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引言包括三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又都包括三个要点。
  第一部分,单元引言正文。它分三个要点对整章内容做了简要概述:一是说明新中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二是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 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是总结了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历程。
  第二部分,学习要点。点明了本单元课文的三个重点内容: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教育事业的新成果,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第三部分,学习建议。在讲授本单元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三点:讲清楚各项事业发展的背景,了解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关注各项事业发展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科技战略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的成立;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技体制改革和"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教兴国"战略及成就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
  分析图表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科技战略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建议教师在讲授时,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处理,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
  课文的引言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 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它们是新中国尖端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简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弱,新中国的振兴。建议教师应对此简要阐释,为课文正文的讲解埋下伏笔。本课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比较多,引言对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重点问题和三个重要概念进行了提示。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引言提示的两大问题和三个概念做初步了解。
  第一目"科技战略的发展",教材以时间顺序为线,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通过本目的学习,应理解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先后顺序归纳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弄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一、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同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即《1956 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和"十年规划"(即《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两个规划的实现,使我国科学技术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文革"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一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邓小平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得到重视,知识分子政策得以落实,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2.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以此为指导,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应该作为本目的重点进行讲解,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
  第二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本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着重介绍了建国后我国尖端科技发展的情况。与此相关的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丰富课文知识。以直观的影视、图片资料,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
  对于本目知识的学习,建议教师应讲清楚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第二,"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教师应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第三,中国在"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第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议教师在本目的教学中,注意介绍这些尖端科技成就对我们生活的重大影响。既要介绍其对于国防的重要性,更要突出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目"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科学,意义重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影响和作用尤为重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代表。建议教师对本目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介绍袁隆平和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袁隆平是xx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建议教师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做简要介绍,加深学生对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的重要性的理解。第二部分介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建议对于本目知识的学习不要过多的扩展,可按课本内容进行讲解。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课文的导入。建议教师结合引言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倍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对我国科技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并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关于"科技战略的发展"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探究相关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哪些战略决策?什么是"科技发展远景规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战略决策是如何实施的,结果如何?党和政府科技发展决策的侧重点前后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列举党和政府的科技发展决策,归纳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结合三个阶段的科技成就,并与旧中国科技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探究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与科技成就的取得之间有什么联系,使学生得出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是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的结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党和政府科技发展的决策进行前后比较,结合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找出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
  关于"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目的教学。与本目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影视资料、图片资料为主,通过情景再现,帮助学生了解本目相关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核科学、火箭导弹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等几个部分,向学生介绍新中国尖端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建议教师向学生先提出问题,比如新中国科技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这些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学思之窗】中邓小平的讲话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师所准备的影视、图片资料,在看完以后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解答相关问题。在本目的学习中,建议教师适当增加对一些优秀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比如钱学森和邓稼先,使学生了解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不怕困难,勇于创造的精神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关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一目的教学。教师可由人口问题导入。教师先提出问题 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归纳指出饥饿和粮食问题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饥饿和粮食问题这一世界性的问题呢?引入对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的学习。本目对袁隆平研究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交代比较简略,建议教师可适当补充丰富袁隆平的事迹,并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做简要介绍。关于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可结合本目【历史纵横】中有关生物技术的内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地位和意义的理解。
  关于课后小结。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通过对各项成就作用意义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奋读书的志向。
  在小结时,可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进行归纳。建议教师提出三个相关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旧中国科技长期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决策与科技事业的进步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在此基础上归纳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目时,用计算机、幻灯片、投影等形式介绍两组共四幅图片。第一组:图片1—原子弹爆炸实验;图片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第二组:图片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4—秦山核电站。
  引导学生认识核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探讨应该怎样正确的看待核科学的发展;强调中国对核科学发展所坚持的一贯立场和态度。
  案例二 向学生介绍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几位著名科学家。以此做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可通过采访、上网查询、查阅历史资料和报刊等搜集相关材料,了解三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了解三位科学家的主要科技成就,了解其影响、作用和地位等。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谈谈在了解了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以后的感想和启示。
  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与理解。同时,用优秀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案例三 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一目学习中,可以设计由人口和粮食问题引入。通过计算机、幻灯片、投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两幅照片。
  第一幅: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第二幅:兰斯•阿斯特罗姆的《垂死的女人》。这是一幅埃塞俄比亚妇女的照片,她已经被饥饿逼到了生命的边缘。只要有一点点食物,就可以挽救她的生命。她的嘴无力的张开,却没有可以咀嚼的东西。人们正在用水壶给她喂水,试图缓解她的痛苦。这是因为饥饿走向死亡的千万个过程之一。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解题关键:"两弹一星"的重要影响
  思路引领:"两弹一星"与中国国际地位、国家兴旺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解题关键: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思路引领:科技发展总体状况;具体科学技术成就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2.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3.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4.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解题关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思路引领:杂交水稻的优势;杂交水稻对中国的意义;杂交水稻对世界农业的意义。
  答案提示: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二、学习延伸
  1.思考题: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题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的变化
  思路引领: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阅读以上这段材料,请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解题关键:中国科技事业的重大进步。
  思路引领:中国人对飞天的不懈追求,中国人飞天的艰辛历程,中国人的飞天梦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答案提示:(略)
  3.争鸣: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解题关键:核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中国对核科学坚持的立场。
  思路引领:核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紧张和不安,同时也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核武器曾经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也可以利用核技术为人类服务,造福社会;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和对核科学的一贯立场。
  答案提示:(略)
  (山东省济南一中 高黎明)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
  2.课文注释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鼎堂。四川乐山人。19xx年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1921年回国,与郁达夫等人发起建立著名的文学团体"创造社",并出版诗集《女神》。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著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所著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所著《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对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思想家,颇多创见。1949年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交的见解,为史学界所重视。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届常务委会,二、三、五届副主席。对发展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来自科技战线各个方面近六千名代表,济济一堂,交流经验,检阅成绩,讨论规划,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国科学界的一次空前的盛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本原理,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充分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明确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强调在我国造就更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的必要性,驳斥了"四人帮"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破坏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种种谬论。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见解,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科技事业中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是对科学教育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又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等等,为我国新时期制定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制定了《1978年—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的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863"计划从国情出发,从长远考虑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充分分析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优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xx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下列目标:1.在几个最重要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为本世纪末特别是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2.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3.通过伞型辐射,带动相关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4.为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奠定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并为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5.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同其他推广应用计划密切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实施过程中,国家陆续将通信技术、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hjd 04e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纳入"863"计划,并将海洋高技术作为"863"计划的第8个领域。目前,"863"计划共有八个领域、20个主题。"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增强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使我国在当今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主要高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阵地。同时,通过及时推动阶段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技术辐射,"863"计划为我国生物工程、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农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星火计划
  1978年以后,我国城乡经济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异常活跃。但随着乡镇企业发展,一些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如乡镇企业的规划布局产品方向问题,市场信息问题,原材料能源消耗问题等等,人才缺乏。为扭转这种状况,振兴乡镇经济,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创造新的方法,为地方和农村吸引人才。1985年5月22日,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国家科委把这一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开发计划,简称为"短平快"项目,并拟名为"星火计划"。8月,国家科委再次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实施"星火计划"的请示》,得到国务院批准。星火计划的: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引导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内容是:(1)支持一大批利用农村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先进适用的技术项目,建立一批科技先导型示范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为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作出示范;开发一批适用于农村、适用于乡镇企业的成套设备并组织批量生产;培养一批农村技术、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农村规模经济发展。(2)星火技术密集区: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按照星火计划的宗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综合集成,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产业的产品结构合理,经济、科技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农村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示范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星火计划扩大实施规模和效益,在单项开发、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示范区。(3)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依靠科技进步,为科学技术大规模进入农村,与农村经济密切结合发挥了先导作用。开发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并能带动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区域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和作用的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1995年底,全国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66736项,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县;已经完成的星火项目为35254项,占立项总数的52.9%;星火计划总投入为937.6亿元。1995年全国星火计划实现产值2682.7亿元,实现利税473.9亿元,创汇88.9亿美元。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等等。星火计划的实施还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注。
  我国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
  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在周恩来、聂荣臻同志亲自领导制定了我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本土的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xx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xx在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祝贺的同时,重申我国的一贯立场:"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xx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制定了xx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 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xx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11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xx"期间,在"211工程"学校中共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其中人文社会62个,占10%;经济政法57个,占10%;基础科学89个,占15%;环境资源42个,占7%;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255个,占42%;医药卫生66个,占11%;农业31个,占5%。
  "xx"期间,"211工程"建设资金总量约为183亿元。其中,用于重点学科建设资金63.88亿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6亿元,配套设施建设资金73.32亿元。
  "211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推动了部门与地方的共建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平台初步建立,公共教学设施建设初见成效。"211工程"学校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明显增强了其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重视,为稳定和吸引人才创造了一定的工作条件。"xx"期间,"211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袁隆平
  袁隆平,中国著名农学家,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7月生于北京。1953年8月,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60年代初,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1966年在《科学通讯》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论文,受到国家科委重视。1967年杂交水稻研究被正式列入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1970年"野败"(野生水稻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株)的发现,为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打开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口(此系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岛首先发现的)。1972年,杂交水稻被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1973年,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1975年冬到1976年春,湖南各级农业部门抽调力量,组织一批批的技术人员下海南,由袁隆平担任技术总指挥,制种3万多亩。此后,杂交水稻迅速在国内推广种植,并以迅猛之势推向世界一些国家。1979年4月,袁隆平出席国际水稻研究所科学年会,作了《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学术报告,各国水稻专家公认中国杂交水稻居世界"领先地位"。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1981年,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金质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 1987年度科学奖。袁隆平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钱学森
  钱学森,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xx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主攻航空力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下深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在航空高速动力学和喷进推进方面的突出贡献,曾给予高度评价。1945年,美国国防部和空军部颁发给他"国家服务优等勋章"。1946年底,回国省亲。1947 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1年4月26日,在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席卷美国的情况下,美国司法部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判决钱学森驱逐出境(这一判决并未立即执行,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才获准离境)。1955年,钱氏一家四口终于回到祖国。钱学森回国后在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1956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副院长、院长。1965年1月,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任副部长。1968年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此后,历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职。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他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在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化学流体力学、工程控制、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1954年他在美国出版的《工程控制论》(英文版),是开辟这一领域的最早权威性著作之一,曾获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攻关和试验工作,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的专著有《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1943年他和美国f•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
  3.插图说明
  《秦山核电站》
  位于浙江嘉兴海盐的秦山镇,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1993年,全年负荷因子为66.21%,提前两年达到机组设计负荷能力。1994年4月机组进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13日通过了国家竣工验收。1998年第四次换料检修中对反应堆吊篮下部支撑构件进行了技术改进,于1999年9月重新并网发电。到xx年8月,秦山核电站发电超过200亿千瓦时。
  《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从法国引进的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核电站为压水堆型,两座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共180千瓦)的机组。核电站位于深圳特区龙岗区,毗邻港澳。1987年8月7日,主体工程浇灌第一罐混凝土,一号机组于1993年8月并网,1994年2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二号机组随后投入商业运行。到xx年底,大亚湾核电站累计上网电量已有一千二百多亿度,其中近七成输往了香港。
  4.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1991年版
  《中国科技之最》梁富强、李春荣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英),科学出版社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1.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比较。
  2.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问题探究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春天的信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历史比较
  春天的硕果"双百"方针的贯彻: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之争、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情景再现
  影视赏析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
  "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辩论、文艺作品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本课引言是由一幅照片和文字说明两部分内容构成,突出表现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双百"方针的提出给科学和文艺领域带来的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问题二、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双百"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抛弃苏联错误的东西,走出自己的建设道路来,这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在《论十大关系》中,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的。
  (3)关于知识分子会议召开。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陆定一在会议上说: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同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严格区别开来),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但批评时决不要戴大帽子。
  在本目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出几个讨论问题:问题一、"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为更好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党提出"双百"方针是很有必要的。讨论中,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第二目"春天的信息"。教材首先详细介绍了"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然后重点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1)"双百"方针的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百花齐放"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1年。当时,国内关于京剧问题的发展出现了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主张京剧还是要,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加以研究。7月26日中宣部提出三个委员会的名单,8月5日中央予以批准。当时,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0月,在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会的会议上传达了这个精神。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都只是分别向一个领域提出,而"百家争鸣"的口号还没有公开宣传。
  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讨论中陆定一发言,提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其自己讨论。他还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魏尔啸、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在讨论中,还有人发言,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双百"方针。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2)"双百"方针的内涵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他强调:我们党现在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我们主张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我们又主张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而现在的批评,有些令人害怕,应当纠正,对被批评的人来说,别人批评得对,应该虚心接受。他还强调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
  第三目"春天的硕果"。"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这两个学派的争论,在苏联一度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建国之初中国也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派的态度,一些科学试验遭到粗暴干涉而被迫停止,著名植物学家胡先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到政治批判。对于这些情况,毛泽东、周恩来等指示中央宣传部和中科院进行调查研究,要求按照"双百"方针的精神加以解决。1956年8月全国遗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开,与会130多人中包括了我国遗传学界两派的主要学者。中宣部有关负责人针对遗传学界两派之间的严重对立的不正常状况,阐述了党的"双百"方针,明确表示不赞成把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唯心论,宣布全部摘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治帽子,强调学术上的不同见解要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去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等待,不要急于作结论。这次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很好的会议。"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双百"方针给文学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生物学领域的争论理论性强,不宜展开,使学生明确这场争论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体现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即可。文学艺术领域的"百花齐放",建议用幻灯片展示多幅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体裁、风格、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
  第四目"历史的经验教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并付诸实施后,学术界和文艺界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惜的是,好景不长,由于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致使此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受到了"左"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受到彻底破坏,百花凋零,科苑荒芜。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毛泽东赞扬了王蒙的小说,说他讲正了一个问题,就是批评官僚主义。其间,毛泽东曾要求调整文艺政策,邓小平在全面整顿中也试图力挽狂澜,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才得到恢复。由于这时党清算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左"倾错误,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即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在新形势下,"双百"方针得到更加自觉、坚定的贯彻,重新焕发了它的勃勃生机。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这是结合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对"双百"方针所作的深刻阐述。这些都有力地说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是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学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而健康地发展。
  本目内容具有本课小结的作用,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一目,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本节引言给出的【探究问题】第一题:"为什么要提出双百方针"来完成本目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讨论法,教师适当指导。给出几个讨论问题:"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了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包括调动文化界和科学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会议。在肯定知识界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制定一个正确的文化工作方针非常有必要,以使文化与科学走上正轨,以便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此,党提出"双百"方针。此处要让学生认识到"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脱苏联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尝试,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同时为讲下一目做铺垫。
  关于"春天的信息"一目。一、通过对"双百"方针政策提出过程及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的介绍,让学生明确"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二、解决本目【学思之窗】的问题("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让学生自己看书,自主讨论。教师最后总结,突出几个重要知识点。完成此目教学后,让学生认识到:"双百"方针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是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它提倡文学艺术、科研领域的三个自由,鼓励文艺科研工作者大胆创新,自由发展。但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于"春天的硕果",教材出示了3幅照片和【历史纵横】(关于电影界"难忘的1959年")的资料。生物学领域的争论不宜展开,由教师对两个学派及其争论的情况简单加以介绍,使学生明确这场争论是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的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并感受到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关于"百花齐放"的累累硕果,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上的3幅照片《毛泽东、陈云等接见参加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的演员》、《1957年周恩来观看著名戏剧家梅兰芳演出后,与演员亲切交谈》、《电影〈五朵金花〉剧照》,用幻灯片或计算机依次出示,可提示学生:从这组照片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创作的丰富多彩,开拓出了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了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文艺领域还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和成就?可以简单的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吗?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的作用?(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建议教师还可以多出示一些图片和照片,或者组织学生在课外多搜集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资料,在课上介绍或组织课外资料展示,既可以加深对"双百"方针意义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处理本目教材注意"双百"方针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科学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在这里建议教师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解决【学思之窗】的问题: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异同?作为课堂巩固练习和加深理解。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本课学习时。
  请同学们阅读本节引言和照片,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问题二、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是给人们带来生机与希望的季节。1956年我们的新中国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艺、科学领域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案例二 在讲述"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过程遇到的问题时,补充一些资料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介绍《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受批判的情况。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做斗争的故事。有些人认为,小说把反对党的基层领导的官僚主义做主题,是完全错误的,因而受到政治批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案例三 进行全课总结时,阐述"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解题关键:两个自由的实质不同。
  思路引领:"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时期党在科学文艺领域的一项政策。
  答案提示:"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解题关键: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思路引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答案提示: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解决:"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二、学习延伸
  略
  (山东省济南二中 孔霞 陈艳云)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什么是当前的知识分子问题呢?当前的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的力量,无论在数量方面,业务水平方面,政治觉悟方面,都不足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急速发展的需要;而我们目前对于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待遇中的某些不合理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同志对于党外知识分子的某些宗派主义情绪,更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知识分子现有力量的充分发挥。我们必须加强领导,克服缺点,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的知识分子的力量,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大规模地培养新生力量来扩大他们的队伍,并且尽可能迅速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国家对于知识分子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党目前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根本任务。
  ……
  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周恩来选集》下卷)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真理发展。对于那些有毒素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因为同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这是在对立面的斗争中的发展,是合于辩证法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顾大局,守纪律。几千年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来,他们满怀信心,艰苦奋斗,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没有把他们压倒。任何严重的困难都没有把他们挡住。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2.课文注释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发生了改变。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对农业,党采取了生产互助合作运动,1952年底,全国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同时,也进行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议主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加强党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和知识分子的领导问题。周恩来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对知识分子的现状进行了正确估计,指出了共产党在知识分子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二)提出了充分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力量的三项重要措施"第一,应该改善对于他们的使用和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他们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第二,应该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工作。""第三,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等等。(三)全面总结了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经验,向全党提出了继续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的重要政治任务。(四)详细地阐述了在数量上扩大、在业务上提高知识分子队伍的问题,并提出制定1956年到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建议。(五)对改进和加强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作出了部署。这个报告和他在1951年9月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讲话和1962年3月广州会议上作的《论知识分子问题》的讲话,是解放以后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主张的三篇重要文献。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出席并讲了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会后,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国家制订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向全国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这次会议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全国迅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双百"方针的提出:1950年,关于京剧问题有两个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毛泽东当时给戏曲界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京剧还应该保留,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批...

大班综合活动课有趣的影子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小朋友在平常都喜欢互相嬉戏抢着踩着别人的影子,或者高兴地带着自己的影子跑,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幼儿舞蹈说课稿幼儿舞蹈说课稿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幼儿舞蹈说课稿分享给大家。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教师进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幼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趣识面粉一设计思路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大班落叶综合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综合活动落叶,它是主题网络教育奇妙的植物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秋风乍起,幼儿园里树叶飞舞,黄花满地。孩子们欣喜的捡起一片有一片的树叶,并带回我的妈妈是精灵说课稿一说教学目的为了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阅读课上开始了给学生读课外书的活动,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带着大家一起读的书毕竟是少数,所以我还要再上一些好书推荐课黄河大合唱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教材要求,认真贯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开阔高中幼儿园大班健康课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关于幼儿园大班健康课说课稿的内容,欢迎阅读!设计思路情感教育无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团场教学中对反思式教学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摘要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及时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才能不断让我们的教学趋于完善更加完美,才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反思范文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关于眼睛的说课稿范文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保护眼睛。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首先来谈谈教材。一说画角说课稿画角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六课时。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画角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说教材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尽心教学的,学习这
尊严最新说课稿设计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我是语文组14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7尊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大班春天说课稿导语温暖的春雪没有一丝寒意,悠然的雪花反而黑这早春的夜晚带来一种诗意的宁静。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班春天说课稿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班春天说课稿1春天的手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春天谁流得更快一些的说课稿范文各位老师我现在要说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课的内容,课的题目是谁流得更快一些。首先说教材谁流得更快一些占教材八分子一的篇幅,让学生在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大班语言春晓说课稿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对于春晓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一说班级情况二(2)班共有学生46人,男女生各半,本班上课最关于周长的说课稿篇一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445页的教学内容。(二)教学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幼儿园大班微笑说课稿微笑是人良好心境的表现,说明心底平和,心情愉快微笑是善待人生乐观处世的表现,说明心理充满了阳光。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微笑说课稿,欢迎阅读借鉴。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内容童话番茄太阳的说课稿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课文番茄太阳优秀教案设计理念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积累未来诗意生活的资本。本课设计抓住语言之本描写笑的重点字词品味涵咏,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最终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启篮球运球上篮技术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篮球运动行进间低手上篮,下面开始我对本课题进行的分析。一教材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的上篮技术,运球上篮是篮球运动最常用的技术,是中学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信息技术节约用水算水价说课稿导语教师们都需要准备一份说课稿,因为这是非常有用处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节约用水算水价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说教材节约用水算水价是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4课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新授内容)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