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18ampnbsp地震中的父与子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4篇)
  《地震中的父子》教学设计四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艾启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 《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 "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 二 课 时
  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 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 "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 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 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 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三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艾启双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
  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①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第 二 课 时
  抓住重点 合作研究
  1.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
  (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一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
  ②"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结: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朗读体会,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者是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记在你的日记本上。
  2.课后自由组成小组,读读课文,展开讨论,编写剧本,演一演,制成录音带,然后全班交流,评一评。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刘飞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品学网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量,终于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希望。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注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作业:
  1. 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
  石桥铺小学 唐 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 《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 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 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 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 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 "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 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 (引读),生读 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生五一劳动节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时间4月29日上午第四节地点教室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2。使学生第五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P(一)知识教学点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二)能力训第五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材教法本课地位P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改变了国际格局。同时加快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六课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P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为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进行准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人民委员会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一P教学目标1。学生应该掌握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二P教学设计思路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学生作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问题主要围绕科学社会第22课1848年欧洲革命教案之一P(一)教学目的(1)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提炼知识要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1848年革命的原因范围,并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分析其历史作用。(2)掌握基本知识法国1848年革命的进程二第22课1848年欧洲革命教案之二P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首先从总体上叙述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发生地区和性质。这次革命遍及欧洲大陆,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接着教材具体地叙述了各国革命的情况,重点是法国革命,强第22课1848年欧洲革命教案之三P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革命风暴遍欧洲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法国二月革命普鲁士奥地利和匈牙利革命。通过指导学生归纳1848年欧洲革命的概况,观察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第22课1848年欧洲革命教案之四P教学目标知识要点革命风暴遍欧洲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法国二月革命普鲁士奥地利和匈牙利革命。能力培养1指导学生归纳1848年欧洲革命的概况,观察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工业革命P(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什么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影响2思想教育目标首先发生于英国,是
针锋相对成语接龙针锋相对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个词的成语接龙,希望大家喜欢。针锋相对成语接龙针锋相对rarr对酒当歌rarr歌莺佳字打头的成语有哪些佳本义是长相标志的人,后来引申为善,好的,你知道哪些佳开头的成语?接下来品学网网小编将带来佳字开头成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佳开头的成语有佳儿佳妇佳人薄命佳人才子佳兵不祥佳字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点击数218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解题,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来我们一起来欣赏。2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播放课件。3这首歌你们听大班语言谁来帮助他活动时间XX年3月12日活动内容分级阅读故事谁来帮助他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出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2体会故事中各角色在困难时获得帮助的心情,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情感。3认中班特色活动垃圾的悄悄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垃圾对话的内容,丰富词汇发霉变形你推我挤吵吵闹闹。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给人类带来危害。2鼓励幼儿对变废为宝进行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的表演,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中班整合活动设计稻秆也能吹活动设计背景秋收季节,稻谷成熟,稻禾飘香,幼儿在寻找稻秆玩法的过程中,感受到身边环境的美好,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培养了动手能力。活动目标1通过稻秆的玩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动手创作小班美工花儿朵朵开活动背景这一活动是在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中生成的。春天里,我带孩子们去后花园散步时,发现孩子对于花园里美丽的花特别感兴趣,无疑花儿朵朵开这节美工活动的设计贴合了孩子们当前的兴趣,同时要不要给孩子选择玩伴当妈后天天脑子里都是娃的那些事,这不昨天带两个孩子躺在床上,手机的qq信息不停的响,本来准备拿起手机关掉的,可是瞄了一眼信息原来是有个妈妈正在诉苦呢?原来他家的孩子拿了二百元钱偷偷2021年上半年网络新词语大全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小班歌唱藏起来动作建议第一拍我字点到小动物,第三拍藏字把小动物藏到后面,第五拍右手左右摆动。第九拍现字点到小动物,第十一拍要字把小动物拿出来,第十三拍至结束做小猫胡子的动作或小狗耳朵的动作。活动小班说课稿放烟花一说教材本节活动是在小班主题ldquo过年啦rsquo中的,结合主题目标感知春节元旦的热闹景象。对于幼儿来说,过年最有标志性的景象就是看烟花。将放烟花这节课放在这一主题的中间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