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运算律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这是某班同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情景图,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求"跳绳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出示问题)
  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
  3、师: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板书)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道算式连起来?(板书:28+17=17+28)齐读一遍。
  4、列举归纳,积累感知。
  谈话:那么,等号的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照样子,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一边写一边算一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教师有序地板书学生的等式,并口头验证等号前后是否相等
  5、合作交流,概括规律。
  (1)同桌交换本子,检查一同桌写的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2)仔细观察这些例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3)小结:通过举例验证,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出示规律,齐读一遍)
  6、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1)谈话:加法当中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多少个呢?这是我们需要用简单的办法把这些等式表示出来。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在本子上。(可以用符号、文字、字母)
  (2)学生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巡视,并把典型的进行板书。
  (3)你是怎样表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Δ+О=О+Δ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7、指出:在数学中,一般用字母式子来表示运算规律。a 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是,它们的和不变,所以用"="连接起来。(用红笔描一下)
  讲述:字母式子有了,表示什么也知道了,那取什么名呢?叫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8、学法指导,评价反思。
  谈话:刚才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规律的?指着黑板,首先发现问题,然后举例验证,最后概括规律,用字母表示。下面我们要来探索加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同样要经历这几个过程,你有没有信心学好?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
  (1)根据刚才收集到的信息,怎样计算"参加活动的一共多少人?"
  (2)让学生在自备本上各自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并说出先算什么,板书:28+17+23=68(人) 28+(17+23)=68(人)
  (4)这两个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怎样的等式?(板书: 28+17+23=28+(17+23))
  (5)请同学们观察,等式的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等号右边先算17+23,左边呢?为了强调第一步先算28+17,暂且加上小括号,这也是为了便于比较。强调"结合"
  2.老师这儿还有两组类似的等式,请同学们算一算,它们是否是等式。集体口
  算。
  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3.其他的任意三个数相加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呢?
  (1)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验证一下。(算一算,等式两边是多少)
  (2)谁再来说说你的发现?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
  4.师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规律叫什么?这个规律的特点就是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能把括号内的两个数结合起来先算,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5.通过同学们的举例验证,我们发现了加法中的两个运算律。它们是——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
  重点讨论第4题
  2.填空:
  28+37= +28
  α+45=45+
  45+85+67= +(85+ )
   ++ = +( + )
  3、四(1)班同学植树,第一天植树76棵,第二天上午植了38棵,下午植了24棵,两天一共植了多少棵?
  (1)学生独立完成。(把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2)集体评议:那一题计算简便,为什么?38+76+24要先算76+24,必须要用什么运算定律?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我们是
  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感受吗?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
  反思: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冬季锻炼项目跳绳、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形成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我能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我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如: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既符合实际又让学生直观感知计算方法的巧妙运用的题目,使计算既快又对,学生觉得很有成功感,进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即将学习简便运算奠定了基础;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整节课上下来,时间较紧,练习无法保证,此外在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时学生想出的类型很少。
  2、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3、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只注意了算式之间的比较,而忽略了两个运算定律之间的比较。

表内除法(二)ampnbspampnbsp第三课时amp8226教案设计表内除法(二)第三课时8226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练习十一第712题)教学要求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收集语文教案有关海燕的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教学重点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捞铁牛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学习重点1谋篇布局的小班认识五官教案每个人都有五官,我们应该教会五官的作用,以下是小班认识五官教案,请参考!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五官的构成和用途,知道要爱护五官。2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3知道五官是我们人体关于中班综合教案小耳朵听一听一活动目标1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发展听觉分辨力。2通过自制响罐,感觉声音产生的有趣。培养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二教学准备废旧易拉罐瓶豆子石子硬币娃娃和妈妈大班语言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让儿童初步了解绕口令的含义。2在排图讲述中培养儿童的口语能力。3在图文阅读中激发儿童创编绕口令的兴趣。教学准备1人手一套图片2对绕口令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一排图讲风娃娃的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教材分析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拼拼看幼儿园小班教案活动目标1依据局部图案的外形颜色等线索,拼贴出完整的图案。2初步感知图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准备材料教具教师变得一样多的小班教案设计思路据皮亚杰的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小班幼儿属于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是由直观性向表象性发展,因此在活动中应以操作活动为主。同时,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讨论交流型活动教案讨论交流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讨论交流型活动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讨论交流型活动教案一前言小朋友们都有自
高一历史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型新授第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巴黎公社失败后在国民议会中的派系和权力之争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2对两部宪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2)建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3)特点第4课ampnbsp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一)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二)教学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三)知识结构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第2课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感悟与思考在时下的电视荧屏上,一幕幕宫廷戏方兴未艾,从汉武大帝到唐太宗,从武则天到康熙乾隆,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帝王们或是东征西讨,或是宫廷争斗,学习辅导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辅导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9733图片说明9670汉武帝汉武帝刘彻,汉族,生于长安,幼名彘,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设三司,废丞相内阁制度的由来及演变清内阁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知识结构(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中朝(内朝)决策机构两汉汉承秦制外朝执行机构东汉扩大尚书台的权力魏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复习内容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中国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复习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鸦片战争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9312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9313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第18课ampnbspampnbsp苏联的经济改革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l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美国1887年宪法二课标要求说出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