一定是贤臣能吏,在他们的辅佐下,经济想要快速走出困境,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所以虽然唐代宗李豫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主帅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甚至设计杀害了程元振、鱼朝恩、元载这些奸臣,以及改革税制等等,但是唐朝在他的手中没有太大的好转,甚至留下了河朔三镇的巨大潜在威胁,所以《新唐书》欧阳修对唐代宗"中材之主"的评价非常客观,这样的功绩和表现怎么能够比肩唐太宗李世民呢?要知道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堪称完美,担任统帅完成了唐朝的统一,面对的局势要比安史之乱危险万分,李世民登基后快速解决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等势力,更是重用一大批贤能能吏治理国家,打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说如果李世民处在李豫的时代,绝对能够重现让唐朝起死回生,而不是让唐朝彻底陷入藩镇割据的局面中。
  唐代宗李豫虽然实现了大唐再立,但在能力和气度上完全没法跟李世民比。李豫无论是在朝堂、内政还是边地的处理上,一直都漏洞百出,完全没有明君雄主的范儿。
  首先是朝堂,主要是君臣关系问题。
  肃宗灵武称帝,但此时的大唐并非没有人才。一个是能打仗的将军,郭子仪、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在军事水准上都堪称在世名将。另一个是能理财的谋臣,第五琦竟能在窘境之下搞定灵武朝廷的财政问题,不能不说是个奇才。再一个是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李泌,除了关门打狗之策,后期一直参谋大唐国政。
  但是,这些人才,李豫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安史之乱后,就被闲置不用了。李泌先是不容于宦官后是不容于宰相元载,竟然流落到了地方。第五琦因鱼朝恩一事,也被下放地方,而其推行的什一法也没有得到贯彻。
  这些人不用,代宗李豫用的是谁?主要就是宦官,宦官掌兵就是从代宗朝开始的。后来,大唐的宦官问题一直就解决不了。原因就是宦官知枢密使和监军使,彻底织进了大唐的权力网,最后想清除都清除不了。其次是内政,主要是河朔三镇问题。
  大唐亡于藩镇,但藩镇肇始于河朔。河朔问题始终解决不了,那么以后大唐的节度使就只能是有样学样了。代宗朝廷没有能力解决藩镇问题吗?
  郭子仪、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这些人都在,但凡雄主在朝,也能把河朔三镇的安史残余势力给消灭掉。起码在代宗朝解决河朔问题,比德宗朝和宪宗朝要容易得多。东汉以后,河北基本上就是中央王朝的经济中心和赋税之源。你大唐确实在安史之乱后开拓了江淮财源,但江淮财源的贡赋基本上全用来解决藩镇问题了。而其原因就是丢了河北,河北不仅不能为王朝提供支持,而且成了王朝一直要花钱解决的地方。第三是边地,主要是草原问题。
  大唐皇帝中唯一懂得草原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本来薛延陀已经成为东突厥之后的草原帝国了,但唐太宗一场假和亲就把薛延陀给折腾出经济破产,然后联络胡人诸部再次收服了草原。
  而唐代宗李豫呢?他根本就没有解决草原问题的雄心和智慧,甚至一直被吐蕃追着打,一度还把长安都给打丢了。要不是郭子仪老将出马,大唐在代宗朝被灭了。
  这是唐代宗李豫,那么李世民呢?最后,李世民的功过是非
  后世挖掘史料,对李世民的评价越来越低。但,你先别管李世民在道德上怎么样,在治国上却绝对是个雄主。
  公元626年渭水之耻,东突厥分分钟就能攻入长安。但李世民却敢直面突厥军阵,拿着马鞭痛斥突厥人不讲道义。虽然盟约很没面子,但突厥军队并没有攻入长安城。而公元629年年底,李世民就对东突厥发动了反击战,平灭东突厥、解决草原问题。为了不劳后世子孙,李世民在位之时三征高句丽,基本上框定了东北边疆。可以说,在边地问题的处理上,李世民一直都是个中高手,把草原胡人玩得团团转。
  那么内政和朝堂呢?
  这两方面李世民有败笔,主要是聚焦的财政问题没处理好。隋文帝力主清丈土地,建立了正规的国家财政。而李世民却玩不给钱但给政策的权宜之计,所以大唐的财政一直不如大隋。
  国家财政不强,却造就了民间经济的快速发展。贞观之治为以后大唐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时期虽然战争不断,但国内也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休养生息。
  而朝堂君臣关系上,李世民时代就好太多了,基本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否则,开疆吐谷浑、进取西域诸国,这些大事情也不会做成。
  形势不同是一个方面,因为李世民时期的大唐是百废待兴,而代宗李豫时期是家道中落。
  但,百废待兴的大唐,却在李世民的捭阖下,实现了中原对草原的强势进攻;而家道中落的大唐,竟在代宗李豫时期,败落得更快了。你有人才但不用,导致边地问题、内政问题越来越棘手。关键是宦官染指朝堂权力,特别是宦官控制了神策军,使得大唐的宦官比历朝的宦官都彪悍。终唐一世,几乎不可能从自身主观上把宦官势力清除干净。

诸葛亮张飞赵云是在哪一年从荆州出发带兵入蜀的?诸葛亮张飞赵云是公元214年从荆州出发带兵入蜀的。当时,刘备庞统正在雒城苦战受阻,不得不写信要求诸葛亮带兵入蜀支援。其实,诸葛亮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诸葛亮在安排好了荆州内部事务后,即为什么太子李建成身边没有什么顶级的文臣武将?李建成身边的顶级文臣武将,其实并不比李世民少,甚至还要出众!我们先说武将,在李建成被杀后,东宫的将领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人依然率军反攻秦王李世民,并打得秦王府军队几乎招架不住,还杀死历史上草原与中原军队打仗消耗有何不同?大概是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中亚大草原上的某个不知名的民族驯服了马。很快,一个叫喜克索的野蛮民族把马套上了他们的战车,从此一种新的战争武器诞生了。野蛮的喜克索人驾驶着这样的战车,最真实的朝鲜是怎样的?去过朝鲜你有哪些感受?虽然沒去过朝鲜,但看过不少朝鲜的有关报道,朝鲜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教育医疗住房基本上免费,仅从这次全球漫延疫情来说,唯有朝鲜没有,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朝鲜是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灭亡两千年后重新建国,为何全世界只有以色列能做到?一唯有建立自己的国家,犹太人才能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两千多年来,失去祖国的犹太人备受欺凌,尤其是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使犹太人深刻认识到没有祖国是他们任人宰割的原因。若想刘伯承深藏心底41年的遗憾,临终前悲痛地说我死不瞑目啊1945年8月19日早上,延安中央托儿所的保育员吹响了起床哨,小家伙们一个接一个从窑洞里站出来乖乖排队,保育员按例清点着,却忽然发现有一个孩子没有来。保育员问排在第一个的男孩刘太行满清到底是正统王朝还是殖民政权?我以为满清披着正统的皮,实质上却是殖民政权。本人几年前写过关于明朝的小说,对明朝和满清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一,民间对满清的不认可。我们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广泛的流传着孬孙治的传67岁老农给毛主席写求职信,毛主席热泪盈眶你是我的老上级前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拥有十分传奇的一生。俗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的很多亲戚以及朋友都想走后门,他们想通过毛主席的特殊关系,在北京能够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4个团,首任团长是谁,55年受封军衔是怎样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将在1930年将全国军队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甲级部队自然是黄埔系和中央军,无论军费军饷和武器装备都是最好的,乙级部队则是重要派系军队,比如桂系,阎系。丙系则是杂牌军坚定理想信念,共创民族伟业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界人士积极探索新出路,接收新思想,为解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而不懈努力,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清朝灭亡后,那些美貌的宫女下场如何?为何没有人敢娶?长得漂亮又能干的清朝宫女为何会没人娶呢?要知道宫女都是伺候皇宫里的大人物,都有着不凡的家世外貌和照顾人的能力,按理说应该被抢着要才对。可事实却是宫女出宫后,往往都是孤寡一人度过一生
苏联解体30年后,戈尔巴乔夫怒批美国若苏联还在,世界会更安全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西方出现了一种主张私有化,全球自由化,福利个人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与政治思想,该思想强烈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当时,这一思想也被苏联的领导人戈1979年,一份旧报纸牵出44年前往事,出卖瞿秋白的叛徒终于找到1955年,瞿秋白的遗骨被安放到八宝山公墓。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征求了其夫人杨之华的意见,并询问杨夫人是否有其他要求。听说丈夫的遗骨可以安放到八宝山公墓,杨之华十分开心,可开心过后她在明朝当王爷是什么感觉?在古代,当王爷一直都是很棒的体验,有人说真的要是穿越了,千万别当皇帝,当个王爷就行,皇帝能享受的基本上你都能享受,还不用像皇帝一样每天累死累活处理政务,之前有部很火的回到明朝当王爷美国苏联英国为什么打不赢阿富汗朝鲜越南这些小国战争博弈平衡论强据城市平原河川,弱走乡野沟壑林山古代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更多的就是时运机会,地利更多的就是地形地貌,人和更多的就是道义团结。这主要是指古代冷兵器时代双黄埔军校的校长他不当,才女宋美龄他不娶,都拱手送给蒋介石江山和美人,是英雄的标配。在中国的文人雅客的笔下,塑造出了许多掌握江山大权怀抱美人娇妻的大英雄的形象。在历史中,江山和美人,也是许多人奋斗一生的目标。然而,却也有一些人,他们并不热清朝灭亡后,身份尊贵的格格都嫁给了谁?过着怎样的生活?谢谢邀请。永恒回望应题作答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七位妹妹,即未代格格们生存生活于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历史时期,做为一个事实被终结了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随着阶级的被消除与1959年,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天花板上藏有50个黑衣人,这是为何1959年9月30日的晚上,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偌大的内厅此刻坐满了人,一桌桌的酒席精致丰富,厅内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一派宾主尽欢之相,气氛轻松而热烈。服务人员穿插在各桌酒席之间,1990年,谁接任成都军区司令?第二年被免职,为何还能晋升上将?1990年,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谁来接替他呢?他叫张太恒,是一位伤痕累累的战斗英雄,是从最基层战士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大军区司令。张太恒是山东广饶人,出身非常贫寒。我国著名的十位科学家,个个举世无双,你都知道几个?中国能够有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无数仁人志士的贡献,革命者挽救了奄奄一息的中国,实业家通过实业救国的方式发展国力,而科学家则让新生的中国站了起来,每一个行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20220222当日,别人喜结婚,女子戴手铐,网友不退彩礼,活该彩礼,是我国古代的婚嫁习俗之一。民俗学家说彩礼也被称为聘财聘礼和财礼。古籍中称,我国的婚姻讲究六礼,所谓的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这六礼当中就包含有彩礼。古籍中同时称,侵华时期,日本军官瞎给自己起中文名,念完后让人捧腹大笑说起中华文化,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十分自豪。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不曾中断,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也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经过了融合贯通之后,发展得更加繁荣了。这一点,是许多国家羡慕不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