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有开封和洛阳两大古都,河南省会为何在1954年迁往郑州?

  自古至今,中原划线文明的核心区域都会有两座双星闪耀的城市,从最早的长安洛阳,到后来的洛阳开封,直到今天的西安郑州。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他们的区位优势决定的,河洛盆地自古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著名的二里头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等都在这里,且洛阳山河围绕,在割据时代是极其易守难攻的,长安地理上和这个类似,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另外长安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连接西域,直到现在它依然对于西藏、新疆和内蒙有极强的掌控牵制作用。所以在隋唐之前长安洛阳一直是整个中国的双子星城市,作为两个最重要的核驱动着中华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南方得到开发,于是到了隋炀帝时期不得不迁都洛阳,开凿隋唐大运河来连接江南了,隋炀帝几次下扬州,并长年居住在了江都(扬州旧称),可见他是极有远见的。在这一时期洛阳成为了丝绸之路和隋唐大运河的交汇点城市,整个隋唐时期洛阳的实际地位是不弱于长安的。后来五代十国,中原地区的士族继续南迁,到了宋朝时期,江南已经彻底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另外失去了对于西域的控制,于是开封成为了改道后的大运河和黄河的交点城市了,通过大运河江南财赋源源不断运达开封,而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传统心脏,开封洛阳便成为了北宋的东西两京了。后来南宋政府偏安江南山水,北方运河继续废弃,直到元朝定都北京,运河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道,从杭州经过江苏、山东直接进入北京,中原大地上便没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存在了,于是中原分为开封府和河南府(治洛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整个明清时期。后来到了民国,京汉铁路修建,再到陇海线的修建,郑县(郑州旧称)便成为了铁路时代的一个巨大的十字型交通枢纽。后来河南省省会的变迁也是因为中国逐渐从公路水路时代步入到铁路时代了,再到今天的高铁时代,郑州更是成为了米字形的高铁枢纽和高速枢纽,随着最近国家中心城市文件的批复和一带一路策略的实施,郑州未来将不可逆地成为中原大地上一座新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的航空、高速、高铁的中心城市,所有这些都是由它们的区位优势决定的。
  新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桩大事,正是1954年"河南换省会"——1954年,河南省会正式从开封搬到了郑州。郑州,这座1949年时市区才只有700米长水泥马路,民谣里"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的城市,从此正式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当然,虽说是"第一次做省会",但哪怕只看1840年以前的古代史,历史悠久的郑州都是中国古城里的"重量级城市"。比如商周年间时,郑州就是"东方重镇",登封县阳城文化遗址出土的700米陶制管道,也生动还原了"两千年前郑州人喝自来水"的先进生活。汉代以荥阳为中心的郑州地区,不但出土了震惊世界的"荥阳大铁炉",更有"富冠海内"的美誉。说郑州的历史,几千年里的一砖一瓦,都深藏说不尽的辉煌。
  不过,如果和河南境内的两个"邻居"——洛阳开封比比,古代郑州的劣势也很明显。虽然也是兵家必争的要地,但看看地图就知道: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连接中原东西方向的水陆道路,往往是从扬州到开封,再从开封到郑州后进入潼关。而连接中原南北方向的道路,宋朝以前以"秦陇之咽喉"洛阳为枢纽,宋朝之后则以开封和郑州形成两个交通节点,但郑州所在的线路只是辅线,开封至北京的官道,才是中原大地的"黄金线路"。
  所以,河南版图里,郑州在1840年以前是公认的重镇,却也一直成不了中心。虽然在雍正年间时曾短期升为直隶州,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开封府的属州。那既然长期做"陪衬",为何1954年又华丽大变身?其实,郑州地位的"逆袭",是从晚清年间开始。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近代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泥淖。但同时,新兴的近代产业,又迅猛冲击着近代中国的经济交通版图。特别是1887年起,随着中原大地黄河灾害的泛滥,传统"官道"受到严重威胁,铁路建设也成了清政府的大事。开封越演越烈的水患,叫相对"安全"的郑州,成了铁路建设的"首选"。1906年至1908年,"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先后通车,且正是在郑州形成交汇。昔日作为开封"陪衬"的郑州,这下地位飞升,成了20世纪中国东南西北铁路交通的枢纽。
  如此变化,效果也立竿见影,成为交通中心后,19世纪末还"尚属一青葱无际之田园"的郑州,商贸往来迅速繁荣。1908年时,清政府就在郑州"开埠",1922年郑州商埠的面积再度扩大,中国大地上南来北往的货物,几乎都要在郑州交汇。单是在民国"黄金十年"时期的1932年,郑州全年就转运输出了近万吨商货,包括六千多吨棉花和一千二百多吨大米面粉。那年头想在北方做点"物流"生意,就一定绕不开郑州。
  巨大的商业客流人流,也助推了郑州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空前繁荣的郑州城,全城仅饭店就有七十多家,闹市区的每条马路,都至少有五六家浴池。以郑州火车站为中心的商业区,集中了一千多家商店。郑州大同路上的"中国国货公司",是民国时代中国北方的知名贸易公司。另外还有中国、交通、中国农工、中国实业等十几家知名银行,也在郑州设有分支机构。此时的郑州,就是民国北方商业版图里的"大都会"。
  尤其给民国历史撑场面的,正是郑州强大的民族工业,首推就是棉纺业。自从升级为"黄金枢纽"后,郑州恰好处于"关中棉区""洛阳棉区""新乡棉区""晋中棉区"之间的中心位置,发展棉纺业条件得天独厚。于是1920年5月,完全采用美国设备的豫丰纱厂,在郑州正式开工。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了拥有5000多工人和五万锭纱锭的大型企业。成为民国北方棉纺业"首树一帜"的强大品牌。
  有了棉纺业的带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郑州本地的各项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比如为棉纺业提供机器打包服务的"豫中""协和""大中"三大机器打包厂,也成了河南棉纺业的知名品牌。还有"华兴厚""大东""广兴"等铁工厂,由美国人担任工程师的"中华蛋粉公司",年产两千打蜡烛的"华兴造胰工厂",这每一个遥远的名字,不但是郑州人的民国生活记忆,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珍贵的成长记忆。
  可以说,在交织着战乱苦难的民国历史上,郑州的高速发展,堪称是无比耀眼的一笔。与"郑州开埠"有关的各种辉煌成就,今天依然令好些"民国粉"们碎碎念起"民国风情"。但必须说的是,民国经济版图和产业的变化,助推了郑州的高速发展。但拖了郑州发展后腿的,却也正是黑暗到糟心的民国政局。
  民国时代的河南,地位十分特殊,特别是在1912年至1927年间,河南当地就城头变幻大王旗,张镇芳、张福来、吴佩孚等"民国精英"们,逮着机会就要狠刮一笔。单是在1926年,河南全省男女老幼要承担近一亿银元的赋税,摊到每个河南老百姓头上有三块银元,这还只是"和平年月"里的盘剥。外加郑州铁路业发达,所以运输便利的同时,"运兵打仗"也便利,多场军阀混战都在河南开打,惨烈的战争不但带来经济破坏,也给河南百姓带来额外负担。
  比如1924年,路过河南北上的军阀靳云鹗,仅仅三天就在郑州当地刮走七十万银元的"开拔费"。而在1926年时,河南一省境内各路军阀的驻军,竟有三十万人之多。河南省账面上的军费,就占到北洋政府军费的六分之一。这还不包括每次军阀混战盘剥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在1927年起的"黄金十年"里,"国民政府"的盘剥也成了常态,仅1933年11月这一个月,河南本地的棉纺营业税就涨了一倍。1934年,作为河南民族产业"拳头"的豫丰纱厂,因不堪盘剥几乎歇业……
  看过这繁华背后的惨景,就知民国时代郑州的高速发展,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几乎汗珠子摔八瓣。多少至今圈粉的"民国政坛风云人物",仅亏欠河南甚至亏欠郑州,就是太多太多。
  而到了悲壮的全面抗战时代,陇海铁路与京汉铁路在战乱里停运,繁华的郑州也就被断血,还成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前线,发展自然一落千丈。1944年,面对日军的垂死一击,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仓皇逃窜,上演了震惊世界的"豫湘桂大溃败",郑州也再次蒙受劫难,被凶残日军烧杀抢掠……
  经过了这几场浩劫,民国"黄金十年"郑州的繁华,当时也成了昨日烟云。1949年时的郑州,何止只有"700米长的水泥路面"?全市只有五所工厂和一千多职工,市区人口不到16万,全市二十多辆黄包车,连路灯都仅剩了44盏。当时河南民谣里的郑州,也不止是"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更是"马路不平,电灯不明"。这么一个烂摊子,怎么五年后就突然升级,变成河南的省会了?
  其实,在1952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报告里,就说得非常清楚:"郑州市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重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这不止是对郑州经济地位的正确认识,更是站起来的新中国,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的决心!
  而这个抉择,也成为了河南经济发展史,乃至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重要一步。在新中国早期,升级为省会的郑州,拥有了116个工业门类,形成了六大工业区。仅1958年"一五计划"结束时,郑州仅棉纺业的产值,就达到了14210万元,是1948年郑州市工业总产值的五十倍。从此高速发展的郑州,成了中原经济的火车头。
  而到了2018年,郑州市的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了615亿美元。著名的郑州航空港每年完成邮货量52.2万吨,打造出了一条"空中丝绸之路"。2020年,郑州的生产总值也达到了12003亿元,正式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看过这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的高速发展,就知这六十多年前的"换省会"抉择,有着怎样的意义。
  郑州的昨天与今天,特别是从"经济升级"到"城市升级"的全程,就是一面清楚的镜子。既照出了历史上多少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也足以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个传说中"繁华"的民国时代。且在认清之后,好好珍惜当下,把握明天。
  参考资料:《近代以来郑州崛起之动因分析》、《近代郑州城市的初步转型》、《探寻近代郑州功业的历史轨迹》、《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郑州古今》、《郑州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探析》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根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谢晓鹏教授的分析,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
  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两面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前商王朝曾建都于此,后来历朝历代多在此设立州县。京汉、陇海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由一个交通落后的中原小城一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位置适中和交通便利不仅为郑州的崛起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成为河南省在选择省会新址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比之下,开封位于河南省的东部,地理上偏离河南省的中部。在历史上,开封虽为七朝古都,并长期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郑州铁路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开封交通的相对劣势就更加凸显出来。加上开封地段黄河已成"悬河",河床高出市区许多,黄河的安全隐患始终无法摆脱。
  经济及政治因素
  郑州周围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土、耐火粘土、石灰岩等,其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以后,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是一座拥有5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并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动力成为省会迁郑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而开封境内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主,当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相对缺乏,加上黄河水患的严重威胁,所以,"一五"计划时期开封并未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重点建设城市。此外,当时在选择省会的时候,中央和河南省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就是要选一个最有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从各方面条件来看郑州最适宜作为省会,特别是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位置使郑州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广大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故此,河南省会自汴迁郑已势在必行。迁郑的过程
  1954年8月8日,河南省委初步确定了省直各单位搬迁的时间表。9月23日,省委决定省直机关分4批迁移。至10月底,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和部队机关的近7000名工作人员全部迁往郑州。
  10月14日,开封市举行欢送省领导机关迁郑大会,市长姜鑫致欢送词。
  10月30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一级群众团体由汴迁郑,从此,郑州这个新兴工业城市成为河南省的省会。11月3日晚,在郑州举行了省、市直属各机关及各界代表1400多人参加的联欢晚会。郑州市市长宋致和首先致词,接着,省政府主席吴芝圃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号召省直机关全体干部和郑州市的干群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建设新郑州、新河南,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至此,省会迁郑工作基本完成。省会迁郑的影响
  对河南省的影响
  省会迁郑是河南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河南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时省会迁移郑州后,对于密切省领导机关和全省各地的联系,加强对全省工作的领导,以及对于及时接受中央指示和接受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都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郑州已逐渐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它又直接联系着洛阳、新乡和焦作等地的工业建设。
  总之,省会迁郑后,河南省领导机关对全省的领导加强了,省会与全省各地及首都北京的联系更加便捷和密切了,河南省的整体发展和城市布局也更趋平衡与合理,全省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郑州市的影响
  省会迁郑后,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成为全省的政治中枢。对于郑州城市地位的变化及省会迁郑带给郑州市的重要影响。省会迁郑给郑州带来了一个最为有利的条件,就是能更及时地取得省委、省府、军区及其他省级领导机关的领导,也给郑州带来了和其他兄弟城市、兄弟地区经常联系、相互学习的机会。如果说铁路交会给郑州带来了发展和崛起的第一次重大机遇,那么省会迁郑则给郑州带来了第二次重大机遇,且这次机遇对郑州市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开封市的影响
  这次省会迁郑对开封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譬如城市人口的部分暂时减少、购买力有所降低,某些服务性行业营业暂时下降和某些劳动群众固定职业或临时收入受到某些影响等等。
  为使开封市不因省会迁郑而受太大影响,在省会迁郑的同时,中共郑州地委及专区一级机关由荥阳县迁往开封市。195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郑州专区改名开封专区,专员公署驻开封市。当时的开封专区下辖巩县、荥阳、新郑、密县、登封、中牟、开封、尉氏、通许、杞县、兰考等县,综合实力相当可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和"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开封迎来了又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楼上说的很详细,那只是个过程,其实省会迁郑的主要原因还是修京汉铁路引起的。按常理这条铁路从开封过黄河是条直线,距离最近,但当时如果从开封过黄河,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比较大,因为黄河开封段河面宽阔,河底松软不利于架桥,所以在清朝官员张之洞的建议下改在河面较窄,河床坚硬的邙山建桥,这才使郑州有机会成为交通枢纽,也就有了做省会的资本。
  郑州在1923年2月7日的工人大罢工的"策源地"这足以证明郑州在中华民国时期就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正因为郑州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与明显的区位优势,才促使了河南省府从开封迁往郑州,这一选择应该是正确的,郑州无疑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提起河南的省会,现在咱们都知道是郑州,然而郑州这座城市开始成为河南省的省会,其实也不过才六十多年的时间罢了。
  在这之前的千余年时光里,河南省省会的担当,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一直都是稳稳地落在开封,这座现今渐被世人所遗忘的古城身上。
  早在1951年,当河南省级领导机关决定,请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迁移省会之时,当时的郑州无论从工业、商业、农业哪个方面来看,基础设施薄弱的它,跟原省会开封都难以相提并论,甚至连一旁的洛阳都比不上。
  那么为何当时的决策者们,不惜耗费人力物力,非要坚持将省会由开封迁移到郑州去呢?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人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因素,地上悬河——黄河制约了开封未来的发展前景。
  开封地近汴水,相比关中、洛阳来讲,没有山河险要环绕,而五代、北宋的皇帝们当初之所以不顾四战之地的战略劣势,也要定都于此,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要借助京杭大运河的便利,支撑超大城市对物资、粮食的巨额需求。
  然而,人们享受这个位置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那就是这里同时还靠近黄河,而对于古代时期黄河的特点,大家也都知道,行动(河道)不稳定、脾气很暴躁(经常泛滥)。
  北宋时期,这问题刚开始还没凸显出来,因为十二世纪之前,黄河主要泛滥的地方是华北大平原的北部,河道迁徙的起点在开封以北,对开封城影响不大。
  但自打金军南下侵宋,利用黄河南行,开了黄河夺淮的新局面之后,开封附近便成为了黄河迁徙的新起点,黄河水患便频频出现在开封地区。
  而随着后来周边河床的不断淤积,黄河渐渐形成高于城市的悬河局面,也让附近的老百姓们,整日生活得提心吊胆。
  每次黄河泛滥,百姓生灵涂炭的同时,当时的统治者们也一直在寻思,开封这地方,是不是该降低一下地位了。
  早在道光二十一年之时,道光帝其实就动过迁徙省会的念头。
  当年,开封北十五里的张湾黄河大堤决口,河南、安徽五府二十三县受灾,泛滥的大水,更是一直围困了开封城,长达八个月之久。
  百万生灵,困于泽国,面对如此危机的情况,道光帝给当时的河南巡抚牛鉴下旨,令其筹备迁徙省会事宜,然而,在当地士绅、官员的集体反对、呼吁之下,同时朝廷也顾忌迁徙耗费巨大,最终迁徙之事,不了了之。
  然而,地势低洼的开封,自始至终并没有摆脱水患的威胁,这就使得新中国在考虑河南地域发展之时,对于这个中原核心的不安定因素,充满了担忧。
  从自然条件来看,黄河制约着开封的发展前景,开封未来不如郑州,也成为了当时决策者们的一个共识。其次,作为河南省会的开封,当时的情况其实并不咋地
  1938年日军侵华之时,花园口决堤事件之后,黄河之水从花园口倾泻而下,在苏、豫、皖形成了一个大的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
  当时人们形容黄泛区里的情形:
  "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来,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
  九年黄泛,给中原地区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重灾区开封。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来到开封,他健步走上了二十多米高的龙亭,手搭凉棚,极目眺望,看到了不远处的黄河大堤。
  毛主席对身边的人说:
  "来过开封的人都说这里风沙很大,这回我算是亲身领教了。远望黄河堤防是光秃秃的,铁塔周围也是光秃秃的,一出北城,沙丘比城墙还高,黄沙要把开封城吞没了。"
  正是开封当年,被黄河决堤所连累,使得周边环境恶化,渐渐失去了省会城市应有的风采,因此,当年国家才会在考虑城市规划发展之时,更加青睐于新兴的郑州。
  不过,让郑州最终取代开封的决定性因素,倒不仅仅是黄河的影响,毕竟经过水利治理,黄河水患这些年基本已经很少再听人提起了,环境恶化,通过足够的时间和人们的努力,也能够再次焕然一新。
  真正让决策者们下决心迁徙省会的因素是——郑州无可比拟的交通优势。铁路枢纽
  在清末时期,政府修筑京汉铁路之时,设计工程师们当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从哪儿跨越黄河天堑,按常理来讲,开封是河南省会,选择尉氏、朱仙镇到开封渡黄河到卫辉市,在合适不过。
  但现场勘察发现,黄河自郑州花园口往下,河道迁徙不定,而且黄河比开封市区高出近十米,若是在开封建设跨河大桥,未来黄河泛滥,势必有冲毁桥面的风险。
  因此,京汉铁路的路线,最终定在从许昌经长葛,新郑到郑州的路线。
  谁都没有料到,这一小小位置偏移,最终改变了河南的交通格局,也为未来河南省会的迁移埋下了伏笔。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南京,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的津浦线,是当时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线路,而京汉——粤汉铁路的地理位置,相比津浦线来讲,政治重要性要低很多。
  因此,这个时候的郑州虽然地处京汉、陇海交通枢纽,地段还没有好到让决策者想要迁移到这里的念头。
  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政府定都北京,这就使得京汉线,成为了贯通南北最重要的线路,作为这条铁路的黄金枢纽——郑州,除了经济上的便利之外,政治上也自然获益良多。
  1954年,时任河南省副主席的赵文甫就曾在留汴迁郑单位联席会议上讲话:
  "把省领导机关迁到郑州,其意义主要是为了领导便利,因为郑州地处本省交通中心,有京汉、陇海两铁路交叉点,除南阳外,均在铁路线上,这是较开封好的地方……这是迁郑的唯一目的。"
  当时在选择省会的时候,中央和河南省从政治方面考虑,就是要选一个最有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从各方面条件综合考量来看,郑州相比开封,作为省会要更加适宜一些。
  特别是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位置,可以使郑州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广大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非常便利。最后一个原因,时代的需要。
  共和国建立初期,国家建设重点在工业方面,相比矿产较为匮乏、农副产品为主的开封,矿产资源丰富的郑州显然更占优势。
  在当时工业优先的思路之下,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城市自然要比一个饱受黄泛区侵害的老省会,要吸引人的多。
  因此"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 9 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推动,最终也成为了河南省会向郑州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1954年10 月 30 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一级群众团体由汴迁郑,从此,郑州这个新兴工业城市便最终成为了河南省的新省会。
  1,地理位置上偏东,这一方面影响稍微弱一点
  2,最主要还是经济上,在经济上开封一直依靠旅游和农业带动经济发展。在当时处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一方面开封没有矿产,第二再把矿山运到开封再运出去势必增加成本,而且当时正在发展铁炉的时候,当时的矿山大部分集中在郑州周边的地方,把郑州作为交通的运输枢纽最合适。
  3,开封不安全,发洪水时候开封最先被淹掉
  郑州这座省会城市,号称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重点中心城市。
  郑州的建设发展,最先得益于京汉陇海铁路的建设。地处中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枢纽中心。郑州以后的发展还要以交通为中心,促进商贸物流各行各业的发展。买全球卖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城。
  郑州市是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城市。相比周边的开封洛阳,这些古老文化历史城市,年轻和交通最大的地域优势。最初的十字交通枢纽,现在已经建设成米字型高铁网中心。特别是国家战略的航空港城,内陆唯一的保税区电子商务口岸。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带动了物流业的飞速发展。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开封洛阳所不具备的。
  当初省会城市从开封落户郑州,就是这些主要原因。
  当年河南有十个专区108个县,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省。开封是历史文化旅游城市,不适宜进行大的经济建设。而洛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有文明全国的十大工厂。发展工业是洛阳的目标。
  交通地理优势是郑州显现出来,当被国家建设为最大的铁路局。辖下有西安洛阳武汉襄樊太原等六大分局。亚洲最大的编组站和货车东站,最繁忙的火车客运站。现在又新建火车东站和南站,都是国家特等级的大客车站。可以说郑州市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名副其实的铁老大。
  这就是郑州成为省会的主要原因。
  当时主要是开封是古都,开封下面埋着八个开封,地下文物太多,这点大大的限制了开封的发展,地铁,高层建筑都没法建设,所以开封的发展就受局限了。而洛阳个人感觉,地理位置明显不如郑州,郑州扼守京广线,107过道,国家大动脉,位置比洛阳强得多啊。
  如果不是两条铁路,怎么也轮不到郑州当河南省省会。我更希望开封做河南省会。就因为铁路,使郑州地位上了天,当了省会。当省会就有权利了,拼命挤压其他省内城市的空间,把不属于郑州都抢来当郑州的东西,比如所谓的"古都"。变成省内第一的城市,开始不满足于在省内当第一了,就想挤出去。第一步想在中部地区当老大。2005年只比中部老大武汉少650亿元GDP,当年郑州的媒体和普通老百姓天天在叫,超过武汉指日可待!只是技不如人,追了11年到2016年年底,郑州比武汉差了4000多亿。连原来比郑州差的长沙也超过了1500亿。这个差距都这么大了,但还有一些郑州吹牛B的家伙仍不服气,继续在吹郑州潜力巨大,说未来五年将是中部第一,……可能吗?现在郑州作为河南省的中心,不要总跟河南以外的地方刷存在感,没有用的!郑州经济实力全国才第18名,全国范围之内不是只有郑州在发展的,其他地区都停着等郑州追上来吗?

武则天和狄仁杰是什么关系?狄仁杰遗物中发现纸条,揭开两人关系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从古至今,有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缺的或许只是一个伯乐,伯乐对于千里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却是伯乐很难遇到,有许多人一生都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没被评为威震华夏?夏侯渊被斩杀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公元218年七月,刘备倾巢而出,率蜀地所有兵力攻打汉中。但夏侯渊早有防备,将刘备堵在阳平关下约半年之久。就在刘备苦于无法进入汉中时,又一个不利消息传会昌战役,陈赓受伤佯死,黄埔同学装作没发现,踢了他一脚后走开图片来自网络要论人间惨剧,莫过于曾经亲如兄弟的同学在战场上捉对厮杀,可这一幕却在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的会昌战役中发生了。黄埔军校本是国共两党心血的结晶,虽然后来因为蒋介唐宣宗的错误让大唐走向末路唐宣宗晚年中了风毒,风毒指与所居处潮湿低下有关的致病因素。唐宣宗早年受到唐武宗迫害,曾以游方僧人的身份流浪江湖,风餐露宿,生活条件恶劣,估计晚年的此病与他早年经历坎坷有关系。于是下易中天韩信走上绝路,犯了什么错误?汉初元年,楚汉两军在中原大地拉开了历时五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由于刘邦的知人善任,韩信的才华横溢,君臣携手打败了项羽,创立了大汉王朝。韩信也因为功高盖世,先被刘邦封为齐王,后被封宋朝工资是大明几十倍,大明朝为什么穷?朱元璋干的好事!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对历史朝代这样的总结烈商礼周暴秦强汉士晋盛唐富宋刚明奴清,刚明就是因为明朝奉行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明朝表现了少有的骨气和脊梁,但是笔者认为明朝还有一个称呼更9个唐朝小段子,人生百态,鱼目混杂!文章配图唐朝绘画壁画9个唐朝小段子,鱼目混杂。01hr最令人舒服的进贡开元末年,唐玄宗由之前的励精图治,变为贪图享乐,整天不干正事,与嫔妃们打成一片。那么多嫔妃,幸谁好呢?一个一个1955年首次授衔的中尉军官离休前都有哪些待遇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的中尉军官有14万人之多。能授予中尉军衔的都是连级干部,都是经过战争洗礼的青年干部。老一点的同志有抗战后期参军的,年轻一点的也都是解放战争的亲历者。当年,他史记里,为什么卫青霍去病与李广的待遇有明显差别?司马迁因为著史记而名垂青史,史记也不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赞誉,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历史财富。但我们读史记时也许感觉到,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战神般人物的存在,在司马迁先生那里,其毛主席嗜茶,尤爱隔夜浓茶,自用茶杯与客人用杯只有一处差别伟人毛主席的事迹大家肯定都烂熟于心了,关于他的嗜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无非就是爱抽烟。他的老对手蒋介石曾经说过他嗜烟如命,手指一缕,绵绵不断。可见主席也是个老烟民了。可有谁知道,毛主新疆,青海和内蒙阿拉善的蒙古人是卫拉特蒙古的后代吗?这个问题不错。从历史上看,现在生活在新疆青海套西的蒙古族大部分确实是卫拉特蒙古的后裔。但是也有少部分不是,由于历史矛盾和清廷的政策等原因,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部分也会驻于新疆,成为
魏其侯窦婴一手好牌为何打出腰斩?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能够被司马迁特地写入史记,应该会有他的过人之处,于是笔者在看魏其侯列传的时候,就好好琢磨了一下,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兄弟的一生每日一学党史学习教育(二百三十五)党史知识问答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牺牲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是()。A。施洋B。顾正红C。林祥谦D。邓拓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C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时的党代表是()。A。孙中古代宫女走出宫门后,为何有些人都不能生育?古代能出宫的宫女,大多不能生育。原因很多,有几个难以启齿。明清时期,根本没人愿意娶宫女,倒是有很多人抢着要,因为有别的用处。宫女待遇最好的是明朝,不少已经出宫的宫女,哭着喊着也要回秦晋之好的由来这个典故与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有关。话说秦穆公在位以后一直没娶正宫,后来就到晋国那里提亲,想娶当时的晋国领导人晋献公的大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晋国的领导人晋文公重耳的同父异母的大姐。于是秘密王子,一个被王室藏起来的小王子约翰查理弗朗西斯约翰是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小儿子,13岁的时候被病魔夺走生命。虽然非常可惜,但小王子既有自闭症,也患有癫痫,早夭并不是多么稀奇。但他大哥爱德华八世的一段话,却将这个孩子的死掀到了风女红军西征祁连山产子,寻求民团大队长收养,都经历哪些波折?西征红军女俘的儿子和他的养父养母1937年初,西路军兵败祁连山,在苍茫雪山,无数西路军将士惨遭杀害,还有无数女红军或被俘或被杀害,更让人痛心的是,还有很多红军后代因无暇照顾被送给当1955年,一名村妇听闻军队授衔,泪流满面,失踪26年丈夫竟成上将不知道什么时候,历史的兴衰变化成为了现代人口中的一种成功学。这种想法真的太错了。因为他们低估了历史,真实的历史残酷地难以想象,即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杨至成又如何,依旧是妻离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是谁干的?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是谁干的?是董卓还是曹操,被挟的天子是哪位皇帝?有人说其实曹操应该是挟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并不是首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国总统胡佛的苦难童年胡佛美国总统的苦难童年1年月1日,胡佛出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一个农村里。他的家庭极为贫寒,父亲是一个铁匠,专以修理机器与贩卖家具为职业,辛苦一生,也没有挣到几个钱。胡佛的童年生活,根因为苏联不存在,所以我才怀念他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的祭日,再过不久就是圣诞节了,可能大多数人想到圣诞节都会是非常浪漫的景象,但是在30年前的圣诞节,苏联却给整个西方送上了一份最好的圣诞节礼物,当苏联红旗从克里一代伟人与一代报人毛泽东与李抱一民国往事一代伟人与一代报人毛泽东与李抱一民国往事文刘浩锋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上,湘军灿若星河,人物叠出。毛泽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英雄与革命领袖。他在追求真理与创建新中国的革命征途中结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