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小聪明便是大糊涂

  汪漋(1669-1742),安徽休宁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在康熙朝做了两任浙江学政。雍正即位,汪漋的仕途迎来了爆发期,连续几次提拔之后,雍正三年十月,被授广西巡抚职务。如此人生际遇,是所有寒门士子梦寐以求的。
  然而,汪漋的广西巡抚只干了6个月,江西巡抚仅仅做了8个月,封疆大吏旅途就此止步。是贪墨?渎职?党争?都不是。原因非常吊诡。
  雍正四年二月,第一次使用奏折言事的汪漋,就被雍正皇帝骂了"居心不纯"。三个月之后,被调往了江西。不管怎么说,这次调动都是不正常的。怎么回事呢?
  赴任广西之前,皇帝当面交办了一个任务,就是访查"左江镇总兵梁永禧居官如何,据实具奏"。汪漋是这么上奏的:
  臣到任后,因左江镇总兵驻扎南宁府,与省城相距甚远。臣密加访查,梁永禧办理营务尚去得,在地方亦不多事。伏惟皇上至圣至明,无远不燭,凡臣下贤否之分,难逃日月之照。臣履任日浅,耳目未周,不胜惶惧之至。
  汪漋说了三个意思:一是梁永禧办理营务说得过去,在地方上也不多事;二是皇上最为圣明,地方再远,臣子好坏难逃天子慧眼;三是南宁府与省城桂林之间挺远,自己到任不久,耳闻目睹不一定周全,内心感到非常恐惧。
  看起来四平八稳的奏折,一下子惹恼了御下严苛的雍正皇帝。雍正怎么骂汪漋的,骂得有没有道理,我们看一看雍正的朱批。
  既云履任日浅,耳目未周,则"办理营伍去得,在地方不多事"之奏,亦属荒唐。
  既然履职时间短,听到的东西不全,那么,关于梁永禧的评价肯定是荒唐的。雍正皇帝先是从文字上找了汪漋的毛病。
  桂林不过数日之程,即以为相距甚远,京城去粤西数千里之遥,而谓朕之"圣明无远不燭,其贤否之分,难逃日月之照"云云,何不体情理,一至于此耶?尔初次奏折,即如此依违瞻顾,居心不纯,已见一斑,殊大失朕之所望。
  桂林距离南宁区区几天路程,你以为"相距甚远",京城离南宁几千里地,臣子是否贤良,却难逃皇上"日月之照",不通情理啊!雍正皇帝接着又从逻辑上跟汪漋较了真。
  如果朱批到此为止,那不是雍正的做派,也不是雍正的水平。接下来的一番话,才是他的真实用心。
  封疆大吏既受国家知遇之恩,当思竭力致身之义。切忌柔佞巧诈,独善己身,而不乃心国计。朕披阅所奏,甚忧汝不克胜此任也。勉力为之!书生章句虚文,非此任所需之物。苟不以实心行实政,秉公甄别贤否,据实入告,动辄瞻前顾后,持首鼠两端之见,以图自便,则大负朕用人之意矣。勉之慎之!
  封疆大吏既然受到天子知遇之恩,应当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切忌玩弄小聪明,想方设法保全个人。像书生一样玩弄虚头八脑的文字游戏,不是巡抚这个职位需要的作风。如果不能实心实意做事,秉持公心辨别官员好坏,实事求是向上级报告,相反,首鼠两端、瞻前顾后,预先给自己留退路而不讲真话,那就辜负本皇帝为国择人的心意了。
  责骂看似严苛,倒也能看出皇帝教导汪漋为官做人的一番苦心。责令访查"左江镇总兵梁永禧居官如何",是对汪漋的信任,是对臣子的天恩。汪漋对于梁永禧只有一句话评价,而且没有实质内容,怎么看都是不负责任的。
  一省官场圈子就那么点大,作为主官,用三个月时间去了解辖区内镇总兵的为官声望,决不是一件难事。按照常理,对于梁永禧的评价,好的坏的都会有,真的假的说不清,汪漋只要归纳一下,如实向皇帝报告就行了。可是,汪漋没有这样做。
  科举出身的汪漋,用自以为深厚的文字功底跟雍正皇帝兜起了圈子,打起了哈哈。模糊表达观点,看似说了,其实什么也没说。他是在跟皇帝玩心眼,在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点小把戏,肯定难逃雍正"日月之照"了。这位皇帝,可是自诩可以看穿臣子"肝肺"的。
  让汪漋去访查梁永禧居官如何,与其说是工作安排,倒不如说是雍正皇帝惯用的"术"。
  作为官场特务文化的集大成者,雍正皇帝有多个渠道去了解一名中级官员的品德、才能、为官表现。从梁永禧后来的仕途发展情况看,他在"左江镇总兵"任上的表现算不上"卓异",甚至存在一定的杂音。对此,汪漋一定是可以打听到的。是出于对满族大臣的忌惮,还是害怕承担失实的责任,不得而知,结果是,汪漋选择了向皇上作了信息过滤。
  没有通过雍正皇帝考察的汪漋,于雍正四年五月,被调往了江西。还好,仍然是巡抚。
  雍正五年二月,汪漋卷入了江西乡试考官查嗣庭、俞鸿图收受举人牌坊银两一案。九卿、詹事、科道议论,奏称汪漋应该与副主考俞鸿图一起按律治罪。
  雍正皇帝发话,举人交纳的牌坊银是"规银",非一般脏银可比。汪漋作为封疆大吏,竟在这个当口与收受规银的钦差主考买卖房屋,"应加处分,以儆将来"。这个人还算老成,"著降四级,以京员调用"。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还是给了汪漋改过的机会。然而,活该汪漋倒霉,就在当月,一份看起来没有问题的奏折,竟然惹出了大麻烦。又是咋回事呢?
  雍正五年二月,正在被"立案调查"的汪漋,不知是出于讨好还是表现,向雍正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请示一项工作。
  江西地方旧有一项杂税叫"落地税"(其他省份也有),是对出售农副产品或手工业制品的小商贩就地征收的一种税。在个体商业和手工业不发达的地方,这种税的征收难度很大,不容易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在白潢担任巡抚时,便不再从小商小贩手里征收这种落地税了,改由巡抚司道每年的公捐银两代为缴纳,然后呢,编造假名册往户部上报,而负责征税的官员仍然保留。
  白潢离任之后,先后接任的两位巡抚同样照此办理,逐渐就形成了一种惯例。汪漋以为此举不符合朝廷法度,请示雍正皇帝是明令取消还是要恢复收取。
  就是这么一档子事,又一次惹毛了雍正帝。
  雍正皇帝上谕是这么说的:
  国家经制钱粮,岂臣子可以意为增减?若江西此项锐银不应征收,则白潢应奏请于圣祖仁皇帝施恩豁免;若系地方应征之项,则自应令商民完纳,何得将公捐银两代商完课,曲市私恩,以博无知小人之称颂,并不计及将来之可永行与否?且此端一开,他省督抚何以催办国赋?似此沽名邀誉、大奸大诈之行为,岂人臣事君之道?
  作为一国之君,雍正帝义正辞严地讲了一堆道理。
  国家的钱粮税收,怎么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少?如果江西不应该征收落地税,白潢应该请求康熙皇帝开恩豁免;如果是应征之税,就应该让商民自行交纳,怎么可以违反国家法度去收买人心?这样先例一开,其他省份的督抚怎么去催办国赋钱粮啊?像这种沽名钓誉的大奸大诈行为,哪是人臣侍奉君主的道理呢?雍正皇帝当然没有说错。
  把前三任巡抚不符合政策的做法向雍正报告,汪漋的动机,可能有三个方面:
  其一,江西政务有这么一件事,一直以来朝廷不知道,向皇上报告以示忠诚;其二,这项工作应该如何处置,不敢自作主张,请求皇上明示;其三,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落地税不能如数缴纳,或者将来朝廷追究责任,主要是白潢等人之过,我既没有欺君,任务完不成也情有可原。
  官场之上,有些事情应当只说不做,有些事情应当只做不说。尺寸如何拿捏,全凭个人功夫。这点道理,以汪漋的阅历和悟性,不可能不懂。他把这个球踢给了皇上,事实上又玩了一把小聪明。
  他的小心思,被雍正皇帝看得明明白白,于是发出了灵魂三问:
  汪漋身为巡抚,凡事不能据理而行,乃将白潢所行悖理之事奏闻于朕,冀朕批示。朕若批令将锐银豁免,则是国家之经费,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所未免者,而朕安能任意轻免之耶?若朕批令仍向商民征收,则是白潢已免之项,而朕复行征收,无知愚民,岂不归怨于朕乎?若批令照白潢之例,以公捐银两代商完课,则国体何在,有此治天下之道乎?
  先皇帝六十多年没有豁免的款项,我能轻易下令免除吗?如果批示继续征收,那些无知百姓不是要把怨气撒到我头上来吗?如果批示按照白潢的办法实行,国家典章制度尊严何在,有这样治理天下的道义吗?
  有一种人格叫做敏感型人格。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对于事物的感知格外敏锐,善于察觉情绪,过度关注细节,要求别人和自己都十分苛刻,有时候还会放大自己的负面情绪。雍正皇帝恰恰是这种人格。
  汪漋的小聪明,着实刺激到了雍正帝敏感的神经。下意识地认为,汪漋在给他设圈套,给他出难题,要让他陷于不仁、不明、不义。否则,一个简单的工作请示,不会导致他发布长篇上谕。
  于是,汪漋就被降职调回了京城,从二品大员沦为从四品的光禄寺少卿。自此,汪漋再也没有过担当重任的机会。在雍正朝历经几番沉浮,甚至一度被革职。他的仕途高开低走,真的怨不得别人。一次汇报,一次请示,汪漋是怕承担责任,反而招来了更大的责任,正可谓小聪明便是大糊涂也!
  人在场面上混,偶尔抖抖机灵,确实是可以讨得领导欢心的。小聪明有时候也能够得逞。但是,这个事的概率很不稳定。有的领导是真糊涂,有的领导是装糊涂,碰上个像雍正帝一样不愿装糊涂的,那可就容易弄巧成拙了。
  做官做事,还是实在点比较牢靠。
  本文参考文献:《清史列传·汪漋传》)

战斗英雄老年为子求兵,变成活着的烈士,后教科书内删去其名很多人小时候都应该学习过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这篇文章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一开始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记录了在19501951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1976年9月9日,伟人毛主席逝世,消息传开,举国同悲,全国各行各业听闻噩耗,无论男女老幼无不失声痛哭,不少人甚至几次晕厥,全国人民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残酷事实,那位豪迈亲切的老人真的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庆,毛主席却要求保持低调,先通知日本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在新疆罗布泊的大地上,发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砰得一声,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出现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样举国欢庆的好消息,毛主席却说我们暂时一两银等于2000元人民币?看看你的月薪,能当古代几品官经常看古装剧就会发现,古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拮据的,日子总是紧巴巴的,出门买东西好容易才能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板,能够一掷千金掏出银锭金锭的,往往身份都不简单。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秦朝历史上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自商鞅变法以后,秦朝在提拔武将方面便是首重战功而不重出身,因此想要出一个武将世家,那是极为困难的,而其中蒙家无疑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那么,历史上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又出过哪些名人1990年,徐向前元帅向子女交待了哪三条临终遗言,令人欲语泪先流人们曾经说淡泊名利是革命者的人生佳境。于中国革命者徐向前而言,淡泊名利是其一生最高的信仰,也是贯穿人生的使命。而在1990年,徐向前元帅向子女交待了哪三条临终遗言,令人欲语泪先流?太子兵败自杀,守墓人上书辩冤,皇帝守墓人太屈才,回京做丞相太子兵败自杀,守墓人上书辩冤,皇帝守墓太屈才,回京做丞相!史上最幸运的守墓者,因为替太子说了公道话,数月后逆袭为丞相!刘彻晚年多任性?守墓人直接封侯拜相,因为那人说了他想听的话!1他曾与毛主席并称双雄,36岁四肢被钉在墙上牺牲前言有人把毛泽东和蔡和森比作近代的卧龙凤雏。在得知蔡和森的牺牲后,毛泽东只说了一句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蔡和森同志做到了。积极求索蔡和森1895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破败的官吏之家。马超的死亡之谜被揭开?死法过于惨烈,难怪正史没有正面记载三国乱世群雄争霸,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皇室的统治已经日渐衰微,百姓们无以为生,纷纷掀起了反抗朝廷的举动。皇室无人,使得诸侯也纷纷脱离了皇室的掌控,自成一脉,割据一方,尔后随着时间贺子珍负气出走苏联,毛泽东痛心挽留未果,23年后两人打开心结众所周知,毛泽东一生曾经历过3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杨开慧,第二任妻子是贺子珍,最后一任妻子是江青。对于杨开慧,我们都很熟悉,既是毛泽东恩师杨昌济之女,又是著名爱国革命烈士,其人物形西汉朱买臣的妻子为什么嫁给他二十多年后才离婚?坚忍不拔之志是立大事者的先决条件,婚姻的维系又何尝不是如此?贫穷的男人能娶上老婆实属不易,遇到不离不弃的更是烧高香了。西汉时现在江苏地区的朱买臣家里很贫穷,但是人穷志气高生来就非常
刘伯温的故居在哪里?刘伯温有后代么?刘伯温故居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明史刘基传记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刘基晚年告老北京大石虎胡同和李广桥真的与汉李广将军有关系吗?在头条看世界在德胜门内有个大石虎胡同,穿胡同向东走钻出金奖胡同就到了柳荫街,据说以前这里有一座李广桥。查其来源时,老金就在网上看到,关于大石虎胡同和李广桥有了这样的传说大石虎胡同西10多个忠于蒋介石的军官,千辛万苦逃回台湾,为何却被立即处决?1950年,国民党军伞兵3团副团长姜健2营营长杨鹤立等10余个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军官,脱离大陆取道香港赴台后,却悉数被国民党方面以匪谍罪名枪毙了。这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毛泽东提出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后,边区群众在寒冬腊月开展了什么运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工农群众教育,并将其视为领导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建立边区政府之后,进一步引入兴办平民教育的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冬学运动,有力文明的扩散海岛民族波利尼西亚人的世界(1)日本岛距离大陆文明中心很近,他们的文化受到的影响就很强烈。历史学家们也大概知道人类是大约什么时间迁徙到此以及一些后续发展状况的。亚洲的早期移民穿过辽阔的太平洋,占领了许多岛屿。人类韶山为毛主席建碑塑像,李敏含泪捐出1000元替我谢谢韶山人民前言晚年的李敏在接受采访时,这样介绍她当时的生活状况我眼睛不好,很少出门,就在家里的厅里做一些锻炼。我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军事频道,再看看有关农业节目。喜欢听听音乐,但喜欢听老歌和红古代诛九族为何都不跑在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江山,让子孙后代能够安稳坐江山,常常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更好的统治臣民。镞法是古代法律法规中最残酷的,宗族乘法就是我们熟知的株连九族,可以说是最毒的一种振奋起共产党人应有的精气神作者王丹如果让时光倒流,将你放置在历史当事人的位置上,那么,1921年的石库门1931年的井冈山1935年的遵义1941年的延安1950年的鸭绿江1960年的金银滩1978年的深圳他是北京首任市委书记,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为官清廉,享年95岁提起我国的宪法,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中共八大元老之一,我国的宪法大师彭真。无论是1954年的宪法,亦或是1982年的宪法,都是在彭真同志的主持下编撰制定的,可以说宪法对他来说摩西行动把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接回以色列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民族领袖。摩西受上帝之命率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之地迦南,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在当地去世享年120岁。1984年,以色列开1973秦始皇事件到底是什么?所谓的1973秦始皇事件,是指传言1973年军方有人在甘肃陕西一带看见了秦始皇,说明秦始皇还活着。这也给一直未去找秦始皇的墓穴给了一个理由。而流传这个传言的基础是,秦始皇活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