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第22课ampnbsp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xx。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1997年和1999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性质相同的大事?分别发生在哪一天?
  (引导学生回答)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及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
  (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中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采取了什么政策?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提出的。
  提问: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其内涵如何?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第一子目。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问并引导认识)
  l、《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国民党退往台湾后,祖国大陆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还有港、澳、台和一些岛屿没有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赋予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有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日益成熟。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率先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迈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第一步。
  和平统一方针确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将其付诸实践。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进一步阐述了和平统一方针。
  2、叶剑英的谈话
  (投影显示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
  (1)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5)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的,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6)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欢迎台湾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引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的同时,使他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并比较以前的态度,分析其异同)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是,"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再是提出"解放台湾"、"中央与地方谈判"。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但方式发生改变,由武力解放改为和平统一,和谈双方地位由原来的不对等变为对等谈判。
  请同学们注意,叶剑英虽然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但没有完整的论述"一国两制"。真正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完整表述是邓小平。
  3、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提问:到底什么是"一国两制"呢?"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包括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构想,它有无法律效力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国两制"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方针,并已载入宪法。
  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该构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一伟大构想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它将有利于团结台湾、港澳资产阶级在内的港澳台同胞,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与繁荣。"一国两制"构想是没有历史借鉴的,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中国历史、现实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从上可知,"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那么在实际运用中到底如何呢?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却是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以后又以此解决了澳门问题。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示,让学生认知,从而引出香港问题。
  1、香港的胜利回归
  注意教材上使用的是"香港回归"一词,为什么要用"回归"字样,而不是用"收复"字样呢?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强调:这与香港问题的历史有关。
  (1)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领。
  (引导学生回忆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经过,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三个条约内容)
  时间 条约 被割或租借领土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香港岛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界
  对于被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方式占领的香港,如果你作为领导人,将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对于领土问题,一般可以采取武力收回与和平谈判方式收回两种方式,但对香港问题而言,最佳的方式是采取和平谈判方式。中国共产党正是采取了和平谈判方式。
  (2)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定
  提问:为什么说,对香港问题而言,最佳的方式是采取和平谈判方式?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香港主权的收回,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因为,要解决香港主权问题,必须有一个中、英、港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即既要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又要照顾到香港居民的利益,还要让英方能够接受。可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双方的差距太大了。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专门就香港问题与邓小平进行了磋商。英方首先提出"三个条约继续有效"的谬论,遭到中国政府的严词拒绝;接着又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伎俩(有人比喻为"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其实质还是保持殖民统治,同样也遭中国政府拒绝;最后提出英国要对香港实行某种程度的"参与",这实际上还是要分享香港的主权,当然还是遭到拒绝。
  针对英方的言论,邓小平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将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此后中英双方又进行了多次谈判,逐渐缩小了双方的分歧,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
  提问:英国政府为什么最终同意接受中方的方案,香港问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补充内容,对比旧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政策)教师归纳:中英就香港问题能够达成协议,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结果;也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具有可行性的结果;同时还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互谅互让的结果。
  (3)香港的胜利回归
  按照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定,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投影播放视频资料"香港回归")
  提问: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的回归为澳门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很快澳门也走上了回归的旅程;香港的回归,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或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和平的范例,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事业的又一重大贡献。
  香港问题的解决对于澳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下面我们来看澳门的胜利回归。
  2、澳门的胜利回归
  澳门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但与香港问题的由来有所不同。
  提问:澳门问题是怎形成的?
  (1)澳门问题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船遇风暴,需要到岸上晾晒货物,贿赂当地官吏,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吏,开始了长期占据。可见,澳门问题是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长期占据的结果。
  (2)中葡联合声名的签定及其澳门的回归
  澳门问题由来已久,中国政府一直想收回澳门,但未能实现。香港问题和平谈判成功,为同样久而未决的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1987年,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已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在澳门设置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提问: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主要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新旧中国情况分析)教师总结强调: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符合实际;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联合声明》及《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已为许多国家所默认。其中,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中国政府能够收回香港、澳门的根本原因。
  港澳已经胜利回归,但"一国两制"的最初统一台湾的目的却还未实现。台湾问题到底怎样解决,现在台湾问题有何进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提问:有人认为台湾将永远分裂下去,有人认为台湾很快就可以统一,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两种观点都不对。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开始割断了两岸之间的正常联系。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岸关系缓解,交流逐渐频繁。展望未来,尽管有国际上反华势力和xx势力的阻碍,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大事所趋,是人心所向,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
  (1)70和80是年代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在70、80年代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学生阅读教材,由一学生导读,其他同学思考。
  (屏幕上显示出几点措施)
  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政策。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90年代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气象和困境
  中国共产党一直希望以"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但台湾当局对"一国两制"没有作出积极的回应。不过,民间交流取得很大进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主要表现在: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随后,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两岸直接实现"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
  然而,台湾当局却逆历史潮流而行,积极推行"xx",使两岸直接"三通"不能实现。
  (引导学生思考xx的危害和结果。)
  (3)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共谋统一大计
  台湾地区xx势力使目前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但xx无法阻止两岸的交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共谋统一大计。xx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欢迎。4月29日,中共中央xx会见了连战一行。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xx,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一道,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播放视频"xx年胡连会谈")
  xx年胡连会谈后,台湾许多政党党魁纷纷访问大陆,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提问:海峡两岸由隔绝到交流日益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简单总结: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政策的英明。
  在祖国的统一大业虽然成绩斐然,但不和谐的"分裂"声音时时响起,其主要来自台湾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但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一国两制" 英明政策的指导和港、澳地区的顺利实践下,在祖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在全国人民的迫切支持期待和全世界所有华人、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推动下,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已经为期不远了。
  (投影屏幕上显示并播放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可现在,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本课小结:
  邓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这一构想不仅成功地应用于解决港澳问题,血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诚如xx同志所说:"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新一轮课改要求要有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认识时间精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认识时间。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二教学准备钟面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电脑展示画面,你再见了亲人的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积累运用三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两则名言,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地球颂,达到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对短文最后一段的体会,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蜡烛的优秀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创意说明有些作品之所以感人,除了选材巧妙外,细腻的描写不可或缺。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情感,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摹写。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妨将有些描写对象相同的反复摹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说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感到父亲真是神了,他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得那么松鼠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培养对事物特征的仔细观察。2能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3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在揭示课题中识字1板书井,说一说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吗?板书课题,认忘挖井三个生字。2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创新音乐教学设计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节目赏析(二)浙江绍兴县实验中学唐春晓(小小agb8618)(唐春晓老师在洪啸音乐论坛网名小小agb8618)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欢迎类似创新音乐教案的署名来稿,来稿必复一教学目的观看春晚的优秀节小柳树和小枣树课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会认充等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揭示课题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
北京的色彩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的色彩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色彩基础知识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色彩基础知识说课稿范文,供大家春雨的色彩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春雨的色彩,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色彩基础知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内容色彩基础知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解色彩,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和色调,让学神奇的色彩世界语文阅读和答案阅读神奇的色彩世界一文,完成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来点染的,它们不仅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而且还带给我们很多科学意义上的启迪和帮助。色彩所具有的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导语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曰造反史是被书写得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波澜壮阔,人物刻划风采动人。一是法国人,一是中国人。两个民族骨子里都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不同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第五单元桃花源记1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贵在一个新字教学设计(北师必修1)贵在一个新字学习目标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3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学习目标。复习新闻知识。。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使口技教师寄语体验学习的快乐,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ampnbspampnbsp教案4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