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专访JBL总工程师GregTimbers(转载)

  Greg Timbers,曾经的JBL总工程师、前哈曼国际消费类事业部总工程师(Chief engineer),也许是JBL史上最有个性的一位声学工程师,在JBL工作43年,前后设计了近40多年来几乎所有JBL的HiFi和家庭影院音箱。
  https://positive-feedback.com/interviews/greg-timbers-jbl/
  这篇文章的翻译其实是我一年多以前就完成的,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发布。这篇访谈中汇集了Greg数十年来对于音箱设计与音箱行业的看法。我认为其中一些内容是很值得反复斟酌的,我也会针对采访中的一些内容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请给我们讲一些关于您从事音箱设计的历史,刚开始时候的一些事情等等。以及你加入JBL的心路历程。
  我对音乐一直很感兴趣。我母亲喜欢弹钢琴,家里总是有音乐。我从12岁左右的Heath Kits开始。大学期间,我在当地一家高保真音响店工作,在那里遇到了JBL的销售Tom Frisina。当我毕业时,他建议我面试JBL。我面试通过了,接下来一干就是43年。你最引以为豪的亲自设计或参与设计的JBL音箱有哪些?
  最优秀的音箱或者音箱系列如下(按照时间顺序):
  4331、4335和4315监听音箱。它们是我1973年左右的第一批产品。L300是4333的民用版本。
  L250和250Ti。这5款型号生产了19年。
  Array系列。我是在2000年中期做的,现在还很流行。
  Everest系列,DD65000、DD66000和DD67000。
  我实打实的设计了几百款JBL音箱和扬声器单元,但以上这些是我个人最喜欢的。
  JBL 4344, Greg Timbers早期作品 有没有你希望亲自设计或参与更多设计的产品?
  没有。我通常会被任命做高端产品,我对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很满意。有些项目受管理层的限制,我不太喜欢,但我一直都坚守基本的原则,即要在给定的框架内尽我所能。如果你能回到过去,有什么你想改变的嘛?
  几乎所有。我一直都在学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步。我所做的一切我现在都能做得更好。不过在当年,我一般都很满意。我唯一的重大错误是L212系统。公司从Glendale搬到Northridge的时候,我正在做这个项目。测试设备在两个地点来回移动,而听音室也在两个位置,因此两个地方的结果不同。我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让这个系统不如它应该有的表现。你认为一款音箱能够让发烧友喜欢的最大挑战或障碍是什么?
  产品定义!决定要做什么,目标人群是谁,ID设计和声学设计的比例各占多少以及如何从听音测试中获得可靠的反馈意见。当我确切地知道需要什么时,就很容易进行了。不幸的是,公司的管理层、经销商的"建议"和实际客户的偏好之间存在太多的变数,以至于大多数产品都是在摸索中尝试。
  JBL DD67000,Greg Timbers晚期作品 你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设计一款音箱的步骤吗?
  在哈曼国际,除去所有令人反感的文案工作和流程,事情是这样的:
  有些人提出一个想法。通常市场营销的话语权高于研发部门。有些是基于成本考虑,有些讨论是关于扬声器单元配置的。这是为了确定现有的扬声器单元是否可以重复使用,或者如果我们需要研发一些新的单元,这将影响开发周期。当然,研发周期通常是几个月,即使一个项目从开始到成功完成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原型样品从任何能近似最终产品的制作开始。测量、听音测试、分频器和箱体细节都在这一阶段完成。下一步是向各供应商发布最终图纸和零件。做制具要很久,因此有时供应商会依据制具的图纸直接制作零部件。几个月后,零部件做好了,工程和制造部门一起工作,生产出一些代表预期量产的样品。糟糕的事情会在这一环节发生,所以通常要进行一些调整。如果事情真的搞砸了,这种制造问题就又会发生。大多数情况下,之前的调整并不是最终的,因此下一阶段是试生产,应充分代表量产结果。如果没问题,则开始量产。如果有问题,那就再做一次试生产,直到做好。在这一过程中,从各种生产运行中获得了工艺改进、听音测试、测评和宣传图片的营销样品,以便在生产开始时,工厂、经销商和客户支持所需的一切都准备就绪。消声室还是听音?或者换句话说,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在设计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价值、重要性、角色…)
  这是一个很有分量的问题。我将以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回答它。所有的设计都需要并值得进行全消声室和其他类型的测量。产品的成本、尺寸或目标市场不应改变所采取的测量。扬声器有多贵并不重要,它应该总是在成本、性能、外观等商定的限制范围内尽可能做到最好。在许多方面,廉价的扬声器确实更难做好。一旦你知道你的元器件能做什么,你就可以在指导方针内达到最高的性能水平。我坚信音箱设计中没有魔法,但我也坚信,我们没有所有的答案,耳朵仍然是判断的工具。我总是能听到一些我无法测量的差异,但这并没有降低它们的重要性。它只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出如何测量我们听到的。我从不进行像哈曼国际那样的盲听和双盲听测试。音响系统及其环境非常复杂。没有一个音箱听起来更像是"真实的",所以个人偏好总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大多数盲听测试都基于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使测试易于实现。不幸的是,这些假设往往会使结果无效或被夸大,因为它们掩盖或过分强调了音箱设计的某些方面。
  JBL Studio590,Greg Timbers晚期作品 目前,你有没有崇拜的音箱设计师?
  我真的不太关注音箱设计师了。时不时地,我会看到一些看起来很酷或让我耳目一新的东西,但大多数情况下,一切都是对过去的事情的重复,充斥着营销炒作,我根本不在乎它们。我是一个注重动态范围的人,在我看来,很少有音箱设计会考虑到这一点。我非常钦佩的两位工程师是Bill Decanio和Charles Sprinkle。他们都是或曾经是哈曼国际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总是一流的。我是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直接来到JBL的,除了我的一腔热情,没有其他经验。Ed May也许是除JB Lansing(JBL创始人)本人之外,在JBL工作过的最著名的工程师。Ed May把我放在他的羽翼下,教我成为一名设计师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有的话,你认为什么类型的音箱是你想参与设计的?
  真的没什么。这些年来我有机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许我想做一个非常精致的线阵音箱和某种静电音箱。让你觉得不错的扬声器或设计选择?换句话说,你对音箱的设计有什么欣赏或欣赏的?
  像其他人一样,我寻找(听)可以使我忘记我正在听得是录音的音箱。在我看来,有必要有一个可接受精度的频响曲线和功率。我觉得这些测量不需要完美。对我来说,动态表现将决定扬声器系统的成败。现场音乐是动态的地狱,这是最难复制的属性之一。压缩存在于音乐制作和回放的所有阶段。当然,在音箱这一环节最为明显,但在电子产品中也很明显。
  JBL K2 S9800,Greg Timbers中期作品 哪些扬声器或设计让你讨厌?(串联分频器、单扬声器、障板、铝带高音等)
  我认为所有类型的设计都有优点。归根结底,这取决于目标受众和需要达成的目标。我最讨厌的是市场营销的胡言乱语。大部分音箱在广告中都充满着市场营销的废话,我完全不会理会这些广告。我通常可以从扬声器单元和/或分频器设计中确定音箱系统的潜力,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比广告中宣传的差得多。我认为不可能仅用一个单元制造真正的高保真扬声器。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串联分频器。这是一个给定的,将需要多个单元,然后进一步到各个单元的功率和外壳设计,以实现真正的高保真。2分频、3分频和4分频设计都有其优点,这取决于它们的预期应用和所采用单元的设计。你认为一款音箱的"最重要的点"在哪里?是中音,低音,高音,音效,效率等)?
  正如我所提到的,我相信坚实的动态范围表现对于获得逼真的声音是最重要的。动态范围需要高转化效率,因为扬声器单元通常在能量转换方面很差。我还认为,舞台范围("声场")是极其重要的。我认为自然的中频和低频表现优先级高于高频。当然三频必须要均衡!元器件比设计重要吗?元器件的选择在系统设计中大概多重要?
  元器件就是一切。在箱体和单元使用扎实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分频器中使用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质量也是如此。这是测量不能充分反映的领域之一。例如,很容易听出不同结构和材料的两个电容之间的差别。
  JBL 4367,Greg Timbers晚期作品 密闭箱体还是倒相孔式?压缩单元+号角还是传统单元?
  正如我所说,我认为大多数类型的单元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如果设计和制作得当的话。我对倒相孔系统和压缩单元+号角的组合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个人偏好。我相信类似的性能可以通过一个非常酷的线阵列来实现,但我从未尝试过这种方法。倒相孔使音箱在灵敏度上有6dB的优势,或可以显著提升低频延展。一个好的倒相孔系统具有极好的低频特性。的确,密闭式音箱理论上速度更快,因为它是二阶而不是四阶。但是,如果对密闭箱系统应用电子房间校准(EQ增益),则最终可能会得到同样的四阶系统,并且余量较小。每种不同的单元材料都有各自的声音,所以你觉得哪种材料声音更好?(纸、碳、金属、复合材料等)
  振膜材料非常重要。但我不相信有什么"最好"的材料。材料应根据单元类型和预期用途进行选择。我也不相信一种材料必须"听起来"像它是由塑料、金属、纸等特定材料制成的。好的纸盆可以做到测试数据和声音都很好,可以做到像金属盆一样。复合材料也很好。如果鼓纸和折环设计得当,则材料类型应该是听不出来的。不过在我看来,很少有高保真音箱采用塑料振膜。这些年来音箱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许多人对古董音箱的渴望胜过现在的音箱……什么改变了?失真,材料,还是关注的声音特性?
  音箱通常变得更平滑、更立体、更小。这就意味着,与60年代和70年代的好东西相比,它们的整体动态特性较差,更像是玩具。与电子产品不同,微型化对音箱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体积和功率是无法替代的。在过去的100年里,物理定律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要使声音的动态逼真所需要的条件是不变的。磁铁材料有了一些进展,胶水也有了一些进展,但其他的进展不多。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一个70年代的音箱系统的成本将被认为是无法承受的,而且这样的音箱系统将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巨大。旧的大型高效率音箱系统是在15-30瓦的功率是标准的时候出现的。现在的音箱如果用当时的功放声音会很小。现在功放的功率便宜了,音箱的尺寸和效率都被抛在了脑后,因为你总是可以使用更高的功率。不幸的是,更高的功率并不能弥补效率的不足。今天的扬声器效率在0.1%到0.5%之间。(在那个好日子)60年代和70年代的东西则是1%到10%。由于大部分损耗都以热能形式损失,在一个音圈小、散热差的小音箱上听歌,绝对不等同于一个大的高效率的音箱。
  的确,许多旧音箱的频响表现有点不好,当时的分频器设计通常也不受重视,不过简单的设计通常也意味着更高的效率。然而,当时大尺寸的剧院之声、JBL、Klipsch和天朗在箱体和分频器设计稍微现代化的情况下,即便现在表现仍然会很好。
  今天的多声道家庭影院系统让一堆小玩具音箱和一两个低音炮听起来相当震撼,给普通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音箱大多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尺寸小和价格是现在最重要的。在这个耳机发烧的时代,仅存的少数HiEnd音箱品牌正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苦苦挣扎。
  JBL Array 1400,Greg Timbers中期作品 一旦回到家中…哪些东西就不起作用了?
  所有音箱都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音质,有必要在房间内多尝试一下。和房地产一样,地段,地段,就是它的摆位!如果能为音箱找到一个好的位置,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前期最小化。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此人们往往会在摆位上妥协。这会导致他们不停的更换器材、房间处理材料、发烧线材等。顺便说一下,我并不是说这些事情是个坏主意。你在使用DEQX的处理器,能解释下为什么吗?
  多年来,我一直在家里玩电子分频。电子分频可以精细和明确的调节,被动分频器很难做到。然而,被动的东西往往有一种音乐性,用纯电子分频很难实现。我被一个非常好的模拟分频系统和数字分频系统之间的折中方案捆绑住了。模拟分频的声音听起来很不错,我觉得比我尝试过的任何数字解决方案都要好。数字设备可以自由的进行房间EQ,解决很多问题。我可以得到很好的频响和三频平衡,但这样总是缺乏音乐性和"开箱即用"的便捷。
  我读过关于DEQX的资料,决定试试。我的系统非常复杂,是一个完全主动的4路系统,所以实现DEQX解决方案需要一段时间。我对DEQX在分频点消除群延迟的能力很感兴趣。这在模拟中是做不到的,虽然人们声称有时间对齐的系统,但在分频点附近仍然有群延迟。即使是一阶分频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单个单元没有分频点上方和下方的带宽,不会导致"声学斜率"。
  通过使用FIR滤波器,振幅和相位可以独立地进行调节,从而克服了这一限制。DEQX中的硬件确实实现得很好,但它与深奥的离散模拟对象不匹配。尽管如此,完整的振幅和时间修正很容易克服这一缺陷,并给了我最好的两方面。我现在拥有所有的细节,动态,平滑度和空间属性等我一直在寻求的,以及房间校正和我希望的频响曲线。这对我来说是双赢的。
  JBL 4429,Greg Timbers晚期作品 Greg Timbers个人简介
  自1972年加入JBL以来,Greg Timbers在JBL负责的扬声器设计比任何人都重要。他在哈曼国际这家大获成功的公司继承了William Thomas、Bart Locanthi和Ed May 时代的JBL传统。
  Greg对扬声器的兴趣始于他13岁那年,那是他第一次开始修理家用音箱系统。后来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接受了电气工程的大学教育。毕业时,就业形势萧条,Greg决定继续接受教育,获得了声学硕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他一直兼职做高保真音响销售,从而在音响行业中保持了自己的地位。正是由于这项工作,他才意识到JBL有一个空缺职位。他成功地获得了一个技术职位,但这并不是由于他受过高等教育。正如Greg所说,"JBL告诉我,他们将不得不忽视我的硕士学位,否则他们负担不起我的薪资。"他被聘为助理工程师,在Ed May和Pat Everidge手下接受培训。他的第一项任务是协助开发Prima系列扬声器。
  当时,JBL的销售额呈指数级增长,并正在积极地向专业市场扩张,特别是在监听音箱方面。由于对新产品的需求和有限的工作人员,Greg Timbers在开始工作后才8个月就被授予了一个大型扬声器项目的独家责任。这便是开发4300系列监听音箱。Greg首先在把工作精力放在4315上,他为那款音箱开发了一个4分频的概念设计,直到今天他一直在完善这个概念设计(稍后会有更多的介绍)。他接下来的工作是4330/31、4332/4333和4340/4341。他还致力于4331和4333的转换工作,使其成为L200B和L300。
  JBL 4355,Greg Timbers早期作品
  Greg在扬声器开发的各个方面工作,包括喇叭单元、分频器、箱体设计和声学系统设计。在扬声器单元方面,Greg参与了铝镍钴向铁氧体磁铁结构的设计转变。70年代末扎伊尔的一场内战导致了对用于铝镍钴磁铁的钴的全面禁运。几乎一夜之间,铝镍钴在商业上不复存在。随后,一场疯狂的争相开发基于铁氧体磁铁的替代设计开始了。特里·索伦森主要负责这个转变设计。Greg负责标准化这些设计,以取代之前的结构。这些将用于几乎所有的JBL大型低音单元。后来,他将其中一种结构改装成了自己设计的单元,即18英寸2245单元。即便现在这款单元在DIY领域中也很受欢迎。Greg与人合著的一篇关于使用这个单元的开创性文章在80年代中期由Audio杂志发表,引起了人们对国产低音炮的极大兴趣,并帮助定义了这种新的类型。
  分频器设计可以说是Greg设计哲学的核心。Greg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天赋,通过在分频器中使用微妙的改进来调节整个系统的响应。正是这种能力使他的4分频扬声器设计如此成功。从4315开始,Greg证明了在多单元分频设计中结合高功率输出和非常精确的响应是可能的。以前,许多人不赞成这样的设计,他们认为越多的分频点产生的响应越不连续。Greg能够无缝地匹配多个扬声器单元,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优化,从而得到一个非常平坦和连贯的输出。通过一系列改进设计,Greg完善了这一概念,并把这种设计成为了他的标志性设计。那款音箱即是1982年的L250。
  Greg在系统设计方面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到箱体调校,这是他成为大师的另一个领域。最好的证据是他为K2系列所做的设计。Greg在过去20年里负责JBL的所有旗舰音箱的全部设计工作。它从DD55000开始,接着是K2系列。后一个系列在外壳和驱动器调谐中引入了新概念,将惊人的瞬时攻击和深低音响应结合起来。他为K2-S5500和M9500扬声器开发的"恒定声像调音"在这方面设定了新的标准。
  JBL K2 S9500,Greg Timbers中期作品
  话题一:客观与主观,谁更重要?
  Greg在访谈中提到,任何产品都应该进行客观测试,产品的形态并不影响测试的必要性。但主观评价同样很重要,可以发现一些客观测试中发现不了的问题。
  作为曾经全职做主观调音的人来说。通常是先把客观数据调至相对合理的范围,再进行主观调音。以我对我所在行业的了解,没有任何做主观调音的人会否定数据。数据是基础,如果测试数据本身存在重大缺陷,没人会浪费精力再去听音。只不过在消费类音频领域中,这样的劣质产品普遍存在,很多还是所谓的名牌和相对高价的产品,再加上很多人实际上并没有在现实中足够的分辨能力,以至于很多人否定测试数据以简单的自我肯定他们没有错或他们的耳朵是金耳朵。这种现象在其他音频领域中并不常见。
  主观调音并不是听出超出客观仪器量程的"微小差异",更多的时候是分辨好坏与权衡决策的作用,这在我两年前的测评文章中反复提及。或者是对于一些很难直观测量的内容,例如一些多声道系统的soundstage和image,以及soundstage与音色的综合评价等。不过,音箱箱体对声音的音箱,尤其是低频部分,确实很难通过一些常规的测试发现问题所在。
  关于主观与客观各自的意义和方法,我不想再多赘述。即便一些人总是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稻草人攻击。例如"只看频响曲线"、"唯曲线论"之类的。其实是想通过歪曲再稻草人攻击,以瞒天过海似的否定事实本身、否定频响曲线本身。固然电声器件的性能并不由频响曲线唯一决定,但是声称86%是毫无意义,这种行为是荒谬的。而声称0.86=1的人, 在我看来一定是别有用心的。
  Greg也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提到"有必要有一个可接受精度的频响曲线和功率。"
  话题二:盲听与双盲听实验
  Greg在访谈中提到,他从来不参加哈曼国际的盲听与双盲听测试。因为这些测试往往会忽略或过分夸大一些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不参加盲听测试,原因有以下几点:我并不是测试或者评估小组的,我是做调音的。调音工作本身是无法盲听的,因为必须得到实时的反馈;产品研发人员通常要避讳,参与评价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公正;我所做的很多项目无法盲听,也无法快速切换(但这也一定程度上练就了听音能力,主观评价是主观调音的基础)。
  听音测试很多时候确实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的,但逻辑上来讲,如果不理想的环境所导致的一些问题,确实也属于环境本身的问题,而与产品本身的问题是两回事。当然,从最终用户使用角度来讲,如果在非理想状态下能够做到更适合确实也是一种思路。典型例子是有些耳机低频会故意做多一些,有时并不是考虑低频偏好问题而是低频泄露问题,因为实际中很多人不会戴耳机只是随便放在耳朵上或者不知道选择适合的耳套。
  Greg确确实实做的不少音箱都是纯靠耳朵调出来的,但这与音频评论员和发烧友的耳朵是不同的。例如纯靠听音就把各个灵敏度不同的单元通过分频器调成灵敏度一致且相对平衡,其实是一项非常非常牛x的技能。Greg确实是金耳朵,但并不代表其他声称"耳朵收货"的人是,实际上现实环境下精通听音的人很少。
  当我真正参加盲听测试时,主要是一些音箱单体和耳机的,其实整体的效果和之前做调音时并没有太多转变。这可能与我之前特殊的工作经历有关。甚至我记得有一次我是唯一一个画出几个音箱频响曲线的人。但确实,我认为单声道的音箱盲听中,并不足以反映立体声或多声道实际应用场景的一些层面。虽然有实验认为单声道对于音色的辨识比立体声更明显。
  JBL DD55000,Greg Timbers中期作品
  话题三:动态范围
  Greg曾多次提到动态范围的重要性。
  我认为动态范围并不是最重要的,但确实很重要。不过,如果一款音箱在频响曲线等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动态范围的重要性确实不言而喻。当然还有更极端的,某些公司对喇叭单体的评价直接按照灵敏度分类,认为其他很多特性都可以通过DSP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这里有一个额外的问题是关于音箱和耳机的。即便相同/相似的灵敏度/动态范围,音箱往往实际的动态表现也比耳机好很多。尤其是在有对比的情况下,音箱的动态表现相对来说更接近真实乐器,耳机则很难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有时现场乐队表演的专业音箱反而差别更明显一些。这一方面与人耳接受音箱和耳机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关,本质上是自由场和压力场的区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耳在被填充物塞住后,耳道内的血流声由于封闭而进一步影响声音动态范围的表现。
  耳鸣是更极端的例子
  话题四:一款音箱最重要的点
  就像上一个话题提到的,Greg认为动态范围是极其重要的。但是Soundstage同样也非常重要。其实有研究表明,空间印象在一些主观评价的维度中可以占到50~70%的比例。甚至我认为有时可以到80%,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是音色达到相对合理的范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soundstage和image却总是不尽如人意。首先,耳机就几乎不存在空间印象,这一点如果稍有对soundstage和image的听辨能力就很容易发现。所以我始终认为对耳机过度的主观评价意义并不大。
  而对于立体声音箱系统,通常存在声像漂移、image不稳定、soundstage和image无法同时准确调节等问题。soundstage和image的维度很多,而对于音色本身,只要保证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的频响相对平直且音箱有一定的尺寸体积即可。大尺寸的音箱通常线性区的功率比小尺寸要高且低频通常表现更好。但对于soundstage来说,还要进一步控制离轴频响的总体能量、音箱之间的距离、音箱与房间的相对位置、音箱的角度等等。并且有时很难直接测量。
  多声道确实在还原soundstage上有天然优势,因为有真实声像的中置,侧环绕和后环绕可以直接模拟反射声,而非靠主音箱的反射。因为如果靠主音箱的反射,有时又会和直达声的调节相冲突。但多声道系统有时的调节和评价会更加复杂。
  而对于还原和个人偏好的问题。固然音箱也无法完全还原乐器的声场,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指向性无法做到一致。但过去研究表明,人们对音箱音色的个人偏好存在共性。不过对于soundstage和image而言,确实不同人群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之一在于​听音经验丰富的人对反射声的敏感程度可能是普通人的数倍。
  此外,Greg认为三频均衡非常重要。这一点必须肯定。我所熟知的另外一位调音专家也曾经说过,他评价一套音箱系统首先就会评价三频是否均衡,这是基础。接下来会评价soundstage和image,最后则是一些声音的细节表现。
  话题五:倒相孔与密闭箱体
  其实这一点Greg说的很言简意赅,两者的区别其实原因在于频响的阶次不同,倒相孔是4阶,密闭箱体是2阶。这在我以前的视频中也有提及。
  话题六:单元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单元材料并不一定听起来必须像什么。事实上确实如此,固然材料会影响单元的声音,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单元的设计也很重要。实际上会存在两种不同材设计不同但听起来相似的情况。就像Greg所言,如果设计得当,材料应该是听不出来的。
  这里也可以引申一点,如果EQ处理得当,EQ本身应该也是听不出来的。我们听到和评判的是最终系统的声音。
  话题七:古董音箱
  一部分古董音箱确实在灵敏度、动态范围上有独特的优势,原因在于其大尺寸。相似的设计大尺寸音箱通常比小尺寸音箱好。但确实古董音箱通常频响(尤其是离轴)表现并不好,而且分频器设计也不是很合理。所以我早在一年前就说过并不推荐大家购买古董音箱。
  适当的现代化改装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这其实就不属于原版古董音箱而是魔改版本了。我之前所说的也是原版本身而非魔改版本。
  其实那些经典的43系列古董音箱,设计师Greg自己也不会去用。Greg过去用的是改装版的雅睿1400,现在则是DD67000+K2 S9900。
  话题八:音箱摆位
  音箱摆位通常是除了音箱以外最重要的环节。目前来说,买到一款相对不错的音箱并不是难事(只要预算充足),做一款相对不错的音箱也并不难。可以说,目前音箱系统的瓶颈就在于环境(房间、摆位、听音位等)。"如果能为音箱找到一个好的位置,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前期最小化。"然而,实际中也确实像Greg所说。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此人们往往会在摆位上妥协。这会导致他们不停的更换器材、房间处理材料、发烧线材等。
  再比如,房间会对音箱系统产生影响,对于低频部分,通常是"致命"的。如果音箱本身的摆位存在问题或者房间没有任何类似于低频陷阱的声学处理材料,只是一味的更换功放,是毫无意义的。房间本身产生的低频问题,也不会随着更换更高级的低音单元有任何改善。房间以及音箱摆位对音箱系统最终声音的影响,也体现在其他频段的音色以及空间印象的表现。
  最后附上传奇设计师Greg Timbers家中的配置:
  两声道:
  Everest DD67000, 全主动4分频
  DEQX HDP4
  DEQX Premate
  Pass Labs XVR1
  Parasound JC1, 4 amplifiers, 1 for each woofer.
  Quicksilver Mono 120, 1 for each large compression driver
  Pioneer Elite A-20, for UHF compression driver
  Pass Labs XP-15 Phono Stage
  Basis Audio Debut Turntable with SuperArm 9 and Dynavector DV-20x
  Tascam DA-3000, Digitizing LP"s
  MacMini running JRiver Media Center 22
  PS Audio LanRover
  四声道,上述配置加上:
  K2 S9900, 主动二分频
  Pascal M-Pro amps within the speakers
  DEQX Premate for crossover and DSP
  Classe Audio CT-SSP
  Oppo BDP-103
  Oppo BDP-203
  JVC RS-600 投影仪
  Stewart Film 110" Firehawk, 2.40:1 幕布
  LG 65" OLED 电视
  线材:StraightWire Virtuoso
  听音位附近采用5个麦克风阵列测试,结果为-3 dB@20 Hz至-6 dB@48 kHz。在这个范围内,5个麦克风平均的1/6 OCT响应距离我的目标曲线小于+/-1 dB。对于2.83 v@1 m,系统灵敏度(如果无源)将为96 dB。由于DEQX使用线性相位(FIR)分频,因此我将每个单元及其分频器的冲激响应在我的听音位对齐使其小于0.1 ms。根据输入和总体系统配置,在DEQX、JRiver和CT-SSP中进行EQ和房间校正。(音乐、黑胶、电影)
  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也在使用模拟电子混合分频系统。模拟分频器在我看来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防止纯电子分频时由于意外bypass滤波器而导致高音单元烧毁;二是模拟分压或陷波器件可以减少纯电子分频时高灵敏度单元的底噪问题。
  而电子分频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细调节分频点附近的响应,并且可以在低频进行一定的房间校准。
  JBL 4312E,Greg Timbers晚期作品
  结语
  HiFi音箱与HiEnd音箱毫无疑问是夕阳行业,在HiFi音箱这一概念提出的不到一百年时间内,Greg Timbers占有了其中四十多年的历史。从"蓝色大音箱"4344的年代一直到21世纪的67000年代。但就像Greg本人所讲,在这个耳机发烧的年代,这些音箱只能苦苦挣扎。而我始终认为这在一个"追求极致"的语境下,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不知道以后的发烧圈是什么风向,但我认为每一位发烧友,每一位声学从业者,都不该忘记曾经为整个行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

快狗打车通过上市聆讯同城货运战事再起本报记者李静北京报道2月6日,港交所披露易网站显示,快狗打车的IPO申请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进入上市排队议程。根据招股书显示,快狗打车由中金UBS交银国际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按手机和豪车联名已成新趋势?紧跟K50,奔驰联名款三星S22Ultra曝光RedmiK50电竞版之后,今日三星被曝光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三星将为韩国的国内市场带来几款GalaxyS22Ultra的独家零售套餐。其他地区暂时不售卖。据曝光图可见,梅赛德斯E1500元左右,三款综合性能强悍的手机配置解读在1500元挡位中能够选择的手机很多,但有这么三款高性能强续航的机型值得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为此,在这里借此平台给大家带来以下三款综合性能优秀的手机配置解读,以方便大家深度熟悉这三款如何自己做一个订单管理系统?听起来,似乎有点难度,其实不然,只需3步,就能制作完美适用的订单管理系统。当然,这一切操作需要在无代码开发工具云表企业应用平台上进行。提供免费版本不用担心兼容性,能上网就能使用(手一次List对象去重失败,引发对Java8中distinct()的思考作者puppylpgblog。csdn。netpuppylpgarticledetails78556730list的转map的另一种猜想Java8使用lambda表达式进行函数式编26张图片,你认识几个呢?文奇妙图世界,欢迎您的阅读!导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很多闻所未闻的新奇事物,它们看起来五花八门形态各异,单靠我们的日常知识储备,很难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然而,通过互联网,我们兵团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近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公布,兵团入选全国区块链政务服务和区块链政务数据共享特色领域试点。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诸多科学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美国星链又有变化了?马斯克要价36000元,一年期的500兆宽带尤其是企业与美国军方存在合作的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搞事情搞出了数万颗近地轨道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通讯形态后一些普通用户的认知中,认为在地面空微信收款不能用,将来我们仍需现金支付?我们都知道,随着科技的普及,手机的发展,越来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以前出门兜里多多少少揣着现金,可能随时会用到,后来微信支付的普及我们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即可。可最近出台相关规定,微信一款超级给力的弱网测试神器Qnet(上)一APP弱网测试背景App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的弱网络环境,像在公车上在地铁地下车库等。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常常会出现网络抖动上行或下行超时,导致APP应用中出现丢包延迟,2022年再次使用安卓手机有感回想我的上一台安卓手机还是htcg21,时隔多年再一次使用安卓手机,作为果粉,我的认知大为改观!大年初八,开工第一天拿到家人淘汰的oppor15手机,准备作为工作机,只接打电话用。
真情怀全键盘苹果电脑也好用!双飞燕双模无线键盘FBK25测评之前挺追求机械键盘的手感和电竞鼠标的。但是办公的话,一方面机械键盘哔哩吧啦的敲击声会打扰同事,另外机械键盘电竞鼠标基本上都是有线的(主要是无线的太贵了),让本就拥挤的桌面会更乱,所MIUI12。6来袭,721MB大小的安装包更新了数不清的内容,值得一试就在8月10日,雷军举办年度演讲时不仅发布了小米MIX4手机,而且还针对很多米粉推送了小米MIUI12。5增强版,也就是MIUI12。6系统,这款系统是对MIUI12。5的进一步增今日资讯网易云回应推迟赴港上市台积电3nm制程获英特尔订单文锌财经责编组整理编辑大风腾讯起诉抖音侵权王者荣耀一审获赔60万,抖音已上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与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公开。判决小米MIX4的对手今日开售!摩托罗拉edgespro2399元起8月10日10时,摩托罗拉全能旗舰edgespro开启首销。该机以2399元首销起步价就配备了骁龙870旗舰芯一亿像素主摄与50倍变焦十亿色屏幕与144Hz高刷轻薄机身外观设计Re日媒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赶超美国来源参考消息网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8日报道,6月,一名女生就读清华大学。她叫华智冰,对文学和艺术很感兴趣,是人工智能创造出的虚拟大学生。华智冰在微博上发布的视频从去年的芯片慌,到大量汽车制造厂放假,这样还能持续多久?靠技术垄断和经济霸权打压阻挠竞争对手发展,无疑是自断活路!我们先看看芯片荒是怎么产生的?美国为防止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特朗普政府发起了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芯片战,直接的做法就是断供怎么去分辨电脑硬件,电脑硬件的新旧以及是否是二手件的判断标准导读有小伙伴让我写一期关于如何分辨电脑硬件以及判断电脑硬件是否是二手的方法,今天老程以自己多年做二手配件的经验来告诉大家,如何判断电脑硬件是否是充新配件以及电脑硬件的一些辨别方法。华为噩梦重演?荣耀被要求列入实体清单芯片巨头恐遭殃华为2020年下半年将子品牌荣耀,出售给由具国企背景的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华为与荣耀完全切割,以确保新荣耀能继续采购美方的芯片与零组件,华为也宣布,不再持有新荣耀任何股份。也因字节大牛把算法常见面试哈希链表队列递归全部总结出来了大厂为什么要面试算法?据我所知很多大厂技术面试的要求是技术要好,计算机基础扎实,熟练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语言不重要,熟练度很重要。每一轮技术面试都可能考代码,不只考算法,但一定会考腾讯投资梦诚科技,后者为管理软件研发商天眼查App显示,8月9日,北京梦诚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同时,企业注册资本约由1583。44万人民币增至约1837。02万人民币,增幅约1当科幻与物联网撞上电力,将迸发出怎样的行业变革?纵观我国的电力发展,从1949年全国的发电量人均一年的生活用电不足一度电,与2020年全国人均一个月的生活用电约65度,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造成如今巨大差别的人均用电量,与我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