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⑶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⑴大环境 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⑵小环境 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 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 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 ,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归宿 劲挺 淤泥 荡漾 领悟 不紧不慢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 )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 )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 ),( )的精神和( )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
  空气( )、天空( )、草原( )。
  1、 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 等。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
  通关卡:(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
  听写词语
  知识宫闯关须知:
  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
  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演练二:
  1、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可以多样:小组比赛,还可以发起挑战)
  2、背诵大比拼。青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下来。
  演练三:读后抒怀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演练四: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分层达标,时间为5分钟)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
  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comaker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板书:青山不老)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3分钟
  2、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和交流对文章首次感性认识,尝试地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钟
  (先介绍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晋西北的一位老人;老——81岁、瘦小、孤单一人) ( 板书:人物、特征)
  通过初步的了解,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觉得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板书:事件)
  (先让每个学生牛刀小试,问题由浅入深)
  3、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5分钟
  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归宿、风雨同舟
  〔1〕阅读"课文提示",带着提示的问题自读课文
  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情况下创造的)
  〔2〕说说文章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为什么?
  〔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又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总结——2分钟 师: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我们基本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同时同学们还就作者的叙事意图进行了大致的品论,好,下节课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表达语言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深刻的分析。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要点,并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板书:16、青山不老)
  1、朗读第1段,展开想象并思考段中两个"全"字体现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感情。 3分钟
  2、朗读第2段:5分钟
  ①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三个"是"突出了什么,又暗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体会"竟"字的意义。
  3、浏览第3——6自然段:15分钟
  ①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种树是选择,青山是归宿"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情?
  ②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里除了告诉我们这里的山改变了形貌,更蕴藏着什么?(老人们的精神在祖国各地无处不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③ 理解第3、6段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板书:…… ——)
  ④ 联系上下文,说说老人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周边像老人一样的人。
  使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感悟和敬仰为环保事业做出的精神。
  二、升化主题——7分钟
  1、"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终有一天,老人会不再出来,那我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事业该何去何从?
  让学生自主产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
  2、学习课文以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认识,同时也产生哪些问题?(板书:青山不老)
  三、课堂小练笔(6分钟):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并交流所写感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人物:老人
  特点:81岁、瘦小、孤单一人
  事件:
  青山不老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se yu流、郁郁葱葱……
  (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
  (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
  b.生谈感受 (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d.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4亩)(3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00个樊川小学差不多大。)
  e.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f.小结: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奇迹吧!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
  评:1、你读的时候强调了数字,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了这种奇迹。
  2、你读得声情并茂,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
  师: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伟岸、高大。生:值得尊敬、学习。
  师:(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境吧。男生读,女生读。
  预设(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a.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也是奇迹呢?(引: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
  b.师: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c.朗读指导:(男女生读)
  d.引读:
  师: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奇迹背后
  1、 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
  2、自由找
  3、交流(预设)
  (一)大环境
  生:
  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 (板书:恶劣)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
  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4、师:在座的同学有谁去过晋西北?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5、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6、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小环境
  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生:
  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归
  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板书:艰苦
  师引:
  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会因为什么?
  预设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
  预设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句子)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理解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另一种东西")
  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与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茫。)
  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在一起吗?能像日月一样永远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板书:无私奉献造福人类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生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是啊,就是这一股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执着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 (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造奇迹
  1、 A"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他就是马永顺。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
  B、黑龙江省铁力市市政府在铁力林区前修建了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林纪念碑,将铁力林业局第二中学改名为马永顺中学。此时,如果你来到纪念碑前,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对马爷爷说吧。
  现在,请左边两组同学来写老人想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来写我想对老人说的话。
  2、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  小学语文教研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学生讨论回答
  2、解读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明确: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
  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
  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四、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同学们,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植树就这么难呢?
  明确:大环境,风沙肆虐
  明确:干旱、霜冻、沙尘暴
  明确:环境异常险恶
  知识链接
  师: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明确:早出晚归
  明确: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明确: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明确: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六、畅谈感想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求平均数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在前七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的统计内容是教学一个常用的统狮子和鹿优秀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夜莺的歌声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五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第一课时新航路的开辟课程标准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第13课ampnbspampnbsp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xx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分析认识趋势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3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1课洋务运动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训令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第20课ampnbsp百花齐放ampnbsp推陈出新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艺体育事业的新发展。过程与方法读书会联系现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育事业的成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ampnbsp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2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课标内容(1)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2)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第10课讨论会课程标准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活动目标通过搜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学习英雄人物的八年级历史科学技术的成就1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是其代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介绍我国的863计划。以此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
沙之聚阅读练习及答案沙之聚张抗抗(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金山寺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宋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十几减8和7一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土土的鞋子分享阅读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大小松紧长高的含义,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词表达穿着感受。2了解鞋子的不同种类和样式,丰富生活经验和技能。活动材料大书小书,各种鞋子及图片字条光盘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与幼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回顾整理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整理,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教学过程谈话本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我从哪里来的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活动准备课件我从哪里来活动过程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回答各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2教材简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课堂上的教学反思案例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黎族歌舞音乐时,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那样站在前面讲解或运用表情手势进行提示,而是静静地坐在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聆听。此时,课堂和舞台上的画面显得那样的和谐五环旗教案设计课题五环旗教学设想使学生知道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数感。活动准备小棒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过程一多媒体演示,情境引入。播放申奥成功记录片断,感受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导语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欢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有趣的墨迹图活动目标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