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愈演愈烈,中国企业的机会却正在到来

  郭年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导读】 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除了向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投资和给予税收优惠以外,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禁止获得资金的公司10年内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受关注的国家"建造新型半导体生产设施的所谓"护栏条款"。8月1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规,将对用于GAAFET 架构的EDA软件实施新的出口管制。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正在愈演愈烈。然而,国内许多媒体和分析却认为,美国的接连行动,反过来将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如何理解外部技术封锁与本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不同于传统认知的新视角,重新分析了技术、需求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认为由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冲击引发的大规模国产替代试验,为我国推进新一轮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思路,国外的技术断供乃至技术 封锁,反过来正是"中国创造"的机遇期。
  作者分析,从数据上看,华为事件后,国产半导体行业被激发出扩大产能和高端研发的动力;同样,疫情引发的物资短缺中,国产医疗设备也迅速迭代更新,甚至打破了一些外企的尖端垄断。作者指出:以往国内外的各种创新理论,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技术标准,而忽视了市场在创新中的作用。事实上,当前我国自主创新遇到的最大阻力,越来越不是技术差距问题,而是市场和应用问题。 如何让国内用户接受自研自产的产品,与跨国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是国内高新企业的一大难题。因为只有面向真实市场需求来定义技术和开发产品的创新行为,才能获得持续市场应用,进而发展出突破"卡脖子"难题的有效路径。 当前,美国的技术断供确对中国关键企业和产业造成了明显伤害 ,但这种困难只是暂时性的,也是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跨越的障碍。作者认为,我们应牢牢把握以庞大用户为基础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本土用户企业对中高端技术的持续和紧迫需求,全方位地支持、引领和鞭策上游生产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21年8月刊,原题为《贸易断裂背景下的供应链重组与中国创新机遇》, 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
  贸易断裂背景下的供应链重组 与中国创新机遇
  截至2020年,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主要载体的自主创新战略已经实施完第一个15年规划阶段。一个最直观的结果是:一方面,中国在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核电、半导体显示、太阳能光伏、能源装备、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重要工业领域,快速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但另一方面,中国依然在半导体芯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软件和装备等领域面临"卡脖子"困境。那么,为什么过去15年的自主创新实践会形成上述格局?面对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冲击,如何能够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总结过去15年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还将为新时代条件下日益紧迫的科技自立自强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提供更具价值的政策建议。
  从技术-生产者视角转向市场-用户视角
  (一)创新研究中的两种分析视角
  回顾和总结自主创新实践,首先需要明确从何种视角出发。 国内外创新理论中一直存在分别从供给侧 (supply-side) 和需求侧 (demand-side) 出发,研究创新动力及其演变的两种分析视角。 供给侧视角聚焦技术知识和组织能力的生产及其演化路径和过程,需求侧视角则更关注市场和用户的规模、内容及变化如何影响创新的路径和绩效。
  这种区分最早源于经济学界对"技术推动创新" (technology push) 还是"需求拉动创新" (dema nd pull) 的争论。上述宏观层面的争论又进一步在微观企业创新层面具体区分为生产者 (producer) 视角和用户 (user) 视角,并在创新政策研究中相应衍生出供给侧政策和需求侧政策。尽管平衡这两种视角的呼声从未停止,但以技术-生产者为核心的供给侧视角始终占据国际创新研究的主导地位,以市场-用户为核心的需求侧视角虽然正在获得更多的重视,却主要扮演补充和挑战者的角色。
  受主流创新研究视角的影响,后发展语境下的技术追赶和创新研究也重点讨论如何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通过技术引进和学习获得制造及研发能力, 同时认为后发展国家的市场规模小和用户购买力不足,难以在技术赶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后发展研究的最新主题,21世纪初以来兴起于中国的自主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同样集中于讨论技术引进、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等问题。各级政府也非常注重制定相关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国产化、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但对市场、用户和技术应用等需求侧问题却缺乏足够重视。这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平衡发展现状,已对学术界全面理解中国自主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潜力产生负面影响。
  (二)主流技术-生产者视角的贡献和局限性
  2006年前后兴起的有关自主创新问题的讨论,很自然地首先从技术-生产者视角开始。 例如,当时争论的焦点是:技术引进和合资政策是否带来了先进技术?自主创新是不是"闭门造车"?如何激励本土企业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开发自主技术和品牌?虽然依旧存在争议,但在经过三十多年正反两方面工业实践的检验之后,主要从技术-生产者视角展开的争论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定论。尤其是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爆发,多数人都会认同以下基本判断: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开放条件下的技术学习和交流,但无论是否进行技术引进或国际合作,唯有建立产品开发平台并坚持自主技术研发,才可能掌握核心技术能力,否则只能落入技术依赖和受制于人的境地。
  即使是最近几年流行的"开放式创新" (open  innovation) 概念,依然没有完全跳出技术-生产者视角。 其实,无论知识生产和产品创新过程正在变得如何开放,都无法否定"核心技术能力只能通过自主研发才能掌握"的基本逻辑。更准确地说,只有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球范围内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市场机会。
  所以,从技术-生产者视角展开的大量研究,已经较好地回答了"什么是自主创新"和"需不需要自主创新"这两大核心问题。不过,当"必须自主创新"的逻辑和理念被广泛接受,并转化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创新行动时,同样重要但更为棘手的问题随之出现:如何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让用户接受本土企业自主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如何与具有先发优势的跨国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此时,主流的技术-生产者视角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即它无法很好地解释开放竞争条件下自主技术的产业化和竞争力问题。因为技术的自主或先进程度并不能自动保证产品的市场生存能力。尤其是面对外国成熟产品的竞争,本土技术和产品经常不被用户认可。这也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如此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转向市场-用户视角的再讨论
  虽然技术(产品)和市场(需求)是后发企业创新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但无论之前的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实践都未能充分重视市场-用户视角及其反映出来的更根本问题。
  2006年自主创新战略全面实施后,中国掀起了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的浪潮。不过,国家政策在直接为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激励条件的同时,把大部分的技术和产品应用过程留给了市场。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企业和消费者用户形成了优先使用外国先进产品的偏好。虽然政府一直在石化、能源和军工等领域努力推动国有企业用户采购本土核心产品,但在更广泛的民用竞争性工业领域尚未全面形成这种推动力。尤其是那些对关键核心技术有大规模需求的大型工业用户,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很严格,非常不愿意冒风险使用国产产品。即使是实际技术性接近国际水平的本土企业,也普遍因为"业绩"不足而被限制了成长潜力。它们只有在耗费大量游说成本或意外获得机会的情况下,才艰难地得到认可。即便如此,本土产品还是经常作为除特殊情况外不会被大规模采购的"备胎",或帮助采购压价的"友军"。
  当前,自主创新实践遇到的最大阻力,越来越不是技术差距问题,而是市场和应用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技术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问题。 虽然具有挑战勇气和基础的本土企业已经广泛出现,并且在关键零部件、设备、材料和软件等领域实现了突破,但面对相对稳定的国际供应链格局,它们的成长速度和实际潜力却因为应用机会不足而受到压制。这并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技术相对落后的事实,因为任何暂时粗糙或落后的产品,都只有获得应用机会才可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其实,如果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改进机会,自主创新企业原本可以在技术和规模上进步更快。当很多不被看好的本土企业意外提供了比肩国际水平的产品,甚至是首先从国际知名用户而不是国内用户获得订单时,上述判断更加确定。
  所以,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政策不仅需要支持本土生产者以符合用户需求的标准把产品造出来,还应该鼓励和引导本土用户主动采购国产产品。 "不信任国产产品"和"没有广泛用起来",是过去15年自主创新实践遗留的重要教训和未解问题。而"广泛用起来"往往会比"造出产品来"遭遇更大的市场和政治阻力。当前,本土挑战者依然与跨国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它们并不缺乏自主创新的意愿、能力和行动,只是仍需要大规模应用机会去改进产品和证明自身实力。
  贸易争端和疫情冲击对自主创新实践的启示
  从技术-生产者视角来看,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争端和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再次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问题敲响了警钟。但从市场-用户视角来看,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却"意外"地为本土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如果说之前开放稳定的国际供应链格局客观上限制了本土创新企业的发展,那么政治和自然事件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中断威胁则打破了原有的供应链格局。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不仅再次成为坚定的政策导向,更成为市场和用户的自发选择和普遍行为。尤其是后一种根本性变化,为本土企业获得期待已久的大规模应用机会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以"华为事件"和"抗疫物资短缺危机"创造出来的大规模本土应用机会为例,二者都属于随机偶然事件对中国工业和企业造成的极端冲击。这种带有随机试验性质的冲击,能最真实和充分地检验中国自主创新企业的实力。
  前所未有的政治断供或疫情物资短缺引导我们反思以下重要问题:中国企业是否会因为失去国外核心技术就无法继续创新升级?中国是否能够主要依靠自主技术解决重要的经济民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普遍是存疑的。但"华为事件"和"抗疫物资短缺危机"两个特殊现象却表明,之前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本土技术和产品其实可堪大任,而且正在进入大有可为的关键历史时期。
  (一)华为被迫转向和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后备军"
  "华为事件"不仅仅考验了华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更是对整个中国半导体和软件工业自主升级能力的全面检验。虽然华为是自主创新的代表,但长期以来在芯片和软件等核心产品上也高度依赖美国企业。2018年,华为92家核心供应商中有33家美国企业。但在被美国制裁后,华为不得不启动"备胎转正"计划,并转向本土供应链,实行核心产品"去美国化"行动。于是,很多之前难以进入华为采购系统的本土企业,迅速获得了测试验证、合作开发甚至批量应用的机会。比如FPGA芯片供应商紫光同创、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存储芯片供应商长江存储、OLED面板供应商京东方、钽电容供应商宏达电子等。
  实际上,2019年下半年以来,华为先后大规模出货的5G基站、Mate30和P40手机,都快速实现了核心零部件的"去美国化"和极高比例的国产化。尤其是,之前被普遍认为无法实现国产替代的核心产品,很多都研制了出来,或者正在快速突破的过程中。比如回天新材的高端电子用胶产品,其实早在2017年就通过了华为的验证,但一直无法放量。美国实施制裁后,回天新材在几个月内就与华为对接超过50多款产品。如此快速的产品导入过程说明回天新材的产品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回天新材董事长章锋因此认为,"贸易战"对回天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好机遇,因为以前国内许多公司都迷信外国材料,现在选用国内品牌后发现比外国的产品质量还好。
  所以,美国制裁虽然造成国际供应链开放程度大幅降低,甚至正在彻底封杀华为海思芯片的发展之路,却戏剧性地打破了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供应链格局。大批本土企业通过华为的支持正在快速成长,它们扩大产能和开发高端产品的速度将大大提升。
  (二 )"抗疫物资短缺危机"中涌现的本土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医疗产品陷入极度短缺状态,这引发了一场类似华为所经历的"工业试验",即主要依靠本土供应链来满足医疗物资需求。疫情初期,这种极端条件下的试验也因为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而受到质疑。但后来的事实却是,全世界只有中国能主要依靠自身设备和核心零部件满足暴增的医疗物资需求。
  生产口罩熔喷布材料所需的熔喷模头和喷丝板组件,是2020年上半年市场上最紧缺的产品之一。权威媒体曾在2020年3月20日判断:"与其他很多制造产业一样,高端装备和关键部件是制约熔喷布产业发展的一个掣肘……国内提供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的厂家也不少……但核心部件熔喷模头依然依赖进口。"确实,这种加工难度极大的核心零部件,一直被日本卡森、日本喷丝板和德国恩卡等国外企业垄断,且年产量只有几十台。
  然而,常州纺兴精密和台州精诚时代却在短短40多天内就生产出供应中石化3.2米宽幅特制熔喷布生产线的喷丝板组件和熔喷模头。相比于常规的1.6米宽幅生产线,3.2米特制生产线所需喷丝板和熔喷模头的研制难度至少提升6倍。为什么这两家"默默无闻"的企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紧急任务?原来,常州纺兴精密源于1970年设立的常州喷丝厂,50年来专注于化纤纺丝喷丝板设计制造,目前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35%。台州黄岩的精诚集团是1996年建立的民营模具厂,是最早一批进入高端模头市场的本土企业,并在2015年成为当时国内唯一掌握高端模头和喷丝板全套技术的企业。疫情期间,精诚集团在国内中高端熔喷模头市场的份额高达60%~80%。
  上述意外现象同样出现在口罩生产线所需要的空气压缩机,以及高端医用呼吸 机所需要的微型涡轮风机、传感器和FPGA芯片等关键产品中。 比如,由浙江鑫磊压缩机公司为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提供的空气压缩机,不仅质量完全合格,而且产能比原来的韩国产品提高了38%; 杭州贝丰科技的微型涡轮风机则首次进入国内高端呼吸机龙头企业供应链,打破了瑞士企业Micronel的长期垄断。 总之, 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中断状况,意外地展示出中国本土企业被人忽略的实力和潜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政策和学术界(甚至包括产业界自身)对本土企业实力和潜力的认知,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真实的工业实践。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的技术-生产者视角的影响。因为他们都把焦点放在了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上,以是否在具体指标上接近或超越外国产品为标准,来判断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但这种标准只会将本土企业笼统地置于"大而不强"的位置,却忽略它们在应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真实水平,最终强化对本土产品的不信任心理和对外国产品的跟随模式。这种跟随模式比技术差距本身,更加严重地阻碍了本土企业及其产品的发展。
  本文并不试图夸大实力和掩盖差距。但进一步联系到2015年以来对大量一线制造业企业访谈调研获得的证据,本文有理由相信相当多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技术积累和挑战意愿,只是需要一个与用户协同开发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当前国际开放程度的适度乃至大幅度降低,反而有利于自主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因为这一局面意外逼迫原本依赖国际供应链的中国下游用户企业转向本土供应链,这正在彻底改变本土用户的供应链策略和创新模式,继而为本土供应商证明自身实力提供广泛的机会。这种趋势一旦形成,相关技术壁垒的突破将更多只是时间问题。
  新时代自主创新工作的调整和强化
  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冲击引发的大规模国产替代试验,为推进新一轮自主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之前的政策把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主要定义为技术问题,未能重视将技术和市场应用连接起来的过程,尤其是忽略了作为战略性资源的本土用户和市场。面对当前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政府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高质量外资的同时,更应顺势利用贸易开放程度降低和产业链本土化的契机,最大程度地发掘各个产业链中有潜力的本土生产企业,为它们进入本土用户的采购系统牵线搭桥和提供信用背书,最终推动本土关键产业领域的生产企业和用户企业进行全面对接。
  这种对接活动虽然正在部分市场中自发进行,但更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动员大规模地推广到各个工业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决策层频繁强调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2020年10月31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罕见地明确要"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并"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2021年"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在确立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新型举国体制"、"揭榜挂帅"制度、"企业创新联合体"和"上下游产业链融通"等重要政策路径。这些政策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和应用问题,但同时还是受到技术-生产者视角的局限。
  以备受关注的"揭榜挂帅"制度为例。其基本形式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把真正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就去揭榜。这个强调"需求牵引"和"创新不问出处"原则的新政策,将有助于从制度、思想和风险层面减少对国产核心技术的束缚,为真正具有技术潜力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但"揭榜挂帅"制度还需厘清两个重要问题:到底由谁张"榜"?谁又能最终"挂"帅?前者涉及如何确定发榜主体和榜单内容是否符合真实产业需求的问题,后者则涉及评价主体、标准和机制的问题。从市场-用户视角来看,如果榜单中公布的"技术任务"不能反映真实产业需求,或者评价主体不理解真实产业状况,那么"揭榜挂帅"项目可能会继续遭遇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困境。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是因为目前的发榜主体和评价主体都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但相较而言,只有在市场上长期打拼的企业和企业家,才更有能力对关键核心技术或应用基础研究提出真实而具体的需求,并评判对应研究成果的有用性和适用性。所以,需要决策者进一步思考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才能更多地调动大中小企业参与"发榜""揭榜""挂帅"等工作。
  其实,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在家电、汽车、智能手机、计算机、高铁、船舶、钢铁等各工业领域培育出一大批占据庞大市场份额的领先企业。我们往往片面地看到这些企业受制于国外的关键核心技术,却忽略了它们同时几乎是全世界各种关键核心技术的最大用户(买家)。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很早就提出,一国国内用户需求的性质、内容和规模会显著地影响相关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哪里存在高端 (advanced) 和挑剔 (demanding) 的用户,哪里就有可能培育出技术先进的生产者。 所以,处在应用最前沿的中国用户企业能够对中上游关键技术的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提出准确的需求,甚至掌握着某些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和速度的"定义权",从而有能力影响相关生产企业的市场命运。
  如果本土用户企业能够在政策动员下广泛地参与"揭榜挂帅""供需对接"和"产用创新联合体"等活动,通过需求表达、试用反馈和订单支持等形式,主动带动本土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迭代过程,那么本土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就能根据准确的用户需求开展创新过程。只有这种紧密面向真实市场需求定义技术和开发产品的创新行为,才可能持续获得市场应用,进而发展出突破"卡脖子"难题的有效路径。
  当前,美国实施的技术断供政策确实已经对中国关键企业和产业造成了明显伤害。但这只是暂时性的困难,也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崛起过程必须跨越的障碍。政府应该牢牢把握以庞大用户为基础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本土用户企业对中高端技术的持续和紧迫需求,去全方位地支持、引领和鞭策上游生产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这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方向,也是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基础。 正如当年毛主席所说:"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本文 原载《文化纵横》2021年8月刊,原题为 《贸易断裂背景下的供应链重组与中国创新机遇》 , 注释请参见原文。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FPX险胜OMG,Summit被吐槽,姿态建议他回北美虐菜2022LPL夏季赛季后赛8月16日正式拉开序幕,晋级季后赛的队伍能够走多远?拿到什么的成绩?这都将对他们争夺S12世界赛名额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各支战队自然都将全力以赴。当然了,随幼师因为中职毕业,受到高学历家长质疑,园长的解释可谓坦诚记得笔者小时候,幼儿园的还叫托儿所,家长们送子女进去,主要就是为了在工作时间,能有人帮忙照顾一下孩子。那时候养娃可以用放养形容,送入托儿所以后,家长这个期间基本就能做甩手掌柜了。但提醒中老年人这4种养生习惯,走极端反而会伤身,建议收藏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有的人活得大大咧咧,从来不去想什么健康养生,有的人则活得特别小心,非常注意健康养生,甚至有时候因为一些过度极端的做法,养出了健康问题。邻居杨大妈就是一个健康养生爱穿衣显老多半是因为配色!试一下减龄的粉色穿搭,显年轻10岁影响我们穿搭风格的因素是特别多的,想必很多人也会关注衣服的穿搭风格,衣服的颜色以及衣服的材质,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我们整体的气质,就算是同样的款式,换一个颜色换一个宽松的版型或者是修身640光年外,参宿四已经炸了一次,但它现在正试图自愈地球夜空中明亮的参宿四一直以来都倍受天文学家关注,有关它亮度变化的记录也持续进行了两百多年。参宿四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是因为它属于红超巨星,距离地球640光年到720光年的它随国内最赚钱的公司原来是三大运营商,每天净赚5。13亿元随着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业绩报告出炉,细心的网友发现国内三大通讯运营商原来这么吸金,竟然每天净赚5。13亿元人民币,这可羡慕了一大群网友,还说道,特斯拉在三大运营商面前都是弟弟。据有一分钟了解卫星的电能来自何处?电是现代生活的生命线。飞船卫星等航天飞行器的运转,同样离不开电能供给。人造卫星上许多的电子设备都需要用电,不少出现故障的卫星,是因为电源失灵而造成的。卫星电源用于产生变换电能和存储美国发布调查数据一半安卓用户想换苹果,后者更安全,你信吗?根据2022年上半年手机行情数据显示,智能手机行业迎来一轮低谷期,国内上半年手机销量为1。34亿部,创7年来历史最差纪录。此时有一份研究表明,有49的安卓用户想换到苹果手机,因为i联发科芯片再有大突破!无需依赖运营商5G手机能直连卫星上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去年苹果iPhone13系列未发布之前,就有消息称iPhone13系列将支持一个黑科技,那就是无需依赖任何运营商就能直接支持卫星通信,实现无信号打电话发短信上A股散户对多头很可能已经彻底失望今天的走势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因为多头只要解决不了,突破3300点可能会被偷袭的事情,那么多头就必然不敢轻易的突破3300点,那么走势自然就会一直在3300点附近折腾,也自然就没什国内还剩多少家民营航空公司受疫情的冲击,许多原本就有困难的民营航空一时风声鹤唳。2019年以来,已有多家民营航空公司发生股东更迭基地变更等重大变化。奥凯航空的大股东华电投资被央企华电旗下公司收购,王树声退出游灵岩寺游灵岩寺有感布建忠(小布丁)千峰浅黛,万壑轻烟。泰岳山威重,灵岩古韵浓。福地自古百泉涌,高高日月石路长。晨钟破晓,暮鼓揽月。净土绝尘境,朗公画中禅。沐浴登门礼百佛,虔诚入殿释凡心。十梅庵的梅你最怀念家乡的什么十梅庵的梅在山下,十梅庵赏梅到梅园。每年春节过后不长时间梅园里梅花盛开,姹紫嫣红,大量游客都会来此观赏一睹为快,生于斯长于斯我当然也会去。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入秋后,少碰3绿,常补2物,按揉1处,养好身子骨,人更长寿今年入秋感觉格外的快,气候潮湿阴凉,中秋前后又以燥为主,此时很容易招惹风寒埋下病根。所以每年初秋,都以养生为第一位。这个时期,很多人开始容易关节刺痛腿脚发沉无力等问题,那我们应当如中医讲肾好不好,看睡觉就知道了,你觉得有没有道理1晚上睡觉小便多,起夜勤晚上夜尿比较多一般是肾气虚。我们中医讲肾主水下之源,而气是起固摄作用的,简单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开关,他能控制膀胱的打开闭合。肾气足则可正常开关,气不足,肾气亏经常失眠会有3种表现,这4类人易被失眠困扰,需重视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经常失眠,最终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睡眠障碍,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失眠是其实一种疾病。一旦出现失眠的症状之后,就很容易导致皮肤暗淡无光,而且还会伴有心烦气躁的表现,如果华为Mate50系列预约已超50万,可以硬刚iPhone14吗?前段时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内部论坛中强调把活下来作为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面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并且表示未来十年内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华为要转变经营策略和发展思路,拓宽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画民俗寻找中秋家乡味爷爷的快乐与悲伤我阿公,有一个不是很高雅的名字邓少基我很是想他我不记得他的模样,不记得他对我的好,不记得他为我拭去泪水时的微笑。妈妈说,他很想来,来跟我们一威少交易浮现3支黑马球队,热火2换1,与公牛2换3实现双赢湖人在上赛季表现不佳,仅以3349战绩草草结束赛季,从冠军热门到无缘附加赛,显然,这不是球队所期望的结果,在今年夏天佩林卡一直忙于调整阵容,试图在新赛季开始前做出改变。尽管他们已经新生儿的衣着要注意什么新生儿的的衣服从料子到样式都和成人有很大不同。新生儿皮肤娇嫩,且易出汗,服装用料应具有柔软,吸湿,透气性好和洗涤方便的特点,以纯棉布或纯棉针织品为宜。化纤衣物不容易吸汗,还使人感到ampamplt人在旅途ampampgt有一年春天,大概是零几年吧,4月份的样子,我们晚上突发奇想,临时决定到武隆仙女山住一晚。说走就走,两个夜猫子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便趁着夜色迎着霏霏细雨离开了主城。哈哈,怎么给人感觉明日方舟北苑冰冻鬼城低价怎么打?明天方舟北元冰封鬼城低配游戏的玩家进入游戏后,首先需要进入北元冰封鬼城,然后按照图中所示的阵容进行部署,然后需要不断的调兵进攻,然后需要不断的使用技能进行攻击。明日方舟北苑冻废镇低
4分钟闪耀美国!李月汝爆发,填满5项数据栏,恭喜姚明,恭喜女篮李月汝是中国女篮的核心,在国内还有小鲨鱼的美誉。她202厘米的身高以及208斤的吨位在女篮的赛场极为罕见,这也使得她的内线统治力极强。在国内连年出色的发挥下,李月汝终于如愿登陆女篮windows系统下怎么安装mysql8。0数据库?(图文教程)mysql8。0数据库安装步骤下载mysql8。0数据库安装包官网首页地址httpswww。mysql。com最新版本地址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my华中科技大学陈学文教授团队在纳米光学前沿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和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陈学文教授团队题为纳米电子库介导的电光直接调制的论文DirectEl复旦穆穆院士团队研究北极海冰影响乌拉尔阻塞次季节预报的成果编者荐语穆穆院士团队将条件非线性最优边界扰动方法运用到复杂大气环流模式(CAM4)中,通过数值求解北极海冰密集度影响冬季乌拉尔阻塞事件的非线性最优化问题,从次季节尺度研究了北极海冰国羽再整幺蛾子,选拔青少年标准惹争议,网友幸亏林丹出生的早近日羽协发布的一则关于全国青少年训练营的选拔公告,引起大量网友们的吐槽,羽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后备人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它在公告中制定的报名条件有些让人诟病。比如第一条身高男生不得马内基本确定今夏离开利物浦,他可能加盟的五家俱乐部据报道,萨迪奥马内在今年夏天决定离开利物浦,这位前南安普顿前锋在默西塞德郡度过了成功的六年时光,打进了120球,其中包括本赛季的23个。几乎可以肯定今年夏天,马内会成为一名炙手可热内马尔谈梅西他在巴萨待了很多年,在巴黎他需要适应近日,巴黎球星内马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梅西过去一个赛季在巴黎的适应问题。你能想象到发生的一切,你刚从巴塞罗那来到巴黎没多久,你在巴萨待了很多年,这很难适应,不是吗?他并不是一个羽毛球选拔人才标准步足球后尘,又造体坛笑话中国羽毛球协会上周发布了一则关于羽毛球青少年训练营的公告,三个条件,一是男子不得低于185cm,女子不得低于175cm。二是男子5000米21分钟以内,女子4000米18分30秒以拒绝1。8亿后,莫兰特又高调炫富,晒百元大钞姿势酷炫生涯第三个赛季,2019年的NBA榜眼秀贾莫兰特打出了巨星级别的表现,常规赛场均轰下27。4分5。7篮板6。7助攻1。2抢断的全面数据,率领灰熊队取得联盟第二的战绩。凭借完美的表现5年1。48亿说给就给了!湖人赢在当下没错,佩林卡就是联盟最佳GM鹈鹕官方宣布,锡安身体状况已经恢复到100,已经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重返赛场,预计将在下赛季开始前回归球队。名记BrianWindhorst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锡安的续约问题。Bria26岁还是替补,30岁被球队舍弃,最终逆袭成为名人堂巨星想必老球迷都知道,NBA是个很看天赋和潜力的地方,如果打了多年依旧没什么起色的话,很容易就会被交易了,甚至可能成为联盟的流浪汉。所以对那些天赋不突出的大龄球员来说,想要在NBA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