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思想目标:要求学生认识:(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2)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3、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讨论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分析归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承接前面两课(16、17课),继续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与结局,是前两课内容的延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不仅要完成高潮与结局的讲授,而且要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价。
  本课重点是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即辛亥革命的高潮)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如何分析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在武昌起义这一目中,我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106-108第二段小字,利用地图、录像等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中华民国的成立一目用一电影节选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用一表格来归纳,在分析时从性质、功绩两方面进行。
  为突破难点,我通过旧知识的回忆及教材的大小字内容的指导自学来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第18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武昌起义
  1、起义的历史背景  2、起义的经过  3、结果: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4、影响:各省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性质  2、功绩[教学模式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启、读、练、知、结"相结合,具体程序如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保路运动的问题导入新课。(大约1分钟)
  讲授、学习新课:
  一、武昌起义(约15分钟)  1、历史背景  先让阅读课本P106第一段及有关新军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歌谣进行归纳。  2、经过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107第二段,观察地图《武昌起义》,讨论记录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力量、主要事件。  3、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军政府的有关情况,教师分析讲明军政府成为全国革命的一面旗帜。
  4、影响  运用电脑展示《辛亥革命形势图》,体现全国各省的响应情况。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约10分钟)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播放电影资料《孙中山》节选,让学生明白中华民国的成立的准备和成立过程。通过计算,让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提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
  三、袁世凯窃取果实(约5分钟)  学生回忆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时的所为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9-110页,思考记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后讨论小结。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约9分钟)  复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等内容,结合课本看录像《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巩固小结(约2分钟)  利用表格,让学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个全面的认识。
  课堂练习(约3分钟)  选用选择、填空、问答等题型,当场答题反馈。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录像、VCD、地图、表格等)
  [教学效果预想]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预想能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历史时间、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通过阅读时做记号,记下疑难问题、难写的字词等,巩固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用代入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从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教学6。4月球上有水吗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引入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月球是地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新人教七上)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教学目标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学会合并(同类项)及移项,会解axbx2。1整式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2。1整式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4通过小组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黑龙江省宾县宾西镇第二中学杨显英设计理念众所周知,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的课堂。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6。11有序数对教学目标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少年学理财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少年学理财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题(单元章节)少年学理财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授课班级初一年级授课时间设计思想本节课是研究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问题,如手1。2。3相反数1。2。3相反数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2。3绝对值与相反数(3)学习目标1。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本身或它的相反数的关系,并会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会运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3。会综合应用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的知识解题学习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1。体会数学建模思想。2。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知识要点1。数学建模这里所讲的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一元一次方程高效课堂学案姓名班别使用日期你的评价一课堂目标1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值是否是已知方程的解。二课堂互动环节一自主学习对于疑惑的问题尽量小组互助解决。课前
上行下效的意思是什么上行下效的意思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英文解释Peoplefollowtheexampleoftheirsuperiors。Ifaleadersetsanexampl关于差别的意思和精选造句差别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差别来造句?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差别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差别的意思1。差异不同。百喻经middot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ldquo然诸众生幼儿教学中常规培养的反思范文关于常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常抓不懈的话题,什么样的课堂常规才是好的课堂常规,怎样培养幼儿有好的课堂常规,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问题。一有趣的活动。我认为,好的课堂常规首先是幼儿对教师设计浅谈学会合作写作特色教案巧妙设问,纲目分明。课文多处运用设问,既能引起听众注意,又做到纲目分明,如什么是合作呢?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等等,小学语文黄山奇石的教学反思范文从第一次教二年级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翻翻教材,既亲切又陌生。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教材在编排上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识字写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课文的篇幅也长了很多。识字读文仍然是低年级的古诗回乡偶书教学反思当我教完回乡偶书这节课后,我为孩子的表现感到很欣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备课的时候,很多教学设计我唯恐孩子们不能如我设计的那样去感悟。比如这首诗表达的是贺知章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猜字谜教学反思识字,是小学低段的主要学习目标,孩子们通过生字的学习,逐渐学会读文看报,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即是根本。到了中年级虽然识字已不再是重点,但却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借助一二年级习得的识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九色鹿课后教学反思九色鹿是的一则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我在上课时的采用的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范文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限个例证明让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根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本课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第一篇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西师大版2014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小学四年级语文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上,成了我比较头疼的事情。前面我已经带领学生精读了课文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而这篇课文是略读变精读,还是略读变自读,还是略读变不读。最后我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