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脑袋烤馕唐僧撸串新疆美食的恶俗传说

  大约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咱们的旅游文化差不多成为了恶俗传说大全,或者也可以叫"你抄我我抄你千篇一律故事会",如果你跟着一个旅行团或者什么导游,大概率的情况往往是收获一裤兜子的野史和漏洞百出的传说,从而彻底感受一场咱们恶俗旅游文化的洗礼。
  但是如果你以为这种情况只局限于旅游上那就错了,在美食上,这种胡编乱造的恶俗传说与掌故,一样汗牛充栋、不甘居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构成了中国文化奇观的双壁。
  你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咱们的八大还是十大菜系的所谓掌故传说时,就会轻松发现,这些菜品美食的掌故传说,似乎都是一个人编的,至少也是同一个速成班毕业的。大家伙儿在编故事上,三观一致、手法相同、套路固定,出奇地整齐划一。大概的归纳一下,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偶然发现型,也可以叫做瞎猫碰上死耗子型或无心插柳柳成荫型,比如武汉热干面、金华戌腿、福建猫仔粥、王致和臭豆腐以及差不多所有臭豆腐等等;
  另一种是名人脑洞型,也可以叫做历史名人一不留神捣鼓出来型,比如诸葛亮和馒头、苏东坡和东坡肉、戚继光和光饼、丁宝桢和宫保鸡丁等等;
  最后一种是名人遭遇型,也可以叫做机缘巧合误打误撞吃后赞不绝口型。
  当然这里面也有复合型的,比如龟汁狗肉,就属于误打误撞瞎捣鼓加名人效应的。说是刘邦未发迹时经常骑着一只大乌龟过河到樊哙(一说是刘邦的娘舅)所开的狗肉店里白吃狗肉,樊哙(或者他娘舅)不满之下偷偷宰杀了刘邦的大乌龟和狗肉一起炖,没想到竟然成就了这道美食。
  我们知道刘邦未发迹前的确是二混子不假,但骑着一只大乌龟当交通工具这事儿,就未免太过离奇,距离跨龙乘凤、御剑而行之类也就仅仅一步之遥,基本上可以比肩骑着乌龟过通天河的唐僧。
  刘三当年如果骑着乌龟过河大概就是这个画风
  借着历史名人说菜,有些多少有点依据,比如苏东坡就明确记载了自己烹制东坡肉的经过,属于有据可查。但更多的,则充满了山寨气息甚至玄幻气息,这种瞎编传说掌故的事儿,倒也不是今人发明,而是古已有之。比如三国时期的谯周在其著述的《古史考》中就说"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也就是黄帝发明了蒸饭和煮粥;而宋代的高承在其著述的《事物纪原》中则引用传说,将馒头的发明权给了诸葛亮,说是诸葛亮征南蛮,用蒸熟的面团代替人头来祭旗,馒头因而诞生,等等。但这些说法其实都颇不可信,比如馒头这事儿,史料中就有着早于三国时期的记载。这说明,乱编掌故这事儿咱们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名人效应这类的美食掌故中,最为常见的,则是某个名人无意间撞见某道美食,一吃之后大为赞赏,就此便名满天下的为多。而且这种掌故中的主角,还大都是皇帝——细想想也不奇怪,大约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官越大就越具权威,权威越大,美食之美自然就越有说服力,而普天之下没有再比皇帝大的了,因此各路皇帝便纷纷被咱们强行拉上了餐桌,差不多吃出了半个满汉全席。这很中国。
  这些孜孜不倦发现或者带货美食的皇帝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到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等等,都为我中华美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为中国美食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则是清高宗乾隆。
  如果我们光看那些关于乾隆的美食掌故和传说,就会发现这位皇帝基本都没怎么在紫禁城里办过公,大半生的时间不是在吃美食的饭桌上就是在寻找美食的路上,而且乾隆还是个路痴,基本不认路,走到哪儿都迷路,一迷路就会撞见一个苍蝇馆子,然后大快朵颐,大赞某道美食。这一点早有人统计过,仅与乾隆下江南有关的美食便多达百种,而且每一种美食的发现,都基本是因为迷了一回路。反正如果没有乾隆的迷路,咱们的菜谱,尤其是江南的菜谱毫无疑问将会黯然失色,往少了说也得损失百分之六十。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华美食完全可以被称作迷路美食,半壁江山都是乾隆迷路迷出来的。
  中华美食界的扛把子,多年如一日专业迷路,全心全意发现美食的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相比之下,新疆在这方面就一直比较落后,因为历史上乾隆一辈子也没来过新疆,因此再迷路也无法迷到新疆。放眼整个满清,最高统治者们都没来过新疆,最接近的一次,应该是中国美食界的另一个扛把子慈禧,也只是跑到了西安,从而带红了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肉夹馍、腊羊肉、水晶饼、九碗十三花以及灌汤包等差不多大半圈陕西美食。
  不过话说回来了,就算乾隆当年来过新疆,也不敢在新疆迷路,新疆这地方迷路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是迷路在沙漠戈壁就是迷路在雪山草原,别说发现美食了,一不小心自己就渣都不剩。
  乾隆、慈禧之类虽然没来过新疆,但新疆一样也有美食的传说和掌故,不仅出现了迎头赶上的趋势,而且属于各种类型全面发展。
  比如馕的传说,就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型的代表。在这个传说中,主人公是很久以前一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牧羊人吐尔洪。沙漠边缘嘛,应该是缺少植被,没什么树木遮阴,因此这个牧羊人因为太晒而将老婆放在盆里的一块面团顶在头上当帽子,结果头顶上的面团被太阳给烤成了外焦里嫩的面饼。故事到这儿还不算完,情节继续发展,说是这个牧羊人吐尔洪随后被红柳根给绊了一跤,头上的面饼掉到了地上,摔成了碎片,香气四溢,牧羊人拣起来一吃,香脆可口,于是受此启发,发明了馕坑,把和好的面团贴到四壁上,于是馕就诞生了。
  网络上关于馕的传说
  看了这个馕的来历,牧羊人头顶的面饼是不是外焦里嫩我不知道,反正我差点外焦里嫩,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三个疑问。
  首先,如果这个牧羊人穷得连一顶帽子都没有,那么为什么就可以毫不心疼地将粮食当做帽子捂在头上糟蹋?
  其次,一团生面,在头顶上达到了被太阳烤熟、烤焦,摔地下成八瓣的程度,这是需要多大的热值?求牧羊人脑袋的材质。
  最后,顶在头上被太阳晒熟的面饼,真的就没有头油味吗?这口味是不是有点重?这是在推广馕呢?还是在恶心人?你就是编一个将面团忘在了太阳底下也比这个强啊。
  反正我是比较佩服瞎编这个故事的人,能把一个美食的故事编得如此漏洞百出、不合逻辑且倒人胃口。这一切竟然用短短三百来字就完美做到了,也真是不容易。
  现实生活中烤出来的馕
  与这个馕的传说类似,玛仁糖——也就是内地俗称的"切糕"——的传说也是由普通人发明而成,不过这回是得到了神仙的指示。这个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丈夫年老多病,妇人相貌丑陋,不能生育。突然一夜在梦中梦见一个老神仙,告知:向南有圣树,取果实与金谷同食。于是夫妇俩寻找了三年找来和田的核桃,与玉米同食。从此丈夫变得身健力强,妇人变得面容娇丽。不久夫妇便生育了一子,考中了汉朝的状元。因而证明了核桃玛仁糖具有神奇的功效云云。
  被称作切糕的玛仁糖
  在这则故事里,我们注意到时代背景是汉代,因为人家靠玛仁糖而生的儿子考上了汉朝的状元嘛。这里我们姑且不说汉代新疆生活的人种有没有定论,也不说和田这个地方进京赶考怎么前去,首先这个状元就属于瞎胡扯。状元的称呼起自唐代,是科举制度的产物,而科举制度始于隋唐,绝不会在三四百年前的汉代出现。
  更荒唐的是这个故事中说了是核桃和玉米同食。玉米?玉米是什么时候才传入欧亚大陆的?只能在大航海发现美洲之后,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在中国的明孝宗朱佑樘时代,才被哥伦布发现并带回旧大陆,大约又过了五十来年才逐渐普及,一个生活在汉代的人,除非自己去一趟墨西哥,否则连玉米长什么样都不可能知道。不过咱们细想一下,既然在这个故事里老神仙都出来了,那么估计和田人民在汉代就吃上了玉米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别说玉米了,就是想吃开普勒22b星球上的野味都不是问题。
  这类传说中相对靠谱一点,或者说没那么多明显脑残漏洞的是关于抓饭的传说。
  相传是在一千多年前,有个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纳医生,晚年身体虚弱,吃了很多药也无济于事,后来他便研究了一种饭,用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盐后小火焖熟。这种饭不仅色、味、香俱全。更重要的是他在吃了半月后,身体渐渐地恢复了健康。没错,这就是抓饭的来历。
  网络上关于抓饭的传说
  抓饭有没有如此神奇功效我们不知道,但至少在维吾尔文化中认为抓饭是大补。但显然这样的观点都来自于以前。如果一个人在缺油少肉的时代,自然吃这样的美食会身强体健,但在现在,恐怕更容易"三高"。
  在这类故事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大盘鸡的发明故事,说是在解放前期,一位四川的烹饪高手张师傅为躲避战乱,来到新疆沙湾县落户,在312国道旁开了一家小饭馆,以卖炒面,拌面为生,生意时好时坏。八十年代初的一天,一位长途汽车司机来到他的小店吃饭,随口给张师傅说:"炒面,拌面太干,你给我炒一份辣子鸡,多放些汤,再给我拉一些面拌在一起"。这句话提醒了张师傅,于是张师傅灵光一闪,发明了大盘鸡。
  网络上关于大盘鸡的传说版本之一
  这个故事一样有着诸多逻辑不通的问题。
  我们先不说民国时期沙湾县这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不说这个张师傅从解放前的上世纪40年代一直开饭馆开到80年代,视公私合营、计划经济、大食堂大跃进等等历次运动于无物,就说这个312国道,是民国的国道吗?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民国时期虽然没有312国道,但是如今沙湾县城312国道的位置上,当年肯定还是有道路的。
  至于说炒面太干,倒也好理解,但要说拌面太干,就纯属胡扯了,新疆人都知道,拌面的菜没有汤汁的话怎么拌?你用一盘油炸花生米拌个面试试?而大盘鸡本质上也是一种拌面。
  这些都是拌面的菜,哪个干了?
  事实上大盘鸡是在新疆饮食交融的基础上,逐渐成熟的,其最终定型并走红,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在关于大盘鸡的传说中,还有一个名人效应的版本,因为新疆实在是找不到一个皇帝,所以便退而求其次,拉出来了左宗棠。在这个版本中,说是左宗棠在新疆打了胜仗后,用当地的土鸡和辣椒做了美食犒赏三军,这个便是大盘鸡的前身。
  网络上关于左宗棠与大盘鸡的传说版本
  编造这个故事的人,显然只知道左宗棠曾平定过发生在新疆的阿古柏之乱,但却并不清楚,在平定阿古柏之乱的过程中,左宗棠实际上始终没有进入过新疆,只是在甘肃的肃州(今酒泉)大营遥控指挥。而后来,为了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左宗棠才抬着棺材进入新疆,但也只是到了新疆最东面的哈密,随即便被清廷召回京师。所以就算左宗棠发明了大盘鸡,那么也不是什么沙湾大盘鸡,而只会是哈密大盘鸡。
  看地图我们就知道左宗棠就没到过哈密以西
  左宗棠无疑是清代以来,能和新疆扯上关系的名人中,职位最高的一个,而且还的确有一道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鸡肉菜肴"左宗棠鸡",但即使是这道菜,也与左宗棠没什么关系,据说是1952年由一个在台湾的湖南籍厨师彭长贵发明,用以招待美国第七舰队司令而随口胡诌的。
  在新疆,和左宗棠拉扯关系的菜肴不仅仅是大盘鸡,比如还有一个"羊八件",也就是将8种不同部位的羊肉或者羊杂碎同烩而成,具体是哪八件,倒也不一定。根据咱们的掌故传说,也说是左宗棠在新疆平叛后到了乌鲁木齐,吃了这道菜后大为赞赏,并正式将其命名为羊八件云云。
  网络上关于左宗棠与羊八件的传说视频版
  网络上关于左宗棠与羊八件的传说文字版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左宗棠就没到达过乌鲁木齐,所以就算是羊九件、十件、八十件也不可能是他命名的。
  羊八件大致由羊的不同部位组成
  除了左宗棠,近代史上,另一个能和新疆扯上关系的大人物,是林则徐,而且和左宗棠不同,林则徐是一路从星星峡进入新疆走到伊犁的,这就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传说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不过考虑到林则徐当时到新疆是发配被贬,因此不适合去发明创造各种菜肴,所以有关林则徐和美食的关系就有点接近乾隆,都是网红带货的模式。只不过林则徐在新疆没有迷路,而是一路走一路吃。
  林则徐画像
  比如有一则传说是林则徐发配新疆一路长途跋涉,鞍马劳顿,非常辛苦,身体虚弱。而路过托克逊时,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非常敬仰这位民族英雄和他给水利事业的贡献。特别用民间秘方制作牛骨头汤调养他的身体。
  这则故事有一个非常矛盾,或者说不严谨的地方,首先林则徐发配新疆是被发配到北疆的伊犁,因此怎么走也不可能路过托克逊,除非他是被发配到南疆。其次这则故事又提到林则徐为水利事业做出了贡献,这倒符合史实,林则徐的确是在吐鲁番盆地谋划过包括坎儿井在内的水利工程,但问题是林则徐是在发配到伊犁之后,才被安排主抓屯垦、水利工作,这才去了吐鲁番,至于是不是在托克逊吃了牛骨头汤,就只有天知道了。
  另一则关于林则徐和美食的故事是九碗三行子,说是林则徐发配伊犁,途径昌吉,当地的回族大阿訇就用"九碗三行子"宴请林则徐。九碗三行子因而便与林则徐绑定在了一起。
  所谓九碗三行子,简单的说,就是九个菜碗按照3 3的方式摆出,而且每碗菜所相对的菜品,主要食材要一致,比如这边是一碗丸子,对面也必须是一碗丸子,只不过在烹饪或用料上有所区别,比如这边是烩丸子,对面则可能是将丸子裹上糯米后做成珍珠丸子;这面是羊肉丸子,对面则可能是牛肉丸子等等,而中间则可摆放一份甜盘子或水菜(汤),讲究的,则摆放火锅。
  这就是九碗三行子
  新疆的九碗三行子,其实是传承于陕西一带的九碗十三花,相对来说,九碗三行子要比九碗十三花简略,可以说是一个便捷的版本。
  实际上,在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的汉族传统中,一直也有着九大碗、九斗碗的宴请方式,和回族的九碗三行子一样,也是主要用于婚丧嫁娶,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
  但不管九碗三行子是什么传承,林则徐发配途中到底有没有在昌吉吃过九碗三行子呢?
  好在林则徐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发配新疆途中的日记《荷戈纪程》,认真记载了发配途中每天的情况,通过这部日记,我们得知林则徐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农历十月十三日进入迪化城(今乌鲁木齐),在迪化停留了几天后,十七日出发后行至昌吉县城住宿,十八日一早离开昌吉到了呼图壁。压根没提吃饭的事儿。那么是不是林则徐忘了记还是觉得没必要记呢?好像还真不是,因为在《荷戈纪程》中,林则徐关于吃饭的记载随处可见,比如在某处"饮茶吃面"、某处"卖腌蘑菇,味可"、到某处"就店中为粥而食"、"茹素"等等,他都会记上一笔,甚至在奇台遇上当地猎人打了两只狐狸,他也会凑热闹,"取其皮传观",也就是大家传着看,反正就是没记过有人请他吃九碗三行子。
  林则徐发配新疆的旅途日记《荷戈纪程》
  而在林则徐留下的其他关于新疆的文字中,也提到过新疆的饮食,在其写下的《回疆竹枝词》三十首中,有两首都是关于食物的,一首是写抓饭:"豚彘由来不入筵,割牲须见血毛鲜。稻粱蔬果成抓饭,和入羊脂味总膻。"大约作为福建人的林则徐,对羊肉总是脱不了膻的概念。另一首则是写馕:"桑椹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糇粮。村村绝少炊烟起,冷饼盈怀唤作馕。"是说南疆的维吾尔人很少开火做饭,不是以各种水果代粮,就是怀里揣一个馕当饭。
  所以林则徐如果真的吃过什么秘制牛骨头汤或者九碗三行子的话,大概率会在他的文字中留下痕迹,而不可能只字不提。
  除了左宗棠和林则徐,清代还有一个著名人物,也被新疆人民拿来当做了美食代言人,这就是纪昀纪晓岚。
  纪晓岚画像
  和林则徐一样,纪晓岚也是被发配到了新疆。只不过纪晓岚虽然也是满清的高级干部,但却是以才华为世人所熟知,更重要的是为咱们今天的电视剧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使纪晓岚自带了网红的气质。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是说其流放新疆时,途经哈密的巴里坤,巴里坤的县令虽然敬重纪晓岚的文采,但因纪晓岚是戴罪之身,不便大鱼大肉的招待,因而情急之下,便在焖好的羊肉上盖上了一层饼子,这样叫外人看来,不过是一大盘饼子,但实际上饼下却藏有肥美的羊肉,这便是所谓羊肉焖饼这道菜的来历。
  网络上关于纪晓岚和羊肉焖饼的传说
  这个故事严格的讲也属于复合型,为名人效应 脑洞大开瞎捣鼓型。
  羊肉焖饼也叫羊肉封饼、封肉,简单地说是将羊肉红烧后,炖至七八分熟,再以薄面饼覆盖于肉上,待羊肉彻底炖熟,面饼也被蒸气蒸熟。事实上所谓焖饼类的菜是一道在北方很多地区都存在的菜肴,除了羊肉焖饼,还有牛肉焖饼、鸡肉焖饼、鱼头焖饼、猪肉焖饼以及素菜焖饼等等,只不过很多地方的焖饼说是炒饼更准确一些,具体到新疆的羊肉焖饼,倒是与青海的羊肉盖饼师出同门。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至少知道所谓这种羊肉焖饼的做法不仅广泛存在,而且时间也绝不会晚到纪晓岚的那个时代。
  今天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一系列戏说剧而知道纪晓岚的,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不仅嗜烟如命,更是嗜肉如命,清代宗室昭梿在其著述的《啸亭杂录》上说,纪晓岚"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也就是每天要吃几十斤肉,但不吃一口主食。考虑到昭梿本身和纪晓岚就有着交往,所以这个记载不会不可靠。更有野史记载纪晓岚一次要吃"猪肉十盘",其他也只是"熬茶一壶耳。"有茶水就着肉就行。
  昭梿的《啸亭杂录》
  这样看来,如果当年的巴里坤县令真的给纪晓岚准备了一封羊肉焖饼的话,纪晓岚也不大可能将那些面饼吃下去。
  和林则徐一样,纪晓岚也有很多关于新疆的文字,有些出现在其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些则在其诗作中。在纪晓岚的关于新疆的文字中,记载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但关于吃却记载的很少,《阅微草堂笔记》中倒是记载了一两次新疆的野味,而诗作中更多提到的则是新疆的水果和关内运到新疆的一些食材。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不少新疆的奇闻异事
  除了上述的这些在新疆的所谓美食传说和掌故,至少还有吐鲁番豆豆面的传说、烤全羊的传说、烤包子的传说等等,也都是差不多的套路。
  很多人大概会觉得我们没必要对这些传说较真,所谓你认真就输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无底线的对这些胡编乱扯故事的宽容,才是真正的输了。这些逻辑混乱、漏洞百出、谬误丛生的旅游、美食恶俗文化泛滥,最终导致的,是我们文化品位、审美能力的下限一次次的被拉低,只会使我们的审美越来越贫乏和荒芜,最终造成一堆堆充斥着庸俗、空洞、毫无创造力和营养价值的文化垃圾。
  我们真要推广美食,能不能搞一些有点品位、有些创意的东西?这样雷同、硬拽出来的东西能有多少宣传效果?我们能不能自信一点,非要拉上一些历史名人来瞎编不可?
  虽然上述的这些所谓美食传说已经够奇葩的了,但是这个世界上往往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最后,我们就一起看看两则牛光闪闪的新疆美食传说。
  一个是黄面烤肉的传说,主人公是中国人民妇孺皆知的唐僧唐玄奘。
  今天吐鲁番高昌故城前的唐玄奘塑像
  说是唐玄奘取经路过高昌国,被高昌国王麹文泰留下讲经,因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唐玄奘连续几天吃不下饭,急坏了麹文泰,于是重金悬赏美食,这时一位老厨师用其擅长的拉条子(即新疆拌面)手法,在面中加入蓬灰、碱、芝麻油做出了黄面,再用辣子、醋、香油做成汁浇在面上调味,配以黄瓜丝和上好羊腿烤好的烤羊肉给唐僧送了去。于是唐玄奘不仅大口吃起了黄面,而且还一连吃了十串老厨师递上的烤肉——你真的没看错,这个故事就是这么说的——最后,老厨子看唐玄奘吃的太急噎住了,急忙又递过去了砖茶。
  网络上关于唐玄奘与黄面烤肉的传说
  好吧,在这则所谓的传说中,唐玄奘不仅吃上了中国明末清初才有的辣椒、清代后期新疆才有的拉条子手法所做的黄面,而且还破了戒,连吃了十串烤肉,至于砖茶,虽然出现的时代略晚于唐玄奘的时代,但我们都不计较了。
  只是不知道,吃了烤羊肉串的唐玄奘,是不是接下来会来一顿烤全羊?这你还取个什么经啊?直接娶了女儿国国王每天啤酒烤肉撸点串的岂不快活?
  圣僧,我看您就留在新疆撸串吧
  另一则是关于椒麻鸡的。
  新疆椒麻鸡实际上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以前一直以为乾隆再怎么全国的乱跑也不会跑到新疆,后来我知道我真是孤陋寡闻了。正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但这则传说不是主打新疆的椒麻鸡,而是主打安徽某地的椒麻鸡,本质上属于安徽的美食传说。在这则传说中,说是乾隆当年微服私访,遍寻美食,从新疆绕道四川,来到了安徽某地,大概又是迷路了,饥肠辘辘之时,找到了一家小店,吃了一碗当地的糁(sá)汤——附带说一下,这个糁汤的名字根据另一个传说是乾隆的爷爷康熙起的——为了对店主人表达谢意,乾隆当时就用他从新疆及四川学来的手艺做了美味的椒麻鸡,众人吃后皆称赞连连,乾隆就把制作椒麻鸡的手艺传给了当地人,流传至今。
  网络上关于乾隆和椒麻鸡的传说 网络上关于乾隆和椒麻鸡的传说
  在二百来年后的今天,乾隆的微服私访变成了"遍寻美食"之旅,而且还化身大厨,学会了一道新疆菜——椒麻鸡。更重要的是,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乾隆终将有一天会跑遍全国,冲出亚洲,跑遍世界,这无疑是自负了一生的弘历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内蒙古篇报告概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波动增长,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有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提高。2021年,内蒙研究报告概述了为什么加密市场可能处于逆转的边缘底部可能不会出现,但ArcaneResearch的一份报告概述了加密市场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表现。随着11月的开始,分析师们正忙于剖析10月发生的主要市场走势。虽然比特币Arcane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续篇)文怀左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探讨我们这一代经常听到,但很多人不太懂并且有些反感的人情世故。上次感觉没写透,还有读者经常问我相关的问题,所以今天再来一篇,再聊一聊。先不着急反感,也4090需要配一台什么样显示器,泰坦军团P32A6VMiniLED显示器评测写在前面自从2年前老黄开始拿30系旗舰能畅玩4K画质游戏开始忽悠用户之后,市面上的4K分辨率显示器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是受限于3090Ti的性能,4K高刷加持下的体验并不好。记住下面这四条,双十一买电视,不花冤枉钱十年家电老司机,买家电不迷路!欢迎大家点赞关注!现在正是双十一的大促期间,想买电视的朋友,要么在观望,要么已经下了手!不管是哪种情况,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买电视的干货。看完之后您要觉冷知识iPhone同时连接有线及无线充电会如何?苹果自从在iPhone8及iPhoneX加入无线充电,再到iPhone12系列开始加入MagSafe充电设计,已经让无线充电,成为了普及的充电方式,不过一直有用户想要知道,iPho这些超棒的学习利器,提升你的效率推荐一小记忆它是一款简单易用的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软件,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背诵学习软件支持苹果版,iPad也可以安装使用。简洁干净,整个软件没有乱七八糟的界面和东西,上手容易,使用也非新买的iPhone为何显示未激活和预激活?新入手的苹果机器明明已经开机激活了,可查询序列号却依旧显示未激活,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买到假货了?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朋友们别着急,耐心看完,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兄弟们。首先,如果盘点双十一最值得买的三款平板电脑!无脑冲台电的双十一开门红活动已经开始了,持续到11月3日,如果有需要买平板的小伙伴,最好趁这段时间购买哦!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最值得买的三款平板电脑,双十一期间可以无脑冲!价格非常合适,不线上线下齐发力,海信U8HE8H抢滩双十一编辑于斌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双十一将至,家电市场也热闹起来。正值年底家电焕新季,双十一也将迎来家电产品的高潮期。作为家电行业的头部企业,海信发布的ULEDX电视U8HE8H等新品备受华为WATCHGTCyber凭什么说自己塞博?厚实硬朗的外观加上装饰钉设计,有没有让你联想到CASIO的GSHOCK系列?这种产品风格是华为之前很少有的,一直以来华为将中正平和的理念贯穿到大部分产品的ID中,这次反差极大的变化
满满的回忆,诺基亚2022年最新翻盖手机发售,仅需429元提到诺基亚手机,到今天也许都只存在所有人的记忆中了吧!00后们也许还没听说过这个曾经在全球叱咤风云的手机品牌。而在2022年8月,它依然默默无闻的持之以恒在发布手机新品,让人欣慰啊新手怎么玩王者荣耀孙策(上路)同样作为一个新手,分享一下目前自己对孙策和坦克的想法,话不多说,先显摆下成绩(虽然成绩也一般也有运气成分呲牙)先看下孙策的四个技能被动简单点就是每6年强化一次普攻,而且还能加血,另早秋换季,这3个穿搭大招,凭什么成为王者?文洛薇Hi,我是洛薇,继续我们的时尚穿搭之旅,变美永远不迷路。夏秋换季,时尚穿衣有哪些不同?今天,是早秋的时尚专场。立秋刚过,一样的热,个中况味却截然不同。如果留心,张开触感的翅膀官方中超第12轮5场延期,广州踢成都沧州战泰山本周进行北京时间8月8日,中超官方对赛程进行了调整。第12轮有5场比赛延期,同时第16轮的2场比赛,提前到原定12轮的比赛日内进行(8月12日),也就是本周进行。由于海南的突发情况,第11晚上21点,WTT官方向中国队道歉,毫无诚意还无耻甩锅WTT突尼斯站的比赛已经结束了24个小时,但是在这次比赛当中却出现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让中国的乒乓球迷非常的不满意,在混双决赛当中,当时的比赛双方是咱们台湾省队的选手面对一对日本A股三大迹象表明,后面很可能会出现更大级别的下跌从大家的内心深处来说,当然是希望股市一直涨的,就算不是一直涨,最少也要搞个短时间的上涨,但是对于多头来说,玩砸的可能性要比玩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多头还是没有突破空头的压制。第一个A股三大迹象表明,后面很可能会出现更大级别的下跌从大家的内心深处来说,当然是希望股市一直涨的,就算不是一直涨,最少也要搞个短时间的上涨,但是对于多头来说,玩砸的可能性要比玩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多头还是没有突破空头的压制。第一个原来我们早被区别对待了,iPhone丢失可换新,苹果怕被薅秃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同时又最快从疫情中复苏,再加上华为在美国打压下逐步退出高端手机市场,也给了苹果可乘之机。上个月,苹果公司发布了202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其中显示,该狠人黄光裕拼命16个月干没806亿!裁员降薪巨亏国美还有救吗?到今年10月初就是国美掌门人黄光裕公开扬言要花18个月恢复地位的日子了,从2021年4月7日至今,国美如今怎么样了?黄光裕18个月豪言成泡影本月3日,据财新网报道,国美旗下电商平台95后出任百亿上市公司首席执行长!27岁的他,四大战略曝光95后新掌门的突然上任,让外界对中国生物制药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与好奇。7月28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任命了新一任首席执行长,年轻的95后青年谢承润宣布走马上任。他是中国生物制经济衰退,不见得是坏事近期,美国新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了0。9,继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之后再次萎缩。美国媒体分析认为,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向了技术性衰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