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湖北天门出过多少名人?

  天门是湖北省直管市,在秦时就设置了竞陵县。"三乡宝都,地灵人杰",历朝历代,名人辈出。
  在天门人心中,最有名的天门人是陆羽。陆羽是唐代著名茶学专家,因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名闻天下,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开创了一个茶的时代,他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标志。
  在天门市有一个陆羽广场,旁边有个陆羽故里园,园内有个"茶经楼",2013年建成,2015年笔者和几个朋友专门去天门市登上了茶经楼。本文中的插图即是笔者当时拍摄。此楼唐代建筑风格,楼高九层,53.85米,号称世界茶文化第一楼,这倒是名不虚传。有文字说它是古今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其他三楼是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我就不好评价了。
  天门古称竟陵,读中国文学史,知道有个竟陵派,是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同在湖北的公安派一样,主张"文学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笔者还知道天门在现代还有个著名诗人和翻译家邹荻帆。曾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作品曾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天门是著名侨乡、高考状元之乡,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卫星、欧阳明高、泰康人寿CEO陈东升、经济学家石康永、当代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冀汸等。
  湖北天门出过不少名人,在此略为列举。
  陆羽(733弋804),字鸿渐,一名疾,一生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绘画。因为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____《茶经》而闻名遐迩,被誉为"茶神"。
  蒋立镛(1782至1842),字序东,号芝山清嘉庆十六年进士及第后又以一甲一元高中状元。历任翰林院学士,朝考阅卷大臣。有《香案集》行世。
  蒋元溥(1803至?),字誉侯,蒋立镛之子。癸巳科汪最鸣相榜进士第三名(钦赐探花)。累迁为侍读。善长楷书,有《木天清课彤馆赋钞》行世。
  钟惺(1574至1624),字伯敬,号退谷。明朝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史怀》,《隐秀轩集》,《夏商野史》,《诗论》等传世。
  沈肇年(1879至1973)清末秀才,喜欢收集金石古玩,工于篆刻,湖北省文史馆馆长,民革中央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甓庐所藏金石题记》,艺甄补集》等。
  崇敬军人,宣扬将军,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湖北天门籍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
  邱衍汉,湖北天门人,解放军中将,1944年2月出生,196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历任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南疆军区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 。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张道炽,湖北天门人,解放军中将。1942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中国微波专家。桂林空军学院微波与电子对抗实验室教授,专业技术二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桂林空军学院副院长、教授,科技开发部主任丶空军空降兵学院空降作战研究所教授。2004年,张道炽教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陈照海,湖北天门人,解放军中将。1954年8月出生,历任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南部战区副司令员。2014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郭建华,湖北天门人,解放军少将,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2001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历任陆军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北部战区陆军副司令员。2011年晋升少将军衔。
  天门没什么名人,可天门创造了几个名人,陆羽本来是一个弃婴,三岁多不知被什么人丢在了天门一个湖边被一个和尚拣去,在庙里长大,因不堪和尚奴役打骂,十二岁逃出寺庙,浪迹天涯,后来二十四在湖州定居受有名茶僧皎然和尚指导写了一部茶经,天门人就创造性的弄了一个茶圣故里,花了很多钱打造陆羽茶文化,举全县之力造了很多景点公园还有茶经楼。可笑的是天门不产茶,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至今被周边市人民耻笑。诸如此类事情很多[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我知道的有驻美大使张业遂,泰康人寿陈东升,河南省委书记谢伏詹。
  湖北天门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同时也是状元之乡,蒸菜之乡,内陆最大侨乡。
  小编粗略统计了下,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大致有:
  ①陆羽(约733年至约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编撰者。
  ②皮日休(约公元838年至883年)字袭美,号逸少,复州竟陵人,晚唐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
  ③蒋立镛(1786年至1847年)字序东,号芝山,清嘉庆16年状元。历任翰林院学士,朝考阅卷大臣,内阁学士。
  ⑤胡聘之(1840至1912年)字蕲生,号景伊,晚清重臣,山西巡抚,洋务派主将之一。热播剧《乔家大院》里的胡大人就是胡聘之。可以说没有胡聘之,就没有乔致庸。电视剧《胡雪岩》中也有胡聘之的介绍。
  进入现代,湖北天门更是人材辈出,列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排名不分先后)
  陈东升,1957年生于天门,先后创办了宅急送,嘉德拍卖行,泰康人寿。92学派发起人及领军人物,楚商大会联合会主席,为湖北及家乡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张业遂,1953年生于天门,前驻美大使,常驻联合国全权大使,前外交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
  谢伏瞻,1954年生于天门,原河南省委书记,现任中国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甘霖,1963年生于天门,现任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范照兵,1958年生于天门,原重庆市委秘书长,现任河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总之,天门人凭借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精神,特别重视教育,依靠勤劳智慧实干在各个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名人,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了。
  天门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最有名的是唐代世界上首部茶学专著《茶经》的作者,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
  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有"蜀中王"之称的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有诗集《皮子文薮》的作者、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明代有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他们合编的《唐诗归》、《古诗归》流传于世。还有六朝名臣、吏部尚书周嘉谟。清代有嘉庆十六年(1811年)状元蒋立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自其父蒋祥墀起,依次蒋立镛、蒋元溥、蒋启勋、蒋传燮,分别为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的五代进士,并两登鼎甲,即继蒋立镛中状元之后,蒋元溥于道光十三年中探花。因此,他们的出生地净潭乡七屋台村被誉为"状元湾"。农民起义领袖黄正伦,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松滋揭竿而起,改元"大明"。还有山西、陕西巡抚胡聘之;黑龙江巡抚、民国初期任国民正文府平政院院长的周树模。
  辛亥革命时期,有武昌首义参加者李长龄、沈肇年,同盟会干事白逾桓,国民革命军第15军军长、湖北省省长刘佐龙,辛亥革命后第一张革命报纸——《大汉报》主编胡石庵,军正文府编制部部长徐声金,总统府军务科长、参议会秘书长唐仲寅,新军32标指挥官许兆龙,第11协统、左路纵队督战官张国荃,湘鄂边区招讨副使贺公侠等。同时还有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讨袁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同盟会会员宋开先、汉口第一混成协标统鄢树藩、讨袁军第一旅旅长沈翼世、护法军第一梯团前敌指挥官杨志超等。
  民国时期,有任山东、浙江两省主席、国民正文府农林部长、国民Party中央执行委员、海军上将的沈鸿烈,国民革命军抗日名将卢醒,晋绥公署参议熊蚧等。
  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有天门最早和毛泽东面晤的李伯刚。1920年春,李与毛泽东在武汉会面,促膝商谈革命。同年11月,和董必武等一道创建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天门地区有5400名优秀儿女和革命先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其中有县团以上干部64人,区营级干部312人,6人在天门担任过县委书记,还有担任过中共湖北区执委会监察委员的张静安。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天门籍子弟兵中涌现出一大批高级军官。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直至"文化大革命"前,有1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们是:陈华堂、李人林、黄忠学、吴子杰、邓可运、史可全、王绍南、别祖厚、李国良、魏天禄、范忠祥、杨虎城、范保顺、宋庆生。其中,陈华堂1969年被选为中共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天门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孕育了许多文艺界的精英。有著名诗人、原《诗刊》主编邹荻帆,著名电影剧作家李洪辛、傅敬恭,现代诗人冀氵方,、郑思,空军一级作家陈立德,著名书法家王世杰,著名民歌歌唱家蒋桂英,现代歌唱家金钟鸣等。建国以来,天门的大批干部、学生、子弟兵、商人走向全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解放以来的副省(部)级以上干部有张文卿、易积贵、邓禹、涂云庵、吴松、胡恒山、陈立德、江永红、周家法、戴绍基、刘世华、陈方烈、包帮云、王心禹、徐元甫、谢伏瞻、余革胜等。人民解放军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先后有原二炮某部政委熊元吉、原武警黄金指挥部副主任兼参谋长严焰南、原武警湖北总队政委张万华、海军某部政委刘纪林等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央候补委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邱衍汉被授予中将军衔。
  社会知名人士有:世界著名结晶矿物学家彭志忠,资深航空教育博士生导师吴礼文,闻名中外的妇产科专家田孝坤,国际毒理学权威专家鲁超,经济学家范恒山,女乒世界冠军胡小新等。
  古今应该是不少有几十名吧
  陆羽(733-804)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流芳千古。
  陆羽的身世坎坷凄凉,极富传奇色彩。据《天门县志》、《上饶县志》以及陆羽《自传》记载,陆羽大约出生于唐玄宗时的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幼时被弃于天门竟陵的一座小石桥下。当时竟陵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路过小桥时,听到群雁哀鸣和婴儿的啼哭声,禅师寻下桥去看,发现一个婴儿冻得瑟瑟发抖,啼哭不止,一群大雁惟恐婴儿受冻,都张开翅膀为婴儿遮挡寒风,于是禅师抱回婴儿到寺中抚养。后人把这座小石桥称为"古雁桥"。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街口的一座牌坊称为"雁叫关"。
  因为婴儿无姓无名也无法访得父母是谁,智积禅师便用《易经》卜卦,为婴儿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禅师按照卦辞为婴儿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字"鸿渐"。此事在《唐国史补》和《新唐书 陆羽传》中均有记载。
  陆羽长大后,智积禅师教他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教他煮茶。陆羽虽然生长在寺庙之中,与古佛青灯黄卷为伴,但他执意不愿削发为僧。智积禅师见陆羽桀骜不驯,罚他"扫寺院、洁僧厕、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没有屈服,于十二岁那年逃离寺院做了伶人。
  陆羽虽然相貌丑陋,且有口吃,但他聪明过人,且机智幽默,不但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河南尹李齐物被贬为竟陵太守。李齐物到任之后移风易俗,励精图治,且慧眼识英才,他十分赏识陆羽的才华和抱负,并且非常同情陆羽的身世。李齐物不仅赠送诗书给陆羽,而且介绍陆羽去火门山(今天门市佛子山)邹夫子处读书。陆羽在读书之余,常在龙尾山(今天门市李场镇与石河镇交界处)采野生茶,为邹夫子煮茗。邹看他爱茶成癖,便请人在火门山南坡凿了一眼井,后人称为"陆子泉"。此井清澈如镜,甘冽醇厚,四季常盈,现在佛子山镇的村民们仍用此泉饮用、灌溉。火门山求学,使陆羽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这对陆羽后来成长为唐代著名文人,被尊为"茶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在这一年,陆羽也揖别了邹夫子离开了火门山。崔国辅比陆羽足足长四十六岁,但这一老一少,一官一民却结为"忘年之交"。他们交游三年,常在一起品茶鉴水、谈诗论文、谑笑永日,友谊至深。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 牛及文槐书函相赠。崔国辅与陆羽的雅意高谊被载入了《唐才子传?崔国辅传》,传为千古美谈。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陆羽随着陕西涌向南方的难民渡过了长江,沿着长江对今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风物特产,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至德二年春(公元 757)陆羽流落到太湖之滨的无锡。到无锡后,陆羽结识了无锡尉皇甫冉。后来陆羽来到吴兴,结识了唐代有名的诗僧皎然,并同居妙喜寺三年。陆羽与皎然心灵相通,相见恨晚。陆羽与皎然的佛俗情缘达到了生死超然的境界,他们的情谊亦被载入了《唐才子传》,为后人所仰慕。
  上元元年(公元 760年)陆羽结庐于苕溪之滨,开始了他"闭门著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宴永日"(《陆文学自传》)以及"细写《茶经》煮香茗,为留清香驻人间"的隐居 。在他隐居期间,一方面继续游历名山大川访泉问茶,广泛搜集资料,一方面同名僧高士保持交往,寻求知音,共研茶道。在结庐苕溪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秋,陆羽撰写了(《陆文学自传》)。由于陆羽的诚信人品以及对佛学、诗词、书法的造诣,特别是渊博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为他在浙江湖州士官僧俗各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特别是永泰元年,陆羽的《茶经》初稿完成后,社会名流们争相传抄,广受好评,使得陆羽的声誉日隆。
  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唐代大书法家、大政治家、大诗人颜真卿到湖州任刺史,当时已有一定声望的陆羽和皎然、皇甫曾、皇甫冉、张志和等一批湖州的高僧名士都汇聚到了颜真卿的周围。陆羽的品学才识深得颜真卿的赏识,大历八年到九年,陆羽成为颜真的幕僚,并参与了大型韵书《韵海镜源》的修编勘校工作。
  陆羽划时代的科学巨著《茶经》写作过程前后经历了近三十年时间。据《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考证:陆羽著《茶经》经过学茶启蒙阶段,鉴泉品茶阶段,江南考察和闭门著书阶段,以及修改充实成书阶段,直到建中元年(公元 780年)左右才完成。陆羽以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学知识名震朝野,朝延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陆羽都婉辞圣命。陆羽在成名后的晚年,依然是四处品泉问茶,先后到过绍兴、余杭、苏州、无锡、宜兴、丹阳、南京、上饶、抚州等地,最终又返回湖州。于贞元未年(公元804年)陆羽走完了他皓首穷茶之路,悄然逝去,葬于浙江湖州市郊区东南约三十公里处的杼山。
  陆羽对茶学的贡献
  陆羽把中华民族的五行阴阳辩证法、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儒家的中和思想等博大精深的精神浓缩在一碗茶汤之中,他对中国茶文化贡献之大无人可与比肩,所以他死后被奉为"茶圣",祀为"茶神",尊为"茶仙"。早在唐朝,陆羽对茶学的贡献就为同时代人广为赞颂。例如,大国十才子之一的耿伟就曾写诗赞颂陆羽。唐朝以后,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陆羽也越来越推崇。我们可以把陆羽对茶学的主要贡献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著述《茶经》创立了中国茶道。陆羽对中国茶学的贡献之大莫过于他的三卷《茶经》。《茶经》凝聚了陆羽大半生的心血。《茶经》的著述历时近30年。《茶经》中,陆羽在广泛深入考察,认真博览群书的基础上,不但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而且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精华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理念融入茶事活动之中,突破了饮茶解渴,饮茶保健的生理功能,把茶事活动升华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高雅文化--茶道,从而为饮茶开创了的新境界。早在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就对陆羽的贡献做了充分的肯定。
  (二)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在钻研茶学,撰写《茶经》时,直接或间接地对茶叶生产历史、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制茶工艺、饮茶习俗、茶叶功效等方面进行了潜心研究,并作出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至少从两个方面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一是陆羽的《茶经》使饮茶在中国普及成俗,极大地拓展了茶叶消费。二是陆羽在《茶经》中总结了种茶、制茶的科学技术,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说:"《茶经》是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的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各有关者俱受其惠。"也就是说《茶经》普及了种茶、制茶的科学技术,指导了茶叶生产实践,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三)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由于陆羽《茶经》的问世,以及陆羽和他的一大批文坛茶友的共同努力,唐代中期茶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旷古0,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茶诗的创造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在唐代286年历史中,在陆羽成名之前(以结庐苕溪为分界)的142年中,收入《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篇》的茶诗仅十多首。而从陆羽成名到唐朝灭亡的144年里,收入《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篇》的茶诗多达378首。陆羽对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的推动作用,由茶诗的激增也可见一斑。
  (四)为后代茶人树立精行俭德的榜样。陆羽在《茶经》中把"精行俭德"作为中国茶道道德观的核心。他在第一章"一之源"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所倡导的"精行俭德"可理解为:行为专诚,德性谦卑,不放纵自己。从陆羽的生平活动中我们可看出他高尚的人品,以及对事业和人生的执著追求。从陆羽的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名利的淡泊,对爱情专诚,以及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如《六羡歌》、《四悲诗》等作品,充分反映了陆羽本人淡泊名利、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关于陆羽的成就
  《茶经》是陆羽的主要成就,这是《茶经》内容的精彩所致。而且随着文化探究的进展,人们都要追溯到陆羽及其《茶经》的精深之处。历代为《茶经》作序的文人不下六七人,如宋代陈师道为其作序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唐朝之前,茶的饮用主要在南方,到唐朝中期才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有明确记载。《茶经》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后,各地倾慕,争相仿效,茶的煮饮开始讲究起来。对此,《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如李中的《赠谦明上人》有"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中难"之句,在《晋陵县夏日作》中又有"依经煎绿茗,入竹就清风"之句。唐代僧人齐已也赞称"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这些足以说明,陆羽《茶经》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方面的开天辟地的意义。
  其实,陆羽的才华远不囿于一业,他博学多能,是著名诗人,又是音韵、书法、演艺、剧作、史学、旅游和地理专家。之所以这样评价,是根据事实记载和资料的全面综合后得出的结论。后来,陆羽因为颜真卿所爱慕,又参与编撰《韵海镜源》,这说明他学术之渊博。当然陆羽更是茶文化专家,茶学、茶文化方面的造诣又远远超过其他方面。陆羽在文学等方面的才华是卓著的,要不然也难以成就《茶经》这一流芳百世的茶文化巨著。朱自振认为:与其说他死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茶经》所掩盖,倒不如说他生前在茶学方面的成就,被其文学成就而掩盖,他生前是以"词艺卓异"闻名的。陆羽在茶具方面也有贡献,他的形象也为窑主、业主竞利所用。如《唐国史补》载:"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陆羽在茶具上的贡献,在历史上也是有目共睹的。
  蒋立镛(1782-1842):清代嘉庆16年状元。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蒋立镛出生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养成了勤奋好学、多思善辩的性格。字序东,号芝山,又号笙陔。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殿试中,以一甲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协修,后历任翰林院学士、朝考阅卷大臣、内阁学士。为官时,曾协助家乡竟陵治水患。善书法、对前人墨迹收藏颇多,著有《香案集》。  少年时蒋祥墀把儿子立镛放到家乡一个叫"粟洞"的山洞中,让他隔离世事,专心攻读。天长日久,虽然双腿得了关节炎,但经过严格训练,他更加学识超群、才思敏捷了。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状元。是科二甲四名便是禁烟英雄林则徐。蒋立镛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史馆协修及纂修,朝考阅卷官等。嘉庆十八年,出任河南乡试副主考官。  嘉庆二十四年,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由于蒋立镛性格耿直,不喜逢迎拍马,故仕途不畅。其家乡湖北天门流传着不少关于他敏捷善对的故事。  青矜争出玉宫;(嘉庆帝)  朱笔独点天门。(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嘉庆皇帝  相传,蒋立镛参加殿试过后,文华殿大学士董浩和户部尚书曹振镛等人初拟的名次是一甲第三名。当天下午,嘉庆帝在御花园见从进士,进行"御批"。他翻看了初拟的一甲前十名的卷子,突然发现蒋立镛为湖北人,便问:"汝系湖北人?湖北人要开天门才能点元的。"蒋立镛不慌不忙地回答:"臣正是湖北天门人,此次是从天门赶来应试的。"嘉庆帝一听,心想,我只是一句戏言,想不到来人正是从那里来的。然而君无戏言,正要点他为状元时,又转念一想,这不是让他轻而易举地中了状元?不能,我还得试一试他的才学。打定主意,嘉庆帝和颜悦色地说:"朕出一联,还望卿能立即对上。"他瞄了一眼旁边的莲花池,便吟出了上联。"青矜"是古时对读书人的称呼;"玉宫"即皇宫。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读书人齐集在皇宫,争相脱颖而出。蒋立镛一听,心想:内涵虽然如此,但表面上还是写的眼前景物:"青矜"又可理解为荷叶;"玉宫"还可理解为水晶宫。这一句如此解来,便成了描写青翠欲滴的荷叶,从碧玉般的水面争相而出的美景。他注意到皇帝曾向莲花池瞄了一眼,自己也暗暗地向那里瞅了一眼,只见株株粉荷含苞待放,直指苍穹,顿时心里一亮,便朗声对出下联。嘉庆听罢,不由拍案叫绝。于是朱笔一挥,蒋立镛便成了状元。  千年古树晾衣架;(杨建廷)  万里长江洗澡盆。(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塾师杨建廷  蒋立镛幼年时,其父蒋祥墀便为他延聘了以严厉著称的老塾师杨建廷来府授教。杨先生培养了不少高才生,身为翰林蒋祥墀亦出其门下。杨先生重讲衙背。每讲一课,学生都要认真复讲,还须背得烂熟。他惩罚学生既严又怪,学生偶有过失,便立即以戒尺、竹片重打手掌和0。打过,他还要让学生对对联,若对不出,就关禁闭。他从不随便离开教室,也禁止让学生乱跑。这对活泼好动的小立镛来说,无异于进了牢笼。有一天,小立镛实在打熬不住,便背着先生与几位同窗溜到河里去游泳。一会,先生就手持戒尺赶来,大喊学生上岸。学生们怕打,谁都不敢上来。先生见状,就说:"好吧!这回先对对子,谁能对着,免打!"说完顺手把衣服往河边的树上一挂,捻了捻胡须,抑扬顿挫地念出上联。最小的蒋立镛望了望又宽又长的河水,便稚声对了下联。老先生听了不禁暗暗称奇。  稻草系秧父抱子;(蒋祥墀)  竹篮提笋母怀儿。(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父亲蒋祥墀  有一次蒋祥墀自京城回乡省亲。时值春耕,乡亲们都在秧田里拔苗,边拔边用稻草所了一把把的。蒋翰林兴致颇高,就对前来迎接他的县吏、儒生们戏出上联。在场各位苦苦思索,都对答不上。翰林转而考问儿子。立镛笑道:"这有何难?"便脱口对出了下联。大家听了,齐声赞道:"老子出得好,儿子对得巧。"蒋立镛从小练就的这种敏捷善对的本领,在以后夺状元时充分发挥了作用。  宝塔矗矗,七层八方四面;(李翰林)  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李翰林  道光初年,李翰林外放湖北乡试主考。刚到任,便见试院门前高悬一匾,赫然丹书"惟楚有材"。他暗忖:"湖北人如此自负,我倒要试试看。"乡试放榜后,他将新取的举人召集到试院前,指着匾冷笑道:"鄂人自称‘惟楚有材’,我看未必。现出一对,各位有人对得出,留下此匾;若对不出,便将此匾摘下藏起来!"说完,指着院前的七层宝塔,笑着吟出上联。众举人面面相觑,只是摆手,无人应声。李翰林见状,哈哈大笑,命随从将匾取下。回京后,一次公余,他语带讥讽地对湖北籍状元蒋立镛谈及此事。将状元问:"众举子有何动作?"那李翰林鄙夷地说:"还能有什么动作?惟有连连摇手罢了。"蒋状元说:"我湖北人喜欢以手求语,他们对的是:‘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那李翰林听后,面红耳赤,叹道:"绝对!"此事传至家乡,乡人纷纷称赞:"蒋状元真是才高八斗,为楚人争了光。"

1979年,景希珍收到浦安修给的3000元钱,得知彭总遗言后泣不成声1950年秋,一个年仅19岁的山西少年接到命令,入朝为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担任警卫员,少年从参军以来多次听说过彭老总的事迹,如今要见到彭老总本人,还要为彭老总担任警卫员,这让他非常兴明清第一太监李莲英是怎么死的?李莲英的死因又是什么?1911年,历经百年的清帝国终于是被革命的浪潮彻底淹没了。这一年大太监李莲英也去世了,在他的墓志铭上刻写着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多年以来,对于李莲英的死众说纷纭,乱世皇帝劫北凉三王(下)在这之前,沮渠蒙逊灭掉西凉国后,让牧犍娶西凉开国君主李暠(音搞go)的女儿为妻。后来娶了武威公主,大概是怕这位魏国公主吃醋吧,牧犍就把李氏妻子与其母亲尹氏一起送往酒泉郡,李氏不久就明武宗正德皇帝干的哪些荒唐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荒唐也可以说是调皮到极致,也是需要智商的,也是需要经济实力的,更是需要空间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具备我上面所说的条件。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不着调皇帝,正史野史中记录的荒唐事多得数生的伟大,死有所值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狱卒走进来说每当我传令要犯人服毒酒时,他们都怨恨诅咒我,但我必须执行上级命令。你是这里许多犯人中最高尚的人,所以我想你决不会恨我,隆中对之后刘备何以开挂?三顾茅庐隆中恳谈诚邀诸葛亮出山,刘备集团由此走上了开挂之路。虽然中间也屡遭挫折,但总能化险为夷,朝着三分天下的既定目标一路狂奔。那么,诸葛亮到底帮刘备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他一个人的鳌拜,侍奉三代帝王,被擒时的一句话,康熙将他改为终身圈禁鳌拜被擒的时候,挣脱了十几个勇士站了起来,将上衣解开,露出满身伤痕,责问康熙为何擅杀有功之臣,而当康熙听完之后,也是心中有愧,将原本制定的处死改为终身幽禁。康熙四十二年,下旨善待鳌张爱玲原以为是怀孕,不曾想是子宫折断,最终与情人桑弧分道扬镳其实很多人对张爱玲有一定的了解,大家对她的作品或多都会有所了解,那个年代张爱玲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很多人也以此作为话题来讨论。她在文学界获得的成就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不过她开国上将陈伯钧夫人陈琳逝世,享年95岁澎湃新闻记者从陈琳同志治丧办获悉,离休干部原高等军事学院院长陈伯钧同志的夫人陈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4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据山西晋城市政府官网2007年毛泽东与28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28是一个寻常的数字,但当它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经历联系起来时,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毛泽东在1915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就署名二十八崩溃前的阿拔斯帝国与十字军的影响(4)穆斯林文明取得成功的一个前提就是经济上的成功。阿拔斯晚期的时候,哈里发已经无法控制首都和边远省份的战乱和独立领导人的趁势做大行为。即使与首都紧邻的埃及叙利亚也相继与阿拔斯王朝断绝了
秦帝国统一进程中的地理局限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黄河流域被分为函谷关以东(关东)函谷关以西(关中)和潼关以南地区。秦国控制着关中平原和在战国中期占领的四川盆地。因而,秦国于公元前221年征服其他诸侯国完成统一,南昌起义时朱老总是第9军副军长,军长是谁?后来怎么销声匿迹了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554期。1927年南昌起义时,我军的主力军是贺老总的第20军叶挺的第11军。这两部分队伍已经构成了起义军的主体,但在编制上我军当时一共有3个军的部队,还包黄巢起义掏空了大唐,攻破长安,为何却无法推翻唐朝?黄巢起义是继王仙芝起义后中国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黄巢起义直接把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带入灭亡的边界。黄巢(820884),出生于贩卖私盐的家庭,从小就是一个经商能手,而且黄巢非常聪毛主席赠给尼克松4两茶叶,总统不满意,周总理这可是半壁江山1971年7月15日晚上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电视广播中发表了三分钟的演讲。尼克松此次演讲正是关于要访问北京的消息。这一重大决定地宣布在全世界立刻掀起了一波浪潮。1972年,尼克松金默玉大清最后的一位格格,曾受邓小平照顾,一直活到了2014年1973年,一位名叫金默玉的中年妇女结束了自己长达15年的监狱生活,之后被安排至天津茶淀农场劳作,正式成为一位农场工人。之后她还再次结了婚,组建了新的家庭,本来生活应是又恢复了平淡1965年,李宗仁自美回国,蒋介石特务沿路追杀,巴基斯坦帮了大忙1965年7月12日下午2点,一位老人小心翼翼地坐上了从苏黎世飞往香港的飞机。,一路之上,他头戴紫色礼帽,全身上下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注视着身边的一举一动。只是这位老曹操称魏王,送荀彧一个空食盒是什么意思?应答空盒的意思不是说饭已吃到头了吗?荀彧曹操的首席谋士,在平定北方,特别是跟士族袁绍的拼搏中,荀彧一直支持曹操,深得曹操重用极欢心,曹操必竟是一代枭雄,他打着奉天子也好,挟天子也罢康熙初次见到自己12岁的孙子乾隆,为何会惊讶地放下手中的杯子?清朝作为最靠近现代的朝代,先后一共出了三位有名的皇帝。康熙帝幼年登基,有能力后擒鳌拜,一面加强中央集权,一面休养生息,虽然晚年倦政,但总体来说奠定了清朝兴盛的基础。雍正经历九子夺嫡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曹操为何要杀荀彧?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我来一并回答。荀彧的下场公元212年,荀彧因病在家修养。曹操派人送来一个盒子,荀彧打开一看,竟是空无一物。荀彧摇了摇头,写在左权将军牺牲79周年之际英雄浩气耀太行左权将军塑像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张莉芬)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1942年5月25日,一代名将以身殉国血染太行。朱德总司令专门为抗法援越中,胡志明向毛主席申请援助一个兵都不要,只要陈赓新中国成立之后,说到中国第一次的对外战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朝鲜战争。但是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秘密军事行动援越抗法。但由于当时这次的军事行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