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不久前,中国和美国爆出了关于各自国民素质的新闻。
  我们的新闻是:根据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为51.7%。然而,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而美国的新闻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41个国家的调查,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在各国平均线下。其实,这在几年前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际上,美国八年级学生的表现和以前相比,这次还有所提高。但这个消息还是很有爆炸性。主要报纸连篇累牍地讨论,仿佛全国陷入危机。……
  看来,人家对这个坏消息本能的反应是:没有数学,国民丧失了精确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比如,你在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的混合。
  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很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中国人是否阅读,将从某种层面上说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选自2005.1.28.《中国红十字报》有删改)
  【问题】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花边新闻:
  (2)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白领:
  (3)国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异想天开:
  2、开头引用了中美两国有关国民素质的新闻在文中所起何种作用?(2分)
  3、作者认为阅读的特点可概括为哪两种?(2分)
  4、第9段"这对能保持自己的工作就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2分)
  5、联系全文,作者认为读书率下降将会导致什么危机?请作概括说明(要求在20字以内)(2分)
  6、全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用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2分)
  7、你认为提高读书率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请列举出你认为可行的两条措施来。(2分)
  【参考答案】
  1、(1)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2)企业的高层管理者;(3)创造力、创造天赋。
  2、(1)引出论题或作为全文的引子;
  3、接受信息;个人性;
  4、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阅读活动。答"阅读活动"也可;
  5、民族文化将丧失创造性、批判性。
  6、摆事实(或举例论证)讲道理;或正反对比。例略。
  7、如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层面;文化教育部门广泛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政府设置专项奖学金;加强对国民读书教育的宣传力度等。

劳动技术教学反思传统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比较注重技能的训练与习得,强调动手操作与实践。由此教师以讲授示范为主,学生则以模仿复制为多。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劳动技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技术的未来精品教学设计技术的未来教案设计7小组辩论分组展开辨论,在这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加深巩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技术年表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年表的知识。2。了解用年表介绍科技发展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树立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崇高理想。教学重点把握内容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范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电能用电器转化这三个名词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学生们知道了能量的种类有很多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图片,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完成两个实验,学生在描述能量间相互转化的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砸蛋有惊喜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应付的造句应付拼音注音yingfu应付解释意思轻()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措施局面事变事情太多,难于。()敷衍了事事儿。()将就凑合这件衣服今年还可以得过去。应付造句1必须采取措施以应付这种局面。用花好月圆这个成语造句花好月圆造句1在一个花好月圆的晚上,我们吃着团圆饭,高高兴兴的过完了新年。2此刻,天上,花好月圆,玉皇大帝携同王母娘娘正在举行盛大的蟠桃大会,宴请各位众仙,美酒佳肴,载歌载舞,共度急公好义的造句引导语急公好义一词出自官场现形记,那么要怎样用急公好义来造句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1她急公好义,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2他这人急公好有始无终造句大全有始无终造句1安乐做为最后一个选择,也是论坛一个态度,论坛不会为不断中止的救助买单,那样会鼓励有始无终。2可是定价的困难依然存在,这个项目也会有始无终。3他虽然也学卧薪尝胆,但是终使用有了造句大全1。他们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一辆汽车?2。幸而我一切都有了很好的准备。3。爱,这种感情我一点也没有了。4。这一预言最近有了很大进展。5。我盘算,我的工作早已有了。6。合作医疗已经有了广不管都造句大全造句,动词词语,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不管都造句大全,欢迎阅读。一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
综合活动搬乐器说课稿现在的儿童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好地迎接力21纪的挑战,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关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本活动以幼儿熟悉的乐器为活动主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一分析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水平二原地投掷垒球练习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原地投掷垒球练习。一首先,我说说我设计此说课稿的理念和我设计的原因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理念,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石榴一说教材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细细嚼慢慢咽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借故事好饿的小蛇让幼儿了解狼吞虎咽吃东西的危险性,养成细细嚼慢慢咽的好习惯。2培养幼儿吃东西时专心,不玩闹的良好进餐习惯。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小表情歌幼儿园教案活动名称活动目标1学习歌曲,能根据指定的情绪创编新的歌词和动作同时配以相应表情。2学习领唱和齐唱,注意倾听和观察领唱者的歌词和动作,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活动准备表情图高兴生气难过。活诗两首金色花纸船教案设计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和因特语言活动风在哪里教案导语激起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来进行创编,鼓励幼儿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语言活动风在哪里教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语言活动风在哪里教案1大班语言活小班小老鼠奇奇优质语言教案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学说故事中的短句。2愿意和朋友互送礼物,体验同伴间分享的快乐。活动准备大图书小老鼠奇奇MP3找朋友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1今天我们班来了幼儿园托班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口渴了要喝白开水。2喜欢听故事看表演。活动准备1图片,故事磁带。2小白兔小花猫兔妈妈头饰各一个。3人手一杯凉开水。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一杯凉开水,让幼共同的秘密的教学反思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12个共同的秘密其实只有一个秘密爱可以永恒。这篇课文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爱的故事,讲了一个矿工因矿难去世,矿工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