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61导学生根据"成长一思想一实践一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
  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难点】
  评价甘地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 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
  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
  (二)讲授新课
  生平简介: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派印度教徒刺杀身亡,时年79岁。
  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
  1、早年身世及求学生涯
  ①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
  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西部卡提亚华半岛的波尔班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甘地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奉行仁爱、不杀生与素食,提倡"苦行"。甘地家族在印度处于种姓制度的第三等吠舍,世代经商,甘地的祖父曾弃商从政,先后担任过卡提亚华半岛上几个土邦的首相,甘地的父亲和叔父也做过波尔班达邦王公的首相,这使得甘地家族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甘地的父亲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母亲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虽是文盲却熟谙事理,广交显贵。优越的家庭环境,使甘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小时候的甘地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去卖(因为向哥哥借钱在外游玩,还不出钱来,把镯子的一小部份刮掉、卖掉,再还給哥哥钱)他始終不敢向父亲承认他所犯下的过错,甘地打算把他犯下的所有罪过都写在一张紙上,愿意接受父親的惩罚,当时甘地的爸爸刚好也在生病當中,看过之后,很难过,就病重去世了。甘地非常伤心,发誓绝对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第一次"非暴力教育"
  性情:循规蹈矩、腼腆羞怯
  ②英国求学:掌握丰富法律知识
  基督教影响——宗教观的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
  甘地7岁开始上学,18岁中学毕业后考取萨玛达斯学院,第二年9月远赴英国留学,攻读法律。甘地学习非常刻苦,不仅读遍所有的课本,还深入细致地攻读了拉丁文的《罗马法》,花了9个月读完英国的普通法,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除阅读专业书籍外,甘地还广泛涉猎各种宗教书籍,阅读印度圣诗《纪达圣歌》,并初次接触《圣经》,对《新约》爱不释手。其中《登山宝训》中所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如果有人拿你的内衣,你就连外衣也让他拿去"对甘地颇有影响,对他后来"反对暴力,主张忍受"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1891年6月,甘地学成归国,担任律师。
  ③南非工作: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人生观的滋生(第一次受到种族歧视的滋味)
  接受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
  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
  1893年4月,甘地应印度一家商行聘请,去英属殖民地南非处理一起4万英镑的债务纠纷。出乎意料的是,南非之行成为他重大的转折。南非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统治南非的欧洲白人看不起有色人种,印度侨民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苦力"。南非政府甚至规定印度侨民必须领取特制身份证,交纳人头税,印度婚姻无效。甘地开始投身到南非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之中。1894年5月,他发起组织了纳塔尔印度人大会,领导印度侨民进行集会抗议,抵制歧视印度人的法案。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甘地组织印度人救护队为英军服役,以谋求英国殖民政府改善印度人的地位。1904—19xx年期间,甘地创办了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进行非暴力斗争。在反对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中,甘地逐渐形成了"非暴力"思想。
  甘地在南非的22年,以"非暴力抵抗"为武器,领导近10万印度侨民取得斗争的胜利,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19xx年1月,南非政府宣布废除人头税,承认印度的合法婚姻,甘地因此赢得人们的尊敬。
  ④回国斗争:印度国大党领袖,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国大党:即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政党。最初只要求在英国统治机构中让印度享有较大的代表权;19xx年提出印度自立、抵制洋货、提倡本国民族工业和民族教育的斗争目标;1920年,在甘地的领导下,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
  (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① 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② 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的影响。
  ③ 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④ 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来源于宗教。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都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地家族信仰印度教,吉拉特《以德报怨》的格言诗"逢德报以善,用德报以怨",成为甘地的座右铭。在伦敦,他结识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学者和朋友,潜心阅读了各种宗教典籍,《新约》中的博爱思想对甘地影响很深。在南非,甘地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同时大量阅读了鲁斯金的《等到这最后》、托尔斯泰的《天国在你心中》和索罗的《非暴力抵抗的使命》等著作,接受他们关于财富、泛劳动主义以及非暴力的主张,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思想,以仁慈的典范去改造人类,甘地主张爱和真理的统一,一方面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宁愿自己做出牺牲也不加暴于敌人。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容
  ① 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消极抵抗)
  ②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坚持真理—核心)
  补充:甘地主义包括
  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平等。
  3、"苦行僧"生活
  ①"苦行游说":四处游说,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②土布运动: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评价:① 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② 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19xx年初甘地回到印度,受到各界人士的隆重欢迎。时值印度宗教纷争四起,为了使各派和睦相处,甘地"苦行游说",赤脚走遍印度的穷乡僻壤,到处传播"非暴力主义"思想,同时了解到印度农村广大人民的疾苦。甘地认为印度人民贫困的根源首先在于农村织布机的衰落,恢复传统的手工织布劳动才是振兴广大农村的关键。"古老的传统工具、犁耙和纺车培育了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带来了幸福。如果人类发明创造生产牛奶、奶酪和牛类工具的时代到来,那么我们现在必须回到我们的祖先使用简陋工具的时代。""印度放弃土布,无疑铸成大错,印度因此无法履行民族义务。"19xx年5月,甘地创建"真理学院",大力倡导土布运动,号召恢复使用手摇纺车。他带头坚持每天纺纱半小时,坚持身穿土布衣服,从此再也没有改变。"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黝黑,随身携带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欢呼,身后都会追随大批信徒"——这就是圣雄甘地,一个苦行僧式的人物。土布运动影响了整个印度,体现了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也是甘地争取印度自治斗争的重要方式,赢得了印度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运动内容: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 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
  ①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
  ②律师抵制英人法庭
  ③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
  ④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
  3、运动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4、主要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5、过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时间 一战后(1919-1922)1930年二战后
  原因 阿姆利则惨案(导火线)1929经济危机,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 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经过 基拉法特会议:第一次提出"不合作"的主张。
  三步走:①印度人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荣誉;②拒绝为殖民当局工作;③抵制洋布,拒绝纳税1930年的"食盐进军",标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争取印度的统一与独立
  结果 (1)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济势力的侵略。
  (2)1922年,发生乔里乔拉村暴力事件后,甘地宣布终止运动 相互妥协:《甘地——艾尔文协定》,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相关讲解】
  1.阿姆利则惨案
  一战后,英国殖民者不仅未满足印度自治的要求,相反于1919年颁布实行了《罗拉特法》,规定政府对革命者或嫌疑分子可以不经公开审讯即逮捕监禁,总督享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可随时宣布戒严,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这意味着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英国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激起了印度人民的一致反对,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集会。1919年4月10日,英国当局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城逮捕了两名民族运动活动家,企图把他们驱逐出城。居民要求释放被捕者,和警察发生了流血冲突。起义人民控制了城市,英国将军戴尔率领殖民军进城,实行戒严。4月13日,约有两万名印度人在一个广场上举行集会,抗议把两名民族运动活动家驱逐出旁遮普。英国殖民军未作任何警告就向赤手空拳的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约1 000人,打伤2 0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惨案。英国殖民者本来企图借阿姆利则大屠杀吓倒印度人民,结果却激起旁遮普全省的反英怒潮,城乡人民纷纷起义。在某些地方,起义者破坏了铁路,颠覆了军用列车,炸毁了桥梁,捣毁了警察所、监狱和官署。全国也以大规模的罢工和起义回答英国人在旁遮普的暴行。在纺织中心阿默达巴德,罢工工人不顾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的号召,展开了英勇的革命斗争,占领城市两天,号召赶走英国统治者。1920年上半年,工人罢工达200次,参加人数达150万。
  2.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惨案发生后,正在病榻上的甘地立即投身到斗争之中,起草宣言反对《罗拉特法》,认为"《罗拉特法》是不公正的,它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破坏了基本人权,而公道、正义与人权是社会国家赖以维持安全的基础"。1920年,甘地在国大党会议上首次提出"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并获得通过。
  "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内容。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不买英国公债,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决定通过三个步骤来发动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首先,所有印度人放弃各种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和荣誉;其次,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最后一步,拒绝纳税。
  不合作主张首先在孟加拉省获得积极响应,成千上万的学生走出公立学校,律师停业,官员退职蔚然成风,一些知名人土也受到甘地人格的感召,放弃高官厚禄,一包包洋布被付之一炬。在这次运动中,印度教徒与穆斯林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像尼赫鲁所说:"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印度人民的不合作运动,使英国殖民统治完全陷入瘫痪。英国殖民当局进行镇压,愤怒的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1922年2月,联合省乔里乔拉村农民烧毁警察局,致使20多名警察丧生。这—暴力事件,甘地认为是自己"最惨痛的耻辱",于是下令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食盐运动
  甘地没有放弃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30年初,甘地在《青年印度》上发表独立宣言,明确提出印度独立的要求,继续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食盐专营法,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0多岁的甘地第二次号召全国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身先士卒,带领自己的信徒开始"食盐长征",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241英里,来到丹地海滨,煮海水熬制食盐。他们在海边坚持斗争三个星期,得到沿海地区人民的积极响应。与此同时,全国爆发了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的斗争,吓坏了英国殖民者,当局下令镇压,甘地被捕入狱,国大党也遭取缔。甘地的被捕更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纷纷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
  4.《甘地一—艾尔文协定》
  面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英国殖民当局改变了策略,于1931年与甘地签订了《甘地一一艾尔文协定》。这个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取得独立。甘地之所以签订协定,是不希望发生暴力和流血事件,坚持以"非暴力"形式进行斗争,争取印度的自由和独立。轰轰烈烈的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了低潮。
  6、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①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印度取得了自治。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三、甘地人生结局
  1、晚年主张印度统一:
  2、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3、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四、评价甘地
  1、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教材问题解答】
  [想一想]
  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实行非暴力抵抗,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想一想]
  甘地为什么要与英国殖民当局签订《甘地一一艾尔文协定》?
  提示:①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②协定部分满足了印度人民自治的要求。
  [议一议]
  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提示:英国对印度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印度复杂的宗教矛盾。
  [自我测评]
  1.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见教材分析。
  2.对于甘地人们也有不同的评说。……请查阅资料,简要谈谈你对甘地的评价。
  提示: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事业,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②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存在着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斗争,而且宗教色彩浓厚。他幻想以支持大英帝国的战争来感化殖民者,争取印度的独立和解放,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③甘地一生"以德报怨"、"苦行游说",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世界人民的尊敬。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画杨桃的教学反思范文20xx年4月23日第一次上了三(七)班的公开课画杨桃,根据自己的思路基本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非常幸运多个专业老师听了这一次的课并给了非常多的建议,但这次的公开课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思路范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依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得来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读音字形,并能学以致用(造句)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4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胚岂痴婴窘5个字课文傅雷家书两则的教学设计范文课文聚焦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语文课程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闪亮之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3能自选或自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恩能够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内容是当艺术家开始关注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的变化。分两课时,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
工业的发展,1教案示例1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教学过程(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海洋资源本学期总第39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日期128课题第五节海洋资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八上地理学案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主备人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xx。9。14序号8hr学习目标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重点难点降水分布中国的气候类型本学期总第20课时本单元第20课时授课日期1024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类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2认识我国气候的优越性。3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河流和湖泊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的降水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2利用有关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3了解引流和湖泊黄河的治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2)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河流和湖泊概况教学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第三节ampnbsp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ampnbsp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第三节教学目标1。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2。通第二节ampnbspampnbspampnbsp降水和干湿地区本学期总第18课时本单元第18课时授课日期10。20课题第二节降水和干湿地区(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