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0

  十六、(08湖北省宜昌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伟大的证伪
  孙振华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被当成真理说了好多年。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澳大利亚的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于是,真理变成了谬误。只要世界上存在一个例外,"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一个错误的陈述。提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人,原本是想说出一个真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被当成了真理,可是到了白乌鸦被发现的那天,证明这个说法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在他著名的"证伪主义"理论中,对真理有一个解释。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还有一个公论:沙漠里的鸵鸟,发现危险以后,便将头埋在沙里。这个说法是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奥最先提出来的,据说,他是欧洲第一个见到鸵鸟的人。后来,人们证明,鸵鸟之所以把头埋进沙子里,并不是因为躲避危险,而是在用嘴挖洞,准备孵蛋。这个已经成为公论的说法尽管被证伪了,但它曾经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事实上也的确被证伪了。所以真理即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最近,中国考古学界有一个重要的证伪,专家花五年时间得出结论,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从XX年10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就开始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证实,阿房宫现存遗址只是没有建成的前殿,共50万平方米,相当于半个平方公里。同时,考古发掘还证实了,这里并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除了前殿遗址之外,就只有东汉的瓦砾。可见,历史上所有关于阿房宫的说法,只不过是在想像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关于阿房宫曾经有多少记载啊: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司马迁《史记》中"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的记载;杜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形容,看来都是错误的。这些说法都已经被阿房宫遗址的发掘所证伪。
  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通过证伪而逼近真相。前两年,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证实,"从太空的确看不到万里长城",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证伪,它破除的,也是人们心中的某些虚妄。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但是,证伪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敢于证伪和承认事实无论如何比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摘自《深圳商报》XX年12月24日)
  6.下列有关"证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要世界上存在一个例外,就可以证明真理是一个错误的陈述,从而真理变成了谬误,这就是证伪。
  b.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成真理的说法,后来通过事实证明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c.不断的证伪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通过不断的证伪,历史上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将成为真理。
  d.证伪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它破除的是人们心中的某些虚妄。
  答案 c
  7.下列对"真理即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天下乌鸦一般黑",被人们在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所证伪,说明证伪是不断证明前人说法错误的过程。
  b.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因为真理就是事实上的确被
  证伪了的理论。
  c.证伪是追求真理的组成部分,真理只有通过不断的证伪才能逼近真相。
  d.被证伪的说法曾经都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或者已经被证伪了。
  答案 b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沙漠里的鸵鸟,发现危险以后,便将头埋进沙里"这一说法尽管被证伪了,但它还是真理,因为真理就是可能或已经被证伪的理论。
  b.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亚奥是欧洲第一个见到鸵鸟的人,他也是最先提出"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是为了躲避
  危险"观点的人。
  c.历史上所有关于阿房宫的说法,如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杜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的形容等等只不过是子虚乌有的东西。
  d.证伪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这种敢于面对现实的做法与自欺欺人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答案 d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是在用嘴挖洞,准备孵蛋",这一真理也有可能被证伪,因为没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不叫真理。
  b.航天员杨利伟证实从太空的确看不到万里长城,这一伟大的证伪,让中国人再也不会认为长城是一个奇迹。c.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这个中国考古学界逼近真相的重要证伪结论,可能在以后相当长的时
  间里会是真理。
  d.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是因为证伪是尊重事实而不讲情面的。
  答案 b
  十七、(08荷泽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题。
  汉服,未必可称"国服"
  雷 颐
  在声势空前的"传统文化热"中,消失已几百年的"汉服"也被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达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有人进一步要求将汉服定为"国服",则期期以为不可。
  "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之,中国古代服饰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任何人都不得僭越。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广大"引车卖浆者流",绝不能像孔乙己那样穿长衫,只能如阿q那样着短装。
  以"夷狄"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以血腥手段强迫汉人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与叛逆问题,"穿,还是不穿"成为"生,还是死"的大问题。清王朝同时又秉承华夏"衣冠之治"的传统,同时制定了种种有关穿靴、戴帽、着装、佩饰的烦琐规定,维持等级森严的统治。
  服装政治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大为盛行,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在"文革"中几乎只有工作服、蓝中山装和绿军装成为被允许的"革命服装"。
  改革开放是思想观点大解放,也是服装大解放,人们重新拥有了穿衣戴帽的自由。然而,现在一些"汉服"的提倡者却再度将服装政治化,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恢复华夏服饰,重建衣冠上国""是我们不断在寻找的民族归属感和文明标志的符号",并且,主张将"汉服"定为"国服",而"国服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象征和代表,就像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标志。国服的确立,也意味着民族自信和自尊的确立"。
  于是,服装问题重新上升到"爱国""民族复兴"的道德、政治高度,在这种话语的隐喻中,不着汉服者自然居于"不爱国"、不参与"民族复兴"的道德和政治劣势。而且,主张将"汉服"立为"国服"者似乎忘记了,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吗?
  千百年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服饰成为个性表达、选择的最好形式之一。今天,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与西装、中山装、短裙牛仔、中国其他民族服饰等各色服装纷然杂陈,供人平等选择,诚然为社会多元、进步的标志之一。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6.不能说明"汉服,未必可称‘国服’"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现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令人深思。
  b.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普通百姓与之无缘。
  c.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
  d.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应当是完全平等的。
  答案 a
  解析 从文章首段内容可知,a项内容是汉服提倡者的表现,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论据。
  7.下列说法,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传统社会,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蔽身体、保暖防寒,其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
  b.历代王朝都有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对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诸方面的规定也最为详细。
  c.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是历史上"服装政治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延续和具体表现。
  d.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已消失了几百年,汉服提倡者将它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毫无意义和价值。
  答案 c
  解析 a项"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误,b项说唐代"规定也最为详细"于文无据,d项从
  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毫无意义和价值观"不对。
  8.对这篇论述文基本的行文思路,分析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从历史的角度论证提倡汉服的危害 从少数民族的角度说明提倡汉服的错误 总结全文。
  b.针对现实提出中心论点 回顾服装被政治化的历史 指出称汉服为国服是服装政治化的表现 进一步重申论点。
  c.现在:有人提倡汉服 过去:汉服在历史上的种种表现 现在:不宜提倡汉服。
  d.正面:明确基本观点 反面:汉服在历史上的种种危害 正面:深化基本观点。
  答案 b
  解析 这篇文章的基本论证思路是从反对"服装政治化"的角度,反对将"汉服"定为"国服";而对"服装
  政治化"的危害,则是通过回顾历史来展开论述的。所以比较起来,b项的分析概括是最准确的。
  XX XX年联考题
  一、(07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大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蓝。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 0XX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制古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6.文章第一段第二句话说明了黄河的几个特点,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说明黄河流程漫长。
  b.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说明黄河流域广大。
  d.说明黄河气势雄伟。
  答案 b
  7.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
  a.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d.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答案 c
  8.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
  b.因为黄帝后裔自称"华"(或"夏")。
  c.因为华族发展到整个中国。
  d.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地区。
  答案 d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三段开头的"相传"两字不能省略,因为"相传"所表述的内容来源于传说,不是确实有据的。第四段开头一句中的"之一"两字也不能省略,因为"之一"表示还有别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不是惟一的。
  b.文章第四段中"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c.从本文内容看,"仰韶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农具简陋,之二是农业经济发达,粮食丰足,建筑技术先进,手工艺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文明程度较高。
  d.作者在文中多处用"摇篮"来比喻黄河,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答案 a
  二、(07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
  洗手能洗去道德污点
  身体的洁净与道德的纯洁在宗教、语言和人类行为上,都有非常深远的联系。洁净就在虔诚的身边。中文里的"小偷"被称作"一双脏手",而最著名的例子,可能要数在谋杀邓肯后,麦克白夫人疯狂地想洗掉血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行为研究人员在一群大学生身上,对所谓的"麦克白效应"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发现,至少在潜意识里,人们认为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孽。
  在第一次试验中,西北大学的60名学生被隔离起来,要求描述任何一件过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道德或不道德的事。这项试验完成后,研究人员给他们出示了一系列词语碎片,其中一些¬——例如,w-h可以拼成与清洁有关的wash(洗)或完全不相干的wish(希望)。那些刚刚花时间回顾了自己不道德行为的受试者,拼出一个与清洁有关的字的可能性更大。后来,一个有32名受试者参加的类似研究显示,在回顾了自己的不道德经历后,学生更有可能选择橡皮,而不是笔,而那些没有进行过测试的受试者却没有什么选择上的偏好。
  另一项有27位受试者参加的试验,要求受试者把道德或不道德的故事抄下来。然后,受试的学生被要求给一些生活用品定价,包括牙膏、肥皂等。不出所料,抄写不道德故事的学生给清洁用品定的价格要比其他同学高得多。
  尽管这些研究似乎表明,道德上的污点造成了对身体清洁的渴望,但研究人员还是想知道,这种对清洁的要求是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在要求45位以上的受试者回忆自己过去的不道德行为后,研究人员给其中22人分发了纸巾,而把剩下的人继续留在"不干净"的状态中。然后,研究人员要求这些无偿的自愿者去帮助一位陷入绝望的大学生:74%处在不清洁状态中的人会提供帮助,而那些已经把自己洗干净的人中,只有41%会提供帮助,这个结果发表在XX年9月8日的《科学》上。洗手能减少身体上的不满情绪,但也会减少道德精神。
  发现这种潜在的联系后,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探究这种关系的根源——无论是在文化、语言还是心理上——以及它的影响。"环境的洁净如何影响人们的道德?"研究人员说,"我们的研究将说明,环境不洁与社会行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如果麦克白让他的夫人有一个干净的家,就不会发生这么肮脏的事情了。
  (选自《环球科学》XX年第9期,略有删减)
  5.从原文看,下列对"麦克白效应"试验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洗手不仅能减少身体上的不满情绪,还会减弱人们帮助别人的意愿。
  b.试验表明,道德污点造成了对身体清洁的渴望,这种渴望与社会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c.身体的洁净与道德的纯洁在宗教、语言和人类行为上,都有非常深远的联系。
  d.这项试验最早发现当人们背叛了自己的价值观时,他们感到需要去补偿。
  答案 a
  解析 b项说法过于绝对,由第四段第一句"尽管这些研究似乎表明"和最后一段"我们的研究将说明,
  环境不洁与社会行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可知;c项答非所问,该项内容不属于"麦克白效应"试验的内容;
  d项无中生有。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麦克白夫人在谋杀邓肯后疯狂地想洗掉血渍的事例,同样可以说明至少在潜意识里,人们认为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孽。
  b.清洁双手之类的行为能减轻负罪感,但也削弱了一些人的道德精神,使他们在别人有困难时不愿意提供帮助。
  c.抄写不道德故事的学生给清洁用品定的价格要比其他同学高得多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清洁用品可以"洗"净道德污点。
  d.洁净的环境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会行为,不洁净的环境则会降低人们的道德水准,这一点将得到科学家们的研究的证明。
  答案 c
  解析 c项错在"认为",这些人并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麦克白效应"是指罪恶感能促使人们去清洗自己,洗涤身体可以帮助人释放良心上的不安。
  b.没有分发纸巾的受试者的道德素质似乎比分发了纸巾的受试者要高得多,因此更愿意帮助他人。
  c.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的有关"麦克白效应"的试验对于研究人们的心理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d.麦克白夫人希望借洗手来洗清她的罪恶,这与中国的"金盆洗手"有某种相似之处,只不过后者更主动。
  答案 b
  解析 b项强加因果,没有分发纸巾的受试者是因为道德上的污点造成了对身体清洁的渴望,所以更愿意帮助
  他人以"洗"净自己。
  三、(07黄冈中学、襄樊五中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 9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监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情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它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6.本文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 )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
  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意。
  答案 d
  7.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示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答案 a
  8.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答案 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提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答案 c
  四、(0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汉语"新词"漫议
  雷 颐
  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力",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总是风气先得,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像煞介事""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 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何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的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呢?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对此,彼岸则有不愿统一的人认为这会增强台湾青少年对大陆的认同而"后果堪忧"。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民族统一的幸事。
  而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为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 "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红苗正"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新词的引进当然不能离开翻译,音译意译,本无定论。但每见一些音义兼容的漂亮译法,总使人击节不已。如果将"coca-cola"意译为"古柯叶饮料"或"碳酸类饮料",它在中国一定不会有今日"可口可乐"的骄人业绩。
  "pepsi-cola"如果译为"皮斯克勒"或"屁事可乐"之类,"百事可乐"在中国也不会如此畅销。"benz"是驰名世界的德国名车,以前曾译作"苯茨",有音无义,如同化工产品,"感情零度"。现在改译为"奔驰",音义俱有,汽车奔驰之状跃然欲出。
  有的翻译还使原有的词汇"增义",如船停为"泊",但香港用"泊"来翻译英文"parking lot"(停车场),停车位也泽为"泊位",现在此译也传入大陆,使汉语的"泊"不专指船停,同时也可指车停。以"泊"字译英文停车"parking",音义皆备,且有独特生动之感。
  新词的使用,自然而然,非人力能强迫。如祖国大陆将"taxi"译为"出租汽车",香港早就根据粤语将其译作"的士",将"take ataxi"顺势译为"打的"。从20世纪90年代起,"打的"在大陆口语中亦极流行。不过当时报上曾多次有文章劝人不要说"打的",要说"乘出租车" 。并说香港是殖民地(当时还未回归),"打的"是殖民地语言,而我们若用"打的"一词是等而下之的被"殖民地""殖民",所以是"自我次殖民地"化。陈义不可谓不高,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直到现在,出门即要"打的"者仍不在少数。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有删改)
  6.对第一段文字中"中心"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指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
  b.指能接纳其他方言并处于通用语言的主流地位。
  c.指商埠首开、风气先得之地。
  d.指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的核心地位。
  答案 b
  解析 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中心"是相对于"边缘"而言的,指的是方言或语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7.不属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力’,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现象的一项是 ( )
  a.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
  b.上海方言"滑头" "盯梢" "出风头"等是"普通话"中的一部分。
  c.广东的"买单" "搞定" "生猛"等也渐渐成为"普通话"。
  d.大陆将"体认"愿景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因而"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
  答案 d
  解析 非因果关系,而是不同语言相互交流、渗透的表现。
  8.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
  a.外国产品要想占领中国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响亮的译名,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b.将"出租汽车"改为"的士" "乘出租汽车"称为"打的"是汉语退化的表现。
  c.有的翻译新词还丰富了汉语的含义,如"泊"原来只有停船的意思,而现代还有停车的意思。
  d."港台腔"十足的"耶——!""哇——!"与"打的"一样,都是殖民地语言。如果使用这样的语言,就是
  "自我次殖民地"化。
  答案 c
  解析 a项只是好的译名被汉语吸收的论据,原文不谈经济;b项不是退化的表现,而是汉语自身时时在吸收,
  发展的表现,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d项,原文反对这样的看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势利"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接受它,利用它,而非人为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应持坦然接受心态,因此我们应主动吸收一切有生命力的外来词汇。
  c.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定时代的语言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d.语言既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这使得我们今天学习古代典籍,既有一定难度,又是非常必要的。
  答案 d
  解析 d项无中生有。
  五、(07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
  古罗马与汉长安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但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对比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则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但是长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带动了周围广大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以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罗马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才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但这时距罗马帝国的解体已只有几年时间了。
  长安文化和罗马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宗教性。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长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长安文化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动下诞生的《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开明而松散的多神信仰,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蛰伏数百年后又成为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发端的历史渊源。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逐渐强大,罗马甚至成为基督教教廷所在地,这与宽容而多元的罗马文化背道而驰。
  5.下列不属于长安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   )
  a.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考虑的是安全,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
  清楚。
  b.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这些宗教因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
  c.长安文化具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它广泛地吸取了长安以外的异地及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域外文化,具有一定的
  探求性。
  d.长安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
  答案 a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文化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而是呈现文化多元的特质。
  b.长安文化崛起时间短、速度快、内容少、空间大,所以才广泛吸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
  c.罗马文化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发展而来,而长安文化则没有,只是包容和吸呐其他思想流派及域外文化快速崛起。
  d.汉帝国与古罗马都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兴起的,其文化有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宗教性并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 d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汉帝国中,没有一个城市在规模上与汉长安城同样大或者超过汉长安城。
  b.在欧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国教,没有至尊一元的宗教统治欧洲,没有中世纪宗教神学时代,让罗马的多元文化与人文精神一直发展下去,那么,就可能不会产生文艺复兴运动。
  c.罗马城的形成发展,其脉络应是"先经济文化,后政治军事",所以其发展是漫长而缓慢的。
  d.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包容其他思想流派乃至域外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
  答案 c
  六、(0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手感年代
  最近完成《周刊》私房菜专题报道,觉得有点意思,连饮食风潮也进入"手感年代"了。一个厨师的厨艺手感决定一家私房菜馆的生死,这样有自信靠口碑生存的小本经营,渲染的是厨师与顾客之间的私密接触与温度,还有限量供应与不低的消费,不正是"手感经济"的新行销元素、模式与语言吗?手工眼镜、手工牛仔裤、手工编织包、手工香皂、手工首饰……生活里不知不觉出现了愈来愈多made by hand(手工制作)的产品,有些不是百分之百手工制造,却强调手感的价值,价格都不便宜。而近几年自己也有这样的消费倾向。
  以前我们的衣服不都是手工做的吗?难道经济走了回头路?不同的是价位的差异,因为手工在机械工业年代不可能便宜,正如缓慢是快速社会中真正的奢华。这是一个追求"手感"的年代,因为"手感",是一个集合词,它传递出人味、触感、温度、专注与独一无二的精神"。台湾《天下》杂志年初出版吴昭怡等著的《手感经济——感觉的时尚》里这么说。
  标准的手工眼镜收藏迷会告诉你:手工眼镜不同于机械生产的,没有明显的logo(标志),每个构面、接角是眼镜师傅亲手刻画出来的,起伏特别精准、利落。手感经济也是一种体验经济。日本京都的"俵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经常去,只有18个小房间,收费不菲,日本人住上一晚就心满意足。房内墙纸、榻榻米、园艺、吃的豆腐都是附近老店提供的。第11代传人老板娘从不开分店,因为俵屋不能离开京都,俵屋是京都生活之华的整体呈现。这种生意规模不大,利润却不错,也是手感经济。
  "因为人不快乐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美学家蒋勋说。现代人处于大量生产、选择过多的年代,已陷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恶性循环。今天人们拥有的东西都是别人做的,丧失自主权;手感产品盛行,意味着人们能靠、也喜欢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证明自我存在,对抗大量机器制造,不被资本主义消融。这是"回到身而为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手感年代也暗示即使要消费,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还是选择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品牌。现代没有女人喜欢跟别人撞衫,连不少名牌都要用手工、限量生产来行销。"量身打造"又回流,只此一家,比起名牌,更有市场。
  手感经济也是深度经济,借一个有深度的技艺,设计一种产品,可以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没有技匠精神,不敬重手艺,生活没有主张,粗糙无味,不可能有手感经济。当今消费需求从量转为质,追求生命的质感和细节。原料来自何处、产品如何被生产、生产者是谁等,都可透过感官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或借故事来行销,为生活注入美学灵魂。
  手感经济更能满足人类的生物性本能及心理需求。当人与人的接触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所取代,一个真实的肉体拥抱反而变得弥足珍贵,毕竟触感无法被机械化。人们从消费手感产品里寻求被人拥抱般的温暖和慰藉,竟成了一种流行。更多人想要买"作品",而不是"产品",工业时代前没落的技匠艺工回流,人们重新出发寻找独一无二的珠宝、家具及陶瓷工艺品。自古以来婴儿需要母亲的双手拥抱、触摸,才能健康地成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想透过消费手感产品来按摩抚慰自己的心灵,从作品手感里感受他人的余温。
  (选自XX年第22期《读者》)
  6.下列关于"手感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手感经济是一种能够传递出人味、触感、温度、专注与独一无二精神的消费经济形式。
  b.手感经济是一种深度经济,它借深度的技艺,设计一种产品,让人们加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c.手感经济满足人类的生物性本能及心理需求,让人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的温暖,满足人们渴求得到抚慰的心灵需求。
  d.手感经济使绝大多数人消费时,萌生出选择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品牌;需要"作品"而不是"产品"的消费理念。
  答案 d
  解析 "绝大多数人"与原文"愈来愈多"的人概念内涵不一样。
  7.下列对"回到身而为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句意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手感产品盛行,意味着人们喜欢靠自己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证明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b.人们在消费手感产品时能寻求到被人拥抱般的温暖和慰藉,心灵得到滋润。
  c.现在消费者中没有一个人喜欢跟别人撞衫,量身打造名牌,体现人们对个性化享受的一种追求。
  d.当今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生命的质感和细节,以期获得亲身体验和美学灵魂。
  答案 c
  解析 "没有一个人喜欢跟别人撞衫"与文中"现在没有女人喜欢跟别人撞衫"不吻合;"量身打造"的并非
  都是名牌。
  8.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正如缓慢是快速社会中真正的奢华一样,消费手工产品也算是消费经济中的一种奢华。
  b.日本京都的"俵屋"是京都生活之华的整体呈现,它能让人充分体验到京都生活手感经济的真谛。
  c.人与人的接触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所取代,弱化了个体接触的强度,降低了个体接触的温度。
  d.现代人进入大量生产、选择过多的年代,也即将陷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恶性循环的不快乐境地之中。
  答案 d
  解析 混淆已然和未然。"即将陷入"应该为"已陷入"。
  9.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婴儿在母亲双手拥抱、触摸下能够健康成长,那么,现代人在消费手感产品时可以按摩抚慰自己心灵,感受他人的手感价值,获得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b.手工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历来价格超过机械制作且价位较高,凸现了手感价值,颇受人们青睐。
  c.许多行业已进入"手感年代",渲染的是相互间私密接触与温度,限量供应与不低的消费状态,这已成为"手感经济"的新行销元素、模式与语言。
  d.不敬重手艺,生活没有主张,就不可能有手感经济,也就会让人丧失部分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 b
  解析 手工产品未必都是纯手工制作;"历来价格超过机械制作且价位较高"与原文意思不符。
  七、(07南京部分重点中学综合测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 7题。
  从"姓"看上古婚姻制度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的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制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最早一部根据字形说解字义的文献,因而也能由此看出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婚姻孕育了生命,也维系了社会的发展。《说文解字》中女部的字有238个,是全书最大的部首之一,展示的内容极为广泛。就感情色彩而言,可以分为褒义的,如媛、好、媄;贬义的,如妒、奸、婪;而占绝对数量的则是中性的。最后一类女部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上古婚姻状况。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形声兼表意)。""姓"字从女,上古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宗族图腾的标志,也表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个女性祖先的子孙,是一个氏族的标志。"姓"之形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定内涵来自于母系社会群婚制度。
  在群婚初期形成的是血缘婚,它是一种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相互婚配为基础的婚姻制度。互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既是兄弟姊妹,又是夫妻。在周代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先民一直延续这种"同姓而婚"的血缘婚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兄弟姊妹通婚的弊端,于是逐渐摒弃了兄弟姊妹间的通婚方式,废止了"同姓而婚"的制度。《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礼记•内则》:"娶妻不娶同姓。"族外婚制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族外婚指的是有婚约联盟的两个部族之间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形式。丈夫和妻子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他们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联系。他们仍然生活在各自的氏族。由于男子配偶被排斥在本氏族之外,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这也是神话"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的历史原型。《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在"圣人无父"的神话话语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之间穿行。"姓"成为维系血统的纽带,也成为婚姻制度的准绳——同姓不婚。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而语言中的词义又是对客观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就使得语言中的词必然含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上古同姓的人都出自同一位女性祖先。中国一些古老的姓,如姜、姬、嬴、姒、妘、姚、妊等,都有"女"字旁参与构形,这也为"姓"之"从女从生"提供了阐释的依据。在文化寻根的意义上,一个姓代表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这就是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明证。
  (节选自《汉字文化》,有删改)
  5.结合文意,对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姓"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旁表义,"生"旁既表音又表意,它可以说明"姓"是以女性为主的群婚制产物。
  b."姓"字是宗族图腾和氏族的文字标志,它是血统的纽带,婚姻的准绳;它表明同姓者的子孙都源于同一女性祖先。
  c."姓"字体现出来的是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婚姻孕育了生命,因而血缘必然成为婚姻纽带。
  d."姓"字的形式结构表明上古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其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
  答案 c
  6.下面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联系。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状况就是从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中被发现的。
  b.直至周以后,上古先民主动摒弃了血缘婚而采取族外婚作为婚姻规则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到了血缘婚姻影响了氏族的繁衍。
  c.族外婚与血缘婚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夫妻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夫妻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关系,婚后夫妻可以在同一氏族内生活。
  d."圣人无父"的神话话语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实际上都是古代对血缘婚和族外婚的解释。
  答案 b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文字学的专著,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婚姻制度的重要文献,上古氏族的血缘婚和族外婚在书中都有记载。
  b.从上古普遍盛行的血缘婚和族外婚状况来看,我国"姓"的起源与"女"有关,并且姓氏在此阶段已基本完备。
  c."姜、姬、嬴"等都各有自己的一个女性祖先,并分属于各自的氏族群体,都有自己的氏族图腾的符号标志。
  d.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汉字中许多含贬义的从"女"的字,都是上古母系婚姻制度下男子地位低下的反叛意识的反映。
  答案 c
  八、(07雅礼中学高三5月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段文字,完成6 9题。
  神话—现实
  炎、黄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是,却是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的。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这些英雄时代的传说并非完全虚有。
  比如说,传说中的黄帝发明衣冠和嫘祖发明桑蚕,确实反映了在大约4 000多年前,他们所处时代的实情。根据在浙江吴兴钱三漾遗址(距今时间约4 7XX年至5 2XX年)出土的一块绢片,完全可以肯定,早在4 000多年前,我国江南的原始居民,已经穿上了丝绸衣服。至今还在陕西民间流传的嫘祖 "先蚕娘娘"发明养蚕的故事,几乎和山西夏县出土半截蚕茧后,考古学家推断的养蚕发明的过程完全一样。
  至于古书中传说的黄帝开始凿井的故事,那也是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的。根据考古的材料,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 0XX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稍后,还有距今约4 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和《世本》上所述的"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正好互相印证。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人们也具有了利用水源的能力,人类文明的脚步大大加快了。
  关于黄帝命人创造文字、制乐、发明舟车,和炎帝发明医药等神话内容,则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华先民已开始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生活。这些记载,也有若干考古资料作为证明。早在殷墟甲骨文以前许多年,我国已有了初具雏形的文字符号。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古代文字的辩证发展》一文中说西安半坡"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在此以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也发现了一些象形符号,更加接近于史书上所说的"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而初创的文字。黄帝命伶伦创制乐律,是一个相当动人的传说故事。《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当时伶伦跑到一个叫"大夏"的地方,又到昆仑山之阴,听到了凤凰宛转的鸣叫声,他用腔体厚薄均匀的竹子断取两节之间,根据凤凰叫声的高低定出12个律管和"六律" "六吕"。这就是后来音乐中"十二律"律名的来历,近年来在浙江、河南等地考古出土的原始的骨笛,使伶伦造乐的神话,得到了实物的证明。
  黄帝造舟车、"作弩"、"炼石为铜"等等传说,炎帝的教民耕作、发明医药等神话,在考古上也大都得到实物的印证。比如,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和陕西宝鸡北首岭,分别出土过7 0XX年前的木桨和五六千年前的船形陶壶,说明当时南北方郡已确实有船。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骨、石箭头,数以百计。在甘肃齐家文化(距今约4 0XX年)和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 0XX年)和甘肃马家窑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相继出土了最早的黄铜和青铜器等。半坡出土了用以针灸的骨针。
  神话与史实就是这样互相印证,把黄帝和炎帝时期我国先民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展现在我们眼前。
  6.不能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华先民已开始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生活"的一项是 ( )
  a.山西夏县出土半截蚕茧。
  b.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有刻划符号。
  c.在浙江、河南等地考古出土了原始骨笛。
  d.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用以针灸的骨针。
  答案 a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的大量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古代炎、黄时代的神话传说并非虚有。
  b.陕西民间流传嫘祖 发明养蚕的故事和考古学家推断的养蚕发明的过程完全一样。
  c.若干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殷墟甲骨文以前许多年,我国已有了初具雏形的文字符号。
  d.根据考古材料确定,距今约7 0XX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是我国古代第一口井。
  答案 c
  8.对"神话与史实就是这样互相印证"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黄帝发明衣冠和嫘祖发明桑蚕的传说,反映了我国江南原始居民已经穿丝绸衣服的实情。
  b.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原水井已比较普遍的考古结论,印证了传说中黄帝开始凿井的故事。
  c.黄帝命人创造文字、制乐等神话反映了中华先民已开始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生活。
  d.炎帝教民耕作、发明医药等神话,在考古上也都能得到实物的印证。
  答案 d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神话传说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说明文学源于生活。
  b.人类文明的脚步大大加快,是因为人们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具有利用水源的能力。
  c.四五千年前中华先民文化生活水平是根据文字、音乐、舟车、医药等发展水平来推断的。
  d.将神话与考古相结合,是了解炎、黄帝时期我国先民社会生活文明程度的好方法。
  答案 b
  九、(07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题。
  纯音乐比歌曲有着更为广阔的"感受空间",这个判断似是而非。说纯音乐有更大的宽容度,可;说它在感染力或包容度上优于歌曲,则并不那么恰当。事实上,歌是一种极特殊的形式。我一直并不把作歌看成填词谱曲,原因即在此。我觉得歌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方式和逻辑,而不是器乐(音乐)的方式和逻辑。理想境界的歌并不是词和曲的结合,两者不存在结合的问题,而是从诞生起就浑然一体。换个角度观察:语言和音乐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在那个部分里音乐和语言其实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歌。歌是人自身拥有的一种自然能力,它把自己撞出了声音,就是这样。这种说法有点儿神秘,但却是真实的。当然,真正的歌是太少了。
  有一句老话,好像是"情之所动,发乎于声",这个说法倒有点儿像歌的定义。真正的歌,如果把它改编成器乐曲,不管怎么改编可能都是失败的,它不会比原先的内容多,或者说多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原先的东西精彩。
  因此我说:回到歌唱。
  即便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歌唱亦是音乐的源头。在漫长的人类史上,歌唱肯定是音乐史的第一个阶段,随后才是器乐的阶段。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从地位。从本世纪开始,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并乘着一个新大国的新的全球影响力,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千百年来在民间默默发生默默流转并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使这部长期以来只有器乐史的人类音乐史,终于不再因歌唱的缺席而残缺。
  而这里你看到的,不过是一点点可怜的文字。对它们而言,更大的世界在于它们评价的对象内部。你可以把文字全部忘掉,然后脱去心上的所有累赘,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怀着纯真倾听那些来自陌生世界的歌声。这是评论者所期望的,也是回到歌唱的另一层涵义。
  (选自李皖《回到歌唱•自序》,有改动)
  6.对作者所谓"真正的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真正的歌",其艺术感染力绝不低于纯音乐。
  b."真正的歌",其词典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性。
  c."真正的歌",是那些语言富于音乐性的作品。
  d."真正的歌",是人的自然心性有声化的结果。
  答案 c
  7.第四段中"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十世纪之初,歌唱的兴起与发展,使歌曲占据音乐的主流位置。
  b.在某些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歌曲在黑人解放中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c.器乐即将结束其长达几百年的统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
  d.在几百年的人类音乐史中,歌唱终于有望取得它应有的一席之地。
  答案 d
  8.关于作者所说的"回到歌唱",与其涵义不符的一项是 ( )
  a.重新理解"真正的歌"的感染力与包容度并尊重其发展的方式与逻辑。
  b.重新思考将歌曲改编为器乐曲的方式与逻辑并使结果更加丰富与精彩。
  c.重新认识歌唱在人类史上的作用并站在时代高度上申明其应有的位置。
  d.从一个新的角度聆听本书中所论及的这些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歌曲。
  答案 b
  十、(07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①两千多年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石破天惊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这句话总是让无数男儿热血沸腾。事实上,它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门第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的意志品质与后天努力才是最为可贵的。如今,一些行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恰恰验证了这句古老名言所蕴涵的道理。
  ②行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卓有成就的领导人而言,关健问题不在于天生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方法、技能和"行为逻辑"特征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能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加以培养。根据对不同行业的几百家公司中的6 000多位经理和职业人士进行调查的结果,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成年人,领导者们完全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③领导行为不受领导人的性格或他们的领导理念的支配,而是受到他们自己内在的"行为逻辑"的支配。也就是说,当领导人的权力和安全受到挑战时,从坚强而高效的领导素质方面而言,解决问题的关健在于他们解释其周围世界的方法和最终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④这项研究进行的调查显示,领导人的行为逻辑可以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机会主义者型、外交官型、专家型、成就型、个人主义者型、战略家型和炼金术士型。最为常见的行为逻辑类型就是受到逻辑和专业知识支配的"专家型",这一类型的领导寻求的是以理性的方式来工作,这种专家型领导大约占整个领导群体的38%,并且常常是那些对业务工作和组织协调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人士。大约只有5%的人属于"战略家型",这个类型的领导具有某些能够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有效地大力推行改革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设法逐渐了解自己特性的人,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转变成一个更加能干的领导人。
  ⑤主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为整个领导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性建议。它揭示出,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在培养和最大限度地开发我们的领导能力方面是能够大有作为的。"由此看来,企业家们特别应当记取的建议就是:他们必须心甘情愿地将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作为他们经营工作的核心之一,并且把这作为提升自己经营绩效和优化自己命运的强大力量。
  5.从原文看,与"为整个领导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性建议"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
  a.方法、技能和行为逻辑特征等才是领导者们获得卓越成就的关键因素。
  b.领导人可以分为专家型、战略家型和炼金术士型等7种不同类型。
  c.包括领导者在内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培养和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领导能力。
  d.企业家们经营工作的核心应该包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答案 b
  解析 b项"领导人的行为逻辑"不等同于"领导人",而且这个分类属于调查显示的客观性结论,不属于"指
  导性建议"。a项的答题区域在第②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都在第⑤段。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两千多年前的陈胜、吴广就已经懂得"门第不能决定命运"的道理,因此他们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b.作为成年人的领导者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因为方法、技能等因素能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加以培养。
  c.支配领导者领导行为的行为逻辑,指领导者自己内在的、解释其周围世界的方法和最终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d.无论哪种类型的领导人,都有提高自己领导能力的可能;而那些设法了解自己的特性者,则有可能成为更加能干的领导人。
  答案 a
  解析 a项曲解原意和强加因果,答题区域在第①段。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为科学家的研究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人员的情况作出调查的基础上,其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b."专家型"的领导寻求的是以理性的方式来工作,所以工作业绩最优秀的领导者通常也就是这种类型的领导。c.领导人行为逻辑的7种类型中,"战略家型"只占到5%,这说明这一类型的领导者缺乏提升自己领导能力的
  计划。
  d.企业家不去逐步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不仅无法优化自己的命运,其所经营的企业也必将面临困境甚至陷入绝境。
  答案 a
  解析 b项属强加因果和偷换概念。原文并没有提到"寻求的是以理性的方式来工作"就能够"工作业绩最优
  秀";专家型领导本身常常是"优秀人士",但不等于他们在领导群中有"最优秀"的工作业绩。c项属曲解文
  意。从原文看,比例数字只是不同行为逻辑类型的客观显示,并不意味着领导人之间的能力或主观努力有高下
  之分。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属于无中生有。
  十一、(07雅礼中学高三4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在科学幻想小说这个词组中,包括了三个概念:科学、幻想以及小说。究竟何为小说,这里不必多谈,但在科学和幻想这两个限定概念中,显然幻想要比科学更为重要。幻想,是科幻小说最关键的要素,它在这里的意思与人们在日常语义中的理解并无太大差别。没有幻想,科幻小说也就没有了灵魂,而科学二字,当用在这里时,却是有些微妙的,其词意与最标准意义上的科学定义颇为不同。这里的科学,并非那些科学普及活动中所要传播的有共识的现有科学,而只是在意象上与现有主流标准科学有某种相似和相关性,是想像意义上的科学。其内容可以与现有的标准科学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甚至于在一些极端的情形下,科幻中所谓的"科学"是对现有知识的颠覆。好在文学本是允许虚构的,这才使其避免受到相应批判的命运。不过,这已经是在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往往将科幻作为科普的一个子类。这样很有问题,会带来一系列悖论:倘若将科幻作为科普的一个子类,必然要其承担传播和普及科学的责任,在这样的要求下,其中只能涉及现在认可的科学,而这又必然会限制其幻想力的发挥;反之,如果取消了其中只能涉及现在认可的科学的要求,那么,就无法让其承担传播和普及科学的功能。这种悖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过去中外科幻作品的一些重要差异,包括在想像力拓展程度上的差异、在悲观与乐观结局上的差异、在可读性上的差异等。
  其实,为什么一定要让科幻作品负载科学性并承担科普的功能呢?科学并非是人类所惟一需要的东西。如果将对科学的要求淡化到仅仅作为一个意象性的最宽泛的大背景程度,而更多地注重幻想的发挥,将"幻"作为首位要素,"轻科重幻",就会使科幻小说获得解放,摆脱束缚。这种以激发读者想像力为首要目标的科幻教育,反过来倒可能为未来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提供更好的能力培养——当然,这不应该成为科幻小说的首位目标,毕竟,广大的科幻读者并非都要成为科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中像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或关于机器人之类的标准科幻小说相比,近些年来,一些以科学研究为背景而又显然属于商业通俗小说的作品多成为畅销书,像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或《猎杀》等。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我们不妨也把它们视为科幻小说的新类型。在那些小说里,标准的科学同样不是必要的元素,只是将幻想放在了与对科学的人文研究相关的那些新理念的基础之上而已。在国内的科幻小说中,其实已经有了某些带有这种意味的作品,像张之路的《非法智慧》和郑军的部分科幻作品--这应该是一个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选自XX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科幻小说之"科"与"幻"》)
  6.下列对于"科学幻想小说"中"科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与最标准意义上的科学定义有非常大的区别。
  b.它是科幻小说作者凭空想像出来的。
  c.它并不是指共识的现有科学。
  d.它可以与现有标准科学不一致、相矛盾,甚至是对现有知识的颠覆。
  答案 b
  7.作者认为科幻作品不一定要承担科普的功能,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科幻教育以激发读者想像力为首要目标,反倒有可能为将来从事科研的读者提供更好的能力培养。
  b.科幻作品承担科普的功能会带来一系列悖论,限制科幻作品想像力发挥。
  c.淡化科幻作品对科学的要求,注重幻想的发挥,有利于科幻作品打破禁锢。
  d.淡化科幻作品对科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科幻小说的艺术性。
  答案 d
  8.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激发读者想像力不应该成为科幻作品的首位目标,因为广大科幻读者并非终归都要成为科学家。
  b.导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科幻作品在想像力拓展程度上、可读性上不如外国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科幻作品看作科普的一个子类。
  c.以科学研究为背景的《侏罗纪公园》《猎杀》等畅销书,与传统的标准科幻小说有所不同,可看作是科幻小说的新类型。
  d.国内已出现带有将幻想放在与对科学的人文研究相关的新理念基础之上的这种作品。
  答案 a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幻小说的内容可以与现有的标准科学不一致甚至相抵触,必然会使其受到相应批判的命运。
  b.如果将对科学的要求淡化到仅仅作为一个意象性的最宽泛的大背景程度,而更多地注重幻想的发挥,反过来倒会使广大的科幻读者都成为科学家。
  c.这种以激发读者想像力为首要目标的科幻教育,可能为未来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提供更好的能力培养。
  d.近些年来,一些以科学研究为背景而又显然属于商业通俗小说的作品多成为畅销书,在那些小说里,标准的科学同样不是必要的元素,但很有可能加重科幻作品的商业功能,而削弱了它的科幻教育功能。
  答案 c

背影教学设计模板学习目的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课文小熊住山洞的教学设计模板教材分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在山洞里。文章以小动物们对小熊一家的感激作结尾,潜移默化地使儿最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此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情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背诵此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情味。教学方法情境感染法诵读乌鸦喝水的教学设计模板一激趣导入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板书课题乌鸦喝水)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课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教学建议1。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模板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认识和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内容。下面给大家分享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面积和面积单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篇一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与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模板金蝉脱壳一文所描述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神奇有趣的现象,平时不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是很难看到这一奇特景象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叙述的顺序阅读文章时能知道文章是按照怎样的叙述顺序写的,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说话习作,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教学重点能弄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难忘的一天语文教学设计课时计划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8难忘的一天教学目的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己肩负
收入与分配考点明细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具体明晰来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财政税收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国家财政与人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人类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理解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运用列举生活中与实践相关的例子或名言。2。能力目标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对实践概第三课第二框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第三课第二框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导入本框题教学同学们,在前边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但是,仅只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第一部分设计思路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第三框ampnbsp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说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宏观调控ampnbspampnbsp教学设计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并能运用本框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宏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经济生活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2)了解货币产生的含义(3)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4)知道价第五课ampnbspampnbsp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二税收与纳税人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误区剖析二税收与纳税人误区一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因此政府征税越重,其职能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剖析(1)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形象地说明了税收是国家机构存在并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明确目标信用工具和外汇信用工具1信用卡2支票外汇4外汇的含义5汇率的含义6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立足基础一信用工具1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2信货币教学案(一)商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商品是使用价值手最完美的工具阅读答案手最完美的工具手无疑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两个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眼睛和能够处理手眼传来的信息的大脑。在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