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她身高1米55,却拿18块金牌,25岁读清华,35岁成剑桥博士,凭啥

  在河南省,有一位世界冠军,总是被"刺激":
  别人说她个子矮,不适合打球,她就一路从市队打到省队,再到国家队,最后拿了18块世界金牌;
  别人说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她就用11年的时间,去读清华本科,再念英国诺丁汉硕士,最后考了剑桥博士。
  连恩师说她五音不全,听她唱歌"恨不得把耳朵割掉",她就苦练数年,后来登上了正式舞台引吭高歌。
  她就是"初代大魔王"邓亚萍,一位"受不得"刺激的乒乓球国手。
  邓亚萍
  邓亚萍5岁开始打球,15岁进国家队,16岁成为世界冠军,25岁退役,此后的二十多年她都在不停跨界探索。
  她说她人生的第一个十年,5到16岁给了乒乓球;第二个十年,24到35岁在学习;第三个十年,她进入社会工作、从政、经商,未来她还会有更多的尝试。
  邓亚萍不断在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
  邓亚萍和郎平的合照
  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
  父亲邓大松曾是河南省队的优秀队员,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单打冠军。
  母亲蔡荷珍是乒乓球爱好者,经常在厂里组织的比赛中大放异彩。
  邓亚萍的哥哥邓建平,也夺过河南省男子单打第3名。
  俗话说"门里出身,自会三分",从2岁起,咿呀学语的邓丽萍,就时常被父亲带去工人文化宫球室"观摩"打球。
  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下,5岁的邓亚萍就开始在父亲的教导下练习打球: 在家里,父亲用线把球吊起来,让她跳着打;
  球台旁,给她脚底下垫上小凳子陪她练;
  因为个子矮,教她用横拍和正手攻弥补缺陷。
  每天早晨6点,当其他小朋友还在睡梦中时,邓亚萍已经跟着父兄做操、跑步、拉人打、练步法,下午再到球室挥汗苦练,从无间歇。
  日复一日的训练,不仅让邓亚萍的球技出众,也培养了她坚韧能吃苦的性格。
  优良的体育天赋,加上刻苦的严苛训练,年仅9岁的邓亚萍就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赢得了她人生的第一座"奖杯":一只金色的小骆驼。
  父亲满怀信心地把已有相当水准的邓亚萍推举到河南省队,接受专业训练,那时里面的集训队员还没有能够打得过邓亚萍的。可仅半个月后,邓亚萍就被省队"劝退"了。
  1米3左右的小邓亚萍,还不明白被父亲带回家的原因:"我能赢过队里所有的小伙伴,他们都不是我的对手,为什么他们能留下,我却不能?"
  和其他生怕孩子受到一点挫折的父母不同,邓大松把省队教练的话如实转述给了邓亚萍:这娃打得还不错,但先天条件不好,个矮臂短,从长远看,没有发展前途。
  然后,父亲让邓亚萍自己做选择:"你还要不要打球?你要不打球呢,咱们就读书去;如果你想打球,可人家说你不行,你怎么办?"
  遭受了"歧视"的邓亚萍心里非常不服气,虽然她个子娇小,却天生有股倔劲,被父亲毫不遮掩地这么一"激",她铁了心要继续打下去:"我不懂为什么,为什么我就不行呢?我觉得就要试一试,我不服。"
  恰逢其时,正巧郑州市女子乒乓球队成立,时任教练的正好是邓大松曾经指导过的弟子李凤朝,素以严厉著称,有"魔鬼大松博文"之名。
  于是,邓大松把女儿送了过去。
  10岁的小邓亚萍,由此从省队"降级"进入市队训练。
  刚建立起来的市队条件十分艰苦,训练馆设在一个废弃的澡堂里,可以摆4张球台。隔壁屋是"宿舍",女孩子们晚上就睡在硬木板的大通铺上。
  市女子乒乓队的所有队员,都是省里"不要的",所以大家都憋着一股气,训练格外卖力。邓亚萍更是铆足了劲,要用实力证明自己:矮个子,也能打好球。
  不服输的邓亚萍"发狠":"你省队不要我们,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把河南省队打败。"
  邓亚萍首先需要解决的"硬伤",就是身高问题。别人跨一步就能接到的球,邓亚萍要跑一步半或者两步,为此她狠练步法,她必须比别人移动得更快。
  解决的办法"简单粗暴":负重训练。
  身上穿着25斤的沙背心,脚上再各绑2.5公斤沙袋,当时体重也不过才六十来斤的邓亚萍,每天就这么负重30斤来训练。
  当卸下沙袋比赛时,邓亚萍说,她觉得身轻如燕,能"飞了"。
  除了负重,耐力也要提上来。
  每天清晨,邓亚萍就跟其他大姐姐们一样,跑步到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再折回训练馆,全程必须在12分钟内完成,超时就要再罚跑一圈。
  个子矮小的邓亚萍"先天不足",还身有负重,常常累得脸色惨白,心跳能达到200以上,每刻都在挑战生命极限。
  冬天零下十几度,夏天四十几度,每天练习十多个小时,上万次的击球,邓亚萍从来没动过放弃的念头,像她说的:"多年的训练,已经让我养成了凡事拼尽全力,把事做到极致的习惯。"
  一天练下来,到集合的时候,邓亚萍的两个裤脚直滴汗,站的位置留下一滩水。
  后来细心的教练发现,在训练馆里只有她放了两双球鞋,因为头天训练完,鞋子全湿透了,第二天就要穿另一双。
  后来邓亚萍回忆:"国家队都没这么练,在市队的几年,是我运动生涯最苦的时候。"
  在如此高强度的魔鬼训练下,邓亚萍的球技突飞猛进。
  1983年8月,邓丽萍在全国"跃进杯"少年乒乓球赛中夺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并连续三年独揽少年赛单打冠军。
  邓亚萍的突出表现,让河南省队"悔不当初",赶紧把她借调到省队打球。
  加入省队的邓亚萍,用势不可挡的实力,在曾经被拒绝过的地方证明自己: 1986年4月,全国乒协杯比赛,13岁的邓亚萍和队友拿下团体冠军;
  同年底,在全国锦标赛上,邓亚萍再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邓亚萍说自己"就像打不死的小强,需要‘刺激’,你越觉得我不行,我偏要做给你看!"
  如此"高调"的赛事成绩很快引起了国家队教练张燮平的注意,他打算请她加入国家队。
  但好事多磨,邓亚萍的"晋级"之路似乎一直不大顺利,张燮平为了她进国家队的事,前前后后开会讨论过三次。
  其他教练认为邓亚萍太矮,接球距离受限,潜力不大;甚至直接说她只有1米49的个头,长得又不好看,出去打球会影响国家形象。
  张燮平"怒"了:"是看球,又不是看人!"
  张燮平用成绩说话,拿出邓亚萍各类比赛的分析记录,有理有据地笃定这是一个好苗子,最后力排众议,才让邓亚萍进到了国家队。
  15岁的邓亚萍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进队机会,否定和非议没有影响她好胜的自信心:"把我打垮不太容易,除非我自己放弃。"
  队里专门给邓亚萍加做了半张球台,把球桌扩宽到一张半长,增加跑动距离;邓亚萍让两个陪练跟她打,因为她说"一个人不够我打的。"
  每天正常训练是下午6点结束,邓亚萍会自己加练到晚上9点,等她下训后食堂已经关门,因此她就回宿舍弄泡面吃。
  一星期后,张指导知道了这个情况,当晚就提着一篮子鸡蛋送到邓亚萍房间,说:"吃面打两个鸡蛋进去。"
  后来张指导去跟食堂沟通,让他们每晚都留一个人给邓亚萍做吃的。
  每次提起张燮平给予的照顾关怀,邓亚萍都热泪盈眶:"遇到张指导,是我一生的幸运。没有他,就没有邓亚萍。"
  张燮平有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邓亚萍的训练情况:她每天至少要比别人多训练40分钟,一年下来就比别人多练48天。
  因此邓亚萍才有足够的底气说:"我付出的比你多,我凭什么不赢你?"
  在艰苦卓绝的训练日常中,善良的邓亚萍还资助过一名远在河南桐伯县的失学儿童常娟。
  之前就曾向希望工程捐资4万元的邓亚萍,再次表明爱心想要找一位家境困难、成绩较好的孩子结为"1+1"助学对子,而品学兼优的常娟被选中了。
  1994年1月,21岁的邓亚萍和常娟,一同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希望工程义演"的晚会现场,在邓亚萍的关注和希望工程的支持下,承诺将承担小常娟的上学费用,直至大学毕业。
  在带常娟来北京参观游玩时,邓亚萍鼓励她好好读书:"打球也像学习,要想出好成绩,就得下苦功夫。"
  邓亚萍用自身行动激励着他人,在打球这件事上也下足功夫,很快就迎来了专属于她的高光时刻: 15岁,进国家队第一年,邓亚萍就在亚洲杯赛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16岁,首次参加世乒赛,即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19岁,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女子单、双两枚金牌;
  22岁,在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
  23岁,亚特兰大奥运会,再次夺得女单、女双两枚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24岁,曼切斯特世乒赛,再度获得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邓亚萍的"冠军收割期",媒体称之为"邓亚萍时代"。
  作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在年仅24岁,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4岁,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才刚毕业步入社会,开始人生的奋斗历程,而邓亚萍在这个年纪,似乎就已经到达奋斗的巅峰。
  对既往取得的辉煌,除了感到光荣,邓亚萍也不免恐慌:"这可能意味着,不管之后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再超越我24岁之前所创造的成绩。"
  因此在面临退役时,邓亚萍跟其他运动员一样,都会考虑自己今后的路要怎么走,是跟大多数前辈一样,留在队里做教练,还是出国打球。
  思来想去之后,邓亚萍做出了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决定:去读书。
  她想得很清楚:"做教练的话,我想象30年后,我就是张指导现在的样子,这不符合我的性格;那出国去俱乐部打球,回来后还是做教练。都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不做教练,出去社会,我竞争不过任何一个大学生,所以,我要去读书。"
  1998年,25岁的邓亚萍宣布退役。
  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在世界乒坛排名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邓亚萍在采访中说:"我们乒乓球队有句话,从领奖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归零。我曾经18次从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走下来,如今,一切重新开始。"
  于是,邓亚萍打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进入清华大学英语系深造。
  邓亚萍之所以选择生疏的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建议。
  从1991年,第一次主动为夺得世锦赛单打冠军的邓亚萍颁奖开始,萨马兰奇就很喜欢这个自带"士气"的中国女孩。
  邓亚萍说:"萨老喜欢我,是因为我身上体现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
  萨马兰奇希望邓亚萍学英语,既是为了她和国际友人更好地交流,也为了邓亚萍能实现她的愿望:在国际上更好的推广中国体育事业。
  然而,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其实在1996年,当邓亚萍还在国家队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
  第一堂课,老师问邓亚萍英语什么水平,邓亚萍老实回答:"零。"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这样的基础,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邓亚萍曾自认是"清华最差的学生"。
  但她很快振作:"大学生的知识层面比我强,但在毅力、心态方面,他们可能就不如我。"
  做运动员的经历,让邓亚萍擅长发现自己更优的部分,而不是死盯着自己最差的地方。
  像打球一样,邓亚萍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学习任务:没有训练的时候,每天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早上5点准时起床读写背,晚上12点前从没睡下过。
  但因为要兼顾比赛和训练,这样偶尔的突击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邓亚萍后来说:"学英语这几年,有点像在郑州队训练的四年,特别辛苦,关键还找不到方法,就很急。"
  后来邓亚萍退役,在清华学习了三四个月,为了有更好的英语环境,她作为交换生去到英国继续学语言。
  有一天,邓亚萍走在英国的街道上,正好碰到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她推着自行车站在那儿看了一个多小时,心里特别羡慕:"什么时候,我也能在剑桥读书就好了。"
  那时刚到英国几个月的邓亚萍,英语都还说得不利索,但要强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那时候的邓亚萍,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每次去开会都要带个翻译,自己听不懂别人讲什么,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要说什么。
  一篇5分钟的英文演讲,她要准备一个月才敢上台。
  这让她很受刺激,就更加坚定了要学好英语的决心。
  慢慢地,邓亚萍发现让自己挨着字母一个个去看去读很难,但先听,后再去看,就好很多,至少没那么枯燥。所以,她就开始大量听原文,再跟着大声地读,渐渐有了一些语感。
  邓亚萍分享说:"我会多用一些方法,帮助自己迅速找到状态,用积极的心态去转化不利的东西。"
  方法对了,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
  2001年,邓亚萍顺利取得清华大学本科文凭;2002年,获得英国诺丁汉硕士学位。
  这几年的学习生涯,也让她对读书有了更多的自信。
  当快要硕士毕业时,邓亚萍想起了曾经站在大街上羡慕剑桥生的自己,她想去试试。
  很多人听说她还想去剑桥读博士,都真诚地劝她:"没有必要,你名声这么大,去那儿干嘛呀?万一读不下去,多丢人。"
  但凡事总要尽力一搏的邓亚萍说:"我不想放下,我要去试一下。如果这辈子能干的事,为什么要等到下辈子。"
  然后,又花了5年时间,35岁的邓亚萍"掉了好几层皮",终于拿到了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
  面对有些质疑邓亚萍学历的声音,她坦荡回应:"我读书上大学,不是为了‘镀金’,而是圆自己的读书梦。尽管基础差,但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近。"
  回国后,邓亚萍受聘在政府多个部门担任职务,如国家体育总局器材中心副主任、共青团市委副书记、人民日报副秘书长等;
  她也曾下海经商,和俞敏洪联手创办第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平台;
  近年来,在多个慈善、公益、推广类综艺节目,也能看到她的身影。
  在"大魔王"邓亚萍的身上,不只有"世界冠军"这一个标签,还有女博士、从政人员、创业者、明星等等。
  当邓亚萍被问到,在这众多的标签中,她最倾向哪一个时。
  邓亚萍回答:"标签不重要,这些都不是好的答案,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我是邓亚萍’。"
  独一无二的邓亚萍在跨界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什么都要试一试"的性格特点。
  邓亚萍和丈夫林志刚
  2004年,在读博期间,邓亚萍和国家队男乒运动员林志刚相识结婚,两年后有了儿子林瀚铭。
  在一次采访中,邓亚萍被问到会不会也尝试着培养儿子打乒乓球。邓亚萍想了想,回忆起当初她16岁,第一次取得世界冠军时的情境。
  1989年,当时她和乔红搭档夺得女双冠军,两个十多岁的孩子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还是蒙蒙的,坐在回去的车上,互相问:"这就是世界冠军?"
  等反应过来之后,两人就开始哭,回想起一路走来的辛苦和不容易。邓亚萍当时心里就想:"以后有孩子了,我肯定不让他打球。"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邓亚萍15岁的儿子,虽没有像妈妈一样成为顶尖国球选手,但对乒乓球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
  前不久,邓亚萍还分享了儿子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赛男单冠军的消息,为他感到十分骄傲。
  可见,在教育上,邓亚萍还是以孩子意愿为主,当初"发誓"不让孩子学乒乓球的念头并不那么"坚定"。
  她说:"想要做什么,由他自己决定,因为这是他的人生,要为自己负责。"
  邓亚萍陪儿子练球
  不仅如此,凡事都愿意去试的邓亚萍,对于儿子隔三差五的奇思妙想都给予积极的行动支持。
  有一段时间,儿子迷上了电竞。
  按一般家长的做法,孩子想玩游戏,那肯定是制止打压,让好好读书。但开明的邓亚萍说:"电竞打得好,一样可以为国争光,和打乒乓球没有区别。"
  因此,爱子心切的邓亚萍就去帮儿子考察了两家职业电竞俱乐部,回来后告诉他电竞选手的作息安排和日常训练内容。
  当儿子得知电竞选手每天都要训练12个小时以上时,却退缩了,之后再也不提打电竞的事。
  这让邓亚萍哭笑不得,不过她也不强求,儿子比较佛系,如果没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勉强也是没用的。
  就像她所说:"不管做什么,你想要成功,一定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电竞也好,乒乓球也好,道理都一样。"
  今年已经48岁的邓亚萍,以不同于运动员的身份,依然积极活跃在各大舞台上,向大家继续传递着拼搏努力的体育精神。
  她在2021第一期《开场白》演讲中说:没有天生的失败者,也没有天生的赢家。
  十多岁的邓亚萍,被省队、国家队接连"嫌弃"、拒绝,有实力也不被认可。她没有自暴自弃,灰心丧气,而是发狠"我要赢,我要一直赢",赢到被认可为止。
  邓亚萍是只要看准了一件事,就会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好。打球如此,学英语也是,对任何尝试都拼尽全力。
  一起心动念,就誓不罢休。
  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时,与其"轻信"他人之言就彻底放弃,不如继续磨练,用实力来证明谁对谁错。
  成功从来都不容易,但通往顶峰的路也并不拥挤,许多人被刷下来,并不是实力不够或运气不好,而是心力不够坚定。
  正如邓亚萍的在她的新书《心力》中所说:实力 技力+心力
  技力,是真枪实弹的技术能力;心力则是心理素质、抗压能力。
  最后登上顶峰的人,一定是没被对手,以及自己打败的坚守者。

奶奶用蔬菜汁给娃冲奶粉,好在及时阻止,奶粉这样泡,简单不出错大家好,我是棉花糖妈妈生了孩子后,除了抱孩子,给孩子换尿不湿,爸爸妈妈最熟练的应该就是给孩子冲奶粉了。很多人觉得冲奶粉,这么简单的事,难道我还做不好吗?不就是倒奶粉,放点水,再摇一枣糕教你新做法,不用面粉和食油,只需搅拌3分钟,松软又甜糯枣糕教你新做法,不用面粉和食油,只需搅拌3分钟,松软又甜糯。谁发明的枣糕,这东西太好吃了,还没出炉就香气四溢,枣香味浓郁。入口有丝丝甜味,加了不少红枣和红糖,还加了一些山药进去,常这10道家常菜,适合立春后吃,有荤有素,做法简单,好吃又营养春耕进行时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美食自媒体,我是美食领域创作者锦绣V山东专注美食,让生活更有味。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道家常美食的做法,这几道美食也是深受大家的喜欢,而且是很常见的几青椒云针对设计行业的云电脑解决方案青椒云的云电脑解决方案可以说是现在市面上针对设计行业做的比较出色。云电脑是用智能设备连接网络,通过显示器接收云端传输画面,本地上传操作指令实现控制,不需要自己有一台电脑也可以使用。菠萝吃多了为什么会觉得扎嘴?扎嘴的到底是什么?春夏交替,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路上买水果的也多了起来,大家也都畅享春夏的美味,但是有些水果可不是随意吃的,搞不好吃多了还会被反吃,它就是菠萝。你有没有过每次吃菠萝的时候会觉得嘴巴疼?早餐铺里热气腾腾的幸福核心提示小火慢煮,小米粥散发出米香时,外面的天空才刚刚泛亮。榨豆浆蒸包子煎鸡蛋晨光中,有客人上门了。刘美艳说,虽然挣不了大钱,但守着这个早餐铺,能让孩子在大庆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家人穿衣自由有错吗?最近大家都在网上肯定看到了很多关于女性穿衣的恶意揣测,为什么我们在现在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变成了别人口中的穿着暴露,勾引人之类的恶心言论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女性穿衣自由掉发导致头顶变秃?别慌!跟着过来人从这两个方面彻底搞定掉发!说到防脱养发,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之前脱发严重的时候,梳子一梳就带下来十几根,洗头的时候更是灾难现场,地板和地漏口都是我头发!为了拯救我所剩不多的头发几乎用遍了市面上所有的防脱方新生活好物合集,这款大牌新品试用装低至6。9元,真没想到!每天睁开眼都是新的一天抛开昨日繁杂新生活从此开始京东小魔方带你打开新生活方式大牌新品试用低至6。9元从头开始自信满满迎接每一天挑战潘婷3MM多效损伤修护精华素风多的季节最怕头发干枯彩妆讲真,还是日杂最懂普通人如何打造春日氛围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森绘梨佳的美貌俘获?森绘梨佳舒展而柔和的长相能完美消化各种妆容与色彩,每一次看到日杂里的她,总是忍不住感叹这就是行走的美妆种草机吧!insofficialmorie国王遭受重创!核心大将意外伤退,常规赛恐报销北京时间3月17日,NBA常规赛继续进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客场挑战布鲁克林篮网队。本赛季国王队堪称黑马,在强队林立的西部能够取得西部第二的优异成绩。萨博尼斯本场砍下大号两双,24分
京东618高潮期15日晚8点全面开启这几款品价比手机很值得入手京东618高潮期全面开启,众多好物6月15日晚8点开抢,是谁的买买买DNA在躁动?为给更多消费者带来全新选择,京东手机携手一加OPPOvivoiQOO华为小米等品牌带来超值惊喜,不被罚5000万欧元后,欧洲终结苹果躺赚时代?中国会跟进吗?6月13日,据路透社报道,在被罚了5000万欧元后,苹果做出了让步,允许荷兰的软件公司,在APP里使用ApplePay之外的支付方式。这是欧洲继NFC垄断调查typec统一指令后,走颐和清漪,赏皇家园林之四长廊(上)从乐寿堂西门出来是一个小庭院,庭院北侧是扬仁风,南侧是从玉澜堂过来的游廊。游廊可以一直通到庭院西侧的一座垂花门。这座门很神奇。从这一边看,它是内有单侧游廊的一座垂花门,这一边应该叫玲珑公园将提升改造为全龄友好公园6月9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玲珑公园时,看到市民们自觉佩戴口罩扫码测温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后方可入园。游园活动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6月6日起,产能销量双提升北汽新能源5月售2276辆近日,北汽蓝谷发布了5月销量数据。网通社从中获悉,北汽新能源5月销量为2276辆,今年15月累计销量为13413辆,同比增长149。59。同时,北汽蓝谷还公布了产量数据,数据显示,5月自主品牌表现良好,奇瑞与北汽新能源销量均呈正增长6月已经将过一半,大部分车企都已经公布了其5月份的销量数据。5月份,奇瑞汽车销量为85380辆,同比增长29。7。今年以来,奇瑞集团累计销量370066辆,同比增长6。2。其中奇瑞数读广东科技力量,一批国之重器正在崛起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广东于变局中开新局,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成为支撑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星环科技冲击科创板,大数据服务是一门好生意吗?随着5G时代来临,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数据复杂度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强劲需求,从而推动全球大数据市场高速增长。在国产替代背景下,中国大数据厂商迎来结6月新能源行情盘点优惠不多,等车很久!合资没人看国产要排队黎明前的曙光永远充满希望,如同当前的汽车市场一样,没有人想再经历一次今年二季度全产业链受到的打击,任何汽车从业者都在此次浩劫中深感无力。好在疫情已经进入尾声,整车厂供应商终端销售大一文速览2022美国Infocomm展3大市场热度走高,黑科技含量UP美国时间6月810日,全球专业视听盛宴InfoComm2022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LVCC)盛大举行。该展会汇聚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与会者,522家参展商在贸易展厅展示了创NBA晚报格林一数据超乔丹,名嘴炮轰浓眉,假克莱被终身禁赛关注NBA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日NBA总决赛G5开打,勇士队在主场迎战凯尔特人队。库里本场低迷,三分球9投0中,得到16分,但是威金斯和克莱合砍47分给了库里很大帮助,绿军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