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人类挖地球现在能挖多深,挖穿了又会有什么后果?

  本文基于回答网友类似的问题:
  首先地球是无法挖穿的,其次如果你真有本事挖穿,后果也就那样。当然,地球无法被挖穿,是基于人类现有能力和地球特殊的构造来说的,不包括某些人老幻想外星人有多能耐,采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技术可以轻易的穿越地球。
  这种毫无影子的事情,本文不做评价。先简单说说地球构造
  如果要完整地说地球,是一颗被大气层包裹着的岩石行星,大致分为5层,第一层是大气圈,第二层是水圈,第三层是岩石圈,第四层是地幔,第五层是地核。
  如果你要去挖地球,就是从地表挖起,大气圈和水圈就不说了,那就从岩石圈说起。岩石圈又叫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往下到核心是地核。如果再仔细划分一下,地壳又是由土壤和岩石组成,土壤是由岩石长期风化和宇宙尘埃组成;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这些分界线其实没有明确的边界,是一个逐渐过渡过程。地壳平均深度约35公里,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介于5~70公里之间;地壳下面就是地幔了,深度在35公里到2890公里之间;地核半径则约为3470公里,是地球半径约54%。
  地球从表及里,深度越大温度越高,密度和压力越大。理论上,在地壳中每深入100米温度会升高1度(摄氏度,后同),但实际钻探结果是当钻井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度,到达11公里深度时已经达到了200度以上。
  到达地幔后,温度就更高了,在100公里深处温度可达1300度,300公里深处温度约为2000度,到达地核边缘时温度已经到达4000度,地核中心温度可达6000度,也就是太阳表面温度。
  地球内部不但温度高,压力还很大。地球海平面压力为1个大气压,所有在地表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了这种气压,机体内外对1个大气压取得了平衡,因此在这种气压中是一种舒适状态。一旦进入到地球内部,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就会逐渐增大,遵从的公式为:dρ/dr=gP。
  这里的P为某深处的静力压力,g为重力加速度,r为深度,ρ为密度。这个公式表明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所得数值是一条平滑曲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10公里深处,压力已经达到3000个大气压,35公里深处可达10000个大气压,在2900公里深度的地核边际,可达150万个大气压,而在地心深处,大气压可达370万个。因此,这种特殊构造让人类无法挖穿地球
  其实,一个稍有正常思维的人看了地球的结构,就应该知道地球为啥挖不穿了。既然题主闹不明白,就与大伙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温度问题。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高,地幔有1000~4000度的温度,地核有5000~6000度的温度,地球上有什么工具或钻头能够耐受这么高的温度呢?熔点最高的单体金属是钨,熔点为3422度;熔点最高的合金是铪,熔点为4215度。
  事实上,任何工具都不需要到达熔点才不能使用,只要温度稍高就失去坚韧性了。因此即便用世界上最耐高温的材料打造工具,也无法挖到地球深处。当然,如果没有工具,靠两只手就更无法挖下去了,挖土也挖不动。
  其次,如果要在地球上挖洞,挖得越深表面的豁口就需要越大,要有一定的坡度才能继续挖下去,否则就会塌方无法深挖。因此挖一公里深口子就需要数公里大了,这种挖法是不可能持续挖下去的,否则要挖到地心,表面就必须有地球直径这么大的口子。
  要探究地球深处的秘密,只有钻探。
  钻探是需要钻头和钻杆的,将钻头接在钻杆上,再一根根钻杆接起来往下钻探。一般钻杆长度约为5米,挖一公里就要200根。一根钻杆约160公斤重,挖1公里深钻杆的重量就有32吨重,10公里就是320吨重。
  也就是说,钻井打得越深,需要越多的钻杆,每钻5米深就要接上一根钻杆。如果需要查看钻过的岩层地质状况,还要将钻杆常常提起来,每提一节也要拆一根下来,直到最后提出钻头。因此,钻得越深,就越麻烦,钻机的功率就越大,要能够提起数百吨的钻杆。
  事实上,钻井突破一定深度后,钻杆要求越高,重量可能越大,这样钻机的要求也就越高了,加上越深地质变化越复杂,温度越高,像人类目前这种钻井法,是无法到达地幔层的,更无法在地幔层往下钻了。
  还有,地球一直在自转和公转,地球不同层次的结构处于固态、熔融态、液态、固态之间的转换,这些结构也随着地球自转在转动,但由于并非固态连接,因此转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正是地球产生发电机效应,具有强大地磁场的原因。
  由于这些层次转动速度不一样,在熔融状态和液态,不管是挖的还是钻的孔洞,都会随着各个层次的自转而错开,或者不断地融合。因此,即便有能力钻穿地球,也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孔洞。
  何况,地底深处的高温高压高密度,是地球上任何材料制造的钻头或工具也无法到达的,在地心极端环境下,任何物质都会被融化压缩,破坏了其内部晶体结构,成为一种特殊物质。
  看到许多人对科学界知道地球结构迷惑不解,认为既然没有人挖穿过地球,为啥对地球结构知道得那么详细呢?简单地说,现在科学界有许多方法探查内部结构,如超声波、地震波,这些波遇到不同结构的物质反馈的回波是不一样的,就像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得到的结果和解剖相符。
  地球上许多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建模得到解释,这是另一个话题,就不展开说了。总之许多科学的东西要了解了才知道,如果凭自己浅薄的知识去揣度就会走入迷途。人类挖地球的能力有多大呢?
  现在世界上最深的钻井是俄罗斯位于库页岛上的Odoptu OP-11油井,深度达到12345米;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位于中东地区的卡塔尔阿肖辛油井,深度为12289米;排在第三位的是前苏联位于科拉半岛的科学钻井,深度达到12226米。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老三,因为这口井是那个时代最深的钻井,而且是为了科学试验而打的一口井,没有其他目的,就是看看能钻多深,深处有些啥玩意。
  这口井前后钻了24年,从苏联强盛时期到衰败解体后才终止。前面花了13年,到1983年就钻了12000米,从1983年到1993年,又足足花了10年时间,才钻进了226米,平均每年只钻了22.6米!工程技术人员一拨又一拨成千上万人在现场奋战,现场钻进由部长直接领导,成立了16个实验室对岩心分析,花费的钱财和人力代价不计其数。
  原定这口井要钻到15000米,后来实在无法钻下去了,只得于1994年停下来,最终在2006年宣布报废封死了井口。让这口井更有名的是有传言挖到了地狱,里面不断传出鬼哭狼嚎的声音,有人还在媒体上播放了那种令人恐怖的所谓"地狱原声"。
  后来一些不信邪的人们调查了这些传言,完全属于子虚乌有,所谓地狱原声只不过是一部1972年拍摄的恐怖电影《Baron Blood》,中文名为《贵族之血》里面的声效合成。实际上,终止再钻下去的原因很简单,其一是由于苏联解体,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续;其二是技术原因完全钻不下去了。
  钻到12000米以上深度时,温度已经达到316度,且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特制的钻具也钻不了几下就损坏了,经常出现卡钻、脱落事故,每钻进一寸都十分困难,凭当时的技术完全无法再往下钻了。
  这些最深的井可以说是用钱堆起来的,也是人类顶级技术的结晶,但钻到的深度只有地球直径的约千分之一,可以说还在地球的皮毛上挠痒痒。
  科幻电影倒是有过深入地核的描述,如《地心抢险记》说的是地核停止了转动,失去磁场保护的地球生态受到太阳辐射的毁灭性打击,人类即将灭亡。这时一群科学家和平民英雄挺身而出,发明了可以钻到地心的飞船,带着核弹经历奇异的地底旅行,九死一生到达地心,启动核弹用爆炸重新让地心转动起来。
  但这只是科幻,那种能够打穿地底的高频脉冲激光,和所谓能利用地下热能和压力转化为能量的神奇飞船,在现实中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这种想法只能存在于幻想中。总之一句话,挖穿地球只能是梦想,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把梦继续做下去吧。真的挖穿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这当然是假设,既然地球无法被挖穿,这种后果当然就不存在。但也还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真的挖穿了地球,那效果也很普通,无非给地壳和熔岩打通了一个通道,如果地压很高的话,熔岩就会从这个口子里喷射出来,就像一次火山喷发。
  还得看挖的这个口子有多大,如果只是一口钻井,也就是几十公分,顶多有1米大小,要知道一般的火山口小的也有几百米大,大的有上千米。不过,如果地下的压力很大的话,也可能将口子崩开,成为一个新生的活火山。
  不过,这种后果无须挖穿,只要挖穿地壳到达地幔层就能够在入口处实现这种喷发。而挖穿的后果也差不多,后果就是这样。
  当然,我描述的这种后果带点民科性质,没有严谨科学建模,只供各位茶余饭后添点谈资而已,请勿过于认真。谢谢阅读,欢迎讨论点评。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勿侵权抄袭,感谢理解支持。

服务员疑惑为什么人们都爱开钟点房,只有几个小时可以做什么?现在许多有钱人都喜欢跑到国外去旅游,但是我们国内的很多景点也都十分不错,已经有不少的城市都已经发展成为了旅游城市。(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例如广州,杭州,成都等广东冷门古镇,藏有潮汕版乔家大院小桥,流水,人家,这或许是许多人印象中江南水乡古镇该有的模样,但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这个潮汕千年古镇,便足以推翻大家固有的印象。棉湖古镇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迪拜未来之眼迪拜新的地标,它就是未来博物馆。经过长达8年的建造之后,最近终于落成,并在前几天正式对外开放。建筑位于阿联酋大厦的旁边,由KillaDesign工作室和BuroHappold建造设贵州一定要去的古镇,小镇临水而居,远观颇似太极图贵州一定要去的古镇,小镇临水而居,远观颇似太极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现在对于我国的大多数区域来说曾经遥望而不可及的高楼大厦,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常见的建筑。而千年古镇的冬奥巨变在冬奥滑雪大跳台1公里路东,冬奥大道金顶街南,有一个千年古镇北辛安。冬奥会的成功筹备,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它从一个历史悠久风雨飘摇的棚户区,华丽转身为一个现代化文明新城区。它的涅槃重不走寻常路记明孝陵梅花山赏梅三月今日赴明孝陵梅花山赏梅,带大家走一条非常规路线,早上从蒋王庙地铁站沿登山道一路上山,至半山腰平台处稍作休息,这一段强度不高,然后有两个选择,体力够的可以继续向山顶出发,而我们选择了早春骑行先觉庙杨树枝头挂上了葇荑花,呈现出从浅黄到朱红的丰富色彩。实际上这也是早春时节的美丽花开,只不过人们总是将其当成毛毛虫看待。葇荑,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这是美丽的意象。杨树的葇泉城公园赏花为识春娘面,偷得半日闲。梅风仍犹在,花香添玉兰。中午出门,陪孩子去书城看书,一段时间不去看书孩子失魂落魄,她可是我们家的书虫,一天看的书比我几十年还多。我是没那个耐心全程陪同,到了莘庄梅园半日游最近几天天气晴好,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正是赏梅的好时节。慕名来到莘庄梅园,这公园虽然不大但是离家很近。停车不方便还是抬腿走走就到了。进门就有盆景梅花,品种很多增长了很多见识。有一种游巽山塔,神奇的楼塔重叠相映景象再现,巧遇到忘我的大爷从公寓到公司,经常经过山后站。每当我看见一座小塔和一座高楼大厦相映成辉的景色,思绪便遐想连篇。这是巧合,还是鬼斧神工的佳作呢!所以我有了去看看的想法,今天上午,我真的去了!我特意找印度恒河当地人称其为圣河,关于恒河你了解多少?世界上有无数各种各样的条河流,然而,印度有这么一条奇特的河流,河水时常都会用来浸泡尸体,河里散落着逝人的灰烬。这是一条肮脏恶心的河流,当地人却认为它是吉祥的圣水,也非常摩拜它,这就
数字孪生链接交互理论与关键技术CIMS封面文章数字孪生作为实现信息物理融合的重要使能技术,备受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基于虚实交互和数模驱动,数字孪生能满足仿真(以虚映实)控制(以虚控实)预测(以虚预实)优化(以虚优实)等应用服务需NBA球星财富排行榜姚明22亿排第七,哈登奥尼尔入榜!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ationalBasketballAssociation),简称美职篮(NBA),是由北美30支职业球队组成的男子职业篮球联盟,是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之一。发展广东队3消息徐杰伤情更新,朱芳雨正式表态,杜锋喷裁判或重罚广东队第二阶段全胜的金身终于被打破,13连胜之后,广东队输给了领头羊浙江,本赛季三次与浙江队强强对话,目前的战绩是一胜两负。对于广东队来说,输掉这场比赛回去之后,可以总结提升的地方今天要过去了,今年也要过去了再过几个小时,就穷满一年了再过几个小时,就穷满一年了,希望明年别这么穷了这一年经历的太多,心态也早就变了,越来越爱钱。现实也好,物质也罢,再讲一百遍也是,人不能没有钱现在的一无所有,不代表日后没江山。只要我东风有限改革大动作变身投资管理平台,五大职能下放至东风日产经济观察网记者王帅国1月5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有限)正式宣布东风有限东风日产两级总部开启一体化整合运营,撤销东风有限五大总部及下设机构,职能转移至东风日产相应部门,同时设雅马哈ZG01调音台评测发烧友的语音直播助手作为音乐产业的巨头,雅马哈在音响乐器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积累。而在近些年,他们终于将目光瞄向了另一个音频领域的大户游戏。早在几年前,雅马哈就曾将其特色的ViReal技术在游戏中进华尔街看好2023经济走势,通胀有望放缓华尔街知名投资人EdwardYardeni表示世界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为60,金融工业能源和科技股预计能提供不错的机会。华尔街多头EdwardYardeni华尔街的乐观派系正在冒头。把ChatGPT配置到微信群里,可以对AI提问了!作者小傅哥博客httpsbugstack。cn沉淀分享成长,让自己和他人都能有所收获!一前言用的很爽!自从小傅哥用上ChatGPT连搜索引擎用的都不多了,很多问题的检索我第一时间都首批!600万元!蚂蚁集团CCF联合发布专项基金,这19所高校强势入选!近日,蚂蚁集团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业内首批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陈志泊教授崔晓晖副教授带领的生态监测大数据团队等联合申30人中奖!琼海新能源汽车消费券补贴抽奖结果出炉2022年琼海去买溜消费福利节新能源汽车消费券补贴抽奖活动举行。记者苏桂除摄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7日消息(记者苏桂除)1月7日下午,2022年琼海去买溜消费福利节新能源暗物质被发现了吗?狮子座的新发现能解开暗物质之谜吗?(全文约2000字,看完需要2分钟)虽然单一的测量不足以明确决定争论,但这次发现对暗物质支持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关键要点虽然暗物质约占宇宙的26,我们却看不到暗物质。但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