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2022环保行业十大趋势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作者:环保老兵
  准确来讲,这篇文章谈的并不仅是2022年的趋势,而是综合考虑了我们在十四五的开局年2021的观察和调研,然后对短期内的未来几年进行的趋势分析,至于那些过于长远的事儿,不是本文中的重点。
  我和山少爷一起也制定了一个小目标,我们准备在未来4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把这个系列的文章做成每年持续更新的系列。
  这个系列的内容发布后,我们每年对其进行更新,更新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修正一些过时的或者不准确的内容,二是增加一些新的重要的内容。
  每年的年终或年初,我们会发布过去一年我们对环保行业的系统研究,具体来讲,我们会从四个维度去做这份内容,它会包含:宏观篇、赛道篇、企业篇和环保人篇,从宏观到微观,希望能给青友们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产业浪潮。
  本文作为宏观篇,从十个重要维度或者说十个重要方面和青友们一起来探讨。
  其实去年初,就有几位青友给我提过要求,希望青山研究院能够出一篇关于环保行业趋势的综合性深度文章。
  但由于2021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贸然去做一些趋势分析总有些江湖郎中算命的感觉,平时也仅仅是在线下聊天时小范围谈一谈。
  所以这篇文章一直到2022年的今天出才成文,有了对开局年的政策观察和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调研,现在写这篇文章虽不能说是定论但的确减少了几分算命的色彩。
  这篇文章篇幅长的离谱,初稿有一万四千多字,阅读起来非常不友好,几经删减,我把篇幅控制在了1万字左右,如果你时间不够,那我希望青友们能记住这句话: 十四五期间,干环保要避免穿老鞋走新路,更不能穿老鞋走老路,较为明智的做法是穿新鞋走新路。
  本文的内容仅供青友们参考,也欢迎青友们留言谈谈自己对2022环保行业发展的判断。
  趋势一
  政策的调整
  自我纠错与谨慎发力
  过去两年,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环保行业正在经历大的转折,其实在行业发展经历转折背后,行业的政策也在经历转折或者叫调整。
  任何一个行业的政策,不可能一股脑的大干快上,高速发展的窗口期通常五年十年左右,也就是一到两个五年规划的周期。
  随后行业会经历调整,这种调整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包括各方势力)的自我修复和博弈,各方都有动机和必要基于过往的高速增长和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两年后的2015,"水十条"发布,紧接着一年后,"土壤十条"发布。
  一位在2015年时就在行业里做了20年环保的老杆子,在一次环保上市公司的大会上调侃自嘲道,这三大十条的发布,对环保行业来说,是朝阳行业迎来了真正的朝阳。
  被戏称了20年朝阳行业,至此算是名至实归,终于迎来了3大万亿级市场的"开闸放水"。
  水大鱼大,大浪潮中,有人给自己的企业制定了千亿的营收目标。
  虽然看起来胃口大了些,但在一个万亿级甚至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中,给自己制定一个千亿级别的目标,并非荒诞之事,这也是很多企业和资本梦寐以求的事儿。
  (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向国外输出中国环保能力,在未来是一门很大的生意。但就当下我们的产业能力而言,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就当时而言,无论是看政策、市场还是大家的状态,可以说是环保行业的高光时刻。
  众多企业的油门刚刚踩到底,准备飙车,没想到前方竟是悬崖(去杠杆),这会勒马已经来不及,大家只好进坑。
  不少企业直到现在在坑里挣扎。
  不过,即便没有去杠杆这波急风骤雨,违背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的事儿,干到后面最终也必然是一地鸡毛,击鼓传花,总有人得承担结果。
  这不是我的马后炮,而是这个行业里顶尖企业家和投资人的早先共识,他们在PPP暴雷之前就做过预测,这种对商业和政策的清醒认识也让他们躲过了一场大雷。
  (但当时,别人都踩油门,你在踩刹车,总难免被股东误解,这也是真正考验企业家水平的时候。)
  去杠杆后的环保行业虽然降速,但依旧保持了较高增长,中国环保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 年的11,151.2 亿增长到2020 年的19,300.4 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4.7%。
  进入十四五之后,很多朋友感受到,行业发展有种想提速但提前不起来的感觉。
  这背后其实是政策再从进攻状态转向防守状态的切换。
  回顾环保行业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政策落后过、走偏过甚至走错过,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自我反省能力。
  没人可以一出手就完美,重要的是不断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十四五开局之年,不少朋友感受到(值得做的)项目没以前那么多了,这里面自然有宏观经济的原因,但更重要是的产业自身的发展进入到了调整期。
  从环保行业的政策来讲,十二五算是政策酝酿年,十三五是政策发力年,十四五是政策调整年。
  延续2021的稳,2022年,无论是在环保督查还是在政策释放上,将会呈现显著的防御状。
  政策上少了大开大合,多了精准和具体,做深做实做细将会是接下来的主要方向。
  有些朋友可能会对当下的行业发展有些悲观,这完全可以理解,在一边备荒和一边备战的状态下,没人可以轻易获胜。
  环保行业的快时代结束了,但环保行业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只有经历过周期,经历过政策调整后能活下来的环保企业,才有机会在环保大时代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趋势二
  技术的升级
  存量升级与增量的高标准
  进入到十四五,无论是政策信号还是市场的实际表现,身边做环保的朋友都明显感觉到,水气固废三大板块的传统战场增量显著放缓甚至有些市场已经见顶,土壤修复相对于其它几个板块因为起步晚,市场还在发展期。
  总体来看,环保行业的增量市场放缓是一个大趋势,更准确来讲,这是一种新常态,不过即便是增量放缓环保仍是一个超级大市场,世界最大的单体环保市场。
  我们过去十年大干快上的模式完成了攻坚战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中国环保从无到有的过程。
  不过坦率地讲,这种发展阶段特点也很显著,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低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从大战略层面上来讲,企业要么杀入新的细分增量市场,要么做存量市场的升级改造。
  在我们去年的调研中也能明显感受到,行业的头部玩家正在紧锣密鼓的围绕提质增效的市场机遇下功夫。
  一位在行业头部企业里负责技术的朋友谈到,他们现在每个月要看很多新技术,去年一年粗略统计下来,大概看了六七十种,当然真正具有创新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技术是凤毛菱角。
  但由于运营上提质增效的压力,他们对新技术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
  理论上来讲,未来十年所有的环保设施都将实现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升级改造。
  但存量战略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这本质上是在走一条没人走或少有人能走得了的路,这需要情怀需更要实力。
  除了存量市场的提质增效,细分增量市场也成为环保企业战略的重点。
  我们了解到,去年开始行业不少头部企业的业务增量和以往有较大区别。
  这种增量要么是为自己的产品或技术找到新的细分应用场景,要么是深耕现有客户,为他们解决更多环保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做生意主要两个选择:一是,同样/类似技术/产品扩展到不同客户;二是,同样客户增加不同产品/解决方案。
  不过对于增量市场来说,现在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高标准起步,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说,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乱象,但总体而言,新建项目的标准越来越高,对工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谨,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旧世界和新世界会并存,但此消彼长的势头已不不可逆。
  趋势三
  资本的低预期
  商业的小逻辑与政治的大逻辑商业的小逻辑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社会资本大量涌入环保行业,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判断这个行业既有前景也有钱景。
  直到现在一提到环保行业,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仍是有前景和有钱景。
  也许是因为环保这个行业的属性代表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投资环保就是投资未来,就是投资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亦或是这个行业看起来是正道,走正道赚大钱,在国内应该是行得通的。
  基于这些做判断,这些逻辑都没错,环保一定是个面向未来的好赛道。
  政治的大逻辑
  但摸爬滚打一番后,资本发现环保并不是一门很好的生意,甚至很多细分领域连商业模式都没有,头脑一热,就去干了,最后整个公司都栽了进去。
  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总的来说,对环保这条赛道的理解有偏差。
  具体些来讲就是,只顾商业的小逻辑忽略了政治的大逻辑。
  政治的大逻辑是什么?一是赛道特点,环保并不是一条纯粹的商业赛道,它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
  具有显著公共属性的赛道,通常情况下,过高的利润是不被允许的,社会主义体制下,这一点会更为显著。
  二是赚钱逻辑,降杠杆用通俗的话来讲是什么,就是民企单纯的用钱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我做一个类比方便大家理解:以前是自己2块钱可以向金融机构借到8块钱,然后做十块钱的生意。现在是自己5块钱可以向金融机构借到5快钱,然后做十块钱的生意。未来是自己8块钱可以向金融机构借到2块钱,然后做十块钱的生意。
  这就是去杠杆。
  这样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公司的营收会腰斩。
  因为你手里一直只有两块钱,现在最多做4块钱的生意,未来会更少。
  这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如果企业本身并不具备独创的具有显著优势的技术能力,把钱都放给你去做生意,这和开后门有何区别?
  改革开放大建设初期,有这样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到了今天是越来越少,最终这扇门会彻底关闭。
  那国家现在大的思路是什么?
  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实业报国,也就是说你要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能创造价值,才能得到额外的分配。
  这种额外的分配也是社会对你的奖励,这也很符合经济学原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小逻辑必须遵循大逻辑,只有符合大逻辑的事儿才会长长久久。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资本对环保的态度是越来越冷静,越来越理智。
  这从表面上看,可能会显得环保行业突然变得冷清,但从长远看,这其实对行业的发展是件好事儿。
  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一定是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前提下。
  现在资本明白了环保行业是怎么回事儿,所以大家开始把投资收益的预期调下来了,回归到了它本该有的区间。
  这说明,行业进入到了理性发展期,也许现在看起来环保行业没有之前那么想象中的那么性感了,但它很适合过日子,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参与其中。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年,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和往年相比,大有反超之势。
  所以,真不用担心资本的抛弃,只要你符合国家的大逻辑,遵循好质量发展遵循共同富裕,你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社会就会给你更高的奖励,它会毫不吝啬的激励你们这些有才华的人去多做贡献。
  环保行业,暴富的梦破了,但致富的道仍在。
  趋势四
  竞争的趋合
  内部比武与外部招亲
  环保行业竞争激烈是出了名的。
  投标现场变成比武现场,业主办公室变成比武现场,项目现场变成比武现场,这都是我们干过的事儿。
  但随着发展逻辑的转变,随着业主意识的转变,大家竞争对手之间内部比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当然也还是免不了时不时的在局部地区产生一些冲突。
  但总体而言,经历过大比武后,行业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大家开始打开思路了,比武一条路是行不通的。
  换句话讲,以前大家更多的盯着自己纵向的几个熟悉对手掐,现在更多的是要在横向上建立更多的链接。
  环保行业有个特点,同行之间可以产生很多生意,很多时候,业务的拓展是通过同行朋友牵线搭桥来完成。
  大家干的可能不是一个业务,有做水处理的,有做厨余垃圾的,有做危废的,有做大气,有做检测监测,有做光伏的,但大家服务的很有可能是一类客户或者大家之间的能力具有协同作战的可能,也或许大家需要搞定的关键人和部门同一个,这之间就会产生很多合作的空间。
  这种从外部招亲的能力,也即建立纵向横向复杂网络的能力成为了很多环保公司的软性能力,有了这种挖掘增量的能力,也是缓解内卷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招亲能力大于比武能力的逻辑下,我们看到同行之间的合作正在释放巨大的业务增长潜能。
  趋势五
  国民的融合
  腾挪与新的生态位
  如果评选近两三年环保行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那国企和民企之间的话题一定能够霸榜。
  为什么这件事儿能够持续引起行业高度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国央企的加入对环保行业来讲,并不单纯是玩家数量的增加,更是底层生态的变革(深度了解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8000字详解环保集团军)。
  面对国央企这类新的生态角色,民企走同质化的竞争路线是没有出路。
  如果说以前你和隔壁老王硬拼,只要你效率高成本控制的好,还能有拿项目的胜算,那现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因为决胜的关键已不再是效率。
  千里之外的酒席之上,几个重要人物谈笑之间,你可能就已经彻底出局了,而你还在加班加点的张罗标书的事儿。
  避开国央企的大道,把自己腾挪出去,这里走不通,我们不能硬碰硬走,你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面对一个开了挂的对手。
  更明智的做法是和他们一起做点事儿,我们要的是多一个开了挂的队友,而不是多一个开挂的对手。
  讲到这,就涉及到国民融合的问题了。
  环保行业的"国民融合"到底是民企单方面的期待,还是国企为了政治正确的口号?
  这是去年主持上海国际固废论坛时,我被一位在浙江做餐厨垃圾处理的企业家朋友问到的问题。
  其实这种疑问在很多朋友心里都存在,过去一年,来南京交流的青友里,问到此问题或者类似问题的朋友也不在少数。
  国民融合是真的趋势吗?
  就环保行业来而言,这个问题是分情况的。
  成熟板块的业务已没有太大融合的空间和价值,尤其是传统市政领域,对于绝大多数民企而言,不应抱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这个领域,民企在市政领域东征西伐的时代结束了。而对于提质增效板块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增量板块,这里面融合的空间还是很大。
  你有提质增效的新技术,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注意是显著不是微弱),融合的空间就很大,这种情况下,你仍然是香饽饽。
  在我们去年的调研中,我们也的确看到过不少国央企在积极开展提质增效这个领域的合作。
  趋势六
  内卷的持续
  生态链的冗余与民企的独木桥
  去年我们在环保行业能高频的听到内卷这个词,这多么人在喊,一定不是无病呻吟,这是出了大的问题,但又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还是自己的行业,就环保行业而言,这种内卷的本质其实就是系统的冗余。直到今天,环保行业的发展仍然没有逃脱一个怪圈:
  做事儿的赚小钱,不做事儿的赚大钱。
  有太多的"中间商"吃差价,有太多的环节需要打点,有太多的地方等着收过路费。
  1万亿的环保投入,有多少是真正投入在了实处又有多少发挥了作用,七八成?还是三五成?
  系统的冗余并不总是坏事儿,很多工业上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冗余量,不然面对风险时,系统很容易崩溃。
  但有些冗余是无益,它只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内卷和内耗。
  市场增量减缓,玩家数量不断变多,技术上又少有人能做到一骑绝尘,大家都被赶上了独木桥,否则无路可走,因为所有人都只会只能走这一条路。
  不过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过,大内卷也以为大机遇,企业被逼到这个份上,大家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把活儿做细,当我们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也正是创新最容易诞生的时候。
  趋势七
  品牌的崛起
  地头蛇模式与强龙模式
  品牌在环保行业里一直以来并不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这背后和产业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
  在一个不注重质量的野蛮式发展中,绝大部分情况下,价格是唯一的决策考虑因素。
  但我们从去年开始可以看到,环保行业从头部公司到腰部的中小型公司,大家开始在自己的品牌是下功夫了。
  要让客户知道你是谁,为什么选择你,品牌无疑是最高效的传递方式。
  这在我们过去一年和行业从业者的交流中也能得到印证,大家反馈没有品牌的东西在行业的里越来越不好卖了,没有品牌的产品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资源去说服客户做决策。
  尤其是在面对国央企的决策链条,民企如果没有品牌就意味着增加了对方的决策风险,品牌的知名度越低,对方的决策风险和难度都越大。
  品牌是效果时代的信用背书,是环保企业通过一个个产品和项目累积起来的无形资产。
  无论是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环保时代,还是考虑到国民融合的大时代,品牌都将成为环保企业最高效的通行证。
  有品牌的企业赚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刚性利润还有品牌信誉的溢价,这种溢价也是社会给好产品的奖励。
  借助品牌的势能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部分产品型公司有望完成从地头蛇模式向强龙模式的转变,通过跨地域的发展开启新的增长通道。
  趋势八
  治理的前移
  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疗法
  环保治理中,头疼医头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时。
  不少朋友很困惑,为什么我们上一个阶段的环保工作很多都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水平。
  这里面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环保治理的任务紧。
  三大十条发布后,留给地方的时间并不多,环保企业也只能按照客户的需求和预算来制定方案,这就像一个公司,你在团队中衡量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如果KPI定错了,那你得到的就是一个错误的结果。
  就比如,公司把签单额作为唯一考量指标,那团队自然会把签单的数字但做唯一的目标,也许到了年底表面上看起来公司完成了年初定的目标,但这些订单所隐藏的风险,里面的坑到底有多大,相信做过的朋友心里都有数。
  我们过去的环保工作很大程度上和公司治理并无两样,我们只衡量结果,就没人会去关心过程,今年达标,此刻达标,督查时达标,至于明年后年能否持续达标,至于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兼顾成本最优,这些很少有人会去关心。
  二是我们治理队伍水平层次不齐。
  同样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些情况下是双方都懂,这是应急之策,将就着先把眼前的考核目标完成。
  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都不懂,是真的不懂,他们看别人这样设计他们也这样设计,有时候甚至是直接把方案复制粘贴过来(这在投标会上也经常闹笑话)。
  这种情况听起来荒唐,但在环保行业里并非荒诞之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就是这种水平。
  不过对这件事儿的认知,里面有个误区需要注意:很多人认为治理能力差的通常是小企业,而大企业一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坦率地讲,这可能是对行业现状最大的误会。
  环保行业小企业中技术牛掰的可谓是卧虎藏龙,很多大企业除了大反而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并不能一提到环保行业发展有问题,就把锅甩到中小企业身上。
  行业集中度太低,小散乱,这里面是把很多概念混到一起。
  小和乱是两码事儿,散和小是两码事,散和乱又是两码事儿,这里面不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
  大也可能乱,过度集中也可能造成乱象,这在环保行业里很常见。
  所以问题的根本,并非大小或者集中度高低,这些只是表象。问题的根本在于制度设计和考核机制,制度设计缺少系统思维,考核机制单纯的结果导向短期导向,这样搞问题不会得到有效解决。
  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这就像人得了重病,眼看着快不行了,这时候一定要上一些紧急措施,推进ICU进行抢救。
  但症状缓解后,我们不可能一直让他住ICU。
  一是费用太高,二是ICU里面的疗法已经无法帮助他进一步恢复。
  接下来要做的是,从长计议,找到病根,精准治疗,从源头治疗,这个阶段的治疗和ICU有一个显著的差异,那就是慢。
  无论是市政环保还是工业环保,去年开始有一个显著的趋势:那就是环保被推出了ICU。
  我们的重点不在是大干快上式的抢救疗法,而是要花力气向前去找病因,用科学的方式,用系统的疗法去处理问题。
  为什么去年政策频频提起管网的问题,为什么工业企业很多在寻找源头减量的技术方案。
  这些信号都是在告诉我们,环保行业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我们接下来是要在真问题上下硬功夫。
  接下来这场硬仗,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有底气打得赢。
  在我们去年的调研中,我们的结论是,能在接下来打硬仗的企业,有,但数量真的非常少(大家都在独木桥上卷着)。
  环保被推出ICU后,下面无论对于市政环保还是工业环保,接下来的重点都是源头寻因,源头解决。
  当我们从源头去思考问题去着手做事儿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很多商业模式都会出现变化,这也会是环保下半场区别于上半场的一个重要特点。
  趋势九
  环保的资源化
  创造价值和商业闭环
  刚刚在趋势八里面提到了环保治理的前移,而环保治理的资源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和治理前移对应的。
  简单来说就是,环保的关键问题,减量和资源化,尽量少产生污染物,尽量把污染物资源化再利用。
  资源化的趋势,其实也是环保行业发展向前演化的一个表现,一个国家的环保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末端治理上。
  尤其是对水资源匮乏,固废产生量巨大的国家,怎样进行水和固废的资源化,从长期来看,也是保障国家的战略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今年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和环保沾边的很大的热点,盐湖提锂。
  沾上这个概念的上市环保公司即便什么都没干,市值也会蹭蹭的上涨。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馈了社会对环保的一种预期,就是创造价值。能在传统环保治理的基础上,创造价值的环保企业就增加了一个竞争维度,这种维度的增加不仅让企业找到了生存的空间,也赢得了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可。
  所以,环保人不应被传统环保治理的理念束缚,打开思路才有出路。
  趋势十
  环保的数智化
  上网的大势与运管效率的提升
  数字化和智能化,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治理的大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环保行业的治理和管理是不可能单独离网的。
  从环保行业本身的特点来看,环保行业的数据也有上网的必要和智能化的必要,在人类没办法从源头杜绝污染前,不断提升后端处理和前端运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仍是解决问题的主流方向。
  我们在去年的调研中,也的确看到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聚集在水气固废领域的数智化赛道。
  这里面的角色也很多元化,有环保人自己干的,有做仪表设备相关切入进来的,还有BAT这类互联网巨头,还有智慧城市服务商也来分一杯羹。
  这条赛道目前还谈不上拥挤,因为里面包含了大量跨学科的内容,门槛相对传统环保业务还是要高很多。
  现阶段的发展状态,简单来讲就是,大家都在各自依托自己的资源做产品迭代,产品和模式都还在探索之中。
  但去年开始,市场的机会有了显著的增加,各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和传统环保业务相比,未来环保的数智化赛道增量市场空间巨大会成为它的一个显著优势。
  写在最后
  大变革时代
  结构性的洗牌和机遇
  十四五是环保行业的转折期转型期,站在历史的拐点上,这个时代给我们呈现的更多的是焦虑和彷徨。
  环保行业的企业有数万家,从业者有数百万之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我们有必要认真回答时代给我们的抛出的这个难题。
  越是在这种节骨眼上,越应该有战略定力。
  我到底要成为怎样的人亦或我到底要做一家怎样的公司,我能给他人给社会解决什么问题和难题,弄清楚这些,也许焦虑和彷徨机会被信心和干劲所取代。
  大变革浪潮下,并不是全盘洗牌也非全局机遇。
  洗牌会是结构性的,不符合时代发展大逻辑的人和企业正在出局亦或面临出局的重大风险。机遇也会是结构性的,而那些敢于站出来解决时代难题,敢于押注未来的个人和企业,社会也大概率会给予他们高额的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国家发改委召开加快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现场会中证网讯(记者刘丽靓)国家发改委5月12日消息,5月8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现场会,加快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会议强调,要创新市域(郊)铁路发展模式和路径。一是准确把握缴费满15年50岁退休,养老金能领取到2000元吗?看这三种方法很多网友表示,退休如果每月能领2000元养老金就够用了。可是,怎样才能领到2000元养老金呢?缴费满15年,可以吗?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这样算的。退休领取的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俄罗斯釜底抽薪,53国加速去美元化!但人民币国际化还有3重困境随着美俄关系的加速降温,近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将会采取相应措施,来逐步脱离以美元为主的世界货币体系。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俄罗斯正在加快去美元化的步伐,并将会公明白人,澳大利亚前总理指责莫里森需正视中国日益强大的事实近来,中澳两国的关系越发恶化。在澳大利亚政府频繁地利用中国话题炒作,试图干涉中国内政事务,对中国指指点点后,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硬气的叫停了中澳之间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的一切活动。而俄罗斯不忍了!普京打响去美元化战争,基本等同于和美国宣战一直以来,美国政府仗着美元霸权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为非作歹,动辄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制裁,严重的话直接派遣美军威胁别国领土安全。鉴于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绝大部分国家面对美方恶行也是敢怒不拟造定价10万元的智能汽车,360要联合哪吒闹海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焦立坤)周鸿祎又一次引发关注。近日,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宣布要在科技巨头的造车潮中上车,并称其将高举为人民造车的大旗,联合哪吒汽车(以下简称哪吒)打造字少事大,房地产税该来的总会来字少事大,房地产税该来的总会来。5月11日,国家财政部等4部门在京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综合各方面消息,房产税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制造业比重下滑过快,2022年中国将失去世界工厂地位?对比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中国今年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首提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文财经记者邹碧颖实库克郭台铭也没料到,生产线搬离中国后,员工离职工厂停工苹果富士康将生产线搬离中国苹果之所以能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的地位,除了是因为优秀的产品之外,还源自于在国内建设了多条生产线,很多国产公司都是它的供应商,其一举一动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就加入中国宝武后,太钢集团发生了什么变化?2021年1月5日,新年之始,也是太钢集团加入中国宝武后的第八个工作日,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带领总部相关部门人员到太钢,组织召开太钢干部大会和管理对中国承诺碳达峰碳中和,西方阴谋下藏着的是一本政治经济账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在前不久的十四五规划上,与环保相关的话题又火了。从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到七十五届联大中国率先做出环保承诺,低碳减排绿色可持续等词汇一
董明珠秘书被解雇了?当事人回应来了5月2日,针对董明珠秘书孟羽童被解雇的传闻,孟羽童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回应称,好久不更新给大家造成误会啦,咱们在老老实实打工呢祝大家五一节快乐!!。稍早一些,有自媒体发文称,董明珠秘书A股一个消息出炉,股市将如何运行?上一周五,三大股指维持构筑向上攀升趋势,早盘多头能量不足,致使行情频频冲高回落。欣慰的是之前杀跌的趋势已超消息面范畴,午盘A股启动大涨,使得两市股票普遍反攻,那这一周还能再起升势吗(稳字当头抓落实权威访谈)加力纾困解难,着力稳住经济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详解积极的财政政策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题加力纾困解难,着力稳住经济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详解积极的财政政策新华社记者申铖邹多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基本稳定,开局总体平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今日,两个信号释放,节后,A股风险大增?导言节后,A股风险大增?周一,A股不开盘,应该也没有谁期待开盘了,不开盘,就是对我们散户最好的保护了!因为外围一直在下跌,按照A股的风格,像往常一样周一开盘,大概率又是黑色的交易日北京新发地菜价快速冲高又快速回落,降至近几个月的最低点,市场一些蔬菜出现卖难本周之初,蔬菜价格缓慢回落,周中期以后经历了一波快速冲高快速回落的过程。4月29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60元公斤,比上周(4月22日)的3。88元公斤下降7。22比去年隆基股份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4拟每10股转增4股派2。6元隆基股份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4拟每10股转增4股派2。6元中证网讯(记者刘杨)4月27日晚间,隆基股份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美的占领市场,格力陷入危机!这次,董明珠还能不能力挽狂澜?文华商韬略严青2010年9月29日,安徽巢湖一家商场内,一声惊叫划破了这座小城清晨的宁静。这天,格力的商场导购和美的实习生,在激烈的销售竞争之下,发生了肢体冲突。一阵混乱之后,美的2年蒸发270亿,营收下滑关店300家,三只松鼠瘦身渡劫撰文张可心编辑杨洁关店缩减SKU砍掉三个子品牌,正值壮年的三只松鼠跑不动了。近日,三只松鼠公布了2021年年度以及2022年一季度财报。2021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自上一年跌破百亿2022年05月02日油价资讯,新一轮制裁?欧盟或年底前禁进口俄石油导读德国作为俄石油的主要买家,支持禁止进口俄石油,让欧盟内部更有可能就对俄石油禁运达成共识。不过,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多国眼下仍持反对立场。欧洲许多经济学家对禁运持消极看法,目前欧盟2022年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分析简报总览2022年以来芯片短缺没有明显好转,加之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众多车企纷纷上调销售价格,涨幅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新能源车的刚性需求较强,价格敏感度相对俄罗斯断供天然气第6天,波兰部分区域已经全面停气俄虽然地处欧洲,但与其他人的关系却十分微妙。以俄乌这件事为例。手心手背都是肉,原则上欧洲应该站在中立位,但凭借能源供应地位,有偏有向也应该对俄倾斜才对。但事实却是欧盟这几个国家联合