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朱元璋在处理蓝玉这个问题上,是根据蓝玉的所作所为,和日后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所做出的抉择,那么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他?而且刑罚是如此的惨烈呢?
  我想有如下诸多原因,才致使朱元璋痛下决心的,先回顾一下篮玉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
  朱元璋发兵起义的时候,淮西子弟踊跃响应,其中常遇春、汤和、蓝玉、李善长、胡惟雍等,都是追随老朱的原班人马。
  明朝第一大将军常遇春,即是朱元璋的把兄弟,又是篮玉的姐夫。但是蓝玉并没有依赖这层关系,常遇春在4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蓝玉是靠自己的实力,打拼出又一长胜将军的。
  蓝玉有勇有谋,征北讨西战无不胜,特别是在后期扫平元人残部时,他运用各种手段,终于灭了元人抵抗的野心,是朱元璋晚年时期比较倚重的大将。
  功成名就,荣华富贵都到来的时候,蓝玉犯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比如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这些还不是致命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平,这让朱元璋实在是无法接受。
  朱元璋起初是让蓝玉辅佐太子朱标,因为朱标的性格不像朱元璋那样火爆,而是个文质彬彬的公子形象,朱元璋怕他太软弱,有蓝玉在朱标身边,即使自己百年之后,他相信朝中重臣不敢妄为。
  可是朱标英年早逝,打乱了老朱所有的计划,太子之事又立了孙子朱允炆,本想让蓝玉再次辅佐自己的孙子,可是蓝玉的问题来了。
  居功自傲,唯我独尊。
  话说蓝玉北征胜利南归,晚上率领军队到达喜峰关时,叫守城的军士开关进城。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还是纷乱时代,守城的军士有守城的制度。夜晚开开城门,是兵家大忌。所以就没答应蓝玉的要求。
  蓝玉一听火冒三丈,我乃堂堂扫北大将军,一个地方守城的军士都不给我面子,这让我无颜面对三军将士。
  于是命令将士炮轰喜峰关,强行打开城门入住了。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问题,朱元璋接到报告后,气愤异常,但还是压下了怒火。
  嬉戏妃子,不听规劝。
  蓝玉在北伐战争时,俘虏了一位元人的妃子,见姿色美貌就强行霸占了她,妃子受到侮辱后,自杀而亡。朱元璋的大明军典早有规定,战场上强奸女人者杀。
  由此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朱元璋忍住了。朱元璋在封蓝玉为梁国公时,故意把"梁"写成了"凉",并且把蓝玉所犯的错误都刻在上面,警示蓝玉,但是蓝玉没把它当作一回事。
  身为豪门,鹰犬爪牙。
  蓝玉纵容家奴欺压百姓,祸乱大明王朝官家法律。到处打砸抢,制造血案。蓝玉身为朝廷重臣,私自豢养几百家奴,他们仗着篮玉的势力,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如果强取豪夺用在蓝玉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老百姓怨声载道,诉苦无门,可是瞒不过锦衣卫的眼睛,上奏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暗自心想,如果日后他家奴养多了,会不会起来造我的反啊!
  贪得无厌,欲壑难平。
  蓝玉脱去征袍后,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这个官位在当时就不小了。蓝玉觉得不行,在别人面前大发牢骚说道:"太傅!就不能封个太师吗?"
  这话当然也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老朱沉思良久,心说蓝玉、蓝玉啊!我什么都可以忍,唯独贪得无厌,我坚决不能容忍。
  贪婪的本性难移,我不在世了,朱允炆根本不是蓝玉的对手。朱家江山到了那个时候都是蓝玉的了,留这个人是祸患啊!
  老朱最后下定决心杀掉蓝玉,但是杀这么一位人物,得有个充分的理由啊!于是命人收集蓝玉的罪状,以谋反罪处以极刑。
  有人说蓝玉造反,以我看蓝玉没有造反的理由,因为他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朱元璋驾崩了以后,蓝玉不说一手遮天也差不多。
  朱元璋因蓝玉案,杀了一万五千多人,几乎和蓝玉沾边的,有点联系的无一幸免,这就是朱元璋为何要杀蓝玉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洁身自好,修德养性,钱财乃身外之物,繁华落尽是烟云。身有广厦千百间,夜眠之须三尺宽。看开了烦恼就少了,看淡了心情就舒畅了。"
  名利就是一座高山,永远都不会到达顶峰,贪婪的魔方,怎么玩都是在玩自己。
  蓝玉被朱元璋剥皮实草,他作恶多端只是一个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谋反更是没影的事,其真实原因不过是朱元璋要为皇太孙朱允炆扫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障碍,才不得不将他剥皮实草,并将其族人及党羽全部铲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实就是铲除所有可能威胁到皇孙朱允炆的武人集团,这样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蓝玉之罪,罪在功高盖主
  蓝玉乃明朝开国名将,此人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可谓战功赫赫,他不但与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是老乡,也是元末红巾军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妻弟,与朝中大臣多有交集,而且关系错综复杂。
  蓝玉刚开始在常遇春账下效力,因为谋略过人又英勇善战,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有勇有谋,后因蓝玉屡立战功,由管军镇抚升任千户和指挥使,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蓝玉以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率领30万大军向南征讨云南,蓝玉攻占了大理,滇池也全部平定,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蓝玉功劳最大,朱元璋为其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他的女儿也被朱元璋册封为蜀王朱椿的妃子。
  这一次他不但因军功得到了重赏,而且也与朱元璋算是攀上了亲家,这在皇权专治时代,那可是无尚光荣和光耀门楣的大事,有女儿能嫁给皇家做妃子,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事,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摊上这样的好事。一般来说,皇家选妃子,可不仅仅只看你长得漂亮不漂亮,很多时候都算得上是权力联姻,蓝玉自然也是因为战功显赫,女儿才被朱元璋册封为朱椿之妃。
  紧接着在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87年,蓝玉被朱元璋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蓝玉率领轻骑冒着大雪出兵杀掉元廷平章果来,并俘虏了元廷的人马,后来他又乘胜追击,并用计将出来假降的纳哈生擒。
  当时正赶上冯胜获罪,朱元璋命蓝玉"总管军事",拜大将军。公元1388年,朱元璋让蓝玉率领15万大军向北征讨,大军到达庆州后探知元军在捕鱼儿海,结果赶到百眼井后仍然不见敌人的影子,这时蓝玉想着既然没有发现敌人,不如班师回朝。
  不过就在他动了心思要返回时,定远侯王弼劝他道:"我们十五万大军深入大漠无功而返,回去恐怕不好向皇帝交差。"蓝玉一想,对呀,这么多人跑到这么远却毛都没捞到一根,这算怎么回事?于是便下令军队穴地而居,乘着夜色赶到捕鱼儿海南边。当时元军以为他们缺乏水草,不可继续深入,所以,根本就没有做任何防备,结果元军大败。
  此战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人逃走,俘获敌军男女77000多人,缴获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焚毁甲仗蓄积无数,捷报奏传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大喜,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紧接着蓝玉又攻占了哈剌章营,缴获人、畜六万多。班师回朝后,晋升为凉国公。
  此战再次奠定了蓝玉坚实的地位,他为朱家的天下所做的贡献足可以让他名利双收,也足可让他傲视群雄,而且在之后平定西南过程中,他又是居功至伟,后来在他请求讨伐朵甘、百夷时,朱元璋已经有些担心,怕他太过强大自己无法控制,没有答应他讨伐朵甘、百夷的请求。
  如果当时蓝玉还不至于被军功和胜利冲昏头脑的话,他应该立即反思,按说大凡帝王都希望疆域广阔,不断开疆拓土是好多帝王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见证,哪里会有不答应将帅讨伐的事情?而且这种讨伐胜算很大。在此情况下,只能说明蓝玉之功已经太大,已经让朱元璋开始有所警惕和担忧,说白了朱元璋害怕蓝玉功高盖主。
  蓝玉之罪,罪在居功自傲,且不知收敛
  因为蓝玉屡战屡胜,战功赫赫,朱元璋对他也越来越重视,对他的优待也越来越多,这就很容易让蓝玉误以为朱元璋把他当兄弟看待,既然是兄弟就不讲那么多的礼节和形式,大家知根知底,谁也别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也是好多功臣后来被杀的原因,他们总以为自己是皇帝的人,皇帝也理应是自己的人。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在领导那儿根本不敢有,当一个普通人皇袍加身后,那就意味着权力加身,已经做不回从前的穷小子了,也就意味着你只是领导的人,但领导却不是你的人,如果犯了这种不该犯的错,轻者可能会慢慢被领导边缘化,重则可能会因此丢了小命。
  蓝玉正是把皇帝老儿当成了自己人,所以处处轻狂放纵,再加上本身居功至伟,这就开始让皇帝老儿朱元璋心中很是不爽,皇帝不爽了,他的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
  蓝玉最初让朱元璋感到极为不快的事情是强奸了元妃,这事要放在普通士兵身上或许也不算什么,因为战争中这样的事情也不少,士兵强奸敌方的妻女几乎在古代战争中经常发生,但这种事要放在一个统帅大军的将领身上,就不能简单说成是军纪不严的问题了。
  蓝玉作为大明的大将军,他代表的可是大明,这样的事件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国际事件,直接影响到大明的国际声誉,这种事放在古今中外都是灭顶之灾,特洛伊的帕里斯携走希腊的海伦就招致灭国之祸,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也把吴三桂推向了与自己不共戴天的死敌之路。
  所以说,蓝玉强奸元妃这事儿,对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皇帝来说绝对不会觉得是小事一桩,虽然朱元璋并未因蓝玉强奸元妃一事问罪于他,那是因为他当时的呼声很高,朱元璋只是不想让老百姓骂他诛杀功臣,所以才将这口气咽了下去。
  如果说此事虽然国际影响很坏,不过也能看成是蓝玉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那么另外一件事就让朱元璋真的发怒了。蓝玉在捕鱼儿海大捷后班师回朝,大军行进至喜峰口时,正值半夜,按照当时的规定,长城各隘口只要入夜,就算是天子驾临也不能打开城门,守门将士拒绝开门后,蓝玉自恃劳苦功高,下令攻打隘口,最后破关而入。
  朱元璋听说后大怒,当时就派人去斥责蓝玉,但蓝玉并不理会。蓝玉回京后,朱元璋本想加封蓝玉为"梁国公",但为了提醒他不敢再造次,就特意将"梁"字改为"凉"字,让他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但蓝玉因为功劳太大,他自己觉得既是自己真的犯下滔天大罪朱元璋也会念及自己为朱家做出的贡献而赦免于他。
  后来,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尤其是蓄养了好多庄奴、义子,并且还纵容这些人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欺男霸女,不断霸占民田,民愤极大。有次他霸占了东昌的民田,这事被被告到御史那儿,御史追查此事后让蓝玉大怒,你一个小小的御史,也敢过问我蓝玉的事情,就算是我霸占了民田又怎么样?他大骂御史一顿并将御史赶走。
  蓝玉本身自恃功高做了很多坏事,再加上他又看不起那些没有战功的官员,得罪的人也不少,他的好多罪证不断地汇集到朱元璋那里,这让朱元璋终于下了杀他的决心。
  蓝玉之罪,罪在不知功成身退
  也就在朱标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即刻下旨将蓝玉全家及其党羽全部下狱,几乎没有怎么审讯就将他和他的家人及其党羽全部抄家灭族,尤其是将蓝玉剥皮实草,手段极其残忍。蓝玉案牵连甚广,一次性被诛杀的人多达一万五千多人。
  蓝玉案其实是朱元璋一手策划的一场冤案,事实上蓝玉虽然居功自傲,也犯下了不少严重错误,但他功劳太大,他所犯的那些问题其实根本不足以让朱元璋要了他的命。
  再说他也算是开国功臣,后来无论是北征还是平定西南的过程中,他都立下赫赫战功,为朱家的天下做出卓越的贡献,所以,一般情况下,他就算犯做了一些坏事,朱元璋也至于将他灭门。
  朱元璋之所以最后下定决心要将蓝玉剥皮实草,其实还真不是蓝玉要谋反,根本原因就在于蓝玉不知功成身退,这才让朱元璋很担心,他活着当然可以轻易控制蓝玉,但谁能保证他死后蓝玉还会老老实实?
  事实上,朱元璋本来是要传位给太子朱标的,但不幸的是公元1392年,朱标在巡视长安归来后,不幸染上重病不治身亡,太子朱标的早死让他很伤心,决定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在太子早逝,皇太孙年幼的情况下,朱元璋不得不考虑为皇孙朱允炆重新组建班底,他考虑过留着有勇有谋的蓝玉及跟他一起的那帮战将,但他不相信这些人在他死后还能乖乖地听从幼孙朱允炆的指挥,他其实也很清楚,留着一帮武人集团如果有能力控制他们,他们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兵。否则,这些人完全可能成为威胁朱家天下最可怕的潜在威胁。
  为了不让以蓝玉为首的武人集团架空或者威胁皇孙的地位,也为了给皇孙扫清未来的道路,尤其是他要以蓝玉为突破口,顺便搬倒冯胜和傅友德等人,他这才下定决心诛杀了蓝玉及其党羽。当然,还有一点,从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来看,因为北边的元政权经蓝玉一战后基本无力威胁到大明,朝廷对这些武将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这也是朱元璋痛下杀手又不担心无将可用的另一层意思。
  如果说之前的蓝玉让朱元璋就很不爽的话,不过也就是不爽而已,朱元璋自信还能控制得了他,但他死后情况就很难说了,最主要的是皇孙年幼,很可能没有能力控制得了以蓝玉为首的武人集团,与其猜忌,让他死后不安,不如在活着时做个了断。
  就这样蓝玉成了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前的牺牲品,如果蓝玉能早点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早日功成身退,远离庙堂之险,不要说完全可以避免剥皮实草的酷刑,最起码家族是不会遭遇被完全覆灭的可悲下场的。
  蓝玉是明朝有名的开国将领,同时也是常遇春的妻弟。其人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且屡立奇功。真正让蓝玉名震天下的是捕鱼儿海战役,彼时蓝玉率领十万大军深处茫茫大漠,经过长途跋涉,最后发现元军踪迹,并一举大破北元,摧毁元朝职官体系,俘获十余万将士及王公贵族。
  捕鱼而海战役让蓝玉一战成名,此时的蓝玉无疑站在人生的最高峰。此后,在一些列事情的共同作用下,蓝玉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在俘获远超王公贵族的时候,蓝玉玷污了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的一位妃子,这位妃子不堪其辱自杀身亡。还有在班师的途中,蓝玉路过一个关口,正当守门去报告值守的官员时,蓝玉却命令士兵破门而入。这两点让朱元璋心生不满,考虑到蓝玉功劳巨大就没有深究。而蓝雨却不知悔改,更加嚣张跋扈、横行霸道。其不但强占民田,还私养庄奴。
  最终让蓝玉走向终点的是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有人告发蓝玉谋反。向来雷厉风行的朱元璋命人将其逮捕。很快蓝玉以谋反罪被剥皮处死,并且被灭三族。受此事牵连且被处死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多名。为了警示臣子,朱元璋命人写《逆臣录》并昭告天下。
  有些史书认为蓝玉之死,是朱元璋为了确保年幼的朱允炆顺利即为。当时太子朱标死亡,年幼的朱允炆继位太子。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朱允炆能够驾驭群臣,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杀手,那些劳苦功高的开国功臣都被清理掉。纵观朱元璋时代,开国大臣中只有汤和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能够善终,这与汤和为人低调且不居功自傲有关。
  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其他三大案件分别是:空印案、郭桓案和胡惟庸案。这些案件死亡人数动辄数万,经过这些案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蓝玉案中有人把蓝玉之死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朱元璋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这点不敢苟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蓝玉之死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恃劳苦功高、嚣张跋扈、骄纵不法一手造成的。
  因为对于朱元璋来说,挨不挨骂不重要,但蓝玉一定要死很重要。
  蓝玉案,是洪武朝最后一个大案。此案牵连无数,几乎将大明新生代勋贵和五军都督府高级将领一扫而空。其严重的后果,在几年后的靖难战争中暴露无遗。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知不知道如此大搞株连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当然知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坚持要将蓝玉处死呢?
  对于蓝玉本人,他的死可谓既咎由自取,又无中生有。而受其牵连的武勋集团,可谓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他们头上的都是一座座大山。今天笔者就结合史料,来聊一聊蓝玉案。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剧照蓝玉的发家史
  蓝玉,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小舅子。可以说他和常遇春之间的这层关系既是他晋升的敲门砖,也是日后惨遭清算的夺命符。
  在大明成立之前的开国战争中,蓝玉功劳不大,电视剧《朱元璋》中把守卫洪都的功劳按在了他头上,其实是错误的。因此洪武三年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6位公爵、28位侯爵和2位伯爵的名单中,并没有蓝玉的名字。
  但此后蓝玉平定四川,北征沙漠,讨伐西番,终于在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凭借扎实的战功受封永昌侯。此后这位永昌侯又先后作为副手,跟着傅友德平定云南,跟着冯胜收复辽东。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时候,蓝玉作为主帅率军北伐,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包括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在内的公主、妃嫔百余人,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被一举俘虏。这场北元版的"靖康之难",不但令北元朝廷元气大伤,也成就了蓝玉一代战神的赫赫威名。班师之后,蓝玉因功进封凉国公。
  蓝玉剧照
  蓝玉这个人,《明史》对他有一个评价:"长身赪面,饶勇略,有大将才"。简单来说就是蓝玉身材高大,面如重枣,智勇双全,如同传说中的武圣关羽一样。可惜关圣人的毛病:骄横,蓝大将军也一样拥有。
  捕鱼儿海大捷之后,蓝玉班师回朝夜过喜峰关(喜峰口位于唐山市北部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就因为守关官吏未能及时开门迎接,蓝大将军一怒之下,竟然挥军拆毁关隘,扬长而去。其实大军半夜扣关,守关官吏职责所在,必然要查证核实,并无不妥。随即又有人向皇帝打小报告,称蓝玉凌辱北元皇妃,致其羞愤自杀。
  蓝玉性格上的这些弱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当然早就被干掉了。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只要蓝玉还有用,这些都不是缺点,至少他都能忍。因此此事最终以蓝玉原本的梁国公,被改为凉国公而了事。
  我们上文说过,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的女儿,是皇太子妃。换句话说,蓝玉既是太子妃的舅舅,当然也算是太子朱标的舅舅。因此长久以来,蓝玉一直是坚定的太子党。只要他忠于太子,朱元璋就不会对他下手。
  喜峰口长城太子薨逝,改变历史
  但是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不幸去世,整个洪武朝政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时刻。朱标是朱元璋嫡长子,从小就一直被作为接班人培养。现在他突然去世,朱元璋本人又垂垂老矣,选谁作为新一任接班人呢?
  朱标死后,恰巧在四川发生了月鲁帖木儿叛乱。蓝玉当时已经收到了太子去世的噩耗,谁都知道此刻的当务之急是确定新接班人。月鲁帖木儿之乱,疥癣之疾而已,为何要自己亲自出马?蓝玉对于朱元璋的意图,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反映到桌子上面的,就是蓝玉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大打折扣。
  既而有诏命玉讨建昌叛酋月鲁帖木儿玉,又欲探入番地,取道松叠,以达建昌。会霖雨积旬,河水泛急,玉悉驱将士渡河,麾下知非上意,多相率道亡。玉不得已,乃由陇右抵建昌。—《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七》
  从这条记录可以看出几点:第一、蓝玉确实在执行朱元璋旨意的时候出现了犹豫。第二、蓝玉的部队更多的是忠于皇帝,而非大将军本人。第三、蓝玉南下平叛,实属心不甘情不愿。相信这些情报很快就会到达朱元璋的手上,本来就在犹豫接班人人选的老皇帝必然会给蓝玉一个负面评分,甚至有可能朱元璋心中已经动了对蓝玉的杀心。
  太子朱标剧照
  因为在排除从皇次子秦王朱樉、皇第三子晋王朱棡和皇第四子燕王朱棣中挑选新太子之后,老朱剩下的人选其实就两个人:太子次子朱允炆和第三子朱允熥。二人之中朱允炆是皇太子次妃吕氏所生,朱允熥却是皇太子妃常氏所生。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从宗法角度说,在太子嫡长子朱雄英早夭之后,朱允熥才是朱元璋的嫡长孙,按理他才应该是皇太孙的第一人选。但是无论是16岁的朱允炆,还是15岁的朱允熥,显然都无法像他们的老爹朱标那样政治手腕圆滑高超。而已经65岁的老皇帝朱元璋,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培养他们。这样一来,只剩下一条路,将军权交到皇族手上,把飞扬跋扈的武勋集团连根铲除。
  因此当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排除了和武勋集团联系紧密的朱允熥之后,蓝玉等人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可怜蓝玉本人对此浑然不觉,洪武二十五年年底创建皇太孙属官时,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封太子太师,蓝玉则和曹国公李景隆封太子太傅。蓝玉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两人辈分相同。李景隆则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儿子,算起来和皇太孙朱允炆辈分相同。蓝玉可能是耻于和孙子辈的李景隆同封太子太傅,因此非常不满,竟然口出怨言称:"我不堪太师耶!"这句话一说,相信朱元璋心中再没有一丝犹豫。无中生有的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首告蓝玉谋反。说是凉国公串联在京勋贵和高级将领,准备趁朱元璋2月15日亲耕籍田的时候起事造反。所谓的天子亲耕籍田,是指春耕之前皇帝率诸侯和文武大臣亲自耕田的典礼。
  朱元璋迅速组织抓捕,将包括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在内的大批勋贵及文武官员逮捕。这些人在受到审讯之后被全部处决,还牵连了大批中高级武官。
  朱棣剧照蓝玉党羽
  根据《明史》记载,蓝玉一案涉案勋贵共计"一公、十三侯、二伯。"一公:凉国公蓝玉。
  十三侯: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沈阳侯察罕、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宣宁侯曹泰、东平侯韩勋、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西凉侯濮玙、东川侯胡海之子胡玉。
  二伯: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
  这些人中,蓝玉、曹震、张翼、张温、胡玉、察罕、陈桓、朱寿、何荣,是钦定《逆臣录》中被点名的"逆臣"。而韩勋、曹泰、曹兴、孙恪、濮玙、桑敬则被《明史》明确记录"坐蓝玉党诛"。唯一《明史》与《逆臣录》俱未收录的是安庆侯仇正。但据大内密档《太祖皇帝钦录》所记载,仇正是在山西被晋王朱棡处决。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十七日,又奉圣旨徽先伯、安庆侯,这两个都废了。凤翔侯、永平侯,早发回来。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常遇春剧照
  此外常遇春之子、太子妃常氏的弟弟开国公常升,作为朱允熥的舅舅,也在本案中惨遭株连。虽然其名字没有出现在《逆臣录》上,《明史》在其本传中对他是否名列蓝党也难以确定,甚至提出了常升是在靖难战争期间战死的可能性。但是在《太祖皇帝钦录》中,依然为我们提供了线索: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镇抚程鹏赴京回还,启:"五月十四日,奉天门晚朝,奏犯人常升、孙恪下家人一十六名,火者七名。奉圣旨:但是男子,着王那里就都废了,妻小就那里配与人。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朱元璋让晋王将开国公和全宁侯的家人就于山西全部处死。常升本人此前已被召回南京,从上文语气来看,必然已遭不测。除了公侯之外,被列为蓝党的还有:
  左军都督黄辂、杨泉、马俊,右军都督王诚、聂纬、王铭,中军都督谢熊、汪信、萧用,前军都督杨春、张政,后军都督祝哲、陶文、茅鼎。
  从履历来说,这些勋贵和武将,基本都是和蓝玉一起在四川、云南、辽东、北伐时共同奋战过的老部下、老战友,也是为大明天下立下过不世功勋的功臣。他们没有死在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却最终死在了巍巍皇权的无限算计之下,委实是可悲、可叹!蓝玉冤不冤?
  蓝玉之罪,罪在将来。对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相信包括蓝玉在内的武勋都会有所不满。但是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这些人最多也就私底下发发牢骚。让他们造反,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蓝玉等人死后,朱元璋组织颁布了《逆臣录》,里面有大量案犯的证词。可惜这些供词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蓝玉案就是一场冤案。笔者不想展开讲大道理,单从几个历史细节中,大家就可以品一品。
  其一、蓝玉被诛杀,是在二月十日,当天刑场上还有一位目击证人:他的女婿、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蜀王的封国在四川成都,他千里迢迢赶回南京,却距离其岳父受刑的时间分毫不差,是不是细思极恐?两天后,惊魂未定的蜀王匆匆返回封国。
  蜀王朱椿画像
  其二、正月十七日,皇第十四子肃王朱楧、皇第十五子辽王朱植、皇第十六子庆王朱栴、皇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匆匆离开南京,前往各自封国就藩。这其中有两个可疑之处。
  第一个是他们的王妃。一般来说,亲王都是成婚之后才会就藩,而且王妃都是勋贵之女。比如蜀王的王妃是蓝玉之女,皇第十二子湘王的王妃是靖海侯吴祯的女儿,皇第十三子代王的王妃是魏国公徐达的女儿。
  第二个是他们的封国。一般来说,亲王都是等封国王宫建造完成之后才会就藩。可是这次四位亲王之国,封国不但王宫尚未竣工,连基本的供养王府护卫大军的条件都不具备。
  癸亥,诏肃王楧、辽王植、庆王栴、宁王权之国。初命肃王都甘肃,辽王都广宁,庆王都宁夏,宁王都大宁。至是甘肃以狭西各卫调戍士马未集,命肃王且驻平凉。广宁以宫殿未成,命辽王且驻大淩河北。宁夏以粮饷未敷,命庆王且驻庆阳北古韦州城,以就延安、绥德租赋。惟宁王就国。—《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之所以如此匆忙,其实很好理解。朱元璋已经下定决心铲除勋贵,所以儿子们就没有联姻的必要了。同时蓝玉党羽众多,老皇帝本人为谨慎起见,让儿子们分散各地,也是一个保存革命火种的好办法。
  结语:太子朱标死后,为了江山不变色,朱元璋在册立文官集团背景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后,对以蓝玉为首的武勋集团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对于老朱来说,这是一次必要而且必需的行动。把兵权分到皇族手上,总比掌握在外人手上要好。即使日后发生了靖难战争,夺取皇位的不还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么?江山还是姓朱,又有什么不同?
  当然此案后遗症极大,朱元璋不得不让自己的驸马王宁、李坚亲自执掌五军都督府。到了九月份,朱元璋下旨赦免胡蓝党羽,以免人才流失过于严重。
  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谓丞相惟庸也。—《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当年十月,由于各地有大量的武官职位空缺无人替补,朱元璋只能下旨让已经退休的武官们出山再就业,重新出任各卫指挥一职。
  蓝玉作为明初一代战神,他的死令人惋惜。而作为其党羽惨遭株连的武勋集团,更是令人扼腕。讲个小故事,靖难战争后期朱棣大军杀到长江边上,负责江防的都督陈瑄卖主求荣。可是我们真的能骂他吗?当年他可是蓝大将军帐下的亲兵,谁又能说他的行为不是为老上司复仇呢?
  蓝玉,大明朝最年轻的开国将领,为常遇春妻弟,而常遇春又为太子朱标岳父,作为太子妃舅父的蓝玉,是太子朱标的忠实拥护者,且与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所以,蓝玉另一方面还是朱元璋给朱标组建的超一流武将班底之一,作为朱标继承大统后的辅政班底。
  蓝玉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洪武二十一年,脱古思帖木儿继承北元皇位,屡次骚扰明朝北疆,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命蓝玉率师15万北征,明军一路杀到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北元大败,北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皇北逃。蓝玉一路追杀擒获元皇次子、妃、公主及王公、平章以下要员3000名,俘获男女70000余口,缴获宝玺、符救、金牌、金银印章及牲畜等无数,明太祖朱元璋大喜,封蓝玉为凉国公。
  蓝玉之功勋,可谓前无古人,那么,朱元璋为何宁愿顶着骂名,也要将蓝玉剥皮呢?或许,许多人会说是因为蓝玉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且调戏元妃等,骄兵悍将威胁到大明江山的稳固,所以朱元璋不得不除掉他。蓝玉在朱元璋心中微妙的价值变化
  其实,要我说并非如此,朱元璋并不是不知道蓝玉此人居功自傲,且有诸多不法行为。太子朱标尚在时,朱元璋便已经对蓝玉多有不满,但因为朱标还在,且地位稳固、威望极高,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另一方面蓝玉对朱标也是忠心耿耿,因此朱元璋也想着留下蓝玉这个年轻的悍将辅佐朱标。所以,那个时候朱元璋对蓝玉还是相当宽容的,对蓝玉和其它的功臣武将们并没有要置之死地得想法。
  但随着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朱元璋选择了年幼的朱允炆作为大明帝国的接班人,很显然年幼的朱允炆是驾驭不了蓝玉这群骄兵悍将的,这便是为何朱元璋为何要对这位大明帝国最后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武将的主要原因。
  自捕鱼儿海之战明朝大胜,北元的残部已经无法对明朝北疆造成实质性的威胁,蓝玉等武将的价值减小。加之,朱元璋所制定的皇子守边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洪武二十三年晋燕二王出塞、二十四年的湘王征讨五开蛮……这说明了这批武将在朱元璋心中的价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江山社稷为重,朱元璋下定决心处决蓝玉
  当然了,让朱元璋下定决心除掉蓝玉的转折点还是太子朱标的突然去世与朱允炆上位,朱允炆驾驭这批老将的能力不足,朱元璋自然要为孙子斩除荆棘。毕竟,少了他们也没有太大关系,人总是有的,从来不缺官。打天下一帮人,治天下换一批也没什么关系,反正只要这江山社稷姓朱就可以了,其它的并不重要!
  此外,蓝玉等武将支持的是太子朱标的三子朱允熥(常遇春外孙),而并非朱允炆。所以朱元璋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时,特意将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以巡边为理由被调离了南京。当然了,就算朱元璋立了朱允熥,这群骄兵悍将们依旧生机不大,该杀的朱元璋依旧不会手下留情。
  另一方面,对蓝玉而言无论是支持朱允炆还是支持朱允熥其实区别不大,毕竟蓝玉只是已故太子妃的舅舅而罢了。要我说,如果我是蓝玉肯定选择扶自己女婿蜀王上位,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当然了也可以选择谋反。不过这一切,逃不过朱元璋的眼镜,在蓝玉处决当天,朱元璋召见他蜀王(蓝玉女婿)从成都回南京朝觐,这期间深意,不用多说,大家都懂。必除蓝玉与勋臣的三大理由与社会文明的退步
  其一、为子孙后代计,每个朝代开国无法避免要面对勋臣问题,这些人功高震主,很多时候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作为上位者也无法对你完全放心,毕竟就算你不"胡作非为",你能保证你的子孙后代也不胡作非为么?况且,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垂垂老矣,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朱家的后世子孙考虑,蓝玉这群骄兵悍将们留着对朱家子孙们来说,始终是个隐患。
  其二、为大明江山计,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到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自然知道民心的重要性,而这群骄兵悍将们又凭借自己当初和朱元璋打天下时立下的功劳而胡作非为,各种腐败。朱元璋深刻的知道官员腐败的可怕性,这极易引起民怨与导致百姓造反,毕竟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这其间的厉害,所以这群骄兵悍将必须惩治,这样才能稳固大明的江山。
  其三、勋臣无用论,包括蓝玉在内的这群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勋臣们,大多为草莽出身,对于朝廷的发展而言,打天下用得着他们,但治天下他们的用处不大,或者说毫无用处,与其留着他们"浪费资源"还要担心他们侍宠而骄,要是那天不顺畅了,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怎么办?
  既然蓝玉他们有这么大的隐患,加上能够镇住这群人的朱标已经不在了,朱元璋只能狠下心来,将他们全部清除干净。
  但,在围绕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朱元璋各种扩大化株连的行为,却让人感到不适,斩草除根的道理我懂,可是各种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行为实在太过血腥,那些勋贵或许该起,可罪不及九族,无数无辜的人跟着丧了命。这一屠杀行为与后来恢复的殉葬制度更是中国文明史的一大大退步。
  据记载,朱元璋下令把蓝玉剥皮后,为了发泄心中之恨和警示诸王特意在皮内填上稻草发往各地"展示"。最后传到了成都,蜀王朱椿的王府。朱元璋也许是有意为之。因为十一子朱椿是蓝玉的女婿,好学问,以忠孝著称。深得朱元璋喜爱,称之为"蜀地秀才"。
  一则朱元璋接机警示朱椿:你看"蓝玉案"牵连这么多族人,我唯独没有动你们一家,以后做事要长点心吧!
  二则朱元璋明知这个"忠孝"儿子会安葬他"老丈人"借此向天下人表明,他蓝玉背叛我,我虽然杀了他,但是还会让他后人厚葬他。我多英明啊!一举两得。
  所以,蓝玉的皮最后被朱椿埋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常遇春的小舅子,大将军,凉国公蓝玉图谋不轨,被杀。其实蓝玉之死早就有征兆了,当初宰相胡惟庸造反,就有人供出蓝玉和胡惟庸有密谋,不过当时朱元璋念在蓝玉功勋卓著的份上,特地网开一面,没有追究。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常遇春的小舅子,大将军,凉国公蓝玉图谋不轨,被杀。其实蓝玉之死早就有征兆了,当初宰相胡惟庸造反,就有人供出蓝玉和胡惟庸有密谋,不过当时朱元璋念在蓝玉功勋卓著的份上,特地网开一面,没有追究。
  之后随同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将有的老死,有的病死,能打仗的所剩无几,于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将蓝玉封为征虏大将军。在此期间蓝玉率军大破北元,威震天下,朱元璋对此很是高兴,夸奖蓝玉堪比徐达和常遇春。
  后来蓝玉在陕西处置军务,在兰川坠马受轻伤,朱元璋闻讯特地写了一道手诏,慰劳蓝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蓝玉是非常器重的。朱元璋为何要将大将蓝玉残忍杀害?蓝玉其实死得一点也不冤枉!
  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打乱了朱元璋原先的计划,朱元璋为了帮朱允炆巩固江山不得已而杀掉蓝玉。朱标威望极高,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而蓝玉也对朱标是忠心耿耿,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虽然蓝玉性格有点居功自傲但朱标还是可以镇住他的,因此朱元璋也想着留下蓝玉辅佐朱标。
  但是世事往往就不能如人意,朱标年纪轻轻却突然暴病生亡,而朱元璋选择了年幼的皇孙朱允炆作为接班人,很显然骄傲自大的蓝玉是朱允炆驾驭不了的,所以朱元璋才选择杀掉这最后的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武将蓝玉。
  蓝玉是明朝死的最惨的开国功臣之一,被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因蓝玉谋反案牵连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这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对蓝玉下手这么重,杀了他还要将其剥皮实草?
  蓝玉遭到如此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但朱元璋下手这么重,也确实是有原因的。
  (蓝玉剧照)
  在蓝玉出事前,洪武年间已经发生了三起大案,分别是空印案、胡惟庸案和郭桓案,三起大案几乎将明初功臣消灭过半,众多有能力有才干的文臣武将遭到无情杀戮,到朱元璋晚年,蓝玉成了他最为倚重的大将。然而蓝玉并没有吸取胡惟庸、李善长等人被杀的教训,反而凭借着赫赫战功擅威做福为所欲为。以一介武夫起家的朱元璋,原本就最忌武人拥兵,如今蓝玉目无君父,骄横不法而跋扈至极,这显然是触怒到了朱元璋,而蓝玉却浑然不知醒,朝着作死的道路一路走到黑。
  徐达常遇春病死后,蓝玉成为了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大将,此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其能力不亚于徐达和常遇春。蓝玉从洪武四年(1371年)便开始从军征战,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一步步往上爬,最终得拜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明军北征,于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俘虏包括天元帝次子地保奴、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基本将苟延残喘的北元势力消灭殆尽。明军大胜班师回朝,朱元璋欣喜万分,将他比作汉之卫青、唐之李靖,下旨晋升蓝玉为梁国公。
  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大将,朱元璋出于稳定北方边境的目的,对蓝玉也是优礼有加,该封的封该赏的赏。在军功著盛和朱元璋厚加封赏的表象下,却隐隐藏着一股杀机。洪武年间三起大案的血雨腥风还未远去,被几场大胜冲昏了头脑的蓝玉此时却越发骄横不法起来。
  在军中,蓝玉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甚至不听君命。有一次北征还师,蓝玉夜扣喜峰关,守关的军士未能及时开关迎接,他竟然纵兵强行毁关进入。在地方上,蓝玉自恃功高强占东昌民田,大肆扩建府邸并广受义子,这些义子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作恶乡里,有正直御史上书弹劾,蓝玉竟然怒逐御史。蓝玉北征,竟强行占有了元天元帝的妃子,致使元妃羞愧自杀,此事闹的沸沸扬扬,朱元璋为此言词切责蓝玉。
  蓝玉做恶太多,朱元璋恨其不争,将原本封他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还命人将他的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朱元璋如此良苦用心警示他,但蓝玉并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朱元璋为他设宴庆功他却当着众臣的面口出狂言。蓝玉西征归来,朱元璋加封他为太子太傅,但他不愿居宋、颖两公之下,公然表示:"我难道做不得太师吗?"蓝玉的种种行为让朱元璋对他越来越失望,君臣关系也开始逐渐疏远,蓝玉离彻底凉凉已经不远了。
  历数蓝玉的种种罪行,哪一件不是刺痛到朱元璋的心里,一个人不懂得收敛,其结果就只能是"枪打出头鸟",对于一向忌惮功臣专权跋扈,拥兵自重的朱元璋来说,再掀一起洪武大案,顺便把剩下的功臣剪除的干干净净,为皇太孙扫除一切障碍成了他晚年办的最大一件事情。
  蓝玉以谋反罪被杀,朱元璋将其剥皮实草以达到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关于蓝玉是否真反,一直存在争议,蓝玉虽然骄横跋扈,但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谋反迹象,所以,也有人认为蒋瓛是受了朱元璋的指使。
  因蓝玉谋反事所受到株连者之多,范围之广,仅次于胡惟庸案。蓝玉不仅被下狱处死,死后还遭到剥皮实草,抄家,夷三族,而借由蓝玉谋反而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差不多有一万五千人之多。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妻弟,而常遇春由是皇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蓝玉也是太子妃舅父,所以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地位,与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交恶。太子朱标作为大明储君,朱元璋为他组建了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但随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恐难以驾驭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功臣,因此,为了给皇太孙继位扫清一切障碍,朱元璋才痛下杀手,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武人集团班底屠戮的干干净净。
  蓝玉既已被处死,朱元璋仍不解气,又将他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完全不念其旧功,这也让后世对朱元璋的残暴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朱元璋这么做,显然有杀鸡儆猴,震慑朝臣的作用,既然杀了那么多人,总要拉一个作为典型,再加上蓝玉确实是干下了太多令朱元璋无法忍受的事情,其罪行累累,光处死实难平朱元璋心中之愤。
  自古以来当皇帝的最忌臣子拥兵自专,蓝玉却自恃功高势大,骄横不法,没有吸取洪武时期三大案的教训,朝着作死的路一条道走到黑,可以说蓝玉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而朱元璋借由蓝玉案大肆株连,将剩下的明初开国功臣几乎杀个干净,这事实上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枪打出头鸟",搞定了掌握军权,在军中很有威望的蓝玉,朱允炆当皇帝就轻松多了。蓝玉作为反面,作为典型,死后还要被剥皮实草,足可见朱元璋对他之痛恨已经到了极致。
  明朝洪武年间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与蓝玉案合称为明初四大案。其中,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案",这是朱元璋为除掉他认为对皇权有威胁的功臣而展开的政治诛杀。胡蓝案持续14年之久,朱元璋通过此案,几乎清除了全部的开国文臣武将,4万余人受此案牵连被杀。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宰相胡惟庸被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夷族。后此案愈演愈烈,在胡惟庸死后多年,太师李善长等24名开国功臣都被牵连其中失去性命,胡惟庸的罪名也一再加重,被定为谋逆之罪。
  胡惟庸的大多谋逆罪状系捕风捉影罗织而来。但胡惟庸任相多年,手握重权,飞扬拔扈,专断擅权,甚至有些事务不上报朱元璋而擅自决断,这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这也是胡惟庸之死的真实原因。借着胡惟庸案,朱元璋推波助澜,又除掉了一批与他共同打下江山的功臣。
  在胡惟庸死去13年后,与他同是定远老乡的武将蓝玉也遭遇了与胡惟庸相同的命运。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一直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因其有胆有识,作战英勇果敢,很受常遇春的赏识,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对蓝玉不吝赞誉之辞。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1369年)猝死军中。此后,蓝玉先后跟随颍国公傅友德、魏国公徐达出征四川和漠北,取得不俗战绩。在兴和之战中,蓝玉指挥军队生擒了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0余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与朱元璋的养子沐英统兵讨伐西番,生擒了西番首领,占领土地数千里,俘获2万余男女,20余万头牲畜,取得大捷。正是凭借此役,朱元璋晋封蓝玉永昌侯,授世袭铁券。俸禄晋升为二千五百石。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又跟随傅友德、沐英率军30万征讨云南元军残部。
  云南平定后,沐英留守云南,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蓝玉因在平定云南的战事中军功突出,被朱元璋再次晋升工资,升为三千石。朱元璋并且将蓝玉之女册封为蜀王朱椿的王妃,以示恩宠。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被任命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冯胜出征北元。
  北元太尉纳哈出在出席明军举行的受降酒宴时,因蓝玉让纳哈出穿自己的汉服,被纳哈出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纳哈出在离席时被常茂(常遇春长子、冯胜之婿)砍伤,因而引发了纳哈出部下的哗变。
  全国公观童再次成功招降纳哈出,但却损失了一员明将。都督濮英在乱战中被纳哈出部下杀害。
  冯胜回朝后,朱元璋追究纳哈出部下哗变的责任。冯胜便把哗变之责完全扣在常茂的头上。这引起了常茂对冯胜的不满。
  此时,冯胜又被部下告发私藏良马等不法行为。常茂乘机对冯胜落井下石。
  这下,冯胜的大将军之职保不住了。蓝玉由此接替冯胜,出任大将军一职。
  蓝玉担任明军主帅后,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摸鱼儿突袭元军大营,杀死太尉,俘获元主次子、后妃、公主及百官3千余人。
  这一仗,朱元璋对蓝玉评价极高。接到捷报后,朱元璋称蓝玉的功绩可比卫青、李靖。
  蓝玉是朱元璋后期深为倚重的武将,蓝玉也确实不负皇恩,戎马倥偬,南征北伐,屡立战功。但随着官职的升迁,蓝玉开始居功自傲,令朱元璋不爽。
  蓝玉私自蓄养大量庄奴和多位义子,恣意横行,强占民田。在被御史调查时,蓝玉目无法纪,竟对御史出手,将查案的御史赶走。
  在蓝玉北伐班师回朝,夜抵喜峰关时,守关将士依规未立即开城迎接。蓝玉骄横狂野,下令士兵强行破关而入。
  朱元璋接到上报后,对蓝玉的骄横开始不满。
  朱元璋又接到告发,称蓝玉在大败元军后,凌辱了元妃,致其自缢。朱元璋认为蓝玉的这一行为,恐加剧元人对明的对立,不利于元人的归顺。因此蓝玉遭到了朱元璋的深切指责,原意封蓝玉为梁国公,此时又改封为凉国公,并且把蓝玉的这次过错记录于丹书铁券。
  这本是一次对蓝玉的警示。但蓝玉却不知收敛,依然傲慢如故,在军中专横独断。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悉心培养的太子朱标早逝。朱标的儿子、年仅15岁的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常遇春之女是朱标的太子妃,蓝玉因是太子妃的舅舅,与太子朱标的关系非常铁,朱元璋也是想留下蓝玉这员猛将辅佐朱标。
  可是,太子朱标早逝,年幼的皇太孙能驾驭得了狂傲自负的蓝玉吗?这令朱元璋忧心忡忡。
  为了清除后患,朱元璋决定对蓝玉痛下杀手。
  在朱标死去的次年,即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锦衣卫指挥蒋瓛诬告为谋反。朱元璋快刀斩乱麻,蓝玉谋逆之罪很快结案。蓝玉被处死夷族,此案株连万余人被杀。
  朱元璋对待蓝玉非常残忍,为警示各级官吏,蓝玉被剥皮填草,作成标本巡展各地。之后蓝玉的女婿蜀王朱椿收藏了这具标本。
  敌国破,谋臣亡。朱元璋在称帝后,对开国功臣猜忌加剧,几乎肃清了所有的开国勋臣。蓝玉作为朱元璋后期的名将,原本可以逃过一劫。对蓝玉最致命的一击是太子朱标的早亡。这使朱元璋认为柔弱的皇太孙难以制衡居功自傲、恣意肆为的蓝玉。所以在朱标死后不久,蓝玉就被朱元璋以谋逆的罪名除掉。
  对于"蓝玉案"我想大家都已经盖棺定论了,这是一则冤案无疑了。
  ——公元1393年,当时已经65岁高龄的朱元璋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说蓝玉要谋反,随之数万人被牵连,蓝玉也在短短三天内就被处死了。而且被处死的手段极其残忍,史料称是"被剥皮实草"。
  不过虽说蓝玉被处决的理由是朱元璋乱找的,但他的死却是有理可依的,毕竟朱元璋虽然喜欢杀人,但绝对不会胡乱杀人。蓝玉之死不会是朱元璋看他不顺眼,只能是蓝玉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很多人认为是功高震主,其实个人觉得不然,毕竟如果真要论功高震主的话,徐达比他更有资格,毕竟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他,克残元、灭张士诚,功劳远在蓝玉之上。而他却得到了善终,并非野史那般被朱元璋所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蓝玉之死或许绝不是功高震主这么简单。
  其实他犯的忌讳是品行不端,与徐达的为人相比,蓝玉品质更加恶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喜欢表露出来,这些种种"有点小心眼"的朱元璋可是统统都记得。
  比如在外面征伐中他的种种表现。
  ——当年在明朝占据中原之后,北元政府逃到了漠北地区,为了彻底解决北元,蓝玉带着军队直捣北元朝廷并掳获了元妃。而蓝玉在掳获元妃之后竟然就霸占了元妃。
  其实蓝玉灭了残元小朝廷这件事情算是一件大功,别说是霸占了元妃,就算将整个北元朝廷的后宫送给蓝玉都不为过。
  但无论怎么说蓝玉只是一名臣子,他所得到的应该都是朱元璋赐予的,私自占有从性质上就说不过去了。更何况元妃身份还非常特殊,按规矩来说只有朱元璋有处理她的权力,蓝玉私自占有就属于逾越皇权。
  除此之外,蓝玉在攻破北元朝廷之后还将抢来的金银珠宝分给了自己的下属,倘若蓝玉只是私下里拿一部分并且偷偷的分给下属还都无所谓,就算朱元璋知道也不会让蓝玉下不了台。但是蓝玉公开论功行赏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确实有权力给军中将士发福利,但分发北元皇室的财宝性质就不一样了,蓝玉是没有处分权的。
  蓝玉还有更过分的,在一次战后返回之时路过西峰关,当时正值深夜,按照相关的规定任何军队和人想要进关,必须要先通报,查明身份之后才能入关。
  但蓝玉却觉着守城之人有点不给自己这个大功臣面子,于是一怒之下竟然直接派人攻城夺关,还将守城的官员给教训了一顿。
  因此蓝玉在处理这些事前前后后的每一个表现都有让朱元璋觉得点太过于持功自傲,这与一贯谦逊的徐达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其实功高震主不要紧,重要的能不能像徐达这般一直保持臣子该有的态度,要皇帝知道将领的人品,但很显然蓝玉并没有做到。
  于是这便成为了一颗厌恶的种子在朱元璋心里慢慢扎根了。
  但很显然,朱元璋还不会因为这些事就直接对蓝玉痛下杀手。毕竟在知道蓝玉残暴骄横之后,朱元璋也是稍微骂了他一顿,并没有惩罚,而且在事后还仍旧给了蓝玉极其不错的待遇,封其为太子太傅。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知道蓝玉这个人有能力,而且他还是太子朱标的心腹,毕竟蓝玉因为与朱元璋政治联姻的关系也是朱标的舅父,两人关系好的不能再好了。朱元璋深知蓝玉的内心或许不会对自己多看重,但对待朱标绝对是一百个忠心。
  所以为了儿子以后登基多一个得力助手,朱元璋也只能继续包容着蓝玉。换句话说,蓝玉本来是朱元璋留下来的"周亚夫",等自己驾鹤西去之后,政局不稳时,出来替儿子撑场面的,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靠着蓝玉的声望与军事才能都能抚平。
  但不幸运的是朱标居然英年早逝了,死的甚至还在朱元璋自己的前面,这情况就不一样了。
  朱标一死,年轻一辈里唯一能够让蓝玉俯首帖耳的人也就不再有了,而朱元璋自己也已经快大限已至了。所以在此时的朱元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蓝玉这个时候已经留不得了,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朱元璋迅速找借口将蓝玉给收拾了,并且在短短数日之内便迅速施行了死刑。
  当然了,其实接班人是太孙建文帝过于年轻,经验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太孙并不是从政经验丰富的朱标,所以当时为了替太孙扫平障碍朱元璋已经清算了所有的藩王,这就让各路同姓藩王的势力大打折扣了。
  蓝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初制约藩王势力的一个关键,既然藩王都削弱了,本着均衡的初心,蓝玉自然也要被削。而蓝玉的跋扈性格又是很难接受无条件无理由的下野,所以必须给他来硬的,那就是直接干掉他。
  其实如果单纯的厌恶蓝玉,直接杀他就行,大可不必牵连数万人。但我们看到这数万人之中,不乏除蓝玉之外的军中高级将领,态势也就明了了,原来还是为了削弱蓝玉一方的整体势力,并不是单纯的针对一个蓝玉。
  总的来讲,其实蓝玉会死在朱标死后就已经注定了,我们看时间也会发现一些巧合,朱标在1392年刚刚去世,蓝玉在1393年就被处决了。
  而至于为何要用"剥皮"这种酷刑对待曾经的这个大功臣则有另外的三个原因了。
  首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实说到底,即便是当上了皇帝,朱元璋也还是草根出身,而草根出身的他有时候就有着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观念,即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非黑即白,如果你不是对的,那你便一定是错的。
  这种观念的存在让朱元璋很多时候并不能理性的看待一些问题,在处理问题上一般会两极分化的处理,要不是极善,要不是极恶。
  所以有些人可能因为小恩便受到了朱元璋的过度的恩宠,比如朱元璋当和尚时曾路过一个柿树,看到其红熟,便取下食用,后来发迹之后再路过此地,直接封了树主人一个侯爵。
  当然了也有可能因为小恶受到过度的惩罚,比如自己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曾经借着自己身份贩卖私茶,朱元璋直接不顾亲情发起怒来直接将他杀了,让爱女成了寡妇。
  因此,朱元璋有这样的性格,最终会将蓝玉剥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杀蓝玉并没有具体的证据,而朱元璋自己其实也有些心虚的,但如果将蓝玉惩罚的越惨,就会让天下人知道蓝玉确实犯了大错,已经错到不可饶恕的地位了,这样也是给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
  最后或许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起震慑作用。
  我们回过头来看,朱元璋杀蓝玉是为了什么呢?自然是为了帮孙子巩固政局,但简单的杀或许不能够给人形成恐惧心理,不过如果残酷一些的话,自然就能让人害怕,让人不敢心生其他想法。告诉他们如果有二心,结局就一定会这么惨!
  一言以蔽之,蓝玉之所以会死,而且还死的这么惨,都是为了政治而服务的,其实蓝玉在当时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必将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洪武二十年九月,明太祖派遣永昌侯蓝玉为大将军率军进攻北元,蓝玉不负众望与次年四月歼灭元军主力,捕获皇宫贵族,女眷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男女共七万余口,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这一战本该是蓝玉升官发财,名声显赫的好机会,但蓝玉的一个做法,却为他以后的命运留下隐患。
  攻打北元胜利之后,数千个元朝皇室之人都成了俘虏,其中不乏美貌动人的妃子。在这些战俘中,一位元妃姿容出众,貌美如花,蓝玉虽驰骋战场,但却为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看见如此娇艳的女子,一时之间竟玷污了这位元妃。这个妃子也是个有气节的女子,深感自己的无力,只能用死来反抗。而蓝玉的这个做法却引得朱元璋很是不满。
  朱元璋本就是底层出身,自然知道民心的重要性,再者自古以来便是得民心得得天下,元朝虽败,但善待元朝皇室却可以适当收拢,也好让天下百姓看到自己的大度。再者,当时的明朝并没有一统天下,还有很多敌对势力,蓝玉的做法无意是给敌人把柄,和朱元璋的理念背道而驰。
  这虽然罪不至死,但慢慢积攒下来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至于后来,为什么朱元璋会以残忍的手段杀害蓝玉,其实还有其他的原因。
  一,蓝玉恃宠而骄,功高盖主,不知收敛。
  侮辱元朝妃子只是他众多恶行中的其中一个罢了,除此之外蓝玉还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鱼肉百姓、以权谋私、甚至意图谋反。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困,有时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深知官员腐败对百姓的危害,如果放任不管,那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效仿,最终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后果。而且,蓝玉对自己的所得甚至感到理所当然,还会向朱元璋提一些无理的要求。
  有一次,朱元璋给太子朱标选老师,他准备把这个差事交给蓝玉,可谁知人家不知足,居然还想要当太师,但朝廷当时人才稀缺,朱元璋就允了他,不过心里却已经对他很是忌惮了。
  二,蓝玉是明朝开国大臣常遇春的小舅子,后来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蓝玉也就因此和太子搭上了线,后因为在洪武二十一年出兵北征大获全胜,名声大噪,官至梁国公,一时之间被朱元璋看重。
  但蓝玉作为太子朱标门下的人,对朱标非常忠诚,朱标在世时还可以管制他,可朱标却英年早逝,而这时的蓝玉就显得有点多余。蓝玉对朱标忠诚是可以肯定的,但对待朱允炆就不可知了,毕竟他不是常遇春女儿的儿子,也就代表和蓝玉没有血缘关系。再者,朱允炆性格有点软弱,要想压制蓝玉会有点困难,所以,为了防止蓝玉在他去世之后为难下一任君主朱允炆,朱元璋就提前帮孙子铲除异己,为朱允炆铺路。
  三,蓝玉案牵扯的达官显贵太多了,将蓝玉以残忍的方式杀害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据相关的史料记载,蓝玉案大概有一万五左右的人被杀害,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就连满朝文武百官再加上地方官员都没有如此多的人数,而他们都因为朱元璋的一句话被杀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震慑其他官员的作用,蓝玉是国家重臣,立功无数,但再怎样,都是皇上的臣子,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朱元璋杀害蓝玉,不仅是因为蓝玉个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威胁到了皇权,不利于明朝持续发展。

明朝的京师顺天府具体管辖哪些地方?古道犀风老师已经回答了明朝的顺天府,我来接着聊聊清朝的顺天府。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占领明朝首都北京。六月,摄政王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定议,建都燕京,是为京师,沿明制仍1954年,一位湖南农妇到青岛找丈夫,说出名字急忙送见军区首长1954年8月4日,在山东青岛疗养院的高干病房中,上演了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位从湖南耒阳辗转来到这里的中年农妇,终于找到了她失散26年的丈夫。夫妻二人再度重逢,这本是一件皆大欢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深秋的太行东麓,红叶点缀在苍翠的群峰中,一抹流动的绿色飘带缠绕其间,这就是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监禁多年,91岁张学良重获自由,马上飞往美国,和一女子同住3月人们说真正的知己,是拥有比之夫妻间的情谊还要深的人。与知己相处,尔尔时光胜于百年陪伴。虽然不是夫妻,但却比夫妻感情更加深刻。要说陪伴,我们不免想到近代史中一段难能可贵的历史记忆。7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请美国大使做传话人,想安排毛主席主政新疆1945年8月15日,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军民长达十五年的抗战终于取得胜利,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然而,就在这举国欢庆之时,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笼罩着中华大地的战争的阴云并没有完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对徐向前有四次任用考虑,主席为何如此器重他回顾我国近代历史,可以用乱世出英雄这句话形容那个时期人才辈出的局面,当然这些人能够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多亏有毛主席这个伯乐慧眼识珠,伟大的毛主席慧眼独到发现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徐向前元古代战争会留下大量士兵尸体,人们是如何处理战场的呢?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很简单,掩埋啊。古代战争的尸体,无论是敌我还是当地老百姓,都会尽快掩埋。只要真正去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战场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就是尸体臭味混合其他气李自成攻打开封,为什么要掘开黄河,淹没开封,致使数十万人死亡?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指挥大顺农民军三次围攻开封,从5月到9月,历时近4个月,开封城内早已弹尽粮绝,又无外援,连树皮草根都被吃光,驻守城内的明军个个饿得面无人色,已旧社会姜姓严禁和田姓通婚,违反者浸猪笼根据江西省瑞昌市井泉庄姜姓光绪年间的姜氏统宗谱族规记载齐国最后一个姜姓国君康公的儿子象先公的后裔,因田姓窃齐的原因,田和为了铲除康公的后裔,曾追杀姜姓,象先公的后裔隐居或逃亡外地,极简欧洲史529中东基本上充当着东西两大文明的桥梁和纽带。控制了中东,就得到通往伟大富裕东方的大门。中东是印度洋进入地中海的陆上通道,又是北方插入南方的楔子之一。各种地形地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康熙为何将祖母孝庄停灵37年?困扰一辈子的难题,雍正帮老爹解开清朝留下了不少历史谜团,如果那会就有头条热搜,孝庄太后停灵清东陵大门外,整整37年不下葬的话题,肯定能冲进热评榜前三。1687年,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享年75岁的孝庄太后去世,
重燃华夏文明之光。序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当前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既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文化自信。然而在中国科学史界,却有这样的共识科学是古希腊文化中独有的科学精神的产物,中国自古以来都没有科学,因不做就不会死,突厥这个相继无常,被天敌裴行俭团灭伟大的时代由伟大的人物打造,大唐太宗高宗时代人才辈出,名将云集,贤相辈出,伐高丽,打吐蕃,征西域,硬将大唐帝国的脸面给撑了起来,真理永远在枪炮的射程里,此话不谬。本文说说团灭东西突1916年袁世凯去世,留下12个漂亮女儿,她们嫁给了谁?后来怎样了袁世凯的一生实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原先他还颇有成就,只可惜后来被权力迷了眼走上复辟帝制这条路。如同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所言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卫晚年之做汉奸,流芳百世和遗李自成攻入皇城后,皇宫中的貌美嫔妃,结局怎样?一个比一个惨在中国古代史中,有繁荣兴盛的和平时期,也有烽火狼烟的战争时期。来来往往,无非就是在历史长河中顺应潮流,朝代更迭。但在一次次的起义过程中,在一次次的灭旧朝建新政权的过程中,灭亡的不仅普京传苏联遗老小炒注苏联解体了,但它还在。普京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事实证明,他在2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逐渐忘记了后半句。就如同叶挺独立团为什么特别能战斗1926年6月初,叶挺独立团北伐先遣,首战湘东攸县渌田告捷。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旗开得胜之战,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即将全面展开的北伐战争进退成败的关键之战,是亮剑李云龙的独立团是什么编制?看看八路军的编制就知道了我们都知道,在亮剑里面,李云龙是独立团的团长,这支李云龙的部队随着他们的不断招兵买马,愣是从一支小部队升级到了上万人,名义上是一个独立团,实际上,李云龙都快当上师长了,那么,问题就1991年苏联解体,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自缢殉国,5封遗书道尽绝望文通政司编辑通政司知事1991年8月24日,苏联解体前夕,警卫如往常一般在克里姆林宫巡逻,经过阿赫罗梅耶夫的办公室时,他发现房门虚掩着。推开门一看元帅静静地倚在窗边,脖子上勒着一根于洪君俄罗斯是否完全走出了前苏联的阴影?导读30年前的1991年12月25日,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1922年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历经69年的风风雨雨,随即解体。原本15个他曾任河南省委书记,研制两弹一艇,一生很无私,活到104岁对历史最好的怀念,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曾经的历史。100年前,共产党诞生时,那时的旧中国,军阀割据,人民饱受欺凌,社会动荡不安,从来都没有人想到我党会带领人民取得今天如此伟大的成就。在我军人才建设的经验启示透视军队人才建设发展历史之鉴往知今我军人才建设的经验启示引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创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杰出的军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