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传言唐玄宗曾一日杀三子,是什么原因?

  这不是传闻,而是确有其事。一日杀三子,实在太过于残忍了,李隆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既绝情又深情。杀害皇子前的后位争夺站
  三个皇子被杀,说到底还是与一个女人有关。
  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是王皇后,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娶了王氏为妻,当时王氏的父亲王仁皎只是一个五品的武将。
  武将之后大多有胆有识,王皇后和她的双胞胎哥哥也不例外。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和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兄妹俩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李隆基很是感激,所以即位后非常照顾岳父一家,也立了王氏为后。
  然而,后宫女性要想长期得宠,不仅要有才华和颜值,更要有孩子,这样地位才有保障,可是王皇后啥也没有,没几年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了,最让王皇后感到危险的是,李隆基爱上了武则天的侄孙女、也就是李隆基的表妹武氏。
  武氏的父亲恒安王武攸止很早就过世了,按照当时的惯例,武氏被接到了宫中抚养。这样一来,她就和李隆基成为了青梅竹马,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李隆基再次回宫后,就喜欢上了武氏,据《旧唐书》记载,李隆基是这样评价武氏的:
  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
  简单来说就是武氏这个人性格好有知书达理,再加上武家的基因优秀,武氏肯定长得很漂亮,而且她和武则天一样,都非常有手段。她的出现,给了王皇后很大的压力,否则李隆基也不会动了废后的心思。
  可是废后一向是大事,李隆基虽然有心,但是却很难办到,因为王皇后为人很好,后宫里的人都很喜欢这个皇后,所以李隆基也挑不出王皇后的缺点,他只好找宠臣姜皎来商量此事。
  谁知姜皎却把这事告诉了王皇后的家人,李隆基一气之下就杀了姜皎。王皇后在后宫知道此事后,颇为恐慌,为了自保,她只能向李隆基打出了感情牌,据《新唐书》记载,王皇后是这样做的:
  承间泣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
  阿忠是王皇后父亲的小名,这句话的意思是,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以后他会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可是岳父仍然很疼爱他。李隆基过生日时,岳父没钱为他庆生,就把衣服给典当了,为女婿买了一斗面来为他庆生。
  多情的李隆基听了这话后,就想起了以前的那段日子,便动了恻隐之心,就不在提废后一事了,王皇后也安稳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可是皇后一家仍觉得不踏实,于是他们做了一件事,为李隆基的废后提供了把柄。
  李隆基的大舅哥兼妹夫王守一认为,妹妹之所以失宠,主要是因为没有孩子,为了求子,他替妹妹施行了厌胜之术。
  古人迷信,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忌讳厌胜之术,王守一不会不明白,所以他肯定偷偷地做了这件事。然而事情还是泄露了,他被赐死了,王皇后也被废了,三个月后就去世了。
  王皇后被废,武氏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这件事很有可能就是被武氏透露给了李隆基。
  王皇后刚被废,李隆基便要立武氏为后,群臣皆反对,理由就是武则天家族的人不能当皇后,李隆基遂打消了这个念头,就给了武氏仅次于皇后的头衔,惠妃。
  御史潘好礼还给出了一个不能立武氏为妃,据《新唐书》记载,他是这样说的:
  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古人所以谏其渐者,有以也!
  潘好礼确实有远见卓识。此时的武惠妃与皇后之位失之交臂,她便想为自己的儿子谋求太子之位,然后此时的太子李瑛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为了扫清障碍,那她只能除掉李瑛。武惠妃的阴谋
  武惠妃也是个可怜人,自从她被李隆基纳为妃子后,一连生了二子一女都夭折了,夫妻二人伤心坏了,等到第三个儿子李瑁出生时,两口子不敢抚养了,就把他送到了李隆基的哥哥宁王那里生活。
  开元12年,王皇后被废。开元13年,7岁的李瑁就被接回了宫。开元14年的时候,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去世了,并且同年李隆基就要立武惠妃为后,幸亏有群臣反对,否则李瑛的太子之位就保不住了。
  然而让李瑛没想到的是,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
  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长大后,武惠妃为她物色了弘农杨氏出身的杨洄,杨洄是唐中宗与韦后的外孙,背景很好,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帮助岳母来打压太子李瑛。
  只有一个杨洄还不够,武惠妃又与奸臣李林甫联手,她负责在后宫讨好李隆基,杨洄负责获取李瑛的情报,李林甫负责在外廷为李瑁说好话。
  没多久,李瑛终于被杨洄找到了把柄,他对武惠妃说:"太子和他的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人经常一起数落皇帝的不是,他们认为皇帝有了武惠妃以后,就冷落了他们的母亲。"
  武惠妃一看机会来了,就哭着跑去向李隆基添油加醋道:"太子一直对我心怀不满,现在他竟然勾结他的两个弟弟来企图谋害我!"
  李隆基深爱武惠妃,却冷落了其他人,这本来就是他的过错,他却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再加上历代的皇帝都很猜忌太子,于是李隆基一气之下,便要废了太子。
  此时唐玄宗的宰相是张九龄,刚正不阿的他断然反对,并表示太子的废立是大事,不可轻易做决定,李隆基只好作罢。
  这下武惠妃着急了,他派宦官牛贵儿去买通张九龄。张九龄便交好此事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终于有所悔悟了,所以张九龄被免官前,李瑛一直都很安全。
  不幸的是,开元24年年底,张九龄被李林甫赶走了,李林甫接替了宰相一职。
  张九龄刚离开没多久,李隆基便开始准备废掉太子。至于原因吗,《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杨洄诬陷李瑛与两个弟弟图谋不轨。
  《新唐书》则记载,武惠妃假称宫里有盗贼,就请太子进宫捉拿。太子和两个弟弟带兵进宫后,正好被李隆基看到了,他认为儿子们图谋不轨,就把他们给废了。
  《新唐书》的内容令人生疑,武惠妃本就与太子不和,太子怎么可能傻到亲自带兵去为武惠妃捉贼,这不是落人口实吗。
  所以李隆基很有可能是再一次听信了武惠妃的馋言,当他询问宰相李林甫的意见时,李林甫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
  李隆基一听就明白了,他将三个儿子都贬为了庶人,并且流放。当三个皇子到达了城东驿的时候,就接到了赐死的命令。
  李隆基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与武惠妃脱不了干系。三个皇子死后,武惠妃病倒了,她总是能看到这三个人的鬼魂。武惠妃有武则天的智慧,却没有武则天那样强大的内心,她竟然被活活吓死了。
  结语:武惠妃一死,就再也没有人帮助李瑁了,李隆基听从了高力士的建议,立了第三子李屿为太子,即后来的唐肃宗。
  不仅如此,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闷闷不乐,就纳了李瑁的妃子,这个妃子就是杨玉环,是武惠妃生前亲自为李瑁挑选的妻子。
  武惠妃做了这么多努力,最后却是替他人做嫁衣裳。
  被杀的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没有皇帝的首肯,没有人能杀得了这三位王子,其实这三位就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给处死了。
  一:唐玄宗李隆基为何想要换掉太子李瑛?
  唐玄宗上位之后,立发妻王氏为后,但王皇后没有儿子。因此赵丽妃的儿子李瑛便被立为太子,而鄂王李据的母亲是皇甫德仪,光王李据的母亲是刘才人。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李隆基本人风流好色,赵丽妃年经渐老,慢慢地不受宠爱了,而武惠妃年轻漂亮,慢慢地她得到了李隆其的欢心。武惠妃趁着受到宠爱的机会,便经常蛊惑李隆基要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并且还经常在李隆基的耳边说太子李瑛的坏话。
  这枕头风一吹起来,便是绵绵不绝,于是李隆基便起了"换太子"的心思,这是史书记载的说法。
  但我们一沉思就会发现,李隆基也算是一代英明神武的君主,他后来确实是怠政了,但并不能说他就老糊途了。其实,换掉太子对李隆基也有利,因为换掉太子,不仅可以敲掉太子的势力,因为太子的势力大,保不准"玄武门事件"会再次发生。
  (唐玄宗和武惠妃)
  大唐开国百年,每一任皇帝无不踏着鲜血上位,这成了李唐皇室的宿命。李世民诛杀兄弟,逼父亲退位;李隆基也一手发动了"唐隆政变"、"先天政变",诛杀韦皇后,斩太平公主,然后逼父亲退位,逼长兄让位,用冷酷无情铺就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帝王之路。
  因此,换掉太子瑛,既符合李隆基的利益,又能博得爱妃一笑,何乐而不为呢?
  二:想换掉太子李瑛,必须先敲掉太子的外援张九龄。
  公元735年,李隆基提出了要换掉太子李瑛,结果遭到了贤相张九龄的极力反对。对于李隆基这种随心所欲的作法,张九龄可谓是痛心疾首,他大力反对,而张九龄在国家大事面前的这种毫不妥协的态度,最终也惹怒了李隆基,于是李隆基便有了换相的心思。
  (贤相张九龄)
  换相和换太子是一而二,二合一的事情,想要换掉太子,就要敲掉太子的外援,即张九龄。而换掉张九龄之后,那以后朝堂上更没有人可以反对皇帝了,皇权又可以得到伸张。再加上这个时候的李隆基早就开始放羊在"开元盛世"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了,他已经不需要张九龄,他更需要一个听话的宰相。
  这个时候,李林甫出现了。他以"保护寿王李瑁"为由,搭上了武惠妃这条线,并且以"换太子是帝王家事"等等话语进行政治投机,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
  开元二十三年,即735年,李林甫拜相。736年,李林甫向李隆基进谗言,张九龄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而失去了张九龄保护的太子李瑛,从此之后就要独力面对武惠妃和李林甫的算计了。
  (李林甫)
  三:太子李瑛被杀,太子同党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样被杀。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的一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接到了"进宫捕捉盗贼"的命令,而向他们们传递这个信息的人称,"宫中有贼人欲行刺皇上,威胁到了皇上的生命安,让他们立即带兵进宫"。
  于是,这三兄弟不辨真假地带兵入宫,然而却中了武惠妃的计谋,被以"带兵入宫,谋逆篡位"的罪名拿下,然后被贬为庶人,送入大牢。跟着李林甫向李隆基进谗言,就这样这三兄弟最后都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而这一年,武惠妃也死了,到738年,太子之位最终却由李亨拿下,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隆基仍在玩平衡的戏码,从后来他一遍遍地收拾李亨看出,其意思也很明白,当了太子就老老实实的,别想发展什么势力了,好好地等着朕百年之后,再来继承大位吧!
  (唐玄宗、故太子瑛、唐肃宗李亨)
  四:太子李瑛被杀是因为他能威胁到李隆基的帝位。
  在唐朝,太子既立,那么太子是可以开府的,太子府即东宫,一旦"开府",那么就说明太子就能合乎法理地招收人才和扩充自己的力量。当年的李世民,也是因为"开府",然后势力大增,最后以一"将军幕府"的力量,就可以取代满朝公卿,最终坐上了皇位。
  唐朝东宫的大致结构为:设太师、太傅、太保和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均为太子导师。设太子宾客作为太子侍从官,设詹事府总管东宫官吏和政事;设左春坊负责侍从规谏;设右春坊负责文书启奏。具体有崇文馆、司经局、典膳局、药藏局、内直局、典设局和官门局等等,这就相当于中书、门下、尚书六部,也算是一个小朝廷了。而在文官系统之外,东宫还仿照十六卫建制设有十率府军队,各设率一人,副率一至二人统管,下辖一定数量的府兵,作为太子的禁卫部队。
  (东宫文武官员)
  东宫,其实就是一个小朝迁,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虽然古代王朝都是这么一个模式,但谁叫李世民开了个坏头呢?因此,防备太子,就成了唐朝皇帝心中的噩梦。
  天家无亲情啊,如果仅仅是把太子贬为庶人,那东宫旧臣肯定会奔走相救,而这些东宫旧臣,一般都是由世家贵族子弟充当,想要将他们一一屠戮,那问题将会更严重。那最后只剩下一条路了——处死太子李瑛等人,然后把罪过全部推到李林甫的身上就好了。
  文——千古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是一个为了权力,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主。在神龙政变的时候,为了把父亲扶上皇位,他杀掉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一个是他的婶娘,一个是他的堂妹。
  在先天政变的时候,他为了独掌大权,杀掉了亲姑姑太平公主,这是他昔日的政治伙伴。为了得到军队拥护,在马嵬坡又逼死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杨贵妃。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唐玄宗为了权力,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而且是一口气杀三个的那种,就问你服不服气。
  武惠妃想要把寿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所以给太子李瑛设局。
  唐玄宗的长子李琮打猎的时候毁了容,所以错过了太子之位。所以唐玄宗的第一个太子是他的次子李瑛。
  开元三年李瑛就被封为了太子,可是唐玄宗是个长寿的皇帝,这就很尴尬了。自古长寿皇帝的太子,都没什么好下场。比如说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康熙的太子胤礽等等。
  因此李瑛也别想能捞着什么好处,他安分守己地做了二十来年太子。等到武惠妃得到唐玄宗宠幸的时候,局面发生了变化。
  武惠妃一口气给唐玄宗生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而且唐玄宗的原配王皇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因此被废为庶人。武惠妃就俨然成为了后宫最重要的女人。
  得到宠爱的武惠妃,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所以她必须要对李瑛动点心思才行。当时她的前两个儿子已经早逝,寿王李瑁是她活着的儿子里最有出息也是最年长的,因此武惠妃希望把寿王李瑁扶植为太子。
  为此武惠妃便给太子李瑛设了一个局,开元25年,已经做了22年太子的李瑛连同兄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武惠妃召入宫中,理由是宫中有盗贼,让他们来拿贼。
  等到他们穿着铠甲带着士兵入宫以后,武惠妃却跑到唐玄宗那边诬告李瑛等三人要造反,而且已经带着士兵闯入宫中了。
  唐玄宗联想起了过去一系列政变的往事,心里完全没底,彻底相信了武惠妃的话,所以就把这三个人给抓了。
  二十五年,洄复构瑛、瑶、琚与妃之兄薛锈异谋。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使中人视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议,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新唐书》
  此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等三人,都被唐玄宗废为庶人,不久之后在武惠妃添油加醋之下,这三人都被唐玄宗给赐死了。
  没办法,唐朝父子兄弟结仇的政变实在是太多了。
  唐太宗李世民给唐朝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因为他的皇位是篡位得来的。他诛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全家,又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才得到了皇位。
  此后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也打算模仿李世民,选择带兵作乱,结果兵败被李世民废为庶人囚禁了起来。
  唐高宗李治被自己的老婆给架空了,武则天被自己的儿子李显给逼迫退位了。唐睿宗李旦的皇位,也是迫于无奈禅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很显然唐朝初年的这些皇族之间,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融洽。他们为了权力可以父子相争,可以夫妻反目。
  况且唐玄宗本人也经历了很多政变,他是感同身受的。所以当得知儿子李瑛等三人造反的时候,他似乎想都没有想,就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后来唐玄宗的遭遇,的确是印证了这一点。他的干儿子安禄山,在唐玄宗无比信任的情况下,果然选择造反。他的亲儿子李亨,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提前登基,架空了唐玄宗。
  因此,我们没办法说唐玄宗到底有没有做错这件事。怪只怪李瑛这个人没有脑子,穿着甲胄带兵进入宫中,是个人都会觉得他们在造反。如果唐玄宗没有及时制止的话,或许一场新的政变还真的就这么酿成了。
  一件尴尬的事情,让武惠妃没有得偿所愿。
  武惠妃入宫以后,真的是宠冠后宫,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瞬间就失去了宠幸。开元14年34岁的赵丽妃去世,太子李瑛从此失去了保护伞。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子李瑛的地位就已经受到了威胁,因为武惠妃能生啊,生了4个儿子都对李瑛的地位有威胁。
  在李瑛被赐死以后,武惠妃还想着把寿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可惜她的命也薄,可能是因为坏事做多了,因此她在同一年也去世了。
  这么一来寿王李瑁也就没有了保护伞,但是这不是他无法成为太子的理由。真正让寿王李瑁无法成为太子的原因,是杨玉环这个人。
  当年武惠妃还活着的时候,邀请唐玄宗一起,给寿王李瑁赐婚,将杨玉环嫁给了李瑁。此后李瑁和杨玉环幸福地生活了6年时间。
  在武惠妃死了以后,百无聊赖的唐玄宗想起了杨玉环的美色,便想了个办法把杨玉环给弄到了道观做道士,没多久就弄进宫成了杨贵妃。
  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新唐书》
  父亲抢了儿子的老婆,还是明媒正娶的正妻,这在唐朝也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了。因此李瑁心里当然很不爽,可惜哥哥李瑛等人的例子在这里,他只能选择接受。估计武惠妃知道了,得再死一次。
  因此可以断定,自从唐玄宗纳了杨贵妃以后,李瑁就跟太子之位彻底绝缘了。因为唐玄宗担心以后李瑁会打击报复自己,这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李瑛的死,也怪他自己没脑子。
  李瑛这个太子是做得太安逸了,周围又没什么文臣武将指点他,赵丽妃的外戚势力也不大,因此李瑛根本就属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既然如此,这件事也只有李瑛和李瑶、李琚三兄弟在策划这件事。他们认为法不责众,带兵入宫是权宜之计,所以才会大胆这么做。
  可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可不会怜惜三个儿子的性命,相比较而言,还是权力重要得多。毕竟儿子可以再生,可权力丢了就很难回来了。唐玄宗有37个儿子和29个女儿,杀了3个他真的不心疼。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这可不是传言,而是真实的历史,被称为"三庶人"事件。三个皇子一日被杀,因为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容不下他们。
  玄宗杀掉的三个儿子是第二子太子李瑛(生母赵丽妃)、第五子鄂王李瑶(生母皇甫德仪)、第八子光王李琚(生母刘才人)。玄宗李隆基正妻王皇后无子,而长子李琮传说小时候被野兽抓伤了脸毁容,不适合继承大统,所以太子之位归于次子李瑛。早年,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都比较得宠,三个儿子也颇受玄宗宠爱。但是后来,武惠妃得宠,玄宗甚至为她废掉了结发之妻王皇后。三个妃嫔也渐渐失宠,而武惠妃之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杨贵妃前夫)越发受到玄宗宠爱,三个皇子慢慢失去了原有的父爱。
  共同的命运让三个皇子结成"同盟",但他们没有做什么,而是整天聚在一起互倒苦水,怨天尤人。期间自然说出了不少骂武惠妃的话,谁知隔墙有耳,开元二十四年冬,此事被驸马都尉杨洄(武惠妃的女婿)知道了,报告给了武惠妃。武惠妃借此机会立刻发难,向玄宗哭诉太子三人要加害他们母子,甚至咒骂玄宗。武惠妃的目的当然是希望玄宗能因此废太子,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成为新的储君。
  (张九龄)
  玄宗果然大怒,准备废掉三人,但被时任中书令(首席宰相)的张九龄阻拦。他坚持认为三个皇子没有大错,断不能听信后宫之言废立储君,动摇国本。加上武惠妃走了一步昏招,居然派人去找张九龄表示只要帮忙废太子就能长保富贵。张九龄怒斥来使,还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了玄宗,玄宗对武惠妃的行为大为不满。第一次废黜太子计划不了了之。
  (李林甫)
  但是,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局势发生了变化。张九龄在政治斗争中败给了同在宰相班子中的奸相李林甫。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成为首席宰相,并设计将张九龄逐出京城。而李林甫当年谋求入相时就走了武惠妃的门路,自然投桃报李,愿意帮助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夺下太子之位,并且希望由此获得"定策之功",从而永保权势。
  于是,武惠妃指示杨洄再次上奏弹劾三皇子,不仅告他们心怀怨望,还称太子与太子妃的哥哥薛锈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玄宗李隆基自己就是政变上台的,对此自然特别敏感。加上张九龄去职,李林甫扇风,对此更是宁可信其有。终于在四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张九龄离开长安的第二天废三个皇子为庶人,薛锈流放岭南。旋即又下第二道诏书,将三个皇子和薛锈全部赐死。因为三个皇子都被废为庶人了,所以此事被称为三庶人事件。
  三个皇子被杀,但此事并未就此终结。原本寿王李瑁入主东宫似乎已是板上钉钉。谁知武惠妃居然经常梦见三个皇子索命,逐渐精神失常,最后惊惧而死。没有了武惠妃,玄宗对李瑁的宠爱也减少了。李林甫虽极力主张立李瑁为新太子,但玄宗权衡再三,认为李瑁实在太年轻,最终选择了第三子忠王李玙(后改名李亨)为新太子。而李林甫由于之前一直支持李瑁,所以不可避免的与新太子李亨结下了梁子,就干脆一条道走到黑,此后的岁月一直想方设法攻击李亨,希望另立太子。甚至李林甫死后,继任的杨国忠也继续对太子进行各种陷害,以致李亨惶惶不可终日,多亏李隆基晚年不想重蹈杀三子的覆辙才没有再废太子。李瑁没有了母亲的庇护,缺少了父亲的宠爱,最后竟被夺走了自己的寿王妃杨玉环。最终安史之乱爆发后,在马嵬驿,士兵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李亨脱离李隆基掌控,自行登基。这件事才算真正画上了句号。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并非坊间传言,而是实有其事。
  唐玄宗即位,原配王有荣被册封为后,然无子嗣。唐玄宗欲立与刘华妃所生之庶长子李琮为太子,又因其打猎时被猎物破相而作罢,遂立与赵丽妃所生之次子李瑛为太子。
  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使尽浑身解数,终于获得唐玄宗专宠,为其生下含寿王李瑁在内的四子三女。赵丽妃(李瑛母)、皇甫德仪(李瑶母)、刘才人(李琚母)渐遭冷落,致使儿子亦失唐玄宗欢心。三个皇子同病相怜,常扎堆儿怒骂武惠妃,被武惠妃女婿探知后密报岳母。
  武惠妃正挖空心思欲以其子李瑁取代李瑛入东宫,闻报当即吹枕边风,诬告太子李瑛欲结党加害其母子。唐玄宗龙颜大怒,欲处置三子,因宰相张九龄力谏而作罢。不久,李瑛索要两千兵甲一事被告发,张九龄再次力保,方化险为夷。
  奸相李林甫在武惠妃力挺下,将张九龄挤出朝廷,又与武惠妃合谋算计三皇子。《新唐书》载:武惠妃以皇宫突现盗贼为由,令三皇子带兵入宫护驾。三皇子中计,如同林冲带刀闯白虎节堂般全副武装闯入皇宫。武惠妃趁机告三皇子欲逼宫。唐玄宗得知三皇子果然武装入宫,大怒,逮捕三子并当日贬为庶人,又召群臣商议如何处置。李林甫心怀叵测阴阳怪气道:"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唐玄宗因无人替三子求情,遂于半月后将三皇子同日赐死,是为"一日杀三子"。
  古时,在权力面前,骨肉相残司空见惯!这正是人性的悲哀!
  唐玄宗李隆基曾深为宠爱的武惠妃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进宫,然后又说宫中有盗贼,故而太子、鄂王、光王被押入宫中,之后武惠妃又对唐玄宗说太子、光王、鄂王三人要兵变作乱,现在已经杀到宫中了,唐玄宗因此非常生气,于是立马抓住三人。
  而没过多久,他们三人不仅皆被废为庶人,而且又都被赐死。而在民间人们则知道他们三人是冤枉的,他们三人则被称为三庶人。
  那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什么原因呢?
  太子、鄂王、光王三人被杀的起因就是李瑛是太子。当时唐玄宗宠爱的是武惠妃。武惠妃当时的地位在宫中可谓是非常尊贵,她有一子就是寿王李瑁,所以武惠妃就想让李瑁做太子。
  但是李瑛的太子之位不废、不除去李瑛,李瑁就不能做太子。当时不仅有太子,还有光王、鄂王是竞争对手,所以武惠妃就诬陷攻击他们三人,说他们兵变作乱,
  自来皇权之争是残酷的,不管是父子、还是兄弟,李隆基做了皇帝多年,他很在意这个皇位,同时李隆基曾经经历了不止一次的兵变之事,所以李隆基对兵变是深痛欲绝的。
  与其说李隆基是对兵变深痛欲绝,不如说是对皇位的看重,是皇权、地位之争。他们三人若真的如武惠妃所说的兵变,就是威胁到了唐玄宗自己。当有人威胁到皇帝的地位时,皇帝则不会手软,因为在帝王之家,皇权、皇位才是重要的。
  所以当武惠妃说他们三人兵变已经杀到宫中时,这已经对唐玄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唐玄宗为了皇位,所以就导致他三个孩子的悲惨结局,当然后来在唐肃宗为帝后,李瑛的太子之位则得以恢复。
  之前笔者写石虎虐杀儿子全家时,就曾有朋友留言表示不服:这算啥,唐玄宗还一天杀三子呢!
  确实有这么回事,但俩人的情况有些不一样。石虎的俩儿子手足相残,太子石宣暗杀了石韬。于是暴怒的石虎虐杀石宣,一是出于泄愤,毕竟石韬最受宠;二是为了杀一儆百、整顿秩序。
  而李隆基一天干掉包括太子在内的仨儿子,则是朝堂权力斗争的结果。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用来形容古代的帝王们最合适不过了。绝对权力的腐蚀下,无论年轻时有多么励精图治,到了晚年大多都会掉链子,更别说李隆基这种帝N代了。
  李隆基是历史上著名的有为君主,但他有两个明显的短板:
  第一,他跟之前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不一样,是一位完全通过宫廷政变(而且还是连续两次)夺取权位、并且建立了盛世的帝王,所以他特别擅长搞权力制衡,政治警惕性极高,尤其精于防备别人搞针对自己的宫廷政变;
  其二,为人过于"潇洒",或者说风流。你以为他只是宠爱杨贵妃?人家的后宫一共有佳丽四万(包括宫女),亲生儿女60个;在杨贵妃之前,武惠妃也是集"数万宠爱于一身"。
  而李隆基一日杀三子,就是这两大特点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李隆基还在当临淄王的时候,宠爱的是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三位,三佳丽分别生下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鉴于当时李氏宗室在武则天的淫威下夹起尾巴做人,这几个老婆跟李隆基,算是"贫贱夫妻"了。
  不过当上皇帝后,能够掌控的资源那就丰富太多了,才色过人的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迅速成了李隆基的心头好,往日的贫贱夫妻之情早已被抛诸脑后;同时,爱屋及乌,武氏所生的寿王李瑁(即杨贵妃的原配丈夫),也成了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子,史书称:"宠冠诸子"。
  这么一来,李瑛、李瑶、李琚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哥几个时不时私下聚会,对于自己以及母亲受冷落的处境,免不了发发闹骚、互相安慰一番。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武惠妃太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了,毕竟母凭子贵嘛。为此她特意拉帮结派、物色爪牙,专门挑太子等人的刺,其中就有驸马都尉杨洄。
  为了自己日后的富贵,杨驸马那可是不遗余力,他到处收集三位王子的小过失,然后添油加醋向武惠妃汇报。
  而武惠妃则以此找李隆基告状:"太子拉帮结派,想要谋害我和寿王,而且还很不客气的指责圣上的不是。"这一年是公元736年。
  李隆基最排斥的,就是拉帮结派,何况是太子及藩王。毕竟他自己,以及初唐的玄武门事变,都是血淋林的教训。他立即召集宰相们,商讨废除三位皇子的事宜。
  宰相里幸亏有大文豪张九龄,他大招全开,接连举了四个反面例子:晋献公杀申生、汉武帝杀戾太子、晋惠帝废愍怀太子、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排山倒海、气势如虹,一时间唬得李隆基举棋不定。
  心急的武惠妃犯了混,竟然暗示张九龄,只要站自己一边,以后好处少不了。没想到人家压根不吃这一套,直接把原话告诉了李隆基。李瑛、李瑶、李琚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但此时的李隆基已经越来越堕落,关键原因就在于当皇帝太久了:"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偏偏张九龄是个较真的人,他事事上心,兢兢业业,经常跟李隆基争个面红耳赤;而另一位宰相李林甫择则是另一个极端,事情对不对不重要,凡是皇帝的意思,那就是真理,这让李隆基极为舒坦。
  就这样,在李隆基的反感、李林甫的排挤下,张九龄逐渐失势。第二年四月,他被贬为荆州长史。
  紧接着,武惠妃趁机发起了第二波攻势,杨洄这次直接向李隆基绘声绘色的打小报告,信誓旦旦、有鼻子有眼的声称李瑛联合李瑶、李琚,连同太子妃薛锈相互勾结,准备发动政变,提前坐上皇位。
  在李林甫的排挤下,此时朝廷里已经没有张九龄这样的重臣,李隆基很快下定决心,他起先下令把三个儿子废为庶人,也就是寻常老百姓;其后觉得不踏实,干脆直接赐死。
  不过李瑁还是没当成太子。虽然李林甫极力推荐,但此时武惠妃已死,李隆基个人更偏爱年长、孝顺好学的忠王李玙,一时间未下定决心。
  再加上此时对于杀掉仨儿子有些后悔,李隆基越发闷闷不乐,甚至茶饭不思。他的老心腹高力士趁机进言,劝他"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即按照传统规矩以年龄为唯一指标,其他人都找不到理由抢太子之位。
  李隆基茅塞顿开:"汝言是也!汝言是也!"不久后,立李玙为太子,后改名李亨,即日后的唐肃宗。
  写到这里只有一个感想,难怪历史上总有皇子感慨:"愿永世永生,不再生于帝王家"。权力是毒药,何况是绝对的权力。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不是传言,但史料对其原因的解读却明显肤浅化,亦或者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这件事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事件的起因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兄弟三人不满武惠妃专宠,为了替各自的母亲出气,勾结在一起准备谋害武惠妃。他们的阴谋被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告发,唐玄宗第一次动了废太子的心思,却被宰相张九龄劝阻。
  武惠妃不甘心,于是她设计了一条毒计。某一天,李瑛三兄弟接到武惠妃诏令:本宫进了盗贼,赶快来救援。哥仨得到消息,伙同太子的小舅子薛锈一起,身披铠甲手执兵器,火烧火燎地前往增援。
  当四人赶到武惠妃宫中时,吃惊地发现,根本没有盗贼,等待他们的是父皇的一脸怒容。原来武惠妃又让人通知唐玄宗:太子和二王谋反,已经打到我的宫中了!
  唐玄宗将哥仨抓了个现行,他勃然大怒,召来宰相李林甫: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李林甫恭恭敬敬地说:陛下,这是您的家事,外臣不好插嘴。
  唐玄宗一咬牙:"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没过多久,哥仨又被同时赐死于城东驿。
  这就是著名的"三庶人"事件,也就是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从故事的经过看,李瑛兄弟之死,完全是武惠妃的栽赃陷害,唐玄宗耙耳朵,中了武惠妃的套。当然,武惠妃也恶有恶报,不久她被哥仨的冤魂纠缠,被活活吓死!
  热闹看完了,我们聊点"门道",很明显,这个故事里存在不少漏洞。其一,三王可能"带甲入宫"吗?
  皇宫宿卫的严格程度不用多说,三王不会不知道,在未经圣旨的允许下,带甲入宫意味着什么,我奶奶都懂。
  再者,即便他们想带甲入宫,皇宫的守卫们吃干饭的?怎么可能放他们进来?所以,三王既不敢带甲入宫,即便有那胆量,也进不来,除非火拼羽林军。其二,三王可能相信武惠妃的话吗?
  三王与武惠妃的矛盾是公开化的,如果我是三王之一,接到武惠妃的通知后,一定会蹦出一个念头:想搞什么鬼把戏?这种事她该求助于禁卫军啊!她可以求助任何人,唯独不可能求助于我们呐!
  即便三王判断盗贼真的存在,恐怕也会找种种借口不入宫,心里甚至巴不得盗贼快点得手。武惠妃是"狼外婆",三王可不是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其三,唐玄宗真的那么昏庸吗?
  构陷这种事一定会有蛛丝马迹可寻,不难查明真相。比如武惠妃派人诏三王,一定有人证、物证,和进出宫记录。再比如三王如果想要谋反,一定有周密部署,跟救援行动肯定差异很大。总之,只要唐玄宗脑袋不被门挤过,一定不会轻易上当。
  所以我认为,《新唐书》三王"带甲入宫"的记载不可信。在最可信的《旧唐书》中,干脆没有这段记载,只是说,"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至于所谓的"异谋"是什么,一字未提,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基本立场一样,都认为太子李瑛及李瑶、李琚,死于武惠妃的构陷,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史料的认同。我认为,这个解读太肤浅,没有看清三王之死背后的政治因素,更没有看清唐玄宗个人的政治谋划。
  其实,这是一场唐玄宗借武惠妃与太子之争,展开的对外朝政治势力的大清洗!
  01张九龄为何反对立武惠妃为后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女,自幼被女皇养于宫中。因为长得貌美如花,又乖巧玲珑,所以武惠妃深得唐玄宗宠爱,一连生了四子三女。
  唐玄宗原本有个王皇后,可是王皇后无子失宠,又遭受武惠妃的威胁,情急之下使出后宫女人们的"通用杀器"——巫蛊,结果事败被废。皇后之位空出来了,唐玄宗迫不及待地想册封武惠妃为皇后,结果遭到了以张九龄为首的大臣激烈反对。
  张九龄为何插手皇家事务?武惠妃欠他钱吗?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武惠妃姓武。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大唐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李武之争,结果李唐复国,可是由于新形势的需要,武氏势力并被又被清洗。
  包括张九龄等在内,朝中的绝大多数重臣,都是靠踩着武氏上位。如果武惠妃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李瑁早晚会代替太子李瑛,未来武家又占领大唐半壁江山,请问张九龄等人怎么活?
  于是张九龄等人轮番轰炸,硬生生把唐玄宗的图谋消灭了。02李瑛为何上了唐玄宗的黑名单
  太子李瑛是庶次子,生母赵丽妃。由于王皇后无子,庶长子李琮又因打猎不慎毁容,所以李瑛意外地被立为太子。
  唐玄宗独宠武惠妃,第一个受害人就是李瑛。史书说李瑛因为母亲失宠而怨恨武惠妃,其实那完全是可忽略的部分,核心问题在于,一旦武惠妃坐上皇后位,大唐就有了嫡子,那个人不是他李瑛,而是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和李琦。请问,庶子李瑛还有资格当太子吗?
  所以,李瑛义无反顾地与张九龄等结成了同盟,也因此上了唐玄宗的黑名单。
  你可能问,此话怎讲?此时的唐玄宗,早已经不是那是那个锐意进取的李三郎了,更不是那个虚心纳谏,重用贤良的明君了。张九龄可以说是玄宗一朝最后一位耿介的宰相,唐玄宗生日想收点进贡,张九龄说不行,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等佞臣,张九龄又出手阻拦,惹得唐玄宗十分不爽。
  唐玄宗躺在功劳簿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圣德之功,喜欢听的是阿谀之辞,他再也不需要人辅佐,而是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所以,张九龄这股势力必须被铲除,李瑛既然上了张九龄的船,因此也必然被清洗。03李林甫扮演了什么角色
  唐玄宗给张九龄找好了替补——李林甫。李林甫学问不行,却是个精明的政客,当他还是个刑部侍郎的时候,就不断结交宦官和嫔妃,并靠上了武惠妃这棵大树。
  正是靠武惠妃的推荐,李林甫有了很多向唐玄宗单独汇报工作的机会。李林甫善于奉迎,给个阳光就灿烂,很快他获得了唐玄宗的赏识,被列为宰执级的后备干部。
  如此,李林甫扮演了两个角色:第一个角色,充当武惠妃的利剑,替她砍向李瑛,为李瑁夺储做开路先锋;第二个角色,充当唐玄宗的棍子,替他抡向张九龄,为皇权独裁做看门恶犬!
  这两个角色,又因唐玄宗与武惠妃的高度一致,在李林甫身上合二为一。
  随着牛仙客、李林甫羽翼逐渐丰满,唐玄宗终于对张九龄动手了。当张九龄反对坚决反对废太子后,唐玄宗旋即宣布张九龄罢相,牛仙客、李林甫正式上位。
  当然,乖巧的李林甫懂得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他立刻以"废立太子是陛下家事"为由,表达了对唐玄宗的支持,也正好拍得武惠妃爽歪歪。04"三庶人"事件的真相剖析
  到此,我们就对"三庶人"事件一目了然,表面上,李瑛哥仨死于武惠妃的陷害,其实背后的主凶却是唐玄宗本人,武惠妃只是他舆论的挡箭牌而已。
  父子间之所以走向反目,全然是李瑛出于自我保护,与张九龄等大佬结盟,从而站在了老爸唐玄宗的对立面。
  唐玄宗要扳倒张九龄,也需要政治帮手。李林甫的及时投靠,让唐玄宗找到了张九龄的完美替代者。李林甫登上宰相之位,就能打破相权对皇权的掣肘,让相权变身皇权的附庸。为了这个目的,牺牲掉三个儿子,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认为那场"带甲入宫"的真相,可能远比史书记载(或掩盖)的还要严重。极有可能李瑛等人确实暗中策划了大动作,矛头也极有可能直接对准了唐玄宗。
  只不过,事件尚处于商讨之中,并没有形成方案,却又被杨洄探知一二。唐玄宗无法以谋反给李瑛定罪,但李瑛们的行动,让唐玄宗意识到,他们父子之间已经走向水火难容的两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以似是而非的"带甲入宫",处死了李瑛哥仨。
  当然,我的这个推论没有明确史料记载,个人推理而已,但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即李瑛哥仨之死,绝不是被武惠妃陷害这么简单。
  这可不是什么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经历了唐隆政变后,唐玄宗登基。他注重文教,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经过励精图治,到了开元25年,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朝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唐玄宗开始松懈,他沉浸在自己的开创的辉煌功绩之中,骄傲淫奢之心渐长。随着良相张九龄被罢黜、奸相李林甫的被重用,政治开机出现 危机。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就发生在开元25年。
  元3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大臣的劝谏下开始考虑太子的人选。由于他的结发妻子王有容皇后没有产出,而皇长子小时候被野兽抓伤了脸,毁了形象不适合当太子。玄宗就把赵丽妃生的儿子李瑛立为太子——李瑛在皇子中序齿排行为老二,母亲赵丽妃在当时受到了玄宗喜爱,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大家也看好这位接班人。
  这个时候,唐玄宗的武惠妃粉墨登场了。武惠妃本是我国唯一女皇武则天的孙侄女,她的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由于遗传了祖姑母武则天的美貌、智慧,她姿色出众、能歌善舞,还擅长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玄宗非常喜欢她。开元12年,武惠妃长袖善舞利用李隆基扳倒了王皇后。接着开始觊觎皇后的宝座。玄宗本人也想扶正她。但是御史潘好礼则认为武惠妃的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明目张胆地损害过李唐皇室的利益,人们都知道这些事。而且李瑛已经是太子了,武惠妃又有儿子,如果让她上位,就意味要更换太子,政治成本太高。当时唐玄宗还不糊涂,接纳了劝谏。
  武惠妃生育能力旺盛,不停地为皇室开枝散叶。但是,她育的四子三女之中前三个男孩都夭折了。第四个男孩是李瑁,出于迷信的方面的考虑,自小送到李隆基大哥的宁王府,由宁王夫妇一手带大。开元13年,李瑁已经七岁了,又从宁王府接了回来,唐玄宗封其为寿王,这也是武惠妃运作的结果。
  开元23年,17岁的李瑁娶了名门美女杨玉环——就是后来唐玄宗的杨贵妃。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能独当一面了。武惠妃想让李瑁当上太子,自己母以子贵,晋升为皇后。而擅长阴谋的李林甫让宦官悄悄带话给武惠妃,说自己会帮助寿王上位。武惠妃在朝廷有了支持者,意念更加坚定。另外 ,武惠妃的女婿、驸马杨洄也与丈母娘武惠妃沆瀣一气。他专门盯着太子李瑛,发现李瑛的异常及时向惠妃报告,目的是毁掉李瑛,助李瑁上位。
  开元24年年10月,杨洄密报武惠妃:太子李瑛最近总与两个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厮混,三人经常发表对父皇不满的言论——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分别是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所生的儿子,由于武惠妃后来居上,这三位妃嫔已经失宠。这兄弟三人常聚在一起为母亲抱怨,不免有谴责父皇的言辞闪现。武惠妃以为抓住了把柄。她梨花带雨,向玄宗哭诉太子拉帮结派,想要谋害自己母子。玄宗一怒之下要欲废掉李瑛。
  张九龄当时是宰相。他认为太子是国本不能动摇,还以历史上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的故事启发玄宗,劝谏他不能随便废了太子,否则会引发腥风血雨。玄宗只好暂时放弃了废除太子的念头。
  不久,李林甫取张九龄而代之成了大唐第一宰相。开元25年4月,杨洄有了新发现。他对武惠妃说,这三个家伙与太子妃薛氏的哥哥薛锈"共谋异事"。武惠妃灵机一动,展开了构陷计划。她派人去召三王入宫"捉贼"。同时,武惠妃又告诉玄宗:"太子与二王穿铁甲、全副武装进宫要谋反了"。玄宗派人观察,果真如此。于是,唤醒了废除太子的想法,他与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口蜜腹剑是一贯的:"这是您的家务事,臣等不应该干预的。"貌似保持中立,其实就是支持唐玄宗废掉太子啊。
  唐玄宗当机立断,废太子与二王为庶人。半个月后,在武惠妃的蛊惑下,李瑛兄弟三人被赐死。李瑛身为太子20多年了恪守准则,并没有犯大错。而李瑶和李琚学识广博,这三个人被冤死,老百姓都为他们惋惜。"虎毒不食子",唐玄宗心好狠啊。
  武惠妃做了亏心事,此后多次梦见三王的鬼魂,因此成疾至大病不起。请巫师作法、为他们改葬、用处死的人来陪葬也没有丝毫效果,最后武惠妃在惶恐不安中一命呜呼了,死时只有38岁。唐玄宗觉醒后,也没有立寿王李瑁为太子。武惠妃"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终致一切皆空,留下了千古骂名。
  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绝对是一个深藏着巨大秘密的皇帝。他前期的英明和后期的无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要不是史料清清楚楚的记着,我们几乎都不能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但问题是,同样是一个人,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怎么有如此大的反差。今天我们借助他人生中发生的一件最离奇的事情,来揭开李隆基的复杂性格,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一日杀三子,李隆基为什么这么残忍?
  公元737年对于大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唐由盛变衰绝对都是因为这一年。
  我们都知道,李隆基在公元737年的时候,年级已经不小了,已经53岁了。大唐空前绝后的强盛,让李隆基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李隆基治下的大唐,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李隆基的丰功伟绩也超过李世民。
  年过半百,功业大成。这时候李隆基的心态可想而知。这时候的太子李瑛也年满三十一岁,正是年富力强。最重要的是,太子和老五鄂王李瑶,老八光王李琚关系非常好。
  太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去世的早,自从李隆基得到了武惠妃后,基本上专宠一人。武惠妃生于公元699年,此时年级也有38岁,对女人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纪。
  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也十七八岁了。武惠妃作为李隆基身边最宠爱的妃子,她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这个时候太子李瑛无疑就是武惠妃的眼中钉。武惠妃每天起床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把太子废了,让她的儿子李瑁做太子。
  公元737年四月,武惠妃终于想出来一条毒计。武惠妃让人去找三王,说宫中有贼,就让三王带兵马到宫中捉贼。太子李瑛和另外两个王爷没有多想,就带着兵进宫了。
  而武惠妃马上派人通知玄宗:"太子跟二王带兵入宫,他们谋反了!"唐玄宗李隆基马上派人查看,果真如此。因此他立刻找来宰相李林甫商议。
  李林甫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派人把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没过多久,三位庶人就遇害而亡。
  这就是事情的经过。但问题是,简短记述里藏着巨大的疑问。太子李瑛明知道武惠妃包藏祸心,怎么会那么容易就相信她的话带兵进宫了。如果太子的智商这么堪忧,他被这样冤枉死也是应该的,那么另外两个王怎么也没有一点见识。就这样跟着太子去送死吗?
  所以越是简单的记述,其中的保藏的秘密就会越多。真的是武惠妃设计一个漏洞百出的计策就会让玄宗皇帝父子上当吗?         2)张九龄,盛唐最后一位贤宰贤!
  公元737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宰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出了京城。而正因为张九龄不在京城,才会出现三王带兵进宫这件事。
  也就是说,武惠妃诬陷太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武惠妃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非常善于揣摩人的心意,看武惠妃天天为儿子的前途担心,因此不用武惠妃交代,就每天派好几波人马,昼夜不停的监视太子的动静。
  太子李瑛只要有任何短处,都会很快汇总到武惠妃这里,然后武惠妃就会添油加醋的向玄宗皇帝汇报,并且武惠妃总能眼泪汪汪的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
  李隆基听得天天发怒,就有废掉太子的想法。因此就向宰相们询问,试探宰相们的意思。不管谁同意,张九龄肯定是不同意。张九龄就拿历史上乱国的著名案例来惊醒李隆基。
  晋献公时害申生、重耳的骊姬,汉武帝时导致太子被杀的江充,最近的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等,玄宗皇帝听了以后无言以对。事情就不了了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件事:第一,玄宗皇帝已经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最牛皇帝,年龄已经到了五十岁,没有什么上进心了。
  第二,以张九龄为代表的一批正直的大臣还在让玄宗皇帝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因此以玄宗皇帝这样的心态,张九龄是极不受待见的。并且玄宗皇帝这时候已经发现一个女孩子非常漂亮,已经动了心思。但作为正直宰相的张九龄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这时候玄宗皇帝肯定是让张九龄早点离开这个朝堂才好,因为张九龄已经碍事了。
  所以武惠妃和太子的矛盾是由来已久,因为以前有张九龄在,因此武惠妃和玄宗皇帝在没有大过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废掉太子李瑛。所以玄宗皇帝觉得张九龄很烦,就把他贬黜了京城。
  虽然张九龄走了,但太子和二王不会那么傻,武惠妃随便出一个计谋就把他们套进去了。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傻,玄宗皇帝早就把他废了。
  但太子既然和武惠妃斗了那么久,为什么还轻而易举的上当了呢!           3)李隆基的狠毒。
  纵观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就是号称最狠毒的武则天,也没有一次杀三个儿子。我们从大唐的开国皇帝从李渊算起,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杨文干已经公开造反了,李渊也只是责备一下而已。
  而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也是证据确凿,最后也只是流放。老五李佑已经起兵了,最后才赐死。
  武则天是最狠的一个,也只是赐死了一个儿子李贤。还是因为李贤跟武则天不一条心。武则天正是在上位的关键时期。
  但李隆基在五十三岁的时候,一下子就赐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可见心中的残忍。最令人可气的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三个儿子确实造反。
  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概念,这得多大的仇恨。而事实上,这三个儿子对李隆基一点威胁都没有。
  那么如果不是因为太子造反,那么就是因为武惠妃。我们前面也分析过,玄宗皇帝不喜欢太子。一直有心废除太子。
  而武惠妃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寿王上位。李隆基喜欢武惠妃,就听从武惠妃的建议设计弄死了太子。因为太子和三王都知道武惠妃对他们不善。肯定会小心提防。
  张九龄在的时候,武惠妃没有用这条看似很简单的计谋。张九龄走了,武惠妃很顺利的就把这条计策实行了。也就是说,这条计策非常容易被识破。
  因此张九龄一走,武惠妃就按计划实行计策。太子肯定有所怀疑,但武惠妃肯定不会是以她自己的名义,肯定是以玄宗皇帝的名义召他们入宫。这样才不会让三王怀疑。因此,李隆基对于三王入宫的事,早就知道。
  或者可以这样说,李隆基和狠毒的后妻,害死自己的儿子。这样的男人到底心里会有多狠,为了讨好女人,可以一口气杀自己三个儿子。
  而最令人奇怪的是,就在太子和二王死了没有多久,武惠妃也去世了。史书的记载是受到惊吓而死。说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他们的鬼魂,竟一病不起。后来就去世了。
  如果单从这一条上还以为真的是上天报应。但历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公元737年,李隆基悄悄的把寿王的老婆杨玉环弄进宫里,同床共枕。
  杨玉环出生于719年,在公元737年恰好18岁,正值青春妙龄,倾国倾城。我们稍微捋一捋就可以发现,杨玉环嫁给寿王,完全就是武惠妃的计谋。
  在武惠妃女儿咸宜公主的婚礼上,武惠妃见到一个倾城倾国的美女,这个美女就是杨玉环。武惠妃是一个国色天香的女人,但一见杨玉环,还是被惊到了。出于职业敏感,武惠公马上意识到这个女人肯定不能被老色鬼李隆基看到。否则她肯定会失宠。
  于是武惠妃想出了一个绝招,就是把杨玉环嫁给自己的儿子李瑁,她天真的以为,李隆基总不会和自己的儿子抢老婆吧!所以我们这才看到历史的记载,武惠妃做主,让李瑁娶了杨玉环。
  李隆基后来虽然见了,但自己儿子的老婆,也只能兴叹了。但以李隆基的精明,后来会把事情弄清楚的。
  因此,他们两个把太子和二王弄死后,就有人把这事捅了出来。告诉李隆基,杨玉环嫁给李瑁是武惠妃一手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李隆基的念想。李隆基就以此事责备了武惠妃,并且把害死三王的罪过全部按到武惠妃头上。
  在当时的大唐,也只有李隆基变心发怒了,才会让武惠妃恐惧而死。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杨玉环那么快就到了李隆基的床上。恐怕李隆基认为,杨玉环本来就是他的女人,被李瑁白白玩了两年。
  因此,像这样的李隆基,怎么会不发生安史之乱。已经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了,还怎么好意思让正人君子立于朝堂之上。          综上所述:张九龄被贬出京城,三王被杀,儿媳妇杨玉环被李隆基弄上床,武惠妃恐惧而死,这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在公元737年,说明53岁的李隆基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到了为得到杨玉环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            皇帝爱美女不是什么大事。每一个皇帝的后宫,都有大量的美女。但为什么只有几个皇帝才会出现红颜祸水的说法,就是因为皇帝为了得到美女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已经严重破坏了国家法律和社会规则。           就像李隆基为了得到杨玉环,不惜驱逐名臣张九龄,一口气杀了自己三个儿子,吓死自己挚爱的武惠妃。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甚至泯灭了人性。人心中的恶魔一旦释放出来,久再也收不回去了。        因此李隆基后来几乎毁灭了大唐!

1959年毛泽东立下3条规矩,周恩来心疼不已,宋庆龄亲赴北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吃饭都是第一民生大计。但是1959年,中国就曾发生了一场自然灾害,导致很多地方颗粒无收,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当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毛泽东将这些情况都北京山顶洞人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到这个遗址了解山顶洞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生活的时代距今有万年左右。1930年发现,三年后,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在裴文中的主持下进行发掘。当时周口店1988年江西一农妇到北京,参观陈毅纪念馆我是你54年未见的妻子1937年,陈毅受命前往江西南昌,代表中共同国民党谈判。此外,他私人还有一件要事要做到江西省兴国县寻找妻子赖月明的下落。陈毅拜托兴国县的同志多方联系打听之后,得到的消息均是赖月明已金日成为感谢毛主席,送24箱苹果到杭州,士兵打开后却无人敢吃1954年春节前,当大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中时,远在朝鲜的金日成已经悄悄准备好了一份礼物。彼时抗美援朝刚胜利,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便赶在春节来临前,特意准备了精心栽培出来的24箱苹1950年,一湖北铁匠看到毛主席肖像,眼睛一亮这不是我兄弟吗?1950年的一天,湖北农民朱其升找到了一个铁匠铺的工作,正当他要做工时,忽然看到墙正中贴着一幅毛主席的彩色肖像,朱其升看了又看,眼睛一亮说这不就是我的润之兄弟吗?2年后,朱其升找人挑白旗走向美军的日本女孩,后来怎样了?40年后说出真实投降过程1945年,太平洋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美国大兵在强大海空军的掩护下,踏上了冲绳岛,冲绳岛淹没在一片战火之中。日本兵依托岛上的地形对美军进行殊死抵抗,但是美军的攻势太强大了,日本兵节清华才子公派留学后不愿归国,为美国造导弹,晚年却想回国养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样也是一部破旧立新的励志史,为了能够跟随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且融入到新的时代当中,中国在近代曾经组织过多次留学运动,在这些留学生当中,大部分的留学生在学成之美国的霸权终结之日,越来越近了看那个国家啊,许多人民仍然活在可悲的无知中,他们的领导人为了选票,不敢不欺骗他们。温斯顿。丘吉尔,写于二战爆发前。丘吉尔作为最能看透政局的人物,早在一百年前就知道,每个制度都有其优1959年美国核打击计划,870枚核弹覆盖中国117城,有你家吗?提起原子弹和氢弹它们的爆炸威力有多大?人们对直观的了解的就是二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带来的巨大伤亡。原子弹小男孩1945年8月6日投放。即使到了76年的今天,对日本宋氏姐弟六人多数客死并无奈葬于异国,唯宋庆龄如愿与父母同葬1918年,宋氏家族缔造者宋氏三姐妹父亲宋耀如去世时,她的妻子倪桂珍在他的墓地,即万国墓地,一次性买下了22块墓地。1931年,倪桂珍去世。去世前,她曾表示自己的几个子女,不管生前金朝被蒙古人灭掉之后,女真人为什么会在明朝末年再次崛起?我们有理由相信,金国的女真人和明朝的女真不能算是同一个概念。首先,我们来看金亡国后,女真贵族的遭遇。金国的崛起非常迅速,从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并起兵抗辽,只用了11年的时间,仅仅
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一个汉人王朝?个人认为,历史上明朝的确是少有的强盛汉族政权王朝,特点如下一,明朝是为数极少,面对北方游牧政权从南往北打,驱除游牧民族统治的建立的汉族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明之后派大将徐达,汤和,党史金旋律第十四期我的祖国赏析党史金旋律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作于1956年夏。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这首主题歌唱出志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丨回望长征路,奔赴新征程脚穿战靴不忘草鞋行程万里不忘初心长征一段辉煌的革命历程一条坚实的精神脉络一面鲜艳的理想旗帜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特红色荣光耀青年前行之路岁月如流,星燧贸迁。百年荣光,共产党人奉献自我,倾情绽放。王进喜焦裕禄杨善洲这一代代奉献者怀揣的红色精神是推动红船前行的本源动力,让那小小红船满载一船星辉光芒,照入我心,照亮前进的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悲愤痛斥若没这三人,我何至于败逃台湾?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国共内战彻底爆发。在毛泽东的带领下,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步一步地她是赌王何鸿燊的祖奶奶,不求名分嫁犹太人,生完4子1女却被抛弃19世纪开始,随着中国国门的开放,中西方文化开始缓慢交流,新的思想也进入了中国,一部分人的传统观念随之开始发生改变,其中西方的自由婚姻观念就深刻的影响了当时乃至现在人的思想。在这众刘少奇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教育论述中国共产党在率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始终极为重视发展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刘少奇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新中国两任国家主席,也皇帝的一天咋过的?3点就起床早朝,7点就开始翻牌!好幸福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上实现双丰收,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巨大问题,因为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很多人不再为自己的物质生活发愁,但人们却承受着很多人过去无法想象的精神压力,如何过上幸福他是曾山,为国贡献一生,毛主席多次赞扬,长子优秀,官至正国级引言我们国家的上一代领导集体中,曾庆红是不容忽视的一人,他曾经担任过国家副主席,是正国级领导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82岁的曾庆红已经退休很久,但他还是关心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王毓荣16岁到陕北插队,每次去单身汉家吃饭,队长都要跟着蹭饭1980年的春节,北京女青年王毓荣家中一派祥和喜乐,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边,听着王毓荣讲述下乡插队落户那些年发生的故事。王毓荣满怀感慨地对丈夫和孩子说我遇到了一个待我特别好的大队长,党史学习教育每日答题(11月24日)01hr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