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1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7.(1)词中能反映时序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赏析"楼上晴天碧四垂"一句中"垂"字的妙处。(3分)
  (3)请结合"芳草"和"杜鹃"两个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7.(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分)
  (2)"垂",准确地描绘出词人从楼上看四周,只见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的情景。(2分)着一"垂"字,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1分)
  (3)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2分)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2分)。全词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欲归不能的羁旅思乡之情,词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1分)《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2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写出下列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
  2.感叹年华将逝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好的事物。理:人事兴哀,无往不复。(意思对即可)
  4.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3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苏: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镊:拔去。
  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
  B、从词牌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
  C、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
  D、从时间顺序看,本词采用了倒叙。
  13、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B、"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
  D、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于变化。
  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阅读答案:
  12、(2分)C
  13、(2分)C
  14、(4分)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细节(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年轻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但愿人饱我愁无"的忧民情怀和对人生老迈的感慨。《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4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9.这首词,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请问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2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比较词和诗中漠漠一词的使用,试分析它们在意义内涵及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21.体会感知全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你在词中感受到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心情。请你说说这些印象在词中是如何传递出来的,结合具体词句作答。(5分)
  参考答案:
  19.轻灵;幽冷(类似词语均可,一点一分)
  20.相同点:都给人以广漠无际,梦幻迷蒙的印象(2点)
  不同点:词中漠漠的使用还包孕了一种无聊、寂寞的心情,一种漫不经心、清冷孤独;在诗中并没有这样的意思(1点)
  (言之成理即可,一点一分)
  21.)一个独守空闺,感受到春愁,孤单、寂寞、无聊、冷落的女子的形象
  (对女子形象心情描述正确给2分,如果没有点出女子只给1分;第二问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分,如果分析比较笼统,最多给1分)《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
  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
  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6
  摊破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8."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9."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8. 【参考答案】"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如答其它,酌情给分) (2分)
  青鸟为传说中的信使,丁香在诗词中多喻指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发的难解的相思之愁。(3分)
  9. 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词作以景语作结,更添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2分)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物化形象,愁入不尽之水,何其伤也。(2分)《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7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释】六幺:唐时琵琶曲名。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1)"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得极妙,前人评价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1)、答:"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1分)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1分),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1分)
  (2)、答:词的下片既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欢乐场面,(1分)又直抒胸臆,以"人生何处似樽前"作结,抒吐内心万事不如意的郁闷,(1分)既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快乐(1分),又表达了词人人生短暂、失意伤怀的苦闷。(1分)《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8
  浣溪沙①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②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此词为苏轼在徐州谢雨道中作。谢雨,旱后喜雨而去谢神。②捋青捣麨: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制成干粮。
  12.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层层"和"光"写出久旱之后喜降甘霖,农作物长势茂盛的景象。
  B. 写未进村落就先闻到煮茧香气,旨在说明蚕茧气味独特,香远益清。
  C. "络丝娘"本为虫名,鸣声如机杼,颇为动听,此处借以指缫丝女。
  D. "抬醉眼"写村中老人为庆贺丰收而醉酒,表现了农人的质朴乐观。
  E. 尾句写作者询问叶黄豆熟还要多久,流露他对农人生活的关切之情。
  13. 这首词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BD 13. ①选择典型的景、物、人、事来表现。如麻叶、豆叶、络丝娘、煮茧等都颇具农村风情。②采用视觉、嗅觉、听觉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多角度立体呈现农村田园风光。③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隔篱娇语""捋青捣麨"等生活细节,富有农村情味。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旨在说明蚕茧气味独特,香远益清"错误,从诗中来看,作者写煮茧香,旨在说明喜雨之后,蚕茧获得丰收,作者为之欣喜。D项,"为庆贺丰收而醉酒"错误,从诗中来看,"醉眼"指老农老眼昏花,并非喝醉;老农"捋青捣麨软饥肠",可知当时还青黄不接,远未"丰收"。故选BD两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词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然后圈出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内容,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词人是如何来表现这农村生活气息的。从选取素材的角度来看,词中选取的景、物、人以及事都有农村特色,如首句写地头的`作物,从具体经济作物又见出时值初夏,正是春蚕已老,茧子丰收的时节,于是村中有煮茧事,未到农舍,村头先嗅茧香,走进村来,隔着篱墙,就可以听到缲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了。从感觉角度来看,"麻叶层层苘叶光"是视觉所见,"谁家煮茧一村香"是嗅觉所闻,"隔篱娇语络丝娘"是耳中所听,可见词中把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融合到一起来体现农村的生活气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看,上阕写"络丝娘""隔篱娇语",下阕写"拄杖老农""捋青捣麨",这些都是细节描写。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9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8.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参考答案:
  7.B、8.D、《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10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①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 ①噀:xùn,喷。
  6."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答案 "惊":吃惊、惊讶。"怯":胆怯、害怕。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7.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
  侧面:(1)对比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2)正衬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3)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11
  浣溪沙
  姜 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6分)
  答:
  参考答案:
  1.(5分)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2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分)
  2.(6分)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2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2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1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释】:①子规:布谷鸟。②唱黄鸡:黄鸡每晨能报晓,故用以喻指时光流逝,更催人老。
  10、请描述一下词的上片所呈现的画面。(3分)
  11、词的下片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参考答案:
  10.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芽,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这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3分)
  11.哲理: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不要悲叹,保持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珍惜现在的时光,及时行动,就能有所作为。(2分)
  这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13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6.(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2分)
  答:
  参考答案:
  6.(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2分,意思对即可)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1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1分)《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14
  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
  张元幹
  燕掠风樯款款飞。艳桃秾李闹长堤。骑鲸人去晓莺啼。
  可意湖山留我住,断肠烟水送君归。三春不是别离时。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片用燕子翻飞、桃李争美、晓莺轻啼等美好之景烘托离别之情,是以乐景衬哀情。
  B. "艳桃秾李闹长堤"中"艳""秾""长"均是形容词,凸显意象特征,形象生动。
  C. "闹"字运用比拟手法,将其比喻成喧闹的孩童,让桃李的艳丽如在眼前,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春景的美好。
  D. "骑鲸"一词本指隐遁或者成仙,词人在此用"骑鲸人"代指词作中远去的朋友。
  1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内容。(6分)
  阅读答案:
  11. C"将其比喻成喧闹的孩童"不对。
  12. 下片运用拟人(或移情)手法,(1分)写湖山在挽留"我",而茫茫烟水在哀愁地送别"你",只是春天并不是伤感的别离季节。(3分)虽然抒发的是离别之情,但并不见太多的悲伤,表达出词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淡淡的惆怅。(2分)《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15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3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答案:
  10.(1)①:淡淡的忧愁。(1分)②: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它的奇,表现在:①"飞花"和"梦"本不相似,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②,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小松鼠找花生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教学重点进行多形式的识字活动。课前准备课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真情,学会感关于语文二年级黑板跑了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借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并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教学重点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教学难点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图画书全都是我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阅读乐趣。2。引导学生通过画面进行猜测(预测),培养学生阅读图画书的能力。3。通过这个故事,了解花袜子的不正确行为。二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启发兴平平搭积木的教学设计范文一揭示课题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植物妈妈有办法最新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美丽的小路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为。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角色朗读空山鸟语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山鸟语教学设计北京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再别康桥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3了解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意象的含义作用。2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解与背诵相结合,辅以电教手段。课时安排1课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培养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认读。2引导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呼洞冷3个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3正确流利地蚂蚁和蝈蝈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也是同样如此,主要讲了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的事情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反思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在炎热的夏天,蚂蚁辛勤的搬运粮食,而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到了寒冷的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告诉我说课稿蚂蚁和蝈蝈今天我执教了蚂蚁和蝈蝈这一课,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理解和构思。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蚂蚁和蝈蝈课程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蚂蚁和蝈蝈教案精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教学用具函数的最值教案设计目的(1)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重点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关于唯一的听众教案设计的范文教材分析唯的一听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灯泡大班探索型主题活动教案设计活动产生背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外出旅游时,带回来几种好看的灯,孩子们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议论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灯,并且也带来了好多种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其中为什锄禾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锄禾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