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短视频有助于年轻人的文化教育吗?

  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林凌
  在过去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短视频(社交)平台可谓风头正盛。如果翻阅学术界、相关机构或平台自身出具的一些课题报告,会发现对于互联网短视频时代与年轻人的文化教育之关系的研究似乎正逐渐呈现一种趋势:人们的态度越来越乐观了。不少学术研究都在试图指出短视频(社交)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潜在帮助,而这与过去主要是批判碎片化阅读和指责成瘾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已有很大不同。
  综合这些研究我们会发现,相信并支持短视频时代对年轻人的教育作用主要基于以下一些理由。首先,根据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4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5亿,仅次于即时通信应用,并且,在短视频用户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接近七成,在校学生群体占比接近四成。青少年是知识学习与教育的主要人群,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和主力军,这是谈论教育功能不能忽视的基本现实前提。其次,在新技术条件下,短视频实现了更好地视听方案,视频信息的接收对普通人而言更为直接,并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碎片化时间,教育不再受限于场地、时间和成本,并且向更广大的群体开放。最后,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短视频(社交)平台的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不再是教师向学生单向的传播,知识的获取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能够实现年轻人在学习、娱乐和生活方式上的融合。短视频更容易被青年人接受,海量信息更丰富并容易获取,分享与社交化的形式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动力。
  更多的人生产优质的知识,人人获得优质的知识,大数据和算法的发展降低了知识学习和创造的门槛,甚至罗振宇都说:"最近半年,我养成了一个小爱好,就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老师解数学题。这不是因为我有多喜欢数学。而是因为这些题那么难,我自己又做不出来,看别人三下五除二把它给解了,我能用很短的时间享受一个脑洞大开的过程。这件事,让我重新琢磨这为什么短视频能崛起?"
  不过,且不论罗振宇自己做的知识付费产品与短视频(社交)在文化教育上的逻辑完全不同,尽管上述研究无疑有它们正确的一面,但是就当下的情况来看,难免有过于乐观之嫌。一方面,如果不了解浸润于互联网短视频中的年轻人的主体状态,忽视网络媒介是怎样塑造年轻人的主体和群体,并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那么教育功能是无从谈起的。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往往是将新技术带来的潜在红利在尚未实现之前就在理论上预先兑现,而忽视了这种兑现要成为现实的话,过程中必须的中介、面对的难题以及需要的条件和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第一是短视频在输出些什么,第二是年轻人的观看短视频时的身心状态,第三是年轻人应该学习和接受些什么。
  短视频给年轻人输出了什么?
  短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民参与创作,因此每天都会有海量的信息上传,大量的"碎片化"信息直接就形成了"信息爆炸"。
  "信息爆炸"直接导致负面效果却是信息匮乏,具体表现在真相信息的匮乏,重要信息的匮乏和知识信息的匮乏。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我们被信息淹没,但却渴求着知识。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受众的惰性和平台的市场取向。这种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愈演愈烈,以至于在传播有效信息帮助年轻人学习反而有着天然的劣势,是丝毫不让人意外的。
  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网络成瘾,尽管我们认为这个词在许多场景下被过度使用了,但是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则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情况。一款短视频社交平台,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和运营团队,在他们眼中,用户的"精力"和"时间"是他们的生产原料,必须用尽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一个用户体验环境,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占有用户的时间。通过技术和算法来打造成瘾性是平台的主动追求,核心就是培养"唾手可得"和即时满足的习惯。长此以往,当这一习惯完全被大数据掌握之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必然会被轻松的内容所取代,即便是平台针对性地做出一些调整和规范,最终结果也会受其底层逻辑影响而逐步走偏。而一旦用户习惯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经历"高投入"的动作了,也无法适应学习所需要的高度自律的状态,进一步的,当海量信息占有用户越多的时间,人们就越疏远传统的社会关系,没有时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更严重的问题是,新技术仍在不遗余力地挖掘人最深处的欲望,更新的算法会决定人的思考,这种算法并不掌握在国家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少数几个技术公司和平台巨头手上。
  年轻人观看短视频时的身心状态
  我们已经知道平台信息推送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各人的兴趣通过大数据计算来运行的。每个人的兴趣相对来说是较为稳定的,因此所推荐的内容也是稳定的,如此一来就必然会形成壁垒,使用"短视频"平台的时间越长,推送内容越精准,每个人所看到的信息就越被局限。但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身心状态往往被忽略了,这种身心状态决定了有效的文化教育很难发生。
  东京大学的青年学者王钦用"交流闭环"一词,来形容互联网领域内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的一种趋势。"交流闭环"反应的也是身处其中的互联网用户的主体状态。也就是说,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存在一种"话语空转"的风险,话语的起源、流通和终结是无意义的,只有漫无目的的语言的分享和增殖,以及没有边际的情绪波动。而"交流闭环"中的人不是"主体",而是由德勒兹所谓的"分人"构成,即一个人及其行为被分散、瓦解成各类数据。既然是"分人",就意味着本来建立在个人主体性意义上的意义赋予、身份认同、文化教养等成长过程,完全被"交流闭环"的数据无效空转所替代。
  换句话说,在成为短视频(社交)用户的过程中,文化教育根本就未曾发生。甚至,即便存在和流通着教养的内容,也解构在了"交流闭环"的数据空转中,成瘾性的用户体验拒绝个人成为主体,以兼容和吸纳真正的文教信息。这是所有考虑教育问题的研究者必须面对的互联网用户的一个常态,否则,倘若短视频(社交)本身就拥有文化教育的无限潜能(按照某些研究甚至优于传统教育),各大互联网巨头又为何要纷纷投身线上教育?要注意到,线上教育的逻辑恰恰是将要被授课的学生从互联网的常态中拉回传统教育模式中,也是拉回到一个不同的身心状态中。如果说在过去,广播和电视曾被指责为创造了一种"孤独的个人",那么新技术时代下,短视频(社交)塑造的日常生活毋宁说是消解了个人,这里存在的风险是没有主体,任何话语和符号都不构成一种完整表达,不以它们的本来面目出现,也就谈不上文化教育。
  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当然,认为在短视频中看别人解数学题,是一个锻炼思维的契机,或者相信粉丝的追星行为,也是对自身情感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这涉及到不同的教育理念。但考虑到年轻人的状况,我们还是有必要退回到一种更为传统和朴素的观念,即学习就是涉及主体的自我否定,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和刻板地重复练习。
  年轻人的知识体系依然还在建构的过程中,就像建房子首先需要的是钢筋水泥,系统的知识掌握、一定的逻辑训练、独立的思考能力就像是文化教育的钢筋水泥,"短视频"的内容则更像装饰品,知识搭建的先后顺序发生错乱,带来的问题就会变严重。
  系统的知识掌握,永远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求知的过程是要持续下苦功夫的。所谓的"快乐学习"、"轻松掌握"等广告语,击中的正是人性的懒惰。真正的文化教育,必然事关重复训练和心理上的迟滞满足,这恰恰是应试教育的优点,任何成瘾性的产品设计都不可能提供帮助。一定的逻辑训练也是年轻人成长必须的经历,这种训练主要在学习系统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而"短视频"所呈现的信息,最缺的就是逻辑,超短的时间导致它缺乏简单的前因后果,长时间接受类似的信息,必要的逻辑训练也会欠缺。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长时间逻辑训练的结果,独立思考能力越强的人,学习能力也就越强。如果逻辑训练的环节缺失,那么独立思考就是天方夜谭。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接收短视频推送还容易产生一种容易获取知识的错觉,这种潜意识中的不自知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教育层面都带来一定危机。
  尽管我们认为,短视频并无助于年轻人的文化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要提倡取缔短视频,显然这也是不可能,在商业上也无法接受。当然,短视频平台应该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和规范,来保护并促进年轻人的文化教育。比如推出青少年版本,对相关流量池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和监控;鼓励优秀文化创作者,激励好的文化中介机构进入平台;增强和推广中视频内容,保证中视频甚至长视频内容的曝光度等等。但最需要警惕的并不是短视频(社交)的娱乐性,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平台以及新的技术和算法会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对于知识获取门槛下降的过度乐观,忽视其负面影响并放松对其的监管。

水质无声净化,热水随叫随到,莱卡直饮过滤饮水机体验冬季不仅天气冷,空气还特别干燥,在屋里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就口干舌燥了,想喝杯热水解解渴,烧好一大壶水之后,很快又凉了。相信很多朋友在冬天都有喝不到热水的烦恼,好在这两年市面上出现了Facebook拥有近30亿用户,难道不该利用这么多用户干点什么吗?其实,Facebook是很脆弱的,这是由于它无法控制终端分销导致的。不管马克扎克伯格在游说上花了多少钱,也不管雪莉桑德伯格(Facebook首席运营官)有多么迷人,每个使用iOS系我的阿里十年从懵里懵懂到有点懂了2010年1月1日,南昌家中。老公和外甥在玩Will,老姐在我身边和我说话,老妈在厨房忙活着中午的大餐。在这么温暖舒适的气氛里,我敲打着键盘记录这些文字,一段美于我和阿里巴巴辗转的阿里开始下滑,华为势如破竹?网友选择决定未来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贡献!在民间就有这样两家企业。一家企业企业家喻户晓拥有全国最大网上零售平台。另一家从一直以来的默默无闻突然,到近年来突然家喻户晓,甚至一度成为仅1199元!1亿像素120Hz屏4820mAh,卢伟冰良心了今天我们来聊一款非常便宜的千元5G手机,这款手机就是红米Note9Pro5G手机。众所周知,Note是红米销量非常好的一个系列,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4亿台,主打的是极致性价比和骁龙888开始清仓了!2K屏1亿像素无线充电,到手价不足3000元近日高通已经官宣,将在11月30日至12月2日召开年度技术峰会,到时全新一代旗舰处理器骁龙898也会亮相,至于谁会首发搭载这颗处理器目前呼声最高的无疑是小米12,最快可能在12月份三星扳回一局!骁龙888顶级屏幕,直降1500元后终于大卖说起三星手机,可能现在很多消费者都表达出了满满的不屑,毕竟2016年三星Note7电池爆炸之后的处理方式,确实伤害了大批支持三星手机的消费者。其实在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三星曾在中国如果电脑技术最初是中国人发明的,那现在编程是不是就是中文的?老实说,空谈这个假如并没有什么意义,毕竟事实就是歪果仁首先发明了编程语言,然后现在的主流编程语言就是以英语作为载体,注意,是以英文作为载体。事实上,这个问题也问错了,如果计算机由中新电池技术,来了今天这市场,只想让招商策略会出来背锅!如果世界上有什么能被称作巧合,那我们不妨来看看下图。虽然一直调侃,招商一开策略会,市场就大跌,但是有一说一,人家的组合做得还是可以的,招商的2骁龙750G8GB128GB120Hz屏,跌至1299元,一亿像素手机加速退场安卓阵营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手机的像素越做越高。目前,哪怕就是千元机都早已普及4800万乃至6400万像素主摄。为了营销需要,主流的手机厂商,小米vivo荣耀三星都已普及一亿像素性价比超高U盘推荐我用过好些个品牌的U盘东芝闪迪台电威刚DM移速梵想其中,东芝的U盘和闪迪的迷你型U盘读写速度总体上看不太理想,但闪迪的售后服务不错。威刚和台电整体感觉在同一个水平,主打性价比。DM
全系标配,iPhone13重要功能曝光,拍摄能力飙升说到十三香一词,大多数人想到的应该是一款调味料,但最近却越来越多地用在了iPhone上,主要是因为iPhone12开售后不久,网上就一直在传闻iPhone13会有一些惊喜,这勾起了疑似网易互娱HR称推简历可对女同事下药,公司回应正进行调查IT之家5月27日消息今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称,网易互娱的一位HR在朋友圈发布招人信息,并称招人,看上我哪个女同事,给我一份程序简历,我帮忙撩。截图显示,该HR同时还就该朋友圈一加上线DigitalWellPaper应用将手机使用情况可视化为实时壁纸OnePlus新的DigitalWellPaper应用刚刚上线,可将手机上的应用使用情况转化为Android系统上的三种实时壁纸之一。应用程序被简化为六个类别社交生活方式和通信娱乐加密货币挖矿政策细节将落地中国算力正寻求北美和中亚两大目的地近日,随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文,提及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中国的比特币挖矿产业一时间风声鹤唳。加密货币内蒙古发改委公布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在安徽省,安庆人的评价怎么样?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搞不过一个安庆佬。安庆人是真精明,读书也厉害。其他好像和别的地方人也没什么区别了吧?作为一个安庆土著,抛开无理取闹的地域黑和毫无意义的地域吹,客由阿里汉典重光想到文玩鉴定智能化由阿里汉典重光想到文玩鉴定智能化日前,阿里达摩院和四川大学技术专家团队,共同研发出一套古藉识别系统汉典重光,该系统能够让古籍善本数字化回归。社会要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精阿里新零售又有大动作,7500家店已加入文郭小山阿里的新零售探索不断进入深水区。5月26日,阿里同城零售在上海举行了一场发布会,会上发布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商品,而是一个服务于线下商超的SaaS系统翱象。为什么叫翱象?翱象又618好物预算5000,最值得买的手机种草清单创作立场声明正值618到来之际,特意把我选择手机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帮助哦!又要到一年一度的618了,对于想换手机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又开始挠头皮不知道该买哪一款手机了华为鸿蒙上线在即,国产厂商态度如何?魅族正式官宣加入即将上线的鸿蒙6月2日,对华为来说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鸿蒙手机操作系统发布会。为了这一天,华为付出了百倍的努力。鸿蒙诞生之初,定于为万物互联,只是华为在发布第一代手机屏幕OLED横行,LCD永不为奴!还能喊多久?现在的手机市场,OLED屏幕已经进入了主流赛道,市面上搭载LCD屏幕的手机越来越少,就连此前一直使用LCD屏的iPhone也从12系列开始全面采用了OLED屏幕,LCD永不为奴的口马斯克又一奇想,彻底解决挖矿环境问题?造汽车放卫星上火星,马斯克或许是这个世界最为疯狂的男人。自本世纪初,马斯克几乎年年有新想法,每隔一段时间就蹦出一个奇妙的主意。这不,最近与虚拟货币牵扯不清的马斯克又出奇想,准备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