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袁绍前期那么厉害,到底是靠谁呢?他有五虎将吗?

  我是鸡汤,我来答!
  袁绍在吞并韩馥后,拥有天下最强的武将集体和谋士集团!可惜,最强的武将没有出现在后来与曹操的争霸战争中。而谋士群体中,郭嘉、荀彧在后来的争霸战争中,反而出现在了曹操阵营中。后来曹操最优秀的谋士,郭嘉、荀彧,早期都在袁绍阵营
  由于四世三公的出身(袁绍比袁术人望还是高得多),门生故吏遍天下,并曾经担任天下诸侯的盟主。早期的袁绍最被人看好,是群雄中人才最多的。就连曹操这样的英雄,早期都仰仗袁绍的庇护!
  曹操、刘表这些远方的盟友先不说了。就说袁绍早期的人才库吧:
  先说袁绍的五虎将,袁绍手下拥有大家后来都知道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可是,这四位在早期都要往后靠,袁绍早期最仰仗的,是鞠义!如果要评五虎上将的话,鞠义是当仁不让的首位!什么河北四廷柱?我才是如假包换的河北第一名将!
  鞠义,我认为可能是汉末群雄争霸早期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了。他是西凉人,后来又来到了幽州前线发展,可以说,当时西凉和幽州是当时战争经验最丰富的地区,鞠义把两个地方的经验都整合起来,可称为早期最强的将领!
  袁绍早期,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公孙瓒。东汉的精锐骑兵,主要出自两个地方,西凉和幽州。由于西凉过于混乱,坐拥幽州的公孙瓒,拥有的兵源是当时最好的。200多年前的刘秀,正是仰仗着幽州的渔阳突骑横扫天下的!公孙瓒以此兵源为基础,还打造了白马义从,这算是早期最强悍的力量之一了。他在对外战争中,可以把乌桓、鲜卑打得苦不堪言。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是早期最嚣张的骑兵力量。
  如此强大的公孙瓒,在界桥大战中,遇到了克星——鞠义所率领的大戟士。这一战,堪称是中国古代史上,步兵克制骑兵的经典之战。面对骑兵的突击,鞠义令八百步兵持盾伏地,安静从容。等到骑兵靠近,突然喊声大起,射弩投戟,飞身冲出。连杀公孙瓒军数千人,一举击垮了横行天下的公孙瓒军!大戟士在界桥之战中的表现,看成古代战争中以步制骑的典范。
  界桥之战,是袁绍早期的重要胜利,自此,袁绍军摆脱了公孙瓒军骑兵的心理阴影。
  早期袁绍帐下最强悍的两支精锐,"先登死士"和"大戟士",都是鞠义所带出来的。
  遗憾的是,这位早期战场上最为活跃的鞠义,后来突然消失在历史中,不知道是功高震主,还是其他缘故。
  其他的河北四庭柱,我就不介绍了,相信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河北四庭柱,后来结局各不相同,就张合后期的表现看,应该各个都是一时俊杰。
  因此,我把鞠义屈尊,与四台柱放到一起,凑一个五虎将吧。
  袁绍坐拥如此优质的人才库,却好谋无断,未能充分使用好人才。可惜!
  袁绍能统一河北四州之地,其实也就有了定鼎天下的实力。
  在历史上,以河北之地而夺取天下的政权也不少。袁绍能一统河北,说明了其本身也有能力独到之处,我们来看看,袁绍前期他到底为什么那么厉害呢! 袁绍的第一桶金——为勃海太守 。
  袁绍出身于名门"汝南袁氏",从他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代之内有五人位居"三公"之位。
  袁绍丰姿威容,爱养士,有贤名,并且对游侠儿也倾心结识。于是中常待们弹劾袁绍,"袁本初好养死士,不知此意欲作何为!"
  他的叔父袁隗听到之后,怕袁绍会连累家族,便好好地劝了他一顿,然而袁绍不改初衷。
  于是,袁隗便把他荐给了大将军何进。中平五年,东汉朝庭初置西园八校尉,其中袁绍为佐军校尉,他的好哥们老曹为典军校尉,然而军权却被上军校尉的小黄门蹇硕所把控。
  (汉朝十常侍)
  中平六年,汉灵帝病重,就在"太子"的问题上,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势力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何进当然要立他妹妹何皇后所生的刘辨为太子,而宦官想立的是王美人所生的刘协。
  汉灵帝认为刘辨轻佻,想立刘协,但又怕群臣反对他"废嫡立长",于是这事一直托到了汉灵帝死了都没有解决。
  灵帝死了之后,宦官假借议事之名,想先将何进骗入宫中杀死之后,再立刘协。
  但何进不上套,他在宫外集结军队以待,最后宦官们迫于压力,不得不立了刘辨为帝,这是外戚与官僚士大夫与宦官争斗的一次胜利。
  之后,袁绍劝进董卓招西凉军阀董卓进京,诛杀宦官。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宦官势力竟然绝地翻盘,他们在大殿上杀死了何进。
  董卓进京之后,他跟宦官势力一样,也想控制"皇统"来扩张自己的权力。  于是,董卓欲行废立之事,他问袁绍"天下之主,当是贤明者居之,天下之事,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大怒,"天下兵强马壮之人,也不只是董公一人而已!"
  于是拿着宝刀,横在手中,缓缓而退,直奔冀州而去了!
  董卓知道袁绍是名门世家之后,也不敢当时就加害于袁绍。
  但一想,他又害怕袁绍在冀州搞风搞雨,于是想去把袁绍抓回来。
  有人就劝董卓,"废立这种大事,非常人所能参与的。袁绍出逃,不是他有什么异志,应该是他害怕而已。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宜树敌,不如赦免他的罪行,拜为一郡守,也就安了袁氏的心了!"
  董卓听了觉得有理,便拜袁绍为勃海太守。  袁绍的第二桶金——得冀州。
  (荀谌劝降韩馥)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在勃海起兵,与十八路诸侯会盟于酸枣,袁绍被推为盟主,老曹为副。
  天下豪杰之士,纷纷来投靠袁绍,袁绍一时名满天下。 冀州牧韩馥见人心归绍,非常忌惮他,于是便减少军粮,想让袁绍的军队饿垮饿散。
  董卓还未除掉,关东联军的各郡长官开始起了心思,他们互相拆台,袁绍的手下逢纪劝袁绍攻下冀州,袁绍担心攻不下来,逢纪再出一计,联合公孙瓒共击韩馥。
  初平二年(191年),韩部将麴义反叛,韩去讨伐他反而失利,恰好公孙瓒又在此时南击韩馥。
  在袁绍的运作中,韩馥内忧外患,袁绍便派说客高干、荀谌去见韩馥,荀谌见到到韩馥之后,便对他说,"如今将军内忧外患,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吧!袁氏四世三公,仁义之名满天下,他必然会厚待将军,也只有他才能抵挡得住公孙瓒了!"
  韩馥得知大势已去,便想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袁绍的第三桶金——得沮授、田丰、审配。
  (沮授、田丰、审配)
  韩馥从事数十人无不争先恐后地要去投靠袁绍,只有闵纯、沮授、赵浮、程涣反对。
  沮授对韩馥说,"冀州带甲数十万,军粮可支用十年,袁绍孤军一支,还得仰仗我们供给军粮,如果断其军粮,他的兵不攻自溃,何必要把冀州献给他呢?"韩馥不听。 袁绍领冀州牧之后,没有杀死沮授,反而用他为别驾,他对沮授说,"今朝中有贼臣作乱,我欲兴复汉室,希望卿能与我同心,共安社稷。 "
  沮授感其诚,从此之后便一心一意为袁绍出谋划策。  又有魏郡的审配,钜鹿的田丰,这两人都是大才,都因为为人刚直而不得韩馥所喜,袁绍也拜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一时之间,袁绍帐下,人才济济。
  袁绍的第四桶金——打败了公孙瓒,完成了河北四州的统一。
  (白马将军公孙瓒)
  公孙瓒大破黄巾,威震河北。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将兵三万,马数万骑,入侵冀州,诸城无不望风响应。
  袁绍命令麴义率领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为"前登营",战时,千弩齐发,公孙瓒军大败。麴义追至界桥,公孙瓒结兵再战,麴义又大破之。
  袁绍听到公孙瓒军已经被破,他脱离大军在后十数里,帐下唯有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恰有公孙瓒的散兵二千余骑攻到,包围袁绍数重,射箭如雨下。田丰扶着袁绍,让他逃脱到安全的地方。
  袁绍大喊:"大丈夫当斗死于战场之中,哪有逃跑的道理呢?"
  他命令弩弓竞发,射伤敌骑。刚好,麴义来相救,骑乃散退。三年之内,袁绍又打败了公孙瓒一次。从此之后,公孙瓒不敢从幽州来攻了。
  兴平二年,袁绍被拜为大将军,名义上兼督冀、青、幽、并河北四州。
  四年,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在实质上完成了河北四州的割据。
  (官渡之战打响吞天下示意图)
  个人认为,袁绍帐下的有力武将以及精锐兵种,先登营的弩营,战斗力应当排在首位,而大戟士这个兵种应排在第二位;而麴义、张合(合阝)、高览应为河北名将,像文丑、颜良这类将领看似勇猛,其实只适合作先锋之将而已。
  袁绍集团在前期表现出一副蒸蒸日上的模样,得力帐下的文武合力,并不能单单说是武将建功的。
  袁绍本人的家世与名望,使得他在前期一统河北四州之地表现得一帆风顺,而且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骄傲自满,也有前期敌人太过于"弱"的缘故。
  当然,强弱对比并不是绝对的,当他挥军南下时,志向天下,在"官渡之战"中,就碰到了他一生最强大的敌人。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事实上,袁绍前期之所以如此厉害,乃是因为他有顶级的谋士团队,顶级的猛将阵营!毫不夸张地说,袁绍的实力比曹操强多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直被低估的袁绍,究竟有多厉害!
  真实的袁绍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袁绍此人,好谋无断,心胸狭隘,并非一个明主,其实这都是一种误解!袁绍本人还是雄才大略的,只不过因为他在官渡之战失败了,所以不少人给他贴上了标签,而官渡之战,其实也并非袁绍的错,真正导致大战失败的关键人物乃是许攸!
  从官渡之战开打,袁绍就一直居于上风,把曹操压着打。无论是战前的武将单挑,还是军队的整体进攻,曹操一直处于下风,甚至袁绍阵营还建起了土山,直接站在土山上往曹营射箭,搞得曹营内的交通一度断绝,大家想在营内自由行动都非常困难。
  除了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在后勤上曹操也处于劣势。从表面上来看,曹操和袁绍的地盘是差不多大的,但是曹操的地盘经常打仗,所以粮食供应不足,而袁绍的地盘承平日久,粮食供应充足,所以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鏖战时,袁绍那边的日子过得非常好,整天大吃大喝,而曹操这边的日子就过得非常惨了,搞得曹操都差点崩溃了,准备撤军回许都了。幸亏荀彧及时劝阻,才使得曹操不至于立马退回许都,导致大败!
  按照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对比来看,若双方继续在官渡耗着,那么最终的失败者必定是曹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袁绍不想节外生枝,不愿意听从许攸的建议,派兵去攻打许都!在袁绍看来,只要继续耗下去,不出一月,曹操必败!可就在这种关键时刻,许攸这边掉链子了!
  许攸是袁绍手下重要的谋士,能力比较强,地位比较高,权势比较大,但是他这个人比较贪,且纵容家人手下吃拿卡要,收刮民间财物。最终,许攸家人的不轨行为被发现,审配直接捉拿了许攸的家人,并报告给了袁绍。而许攸在听闻这个消息后,担心袁绍获胜以后对他秋后算账,毕竟许攸的家人就是他纵容的,于是他为了自己的前途,直接把袁绍给卖了,投降了曹操!
  许攸投降曹操对袁绍的打击,历来被大家所忽视!众人都只看到许攸将乌巢粮仓的位置泄露给了曹操,却没看到这背后的一系列军事泄密。乌巢粮仓是袁绍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守卫必定非常严密,且沿途有许多明哨暗哨,若没有内部人员带路,曹操根本不可能偷偷摸摸的摸到乌巢去,打袁军一个措手不及!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曹操成功地突袭了乌巢,打了援军一个措手不及,从这里便可以知道,许攸是把袁绍彻彻底底的给卖了!他不仅把乌巢粮仓的位置告诉了曹操,而且亲自帮助曹操规划路线,相当于告诉了曹操整个袁军的军事部署,这太无耻了!许攸作为袁绍身边的高级谋士,对于军事部署是完全清楚的,结果他却为了自己的前途,在袁绍即将成功之际,卖了自己的主公,可耻、可恨!
  最终,在许攸的出卖下,乌巢粮仓遭到焚毁,原本占据优势的袁军顿时大乱,在曹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自此,官渡之战以袁绍战败而告终,没过两年,袁绍又提前去世了,袁绍去世以后,两个儿子也不争气,直接把袁家的家业给败光了,于是袁绍被彻底打入了失败者的行列,成为了大家奚落的对象!
  总的来说,袁绍并非和大家想象的一样,是一个昏君,本质上来说他这人非常能干,他之所以被打上色厉胆薄、好谋无断的标签,完全就是因为许攸把他给坑了,导致了官渡大败。若无许攸的背叛,官渡之战,曹操必败,历史很可能会改写!说完官渡之战,说完被误解的袁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真实的袁绍究竟有多厉害,他手下有哪些顶级猛将?
  一、鞠义
  很多人对鞠义这个名字不是非常熟悉,实际上他乃是袁绍手下的头号猛将!东汉末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非常厉害,曾把袁绍打得非常狼狈,但是这么一支厉害的骑兵,最终却栽在了鞠义手中。
  在和公孙瓒的作战中,袁绍一度处于劣势,因为公孙瓒的骑兵确实很厉害。当公孙瓒发现袁绍军队后劲不足时,他直接下令骑兵冲锋。大家都知道,骑兵号称陆地坦克,冲锋起来的气势非常强,步兵根本挡不住,心理素质稍微差一点的步兵,很可能直接被吓得崩溃。但是鞠义的手下却并不怕骑兵冲锋,在鞠义的指挥下,他们冷静地潜伏在盾牌下,等到骑兵冲到只距离他们几十步的地方,才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成功打乱了骑兵的阵势,击败了骑兵。
  单从这份面对骑兵冲锋,冷静不退的气势来看,鞠义的手下,太有胆色了。而且他们竟然真的能反击成功,击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这太了不起了!此等军事素养、作战素质,远非普通军队可比,而鞠义能打造出这么一支强军,足见其军事能力是多么的强悍!
  此战中,鞠义帮助袁绍反败为胜,大败公孙瓒,并斩杀了公孙瓒的大将严纲。之后公孙瓒不服气,又多次进攻袁绍,但最终还是敌不过鞠义,选择了撤退。正史中的此战,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可都在公孙瓒的军中啊,结果他们都玩不过鞠义,足见鞠义的强大!遗憾的是,在三国演义中,猛将鞠义的武力被严重削弱了,最终被赵云数回合击杀。
  二、颜良
  提起颜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无能,因为他竟然被关羽一回合斩杀了。然而事实上,颜良本人还是非常厉害的。
  白马之战中,颜良曾三回合斩宋宪,一回合斩魏续,二十回合击败徐晃,打得曹营众将栗然,再也不敢出战了,足见颜良之强大!纵观曹营猛将的作战,面对敌将不敢出阵的情况,只有两次,一次是长坂坡面对张飞,一次便是白马之战面对颜良。单从曹军的这种状态来看,颜良是绝对不输于张飞的,要不然曹营众将为何不敢出战挑战颜良?
  另外,颜良之所以被关羽秒杀,其实主要是因为颜良受到了刘备的嘱托,准备劝降关羽,所以没做防备,从他能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操作来看,他的武力是非常强大的,并不逊色于关羽!话说回来,关羽能否二十回合击败颜良,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文丑
  提起文丑,大多数人的反应便是他和颜良一样,也非常无能,因为他也是被关羽快速秒杀的武将。但事实上,文丑也被低估了。
  界桥之战时,文丑在追击公孙瓒的过程中,曾经和赵云有过交手,双方大战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两人的战斗力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文丑的武力并不输于赵云!而且在延津之战中,面对徐晃、张辽二人的围攻,文丑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稳住心神,先用弓箭化解了张辽的进攻,再前去击退徐晃,完全表现出了顶级猛将应有的实力。
  遗憾的是,文丑和颜良一样,遇到了天选之子关羽,有主角光环加身,任凭颜良文丑有多厉害,他们最终都会成为关羽的刀下亡魂!
  四、张郃
  官渡之战,张郃曾和张辽有过单挑,两人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张郃的战斗力与张辽是差不多的!除此之外,张郃的军事能力也非常强大,汉中之战,主帅夏侯渊遭到黄忠的斩杀,使得汉中曹军军心不稳,差点崩溃,使张郃临危受命,成功的稳住了汉中曹军,搞得刘备愤恨的说,杀了夏侯渊有什么用,只有杀了张郃才算是彻底击败曹军!而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张郃的表现更加出色,成为了颇受诸葛亮忌惮的名将!
  五、高览
  高览乃是和张郃齐名的武将,只不过由于他遇到了赵云,被赵云一回合秒杀,所以受到了低估。事实上,在官渡之战时,高览曾表现得非常出色。
  当时曹操见张辽拿不下张郃,于是让许褚上阵帮忙,而高览见许褚出阵,也主动前去助阵,拦住了许褚。许褚的实力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号称是曹营第一猛将,非常厉害,然而他却拿高览没有办法,迟迟无法获胜,搞得曹操被迫下令,直接全军出击,可见高览是多么的厉害!
  原文: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
  总的来说,其实袁绍手下的武将都是非常厉害的,鞠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哪一个不是一等一的好手?其中的颜良、文丑甚至堪比蜀汉五虎上将,这些人的实力足以碾压曹营猛将,遗憾的是他们不少人遇到了关羽、赵云这种天选之子,落得了凄惨的下场,所以被严重低估。
  结语
  袁绍前期为何如此厉害?你看看他手下都有哪些猛将!袁绍手下的五大猛将分别是鞠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其中颜良不输关羽张飞,文丑不输赵云,张郃不输张辽,高览不输许褚,鞠义被严重低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名将,所以袁绍前期才会那么厉害!所以说,别再低估袁绍了,他完全就是被许攸给坑了,真实的袁绍,非常厉害!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袁绍可是东汉帝国的实际掘墓人,东汉末年的大乱世,皆因袁绍而起。
  东汉近两百年政权,由外戚、宦官、士族三大势力支撑着皇权,维持政权的平衡,到了袁绍所在的东汉末年,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
  是谁向何进建议杀尽宦官,征召外军入朝?是袁绍。
  是谁希望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大并拼,而坐收渔翁之利?是袁绍。
  是谁希望摧毁支撑东汉政权的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并重建政治秩序?是袁绍。
  袁绍想干什么?
  袁绍想消灭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让士族势力登上政治舞台,掌握朝政,控制国家。因为袁绍自身就出于汝南袁家这样的士家大族。 士族早在光武帝刘秀开启东汉王朝时,就因支持刘秀一起打天下,那个时候叫地主豪强,到刘秀统一天下后,这些地主豪强更加得势,只不过在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时期,处于受打压的状态,但一直在暗中发展。
  在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时候,士族反而倍受冷落,沦为陪衬,但士族实力越来越强,垄断人才、舆论、经济,而政治地位却严重不匹配,于是士族集团在东汉末年,决定联合夺权,而袁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袁绍所干的事,不过为了士族这一阶层的政治利益而已。
  可让袁绍没想到的是,征召来的董卓居然不听从命令,董卓可是袁氏门生,那个时代的门生,可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日为生,终生为父,门生故吏遍天下,那可是相当了不得的成就,而正是董卓作乱,让袁绍功败垂成。
  不过没关系,袁绍振臂一呼,不到十年时间,就收伏了北方四州,袁绍这么历害,靠的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士族。
  袁绍是士族阶级的杰出代表,建议何进诛杀宦官、召外军进京,都是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共同利益,袁绍准备开启士族政治的黄金期,让士族真正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因而得到当时天下大部分士族的支持,袁绍能发展这么快,完全是士族在背后支持。
  袁绍手下主要有汝颖系和北方系两大士族势力,汝颖系代表人物有: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许攸、辛毗。北方系代表人物有:沮授、审配、崔琰、田丰。
  而且袁绍手下人才济济,武将也有不少:
  1、麴义:麴义是袁绍早期数一数二的大将,作战勇猛,比所谓的河北四将表现还要强,在击败公孙瓒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但因为持功自傲,被袁绍所杀。
  2、张郃:河北四将之一,从张郃投降曹操后表现来看,张郃绝对算的上一员猛将。
  3、颜良:河北四将之首,勇冠三军,在白马之战中被关羽斩杀。
  4、文丑:河北四将之一,袁绍手下名将,随袁绍击败公孙瓒,在延津之战中被杀。
  5、高览:河北四将之一,袁绍手下名将,后投降曹操。
  6、淳于琼:来头不小,最早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当时的袁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之后随袁绍征战河北,是袁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将之一,在官渡之战曹操烧乌巢的战斗中被杀。
  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这样一个经典桥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在书中,因领地徐州被吕布占领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刘备整日以种菜为乐。
  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亭中饮酒食青梅。席间,二人对天下英雄进行了一番讨论,并最终以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刘备则装作怕雷而渡过难关告终。
  在这段精彩的描述中,刘备曾经询问道:"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而曹操则不以为然。在《三国志》中,刘备并没有列举各路诸侯,曹操是直接说出了"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的豪言。即使曹操似乎对袁绍感到不屑,但专门提到他的名字,或许并非无心。
  东汉末年,袁绍一度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那么,袁绍前期那么厉害,到底是靠谁呢?他有五虎将吗?
  要探究袁绍为何在东汉末年强势崛起,要从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考虑。其中,内部因素指的便是袁绍的自身能力,包含性格、才能、乃至人格魅力等等。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袁绍自身是否具备着发展并领导一支强大势力的能力。
  东汉末年,袁绍出生于汝南郡汝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他身处于东汉中后期的一个庞大家族——"汝南袁氏"。
  上文中,《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称袁绍是"四世三公",这指的是从名臣袁安在朝中担任司空、司徒起,袁家四代都有人官至"三公",在朝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袁绍的父亲袁逢官至司空、叔父袁隗则官至太傅。作为他们的后辈,袁绍自然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许多常人所难以拥有的素养。
  据《三国志》记载:"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在几乎是出身决定命运的古代,名门之后的袁绍从小就养成了贵族的气质和风度,具备着相当强的魅力,这吸引了许多的豪杰前来依附。
  据《英雄记》记载:"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以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由此可见,袁绍的个人条件还是十分不错的,有魅力的领导者会吸引并团结周边的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部因素。
  首先要讲的便是上文已经提及的,袁绍的家世。作为名门之后,袁绍自幼便能够得到最好的资源,拥有比常人多许多的机会,这锻炼了他的能力,培养了他的气质。此外,名门的标签也帮他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为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举例来说,袁绍先是因为身份而被推举为讨董卓联盟的盟主。之后,曾经是袁家故吏的冀州牧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使得袁绍不费吹灰之力便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袁氏在朝中发展多年,许多重臣都曾受其恩惠,于是袁绍利用这层关系,得到了许多好处。
  其中一大好处,便是人才对汝南袁氏这一金字招牌的向往。
  在袁绍发展的初期,就有沮授、郭图、田丰等谋臣辅佐。其中,沮授为袁绍定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的发展方略。而郭图则曾经劝说袁绍抢先迎接汉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田丰协助袁绍攻灭了统一河北的最大敌人公孙瓒,又在曹操东征刘备时提出偷袭其后方的良策。在官渡之战中,他建议袁绍进行持久战,不过因为他性格刚直,所以袁绍常常对他的建议不予采纳。在袁绍的创业初期,许多谋臣的帮助使得他顺利统一河北,雄踞北方。
  当然,武将也是十分重要的。
  袁绍虽然不像小说中的蜀汉,拥有骁勇善战的"五虎将"。但在后世评话小说中,他也有着自己的"河北四庭柱"。他们是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
  其中,颜良、文丑被孔融称为"勇冠三军",在史书中,关羽"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而文丑则死于乱军之中。
  张郃、高览在官渡之战后期投靠曹操。张郃在曹魏屡立战功,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地位十分显赫。而高览则销声匿迹,没有了什么存在感。
  综上所述,袁绍前期的强势,和家世、个人能力,以及手下的谋臣武将都是离不开的,河北四庭柱虽然不及五虎将,却也是一时猛将。
  袁绍前期厉害是因为基础好,有着四世三公的家世,这让他的起点就比很多人要高。而且他又有还诛灭宦官、反对董卓残暴的义举,这让他慢慢积累了不小的声望。
  因为这些,所以在讨伐董卓时众人才会推举他做盟主。也因为这些,他逐渐壮大,在后来成为雄踞北方的霸主。
  因此他靠的是谁?他靠的是显赫的家世与自己早期贯彻正义积累的声望。
  但有了这些,还是得靠人去贯彻,毕竟事业不是一个人就能打下的,那他靠的是谁呢?
  首先他靠的谋士逢纪,在讨伐董卓之后,袁绍急需一个立足之地安生发展,在他踌躇不定之时,是逢纪告诉他应该把目标放在冀州之上,并分析了冀州之主韩馥无用、暗弱,声明了冀州可以拿下的可能性,建议采取与公孙瓒联手方式打击韩馥。而韩馥面对袁绍的压力最终选择了妥协,让出了冀州,袁绍轻轻松松当上了冀州之主。
  接着是他最该感谢的一人,那就是麹义,这个从韩馥那里投降过来的大将。
  当时公孙瓒与袁绍交恶后,袁绍在早期被公孙瓒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白马义从几乎所向披靡,冀州各郡县望风而降。
  袁绍无奈只好亲自率军出战,两军交战于界桥,在此战中麹义以八百精兵为先锋,公孙瓒因麹义兵少而轻敌,直接派白马义从冲击,被麹义用埋伏好的盾兵与弓弩手打败,麹义乘胜追击,一度曾杀到到公孙瓒的驻营地,取得了界桥之战的胜利,此战后袁绍阻止了公孙瓒的南侵,得以保存自身,并且挫其锐气。
  之后在公元195年,公孙瓒杀刘虞,引得其部下不满,公孙瓒受到诸方讨伐,袁绍乘机派麹义进攻公孙瓒,公孙瓒一路败退,被麹义困在了易京,最后在绝望之际自焚。消灭公孙瓒后,袁绍乘机拿下幽州,实力再次提升。
  不过这个给袁绍立下大功的麹义,他的结局似乎不太好,因自恃立下大功,最终被袁绍斩杀了。
  拿下冀州,消灭公孙瓒后,剩下的则不足为虑,慢慢被袁绍吞并,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接着,袁绍是没有五虎将的,但他有四庭柱,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这四人在袁绍平定冀州、攻灭公孙瓒的多场战役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只不过不如逢纪与麹义功劳大。
  袁绍虽然是没有五虎将,但如果强凑还是可以凑起的,毕竟不算麹义,还有四庭柱加淳于琼、朱灵等名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彼时先有天下三分,后是三家归晋,在那个乱世中笑到最后的人,是并非诸侯的司马懿。在此之前,最为成功的人,则是一统了江北,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再往前,一家独大的人则是袁绍,毕竟在孙曹刘刚刚崭露头角之时,他便一统了河北四州。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诸侯纷立之时,刘备麾下有五虎上将,曹操帐下有五子良将、八虎骑,孙权则有江东十二虎臣。那么袁绍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否有悍将相辅呢?
  答案是有的,袁绍麾下曾有五员大将,能力不输刘备的五虎将,也不逊色于曹操五子良将,可是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未能大放异彩,而且结局一人比一人惨。他们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盘点一下。
  五、下落不明的高览
  高览,又名高奂,与颜良、文丑、张郃并称河间四将,张国良的《三国志评话》中,他则与其他三人一起被誉为"河北四庭柱"。因为史料的缺失,他的战绩几乎没有记载,不过既然他能与其他三人并列,其能力应该不弱。官渡之战时,曹操率军奇袭乌巢,他与张郃奉郭图之命攻打曹操的大营。因为郭图之计不合情理,他们并没有完成任务。这个时候郭图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反而诬告张郃和高览,说他们不尽力。于是"高览等忿惧,遂焚攻具,率众降于曹操。"与他一起投降曹操的张郃,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被曹操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他却从此在史料中失去了踪影。
  四、死于袁绍之手的麴义
  麴义,原本是冀州韩馥的麾下,后来选择了背叛,并与袁绍一起攻打韩馥,最终成为了袁绍阵营的一员。此人出身西凉地区,手下有一支唤作"先登死士"的精锐。当初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界桥之时,他仅率八百部曲大败公孙瓒军,并全歼了同样是精锐的白马义从,公孙瓒麾下的大将严纲也被他斩于阵前,这些事迹都记载在《英雄记》中。可是这样一位能力颇为卓越的大将,最终却死在了袁绍自己手中。《英雄记》称:"麴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后汉书》中则记载道:"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乃杀之,而并其众。"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得知,麴义不管有没有意图造反,他的死都可以称得上咎由自取,不值得唏嘘。
  三、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张郃
  张郃虽然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但他投奔曹操之前,却是袁强手下的大将,只不过为袁绍效命时,他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罢了。所以若要讨论他的实力,我们只能以他在曹操帐下时的表现为依据--汉中争夺战时,主将夏侯渊被斩杀后,他代其统率大军,让刘备忌惮不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大败马谡于街亭,迫得诸葛亮回军;同样是北伐战争,因为他用兵巧变,善于利用地形,"自诸葛亮皆惮之"。可是在蜀汉第四次北伐之时,诸葛亮退兵而去,他认为有埋伏,司马懿却为了铲除曹魏忠义之士,非要让他去追击,结果导致他中箭身亡。
  《三国志》注引《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二、死于乱军之中的文丑
  文丑是袁绍麾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孔融曾道:"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能够成为最大割据军阀手下最顶尖的将领之一,并得到孔融等人的认可,可见其能。可是史料仅有的记载中,他仅出场过一次,而且结局非常凄惨。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他率兵前去攻打曹操,原本他的骑兵实力与数量远胜曹操,击败曹军的希望极大。可是曹操命人在路上丢弃了很多粮草辎重,他的军队便开始哄抢财物,忘了破敌之事。曹操趁势杀回,不但将其击败,还让他死在了乱军之中。一代将星,就这样憋屈的死在了乱刀之下,也可谓凄惨。
  一、被于万军之中取走首级的颜良
  袁绍麾下与文丑齐名的另一顶尖将领,正是颜良。时人对他的武艺非常认可,不但孔融曾言他勇冠三军,沮授和荀彧也认为他骁勇善战。可是他与文丑一样,刚刚出场便战死沙场了。比文丑更为悲惨的是,他被人于万军之中取走了首级,而且毫无反抗之力。《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一个以骁勇著称的人,在战场上遇上敌人,还不及反抗便已身首异处,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袁绍麾下的这五员虎将,个个实力不弱于蜀汉五虎,或曹魏五子良将,然而他们却个个结局凄惨,而且除了张郃和麴义外,大都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实在令人唏嘘。
  说起这件事情,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当时袁绍的出身了。
  无论是曹操或者是刘备形容袁绍的第一句话肯定就是袁绍祖上四世三公,这是一种对于袁绍的描述,但同时也是一种嫉妒,袁绍的出身,实在太好了,在汉朝所有的官吏,如果想晋升的话,就必须得到上级的认可,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官员最高位的是三公,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官员如果想要晋升的话,那必须得到三公的同意,才能够把自己的官职往上提升。
  等于就是说袁绍这几代人给自己的后代留下的最大的遗产就是这批自己的门生故吏,你们提拔自己的时候都是依靠着我们向皇帝进言,你们才提升自己的官位的,到了汉朝末期,无论是哪个官员都必须得卖袁绍一个面子。
  袁术之所以一直跟袁绍在那争夺谁是袁家正统继承人的身份,原因便在于争夺这一批人力资源,即便袁术只有袁家一半儿的影响力,但是他也仍然能够在刘备,曹操,孙策,吕布超豪华阵容之下被殴打了那么长时间,还不倒下,袁家的实力可见一斑。
  此外,袁绍这个人是行大运了,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袁绍真正开始发威,是在他夺下了韩馥的冀州,从这个时候他从一个小小的郡守成长,成为一方的大员,真正开始了制霸北方的道路。
  说实话,他夺下冀州,这一点有点戏剧性,说1000道1万只能够说袁绍这个时候实在是运气太好,冀州这么稀里糊涂的被袁绍给拿下。
  此外,袁绍手底下并不是没有人,这就提到了问题主所说的那个情况,袁绍手底下也是猛将如云,谋士众多,袁绍手底下的猛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都是威震一方的将军,尤其是张郃,当初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刘备就抱怨说斩什么夏侯渊啊,有本事你把张郃给宰了,结果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正是他率领大军拿下来街亭,击碎了诸葛亮的北伐之梦。
  与此同时,袁绍手底下还有诸多谋士,比如说田丰沮授,许攸,郭图,这些人都是当时良臣,田丰,沮授战略分析能力比较强悍的人,郭图说起这个人,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小人,实际上他的才能也挺高的,当初曹操进攻孤立无援的冀州的时候,正是他活生生拖了曹操几个月时间。
  只能够说袁绍手底下的谋士团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错觉,原因为何,就是曹操手底下的谋士团实在是太过于豪华了,郭嘉,戏志才,荀彧,荀攸,程立,贾诩那一个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成为威震天下的战略家,结果曹操可以聚集起来,这么多人替他卖命,袁绍即便是再怎么聪明,也弄不过这一批人。
  此外,在这之前我说过,纵横家的那一篇文章里面说过,袁绍一开始在大的战略的联盟方面没有错,做的可以说是最好的,袁术选择联盟公孙攒陶谦,袁绍立刻意识到,对于南方的。陶谦和袁术,只需要派人牵制就可以防止他们找自己麻烦,而自己真正的战略重心仍然在北方,因此他放弃了跟袁术,陶谦正面作战的机会,选择扶持,曹操,还有刘表去找这二人的麻烦,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北上攻下了幽州,杀死了公孙攒,可以说这一个时期,袁绍所做的战略是正确的,是因为他做的战略的正确性,才使得他后来能够成为北方第一大势力。
  同时,我们得说处于创业期的那些大的人才,他们在这个时候总是有一种奋发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因此对于人才的那种弊病,也就是一般来说,有才的人都会通常带有自己那点小脾气,他在这个时候都是选择忍让或者说选择倾听别人的意见。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她还没有到后期那种一意孤行的时候,这个时候,只要他能够正确的才拿部下的意见,他的军队能够无往而不利,毕竟他手里面占据的天下最大的一个洲,冀州,整个汉朝末年,总人口数从5000万直锐减到2000万人,袁绍在掌管冀州的时候,手底就有300万户人家,会说家大业大,才是造成袁绍前期能够拿下这么多辉煌战绩的原因。
  袁绍虽然没有五虎将,但是却有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除此还有八大谋士,四大能臣。是真正的一文武齐备,兵精粮足。只可惜一手好牌反被别人"春天"。
  荀彧评价袁绍:"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真是恰到好处。
  四世三公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又敢于同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可以说在早期积累政治资本时期,袁绍占尽先机,因此也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其中还包括荀彧、郭嘉等后来的曹魏名臣。原因有二 一是华北地区多名士,二是氏族之间的合作与投机。
  秦汉以来人才选拔制度均为"察举制",是经过地方官员、贵族举荐,参加统一考核,最终任用的一种用人制度。其关键环节在于举荐,经过几百年的经营,人才推荐和选拔已经牢牢掌控在世家贵族手中。尤其是河南河北地区,世族林立、人才井喷。比如颍川荀氏、陈氏,汝南袁氏,河内司马氏,弘农杨氏等等。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很多人出身氏族自诩名士,自然要找一个容得下自己的舞台,而此时同样出身贵胄、名望颇高、实力雄厚的袁绍自然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八大谋士
  袁绍手下有八大谋士,分别是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逢纪、郭图、辛评、辛毗。其中田丰、沮授、审配和许攸等人在官渡之战中都有建树,有的能够准确分析局势,有的能够正确制定战术,如果正确选择,曹操恐怕很难取胜,然而多数建议袁绍都没有采纳,反而是逢纪陷害田丰,郭图逼反张郃、高览等奸计全部得逞。
  可见谋士不在多,计谋不在准,主公的决断才最重要。最后八大谋士中,除辛毗归降,其余七位全部惨死。
  四庭柱
  袁绍手下多有勇武之将,其中以颜良文丑名气最大,张郃高览次之,四人合成"河北四庭柱",在袁绍手下战功赫赫,勇武非常。
  不过颜良文丑虽然武艺高超,但都是匹夫之勇,先后被曹操斩杀;张郃高览倒是有勇有谋,却不慎被郭图算计,无奈归降曹操,后来在曹营中都能够独当一面。
  四大能臣
  除了猛将谋士,袁绍手下还有一众处理内政的能臣,包括荀谌、王修、陈琳和崔琰,都是当代名士,其中荀谌是荀彧的兄长,崔琰是曹操的发小,陈琳曾经写檄文把曹操骂的死去活来,王修冒死为袁谭收尸。
  后来除了荀谌不知所踪,其余三人都被曹操委以重任。
  这些只是上的了台面的文臣武将,其余称得上名士干臣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实力之雄厚不可估量,只可惜德不配位,一片大好形式付诸东流 。
  前期的袁绍确实文韬武略,堪称天下楷模,不管是面对凶横董卓的威逼毅然抽刀(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
  还是主动担起责任为伐董联军之盟主,都当得起。而且袁绍出自名门,他所在的袁家属于大汉顶级豪门,士族莫不归服——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袁绍的前期人生经历就是一个大写的"牛"字,他不单是天下俊杰的偶像,是天下百姓的楷模,他还依靠自己的一张利嘴,三言两语就把坐拥一大州的刺史,按照道理来说实力远超袁绍的韩馥说得意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足以惊人的封疆大吏韩馥的地位和权势力量,完全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了。
  袁绍仅仅用了极为微弱的力量就成功诓骗着而拥有了韩馥的冀州之地,胁迫韩馥之后,袁绍尽收原先冀州的班底和军事实力,因为冀州属于人口旺盛且经济相对发达的东汉一十三州之一,有了这份基业在手上,袁绍的实力马上突飞猛进。
  袁绍在夺取冀州时,其实并没有依赖什么人,他谁也不靠,靠的是他自己对人性的洞察和利用,靠的是他的熊熊野心和欲望,总之,袁绍在前期没有人可以依靠,他就是很多人可以依靠的对象。
  那么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意见,说袁绍其实啊,不可能没有靠谁,肯定是依赖了他的四世三公的袁家。但是说这话的人很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袁绍的出身。很多人看来,袁绍的这种顶级豪门的出身,不可能不会让袁绍没有足够的依靠。
  然而事实上,袁绍确实是拥有一个顶级豪门的出身,可是,这种出身并不能给袁绍带来什么实质的帮助,问题在于袁绍并不是一个嫡长子,准确来说,袁绍的出身非常微妙,他是袁家的庶子!而且母亲只是袁家的一个婢女而已,这就使得他在当时的主流社会里面身份和地位变得非常微妙。
  袁绍的地位很是尴尬,在汉末群雄里面的公孙瓒也有这样的尴尬经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公孙瓒却非常讨厌袁绍,按理来说这很不正常,难道不应该会有难兄难弟的同命相连的感觉吗?原来是因为袁绍在这么尴尬的情况下,依旧靠着自己那独特的才华和能力,在青年时代就有足够的资格进入士族的核心圈子了,这让公孙瓒嫉妒如狂,后来公孙瓒与袁绍打仗的时候,公孙瓒还特地为袁绍列下来了罪状,其中就有一条说袁绍明明出自小婢,却总是太过于优秀,完全不顾及大宗感受,属于不孝。
  看看,就连优秀都能成为罪证,可想而知袁绍有多优秀了。还真不是题目中所说的靠别人,袁绍与汉末其他诸侯情况不同,袁绍明明人生拥有这么厉害的家族势力,在他的前期却很少利用如此显赫的家世来做一些事情,题目中所说的前期袁绍那么厉害,其实袁绍谁也没靠,靠的是自己。
  此外袁绍在与公孙瓒作战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豪迈气象与那股豪杰志气,千载读来,依旧荡气回肠——瓒部迸骑二千余匹卒至,便围绍数重,弓矢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绍欲却入空垣,绍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可得活乎?"这样的豪杰人物,到底需要依靠谁呢,他能在前期成就他的大势,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
  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歼灭公孙瓒后拿下幽州,袁绍在官渡之前横扫北方统一河北,压根儿就没遇到过什么真正的对手,至于题目中说的五虎将,袁绍可能是没有的,他的部将们倒是有一个河北四庭柱的称号——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始于三八线的朝鲜战争,为何最终还停在三八线附近?巧合还是必然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一个纬度最为有名,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北纬38度线。是的,位于朝鲜半岛的北纬38度线,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背后的政治意义,都堪称世界纬度线之最。三八线这个因为第2次世学习园地党史党的十四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199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如何迈出新的步伐,国内外十分关注。在指导起草党的十她是海的女儿,曾与邓小平相恋相知,后生下李铁映难以想象,在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一行人是如何跨过千山万岭,在饥寒交迫下,又是如何克服恐惧,意志坚定的走完这漫漫长征路,对于他们来说,漫长的道路,亦如同永远看不到尽头的革命道路村中一个老实农民,竟是国家功勋级英雄,隐姓埋名33年无人知晓战争背景他被誉为活着的烈士!抗美援朝时,柴云振带领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阻击200余名敌人,夺下敌军3座山头,捣毁敌指挥所一个。其中仅他一人就歼敌100余名。却也因此身受重伤,被送入1948年,刘邓大军遭遇罕见失败,临阵脱逃的军官战后被军法处置在我军历史上,对于一支部队的称谓往往就是按照规划的番号,从红军时期开始基本都是如此。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著名的刘邓大军。这支以两位首长姓氏冠名的野战部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1975年,叶飞到浙江调研,握住一名女干部的手说你救过我的命1975年1月,叶飞上将恢复工作并出任国家交通部部长,负责主持振兴国家交通事业,不久,叶飞来到浙江调研,受到浙江省委班子的热烈欢迎。在视察中,叶飞突然向浙江的干部们询问说咱们这里可24门喀秋莎狂轰美军阵地,李奇微苏联参战了吗?彭德怀眼眶湿润请求支援!请求支援!美军的炮火太猛烈!洞里阵地告急!志愿军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的团长声嘶力竭地朝着对讲机嘶吼着,对讲机那头正是志愿军第79师的师长萧镜海,他紧紧咬着嘴唇听着21967年,周恩来打电话找不到韦国清,通知广西军区让他和我通话前言1960年春,周恩来和邓颖超到广西考察。邓颖超是在南宁出生的,几十年后回到阔别已久的出生地,心情很激动。她在广西区举行的招待酒会上对周恩来说我们这次是回娘家,你就是南宁的女婿。一份73年前的入党志愿书2015年9月3日,吕汇川(前排左二)等离退休老干部一起收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彭展为不受地主压迫,劳苦大众解放达到共产主义,为全世界劳苦大众而奋斗到底。73年前的1948苶这字两千年前就有了,今天人们还常挂在嘴边,可没多少人认识苶,猛一看,以为是茶叶的茶字,再一看,不认识。苶,普通话读作ni(音同捏)的确,这个字既古老又生僻,两千多年前的古籍文献中就有它,可是到了今天,在现代汉语中,苶却不再使用了,被蔫字张爱萍和李又兰谈恋爱,因为项英,有些人觉得不合适,陈毅同意1942年8月8日,对张爱萍和李又兰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们结婚了。花轿是张爱萍的那匹枣红色的战马,新房是一座小草房。张爱萍扶李又兰上马,自己也翻身上马
窃国大盗袁世凯,却有一个令人敬仰的孙子,为中国奉献了一生提起袁世凯你一定并不陌生,他被称为窃国大盗。他依仗着掌握着大清朝的军权,逼迫溥仪退位,又以和谈为诱饵,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为了临时大总统。贪得无厌的他不仅独断专行的改内阁制老话讲清明穿三节,上坟有说道穿三节啥意思,有什么讲究今年的清明节是在农历三月初五,恰好与传统习俗的3月初3上巳节,3月初4寒食节连在了一起,这是很少见到的。因此,就有了一句俗语清明穿三节,上坟有说道。这句话中的穿三节是啥意思?这种情城市漫步2021年7月上,北京西城,郭沫若故居之一故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史学家文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西城前海西街18号。大门坐西1946年,土匪谢文东躲深山,贺晋年苦寻未果,猎户看乌鸦向哪飞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民国的东北地区悍匪丛生,首当其中,就连东北王张作霖早年也曾当过马匪,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历史原因,让东北大地成为了土匪的乐园。谢文东便是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有瞻仰父亲李大钊的墓碑作者李欣华来源文史资料选编第22辑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五日,我专程到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参观了正在兴建中的父亲的陵园。在陵园进口处是父亲的全身汉白玉雕像。在新建的墓碑上是邓小平同志的估值20亿的古董文物,农民却拿去喂马,如今怎么样了?这是一个估值20亿的古董文物,农民因为不识货,居然拿着它去喂马,幸好有个识货的人及时发现,不然的话,这个宝物指不定啥下场呢。看出宝物真正价值的人叫刘传铭,曾在清朝同治年间当过直隶提农村老人直言今年清明非同一般,三节相连,有什么说法?又是一年清明到,2022年清明在4月5日,阴历的三月初五。作为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清明弘扬了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人文传统,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另外,清明又是24节气之刘思齐去世她的父母皆是我党地下工作者,丈夫毛岸英牺牲3年后方知真相上周(2022年1月7日),刘思齐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刘思齐,又名刘松林。她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毛岸英烈士的妻子,毛泽东的儿媳。其实,刘思齐的家庭同样具有传奇色彩。她的父亲民国第一败家子一夜输掉100套洋房,晚年饿死家中,遗言想吃肉清朝末期谁最有钱?一个是被称为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鸿章,另一个是被称为活财神的胡雪岩,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为中国实业之父的盛宣怀。毫不夸张地说,这三人的财富堪称富可敌国,他们所经营的产业李自成只要满足我3个条件,我就会撤兵!崇祯我情愿沦为陪葬在华夏悠久的历史上,很多王朝都上演了由盛转衰的一幕,这就是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个朝代的末期都会有由于各种缘故而导致百姓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最后,他们由于农民起义的爆发而被推皇帝随兴点状元清代的科考,在殿试完毕后,便由读卷大臣轮流读卷,认为好的就在卷上画个圈。比如共有10个读卷官,那么每个卷上有10个圈的或圈最多的人就是第一名,其次是榜眼探花但这只是阅卷官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