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诗五首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 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 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 《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
  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 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 人气喘吁吁的情形 ,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7.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8.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
  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第三课时
  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散裘衾角着羌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四、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五、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 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资料链接
  1.陶渊明:《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 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祖茂,曾任武昌太守。父逸,曾任安城太守。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元兴三年(404)为镇军将军刘裕之参军,旋又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之参军。义熙元年(405)任彭泽县令,在职81天,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诏征著 作郎,称疾不就。今存诗辞赋一百二十余篇,多为归隐后作。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构想一无剥削无压迫的 理想王国。《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叙写归隐原因及隐居后的舒畅情怀。赋以《感士不遇赋》揭露时弊最深,鞭笞最力。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等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杂诗十二首》表现不负盛年、及时勉励的积极思想。《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怀抱,颇多慷慨悲愤之音。其作品也有明哲保身、及时行乐、人生无常之消极思想流露。艺术上兼有刚健豪放与恬静清淡的特色,而后者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其诗情感真切,意境淡远,语言质朴,在玄言诗统治晋代文坛时能独树一帜。其人、其文不合时尚,故不为当世所重。刘勰《文心雕龙》对其未作评价,钟嵘《诗品》仅将其列入中品。萧统为最早重视陶诗者,始编陶诗八卷,并为其作传及序,但《文选》所选陶诗不及谢灵运多。自唐始被重视,为李白杜甫所推崇。至宋,更受文人的普遍重视。清沈德潜评陶为"六朝第一流人物"。
  2.《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 ,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3.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鲁等地。三十五岁到长安求仕,寓居十年,不得志。及安禄山陷长安,诗人逃至凤翔,退见肃宗,官左拾遗,因直言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人蜀。严武再任四川节度使时,表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携家出蜀,漂泊于湘鄂一带,病死途中。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父亲的菜园教学优秀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亲的菜园教学优秀教幼儿园调皮的太阳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小故事会,故事会包含的内容有多种多样,广义上说有动物故事会故事大会等,狭义上有几个简单的故事组合而成的,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我确定了我幼儿园大班绘本神秘的大衣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神秘的大衣选自东方娃娃绘本版。瞧,封面上的胡默尔先生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他的大衣胖的无边无际,领子里居然露出火烈鸟的脖子长颈鹿的脑袋兔子的耳朵。胡默尔先生到底在搞什么鬼呢?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长,本课的设计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关注他们一生需要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鲁滨逊漂流记产生阅读期待,课后努力去阅读这本书同时,通过学习作者的写听蒋丹芳老师执教三顾茅庐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2听蒋丹芳老师执教三顾茅庐星期五课听了蒋丹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的第二课时,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首先,我觉得这堂课的容量大,节奏快,关于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欢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意义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6二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出现的。引导学生用画圆圈图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古诗。2反复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师恩难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好课文。2我会认识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两条绿线内4个二类生字。3我会通过给课文分段,理清2020年四年级上册24。春联表格式教案XXXX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册语文活页备课月日课题24。春联课型新授单元七hr主备人明瑞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读准多音字卷,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初步了解
八年级上册热巴舞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热巴舞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x藏的风土人情,以及x藏音乐风格特点和x藏舞蹈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紫竹调评课稿现在我们提倡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欣赏民族音乐是一条非常好的算途径。在欣赏紫竹调的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民族音乐欣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抓住作品的重点进行欣赏。教师在充流动的音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流动的音符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以及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的活动都叫音乐创作,它不身边的音乐湘版初中音乐教案身边的音乐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学谭平课题身边的音乐教学目标1找出身边的音乐,了解这些音乐的作用2识别音乐的情绪,发挥创造想象力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设计思路学生发掘自己身边体育课堂教学方案野外生存训练年级七年一班题野外生存训练目(站在跳箱上双脚向前跳下)分一组10人组二组2人教学目的知识方案技能方案补偿矫正思想教育初步学习站在跳箱上双脚向前跳下,着重体会双脚离箱展胸跳下的动作方音乐活动课歌曲大比拼中学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活动课歌曲大比拼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学谭平活动目的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增强竞争意识,培卡门序曲教学设计及点评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媚眼如丝本教学设计作者齐齐哈尔市第五中学王旭配图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风信子授课教师王旭授课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五中学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能够用积极的湘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自选歌曲演唱1。中国娃2。众人划桨开大船3。孤独的牧羊人4。森林水车5。长城谣第二单元我的好朋友1。交个好朋友2。让我来试奏3。声声乐悠悠第三单元壮丽的诗篇颂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3第一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之波,掌握弱起节奏。2。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感受大海的光彩和寓意于大海深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之波。2。歌曲鼓浪屿之波中的弱关于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游园不值的优秀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